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2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igendum to“Effect of organo-modified montmorillonite nanoclay on mechanical,thermal and ablation behavior of carbon fiber/phenolic resin composites”[Defence Technol 17(3)(June 2021)812e820]
1
作者 Golla Rama R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804-1804,共1页
Due to editing errors,the ordinate and unit of Fig.5(a)in the article were incorrect.The correct ordinate of Fig.5(a)should be Flexural strength(MPa).In the published article<Effect of organo-modified montmorilloni... Due to editing errors,the ordinate and unit of Fig.5(a)in the article were incorrect.The correct ordinate of Fig.5(a)should be Flexural strength(MPa).In the published article<Effect of organo-modified montmorillonite nanoclay on mechanical,thermal and ablation behavior of carbon fiber/phenolic resin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phenolic re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isothermal curing kinetic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benzoxazine-phenolic copolymers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丽 司徒粤 +2 位作者 胡剑峰 曾汉维 陈焕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92-398,共7页
Using novolac phenolic resin, aniline and formaldehyde as raw materials, benzoxazine-phenolic copolymers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benzoxazine rings were prepared. FT-IR wa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 s... Using novolac phenolic resin, aniline and formaldehyde as raw materials, benzoxazine-phenolic copolymers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benzoxazine rings were prepared. FT-IR wa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novolac-type phenolic resin and the benzoxazine-phenolic copolymer BP3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ing process of the copolymers, the curing behavior and curing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 catalytical effect of phenolic hydroxyl on the curing behavior of copolymers was investigat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is resin,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behaviors of the cured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TG) method, and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s (Tg) of the cured copolymers were also evaluated by DSC. The dynamic Ozawa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curing process as well.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78.8 kJ/mol and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is in the range from 40.0 to 5.2 (K/min)" according to reaction temperatures. The Ozawa exponent decreases from 2.4 to 0.7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curing mechanism is expounded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G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est char yield of copolymers is 50.3%. The highest Tg of copolymers is 489 K,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benzoxazine re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XAZINE novolac-type phenolic resin copolymer cure kinetics thermal degradation Ozawa method CROSSLIN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酚醛树脂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
3
作者 刘亮 胡宏林 +3 位作者 黄娜 蒋丽琴 余瑞莲 李弘瑜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6,共9页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酚醛树脂的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研究。将样品粉碎过筛后,在550℃温度下裂解得到相应的裂解色谱图,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热解气体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到其平均分子量。结果...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酚醛树脂的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研究。将样品粉碎过筛后,在550℃温度下裂解得到相应的裂解色谱图,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热解气体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到其平均分子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的误差<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79%。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适合酚醛树脂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的测定。经烧蚀实验验证,可用于酚醛树脂热解性能和烧蚀性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酚醛树脂 热解气体 平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亚波 付文静 +3 位作者 潘晓钢 刘青辉 李海龙 李鹏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3,132,共7页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36%升至66.2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性碳纸的微观形貌,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碳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采用万能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汞注入测试仪探究了树脂浓度和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纸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浓度和GO含量的增加,碳纸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显著增强。为确保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水气传输能力、导电性和机械性能,碳纸需具备适宜的孔隙和孔径分布、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当树脂浓度为30wt%时,0.6wt%GO改性的碳纸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25.56 MPa,孔隙率为65.27%,面电阻率达到1.365Ω·sq^(-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纸 气体扩散层 PEM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数量对管状微滤炭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彭瑶 洪学谦 +2 位作者 吴永红 赵文凯 张兵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0,95,共5页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聚丙烯腈纤维为掺杂剂,经共混、成型、热解等过程制备了管状炭膜。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泡压法等技术对膜的热稳定性、官能团、微晶结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了通道...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聚丙烯腈纤维为掺杂剂,经共混、成型、热解等过程制备了管状炭膜。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泡压法等技术对膜的热稳定性、官能团、微晶结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了通道数量对炭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纯膜通道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渗透通量与截油率降低,但不会降低炭膜的孔隙率;杂化炭膜通道数量的增加使得渗透通量与截油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通道数为3时大幅度提高了孔隙率,此时水通量最高,达718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酚醛树脂 管状炭膜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漆酶的木质素改性及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制备的研究
6
作者 王子帅 庄军平 +2 位作者 武书彬 刘颖 黄睿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利用漆酶对木质素进行改性,以改性木质素为原料制备高性能木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了漆酶改性对木质素官能团及分子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漆酶改性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漆酶Lac15改性的木质素替代苯酚与甲醛反应制备漆酶改性木质... 利用漆酶对木质素进行改性,以改性木质素为原料制备高性能木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了漆酶改性对木质素官能团及分子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漆酶改性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漆酶Lac15改性的木质素替代苯酚与甲醛反应制备漆酶改性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LLPF),苯酚替代率达70%。经漆酶改性的木质素分子质量降低18.9%,甲氧基质量分数下降24.46%,酚羟基质量分数略微下降,整体反应活性提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LPF胶黏剂干、湿态胶合强度可达2.11、1.82 MPa,与木质素酚醛树脂(LPF)相比分别提高了42.5%和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改性 木质素 酚醛树脂 胶黏剂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H/EG对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鑫 曹京宜 +4 位作者 倪爱清 王兵 李想 殷文昌 王继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8,67,共10页
本文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阻燃剂氢氧化铝(ATH)和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对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CFPF)进行了阻燃改性,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热降解行为、力学性能和残炭形貌。试验结果表明... 本文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阻燃剂氢氧化铝(ATH)和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对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CFPF)进行了阻燃改性,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热降解行为、力学性能和残炭形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的加入使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当ATH与EG的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阻燃CFPF-2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增长到68.4%。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添加阻燃剂的CFPF-0相比,CFPF-2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THR)、总发烟量(TSP)和平均比消光面积(ASEA)分别下降了49.73%、65.30%、94.89%和94.63%。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CFPF-2的最大比光密度(Ds,max)下降了93.71%,这说明ATH和EG有很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尤其在抑烟方面有极为显著的效果。热失重分析(TGA)结果表明,CFPF-2的残炭量提高到了13.72%,与CFPF-0的2.70%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TH/EG阻燃体系可以提高CFP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可膨胀石墨 氢氧化铝 阻燃 抑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耐烧蚀酚醛树脂及其碳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犇 胡宏林 +2 位作者 牛光明 张博雅 朱世鹏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针对酚醛树脂固化温度对耐烧蚀防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规律不清晰、树脂碳的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不清楚的问题,研究了固化温度对酚醛树脂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采用维氏显微硬度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树脂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针对酚醛树脂固化温度对耐烧蚀防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规律不清晰、树脂碳的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不清楚的问题,研究了固化温度对酚醛树脂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采用维氏显微硬度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树脂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酚醛树脂拉伸模量随固化温度升高而增大,拉伸强度随固化温度升高而趋于增大,拉伸模量最大值为5.04 GPa,拉伸强度最大值89.8 MPa,树脂的最高固化温度应不低于140℃;树脂碳的强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树脂碳层强度在1 100℃时最高,为酚醛树脂基耐烧蚀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温度 拉伸强度 拉伸模量 酚醛树脂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健 行小龙 +1 位作者 刘祎 张承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 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新一代高性能防隔热系统的优选材料。文中聚焦于硅、硼元素改性的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从填料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介绍了当前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这些改性手段的优势与难点。最后对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可陶瓷化 硼硅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10
作者 徐家豪 张兆华 +6 位作者 刘宇昊 赵玮 李秀春 贾建波 黄光许 邢宝林 张传祥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钠离子电池(SIBs)作为储能器件备受人们关注,负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煤化工副产物低灰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直接与酚醛树脂混合,加以高温炭化,成功制备出煤沥青基软硬炭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沥青/酚... 钠离子电池(SIBs)作为储能器件备受人们关注,负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煤化工副产物低灰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直接与酚醛树脂混合,加以高温炭化,成功制备出煤沥青基软硬炭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沥青/酚醛树脂质量比对所制材料结构的影响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通过SEM、TEM、XRD、Raman、XPS、FTIR等测试表明,酚醛树脂可以有效地抑制沥青在高温过程的过度石墨化,沥青也可以修复酚醛树脂在炭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逆缺陷,同时沥青与酚醛树脂二者可在炭化过程中发生交联反应,有利于复合材料中伪石墨结构的形成,从而引入更多吸附和插层位点。随着沥青与酚醛树脂质量比的逐渐增加,复合材料的伪石墨结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质量比为1∶4所制复合材料(LF−1∶4)的伪石墨结构含量最高,为32.88%,优于纯沥青直接炭化所制材料(LQ)的21.28%和纯酚醛树脂直接炭化所制材料(FQ)的27.08%。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测试表明,沥青与酚醛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储钠性能,其中LF−1∶4的首圈库伦效率和可逆容量分别为80.87%和249.10 mAh/g,对比LQ的48.39%与90.39 mAh/g和FQ的73.46%与230.48 mAh/g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利用LF−1∶4所制备出的全电池表现出251.37 mAh/g的可逆容量,经过计算得出该全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14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酚醛树脂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倍半硅氧烷修饰的联苯酚醛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性能
11
作者 张忠州 李怡霏 +2 位作者 陈双 强军锋 刘育红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9-1819,共11页
热塑性酚醛树脂(NR)的性能与其交联网络结构密切相关,多领域应用对NR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NR的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韧性的提升存在着矛盾,同时提高NR的强度、韧性和T_g仍然面临着挑战。通过环氧基低聚倍半硅氧烷(EPOSS... 热塑性酚醛树脂(NR)的性能与其交联网络结构密切相关,多领域应用对NR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NR的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韧性的提升存在着矛盾,同时提高NR的强度、韧性和T_g仍然面临着挑战。通过环氧基低聚倍半硅氧烷(EPOSS)和联苯酚醛树脂(BN)反应制备了改性剂BEP,与树脂构建了具有不均一交联结构的BEP+NR共固化网络,实现了树脂强度和韧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对BEP+NR体系的固化特性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调控BEP的均聚、BEP和NR的共固化以及NR的固化得到了致密的不均一交联网络。1BEP+NR固化物的T_(g)、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达到146.3℃、4.1 kJ/m^(2)、76.5 MPa,相比NR分别提高10.9℃、78.2%、50.9%。随着BEP均聚程度的增加,交联网络的不均一性进一步增加,BEP+NR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T_(g)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交联网络 倍半硅氧烷 动力学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破碎预处理后大孔树脂吸附橙子多酚的传质新机制
12
作者 赵欣宇 韩永斌 +1 位作者 刘东锋 陶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4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强度超声预处理对大孔树脂吸附橙子多酚传质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孔隙体积与表面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揭示大孔树脂吸附传质机制。结果表明,经302.2W/L高强度超声预处理30 min,树脂粒径较未超声预处理树脂缩...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强度超声预处理对大孔树脂吸附橙子多酚传质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孔隙体积与表面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揭示大孔树脂吸附传质机制。结果表明,经302.2W/L高强度超声预处理30 min,树脂粒径较未超声预处理树脂缩小了85.8%,表面积是未超声预处理树脂的24.5倍,但树脂的化学性质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未超声预处理的树脂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超声预处理30 min树脂的吸附平衡时间大幅缩短至2 min,但平衡吸附量均无明显差异。短时间超声破碎预处理增强了多酚在树脂固体骨架内的扩散能力(DS),提高了多酚沿树脂骨架表面扩散的传质通量(NAS),增加了表面扩散贡献率比例(surface diffusion contribution percentage,SDCP),但超声破碎树脂至一定粒径后,其NAS和SDCP均降低,且多酚沿树脂内部孔隙液体扩散传质通量(NAP)有所提高,证实树脂吸附多酚的传质机制随着树脂粒径的减小发生了变化,因此,相较超声破碎提高树脂表面粗糙度,破碎缩减吸附传质距离是提高吸附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传质距离是影响树脂吸附效率的重要参数,传质距离的缩短可改变树脂吸附的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多酚高效精准分离纯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破碎 树脂吸附 橙子多酚 扩散模型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改性酚醛树脂的高性能可陶瓷化填料研究
13
作者 刘祎程 张月 +2 位作者 高柳 王宏宇 姜大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4-130,136,共8页
选用5种成瓷剂和4种助熔剂随机组合,以4∶1质量比复配,添加到硼改性酚醛树脂(BPR)中,制得填料/BPR复合树脂,并以层叠-热压方法制得玻纤布增强层压板(GF-填料/BPR)。首先根据力学性能和800℃静态灼烧残留率进行初步筛选出力学性能优于GF-... 选用5种成瓷剂和4种助熔剂随机组合,以4∶1质量比复配,添加到硼改性酚醛树脂(BPR)中,制得填料/BPR复合树脂,并以层叠-热压方法制得玻纤布增强层压板(GF-填料/BPR)。首先根据力学性能和800℃静态灼烧残留率进行初步筛选出力学性能优于GF-BPR层压板、残留量高于BPR树脂或GF-BPR层压板的配方,以确保材料的较好力学性能和较低烧蚀损耗率。用丁烷喷枪测试筛选出的GF-填料/BPR层压板的隔热性能,对填料/BPR复合树脂进行烧蚀实验,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观察烧蚀表面形态和主要元素组成;分析筛选出的填料/BPR复合树脂在500℃、800℃、1000℃、1200℃、1400℃和1600℃静态灼烧后的X射线衍射谱(XRD)。结果表明:所筛选的填料/BPR在灼烧过程中均生成了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化晶体。可为陶瓷化酚醛树脂材料的制备提供可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改性酚醛树脂 陶瓷化 成瓷剂 助熔剂 层压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料用热熔树脂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雯茜 曹碧雯 +1 位作者 阮英波 杨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43-748,共6页
预浸料具有方便环保、树脂含量可控、尺寸规格可调整等特点,而热熔浸渍法以其环保高效、质量稳定等优势成为预浸料主要的制备工艺。作为成型预浸料的重要原材料,热熔树脂的性能对预浸料的工艺性和最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制适... 预浸料具有方便环保、树脂含量可控、尺寸规格可调整等特点,而热熔浸渍法以其环保高效、质量稳定等优势成为预浸料主要的制备工艺。作为成型预浸料的重要原材料,热熔树脂的性能对预浸料的工艺性和最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制适用于预浸料的热熔树脂体系是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几种预浸料常用热熔树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预浸料用热熔热固性树脂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料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氰酸酯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探讨研究
15
作者 李敬存 闫琳琳 +1 位作者 李传军 郭丽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酚醛树脂工业废水中含有高浓度苯酚和甲醛等污染物,针对废水特点,某酚醛树脂生产企业采用回收酚醛树脂+生物处理+深度氧化处理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同时采用碱液喷淋+生物除臭工艺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苯酚、甲醛等污染物的废... 酚醛树脂工业废水中含有高浓度苯酚和甲醛等污染物,针对废水特点,某酚醛树脂生产企业采用回收酚醛树脂+生物处理+深度氧化处理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同时采用碱液喷淋+生物除臭工艺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苯酚、甲醛等污染物的废气。该系统已稳定运行3 a,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的处理工艺能显著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和甲醛,处理后苯酚和甲醛的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低于0.5 mg/L和5 mg/L,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间接排放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约定的水质要求。此外,废气监测结果显示,甲醛、酚类、非甲烷总烃、氨等均满足当地环保要求。该处理工艺具有去除效率高、工程投资少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工业废水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苯酚 甲醛 回收 生化 深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纤维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高瑶 张子秋 +1 位作者 郭滢 潘刚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4-49,共6页
酚醛纤维是一种高度交联结构的纤维,具有优异阻燃、绝热和耐腐蚀等性能。从酚醛纤维的特征、酚醛树脂的选择、酚醛纤维的制备、酚醛纤维的改性及应用五方面综述了酚醛纤维研究进展,以期为从事酚醛纤维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酚醛纤维 酚醛树脂 本征阻燃 改性 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预测
17
作者 王晓曼 吕建雄 +5 位作者 李贤军 吴义强 李新功 郝晓峰 乔建政 徐康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8,共12页
【目的】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揭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铺装方式和初始含水率对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为浸胶竹束高质高效干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实测... 【目的】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揭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铺装方式和初始含水率对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为浸胶竹束高质高效干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实测数据,以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铺装方式和初始含水率为输入变量,干燥过程含水率为输出变量,制作数据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308个测试数据,占总数据量的70%)、验证集(66个测试数据,占总数据量的15%)和测试集(66个测试数据,占总数据量的15%),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初始权重与阈值,构建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PSO-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模型测试集中,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剩余预测残差(RPD)分别达0.98、1.27、3.73和7.96。相较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的R^(2)和RPD分别提高6.53%和110.2%,MSE和MAE分别降低54.0%和71.86%。模型验证表明,干燥温度和铺装方式是影响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二者对PS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显著。干燥温度为60℃时,在4种不同铺装方式下PSO-BP神经网络模型展现出较好预测效果,其R^(2)均超过0.969且MSE均低于3;铺装层数为3时,在4种不同干燥温度下PSO-BP神经网络模型表现最佳,其R^(2)均超过0.99且MSE均低于2。干燥时间和浸胶竹束初始含水率对PS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影响不显著。【结论】PSO-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浸胶竹束干燥过程含水率预测中表现出准确性,可有效解决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误差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浸胶竹束高质高效干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胶竹束 干燥 含水率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反向传播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改性酚醛树脂微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8
作者 刘聪 夏绍灵 +3 位作者 许纪贤 赵聪聪 郭升东 贾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以N-氨乙基哌嗪(AEP)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发泡剂B-AEP,并将其负载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成功制备出集成核、发泡、增强为一体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粒子(GO@B-AEP),采用一步法受限发泡制备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改性酚醛(GO/PF)微发泡复合... 以N-氨乙基哌嗪(AEP)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发泡剂B-AEP,并将其负载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成功制备出集成核、发泡、增强为一体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粒子(GO@B-AEP),采用一步法受限发泡制备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改性酚醛(GO/PF)微发泡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GO@B-AEP的结构;采用万用试验机和邵氏硬度计研究了GO添加量、表观密度以及发泡剂含量对GO/PF微发泡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对微孔结构与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GO添加量为0.4wt%时,GO/PF力学性能最佳,同时热稳定性最佳;当表观密度为1.0 g/cm^(3)时,泡孔质量最佳;当发泡剂含量为1.5wt%时,泡孔形状与尺寸较好,GO/PF微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微发泡 增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环氧-聚氨酯金属防腐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19
作者 潘菲 徐志淳 +2 位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袁才登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1,共8页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涂料的物理、力学和防腐性能,同时改善传统石化原料的环境友好度,分别合成了可光固化的聚氨酯预聚体(UVPU)、酚醛环氧树脂(UVPER)及腰果酚基聚氨酯(CIPU)。将UVPER、UVPU和CIPU复合,制备了光固化环氧-聚氨酯涂料,主要...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涂料的物理、力学和防腐性能,同时改善传统石化原料的环境友好度,分别合成了可光固化的聚氨酯预聚体(UVPU)、酚醛环氧树脂(UVPER)及腰果酚基聚氨酯(CIPU)。将UVPER、UVPU和CIPU复合,制备了光固化环氧-聚氨酯涂料,主要分析了复合涂料组分中CIPU的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表征了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聚氨酯可以显著改善酚醛环氧树脂对不锈钢的附着力及涂层的耐磨性,但是,仍能保持较好的硬度;随着聚氨酯组分中腰果酚基聚氨酯CIPU比例的提高,复合涂层的各项性能均得到改善。当UVPU:CIPU=1:3时,复合涂层的性能最佳。其固化膜吸水率为0.31%,水接触角为92.3°;耐热指数THRI为162.68℃,600℃时的热分解残炭率为3.48%;附着等级为0级;磨耗指数为0.0165;涂层邵氏A硬度为92.5;EIS测试表明,涂层腐蚀电流为0.58μA/cm^(2),极化电阻为13.39 kΩ/cm^(2),腐蚀速率为1.23μm/a,涂层对不锈钢基体的保护效率可达到99.92%;此时复合涂料生物基含量为7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环氧树脂 聚氨酯 紫外光固化 腰果酚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20
作者 文秀婵 张博 +3 位作者 王玺 桂柳成 黄思玉 何旻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酚醛树脂添加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找相对经济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本文以毛竹废弃物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改性剂,通过KOH活化制备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活性炭微... 为探究酚醛树脂添加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找相对经济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本文以毛竹废弃物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改性剂,通过KOH活化制备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活性炭微观结构受酚醛树脂添加量影响,树脂添加量为15%~35%的复合活性炭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均增大,平均孔径减小,为电荷的存储提供更多吸附位点。其中,树脂添加量为35%的复合活性炭相较于纯竹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分别提高28.5%及29.2%,平均孔径减小为1.78 nm,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为263.85 F·g^(-1),相较纯竹基活性炭提高53.3%,说明加入酚醛树脂后所制备的活性炭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活性炭 酚醛树脂 竹基 可调控 微观结构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