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原理 被引量:16
1
作者 杜烨 陈龙珠 +2 位作者 张敬一 杨宇 马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62-1568,1579,共8页
以均质弹性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nell定律的射线理论,对旁孔中首至透射P波的时深关系推导了一套简化理论计算公式,并由此提出了采用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桩身缺陷的方法.对饱和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 以均质弹性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nell定律的射线理论,对旁孔中首至透射P波的时深关系推导了一套简化理论计算公式,并由此提出了采用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桩身缺陷的方法.对饱和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旁孔透射波法测试信号,对其按上述方法分析推算桩身低速缺陷段的位置、长度和波速以及桩长,以检验本文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潜力,值得开展进一步的验证和试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孔透射波法 桩身缺陷 简化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并联机械手刚体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梅江平 贺莹 +3 位作者 臧家炜 谢胜龙 乔正宇 李金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机械手的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机械手动力学模型的各组成部分(惯性力矩项、惯性力项和重力项)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从动臂的运动对机械手力矩各组成部分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分配系数的刚体动力学模型简... 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机械手的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机械手动力学模型的各组成部分(惯性力矩项、惯性力项和重力项)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从动臂的运动对机械手力矩各组成部分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分配系数的刚体动力学模型简化策略;以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与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逼近度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过程力矩偏差最小的优化指标,从而确定组合分配系数;基于以上刚体动力学简化方法,从机械手尺度参数与运动轨迹参数两方面因素出发,结合机械手典型运动轨迹,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各因素对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刚体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针对不同机械手尺度参数与运动轨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 组合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流体驱替孔喉残余油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立娟 岳湘安 任国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针对孔喉处有一滴残余油的并联孔道简化模型,从毛管阻力方程和表征驱替动力的线性粘弹性流体二维稳态流动Maxwell本构方程出发,得到了无量纲化诸特征参数,导出了化学驱条件下的微观毛管数Nc、临界驱替孔喉直径Dcr和临界驱替界面张力σc... 针对孔喉处有一滴残余油的并联孔道简化模型,从毛管阻力方程和表征驱替动力的线性粘弹性流体二维稳态流动Maxwell本构方程出发,得到了无量纲化诸特征参数,导出了化学驱条件下的微观毛管数Nc、临界驱替孔喉直径Dcr和临界驱替界面张力σcr的表达式,定义了孔喉残余油微观驱替效率St。在化学驱实际范围内取参数值,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得到了孔喉道中的压力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沿程无量纲压力ρ 在喉道附近大幅度下降,无量纲局部压力损失Δp 随威森博格数We增大而增大,受雷诺数Re和喉道、孔隙直径比β的影响很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Dcr值随驱替流体松弛时间λ值增大、表观粘度μ增大、油水界面张力σ减小而减小;σcr值随λ值的增大显著增大,随孔喉比β′的增大而降低;启动孔喉残余油(使St>0)所需的界面张力σ值随λ值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文献报道的2个油藏的数据讨论了计算结果。图9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 残余油 粘弹性流体 聚合物驱工艺 毛管力 孔隙度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球谐近似模型的图形处理器加速求解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小伟 陈政 +1 位作者 侯榆青 郭红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作为辐射传输方程的高阶近似,简化球谐近似模型成为近年光学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但计算效率低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并行加速策略,采用NVIDIA公司推出的统一计算设备架构,对求解过程中耗时最多的两个模块—... 作为辐射传输方程的高阶近似,简化球谐近似模型成为近年光学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但计算效率低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并行加速策略,采用NVIDIA公司推出的统一计算设备架构,对求解过程中耗时最多的两个模块——有限元刚度矩阵的生成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进行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并行加速;根据统一计算设备架构的特点,进行计算任务的分配、存储器的合理使用以及数据的预处理三方面的优化;仿体及数字鼠仿真实验对比刚度矩阵生成时间以及平均迭代时间,以评价所提出方法的加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求解速度提高30倍左右,展示了该方法在光学分子成像中的优势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球谐近似模型 有限元法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瞄准吊舱动态特性仿真与测试的工程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迟圣威 朱镭 +3 位作者 李世尧 韩瑞 王明超 施道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8-21,56,共5页
瞄准吊舱的伺服单元和结构单元成强耦合关系,为了使系统获得良好的伺服特性,需要对系统谐振进行抑制;利用电机扫频获得系统重要谐振点,给出基于质量特性与传力路径方式双重模式并行的瞄准吊舱分析模型简化方法,并根据吊舱结构特征详细... 瞄准吊舱的伺服单元和结构单元成强耦合关系,为了使系统获得良好的伺服特性,需要对系统谐振进行抑制;利用电机扫频获得系统重要谐振点,给出基于质量特性与传力路径方式双重模式并行的瞄准吊舱分析模型简化方法,并根据吊舱结构特征详细设计和实施了模态测试方案;最后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区间逼近与振型视觉匹配双重评价指标的模型快速确认方法,它使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能迅速直接进行闭环验证;整个仿真-测试链路方便设计人员掌握,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瞄准吊舱 伺服特性 双模并行简化方法 模型确认 闭环验证 仿真-测试链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控制的并联机构机器人腿简化建模与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史琼艳 谢小敏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500,共6页
四足机器人因具有负载高、误差小、运动能力强等优点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内部结构复杂,控制要素多,使得基于模型控制的难度加大.分析2自由度机器人腿结构,得到执行器力与广义力的关系,对该结构进行简化建模,将2自由度机器人腿... 四足机器人因具有负载高、误差小、运动能力强等优点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内部结构复杂,控制要素多,使得基于模型控制的难度加大.分析2自由度机器人腿结构,得到执行器力与广义力的关系,对该结构进行简化建模,将2自由度机器人腿简化为2自由度机械手模型,利用系统识别方法获取简化模型动态参数.为了验证建模的可靠性,对简化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采用非线性同步控制器和PD控制器,分析了本文模型的跟踪控制性能指标.结果显示:两种控制器都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非线性同步控制器在性能指标上优于PD控制器.本文所提的简化模型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闭环系统中的非线性模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控制 并联机器人腿 简化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模型的卷积混叠盲分离并行算法
7
作者 刘海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1-654,共4页
电信会议所用的传感器往往相距较近。根据从同一源到两个靠得很近的麦克风的房间冲激响应具有相似性这一特点,把多输入多输出盲卷积问题简化为若干个单输入单输出卷积混叠盲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使用时间预测性的多输入-多输出盲解... 电信会议所用的传感器往往相距较近。根据从同一源到两个靠得很近的麦克风的房间冲激响应具有相似性这一特点,把多输入多输出盲卷积问题简化为若干个单输入单输出卷积混叠盲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使用时间预测性的多输入-多输出盲解卷算法,该算法通过简化模型和并行算法,能用广义特征值的方法直接求出解卷滤波器,因而算法复杂度小。使用音频信号的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混叠 盲源分离 简化模型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动力学控制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寒 王浩 +3 位作者 张舵 闫学佳 吴明坤 梅江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针对一种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高速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控制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并联机械手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模误差进行溯源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系数补偿分配策略的建模方法,对机械手的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优化,并基于... 本文针对一种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高速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控制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并联机械手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模误差进行溯源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系数补偿分配策略的建模方法,对机械手的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优化,并基于该简化模型建立了机械手的动力学前馈控制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控制过程的鲁棒性,结合H_∞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H_∞+动力学前馈的控制方法。在建立机械手整机机电联合仿真系统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少力矩扰动对伺服电机输出带来的影响,大大减小了机械手末端的定位误差,提高了机械手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 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 前馈控制 H_∞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