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 routing for delay tolerant network 被引量:2
1
作者 陶勇 王晓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577-1582,共6页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 routing(ACHR) establishes a clusters-based hierarchical hybrid routing algorithm with two-hop local visibility for 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The major contribution of ACHR is the combin...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 routing(ACHR) establishes a clusters-based hierarchical hybrid routing algorithm with two-hop local visibility for 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The major contribution of ACHR is the combination of single copy scheme and multi-copy schem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op-by-hop and multi-hop mechanism ACHR,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in simplicity,availability and well-expansibility.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random communi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local network connectivity,and achieves 1.6 times delivery ratio and 60% overhead compared with its counter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 tolerant network routing scheme congestion control hierarchy rou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路径组合的城市应急疏散路径规划
2
作者 宋英华 敬文霞 +3 位作者 吕伟 汪京辉 赵梦涵 林皓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缓解单条最短路径上因疏散需求激增导致的潜在拥堵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Dijkstra算法和Yen算法,考虑拥堵因素规划多路径组合疏散方案。首先,利用Dijkstra算法和Yen算法计算得到多个起点到多个终点的k条最短疏散路径;然后,组... 为缓解单条最短路径上因疏散需求激增导致的潜在拥堵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Dijkstra算法和Yen算法,考虑拥堵因素规划多路径组合疏散方案。首先,利用Dijkstra算法和Yen算法计算得到多个起点到多个终点的k条最短疏散路径;然后,组合各路径集合中的k条最短路径,得到不同的疏散路径组合方案;最后,分流组合路线中的重叠路段流量,进而找出最优的疏散路径组合方案。结果表明:通过组合疏散路径,可以得出多源多汇场景下的多条最短疏散路径;考虑重叠路段对疏散的影响,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形成最优的疏散路径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路径组合方案 应急疏散 路径规划 DIJKSTRA算法 重叠路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运行方案优化研究
3
作者 杨安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160,共10页
从低碳视角出发,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运行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不均衡性,提出采用大小交路运营模式,以缓解中心城区运力紧张、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全线乘客总候车时间、列车... 从低碳视角出发,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运行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不均衡性,提出采用大小交路运营模式,以缓解中心城区运力紧张、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全线乘客总候车时间、列车的行车公里以及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假设和约束条件的设定,综合考虑了乘客出行体验、列车运营成本、碳排放量和列车满载率等因素,采用麻雀优化算法求解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了大小交路方案与单一交路方案的运营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发车频率和起始站点得出的运营方案,最多减少总候车时间45197.5 s,最多减少碳排放量601192 kg,运输效率略有下降,最大断面满载率最多下降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交路方案 大小交路 麻雀优化算法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解锁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方案调整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伯男 姚向明 +2 位作者 赵鹏 韩梅 张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2-1443,共12页
高速铁路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排列紧密,列车运行受到扰动后及时调整到发线运用方案有助于降低列车延误。首先,以轨道电路为粒度详细刻画列车对车站内固定设备资源的占用过程;其次,协同考虑到发线运用、进路选择和列车到发时刻,构建以列车... 高速铁路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排列紧密,列车运行受到扰动后及时调整到发线运用方案有助于降低列车延误。首先,以轨道电路为粒度详细刻画列车对车站内固定设备资源的占用过程;其次,协同考虑到发线运用、进路选择和列车到发时刻,构建以列车总延误时间最小化和到发线运用调整方案偏离原计划程度最小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Epsilon约束法将其转化为便于求解的单目标规划模型;最后,以蚌埠南站为对象,设定包括列车区间延误、到发线故障及两者耦合扰动等多种类型的扰动场景进行案例分析,调用商业求解器GUROBI求解多目标帕累托解集。结果表明:在明确调整目标的前提下,所有场景均可以在2 s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到发线运用调整方案,满足调度调整的时效性要求。所构建模型针对多类型扰动场景均可以在兼顾车站作业秩序稳定的同时有效降低延误约60%,尤其针对到发线故障类型扰动能够实现延误降低76%以上。进一步讨论不同联锁机制、调整策略对列车晚点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路分段解锁相较于一次解锁在总延误时间、延误传播范围控制方面均表现更好;采用停站时间可变、到发线不固定线路运用策略能够进一步降低延误约10%。所构建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能够为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的精细化调整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发线运用方案 高速铁路车站 分段解锁 混合整数规划 Epsilon约束法 行车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枢纽环线公交化列车新增运行线优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日鑫 何世伟 +3 位作者 张杰 刘杰 丛铭 吴艺迪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针对如何充分利用高速铁路枢纽内环线和联络线的互联互通优势,服务铁路换乘客流及市域出行客流的问题,对高铁枢纽环线公交化列车新增运行线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开行方案、车底来源及动车组交路角度分析枢纽环线动车组列车的运输组... 针对如何充分利用高速铁路枢纽内环线和联络线的互联互通优势,服务铁路换乘客流及市域出行客流的问题,对高铁枢纽环线公交化列车新增运行线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开行方案、车底来源及动车组交路角度分析枢纽环线动车组列车的运输组织模式.其次,以提高环线动车组列车开行频率为目标,考虑车站进路、股道运用和动车组交路等因素,构建高速铁路枢纽环线公交化列车运行线铺画综合优化模型.最后,选取某高速铁路枢纽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原车次担当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利用与原计划相同数量的动车组,可使枢纽环线动车组列车站间服务频率增加120.0%,站间最小平均发车间隔时间缩短至14 min;所建立模型能够考虑灵活运用多种类型枢纽环线列车开行方案,充分挖掘运输潜力,促进实现公交化运营.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枢纽环线实现动车组列车公交化运营提供运输组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枢纽 铁路环线 公交化列车 列车运行图 动车组交路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GIS电子沙盘的重庆市郊铁路永川线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剑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穿越复杂艰险山区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设计工作面临诸多难点,尤其是线站位方案的确定依赖于常规勘测手段,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很难高效地完成设计工作。为提升山区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效率,依托重庆市郊铁路永川线工程开展基于BIM+GIS电... 穿越复杂艰险山区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设计工作面临诸多难点,尤其是线站位方案的确定依赖于常规勘测手段,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很难高效地完成设计工作。为提升山区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效率,依托重庆市郊铁路永川线工程开展基于BIM+GIS电子沙盘的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更新了系统化、数字化的三维设计手段。阐明了BIM设计组织实施流程和地质BIM建模方法,提出电子沙盘系统总体技术架构,以Skyline为基础平台搭建BIM+GIS电子沙盘,通过数据格式转化和地形文件编辑解决了BIM模型与GIS数据融合剖切问题,利用线路三维中心线函数的参数联动机制实现了设计方案实时更新展示功能。研究成果在永川线应用表明:通过BIM+GIS电子沙盘可以高效完成三维场景下建筑方案优化、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景观分析与线站位比选等关键设计环节,满足永川线工程设计进度和精度要求,有效缩短工程项目设计周期,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可为山区市郊铁路三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郊铁路 BIM GIS 三维设计 电子沙盘 数据融合 线站位比选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湘高铁重庆长江隧道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陶伟明 陈杨 +3 位作者 蒲松 曹林卫 刘保林 旷文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针对山地城市环境下过江隧道建设面临的地形高差悬殊、地质复杂、城市建筑密集等挑战,以渝湘高铁重庆长江隧道为依托,结合工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城市环境特征,通过多维度技术比选与创新设计,对线路敷设方案、隧道分合修、盾构选型、... 针对山地城市环境下过江隧道建设面临的地形高差悬殊、地质复杂、城市建筑密集等挑战,以渝湘高铁重庆长江隧道为依托,结合工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城市环境特征,通过多维度技术比选与创新设计,对线路敷设方案、隧道分合修、盾构选型、施工组织方案、运营排水、养护通风等开展系统研究,形成适应于山地城市特点的过江隧道关键技术集成体系。研究表明:1)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可有效应对0.9 MPa高水压及砂岩-泥岩互层地质条件,避免喷涌风险并提升掘进效率;2)施工工艺上首次提出盾构洞内组装始发及接收拆解技术,利用85 m长组装洞和40 m长拆解洞完成盾构洞内的始发与接收,规避了传统超深竖井方案施工风险高、城市干扰大的难题;3)隧道断面采用蘑菇形结构,通过多分部开挖与肋板式锚杆挡墙叠合支护,确保了613 m 2超大断面隧洞的稳定施工;4)提出分段运营排水系统与轨下廊道通风方案,结合泥浆航运弃渣模式,解决了高水压渗流与城区环保难题。工程实践表明,上述技术集成体系显著降低了山地城市环境下过江隧道的施工风险与城市影响,提升了隧道建设质量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环境 过江隧道 线路方案 盾构选型 盾构洞内组装(拆解) 蘑菇形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线形设计的高速铁路多层次舒适度评价及应用
8
作者 梁晨 刘浩 王峰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6,共9页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舒适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常规的舒适度评价指标无法充分分析高速行车条件下线路空间线形与乘客乘坐舒适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此,在常规舒适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线形引起的低频振动量和时间累积效应的评价指...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舒适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常规的舒适度评价指标无法充分分析高速行车条件下线路空间线形与乘客乘坐舒适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此,在常规舒适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线形引起的低频振动量和时间累积效应的评价指标,提出针对全频段振动的高速铁路多层次舒适度评价体系,为线路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加全面精细化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提出的多层次舒适度评价体系,包括准静态评价、动力评价、单参数评价和累积效应评价4个层次,经实测数据验证各项指标合理可行;基于提出的多层次舒适度评价体系,在常规评价指标区别不大时,能更精细化地区分各线路方案的舒适度差异,可指导新建高速铁路线路设计参数的选择,亦可为既有高速铁路提速改造提供选择优化方案的依据,为实际工程提供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舒适度 评价体系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格局铁路通道规划线路建设方案研究
9
作者 秦国强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2,共5页
研究目的:相邻省会大点间铁路通道已逐渐形成并呈现多线格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道现状已难以满足通道运输需求,需加快建设实施通道规划线路。通道规划线路建设方案选择尤为重要,既要满足通道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又要实现通道... 研究目的:相邻省会大点间铁路通道已逐渐形成并呈现多线格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道现状已难以满足通道运输需求,需加快建设实施通道规划线路。通道规划线路建设方案选择尤为重要,既要满足通道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又要实现通道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依托沪杭铁路通道和渝贵铁路通道,对多线格局铁路通道规划线路建设方案开展研究。研究结论:(1)铁路通道规划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2)深入分析铁路通道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通道线路上位规划,科学合理确定通道内规划线路的建设方案;(3)铁路通道规划线路建设方案要与通道整体标准相协调,实现通道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益的最大化;(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铁路通道规划线路建设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格局 铁路通道 规划线路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方案研究
10
作者 曾娟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研究目的:沪渝蓉铁路武汉至宜昌段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沪渝蓉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是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间重要的城际通道。通过研究,拟实现沪渝蓉铁路科学引入荆门地区,合理确定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的线路走向及站... 研究目的:沪渝蓉铁路武汉至宜昌段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沪渝蓉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是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间重要的城际通道。通过研究,拟实现沪渝蓉铁路科学引入荆门地区,合理确定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的线路走向及站位布置方案。研究结论:(1)根据荆门地区铁路现状,统筹城市规划及沪渝蓉铁路、襄荆荆铁路走向,结合荆门地区旅客列车对数预测量,提出了5个引入荆门地区方案;(2)通过对线路走向及长度、工程投资、车站站位、运输组织、与城市规划的适应性、工程实施难度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布局合理的线路方案;(3)城北引入方案具有线路顺直、站位条件好、运营灵活、投资较小、实施难度小等优势,且有助于增强荆门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故予以推荐;(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新线铁路枢纽规划选址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沪渝蓉铁路 荆门地区 方案研究 线路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进路分配优化模型与拉格朗日松弛方法
11
作者 晁宇宏 李丽莉 李雪松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6,共10页
高速铁路车站通常衔接线路多个方向且技术作业过程复杂,优化列车进路对于提高车站作业计划质量的稳定性意义重大。考虑到车站到发线与咽喉区设备间的连通性与制约性,结合道岔分组方法,构建以咽喉区进路—到发线为研究对象的微观时空网络... 高速铁路车站通常衔接线路多个方向且技术作业过程复杂,优化列车进路对于提高车站作业计划质量的稳定性意义重大。考虑到车站到发线与咽喉区设备间的连通性与制约性,结合道岔分组方法,构建以咽喉区进路—到发线为研究对象的微观时空网络,以列车占用到发线匹配程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考虑时空网络流平衡、设备占用唯一性及不相容性等约束的进路分配时空网络优化模型,将进路分配问题中难以描述的约束转化为网络中弧段与节点的制约关系。利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将设备占用不相容性约束松弛到目标函数,将原问题分解为求解单列车的最优到发线运用子问题。最后,以宝鸡南车站为背景进行实例验证,算法运行时长为6.45 s,迭代次数为80次,优化GAP值为1.4%,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求得无冲突的列车进路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车站 进路分配方案 时空网络 拉格朗日松弛 不相容弧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12
作者 张钰 崔萌 +6 位作者 唐梅英 严登明 刘杨 张权 盖永岗 虎珀 王珈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59,共9页
为定量评估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减水比与丰增枯减等原则设置7种调水方式,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和改进变化范围法,对不同调水方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上线6座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推... 为定量评估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减水比与丰增枯减等原则设置7种调水方式,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和改进变化范围法,对不同调水方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上线6座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推荐调水规模,不同调水方式明显影响输水隧洞设计流量与水源水库调节库容等工程规模指标,均匀调水方式下隧洞设计流量较小,若减水比由60%减小至40%,热巴、阿安、仁达、霍那调节库容分别增加约1.4亿、0.3亿、0.4亿、0.8亿m3,满足丰增枯减需进一步增大调节库容以提高水库丰枯调剂能力;隧洞设计流量受调水保证率影响较大,在调水保证率不变时,各水库引水支洞设计流量差别控制在1.5 m3/s;不同调水方式下各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整体变异等级多为中等,霍那为低等;水文情势变化与减水比的大小直接相关,减水比由60%降至40%,热巴、阿安、仁达、霍那下游水文整体变异度值分别减小14.58%、12.67%、15.58%、26.92%,而丰增枯减设置对水文情势改变视水库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 水源区 不同调水方式 丰增枯减 减水比 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体化自动编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迪 武晋飞 张宇墨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不仅要在图面上生成列车运行线,还要考虑客运需求、车底交路运用、车站股道运用等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影响因素相关性较强,因而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直以来都采用人工铺画方式,缺少计算机一体化自动编制...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不仅要在图面上生成列车运行线,还要考虑客运需求、车底交路运用、车站股道运用等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影响因素相关性较强,因而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直以来都采用人工铺画方式,缺少计算机一体化自动编制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效率,在借鉴人工编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车底交路方案、列车结构方案及调整策略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一体化自动编制流程,同时生成列车时刻表、车底交路方案、车站股道运用方案。针对不易处理的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问题,设计微观站场进路占用策略与运行图优化编制模型,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验证,用时48 h重新铺画运行图,各项指标与真实运行图相近,大幅减少了现有运行图编制模式对人力物力的消耗,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底交路方案 列车结构方案 一体化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切值决策方法的伊阿铁路走向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铁路线路方案比选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展线路方案比选对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极其重要。采用改进密切值决策方法作为铁路线路方案比选的理论支撑,选取建筑长度、桥隧总长、伊阿铁路投资、路网中区域3条铁路的总投资、覆盖... 铁路线路方案比选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展线路方案比选对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极其重要。采用改进密切值决策方法作为铁路线路方案比选的理论支撑,选取建筑长度、桥隧总长、伊阿铁路投资、路网中区域3条铁路的总投资、覆盖经济据点、运量吸引及路网布局等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引入欧氏距离概念得到各方案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距离”,并计算相应的密切值,进而对线路方案排序择优。以新建伊宁至阿克苏铁路线路走向方案比选为例,结合上述理论方法进行实例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采用改进密切值决策方法对方案进行排序择优具有逻辑严谨、形象客观等特点,该方法是适用于铁路线路方案比选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方案决策 改进密切值法 层次分析法 线路走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泽龙 韩峰 王成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6-2487,共12页
西部山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西部山区铁路选线工作尤其需要注重环保和建设运维成本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考虑铁路和区域环境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对两者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同时,新时期双碳目标背景下绿... 西部山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西部山区铁路选线工作尤其需要注重环保和建设运维成本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考虑铁路和区域环境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对两者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同时,新时期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铁路建设也需要从线路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开展了基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理念的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算法研究。以西部山区铁路工程子系统的工程和经济要素以及周边区域环境子系统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为切入点,建立“2子系统-5要素-33指标”的西部山区铁路工程与周边区域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相对熵组合赋权法进行主客观权重的权衡优化,确定了指标的组合权重。结合耦合理论构建了西部山区铁路工程与周边区域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定量化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程度。基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设计了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算法。以成贵铁路宜宾至威信段线路方案优选为例进行应用验证。优选算法的计算结果与既有研究结果相符,耦合协调模型将各线路方案与相关区域环境的协调程度简洁直观地呈现了出来。该算法提高了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未来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区铁路 区域环境 相对熵 耦合协调模型 线路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二维云模型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长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针对线路方案比选时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赋权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决策过程中多从工程建设结果单方面考虑的问题,提出基于组合赋权-二维云模型的线路方案评价方法。依托沈白铁路通化段线路方案比选实例,以技术可行和生态平衡为导向,选取线路... 针对线路方案比选时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赋权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决策过程中多从工程建设结果单方面考虑的问题,提出基于组合赋权-二维云模型的线路方案评价方法。依托沈白铁路通化段线路方案比选实例,以技术可行和生态平衡为导向,选取线路设计、自然人文景观破坏、水土资源环境污染、施工难度及安全4个方面的17个影响线路走向因素,构建线路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工程建设结果与工后恢复成本作为二维云的2组基础变量,运用MATLAB正向云发生器输出评价云图,确定不同线路方案的隶属等级。结果表明:经新宾、通港方案隶属评价等级介于良好和优秀之间,更贴近良好(Ⅱ级);经新宾、通化县西和经桓仁北、通化县西方案,隶属评价等级介于一般和良好之间,更贴近一般(Ⅲ级);推荐经新宾、通港方案为铁路建设方案,与工程实际选择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组合赋权 二维云模型 线路方案评价 隶属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州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方案探讨
17
作者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4,共9页
中国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都需要通过跨海通道予以连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模、难度小于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优先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更具合理性。真空管道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在海底敷设或高架,建设成本较... 中国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都需要通过跨海通道予以连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模、难度小于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优先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更具合理性。真空管道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在海底敷设或高架,建设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较高。基于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得出4条线路备选方案:1)徐闻角尾乡—澄迈桥头镇(西线/W线),海面距离26.5 km,最大水深47 m,海底地形较平缓;2)海安南山村—海口新海(中线M1a线),海面距离19 km,最大水深84 m;3)海安青安村—海口海甸(中线M2b线),海面距离20 km,最大水深80 m;4)龙塘下塘村—海口铺前镇(东线E线),海面距离30 km,最大水深47 m,海底地形较平缓。对中线M1b线和M2a线作为比较线进行分析,推荐南山村—新海M1a线为优先方案,初步分析各线路经由路径海水深度、纵断面、纵坡及海底管道线形。估测各线路端点大地坐标,经纬度极坐标值取0.50″能够满足线路方案分析和初步可行性论证的端点定位精度要求。当管道直径较大(≈5 m)、管道内车辆运行速度较低时,可不抽真空,则为普通海底管道,也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跨海通道 海底真空管道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用理论的铁路选线方案比选模型 被引量:17
18
作者 罗圆 姚令侃 +1 位作者 朱颖 杨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8-1015,1023,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铁路选线设计方案评价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不能完全用货币衡量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定性指标难以进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引入效用理论以及多属性决策中的投影法,在专家采用语言变量对定性指... 为了解决传统铁路选线设计方案评价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不能完全用货币衡量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定性指标难以进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引入效用理论以及多属性决策中的投影法,在专家采用语言变量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区间数,再通过定义效用函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进行量化,建立了不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的线路方案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通过使用不同的经济环境因子k来选择与其对应最优的线路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局部走向方案的比选实例说明了模型的作业程式,为新形势下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铁路选线 方案比选 效用函数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趣挖掘的非结构化P2P搜索机制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谭义红 陈治平 林亚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4-1166,共3页
在非结构化P2P环境下,搜索机制是影响信息检索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索引表的搜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非结构化P2P信息检索原型系统Isearch。该机制首先利用向量空间模型将文件内容向量化,然后对向量空间进行聚类,得到节... 在非结构化P2P环境下,搜索机制是影响信息检索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索引表的搜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非结构化P2P信息检索原型系统Isearch。该机制首先利用向量空间模型将文件内容向量化,然后对向量空间进行聚类,得到节点的兴趣度,再计算节点之间的兴趣相似度,在本地建立兴趣索引表。在搜索时,根据兴趣索引表直接将查询请求转发到有相似兴趣的节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既不影响查询结果,又能减少访问节点的数量,提高查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搜索机制 信息检索 兴趣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同一度的公路路线方案优选模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尚阳 张龙杰 +1 位作者 杨婵婵 刘婷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路线方案的择优是路线设计中的最根本问题,也是路线方案选择优劣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往往存在多个可行方案,如何从众多可行路线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是设计的关键.集对分析理论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 路线方案的择优是路线设计中的最根本问题,也是路线方案选择优劣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往往存在多个可行方案,如何从众多可行路线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是设计的关键.集对分析理论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集对分析具有概念明确、计算简便和信息全面的优点,在集对分析同一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的集对分析模型.同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提高了方案评价的可信度,为公路路线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同一度 公路路线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