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绝地天通”——兼论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史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8,229,230,共19页
学界已从不同领域对“绝地天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用以解决文明起源、制度变迁、思想跨越的重大问题。然而,“绝地天通”的本义尚未得到认真的梳理。从《国语·楚语下》所见楚昭王开始,对其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之后的诠释都... 学界已从不同领域对“绝地天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用以解决文明起源、制度变迁、思想跨越的重大问题。然而,“绝地天通”的本义尚未得到认真的梳理。从《国语·楚语下》所见楚昭王开始,对其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之后的诠释都存在读者基于自身立场随意解读和无限放大的问题。结合《春秋公羊传》《白虎通》《独断》等材料可知,“绝地天通”的本义是断绝失势政治集团和天神、地祇相沟通的可能,是一种类似“夷其宗庙”的惩罚手段,而非所谓历史早期曾经有过人人都可以与天相通,后来神权被王权垄断的意思。《楚语下》进一步强调了区分天神与地祇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但这只代表重、黎职责互不干扰,不等于从此出现人神截然相分的政教分离。通过比对相关传世及出土文献发现,“绝地天通”必须放在中国古代治乱历史观以及历法天道观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20世纪以来的学术史研究,深受西方单线演进论影响,“绝地天通”成为解释从巫术到宗教、神权到王权、神文到人文的绝佳题材,有断章取义、夸大其词之嫌,需要重新界定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地天通 《吕刑》 《楚语下》 《独断》 《五纪》 历法 治乱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粟居读简记(十四)
2
作者 王辉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是读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诗经》的五则札记。一、简百七“厀”读为桼、漆,《说文》■是桼字繁化;二、简百八■,从手,興声,读为升,是量器单位;三、简百八“硕大无■”,■读为朋,群聚也。清阎若璩、桂馥解《尚书·皋陶谟(益稷... 本文是读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诗经》的五则札记。一、简百七“厀”读为桼、漆,《说文》■是桼字繁化;二、简百八■,从手,興声,读为升,是量器单位;三、简百八“硕大无■”,■读为朋,群聚也。清阎若璩、桂馥解《尚书·皋陶谟(益稷)》“朋(《说文》引作堋)淫于家”,说堋乃“葬下棺”不确;四、简百十一、十二“又(有)■者杕”,■即?字,与杕通用;五、简百十五、十六、十七■字读为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战国楚竹简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早期水文化及其特征探微——以简帛所记楚地为例
3
作者 王佳 郑晓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文明,进而理解中华早期文明有重要的意义。楚地有关水文化的记载多不见于传世典籍,而大量记录于简牍帛书中,因此简牍帛书的钩沉不仅可以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管到更为细致可靠的其时社会中水的观念、习俗、行为和治理等,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故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简帛文献相关记述的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地早期的水文化在特征上和后面的水文化较大的差别在于,当时的人们所关注和实践的水文化总体来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对于世界与生命的来源、人类如何获得更强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以延续生命、如何维持人类的生计三个方面,以此形成早期楚地的水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简帛 水崇拜 水习俗 楚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国丝绸中的龙凤合体造型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庆 方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9,共6页
针对楚国丝绸纹样中存在的一些龙凤合体造型,以类型学将这些纹样进行分类,通过追溯这些纹样的形态,结合从先秦文献中归纳出的天文学原理,以及楚王族祖先的职业等要素,分析了其中的象征意义。研究表明,楚国丝绸中的龙凤合体造型是楚人对... 针对楚国丝绸纹样中存在的一些龙凤合体造型,以类型学将这些纹样进行分类,通过追溯这些纹样的形态,结合从先秦文献中归纳出的天文学原理,以及楚王族祖先的职业等要素,分析了其中的象征意义。研究表明,楚国丝绸中的龙凤合体造型是楚人对当时天文学原理的描绘,属于天体崇拜范畴,并非图腾的概念,凤纹是楚国在天文学中对应的分野,龙纹则是作为凤的交通工具出现的,这也是龙凤合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丝绸 凤纹 龙纹 天体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丝绸上凤鸟纹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兰 张晓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142,共10页
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中大多以凤鸟纹为主题,对其装饰艺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以考古类型学、符号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楚国丝绸上的凤鸟纹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不同造型样式、不同题材组合、不同构图布... 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中大多以凤鸟纹为主题,对其装饰艺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以考古类型学、符号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楚国丝绸上的凤鸟纹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不同造型样式、不同题材组合、不同构图布局的凤鸟纹装饰语言和艺术特点,并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元互证探讨其中的内涵寓意和象征意义。研究表明: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上的凤鸟纹已成为当时表达浪漫主义思想感情的载体和追求自由生命信仰的寄托,也是早期楚人精神文化和审美意趣的象征,为后世凤纹等禽鸟类动物纹样的演变和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春秋战国 楚国 丝绸 凤鸟纹 装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国丝绸纹样中的几何形骨架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庆 方敏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大量的楚国丝绸纹样为研究对象,按照纹样内部骨架的差异对其分类,归纳了其中存在的两类几何形骨架,即菱形骨架和矩形骨架,分析了这两类骨架在画面中的各种视觉形式和作用。研究表明:菱形骨架和矩形骨架提高了楚国工匠的工作效率,在画... 以大量的楚国丝绸纹样为研究对象,按照纹样内部骨架的差异对其分类,归纳了其中存在的两类几何形骨架,即菱形骨架和矩形骨架,分析了这两类骨架在画面中的各种视觉形式和作用。研究表明:菱形骨架和矩形骨架提高了楚国工匠的工作效率,在画面中营造出了较强的秩序感,帮助纹样形成了整体的装饰风格,传达了楚人的审美情趣。楚国丝绸纹样在当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是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以几何形骨架定位的方法与20世纪以来现代设计领域所使用的网格不谋而合,在当代众多设计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纹样 楚国 几何形骨架 视觉形式 现代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熊伏羲创世记——四重证据法解读天水伏羲文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叶舒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以四重证据法解读有关伏羲号黄熊的历史之谜,结合天水的伏羲文化研究,提示20世纪出土的二重证据长沙楚帛书天熊伏羲创世神话,对接第四重证据——天水本地出土的齐家文化镶嵌绿松石熊形铜牌,重建天熊神话从史前期图腾崇拜到先秦时期楚国... 以四重证据法解读有关伏羲号黄熊的历史之谜,结合天水的伏羲文化研究,提示20世纪出土的二重证据长沙楚帛书天熊伏羲创世神话,对接第四重证据——天水本地出土的齐家文化镶嵌绿松石熊形铜牌,重建天熊神话从史前期图腾崇拜到先秦时期楚国神话文本的建构历程。对作为一重证据的传世文献哑谜——《礼记》孔颖达正义引《帝王世纪》的一种说法:"帝庖牺氏,风姓也……是以称大皡,一号黄熊氏。"做出大、小传统贯通的系统性阐释。楚帛书天熊伏羲叙事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记录的创世神话,而伏羲号黄熊和黄帝号有熊的对应现象,暗示着《山海经》熊山熊穴神话与天熊崇拜之间的内在关联。天熊和神熊观念当来自史前大传统的熊图腾信仰,以辽宁建平出土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熊头骨等实物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熊伏羲 楚帛书 创世神话 镶嵌绿松石熊形铜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帛书的宇宙观与古代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长沙出土楚帛书反映了湖湘先民对宇宙起源及其秩序化过程的认识。在这一宇宙观中存在道、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等思想,是研究先秦湖湘地区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楚帛书 宇宙观 阴阳五行 天人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类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开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0,共8页
楚帛书、夏、商、盘古等中国古代多种创世神话主体都具有创世神与祖宗神统一的类型特征,创世神即是特定族群祖宗神,故可命为世界祖宗型神话。该型神话中世界大体经历从原始混沌状态到光明状态的发展过程。某些神话中,此过程可能被表述... 楚帛书、夏、商、盘古等中国古代多种创世神话主体都具有创世神与祖宗神统一的类型特征,创世神即是特定族群祖宗神,故可命为世界祖宗型神话。该型神话中世界大体经历从原始混沌状态到光明状态的发展过程。某些神话中,此过程可能被表述为以特定族群祖宗神生殖不同神性子裔的方式暗含创世顺序及不同阶段。创世过程遇到的阻碍或灾难以及被克服,则体现为神族内代际之间的冲突和解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这一冲突被遮蔽,创世祖神被塑造成宗法伦理楷模。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体都具有神人或曰人神的特征,这一主体特征与中国古代巫文化独特发展道路相关。世界祖宗型神话渗透强烈血缘意识和祖宗崇拜心理,其根源乃在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聚落方式、家庭和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经济生产方式、家天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等历史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世神话类型 世界祖宗型 楚帛书 神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数术的发现与研究:1949—2019 被引量:3
10
作者 晏昌贵 廉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8-141,共1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简帛数术发现与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头30年为第一阶段,几座主要墓葬出土的简帛数术资料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都发现于这一阶段,可称之为简帛数术大发现的时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第二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简帛数术发现与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头30年为第一阶段,几座主要墓葬出土的简帛数术资料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都发现于这一阶段,可称之为简帛数术大发现的时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第二阶段,几种主要数术著作的出版奠定了简帛数术研究的基本框架,是简帛数术研究的繁盛期;新世纪以来的20年为第三阶段,非科学发掘的简牍数量大增,简帛数术文献的再整理以及研究的细化是本阶段的特征。通过对简帛数术的研究,可以大致复原《汉书·艺文志》"数术略"的基本面貌,在文本整理、科学史、社会生活史、民间信仰与早期道教、数术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展望未来,简帛数术研究一是要加强分工协作和国际合作,二是直探本源,重构早期数术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 简帛 数术 战国秦汉 《汉书·艺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楚竹书与儒家“理想社会”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52-59,共8页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理想中通过君子个体到家族伦理关系所表达的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之...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理想中通过君子个体到家族伦理关系所表达的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之一以贯之的精神,构建出修、齐、治、平这一传统精神的逻辑发展轨迹。由此横断面所管窥出的政治思想,还能使我们联想到其后长达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主导思想,似均在这一时期发轫并奠定其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君子 人伦 修齐治平 战国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所出《阚氏高昌某郡毯等帐》考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楼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73-80,共8页
1997年,吐鲁番洋海一号墓出土一组阚氏高昌某郡仓曹收纳、毯等物的帐簿文书,整理者命名为《阚氏高昌某郡毯等帐》。研究后可知,本组文书为永康三年(466)高昌郡仓曹文书。文书中向官府输纳、毯者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官府控制的织造户。《... 1997年,吐鲁番洋海一号墓出土一组阚氏高昌某郡仓曹收纳、毯等物的帐簿文书,整理者命名为《阚氏高昌某郡毯等帐》。研究后可知,本组文书为永康三年(466)高昌郡仓曹文书。文书中向官府输纳、毯者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官府控制的织造户。《阚氏高昌某郡毯等帐》所记为高昌郡仓曹收纳织造户纺织物,偿还加工过程中相关杂用后获得的纯收入。《阚氏高昌某郡毯等帐》反映了织造户在官营作坊织造的具体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阚氏高昌 织造户 《阚氏高昌某郡毯等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上行文书的来源及形成
13
作者 孙瑞 李可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其内容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撰写并呈献于君主的他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文书内容是经后人抄写整理编辑而成的,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纵横家亲自上传给君主,由史官保存,后交与编写... 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其内容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撰写并呈献于君主的他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文书内容是经后人抄写整理编辑而成的,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纵横家亲自上传给君主,由史官保存,后交与编写者;另一个是散见于社会上的部分纵横家上书,被门人弟子抄录或被追随者抄录保存,后又辗转到编写者手里。它的形成原因有两个:战国时期争霸活动的需要、选官制度的缺失、个体精神的释放等,应该是这些上行文书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而为回复君命、为传递情报、为仕途升迁等,应该是这些上行文书形成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上行文书 来源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鶡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语法、文体比较研究
14
作者 孙福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38-41,共4页
从文献学的角度 ,对《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 :它们不但都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 ,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冠子》
关键词 <> 帛书<<黄帝四经>> 语法 文体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丝织品中复合凤纹造型的生殖崇拜话语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丰秋 赵艾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93,共6页
楚国丝织品纹样中存在大量复合凤纹造型,文章以图像学视角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分别从凤与神灵、动物、植物三种类别复合造型总结形式特征,并结合古籍及图像资料,分析其隐含的生殖崇拜话语。研究认为:应以多维视角重新观察楚丝织品纹样... 楚国丝织品纹样中存在大量复合凤纹造型,文章以图像学视角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分别从凤与神灵、动物、植物三种类别复合造型总结形式特征,并结合古籍及图像资料,分析其隐含的生殖崇拜话语。研究认为:应以多维视角重新观察楚丝织品纹样中的复合凤纹造型,楚丝织品中的龙凤复合造型是伏羲女娲所代表的生殖话语在楚地传承与创新的产物;鱼凤复合纹样源于楚人对于凤鸟和鱼两种代表生殖意象的社会记忆;凤与花卉、扶桑的复合造型则延续了原始遗存的植物生殖崇拜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丝织品 复合凤纹 凤与神灵 凤与动物 凤与植物 生殖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楚竹书散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世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按有关文献材料,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言虫虫)”当读为“谗”;“(方心)”读为“谤”;“改”可读为“妃”、“(臣巳女)”,匹配之意。简一五“及其人”之上,当补以“思”字。“覃”字从“寻”、从“由”,两者皆为声符。
关键词 上博简 《孔子诗论》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