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MP2的网络化反导防御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唐苏妍 刘娟 +2 位作者 雷永林 李群 朱一凡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940-6944,共5页
网络化反导防御系统的作战特点,对其仿真系统的模型框架及建模规范提出了新的需求。引入联合作战指挥中心JOCC与公共作战图像COP模型,设计了其体系结构和模型概念框架。基于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SMP2)对仿真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讨论了... 网络化反导防御系统的作战特点,对其仿真系统的模型框架及建模规范提出了新的需求。引入联合作战指挥中心JOCC与公共作战图像COP模型,设计了其体系结构和模型概念框架。基于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SMP2)对仿真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讨论了模型设计、开发、装配集成与想定编辑以及仿真实验与数据记录等关键功能的实现。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框架的有效性及基于SMP2开发网络化作战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反导防御系统 导弹攻防对抗仿真 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 统一建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elica的发电湿汽轮机系统仿真及特性分析
2
作者 王劲韬 曾国庆 +3 位作者 谢旭阳 谢罗涛 邹梓仪 陈国兵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本文旨在解决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系统在使用传统模型和数字驱动方法时,数据完整性和动态仿真精度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在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物理试验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结合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策略和自下而上的建模思想,明... 本文旨在解决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系统在使用传统模型和数字驱动方法时,数据完整性和动态仿真精度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在船用发电湿汽轮机物理试验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结合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策略和自下而上的建模思想,明确模型的功能要求,并逐步完成各设备模块功能的调试和组合。分析结果显示,静态和变工况仿真结果的数据误差均低于5%,且在变工况下与实际机组情况基本一致。这些仿真结果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系统的运行状况,能够为后续船舶动力数字孪生系统的建立和虚实交互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建模 系统仿真 MODELICA语言 船用发电湿汽轮机 MWorks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系统仿真与实验分析
3
作者 周天鹏 牛礼民 +1 位作者 音建华 司铭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9,共8页
为了辅助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开发以及运行参数调控,需要通过构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系统关键参数匹配优化和性能分析评价,从而制定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控制策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该文根据燃料电池堆测试台原理拓扑结构确定所需关... 为了辅助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开发以及运行参数调控,需要通过构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系统关键参数匹配优化和性能分析评价,从而制定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控制策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该文根据燃料电池堆测试台原理拓扑结构确定所需关键零部件,建立零部件模型并搭建燃料电池测试系统仿真模型,并按照实验要求对系统模型中各零部件进行参数标定;通过模拟仿真对测试系统中关键性能参数输出结果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实验数据与建立的模型仿真结果一致性较高,计算所得燃料电池的各项参数指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大为3.65%。该模型可用于燃料电池测试台的性能研究和控制策略优化,为测试系统开发以及提高燃料电池动态响应性能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工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测试系统 高级工程建模与仿真平台(AMESim) 模型验证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台高峰时期候车客流引导策略研究
4
作者 杨雨函 周义棋 +1 位作者 蔡爽 钟茂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分析和缓解高峰时期地铁站台客流的拥堵情况,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一特定地铁站台场景的乘客上下车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出2种引导策略:为乘客提供各车门处的候车人数信息(策略1);在策略1的基础上,为乘客提供列车内各车厢人数信息(策略2... 为分析和缓解高峰时期地铁站台客流的拥堵情况,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一特定地铁站台场景的乘客上下车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出2种引导策略:为乘客提供各车门处的候车人数信息(策略1);在策略1的基础上,为乘客提供列车内各车厢人数信息(策略2)。以现场观测获得的行人参数作为模型输入,计算无引导情况和引导策略下乘客上下车总时间,在不同车厢满载率条件下探讨各引导策略对乘客上下车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车厢满载率相差不大时,引导策略1和引导策略2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使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缩短约30%;各车厢满载率相差较大时,相比于引导策略1,引导策略2对乘客的上下车效率具备更好的提升效果。即使仅有部分乘客遵从引导,引导策略也能显著提高乘客上下车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地铁运营系统更好地应对高峰时期站台客流拥堵的现象,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高峰客流引导 元胞自动机模型 模拟 安全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台排气扩压器非平衡流动k-ωSST湍流模型系数优化
5
作者 聂博文 张健平 +3 位作者 张松 但志宏 陈律江 杨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了准确模拟高空台排气扩压器湍流非平衡流动,采用Fluent软件分析k-ωSST湍流模型系数对扩压器出口静压模拟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模型系数。结果表明:随着α_(1)的增大,模拟精度先提高后降低,达到0.341后保持不变。β^(*)... 为了准确模拟高空台排气扩压器湍流非平衡流动,采用Fluent软件分析k-ωSST湍流模型系数对扩压器出口静压模拟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模型系数。结果表明:随着α_(1)的增大,模拟精度先提高后降低,达到0.341后保持不变。β^(*)的增大使模拟值逐渐接近目标值,从而提高精度;当模拟值大于目标值时,精度先降低再提高;而模拟值小于目标值时,精度急剧降低。β_(2)的增大也使得模拟值逐渐接近目标值,从而提高精度;当模拟值小于目标值,精度急剧降低。而σ_(ω2)的增大则使得模拟值迅速接近目标值,提高精度;但当模拟值小于目标值时,精度缓慢降低。模型系数α_(1)、β^(*),β_(2)、σ_(ω2)优选范围为0.2973~0.325、0.056~0.098、0.0756~0.089、0.69~1.1984。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显著性分析得到敏感性顺序为α_(1)>β_(2)>β^(*)>σ_(ω2),β^(*)与α_(1)、α_(1)和σ_(ω2)、β_(2)和β^(*)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模型系数α_(1)、β^(*)、β_(2)、σ_(ω2)最佳组合为0.3052、0.0611、0.0826、0.853。最后通过试验验证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系数最佳组合能较好地提高模拟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ωSST湍流模型系数 不确定性 高空台排气扩压器 数值模拟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3维航迹规划仿真平台
6
作者 王哲胜 杨柳庆 张勇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针对目前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多集中于算法的改进,存在规划结果3维直观显示不足的问题,创建一个基于Matlab软件的无人机3维航迹规划仿真平台。利用Matlab软件自带的App designer功能完成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建立基于地形威胁的地图模型,使... 针对目前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多集中于算法的改进,存在规划结果3维直观显示不足的问题,创建一个基于Matlab软件的无人机3维航迹规划仿真平台。利用Matlab软件自带的App designer功能完成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建立基于地形威胁的地图模型,使用多种目前市面常见的群智能算法,直观比较各种群智能算法之间的区别,并根据需求添加算法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设计平台能实现包含多种群智能算法的3维航迹规划,用于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直观反映出新型算法的优势。平台的实际操作结果表明,该平台具备对航迹规划算法结果的3维直观显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威胁源模型 航迹规划 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轨道列车驾驶仿真平台开发
7
作者 万正阳 周和超 张济民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虚拟轨道列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近年来已经在我国株洲、宜宾等城市有了广泛的商业化运用。为了深入研究其行驶特性,需要针对其独有的无人、有人混合驾驶模式开发驾驶仿真平台。本文在SIMPACK中建立3节编组的虚拟轨道列车... 虚拟轨道列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近年来已经在我国株洲、宜宾等城市有了广泛的商业化运用。为了深入研究其行驶特性,需要针对其独有的无人、有人混合驾驶模式开发驾驶仿真平台。本文在SIMPACK中建立3节编组的虚拟轨道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驾驶模式分别开发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基于Logitech驾驶仿真硬件的驾驶员控制仿真模块,并结合Unreal Engine和Blender开发驾驶场景可视化界面,从而构成可以仿真虚拟轨道列车真实驾驶情况的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开发的平台可以有效准确地仿真虚拟轨道列车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行驶表现,具有较强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轨道列车 动力学模型 预测控制 驾驶仿真平台 混合驾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architecture-oriented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based on MDE 被引量:3
8
作者 Yonglin Lei Ning Zhu +2 位作者 Jian Yao Hessam Sarjoughian Weiping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900-922,共23页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CSES) is a special type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Thre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i.e. model composability,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and model evolvability, are g...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CSES) is a special type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Thre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i.e. model composability,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and model evolvability, are gaining higher priority from CSES users when evaluating different modeling methodologies for CSES. Traditional CSES modeling methodologies are either domain-neutral (lack of domain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ation and limited support for model composability) or domain-oriented (lack of openness and evolvability) and fall short of the three NFRs. Inspired by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e i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fields, we extend it into a concept of model architecture for complex simulation systems, and propose a model architecture-oriented modeling methodology in which the model architectur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achieving the three NFRs. Various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MDE)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imulation modeling platform (SMP),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DSM), eclipse modeling framework (EMF), graphical modeling framework (GMF), and so forth, are applied where possible in representing the CSES model architecture and its components' behaviors from physical and cognitive domain aspects. A prototype CSES system, called weapon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system (WESS), and a non-trivial air-combat simulation example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CSES) model architecture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MDE) simulation modeling platform (smp)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DSM) weapon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system (W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CCM Flyback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9
作者 王硕禾 符屹男 +2 位作者 常宇健 杨鹏 李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5,共9页
针对电容电感都为分数阶这一事实,利用分数阶微积分R-L定义和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的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进行建模与分析。推导CCM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小信号传递函数以及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 针对电容电感都为分数阶这一事实,利用分数阶微积分R-L定义和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的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进行建模与分析。推导CCM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小信号传递函数以及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条件。其次,讨论Caputo模型与R-L导数模型的区别,得出在R-L分数阶定义下直流静态工作点不仅与占空比相关,而且还与电感和电容的阶数以及负载有关。最后,在PSIM中搭建R-L分数阶CCM Flyback变换器电路模型,得到不同分数阶电感电容阶数下分数阶Flyback变换器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的仿真波形,通过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分数阶电感电容的阶数会影响闭环控制器的设计和分数阶模型能更加精确地描述Flyback变换器的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力电子 仿真平台 R-L定义 分数阶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卫星互联网仿真平台架构建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红光 刘垚圻 +1 位作者 周一青 石晶林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针对传统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方法在高复杂度卫星互联网仿真平台开发中存在的系统设计协调性差及早期仿真验证不足等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方法开展卫星互联网仿真平台架构建模。首先,... 针对传统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方法在高复杂度卫星互联网仿真平台开发中存在的系统设计协调性差及早期仿真验证不足等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方法开展卫星互联网仿真平台架构建模。首先,提出基于MBSE的双V模型(dual V model based on MBSE,DVMBSE)及与外部软件集成验证架构;然后,基于MBSE方法论对卫星互联网仿真平台顶层架构开展需求分析、功能分解及交互结构建模;最后,通过运行逻辑验证与外部模型集成验证实现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从而支撑卫星互联网设计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互联网 MBSE 仿真建模 仿真平台 集成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机械模型的液舱-运动模拟平台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家乐 常宗瑜 +2 位作者 何静文 郑中强 赵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3,共7页
液化石油气等液态燃料在运输过程中受运载工具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易产生晃动,液舱晃动引起的流体冲击载荷将威胁运载船舶及车辆的安全性,严重时会发生倾覆。运用运动模拟平台进行液舱晃动试验是目前的重要研究手段,文中基于等效机械模... 液化石油气等液态燃料在运输过程中受运载工具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易产生晃动,液舱晃动引起的流体冲击载荷将威胁运载船舶及车辆的安全性,严重时会发生倾覆。运用运动模拟平台进行液舱晃动试验是目前的重要研究手段,文中基于等效机械模型方法对液舱-运动模拟装置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在纵荡激励下矩形充液液舱的等效机械模型,并通过试验及仿真对等效机械模型进行验证。基于矩形液舱等效机械模型,联合Stewart并联机构,建立了液舱-运动模拟平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等质量无晃动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了晃动产生的流体载荷对运动模拟平台受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频率对运动模拟平台受载有显著影响,在接近液舱固有频率的情况下,运动模拟平台所受载荷明显增大。该研究可为晃动模拟平台的承载能力校核、设计及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拟装置 液箱晃动 等效机械模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和最大均值差异的指标迁移学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丽霞 钟季龙 +7 位作者 伍劭实 丁一珊 翟小玉 陈世钊 王鹥喆 温雪 曾隽芳 侯新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4-2015,共12页
针对应用实验场景中数据样例稀少的难题,提出基于云模型和最大均值差异的指标迁移学习方法,将典型仿真试验实验场景中的指标计算模型迁移到应用实验场景中,以适应跨平台跨领域仿真评估需求。使用最大均值差异方法将典型仿真实验场景中... 针对应用实验场景中数据样例稀少的难题,提出基于云模型和最大均值差异的指标迁移学习方法,将典型仿真试验实验场景中的指标计算模型迁移到应用实验场景中,以适应跨平台跨领域仿真评估需求。使用最大均值差异方法将典型仿真实验场景中的指标分布与应用实验场景中的指标分布对齐,从而实现指标迁移;使用云模型基于少量样例对指标分布进行建模和采样,提高了指标迁移学习建模效率。通过典型仿真实验场景到多个应用实验场景的指标模型迁移学习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得到的目标域分布较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迁移方法得到的目标域分布更为接近源域,采用Wasserstein距离度量感知、认知、决策、学习能力指标的迁移学习性能平均提升了3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最大均值差异 指标迁移学习 跨平台跨领域仿真评估 小数据仿真评估 指标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表皮综合环境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及模拟平台
13
作者 周涵宇 王立雄 刘刚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建筑表皮是多物理环境交互的接口,当前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多为针对单一环境的模拟,多环境联合模拟的工具平台较少。基于建筑运动几何学,遴选动态表皮的可控运动形式,提取24类动态表皮设计原型,建立面向控制的建筑表皮综合环境数字孪生模... 建筑表皮是多物理环境交互的接口,当前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多为针对单一环境的模拟,多环境联合模拟的工具平台较少。基于建筑运动几何学,遴选动态表皮的可控运动形式,提取24类动态表皮设计原型,建立面向控制的建筑表皮综合环境数字孪生模型,并结合案例对数字孪生模型及模拟平台进行应用验证。使用Python语言将模型封装成动态表皮综合环境模拟平台,针对不同表皮设计形式和环境场景模拟,可以快速直观地分析动态表皮的环境响应关系和性能。模拟平台融合了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品质这四个综合环境,解决了建筑性能模拟软件无法多环境联合模拟的问题,从而满足对建筑表皮的仿真、预测、优化和控制等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建筑表皮 数字孪生模型 模拟平台 运动几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毫米波雷达载荷平台参数敏感性分析
14
作者 林正健 寇蕾蕾 +2 位作者 郜海阳 欧紫娴 莫祖斯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8,共8页
为了说明载荷和平台参数设置对星载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文中构建了由9个子模块构成的星载毫米波雷达正演模拟器,利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模拟云场景以及随机数据正演仿真对载荷和平台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星载毫米波雷... 为了说明载荷和平台参数设置对星载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文中构建了由9个子模块构成的星载毫米波雷达正演模拟器,利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模拟云场景以及随机数据正演仿真对载荷和平台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星载毫米波雷达载荷平台采用天线直径为2.5 m、轨道高度为400 km~450 km的配置时,其探测性能相较于云廓线雷达提升超过7倍;其信噪比达到25 dB时,可以很好地减小噪声对反射率因子提取的影响;雷达标定常数误差在3.36%以内时,可以满足反射率因子±1 dB的探测精度要求;对于轨道高度为400 km的星载毫米波雷达平台,当姿态角变化大于0.13°时,其前后两次星下点观测区域完全错位,而当姿态角变化大于0.75°时,其前后两次星下点位置相差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毫米波雷达 仿真 载荷平台参数 敏感性分析 正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duino与Matlab相融合的自控实验平台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葛 姚鸿泰 周妙言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6,151,共6页
为帮助学生构建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方法,开发基于Arduino与Matlab相融合的自动控制实验平台。以温度控制系统为例,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基于Arduino平台数据采集、Matlab软件数据分析仿真和Python求解器参数优化的系统模型... 为帮助学生构建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方法,开发基于Arduino与Matlab相融合的自动控制实验平台。以温度控制系统为例,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基于Arduino平台数据采集、Matlab软件数据分析仿真和Python求解器参数优化的系统模型辨识平台。设计了内模PID控制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对辨识的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同时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实现Arduino平台代码的自动生成、自动下载运行以及硬件在环调试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模型辨识较为准确,所提控制策略效果较好;系统模型搭建、算法设计、仿真分析和系统测试全流程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提升分析控制系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辨识 MATLAB软件 Arduino平台 内模PID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孔隙结构随机分散模型与仿真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钕 徐文浩 +2 位作者 吴标 陈小文 侯东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5-1752,共8页
为描述水泥基材料的孔隙结构演变,将水泥浆体看作两相介质随机分散体系,建立了孔隙结构计算模型.同时采用μic平台进行水泥水化仿真,与理论结果相互验证,并进一步分析理论模型的计算条件和参数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完全分散的新... 为描述水泥基材料的孔隙结构演变,将水泥浆体看作两相介质随机分散体系,建立了孔隙结构计算模型.同时采用μic平台进行水泥水化仿真,与理论结果相互验证,并进一步分析理论模型的计算条件和参数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完全分散的新拌水泥浆体,多分散硬球模型与仿真结果一致;考虑水化产物交错和团聚效应,单分散同心球模型计算的孔隙结构与仿真结果一致,且硬核半径比与水化度呈线性负相关.考虑水泥颗粒絮凝效应时,单分散硬球模型与仿真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介质 随机分散模型 μic仿真平台 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模型的短波宽带移动信道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国军 王彦淞 +1 位作者 叶昌荣 艾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621,共11页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映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了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基于IT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ociety)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定与机动不同场景、不同传播模式、宽窄带融合的短波通信信道模型。利用信道冲激响应与信道散射函数从时域色散、频域色散两个维度对本文信道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基于机动平台运动轨迹实现时变多普勒效应传播复现与信道模拟;也能在运动轨迹未知情况下,基于飞行器种类、机动频率等先验信息,实现具有各态历经性的机动平台短波宽带信道仿真,对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 机动平台 时变多普勒效应 ITS模型 信道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空中回收气动干扰与对接路径研究
18
作者 冯路启 钟林龙 +1 位作者 李家旭 刘学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1133,共10页
针对采用空中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的新型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回收方法进行了气动干扰仿真与对接路径研究。在对接回收过程中,UAV需要从远方逐渐接近空中平台。在UAV靠拢平台的过程中,会受到平台翼尖尾涡的影响。如何使UAV... 针对采用空中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的新型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回收方法进行了气动干扰仿真与对接路径研究。在对接回收过程中,UAV需要从远方逐渐接近空中平台。在UAV靠拢平台的过程中,会受到平台翼尖尾涡的影响。如何使UAV以正确的路径接近空中平台是能否成功回收的关键。主要从气动特性方面出发,首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研究分析了UAV沿不同路径与空中平台进行对接回收时的气动性能变化规律,然后使用代理模型对产生的气动干扰进行拟合分析,得出UAV气动干扰在空中平台周围的空间分布。随后针对不同对接路径的气动干扰,使用MATLAB构建了一种抗干扰滑模控制器,并对不同路径下的对接过程进行对比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进近对接过程中UAV从平台前方向后方减速接近平台时气动性能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空中对接 空中回收平台 无人机编队飞行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保障仿真模型框架及仿真平台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夏旻 阎晋屯 刘磊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10-213,共4页
首先从任务建模、系统建模、保障资源建模、使用与维修活动建模四个方面对装备保障仿真模型框架进行了研究,结合OPUS10和SIMLOX两个仿真平台分析了国外先进的装备保障仿真平台的特点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备保障仿真平台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装备 保障 仿真模型 仿真平台 OPUS10 SIML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电网需求响应资源聚合与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沈瑜 岳园园 +4 位作者 闫华光 陈霄 李德智 易永仙 郭炳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41-3347,共7页
用户侧日益丰富的需求响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提出了地区电网的需求响应资源聚合与调控策略。首先,提出了基于设备级仿真的需求响应资源评估机制;其次,构建了多用户负荷群的需求响应资源聚合模型,提出需求响应资源品质划分标准,... 用户侧日益丰富的需求响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提出了地区电网的需求响应资源聚合与调控策略。首先,提出了基于设备级仿真的需求响应资源评估机制;其次,构建了多用户负荷群的需求响应资源聚合模型,提出需求响应资源品质划分标准,构建优质资源快速备调池;然后,以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网峰时段调峰优化运行为例,提出了需求响应资源的调控策略,并设计了对电网和用户双向激励的需求响应收益分享机制;最后,以IEEE 14节点配电网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调控策略 资源聚合 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