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油藏地质体CO_(2)利用与封存代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芮振华 邓海洋 胡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t模型以其高效的计算效率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代理模型,然而现有的GPSNet模型难以准确捕获复杂的相行为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专用于组分模拟的comp-GPSNet模型,通过标准失配最小化方法和基于伴随的梯度优化算法对comp-GPSNet模型进行训练,以拟合从高分辨率模拟中获取的井响应数据。将训练后的模型应用到PUNQ-S3油藏中,全面评估复杂条件下comp-GPSNet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comp-GPSNet模型在单井和区块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精度,CO_(2)利用率和封存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16%和3.13%。该模型为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提供了一个稳健的代理框架,以推动油田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mp-GPSNet 混合物理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组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自主研发进展与下步发展方向
2
作者 张志强 杨耀忠 +3 位作者 张世明 于金彪 曹伟东 胡慧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针对胜利油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藏开发需求,系统阐述了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自主研发历程、核心技术及应用成效。经过多年攻关,胜利油田研发了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化学驱和CO_(2)驱组分数值模拟软件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数值模拟软... 针对胜利油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藏开发需求,系统阐述了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自主研发历程、核心技术及应用成效。经过多年攻关,胜利油田研发了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化学驱和CO_(2)驱组分数值模拟软件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有效解决了特高含水期渗流规律表征、新型化学驱油体系驱油机理描述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模拟特高含水期油水差异化渗流、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此外,通过建立解耦排序、交替方向、自适应网格、代数多重网格等高效的数学模型离散与求解算法,实现了百万至千万级网格规模油藏模型的快速求解,基本满足了矿场开发方案研究的需求。然而,相较于国外商业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胜利油田自主研发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功能完备性、大规模并行计算效率和新技术融合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油藏数值模拟核心技术仍需在建模数模一体化与多种开发方式一体化的新发展模式、CPU+GPU大规模并行计算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方面进一步持续提升完善。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功能优化,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将进一步提升技术竞争力,为复杂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黑油模型 化学驱模型 组分模型 渗流机理 快速求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平台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建新 郑岩 郭庆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114,151,共5页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建模仿真.给出发动机总体结构图、高压压气机模型和整机模型,并进行了稳态共同工作点的求解,仿真结果与发动机实际性能数据相吻合.该航空发动...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建模仿真.给出发动机总体结构图、高压压气机模型和整机模型,并进行了稳态共同工作点的求解,仿真结果与发动机实际性能数据相吻合.该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平台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需要,降低了实验成本,使学生对发动机运行过程及原理有更加直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部件级建模 虚拟仿真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夏超 王继强 +1 位作者 商国军 周淼 《航空发动机》 2012年第4期31-33,52,共4页
借助Matlab搭建完整的双轴涡轮风扇发动机模型,对各部件进行封装,利用Si muli nk显示模块观察仿真结果。在动态仿真时,引入容积动力效应,避免反复迭代过程,提高模型实时性。与GSP仿真软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精... 借助Matlab搭建完整的双轴涡轮风扇发动机模型,对各部件进行封装,利用Si muli nk显示模块观察仿真结果。在动态仿真时,引入容积动力效应,避免反复迭代过程,提高模型实时性。与GSP仿真软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准确捕捉航空发动机的动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件级建模 无迭代动态模型 涡轮风扇发动机 仿真 容积动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式水文模型的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分析——以长江上游流域为例
5
作者 周丽婷 谢康 +4 位作者 刘攀 张晓菁 曾志强 周涛 张海荣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620,共11页
为评估降水数据、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种降水数据(站点实测和CRUJRA、CMFD、ERA5-Land格点数据),构建模块化的组件式水文模型,采用动态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长江上游51个分区流域为研究对象... 为评估降水数据、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种降水数据(站点实测和CRUJRA、CMFD、ERA5-Land格点数据),构建模块化的组件式水文模型,采用动态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长江上游51个分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数据、模型结构与模型参数在径流模拟中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贡献最大,多年平均总阶敏感性指数在分区流域的中位数为0.59,高于模型结构(0.51)和降水数据(0.36);②壤中流是最敏感的水文子过程,蒸散发过程次之,积融雪、地表径流、基流过程的敏感性较低,水文子过程的敏感性具有年内变异性,以积融雪过程最为显著;③积融雪、蒸散发和壤中流过程的相关参数是影响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关键参数;④平均温度、平均海拔和水力传导度是积融雪、蒸散发和壤中流过程模型结构和参数敏感性的显著相关因子。研究识别了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敏感因素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可为流域水文模型的结构与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不确定性 组件式水文模型 模型结.构 模型参数 动态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MATLAB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苏海滨 王继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论述了利用Simulink/MATLAB新型电力电子工具箱进行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设计,重点分析了Simu-link环境中非线性元件模型和电路的分割及解耦.在SIMUPEC环境中,非线性元件能够直接实现.电路分割和解耦能实现大规模复杂电路分割为多个小的子系... 论述了利用Simulink/MATLAB新型电力电子工具箱进行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设计,重点分析了Simu-link环境中非线性元件模型和电路的分割及解耦.在SIMUPEC环境中,非线性元件能够直接实现.电路分割和解耦能实现大规模复杂电路分割为多个小的子系统,这一技术能提高系统仿真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INK 非线性元件模型 分割及解耦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化建模的火箭炮外弹道仿真
7
作者 李杰 韩翃 +2 位作者 刘兴艳 吴晋 吴美静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69,共6页
针对当前作战模拟系统中火箭炮仿真模型类型多,外弹道仿真内容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组件化建模的火箭炮外弹道仿真解决方法。基于火箭炮模型的功能和组成情况,采用组件化建模技术构建了火箭炮外弹道仿真模型,其具有重用性、可扩张性的系... 针对当前作战模拟系统中火箭炮仿真模型类型多,外弹道仿真内容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组件化建模的火箭炮外弹道仿真解决方法。基于火箭炮模型的功能和组成情况,采用组件化建模技术构建了火箭炮外弹道仿真模型,其具有重用性、可扩张性的系统模型架构优点,在满足作战模拟训练的同时可减少模型重复开发的工作量。通过组件化构建的火箭炮外弹道模型获得的射弹散布,相对误差较小,可满足外弹道的仿真需求。结果验证了此方法构建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化建模 火箭炮模型 外弹道仿真 机动组件 间瞄射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的薄壁构件注塑充填模拟
8
作者 邹书琴 董勤喜 +1 位作者 贾伟 于行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对薄壁构件的注塑充填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厚度尺寸小于长、宽尺寸二十分之一的薄壁构件,研究其厚度方向上网格的划分标准,以及薄壁构件在充填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等厚薄壁构件在厚度上划分不同层...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对薄壁构件的注塑充填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厚度尺寸小于长、宽尺寸二十分之一的薄壁构件,研究其厚度方向上网格的划分标准,以及薄壁构件在充填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等厚薄壁构件在厚度上划分不同层数的网格,分别进行充填模拟,分析相关物理量计算的准确性,得出当薄壁构件在厚度上的网格层数不少于7层时,能够对注塑充填过程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据此标准,对两个薄壁构件进行了填充模拟,其中,等厚薄壁构件网格尺寸为0.2471 mm,网格总数551124个,厚度方向为7层;不等厚薄壁构件网格尺寸为0.2857 mm,网格总数为2262498个,厚度方向为7层。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商业软件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此薄壁构件网格划分标准的可行性。此外,对两个薄壁构件充填过程中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型腔内部压力均在充填结束时表现为浇口周围较大,沿着熔体前沿流动方向的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厚度方向上分布均匀,但速度在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通常在壁面附近速度较小,在型腔中心位置速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两相流模型 薄壁构件 网格划分标准 网格尺寸 充填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田 侯正猛 +4 位作者 李晓琴 陈前均 张盛友 孙伟 张跃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0-1137,共8页
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CDP(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模型的参数输入较多,且标定和验证过程比较复杂,模型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数值模拟的效率和可靠性,本文使用MATLAB代码开发了一个高效的CDP模型... 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CDP(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模型的参数输入较多,且标定和验证过程比较复杂,模型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数值模拟的效率和可靠性,本文使用MATLAB代码开发了一个高效的CDP模型参数求解器,该求解器包含了断裂能概念,能够自动校对不同混凝土强度f cu和有限元网格尺寸l eq下的模型参数。通过两组基准模拟(不同网格下的单轴拉伸模拟,单轴循环拉伸和压缩模拟)检验了求解器的可行性。最后,将求解器应用于单调和循环加载下的钢筋混凝土RC(Reinforced concrete)构件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CDP模型参数求解器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工程结构模拟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模型 CDP模型参数求解器 断裂能 钢筋混凝土构件 数值模拟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组分追踪的多气源非等温管网仿真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潜 管奥成 +4 位作者 雷鹏正 苗超 黄伟 程遹滔 左丽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4,共12页
在管网公平开放的运行模式下,以天然气气质为基础的能量计量将逐渐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流方式。为实现虚拟预测多气源管网关键节点天然气的实时组分,在结合非等温管流瞬态仿真模型和气体组分运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气源天然气管网动... 在管网公平开放的运行模式下,以天然气气质为基础的能量计量将逐渐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流方式。为实现虚拟预测多气源管网关键节点天然气的实时组分,在结合非等温管流瞬态仿真模型和气体组分运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气源天然气管网动态组分追踪模型。首先基于高精度的BWRS方程、稳态流动方程、焓方程、气体混合参数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到管网运行初始条件,其次采用隐式中心差分法对管流控制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最后结合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物性方程、混合参数关系式及边界条件,通过时间递推法和Newton—Rapshan算法求解得到天然气管网各节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组分等参数在整个瞬态时间域上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稳态模型仿真结果与TGNET模拟结果相比,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0.069 MPa和2.81 K,两者的甲烷和氢气摩尔分数结果基本一致;②建立的动态模型仿真结果与TGNET模拟结果相比,关键节点处压力、温度、甲烷和氢气摩尔分数的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0.078 MPa,2.22 K,1.54%和0.55%,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高;③提出的多气源混合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适用于复杂拓扑结构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运行参数动态仿真和气体组分动态追踪。结论认为,提出的实时组分追踪方法可以为多气源非等温管网气体组分实时预测提供依据,进而为天然气管网能量计量以及管道仿真软件的国产化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能量计量 组分追踪 组分运移模型 中心差分法 瞬态仿真 时空演化规律 水力热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承载网数字孪生典型场景与应用方案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郁 崔潇 +2 位作者 朱剑 周晓慧 李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3,共10页
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在承载网智能化管控领域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纷纷开展相关应用场景的探索、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基于当前的信息通信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分析了5G承载网管控面... 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在承载网智能化管控领域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纷纷开展相关应用场景的探索、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基于当前的信息通信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分析了5G承载网管控面临的新挑战,探索了数字孪生技术在5G承载网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基于这些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数字孪生应用服务方案设计,以及仿真器和模拟器组件的功能和数据描述。最后列举了5G网络切片资源划分和变更仿真功能的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5G承载 模型 典型场景 仿真 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芯段和滤嘴段耦合的加热卷烟烟气关键成分释放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朵朵 王乐 +5 位作者 雷萍 孙志伟 李林洪 张智轩 黄锋 李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为揭示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的传质机理,通过构建加热卷烟烟气关键成分的烟芯段释放动力学模型和滤嘴段逐口截留模型,建立加热卷烟中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的传质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烟支逐口抽吸过... 为揭示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的传质机理,通过构建加热卷烟烟气关键成分的烟芯段释放动力学模型和滤嘴段逐口截留模型,建立加热卷烟中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的传质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烟支逐口抽吸过程中烟芯段和滤嘴段丙二醇、丙三醇、烟碱的剩余量及浓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加热卷烟逐口抽吸过程中烟芯段丙二醇、丙三醇、烟碱剩余量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加热卷烟3种关键成分的释放机理;烟气丙二醇、丙三醇、烟碱逐口释放量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截留模型可较好地反映逐口抽吸过程中滤嘴段对烟气3种关键成分的截留机理;抽吸时烟芯段外壁较加热片附近固相物质传质效率低;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烟气中丙二醇、丙三醇、烟碱的质量浓度在烟芯和滤嘴段呈动态变化,其中滤嘴段的质量浓度先升后降,烟芯段的质量浓度则从第2口开始减少;单口抽吸过程中,烟芯段和滤嘴段烟气丙二醇、丙三醇、烟碱的质量浓度随着气流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关键成分 传质模型 截留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热源对掘进巷道热环境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孝东 张玉 +3 位作者 刘杰 贺德幸 张佳琳 程玥淞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8-100,共13页
以铲运机为例的移动热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掘进巷道,继而影响巷内风流温、湿度的分布。在云南某矿掘进巷道进行现场实测试验,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与实际生产设备一致的移动热源几何模型,基于组分输运模型以及自然... 以铲运机为例的移动热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掘进巷道,继而影响巷内风流温、湿度的分布。在云南某矿掘进巷道进行现场实测试验,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与实际生产设备一致的移动热源几何模型,基于组分输运模型以及自然对流传热类型下的Realizablek-ɛ湍流模型,采用重叠网格法、动网格法对移动热源影响下风流温、湿、焓的纵向、垂向及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中的移动热源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巷内宏观温度场的结构状态;移动热源运行周期试验中,近工作面处风流温、湿度随远离工作面而缓慢上升,距工作面12 m处测得风流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峰值分别为32.35℃和92.46%;风流焓值符合规则性概率分布,拟合的焓值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间极度重合,说明移动热源运行环境内风流焓值符合正态分布特征;移动热源运行区域的中段及近壁面处出现高焓区域,峰值为89.80(kJ/kg空气);同种监测环境下,不同监测组别下的风流焓值平均值、中位数组间差值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重叠网格 组分输运模型 风流焓值 Realizablek-ɛ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理论分析及数值验证
14
作者 曹莹雪 王金宵 +3 位作者 王怡 黄艳秋 李浩东 孟晓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为明确厂房内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高效控制工业建筑环境,研究分析多种气态污染物与单一气态污染物分布特征间的区别及简化条件,明确同源同时散发的多组分混合气体的运输特性,揭示全尺度中多组分混合气体传质简化的可行性范围及需遵循的... 为明确厂房内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高效控制工业建筑环境,研究分析多种气态污染物与单一气态污染物分布特征间的区别及简化条件,明确同源同时散发的多组分混合气体的运输特性,揭示全尺度中多组分混合气体传质简化的可行性范围及需遵循的原则,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同源散发的混合气体在无相变和化学反应时,其流动参数雷诺数Re量级在103以上,且马赫数Ma<0.3时,物性参数在克努森数Kn<0.01且温度在0.3倍的振动特征温度θv和沸腾温度T'之间,可简化组分进行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简化偏差源于简化前后单位质量混合气体体积力之差(ΔF),简化时需保障ΔF与主要驱动力之比小于0.01;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及简化原则与模拟结果相符,证明在适用范围内满足简化原则的条件下,可以将多种气态污染物简化为单一种类探究污染物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污染物 多组分气体 传质简化模型 简化原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融雪模块WAS模型的流域径流模拟与组分解析
15
作者 段天池 桑学锋 +1 位作者 殷峻暹 倪红珍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7,共13页
【目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解析径流组分对识别降水模式改变、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下的径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WAS模型在高寒山区的径流模拟精度,从而支撑径流组分的准确深入解析。【方法】以毛家村水库上游流域为例,采用度日... 【目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解析径流组分对识别降水模式改变、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下的径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WAS模型在高寒山区的径流模拟精度,从而支撑径流组分的准确深入解析。【方法】以毛家村水库上游流域为例,采用度日因子法与双温度阈值法综合构建了融雪模块,将其与WAS模型进行耦合,并将改进后WAS模型应用于2001—2020年毛家村水库流域径流模拟与组分解析。根据水源与演化路径不同,将径流划分为基流、降雨地表径流和融雪地表径流3部分,并根据年内不同时期水文过程的主导因素不同,利用不同时期的实测径流分别对地下水参数、土壤参数和融雪参数进行逐步分级率定。【结果】结果显示:耦合融雪模块WAS模型相较于原WAS模型,在春季融雪期的模拟精度有显著提升,改进后WAS模型在率定期与验证期NSE分别为0.85、0.78,R^(2)分别为0.93、0.91,优于原WAS模型的模拟效果。径流组分解析结果显示,季节尺度上,基流、降雨地表径流、融雪地表径流对春季径流的贡献分别为58.1%、19.1%、22.8%,对夏季径流的贡献分别为30.7%、67%、2.3%,秋、冬季径流中,无融雪地表径流,基流、降雨地表径流对秋季径流的贡献分别为46.4%、53.6%,对冬季径流的贡献分别为78.8%、21.2%;年尺度上,基流、降雨地表径流和融雪地表径流对总径流的贡献分别为41.7%、53.6%和4.8%。【结论】WAS模型无论改进前后均可以从总体上模拟出径流的长期动态变化,耦合融雪模块的WAS模型可以更加精准的模拟出春季融雪期径流过程,提高了模型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降雨地表径流是该流域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基流,融雪地表径流最少。但融雪对于抑制春季径流衰减具有重要作用,基流是构成冬、春两季径流的主要部分,对于维持冬季与春季径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WAS模型 融雪径流 径流模拟 径流组分 气候变化 降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烷/氢气三组分简化机理的构建及应用
16
作者 付祎妹 王静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9,共11页
飞行马赫数的提高使得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环境日益恶劣。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常采用机载燃油作为冷却剂的主动冷却系统,实现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冷却。在此背景下,航空燃料在进入燃烧室之前已经吸热裂解成多组分裂解气。为了描... 飞行马赫数的提高使得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环境日益恶劣。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常采用机载燃油作为冷却剂的主动冷却系统,实现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冷却。在此背景下,航空燃料在进入燃烧室之前已经吸热裂解成多组分裂解气。为了描述裂解气在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迫切需要开发裂解气的替代组分模型及相应的高精度燃烧机理。本文以国产RP-3航空煤油裂解气的替代组分模型为基础,在宽工况条件下(温度1000~1800K、压力0.5~5atm、当量比0.1~2.0),简化得到了裂解气三组分替代模型(50%乙烯、30%甲烷和20%氢气)的简化机理。该机理以AramcoMech1.3为详细机理,通过直接关系图法(DRG)、灵敏度分析法(SA)删除物种,通过计算奇异扰动(CSP)法删除反应,得到了35种物种146步反应的框架机理。系统的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机理的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该高精度的三组分框架机理,采用高马赫数气相可压缩燃烧求解器rhoReactingCentralFoam进行非稳态(URANS)的超燃数值模拟。在当量比0.13的工况下,模拟得到的下壁面压力曲线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组分替代模型 集成简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FLADE的ACE典型工况不同工作模式性能仿真分析
17
作者 滕进华 王英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8,共9页
为实现典型工况模式选取方案,针对一种带FLADE(Fan on blade)的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展开研究。基于各部件气动热力学原理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该构型3外涵模式整机计算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减少迭代变量与残差变量的思路,分析... 为实现典型工况模式选取方案,针对一种带FLADE(Fan on blade)的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展开研究。基于各部件气动热力学原理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该构型3外涵模式整机计算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减少迭代变量与残差变量的思路,分析了该构型在节流过程中两种工作模式不同典型工况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地面工况条件下,3外涵模式与单+第三外涵模式相比在低转速下推力较高,而高转速下则相反,地面大功率状态起飞可以采用单+第三外涵模式;对推力需求不高的亚声速巡航工况,可在飞机爬升后开启MSV(Mode selection valve)使发动机以3外涵模式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 部件级建模 数值模拟 典型工况 节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M的HLA仿真系统可信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见兵 焦鹏 +1 位作者 查亚兵 李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134,138,共5页
可信性是系统仿真的关键要素。基于BOM的HLA仿真系统可以从仿真模型层次上提高系统的重用性和互操作性。为了确保该类仿真系统的可信性,在建模与仿真全生命周期中开展VV&A研究,十分必要。介绍了基于BOM的HLA仿真系统的FEDEP模型,并... 可信性是系统仿真的关键要素。基于BOM的HLA仿真系统可以从仿真模型层次上提高系统的重用性和互操作性。为了确保该类仿真系统的可信性,在建模与仿真全生命周期中开展VV&A研究,十分必要。介绍了基于BOM的HLA仿真系统的FEDEP模型,并简要提出其VV&A过程,重点对用户模型、仿真模型组件及联邦成员的V&V展开研究,最后将这些研究应用于×××反舰导弹突防联邦仿真中。结果表明:提出的VV&A过程切实可行,保障了系统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对象模型 HLA 仿真模型组件 校核 验证与确认(W&A) 可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A的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群 王超 +1 位作者 朱一凡 王维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6,共5页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MDA的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探讨了MDA在仿真模型组件重用和可组合中的应用,如实现实验、想定、分析和模型集成的一致性;提高仿真模型组件的重用性和可组合性;支持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需求和设计的工程化;更容易支...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MDA的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探讨了MDA在仿真模型组件重用和可组合中的应用,如实现实验、想定、分析和模型集成的一致性;提高仿真模型组件的重用性和可组合性;支持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需求和设计的工程化;更容易支持体系结构视图的描述;支持开发可配置强的和柔性的仿真系统等。介绍了当前基于MDA的仿真应用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个基于MDA的仿真模型集成框架和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该集成框架采用MDA的思想,将仿真模型分为仿真模型设计组件和仿真模型运行组件,通过建立面向仿真设计模型组件的仿真元模型规范、仿真组件对象规范、仿真服务规范和仿真模型组件组合规范确保仿真模型的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行的一致性和仿真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 仿真组合 仿真元模型 仿真模型设计组件 仿真模型运行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的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CISE)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卿杜政 李伯虎 +4 位作者 孙磊 张良 周敏 张晗 李志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0-904,共5页
从分析HLA仿真的不足出发,介绍了基于组件、MDA等先进技术开发的集中/分布/并行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CISE),并阐述了CISE的主要设计目标:实现模型资源可重用和一体化建模仿真,以同时支撑分析评估类仿真和过程演示类仿真,同时对CISE的主... 从分析HLA仿真的不足出发,介绍了基于组件、MDA等先进技术开发的集中/分布/并行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CISE),并阐述了CISE的主要设计目标:实现模型资源可重用和一体化建模仿真,以同时支撑分析评估类仿真和过程演示类仿真,同时对CISE的主要概念、功能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流程等作了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组件 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 实验框架 适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