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hicle actuation based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odel for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被引量:8
1
作者 SUN Jian ZHANG L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287-298,共12页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real-time traffic-adaptive signal control in urban arterial networks.By exploring available detector and signal controller information from neighboring intersectio...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real-time traffic-adaptive signal control in urban arterial networks.By exploring available detector and signal controller information from neighboring intersections,a dynamic data-driven flow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prediction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signal states(red or green) for each movement at an upstream intersec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ignal state were carefully exam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vel time from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 to the approach in question at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 was predicted.With an online turning proportion estimation method,along with the predicted travel times,the anticipated vehicle arrivals can be forecasted at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The mode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at a set of two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the city of Gainesville,Florida,USA,using the CORSIM microscopic simulation package.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agrees well with empirical arrival data measured at 10 s intervals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of 10%-20%,and show a normal distribution.It is reasonably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has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for use in truly proactive real-time traffic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least-squared estimation microscopic simulation travel flow prediction urban ar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6DOF模型的框架式流速仪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与明渠测流速率常数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渊 申丽霞 +3 位作者 吴建华 张玉胜 成一雄 胥云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381,共11页
为分析明渠内框架式流速仪流场特性与运动姿态,同时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进行率定,根据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动态网格下的6自由度(6DOF)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对... 为分析明渠内框架式流速仪流场特性与运动姿态,同时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进行率定,根据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动态网格下的6自由度(6DOF)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对水冲击流速仪旋桨使之被动旋转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流速仪在不同位置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动网格6DOF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框架式流速仪在明渠的流动状态,仿真结果可靠性较高;通过对不同时刻转速与流速拟合曲线分析可知,流速仪位置不同会影响流速仪摩阻系数C,对流速仪倍常数K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框架式流速仪优化和不同含沙水流条件下对流速仪的磨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测流 水力特性 框架式流速仪法 动网格6Dof仿真模型 速率常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FLOW-CFPv2 模型在岩溶隧道突涌水及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中的应用: 以云南鹤庆锰矿沟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竞 万军伟 +4 位作者 成建梅 李仲夏 余杭 李槿鸿 袁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滇中地区构造复杂、岩溶发育,隧洞突涌水及泉流量衰减是隧洞施工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锰矿沟岩溶水系统岩溶管道化程度高,岩溶裂隙与岩溶管道2种含水介质差异显著。采用MODFLOW-CFPv2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锰矿沟岩溶水系统展开数值模... 滇中地区构造复杂、岩溶发育,隧洞突涌水及泉流量衰减是隧洞施工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锰矿沟岩溶水系统岩溶管道化程度高,岩溶裂隙与岩溶管道2种含水介质差异显著。采用MODFLOW-CFPv2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锰矿沟岩溶水系统展开数值模拟研究,精细刻画岩溶管道与引水隧洞,进而掌握隧洞施工对地下水流场影响以及泉流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MODFLOW-CFPv2模型能够刻画岩溶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地下水位的动态特征和岩溶泉流量响应特征。(2)在强排工况下隧洞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164 m^(3)/(d·m),单位长度稳定涌水量为69 m^(3)/(d·m),锰矿沟岩溶泉流量也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模拟期内平均泉流量从天然条件下1578 L/s下降至1098 L/s,总体减少了30.4%;峰值泉流量从2133 L/s下降至1375 L/s,减少了35.5%,强排工况施工会对隧洞工程施工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限排工况下隧洞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39 m^(3)/(d·m),单位长度稳定涌水量为24 m^(3)/(d·m),隧洞单位长度涌水量显著降低,锰矿沟岩溶泉流量的下降趋势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模拟期内平均泉流量降低至1284 L/s,减少了18.6%,峰值泉流量降低至1617 L/s,减少了22.1%。采用的MODFLOW-CFPv2双重介质模型具有较精确刻画岩溶区管道、溶洞、裂隙共存的高度非均质岩溶水系统的能力,能够定量评价香炉山隧洞施工对锰矿沟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流场及泉流量的影响,为香炉山隧洞工程的突涌水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研究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数值模拟 引水隧洞 泉流量 MODflow-CFPv2模型 岩溶隧道 突涌水 云南锰矿沟岩溶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发性评价的泥石流沟危险范围模拟预测研究——以得荣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俊钢 杨顺 +1 位作者 焦加璇 黄韵琪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8,共9页
以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泥石流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面积、平均坡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6个易发因素,通过信息量模型和GIS平台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计算各个易发因子分级状态下的信息量分布,得到了得荣县... 以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泥石流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面积、平均坡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6个易发因素,通过信息量模型和GIS平台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计算各个易发因子分级状态下的信息量分布,得到了得荣县4个等级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后用频率比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再选取高易发典型-吉冲村泥石流沟基于Massflow数值模拟软件,选择Voellmy模型对(1%、2%、5%)3种重现期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泥深、流速、堆积范围的模拟结果,最后根据结果计算结合遥感影像得到了泥石流沟危险范围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得荣县泥石流极高易发地区集中于太阳谷镇、茨巫乡等地区;吉冲村泥石流沟3种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会对吉冲村小学前后110~570 m范围造成威胁.本研究为当地的防灾减灾、风险管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荣县 易发性分析 泥石流 数值模拟 危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中置式剪力铰疲劳预测及结构优化
5
作者 刘文武 赵才友 +1 位作者 陈虹兵 罗信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1-2562,共12页
为预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中置式剪力铰疲劳寿命,并针对其疲劳特性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刚柔耦合模型及剪力铰-混凝土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将刚柔耦合模型得到的浮置板板缝位移差作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荷载,计算分析了隧... 为预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中置式剪力铰疲劳寿命,并针对其疲劳特性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刚柔耦合模型及剪力铰-混凝土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将刚柔耦合模型得到的浮置板板缝位移差作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荷载,计算分析了隧道不均匀沉降、钢弹簧隔振器失效时剪力铰应力分布及剪力铰危险点Mises应力时程曲线;采用Goodman方法进行平均应力修正,利用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结合材料S-N曲线计算了剪力铰危险点疲劳寿命,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浮置板板缝位移差对中置式剪力铰Mises应力及疲劳寿命有重要影响。中置式剪力铰轴Mises应力最大值位于板缝边缘处轴的上下表面,该位置是剪力铰轴接触的突变点。随着板缝位移差峰值的增大,剪力铰轴危险点Mises应力峰值逐渐增大,疲劳寿命逐渐减小。当板缝位移差峰值0.8 mm时,剪力铰轴危险点Mises应力峰值达到了1 122 MPa,剪力铰轴疲劳寿命为344 349节·次。当板缝位移差峰值超过0.5 mm后应当注意剪力铰轴疲劳破坏问题;对中置式剪力铰轴固定板接触突变位置进行倒圆角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剪力铰轴疲劳寿命。当隧道不均匀沉降波长30 m幅值3 cm,倒圆角半径设置为3、5、7 mm时,剪力铰轴Mises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36.7%、45.1%、53%,疲劳寿命分别提高了3.6倍、4.1倍、6.2倍。由于轴固定板倒圆角设计会降低剪力铰的抗剪和抗弯刚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剪力铰轴的疲劳寿命及剪力铰对板端位移的协调能力进行设计。研究成果可为解决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中置式剪力铰疲劳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剪力铰 数值仿真 疲劳预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流一体化气动热模拟一致性研究
6
作者 张旭辉 王兆伟 姚冉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为Roe的FDS,时间格式为LU-SGS。在FD-20a激波风洞中开展风洞试验,来流马赫数Ma∞=6,单位雷诺数ReL=1.14×10^(7)~2.98×10^(7) m^(-1),迎角α=0°~8°。仿真与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沿流向流动干扰复杂程度增大,热流模拟一致性降低;压缩面流动以附着流和小分离为主,仿真与试验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异约22.3%;在分离与激波边界层干扰等作用下,与压缩面相比,内流的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其中喉道平均差异约43.5%,隔离段平均差异约31.8%。受Edney型激波干扰的作用,唇口的仿真与试验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最大差异达到100%。从网格、数值方法、非定常特性和不确定度评估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沿流向气动热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流一体化 气动热 激波风洞 数值仿真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自主航行器舷侧自噪声分布特性数值与试验研究
7
作者 邓磊磊 石海泉 时胜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9-1677,共9页
针对水下自主航行器舷侧阵声呐设计中对舷侧自噪声特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首先开展了水下自主航行器振动噪声和流噪声的数值预报方法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中等航速下水下自主航行器壳体振动响应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Fluent软件对... 针对水下自主航行器舷侧阵声呐设计中对舷侧自噪声特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首先开展了水下自主航行器振动噪声和流噪声的数值预报方法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中等航速下水下自主航行器壳体振动响应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壳体表面流场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然后,对17 kn航速下水下自主航行器振动噪声、流噪声和自噪声湖上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该航速下振动噪声和流噪声在不同舷侧位置处的谱特性及其对水下自主航行器自噪声的贡献大小。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等航速下水下自主航行器舷侧自噪声特性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低频自噪声成分主要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而中高频自噪声成分则主要来源于流噪声。本文结果可指导舷侧基阵安装与噪声抑制等舷侧阵声呐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舷侧阵声呐 自噪声 流噪声 振动响应 空间分布特性 仿真预报 噪声谱 模态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鲸鱼优化GRU的窄路短时车流量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贾硕 林士飏 +1 位作者 杨苗会 孙滕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5,共15页
窄路段作为交通场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路段,其短时车流量预测对优化路径规划、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窄路段的时效性,同时考虑适用模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佳点集初始化种群、非线性参数控制及柯西变异扰动的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窄路段作为交通场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路段,其短时车流量预测对优化路径规划、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窄路段的时效性,同时考虑适用模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佳点集初始化种群、非线性参数控制及柯西变异扰动的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WOA)-门控循环单元(GRU)的窄路短时车流量预测模型,以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仿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实验结果显示,IWOA具有较好的全局性、收敛速度且更加稳定。基于IWOA-GRU的窄路短时车流量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相较于WOA-GRU、PSO-GRU、长短期记忆神经(LSTM)网络分别降低10.96%、28.71%、42.2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指标分别降低13.92%、46.18%、52.83%,有较为显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车流量预测 窄路段 鲸鱼优化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 SUMO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顶弯曲对离心叶轮性能影响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忠义 曲锋 +2 位作者 钟新权 王艳华 连柽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4-1321,共8页
面对现代发动机对离心叶轮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叶顶弯曲具备有效改善离心叶轮气动特性的能力,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叶顶弯曲方向、弯曲形式、弯曲程度的压气机性能进行预测,基于仿真结果对不同流动状态下压气机内部流场进... 面对现代发动机对离心叶轮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叶顶弯曲具备有效改善离心叶轮气动特性的能力,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叶顶弯曲方向、弯曲形式、弯曲程度的压气机性能进行预测,基于仿真结果对不同流动状态下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分析,给出了叶顶弯曲压气机性能变化机理。结果显示:负弯叶轮有助于提升压气机峰值效率,提高压气机堵塞流量。正弯叶轮则在损失部分效率的情况下,使压气机失速裕度得到提升。弯曲叶轮主要通过改善叶顶前缘载荷,重构叶轮通道内静压分布,从而削弱激波强度、减少二次流损失、抑制低能涡发展,达到提升压气机性能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气机叶片改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叶片 离心叶轮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优化设计 二次流 失速裕度 附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疏散行人密度预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凤强 王若宇 +1 位作者 曹光求 刘暾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1-290,共10页
疏散效率的提升是疏散系统研究的核心关注点。由于疏散系统通常呈现局部可观测性,而异常的局部观测信息会降低疏散效率,因此需对观测信息进行预测校正。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人员密度信息预测校正算法。该算法采用神经网... 疏散效率的提升是疏散系统研究的核心关注点。由于疏散系统通常呈现局部可观测性,而异常的局部观测信息会降低疏散效率,因此需对观测信息进行预测校正。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人员密度信息预测校正算法。该算法采用神经网络拟合方法对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中状态函数和观测函数的参数进行辨识,完成非线性疏散系统的近似线性化,提高了建模的精度;同时算法通过误差协方差矩阵的迭代更新机制实现疏散人员密度的快速预测和校正。在此基础上,还结合密度控制算法构建异常疏散场景下的行人流疏散控制策略。为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设计和构建异常疏散场景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仿真和真人疏散可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无数据校正的疏散控制策略,算法在异常疏散仿真和真人可控场景中分别获得最高38.9%和23.26%的效率提升,为异常疏散场景中的控制策略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疏散 系统辨识 扩展卡尔曼滤波 行人流密度预测 疏散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玉涛 李正鹏 +2 位作者 宋明丹 段豆豆 韩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闲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G)和不种绿肥不还田(CK),副区为后茬春小麦化肥用量,设置100%常规施肥(F_(100),225 kg·hm^(-2)N、112.5 kg·hm^(-2)P_(2)O_(5))、70%常规施肥(F_(70),157.5 kg·hm^(-2)N、78.75 kg·hm^(-2)P_(2)O_(5))和不施化肥(F_(0)),共6个处理,基于2019-2022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用验证过的模型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率定和验证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MSE值介于0.017-0.295,R^(2)介于0.763-0.924,小麦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SME值范围为0.160-0.280,R^(2)均大于0.75,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可以用校准验证过的模型模拟0-50 cm土层土壤SOC和小麦产量;未来3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SOC,具体表现为F_(70)+G>F_(100)+G>F_(0)+G>F_(100)> F_(70)> F_(0);0-50 cm土层土壤SOC储量30年变化依次为172.82、136.91、65.21、-35.61、-46.70和-143.95kg·hm^(-2),产量趋势为F_(70)+G>F_(100)+>G>F_(100)>F_(70)>F_(0)+G>F_(0),绿肥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增产效果较好,F_(0)+G、F_(70)+G和F_(100)+G比无绿肥处理(F_(0)、F_(70)、F_(100))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85.7%、87.5%和20.0%;模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来看,长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配施70%的化肥的固碳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绿肥还田 春小麦 模型评价 模拟预测 施氮量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喷嘴流量预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枢廷 陈福振 严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为了指导喷嘴设计与性能校核,对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喷嘴燃油在喷嘴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喷嘴从供油管路到主副喷口进行完整建模与网格划分,计算获得燃油在不同部位的压降情况,分析燃油在不同部位的流动损失情况,建立... 为了指导喷嘴设计与性能校核,对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喷嘴燃油在喷嘴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喷嘴从供油管路到主副喷口进行完整建模与网格划分,计算获得燃油在不同部位的压降情况,分析燃油在不同部位的流动损失情况,建立喷嘴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燃油在主副油路油管等部位,主要由于摩擦作用而发生沿程损失;在主副油路活门内芯、主油路底杯、涡流器、副油路喷口前部等部位,主要由于截面积突变发生局部阻力损失。二者均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压降。通过建立关键部位几何参数与流动损失之间的关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式与连续性方程,推导喷嘴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供油压差与不同关键几何参数下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能较好地运用于喷嘴流量的设计与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 燃油雾化装置 流动特性 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非平衡模型对高焓钝楔边界层稳定性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晨辉 万兵兵 +3 位作者 涂国华 胡伟波 陈坚强 蒋崇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4,I0001,共14页
对于高马赫数飞行器,其绕流场温度会急剧升高引发高温化学非平衡效应,进而影响边界层转捩过程。针对这一问题,一般需在基本流计算和稳定性分析中引入反映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计算模型,但这制约了计算效率,且不同模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稳... 对于高马赫数飞行器,其绕流场温度会急剧升高引发高温化学非平衡效应,进而影响边界层转捩过程。针对这一问题,一般需在基本流计算和稳定性分析中引入反映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计算模型,但这制约了计算效率,且不同模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研究一些工程常用模型对计算的影响,本文发展了化学非平衡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考察了化学非平衡效应对高焓钝楔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途径,分析了不同热力学、输运系数和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模型造成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差异。研究表明:化学非平衡效应主要通过改变基本流影响模态N值,转捩预测时可以仅在基本流求解中考虑化学非平衡效应以提高计算效率;物理化学模型对第二模态的影响较小,对于由第二模态主导的转捩过程,预测结果对化学非平衡流动中物理化学模型的选取不敏感,但在第三模态对N值贡献较大时,模型选取对转捩预测结果的影响则无法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边界层 流动稳定性 转捩预测 物理化学模型 化学非平衡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喷失控油气井喷量预测新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永和 王留洋 +1 位作者 杨博仲 唐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5,I0016,共6页
油气井井喷失控后,能否及时准确地预测失控井喷量是当前抢险方案制定和决策指挥面临的关键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失控油气井喷射行为分析,提出了基于仿真反演、图像智能识别流速和气核流速直接测量等三种喷量预测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硬... 油气井井喷失控后,能否及时准确地预测失控井喷量是当前抢险方案制定和决策指挥面临的关键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失控油气井喷射行为分析,提出了基于仿真反演、图像智能识别流速和气核流速直接测量等三种喷量预测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带火喷射模拟实验表明,喷量预测精度最高能达到95%以上。喷量预测新技术的开发实现了井喷失控油气井喷射产量从定性到定量评估的升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抢险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失控 喷量预测 仿真反演 流速图像识别 流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流动角点理论的铝合金板成形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文权 扈启晟 孙炜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3-2942,共10页
金属板材冲压技术已经广泛用于运载工具薄壁结构的成形制造,而有限元仿真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新成形工艺的研发周期。为保证金属板材成形预测的有效性,基于拟流动角点本构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数值仿真的应力更新方法。采用半隐式返回映射算法... 金属板材冲压技术已经广泛用于运载工具薄壁结构的成形制造,而有限元仿真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新成形工艺的研发周期。为保证金属板材成形预测的有效性,基于拟流动角点本构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数值仿真的应力更新方法。采用半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将拟流动角点本构理论与考虑材料轧制各向异性的Barlat'89屈服准则相结合(QF-Barlat'89),通过编写材料子程序VUMAT,实现了本构模型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应用。通过对单个单元的受力特征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进一步对AA5052-O铝合金试样的单向拉伸及圆筒拉深成形工艺进行了仿真预测,并分析了板材尺寸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F-Barlat'89本构模型可以对板材的失效位移、减薄量和应变分布等成形特征进行有效预测,适用于金属板材冲压成形工艺的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成形预测 拟流动角点理论 Barlat'89屈服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流泵性能预测与叶轮进出口环量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施卫东 邹萍萍 +1 位作者 张德胜 周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97,共4页
为了揭示大型高比转数斜流泵内部流动规律,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对高比转数斜流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到的扬程和效率性能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有效地证明了该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3个工况0.8Qopt、1.0Qopt和1.2Qopt... 为了揭示大型高比转数斜流泵内部流动规律,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对高比转数斜流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到的扬程和效率性能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有效地证明了该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3个工况0.8Qopt、1.0Qopt和1.2Qopt稳态流动下叶轮进出口的轴向速度和环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工况下斜流泵内部流动稳定,叶轮叶片背面存在明显的负压区;叶轮进口呈非线性环量流型,出口呈等环量流型,轴向速度均为抛物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流泵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内部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全流场与非全流场数值计算 被引量:28
17
作者 董亮 刘厚林 +2 位作者 谈明高 王凯 王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为研究不同计算域对离心泵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虚拟分块网格划分技术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5台不同比转数离心泵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定常全流场与非全流场数值模拟.基于全流场和非全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分别进行了性能预测... 为研究不同计算域对离心泵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虚拟分块网格划分技术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5台不同比转数离心泵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定常全流场与非全流场数值模拟.基于全流场和非全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分别进行了性能预测和内流场特征分析,并将性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计算域对数值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全流场数值模拟性能预测精度高于非全流场数值模拟,扬程预测精度平均高1.54%,效率预测精度平均高1.67%;流场分析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叶轮内的静压分布基本一致,而蜗壳内静压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全流场数值计算得到的叶轮与蜗壳的间隙速度分布呈现层状分布,而非全流场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呈三角形分布;由于全流场计算区域考虑叶轮进口口环、前后盖板间隙流的影响,其数值计算得到的蜗壳断面内二次流分布并不完全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全流场 非全流场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装置三维非定常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8
作者 冯卫民 宋立 +1 位作者 左磊 袁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6期531-536,共6页
为了分析轴流泵内部流场的瞬时特性,结合非定常不可压牛顿流体的控制方程和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考虑各过流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涉作用,在Fluent软件中应用SIMPLEC算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在一个完整的转动周期中对4000ZLQ53.5-6.6 JS型立式... 为了分析轴流泵内部流场的瞬时特性,结合非定常不可压牛顿流体的控制方程和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考虑各过流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涉作用,在Fluent软件中应用SIMPLEC算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在一个完整的转动周期中对4000ZLQ53.5-6.6 JS型立式轴流泵全流道内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在叶片角为0,°设计流量工况为53.5 m3/s时叶轮进出口干涉面的压力、速度与涡量云图,直观地显示了一个转动周期内叶轮干涉面的干涉情况.对干涉面物理量云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轴流泵内部流场瞬时特性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引入动态特性预测方法,对瞬时计算结果时均化,将动态特性预测结果与泵站的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这表明,计算所采用的轴流泵装置非定常三维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是人们认识轴流泵流场流动与干涉机理的有效理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湍流流场 数值模拟 动态特性预测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管道介质泉流域水文地质模拟试验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束龙仓 范建辉 +2 位作者 鲁程鹏 张春艳 唐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8-917,共10页
为了深入认识岩溶泉流域的流量过程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西南岩溶泉流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原型,建立了实验室尺度下的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选取补给雨强、泉口直径、落水洞与开采井的位置作为影响因子,模拟了泉流量过程... 为了深入认识岩溶泉流域的流量过程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西南岩溶泉流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原型,建立了实验室尺度下的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选取补给雨强、泉口直径、落水洞与开采井的位置作为影响因子,模拟了泉流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单次降水试验可以观测得到泉流量增加、平稳波动和衰减共三个阶段;同一泉口直径条件下,补给强度对泉流量衰减系数的影响极小,直径为3,4,5,7mm的泉口直径对应的衰减系数分别为0.003 6,0.006 7,0.011 5,0.012 9,泉口直径与衰减系数呈近似对数关系;落水洞汇流水量占泉流量的比例远大于裂隙;2~3 mm是微小裂隙与较大裂隙的过渡区域,两种类型的介质泉流量过程差异明显;开采井分别位于泉口附近、模型中间位置和落水洞时,泉流量衰减系数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管道介质 泉流量过程 物理试验 数值模拟 落水洞 开采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入渗补给滞时的确定及其在泉流量模拟与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季叶飞 邹靖 +1 位作者 顾锦 张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2,共3页
由于岩溶含水系统的调蓄作用,降水入渗补给泉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滞后时间视具体水文地质条件而定。本文以济南泉域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降水对泉水入渗补给的滞时为一年,说明不仅当年的降水量对泉流量有贡献,前一年的降水量对泉流... 由于岩溶含水系统的调蓄作用,降水入渗补给泉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滞后时间视具体水文地质条件而定。本文以济南泉域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降水对泉水入渗补给的滞时为一年,说明不仅当年的降水量对泉流量有贡献,前一年的降水量对泉流量也有明显的贡献,并得到了相应的泉流量模拟与预测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模拟与预测精度,证明考虑降水入渗补给滞时的泉流量模拟与预测模型比不考虑的模型精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回归 降水入渗补给滞时 泉流量模拟与预测 济南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