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9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lt Line Selection Method Considering Grounding Fault Angl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被引量:1
1
作者 Li Si-bo Zhao Yu-lin +1 位作者 Li Ji-chang Sui T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with its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via arc suppression coil, when single-phase grounding fault occurred near zero-crossing point of the phase voltage, the inaccuracy of the line select...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with its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via arc suppression coil, when single-phase grounding fault occurred near zero-crossing point of the phase voltage, the inaccuracy of the line selection always existed in exist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ransient current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fault feeder and other faultless feeder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was performed on data of the transient current within a power frequency cycle after the fault occurred. Based on different fault angles, wavelet energy in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band was chosen to compare. The result was that wavelet energy in fault feeder was the largest of all, and it was larger than sum of those in other faultless feeders, when the bus broke down, the disparity between each wavelet energy was not significant. Fault line could be selected out by the criterion above. The results of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is method had anti-interference capacity and wa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network single-phase grounding fault fault line selection fault angle wavelet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Method of Electromagnetic Effect on Oil/Gas Pipelines from 1 000 kV AC Transmission Line Having Single-phase Ground Fault
2
作者 ZHANG Wenliang JIANG Jun +1 位作者 GUO Jian LU Jiay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45-2149,共5页
关键词 交流输电线路 油气管道 故障分析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roach to dynamic error suppression in ground vehicle gravimetry based on external velocity compensation
3
作者 LI Xinyu ZHOU Zhaofa +2 位作者 ZHANG Zhili CHANG Zhenjun HAO Shiw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580-596,共17页
The process of ground vehicle dynamic gravimetry is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 carrier’s maneuvering acceleration,which makes the result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dynamic error.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dynamic erro... The process of ground vehicle dynamic gravimetry is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 carrier’s maneuvering acceleration,which makes the result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dynamic error.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dynamic error suppression method of gravimetry based on the high-precision acquisition of external velocity for compensating the horizontal error of the inertial plat-form.On the basis of platform gravity measurement,firstly,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enhanced by optimizing the horizontal damping network of the inertial platform and selecting its parameter.Secondly,an improved federal Kalman filtering algorithm and a fault diagnosis method are designed using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odometer(OD),and 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LDV).Simulation validates that these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external velocity acquisition.Three survey lines are selected in Tianjin,China,for the gravimetry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maneuvering levels,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fter dynamic error suppression,the internal coincidence accuracies of smooth and uniform operation,obviou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operation,and high-dynamic operation are improved by 70.2%,73.6%,and 77.9%to reach 0.81 mGal,1.30 mGal,and 1.94 mGal,respectively,and the external coinci-dence accuracies during smooth and uniform operation are improved by 48.6%up to 1.66 mGal.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dynamic error,and that the accuracy improvement increases with carrier maneuver-ability.However,the amount of residual error that can not be entirely eliminated increases as well,so the ground vehicle dynamic gravimetry should be maintained in the carrier for smooth and uniform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vehicle gravimetry dynamic error suppres-sion external velocity compensation federal Kalman filter fault diagnosis and iso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启方 袁一凡 金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strike-slip and dip-slip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rectangular fault in half-space and layered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The Fourier spectra ratio of ground motion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For both slip models,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with high amplitude is located in a narrow belt area along the projection of the fault on the ground and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b-faults nearby. Directivity of strike-slip fault is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erpendicular to the fault, and more dominant in long period for components parallel to the fault for dip-slip fault. The deeper the location of the source is, the more slowly the amplitude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es. There is obvious hanging wall effect in ground motion of inclined faul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asymmetric which coincide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Finally, a fitting func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o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near source factors of the 1997 Uniform Building Code of U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地面运动 断层 方向性 近场修正因子 震源位错模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normal faulting in mixed ground conditions 被引量:9
5
作者 蔡奇鹏 吴宏伟 +1 位作者 骆冠勇 胡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01-509,共9页
Physical model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by various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fault rupture propagation and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bedrock faulting. However,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 Physical model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by various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fault rupture propagation and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bedrock faulting. However,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rmation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six centrifuge tests are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normal faulting in sand, clay and nine-layered soil with interbedded sand and clay layers. Shear box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develop a filter paper technique, which was adopted in soil model preparation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in centrifuge tests. Centrifug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clay, sand and nine-layered soil strata is classified as a stationary zone, a shearing zone and a rigid body zone. Inclination of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is governed by the dilatancy of soil material. Moreover, the pre-existing fracture provides a preferential path for ground deformation and results in a scarp at the ground surface in sand. On the contrary, fault ruptures are observed at the ground surface in clay and nine-layered soil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e modeling pre-existing fracture ground deformation normal faulting EARTHQUA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网参数不平衡的灵活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波 张世乐 +3 位作者 谢剑锋 彭超红 刘栩鹏 梁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8,共10页
灵活接地系统采用的零序过电流保护存在耐过渡电阻能力低的问题,并且现有的选线方法对互感器精度要求较高,也未考虑电网参数不平衡对判据的影响,存在保护误判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在计及电网参数不平衡条件下,探究了并联小电阻投... 灵活接地系统采用的零序过电流保护存在耐过渡电阻能力低的问题,并且现有的选线方法对互感器精度要求较高,也未考虑电网参数不平衡对判据的影响,存在保护误判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在计及电网参数不平衡条件下,探究了并联小电阻投入前后各电气信号变化量与线路对地参数、不平衡电流的关系。研究发现健全线路零序电流变化量与零序电压变化量之比等于该线路对地导纳,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变化量与零序电压变化量之比则为线路对地导纳与接地导纳的总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灵活接地系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该方法不受电网参数不平衡与零序CT极性反接影响,能够有效降低保护对互感器精度的要求。此外,该方法还可利用故障信息实现电网参数不平衡条件下对过渡电阻及单条线路对地导纳的测量。最后,在搭建的仿真电路中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接地系统 电网参数不平衡 零序电压变化量 零序电流变化量 高阻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直配式新能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协同处理与区域辨识
8
作者 李政洋 曹一家 +3 位作者 陈春 李妍莎 李景禄 赵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5-2159,I0009,共16页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性点装备的发展机理。通过构建源网中性点零序回路模型,分析接地故障处理时的兼容性问题,探明故障电弧重燃的原因。提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协同处理方法,采用经验小波变换分解中性点位移电压和馈线及节点零序电流,得到故障处理过程中自由分量的衰减方向特征,感知接地故障的同时排除不对称干扰,实现高阻接地故障下的故障馈线以及故障区域准确辨识。仿真表明,该方法在故障过渡电阻小于等于5 kΩ时,能够准确定位接地故障发生馈线和区域。在智能断路器广泛应用背景下,为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辨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配式新能源 内过电压防护 接地方式兼容性 故障协同处理 高阻接地故障辨识 故障区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地电压灵活调控的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降压消弧方法
9
作者 喻锟 李理 +3 位作者 曾祥君 尹项根 刘玉玲 王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922,I0009,共13页
为解决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提出基于对地电压灵活调控的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降压消弧方法。通过在发电机中性点对地支路并联可控电流源,搜索注入电流相量最优幅值及相角,将定子绕组故障点电压抑制为0,破坏故障... 为解决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提出基于对地电压灵活调控的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降压消弧方法。通过在发电机中性点对地支路并联可控电流源,搜索注入电流相量最优幅值及相角,将定子绕组故障点电压抑制为0,破坏故障电弧重燃条件,从而消除接地故障电流,实现定子接地故障消弧。利用PSCAD/EMTDC搭建大型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故障模型对所提降压消弧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在动模试验室设置多种定子接地故障场景,进行降压消弧动模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工况及故障条件下,该方法均能有效抑制定子故障点电压,可靠消除故障残流,实现接地故障消弧。该技术有望实现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故障不停电消除,保障发电机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发电机 定子 接地故障 注入电流 电压灵活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10
作者 常志旺 李聪 +3 位作者 李万亨 闫桢绪 宋松科 权新蕊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数生成近断层低频分量,与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生成的地震动高频分量叠加得到近断层模拟地震动。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选取原始地震记录和模拟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层低频脉冲分量。使用模拟地震动和原始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均值结果较接近,证明该方法建立的模拟地震动可有效模拟真实的结构响应。所提方法可为脉冲型地震动结构响应分析提供参考和输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循环迭代法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探
11
作者 杨源源 李飞 +6 位作者 李鹏飞 彭刘亚 疏鹏 潘浩波 曹均锋 占美煌 李勇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6,共11页
嘉山—庐江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东支主干断裂,目前对其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研究不足。通过在断裂沿线关键隐伏地段开展浅层地球物理勘探(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探测),以及在基岩出露区开展遥感解译与露头剖面调查工作,对该... 嘉山—庐江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东支主干断裂,目前对其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研究不足。通过在断裂沿线关键隐伏地段开展浅层地球物理勘探(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探测),以及在基岩出露区开展遥感解译与露头剖面调查工作,对该断裂合肥盆地段的几何展布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嘉山—庐江断裂平面上主要从浮槎山以东的古河盆地内部经张八岭隆起内部向北延伸,与浮槎山东麓、张八岭隆起西麓展布的藕塘—清水涧断裂在名称上不宜混用;(2)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局部存在较好的线性影像特征,断裂控制线性沟谷、山脊及部分河流的展布,表明其具有新活动性;(3)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最新活动为逆冲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嘉山—庐江断裂 高密度电法 地质雷达 第四纪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简支梁桥地震响应与损伤分析
12
作者 韩建平 柴文阳 +1 位作者 石岩 刘云帅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62,280,共13页
为探究简支梁桥在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损伤情况,采用单一函数解析模型模拟近断层地震动中的低频脉冲成分,并与实测地震动滤波后得到的高频成分相叠加,合成得到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为输入;以一座4跨简支梁桥为原型,... 为探究简支梁桥在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损伤情况,采用单一函数解析模型模拟近断层地震动中的低频脉冲成分,并与实测地震动滤波后得到的高频成分相叠加,合成得到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为输入;以一座4跨简支梁桥为原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系统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断层距、矩震级、脉冲次数和合成地震动的高频成分等对简支梁桥桥墩的墩顶位移和损伤状态、主梁的位移和碰撞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动低频成分是脉冲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强烈程度主要由地震动中的低频脉冲成分决定;(2)在地震动的矩震级较小时,由于单次脉冲的峰值大于多次反复脉冲,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更加明显;反之,桥梁在多次反复的脉冲作用下地震响应更大;(3)地震动中高频成分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但会影响桥梁的峰值和残余位移,其影响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脉冲效应 人工合成地震动 双柱式排架墩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电流幅值比的灵活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13
作者 李晓波 张世乐 +4 位作者 刘栩鹏 刘硕 谢剑锋 袁璐健 彭超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95-2604,I0136-I0141,共16页
零序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测量精度问题一直是限制配电网故障选线准确率的关键性问题,现有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已较为成熟,但在现场使用中受限于零序CT测量精度,耐过渡电阻能力往往不佳。灵活接地系统是一种新型接地方式,... 零序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测量精度问题一直是限制配电网故障选线准确率的关键性问题,现有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已较为成熟,但在现场使用中受限于零序CT测量精度,耐过渡电阻能力往往不佳。灵活接地系统是一种新型接地方式,系统感知永久性接地故障后,于中性点投入并联小电阻,使得配电网接地方式发生转变,从而导致同一电气信号量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故障特征,故障信息量增加了一倍,综合利用两阶段故障特征有望突破现有故障选线装置性能极限,摆脱选线装置对零序CT测量精度的依赖。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灵活接地系统不同阶段各电气量的故障特征,之后结合灵活接地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电流幅值比的高阻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最后通过合理设计选线算法,剔除误差较大数据,最大程度降低保护对零序CT测量精度的依赖。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RTDS)以及低压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零序CT极性反接与相位测量误差影响,且无需故障信息间的横向比较,具有耐过渡电阻能力强、可靠性高、对零序CT测量精度要求低、易实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序电流互感器 灵活接地系统 零序电流幅值比 故障信息量 高阻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励耦合的铝电解槽接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4
作者 尹刚 钱中友 +2 位作者 颜非亚 曹文琦 朱淼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共9页
铝电解槽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运行,受强磁场、电场、热场等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影响,容易发生接地故障,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在精准定位与实时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激励耦合的铝电解槽接地故障诊断... 铝电解槽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运行,受强磁场、电场、热场等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影响,容易发生接地故障,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在精准定位与实时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激励耦合的铝电解槽接地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铝电解系列首端注入幅值为30 V、频率为100 Hz的交流电压信号激励,并结合铝电解槽两端的交流电压与对地电压的动态响应,分析其接地故障特征。研究表明,铝电解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电路表现为容性特征,而在接地故障发生以后,电路特性则由容性转变为阻性。基于这一特性,分别在单点接地故障和多点接地故障情况下设计了多组仿真实验,并引入容阻比作为故障诊断指标。通过对比正常运行与故障状态下的电气特征,提出以下诊断判据:当铝电解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槽两端交流电压u i大于阈值u ci,槽两端交流电压和槽对地交流电压相位差φi<10°以及容阻比αi>104,表明该铝电解槽存在接地故障。通过制作实验原理样机并进行现场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铝电解槽的单点接地故障和多点接地故障,并且适用于在线监测与实时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升铝电解槽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铝电解槽的接地故障诊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激励耦合 接地 故障诊断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电流非线性畸变特性的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方法
15
作者 袁涛 杨庆 +2 位作者 周桐 刘红文 李瑞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8-3259,I0032,共13页
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是中低压配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由于故障初期过渡电阻极大,故障信号微弱,亟需提出适应于该类故障的故障辨识方法以提高故障辨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非线性畸变特征的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 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是中低压配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由于故障初期过渡电阻极大,故障信号微弱,亟需提出适应于该类故障的故障辨识方法以提高故障辨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非线性畸变特征的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方法。通过搭建10kV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模拟试验平台获取故障零序电流,对试验数据进行滤波和分段处理,提出波形非线性畸变程度的定量表示方法,并基于波形非线性特性畸变提出3个故障特征量,通过设置故障判据实现弧光高阻接地初期故障辨识。与小波分析法、电流越限时间法、谐波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只有该方法能够识别过渡电阻高达80kΩ的故障,能够有效应用于故障初期、极高过渡电阻阶段的弧光高阻接地故障辨识。研究结果对于配电网初期故障的辨识和防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弧光高阻接地故障 初期故障辨识 非线性畸变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零序功率特性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段实验设计
16
作者 高伟 郑子杰 +2 位作者 李育凤 林建新 郭谋发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2,共9页
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段实验。首先研制了接地故障实验平台,包括10kV真型实验系统和接地电流识别装置。接着,提出了配电网接地故障选段的设计方案,并针对故障电流识别准确率低的工程普遍性问题,在深... 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段实验。首先研制了接地故障实验平台,包括10kV真型实验系统和接地电流识别装置。接着,提出了配电网接地故障选段的设计方案,并针对故障电流识别准确率低的工程普遍性问题,在深入分析健全区段与故障区段暂态零序功率累加和极性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小波包能量熵的特征频带优选的接地故障电流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自适应、免阈值的优点,相对于其他文献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最后,针对不同的课程需求,设计了层次性实验,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选段 暂态零序功率特性 特征频带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加速度脉冲和非加速度脉冲的周期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刘府生 李聪 +3 位作者 高勤皓 李万亨 常志旺 张迎宾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8-495,共8页
相比普通远场地震动,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通常会导致结构产生较大变形,增加结构坍塌风险。速度脉冲可进一步分为加速度脉冲和非加速度脉冲,系统地分析其参数特性及其作用下结构响应有助于近断层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与评估。首先,利用... 相比普通远场地震动,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通常会导致结构产生较大变形,增加结构坍塌风险。速度脉冲可进一步分为加速度脉冲和非加速度脉冲,系统地分析其参数特性及其作用下结构响应有助于近断层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与评估。首先,利用峰点法(PPM)确定脉冲周期T_(P),并与S_(v)法和S_(d)·S_(v)法进行比较分析。其次,通过回归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类型脉冲的脉冲周期T p与矩震级M_(W)的统计模型,以及加速度和非加速度脉冲峰值速度PGV与矩震级M_(W)和断层距R之间的统计模型。最后,分析了两种类型脉冲作用下4种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对短周期结构而言,加速度脉冲相对于非加速度脉冲会导致更严重的结构损伤;对中长周期结构而言,加速度脉冲与非加速度脉冲相比将引起较小的结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加速度脉冲 非加速度脉冲 脉冲周期 单自由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易损性分析
18
作者 刘琳 宋志强 +3 位作者 王飞 李闯 刘升欢 刘云贺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6-1119,共14页
目前关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研究多在SV波、P波单独斜入射的情况下进行,而实际上单波斜入射的假设是不全面的,近断层地震动应考虑SV波、P波组合斜入射的情况。本文基于地表地震动反演确定场地SV波、P波斜入射时程,在... 目前关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研究多在SV波、P波单独斜入射的情况下进行,而实际上单波斜入射的假设是不全面的,近断层地震动应考虑SV波、P波组合斜入射的情况。本文基于地表地震动反演确定场地SV波、P波斜入射时程,在近断层SV波、P波组合斜入射的情况下得到心墙坝的变形及损伤情况,并分析坝体的损伤情况随水平向、竖向地震动强度指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竖向近断层地震动强度指标引起的极限破坏概率与水平向引起的概率差异明显。近断层水平向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为T_(1)时谱加速度值S_(a)(T_(1))_(1)、T_(1)时谱速度值S_(v)(T_(1))_(1)、谱速度强度VSI_(1)和T_(1)时谱位移值S_(d)(T_(1))_(1),竖向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为加速度峰值PGA_(2)、T_(1)时谱加速度值S_(a)(T_(1))_(2)、谱速度强度VSI_(2)和T_(1)时谱位移值S_(d)(T_(1))_(2)时,其坝体预测破坏概率适中。在进行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心墙坝易损性分析时,应考虑水平向、竖向地震动相结合的损伤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组合斜入射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和泛化特征优选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方向判别方法
19
作者 王江波 黑晓捷 +3 位作者 邱鹏玉 胡旭峰 罗晶晶 何啸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9,共9页
考虑配电网的复杂多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和泛化特征优选的故障方向判别方法,以数量最少且能适应不同场景变化的最优泛化特征作为输入,提升故障方向判别模型的准确率和泛化能力。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电流信号的易获取... 考虑配电网的复杂多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和泛化特征优选的故障方向判别方法,以数量最少且能适应不同场景变化的最优泛化特征作为输入,提升故障方向判别模型的准确率和泛化能力。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电流信号的易获取性,以归一化三相暂态电流突变量波形级联构造特征波形,提取6类26个特征量构建候选特征集;利用多场景精细化仿真数据集拟合各特征类间概率分布,基于Hellinger距离稳健引导和互补排序,以模型准确率达到稳定的最少特征数为准则确定最优泛化特征子集。与不同分类算法的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性,特征优选后仅需输入4个特征即可达到较高的判别准确率。同时,经高阻接地故障识别能力分析、噪声模拟测试和实测故障录波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9%以上,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故障 故障方向 故障特征 故障分析 XG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注意力残差脉冲神经网络的接地网故障诊断
20
作者 闫孝姮 丁一凡 +1 位作者 陈伟华 张雪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1,共15页
针对目前接地网故障诊断方法效果单一与非智能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注意力残差脉冲神经网络(MAR-SNN)的接地网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创建用于训练的接地网数据集,通过对电阻抗成像技术(EIT)网格大小的重新剖分,提高成像速度,并利用局部... 针对目前接地网故障诊断方法效果单一与非智能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注意力残差脉冲神经网络(MAR-SNN)的接地网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创建用于训练的接地网数据集,通过对电阻抗成像技术(EIT)网格大小的重新剖分,提高成像速度,并利用局部自适应对比度增强方法,增强不同故障等级间的图像特征;其次,利用所提出的多注意力脉冲残差块,构建MAR-SNN模型,实现对接地网故障等级的识别任务,该残差模块通过在两次脉冲神经元后进行身份映射,同时引入多注意力机制,并采用参数-泄露-积分-触发脉冲神经元与批归一化层,分别提升模型识别准确率;最后,利用EIT与训练好的MAR-SNN模型,建立对接地网故障的智能诊断模型。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AR-SNN在接地网智能故障诊断中的效果优于现有先进模型,在测试集中准确率可达96.31%,其中在轻、中腐蚀程度下的准确率可达100%、97.20%;同时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以完成对接地网故障检测与等级识别的综合诊断任务,实现对接地网的智能故障诊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智能故障诊断 多注意力残差 脉冲神经网络 电阻抗成像技术 对比度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