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系统设计与验证
1
作者 陈乙铭 潘毅峰 +4 位作者 张承谦 张茂 徐杰丰 胡雨峰 赵朋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3-1582,共10页
针对传统心肺复苏(CPR)设备仅采用固定按压深度、缺乏智能闭环调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CFDL-MFAC)的胸外按压深度调节方法。首先,搭建了融合直流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及传感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实验... 针对传统心肺复苏(CPR)设备仅采用固定按压深度、缺乏智能闭环调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CFDL-MFAC)的胸外按压深度调节方法。首先,搭建了融合直流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及传感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实验平台,完成了对按压深度和频率等关键参数的精准控制与实时采集工作;然后,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和电学类比方法,建立了以冠脉灌注压(CPP)为反馈量的人体血液循环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按压条件下的CPP响应特性;最后,为克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干扰带来的不确定性,创新性地引入了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方法,利用伪偏导数在线估计器形成了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无需依赖胸廓刚度等先验生理参数,仅根据CPP误差即可实现按压深度的自适应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CFDL-MFAC在响应速度、稳定性和超调控制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超调量降低了15.54%,调节步数由7步减少至3步,有效缩短了调节时间并减小了振荡幅度,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研究为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心肺复苏按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器械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冠脉灌注压 闭环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摆式”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2
作者 唐宏涛 李偲涵 +6 位作者 郑翔匀 侯森林 陈蔚洋 喻赠玮 王亚波 田东 安琪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7,共8页
目的 介绍“钟摆式”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改良模型的建模方法,并评估模型质量。方法 由1名无移植经验的术者连续建模15台,记录各步骤时间、体质量变化及改良Stanford评分,计算手术成功率、术后1周存活率和技术成功率,受体于术后1周行... 目的 介绍“钟摆式”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改良模型的建模方法,并评估模型质量。方法 由1名无移植经验的术者连续建模15台,记录各步骤时间、体质量变化及改良Stanford评分,计算手术成功率、术后1周存活率和技术成功率,受体于术后1周行超声检查。结果 供心获取、供心处理、受体准备和移植吻合时间分别为(14.3±1.4)min、(3.5±0.6) min、(13.6±2.1)min和(38.3±5.2)min。手术成功率为87%(13/15),术后1周存活率为100%(13/13)。改良Stanford评分提示技术成功率为92%(12/13),术后1周超声检查提示Stanford评分≥3分的移植物均可检测到明显的搏动和血流信号。结论 “钟摆式”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改良模型进一步优化了操作步骤、成功率较高且质量稳定,未来可作为心脏移植基础研究的建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异位移植 钟摆式 改良 动物模型 大鼠 供心获取 供心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模型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梦蝶 韩硕 +1 位作者 刘志翔 谢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构建一个整合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症状... 目的构建一个整合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完成以下评估:采用SPECT/CT脑灌注显像评估全脑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斑块面积及回声特征,使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在随访1年后评估认知功能变化。以1年随访期间MoCA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为认知功能下降,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和非认知功能下降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识别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35例(43.75%)在1年随访期间出现认知功能下降。高血压病史比例(62.9%vs.35.6%,P=0.016)、全脑平均rCBF(0.82±0.09 vs.0.93±0.08,P<0.001)、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 ndex,AI)([8.2±2.1)%vs.(5.9±1.8)%,P<0.001]、斑块面积([24.3±7.6)mm^(2)vs.(17.8±6.5)mm^(2),P<0.001]和低回声斑块比例(62.9%vs.24.4%,P=0.012)在认知功能下降组与非认知功能下降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OR 2.68,95%CI 1.07~6.71,P=0.035)、rCBF<0.85(OR 2.79,95%CI 1.08~7.21,P=0.034)、AI>7%(OR 3.00,95%CI 1.15~7.82,P=0.025)、斑块面积≥20 mm^(2)(OR 2.86,95%CI 1.09~7.52,P=0.033)和存在低回声斑块(OR 2.95,95%CI 1.17~7.44,P=0.022)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个因素构建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的AUC为0.836(95%CI 0.752~0.920,P<0.001),敏感度为0.725,特异度为0.850。危险因素组合分析显示,四因素模型(有高血压病史、rCBF<0.85、AI>7%和斑块面积≥20 mm^(2))与五因素模型(有高血压病史、rCBF<0.85、AI>7%、斑块面积≥20 mm^(2)、存在低回声斑块)的预测效能相近(AUC分别为0.821和0.83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整合了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可有效预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为临床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下降 SPECT/CT脑灌注显像 颈动脉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无复流动物模型建立和多维度评价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馨漩 田昊 +2 位作者 赵家慧 郑丽娜 刘丽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 建立脑无复流模型并对灌注减低进行多维度评价。方法 利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双光子活体成像,比较C57BL/6(n=16)和BALB/c小鼠(n=37)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BALB/c小鼠缺血1h或1.5h灌注改变情况。结合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 目的 建立脑无复流模型并对灌注减低进行多维度评价。方法 利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双光子活体成像,比较C57BL/6(n=16)和BALB/c小鼠(n=37)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BALB/c小鼠缺血1h或1.5h灌注改变情况。结合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和较高放大倍率的灌注脑片图像,以及双光子显微镜监测红细胞流速和流量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灌注下降进行活体动态以及全脑切片和微血管的评估。用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和行为学评分评估梗死面积和行为学缺损。结果 在C57BL/6小鼠中,大脑中动脉区域大多数毛细血管在缺血期间仍然流动,而在BALB/c小鼠中,大多数毛细血管被阻断。此外,BALB/c小鼠缺血1.5 h后,24 h后再通时的皮质灌注减少至基线76.1%(与BALB/c sham组89.0%相比减少,P=0.046),而缺血1 h减少至79.9%,与BALB/c sham组无明显差异(P=0.299)。切片全脑灌注评估BALB/c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5 h导致全脑灌注减少至75.1%(与BALB/c sham组100%相比降低,P<0.001),双光子活体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流域皮质表面毛细血管血流在再通24h,红细胞流速降至基线水平的50.3%(与BALB/c sham组110.7%相比降低,P=0.010),红细胞流量降至基线水平的38.9%(与BALB/c sham组119.2%相比降低,P=0.010);高倍率切片成像评估毛细血管有灌注长度为241μm±33μm(与BALB/c sham组997μm±103μm相比减少,P=0.001),有灌注的毛细血管占据的总体积分数为0.0128±0.0018(与BALB/c sham组0.0539±0.0055相比减少,P<0.001)。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提示BALB/c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5 h导致梗死面积占全脑面积约36%,行为学评分提示行为学缺损,评分升高至9分。结论BALB/c小鼠短暂性缺血1.5 h导致明显的脑灌注下降以及毛细血管无复流,适合建立无复流模型。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和较高放大倍率的灌注脑片图像,以及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的结合,可以对灌注变化进行多维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模型建立 脑血流灌注 无复流多维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洋 李春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IS-LVO患者180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既往史、基... 目的 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IS-LVO患者180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既往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CT灌注成像时间、侧支循环状态等资料。治疗后再通患者最终梗死核心体积为(16.39±4.35)ml,梗死核心增长率为(0.75±0.23)ml/h,根据梗死核心增长率分为A组89例(>0.7 ml/h)和B组91例(≤0.7 ml/h)。采用梗死核心生长率评估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CT灌注成像时间显著长于B组[(14.52±2.40)分vs(13.60±3.28)分,P=0.033;(3.16±0.44)h vs(3.01±0.39)h,P=0.017;(4.14±0.36)h vs(4.03±0.36)h,P=0.042],侧支循环评分显著低于B组[(2.11±0.35)分vs(2.66±0.47)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OR=0.311,95%CI:0.123~0.781,P=0.013)、侧支循环评分(OR=17.911,95%CI:7.717~41.943,P=0.001)为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AIS-LVO患者治疗后梗死核心体积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与发病至入院时间、侧支循环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logistic模型 灌注成像 梗死核心体积 侧支循环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桦 张峻 +3 位作者 马润玫 闫晨 郑巧玲 姚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胎儿面向下固定于胎盘室内,放置于37℃恒温水浴中,将一端接有导管的两根钝头针插入同一胎盘小叶的绒毛间隙内2~3 mm,建立母体循环。以蠕动泵为循环动力,向同一胎盘小叶的母体侧和胎儿侧供应胎盘灌流液,建立同一个胎盘小叶母体和胎儿双向闭合循环。在母体池中加入安替比林100 mg·L-1,循环灌注3 h。测定胎儿循环侧液体的渗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循环开始0,5,10,15,20,30,45,60,75,90,105,120,150和180 min测定安替比林的浓度计算胎盘透过率,并测定循环开始后0,30,60,90,120,150和180 min母体池和胎儿池中的胎盘灌流液的pH值。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20例。在持续循环的3 h过程中,母体池和胎儿池灌流液pH值均维持在7.2~7.4范围内;胎儿侧漏液率为(2.47±1.27)ml·h-1;循环结束时,阳性标记物安替比林的胎盘透过率为(36.62±5.0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可用于药物的胎盘透过性研究,为妊娠期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体外研究模型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 转运 安替比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胍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博 詹江华 +1 位作者 崔华雷 谷继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9-691,共3页
目的了解特异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NO)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其中部分大鼠应用AG进行干预,并于不同时... 目的了解特异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NO)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其中部分大鼠应用AG进行干预,并于不同时点检测大鼠血浆NO含量、肠组织iNOS表达及肠道病理损伤情况。结果应用AG进行干预后,缺血阶段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性,而再灌注阶段血浆NO含量、肠组织iNOS表达及肠道病理损伤评分下降均有显著性。结论选择性iNOS抑制剂通过影响iNOS的合成及活性,减少了由NO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进一步证实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主要由iNOS合成,并发挥了重要的致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 抑制剂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燕 林宝琴 +1 位作者 李卫中 胡晓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灌流液中柚皮素和酚红的浓度,计算柚皮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的柚皮素在小肠的吸收率为(34.24±2.31)%,(38.35±2....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灌流液中柚皮素和酚红的浓度,计算柚皮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的柚皮素在小肠的吸收率为(34.24±2.31)%,(38.35±2.20)%,(43.61±0.16)%,吸收速率常数为(0.195±0.002)h-1,(0.203±0.006)h-1,(0.211±0.009)h-1;柚皮素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率为(15.96±0.25)%,(12.67±0.78)%,(7.42±1.43)%,(5.46±0.51)%,吸收速率常数为(0.101±0.008)h-1,(0.085±0.011)h-1,(0.063±0.009)h-1,(0.035±0.013)h-1;柚皮素在未结扎胆管和结扎胆管大鼠的小肠吸收率为(38.35±2.20)%和(30.77±4.80)%,吸收速率常数为(0.203±0.005)h-1和(0.164±0.004)h-1。结论质量浓度对于柚皮素的吸收无影响;柚皮素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部位。胆汁的分泌有利于柚皮素的吸收;初步推测柚皮素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为被动转运方式,吸收动力学为一级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在体肠灌流 小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规范及移植肝灌注方式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许赤 杨扬 +3 位作者 易述红 李玺 张琪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n=50)。检测术后肝功能,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49/50)和96%(48/50),3月存活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28/30),术后肝功能、手术成功率和3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供肝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均可采用,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肝移植模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动物模型 显微外科手术 灌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宇 狄留庆 +4 位作者 吴晓明 邵王景 赵晓莉 毕肖林 王令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改进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插管方法并研究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进行试验比较,确定改进插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没有显著差异。改进后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改进插管... 目的改进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插管方法并研究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进行试验比较,确定改进插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没有显著差异。改进后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改进插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方法 灌流体积 模型药物稳定性 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伟 袁勇 +3 位作者 邢建国 王立萍 陈卫军 王新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294,共2页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4]。在此基础上,依据大鼠与人小肠生理状况相似的特点[5],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和外翻肠囊模型考察田蓟苷肠灌流液、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行为及其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探讨微乳载体对田蓟苷口服吸收的影响,为田蓟苷新型给药系统的口服制剂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微乳 小肠 吸收 单向灌流法 外翻肠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绵羊静脉注射恩诺沙星后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智钢 高海 +4 位作者 刘开永 李树娟 魏述永 刘雅红 丁焕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代入绵羊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该动物血液中的经时变化,并与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推广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一个6室血流限速模型,预测值与文献报道值相关性良好。生理药动学模型强大的预测功能对于药动学中减少试验动物的使用、提高研究效率,尤其是对于研究药物在人类和珍稀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恩诺沙星 血流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肝原代细胞药物代谢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丽 季辉 +3 位作者 彭麟 阮祥春 吉利伟 江善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建立成年鸡原代肝细胞的药物代谢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8~12周龄的雄性黄羽鸡肝细胞,比较在不同细胞基础培养液条件下鸡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利用MTT检测法绘制生长... [目的]建立成年鸡原代肝细胞的药物代谢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8~12周龄的雄性黄羽鸡肝细胞,比较在不同细胞基础培养液条件下鸡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利用MTT检测法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q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细胞中CYP450酶亚型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3种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离体灌流操作简便,获得的细胞存活率高达90%以上;用含0.5 mg·L^-1牛胰岛素、10 g·L^-1双抗(100 U·m L^-1青霉素和链霉素)和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细胞,贴壁培养时可见到肝细胞较为明显的分化过程,贴壁后呈上皮细胞样生长,多角形,胞浆内容物均匀丰富,细胞核清晰透亮,少数有双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和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培养3~5 d时细胞状态稳定,并且在肝原代细胞培养的8 d内,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操作简便,分离的鸡肝原代细胞存活率高,用含0.5 mg·L^-1胰岛素、100 U·m L^-1青霉素、100μg·m L^-1链霉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原代细胞效果最好,培养3~5 d是进行体外药物代谢等试验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鸡 离体灌流 鸡肝细胞 药物代谢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规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博 王毅 +3 位作者 陈金华 谭勇 李雪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采用MRI、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观测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采用MRI、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观测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d、10~14d、15~19d3个时间段行CTP、MRI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并评价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5~19d时间段CTP、MRI观测结果分别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131,P〈0.01;t=2.566,P〈0.05),但CTP与MRI观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d和10~14d时间段3种技术观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TP、MRI与病理学三者测量结果间均有显著正相关,病理学与CTP、病理学与MRI、CTP与MRI的r=0.998,0.998,1.000(P〈0.01)。同归分析表明,肿瘤体积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增长(rpatho=0.990,rCTP=0.987,rMRI=0.990,P〈0.01)。结论影像学活体观测的准确性高,更真实反映肿瘤的实际大小,适于对肿瘤动物模型的生长观测和试验性治疗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物模型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与核素肺灌注显像 被引量:5
15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5 位作者 胡裕效 赵艳娥 薛杨波 胡小波 朱虹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 灌注成像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伟诗 付开强 +2 位作者 吕晓珮 王雨 曹荣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98,I0003,共4页
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 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 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灌注LPS后可见小鼠子宫上皮细胞脱落、水肿、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25、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12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灌注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24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采用子宫灌注LPS法成功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且每只小鼠灌注20μL浓度为2.5~5.0 mg/m L的LPS作用12~24 h为最佳的建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子宫内膜炎 小鼠模型 灌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毒素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来友 毕惠嫦 +1 位作者 周洪波 王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花椒毒素 CACO-2细胞模型 肠灌流 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兔肝肿瘤模型血管生成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慧杰 徐克 +4 位作者 韩铭钧 戴旭 黄奇 李大庆 黄亚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研究兔VX2肝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T灌注成像各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6只VX2肝移植瘤模型兔(种植后2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VEGF、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研究兔VX2肝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T灌注成像各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6只VX2肝移植瘤模型兔(种植后2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VEGF、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D,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瘤灶中心及边缘区MVD、VEGF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瘤灶边缘区MVD值随着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瘤灶边缘区各灌注参数值: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渗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肝动脉灌注量(HAP)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灌注量(HPP)与MVD、VEGF呈负相关(P<0.01),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容积(HBV)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肝肿瘤 血管生成 免疫组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前后MR的灌注加权成像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江新青 陈亮 +2 位作者 魏新华 吴红珍 谢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MR成像特点和灌注参数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3DCRT治疗,单次放疗剂量20Gy。于放疗前、后10d分别对... 目的观察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MR成像特点和灌注参数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3DCRT治疗,单次放疗剂量20Gy。于放疗前、后10d分别对两组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及增强扫描。选取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和瘤周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下降程度及其规律。结果23只荷瘤兔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12只,对照组11只。治疗组放疗后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均较放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前后两次扫描中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能反映VX2种植瘤放疗后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SRSmax可作为活体评价肿瘤微血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灌注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S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景峰 王仁法 +3 位作者 宋金梅 李勇刚 张菁 王敏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 :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1 2只新西兰大白兔 ,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 0 .1ml ,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 7、1 4、2 1、2 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 ,扫描图像... 目的 :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1 2只新西兰大白兔 ,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 0 .1ml ,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 7、1 4、2 1、2 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 ,扫描图像经AW 4.0工作站处理 ,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 ,包括血流量 (BF)、血容量 (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 (PS)。结果 :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 (P <0 .0 0 1 ) ,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 (P <0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灌注成像 软组织肿瘤 VX2肿瘤 瘤组织 正常 大腿 扫描图像 工作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