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格列汀多晶型研究
1
作者 刘奇 刘沫毅 +2 位作者 董思雨 王学重 何运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研究了利格列汀复杂的晶型现象及其晶格中的构象变化.通过培养利格列汀的单晶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首次得到了包括晶型A在内的3种晶体结构;结合文献已报道的2种晶体结构,分析了各晶体结构的特点及其晶格中的分子构象.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了利格列汀复杂的晶型现象及其晶格中的构象变化.通过培养利格列汀的单晶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首次得到了包括晶型A在内的3种晶体结构;结合文献已报道的2种晶体结构,分析了各晶体结构的特点及其晶格中的分子构象.研究结果表明,5种晶体里存在晶型A和晶型F两种晶型,其中晶型F为准多晶型,可以包含多种溶剂,形成通道型溶剂合物,其晶格参数随包含的溶剂略有变化.晶型A的构象与晶型F的构象存在较高能垒,导致2种晶型难以互相转化.晶型F不同溶剂合物之间的分子构象并不完全相同,在粉末X射线衍射(PXRD)谱图上也有显著差异.最后,通过混悬转晶和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晶型之间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格列汀 多晶型 构象 通道型溶剂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LPL基因多态性及其部分DNA片段的测序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珍芳 熊远著 +2 位作者 邓昌彦 蒋思文 I.HARBITZ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1-465,共5页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ipase,LPL) 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利用PCRSSCP法,对猪的LP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发现其5’端区域存在DNA 多态性。脂肪型猪种梅山猪和通城猪表现...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ipase,LPL) 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利用PCRSSCP法,对猪的LP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发现其5’端区域存在DNA 多态性。脂肪型猪种梅山猪和通城猪表现出3种等位基因型(AA、AB、BB) ,其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76、0 .24 和0.77、0 .23 ;而瘦肉型猪种长白猪和大白猪表现出另外不同的3 种等位基因型( CC、CD、DD),其等位基因C和D 的频率分别为0.76 、0 .24 和0.72、0.28 。测序结果表明具四种等位基因纯合子的DNA 片段之间存在5 处碱基突变,分别表示为等位基因AATCCT,BATTCT,CGCCCT和DGCCGC,其中等位基因D 第+ 32 处发生T/C 的突变导致亮氨酸到脯氨酸的改变(Leu→Pr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L 脂蛋白脂肪酶 基因多态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HSP70-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炎抗性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维杰 李秋玲 +4 位作者 王长法 王洪梅 李建斌 孙延鸣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以25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检测HSP70-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首先以PCR-SSCP法寻找HSP70-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类型寻找合... 以25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检测HSP70-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首先以PCR-SSCP法寻找HSP70-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类型寻找合适的内切酶,最终采用PCR-RFLP方法鉴定实验牛基因型;然后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SP70-1基因的1623bp处产生G→A→C突变,2409bp处产生G→A突变,两位点都是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两个位点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2409位点基因型与SCS相关性不显著(P>0.05),1623位点基因型与SCS相关性显著(P<0.05),CC型SCS显著低于AG、GG型(P<0.05),CC基因型为乳腺炎抗性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HSP70-1基因CC基因型可作为改良奶牛乳腺炎抗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体细胞评分 乳腺炎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双胎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雷雪芹 陈宏 +3 位作者 袁志发 徐廷生 雷初朝 孙维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 ,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 .结果发现 ,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 6 0 % (6 10 ) ,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 2 0 % (...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 ,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 .结果发现 ,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 6 0 % (6 10 ) ,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 2 0 % (2 10 ) ;在荷斯坦奶牛中 ,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 2 5 % (5 16 ) ,单胎母牛突变率为 6 6 7% (1 15 ) ;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 .这表明 ,选择FSHR基因的第 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序列分析发现 ,在FSHR基因的第 15 0 6位碱基发生了突变 (T→C) ,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R基因 第10外显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食道口线虫ITS-1和ITS-2rDNA的PCR-SSCP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林瑞庆 张新高 +4 位作者 胡友兰 李国清 翁亚彪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6,331,共5页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另一种为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代表性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的样品为四棘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四棘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并建立了区分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的PCR-SSCP方法,从而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口线虫 ITS-1 ITS-2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及其两侧内含子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昉 金煜炜 +3 位作者 王红 张玉敏 杨艳玲 张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探讨中国苯丙酮尿症(PKU)人群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特征,对147例PKU患儿的294个PAH基因外显子7以及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应用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筛查和确定。共发现13种突变基... 为探讨中国苯丙酮尿症(PKU)人群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特征,对147例PKU患儿的294个PAH基因外显子7以及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应用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筛查和确定。共发现13种突变基因:G239D、R241C、R241fs、R243Q、G247S、G247V、R252Q、L255S、R261Q、M276K、E280G、P281L、Ivs7+2T>A,其中7种突变基因在中国PKU人群首次发现;G239D、R241fs、G247S、E280G、L255S、R261Q、P281L,前4种在国际上尚未见到报道,并已提交到国际PAH突变数据库(www.pahdb.mcgill.ca)。突变基因的总频率为30.61%(90/294)。突变涉及了错义、缺失、移码和剪接位点4种突变类型。结果明确了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种类和分布等特征,表明外显子7是中国人PAH基因突变的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 外显子 基因突变 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D1基因PCR-SSCPs标记与猪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的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杰 赵茹茜 +2 位作者 杨晓静 佟辉 刘红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PCR SSCPs方法在苏太猪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 1(ADD1)基因第 347和 374位点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分别为ADD1第 90和 99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 3位碱基 ,但这两个位点碱基的替换均没有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通过对 10 0头苏太猪... 采用PCR SSCPs方法在苏太猪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 1(ADD1)基因第 347和 374位点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分别为ADD1第 90和 99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 3位碱基 ,但这两个位点碱基的替换均没有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通过对 10 0头苏太猪肥育猪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发现杂合子AB肌内脂肪含量最高 ,极显著地高于AA纯合子 (P <0 0 1) ,BB纯合子肌内脂肪含量介于AB和AA之间 ,并有高于AA纯合子的趋势 (P =0 11)。各基因型间背膘厚没有显著差异。提示ADD1基因该位点上的PCR SSCPs可能作为选择肌内脂肪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1 ADD1 基因 肌内脂肪 PCR-单链构型多态性 背膘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P^(16INK4)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突变SSCP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邱吉庆 谭岩 +2 位作者 赵刚 郭云宝 王长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 P16INK4蛋白低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标本 41例 ,同时采用新鲜胶质瘤组织标本1 5例进行 p1 6m RNA表达逆转录 PCR检测 ,并进行基因突变单...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 P16INK4蛋白低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标本 41例 ,同时采用新鲜胶质瘤组织标本1 5例进行 p1 6m RNA表达逆转录 PCR检测 ,并进行基因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SSCP)。结果 :P1 6蛋白阳性表达 30例 ,阴性表达 1 1例 ,胶质瘤组织 p1 6m RNA表达水平相对低于对照组 ,p1 6基因外显子 2未发生基因突变 ,也未发生外显子 2的纯合缺失。结论 :胶质瘤组织p1 6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并与其分级相关 ,提示 P1 6蛋白及其 m RNA异常是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胶质瘤组织 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遗传学 P^16INK4 多态现象 单链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10种新突变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昉 金煜炜 +3 位作者 王红 杨艳玲 张玉敏 张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SSCP、序列分析等技术,分析中国北方地区120个经典型苯酮尿症(PKU)核心家系,对PAH基因外显子3、5、7、10、11、12进行突变基因的筛查和确定。结果 在确定的31种突... 目的 研究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SSCP、序列分析等技术,分析中国北方地区120个经典型苯酮尿症(PKU)核心家系,对PAH基因外显子3、5、7、10、11、12进行突变基因的筛查和确定。结果 在确定的31种突变中(另文报道)有10种突变首次在中国PKU人群中发现:165T、S70del、G239D、R241fsdelG、L255S、P281L、G346R、L367fsinsC、R400S和Ivsllnt2t→c。其中4种突变G239D、R241fsdelG、R400S和Ivsllnt2t→c在国际PAH数据库未见公布(至投稿日期)。新突变显示中国人PAH基因虽以点突变为主,但存在小的碱基插入、缺失以及移码突变。新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7中(4/10),每种突变的发生频率均很低(0.42%-1.3%)。结论 中国人PAH基因存在高度异质性和突变的多样性,外显子7是PAH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异质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晓颖 戚文航 +2 位作者 陆国平 何汝敏 黄啸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 结果 发现3个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2号外显子5’非翻译区存在G98→T所致的G98T多态性(G/T等位基因);4号外显子EGF结构域中存在A561→C所致的Ser128Arg多态性(A/C等位基因);11号外显子膜结构域中存在一个新的A1856→G所致的A1856G多态性(A/G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T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 结论 T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相关性 发病机制 PCR-SSCP 动脉粥样硬化 遗传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雪琼 梁建琴 +5 位作者 李洪敏 张俊仙 由昆 金关甫 刘佳文 闫国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 ,建立快速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和 PCR-直接测序 (DS)技术分析 10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emb B...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 ,建立快速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和 PCR-直接测序 (DS)技术分析 10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emb B基因。结果 以 H3 7Rv标准株为对照 ,10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 16 S r DNA SSCP电泳图谱均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相同。 38株药物敏感株的 emb B基因、SSCP均泳动正常 ,RFL P和 DS分析与对照株相同。 6 9株耐乙胺丁醇 (EMB)分离株中 ,2 5株 (36 .2 % ) emb B基因 SSCP泳动异常 ;8株 RFL P分析异常 ;DS分析 2 5株均为 30 6位密码子突变 ,其中 1株合并有 2 74位 CGC→ CCC突变 ,其 EMB MICs均≥ 2 0 μg/ml;8株为 30 6位 ATG→ATA或 ATT突变 ,17株为 ATG→GTG或 CTG突变 ,后者 EMB MICs均≥ 30μg/ml。结论 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是由于其 emb B基因 (尤其是 30 6位密码子 )突变所致 ,PCR- SSCP技术可能成为测定部分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型的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耐受性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DNA序列分析 乙胺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25A12及SCN2A2基因多态性与孤独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延正红 邢杰 +3 位作者 罗海英 杨同书 坂本裕美子 难波荣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SLC25A12和SCN2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从日本孤独症患儿和其健康父母组成的105个核心家系取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法检测SLC25A12和SCN2A2基因位点rs3770448和rs376995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探讨SLC25A12和SCN2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从日本孤独症患儿和其健康父母组成的105个核心家系取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法检测SLC25A12和SCN2A2基因位点rs3770448和rs376995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结果:rs3770448、rs3769955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显示,父母和受累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χ2=1,P>0.05;2χ=0.604,P>0.05),即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结论:SLC25A12基因位点rs3770448和SCN2A2基因位点rs3769955可能与孤独症无关,但尚不能排除该基因其他SNPs与孤独症相关联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多态性 单链构象 传递不平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表达序列标签多态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佟明 李东 +2 位作者 陈颖 黄敏仁 王明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6-180,共5页
We reported our preliminary study on mapping of the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 using single-stranded DNA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duct. Five ESTs primer pairs, developed... We reported our preliminary study on mapping of the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 using single-stranded DNA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duct. Five ESTs primer pairs, developed from nuclear genes including CAD(cinnamyl-alcohol dehydrgenase), CHS(chalcone synthase), NIR(nitrite reductase), ARA554 (cDNA expressed in differentiating xylem in Pinus taedae) and GS(glutamine synthetase), were selected to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 and generate mapping markers in the megagemtophytes from a single tree of Pinus massoniana. Our ultimate goal was to use SSCP approach to construct a transcriptional map for comparative mapping studies in P. massoniana. The efficiency to construct a transcriptional map in P. massoniana based on the published EST primer pairs derived from other pine species critically depended on the successful amplification of EST fragments and the ratio of the heterozygous loci revealed in P.massoniana. In this study, 3 (60) out of 5 tested EST primer pairs were succeeded in amplification, however, only 1(20) gene was heterozygous in the tested tree. The ratio of heterozygous loci detected in this study was similar to that revealed by anonymous marker in P.taeda. Therefore, a low efficiency would be expected if the map would be constructed using single pedigree.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loci revealed by primer pairs would be higher if multiple pedigrees would be used. We proposed that consensus mapping approach based on multiple-pedigree should be used for EST mapping and therefor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EST m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表达序列标签 单链构象多态性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芯片鉴定分枝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明翔 王琳 +2 位作者 张丽水 戴腊梅 张俊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评价DNA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以BACTECMGIT960从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以传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对照,应用DNA芯片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两种方法鉴定结... 目的评价DNA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以BACTECMGIT960从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以传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对照,应用DNA芯片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和基本一致共112株,吻合率为83.6%(112/134),包括胞内分枝杆菌50株,龟分枝杆菌14株,结核分枝杆菌14株,戈登分枝杆菌9株,鸟分枝杆菌7株,偶然分枝杆菌7株,堪、瘰、胃和猿分枝杆菌6株,土分枝杆菌和海分枝杆菌各1株;未分类NTM3株。应用DNA芯片未能分类的17株分枝杆菌中,传统方法分别鉴定为戈登分枝杆菌5株、胞内分枝杆菌3株、龟分枝杆菌2株、蟾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和浅黄分枝杆菌各1株,未分类NTM4株。结论用DNA芯片检测技术,可以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菌种鉴定 D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布依族和壮族群体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焕文 庄志雄 +4 位作者 梁海荣 李荣成 何云 农艺 黄月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常人血标本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SSCP电泳条带中,219名汉族人PARP-1基因5个外显子均未检出多态性条带;203名布依族和212名壮族人PARP-1基因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中分别有2例的外显子20检出1条多态性条带,其余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未见多态性条带。【结论】PARP-1基因第20外显子上可能存在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布依族 壮族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银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猪FSHR座位PCR-SSCP标记与产活仔数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杰 刘红林 +1 位作者 姜志华 吴彦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PCR SSCP (PCR 单链构型多态性 )作为遗传标记 ,对二花脸猪促卵泡素受体 (FSHR)基因座位与产活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CR SSCP分型共产生 2种等位基因 ,3种基因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的二花脸猪群头胎产活仔数、头三... 采用PCR SSCP (PCR 单链构型多态性 )作为遗传标记 ,对二花脸猪促卵泡素受体 (FSHR)基因座位与产活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CR SSCP分型共产生 2种等位基因 ,3种基因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的二花脸猪群头胎产活仔数、头三胎产活仔数之和 ,及最高产活仔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发现该标记座位与最高产活仔数显著相关 ,其贡献率达 10 9%。基因效应分析表明 ,等位基因B的加性效应值为 0 37头 ,等位基因A的加性效应值为 - 0 6 0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促卵泡素受体(FSHR) PCR-单链构型多态性 产活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源性感染致病菌属、种用PCR-RFLP及PCR-SSCP技术鉴定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3 位作者 胡玉山 方丹云 陶剑平 晏辉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13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和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P分析。【结果】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13 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23S rDNA基因HpaⅡ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不同种属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利于进行细菌属的鉴定。不同种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SSCP图谱变异性更大,不利于进行种属间鉴别。对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23S rDNA基因扩增产物的RFLP和SSCP分析表明,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相似的RFLP图谱。SSCP图谱的变异性较大,这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间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PCR-RFLP和PCR-SSCP具有应用于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种、属鉴别诊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S R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食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型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演替规律及其对部分风味分子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建刚 苏畅 +5 位作者 窦晓 郭家秀 张琦 张宿义 敖宗华 沈才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6-172,共7页
为揭示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演替规律及其对部分风味分子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不同时期酒醅中酵母菌进行分离,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对分离的酵母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类型酵母菌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130株酵母菌的26S r RNA... 为揭示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演替规律及其对部分风味分子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不同时期酒醅中酵母菌进行分离,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对分离的酵母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类型酵母菌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130株酵母菌的26S r RNA D1/D2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鉴定,它们分属于9个属,15个种,分别为Pichia fermentans、Naumovozyma castellii、Torulaspora delbruecki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membranifaciens、Candida humilis、Kazachstania exigua、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Millerozyma farinosa、C.cabralensis、P.kudriavzevii、C.ethanolica、P.occidentalis和Zygosaccharomyces bailii和C.rugopelliculosa,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对部分风味分子形成的影响。这些结果为研究传统中国白酒功能微生物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酵母 26S RRNA D1/D2区 单链构象多态性 分离鉴定 风味成分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22A3-LPAL2-LP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艳辉 柳青 雷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94-2399,共6页
目的探讨SLC22A3-LPAL2-LPA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和核苷酸测序技术检测165例CAD患者和166例对照的SLC22A3-LPAL2-LPA基因多... 目的探讨SLC22A3-LPAL2-LPA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和核苷酸测序技术检测165例CAD患者和166例对照的SLC22A3-LPAL2-LPA基因多态性。结果 CAD组和对照组中rs2048327位点均检测出AA、AG基因型,GG基因型未检出,G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9.7%vs11.1%,P=0.002);rs3127599位点均检测出AG、GG基因型,AA基因型未检出,A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7.6%vs13.2%,P=0.017);rs7767084位点均检测出CC、CT、TT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vs30.7%,P=0.000);rs10755578位点均检测出CG、GG基因型,CC基因型未检出,C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8.5%vs12.7%,P=0.038);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年龄、吸烟、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后,除rs10755578位点外(P=0.077),其余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AGC、AGT、GGC、GGT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各位点不同基因型的血脂水平,并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P>0.05)。结论 SLC22A3-LPAL2-LPA基因rs2048327、rs3127599、rs7767084多态性位点可能与CAD发病相关,携带AGT、GGC、GGT单倍型的人群罹患CAD的风险性可能较正常人高,各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脂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变过程中几种癌基因的原位表达及c-Ha-ras1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过程中几种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 1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癌变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MDT PCR SSCP分别观测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1点突变。结果 c Ha ras和c myc基因的过表达参与...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过程中几种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 1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癌变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MDT PCR SSCP分别观测癌基因的表达和c Ha ras1点突变。结果 c Ha ras和c myc基因的过表达参与了肝癌变的全过程 ,其中c Ha ras的过表达与癌前嗜碱性肝细胞灶、c myc基因的过表达与卵圆细胞增殖关系密切。IGF Ⅱ基因的过表达对癌前肝细胞增生灶 /结节向肝细胞癌的演进起重要作用。fms基因过表达仅与个别大鼠肝细胞癌有关。结论 大鼠肝癌变过程与c Ha ras、c myc、IGF Ⅱ和fms基因的过表达及c Ha ras1点突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癌基因 单链构像多态件 c-Ha-ras1 基因点突变 原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