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7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lgorithm for Ocean 4A scatterometer
1
作者 LIU Yongqing LIU Peng +3 位作者 ZHAI Limin LIU Shuyi JIA Yan ZHANG Xiangk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344-352,共9页
The Ocean 4A scatterometer, expected to be launched in 2024, is poised to be the world’s first spaceborn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utilizing a digital beamforming system. To ensure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s and perf... The Ocean 4A scatterometer, expected to be launched in 2024, is poised to be the world’s first spaceborn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utilizing a digital beamforming system. To ensure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s and performance sta-bility across diverse environments, stringent requirements are placed on the dynamic range of its receiving system.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exposition of 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bas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design for the spaceborne scatterometer. Implemented on an FPGA, the algo-rithm harnesses its parallel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nd high-speed performance to monitor the received echo signals in real time. Employing an adaptive AGC algorithm, the system gene-rates gain control codes applicable to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variable attenuator, enabling rapid and stable adjust-ment of signal amplitudes from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mplifier to an optimal range. By adopting a purely digital pro-cessing approach,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GC algorithm exhibits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fast con-vergence, strong flexibility, high precision, and outstanding sta-bility. This innovative design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s of the Ocean 4A scatterometer, with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spaceborn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borne scatterometer 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signal acqui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gnal control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under preliminary autonomous vehicle environment 被引量:3
2
作者 LUO Si-da ZHANG Shu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93-904,共12页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fundamentally urban traffic systems.To better enhance the coming era of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interact wisely with these intel...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fundamentally urban traffic systems.To better enhance the coming era of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interact wisely with these intelligent vehicles for signalized at-grade intersections are indispensable.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fers unprecedented clues to reduce the delay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by innovative information-based control strategies.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ynamic control strategy for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vehicle-to-signal information.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called periodic vehicle holding(PVH)strategy while the traffic signal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vehicles that are approaching an intersection.Under preliminary autonomous vehicle(PAV)environment,left-turning and through-moving vehicles will be sorted based on different information they receive.The paper shows how PVH reorganizes traffic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an intersection without causing severe spillback to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Results show that PVH can reduce the delay by approximately 15%at a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under relatively high traffic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traffic control vehicle-to-signa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preliminary autonomous vehicl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combined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nd traffic flow guidance 被引量:2
3
作者 SUN Zhi-yuan LU Hua-pu QU Wen-c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443-2452,共10页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traffic flow, a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combined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nd traffic flow guidanc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wide use of fixed sign...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traffic flow, a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combined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nd traffic flow guidanc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wide use of fixed signal control at intersections, traffic assignment under traffic flow guidanc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a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is presented. To reflect the impact of intersection delay on traffic assignment, the lower level model is set as a modified user equilibrium model. The middle level model, which contains several definitional constraints for different phase modes, is built for th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ide lane management, the upper level model is built up based on nonlinear 0-1 integer programming. A heuristic itera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HIOA) is set up to solve the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The lower level model is solved by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MSA), the middle level model is solved by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 II), and the upper level model is solv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 A case study is raised to show the efficienc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ling and comput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signal control traffic flow guidance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for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ystems to improve power system stability 被引量:2
4
作者 Abdolkhalegh Hamidi Jamal Beiza +1 位作者 Ebrahim Babaei Sohrab Khanmohamm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254-2267,共14页
An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based on Phillips-Heffron model of a parallel high voltage alternative current/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AC/HVDC) power system is presented to study power system stability. It is w... An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based on Phillips-Heffron model of a parallel high voltage alternative current/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AC/HVDC) power system is presented to study power system stability. It is well known that appropriate coupling of inputs-outputs signals in the multivariable HVDC-HVAC system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esigned supplemetary controller. In this work, different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used to measure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electromechanical oscillation mode. Also inputs–outputs interac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suggestions are drawn to select the best signal pair through the system inputs-outputs. In addition, a supplementary online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nonlinear HVDC to damp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a weakly connected system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MATLAB software show that the best output-input for damping controller design is rotor speed deviation as out put and phase angle of rectifier as in put. Also response of system equipped with adaptive damping controller based on HVDC system has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when it is faced with faults and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online adaptive damping controller nonlinea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power system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FN-MOGA Bas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5
作者 Wei Wu & Zhang Yi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3期14-23,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traffic signal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uzzy logic (FL), fuzzy-neuro (FN) an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MOGA) for an isolated four-approach intersection with through and left-turning movemen... In this paper, a traffic signal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uzzy logic (FL), fuzzy-neuro (FN) an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MOGA) for an isolated four-approach intersection with through and left-turning movements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has an adaptive signal timing ability, and can make adjustments to signal timing in response to observed changes.The 'urgency degree' term, which can describe the different user's demand for green time is used in decision-making by which strategy of signal timing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we can determine whether to extend or terminate the current signal phase and select the sequences of phase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based on fuzzy-neuro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raffic parameters used in fuzzy logic controller.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 MOGA) to find a group of optimizing sets of parameters for fuzzy logic controller depending on different objects is also demonstra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ed is effecfive to adjust the signal timing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traffic conditions on a real-time basis, and the controller can produce lower vehicle delays and percentage of stopped vehicles than a traffic-actuated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signal control Fuzzy logic Fuzzy-neuro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界面布局设计及工效研究
6
作者 张磊 陈洁 +3 位作者 孙远波 窦金花 许帅康 赵起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1-2364,共14页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4名被试者的眼动及电生理信号,同时采用ErgoLAB软件实时记录其眼动、脑电及皮电生理数据;通过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操作界面的区域划分、按键排布规律、旋钮及按键形状等设计要素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的影响,并确定出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有较大影响的功能指令。结果表明:通过多模态生理信号相互验证的人机工效评价方法可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设计方案的优选与进一步迭代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操控面板 布局设计 人机工效 眼动试验 脑电信号 皮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城市交通信号分层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代亮 杜鹏飞 +1 位作者 黄自彬 杨朋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2,95,共11页
强化学习具有强大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反馈信号不断调整策略和行为,实现持续优化,为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针对现有强化学习方法在交通信号协同控制中存在的智能体协作效率低下与控制区域划分机制缺... 强化学习具有强大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反馈信号不断调整策略和行为,实现持续优化,为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针对现有强化学习方法在交通信号协同控制中存在的智能体协作效率低下与控制区域划分机制缺失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交通信号分层协同控制架构,通过构建交叉口智能体,进行状态空间与回报函数的关联性协同设计,并建立基于拥堵扩散的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模型,实现动态划分交通控制子区。最后,构建子区智能体协调子区内部交叉口智能体,交叉口智能体根据子区智能体提供的全局性建议以及所在交叉口情况完成信号控制方案的优化,实现区域交通信号分层协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定时控制与强化学习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平均行程时间分别降低56.78%和29.23%。相比MPLight(Max Pressure Light)方法,平均速度提升7.21%,平均行程时间与停车次数分别减少22.62%和3.98%。此外,通过对比在不同规模以及拓扑结构路网的性能表现,验证本文方法在同质交叉口路网中具有一定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 子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智能管片拼装机的平移运动电液系统精确控制
8
作者 陈旭阳 黄鑫 +5 位作者 郭俊可 林福龙 贾连辉 龚国芳 杨华勇 祝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6,共9页
管片拼装机载荷大、滞后大、摩擦扰动大,为了提高管片自动拼装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对模型精确辨识和iPIDD2算法实现在摩擦扰动下液压平移系统的精确控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多算法融合信号降噪方法对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带遗忘... 管片拼装机载荷大、滞后大、摩擦扰动大,为了提高管片自动拼装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对模型精确辨识和iPIDD2算法实现在摩擦扰动下液压平移系统的精确控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多算法融合信号降噪方法对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带遗忘因子的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以获得更精确的液压系统模型.针对摩擦扰动下拼装机平移运动的精确控制,提出iPIDD2控制算法实现平移油缸的精确控制.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搭建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及实时控制系统验证研究结果.在不同的负载工况下进行全尺寸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位移跟踪稳态误差小于3mm,与PID相比最大跟踪误差减小77.6%,迟滞时间减少超过10s.在参数不确定和摩擦扰动下具有更好的精确控制性能和更小的迟滞时间,所提算法对提高摩擦扰动下自动管片拼装的拼装精度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管片拼装 信号处理 参数识别 精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锐 司鑫悦 王成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干独立测试区段;其次将线路特征量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提高编辑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然后应用辅助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若干条现场可执行的工程验收测试序列;最后选取真实线路作为测试对象,验证工程验收测试效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设计测试序列的方法,通过形式化语言设计的测试序列,满足工程验收要求,覆盖互联互通测试案例,能够缩短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CBTC 互联互通 工程测试 形式化语言 测试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G的人机交互随动控制研究
11
作者 尤波 刘嘉琦 +2 位作者 程晨晨 刘宇飞 李佳钰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42,共20页
针对人机交互条件下机械臂抓取任务中的随动性较差,导致操作流畅性较低、轨迹跟踪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人机交互随动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双gForcePro+臂环IMU数据获取肩、肘关节角度,并结合sEMG信号的特征提... 针对人机交互条件下机械臂抓取任务中的随动性较差,导致操作流畅性较低、轨迹跟踪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人机交互随动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双gForcePro+臂环IMU数据获取肩、肘关节角度,并结合sEMG信号的特征提取,通过PSO-GRNN模型估计腕关节角度,建立人手臂与机械臂的映射关系,实现机械臂的随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PSO-GRNN模型在腕关节角度估计中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比传统GRNN方法分别降低了62.39%和55.18%,有效提升了控制精度。为进一步提升抓取任务中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CNN-LSTM网络的手势识别方法,实现夹爪的实时控制。同时,结合sEMG信号与实际刚度的映射关系,构建了一种人体上肢刚度估计算法,并将刚度调节信息引入自适应RBF-NFTSMC控制器,实现机械臂的柔顺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BF-NFTSMC方法相比传统NFTSMC方法,在轨迹跟踪误差上降低了约30.2%,并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此外,为验证sEMG变刚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基于双gForcePro+臂环和UR3e机械臂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EMG变刚度控制的机械臂末端轨迹更接近目标轨迹,相较固定刚度控制方法,轨迹跟踪误差降低了24.6%,并改善机械臂在与物体交互时的柔顺性,提升了机械臂的稳定性、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随动控制 肌电信号 变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网络的牵制控制和稳定性
12
作者 王丹 杜扶遥 尹梦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12-4620,共9页
针对控制交通网络中所有节点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分析与控制网络的牵制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交通网络牵制控制算法。利用节点间的相互耦合和牵制关系,通过对路网中部分关键节点的控制,实现... 针对控制交通网络中所有节点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分析与控制网络的牵制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交通网络牵制控制算法。利用节点间的相互耦合和牵制关系,通过对路网中部分关键节点的控制,实现保障整个网络具有期望的行为,有效解决了系统所消耗计算、控制资源过多的局限性。将控制输入设置为绿灯时长的变化量,设计新的牵制控制器,并提出了有效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稳定的条件。通过仿真分析,本文所提出的信号控制方法能够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达到期望状态,并在基础设施和控制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网络 牵制控制 信号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协同下交叉口前的无人车群体车道选择
13
作者 杨达 冯婷薇 +2 位作者 钟家月 郑斌 杨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0-1258,1314,共10页
针对在信号交叉口前由于车辆转向和换道操作频繁容易引发冲突、降低通行效率的问题,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的车辆群体控制模型,优化车辆车道选择.首先,利用传感器和网联设备等获取周围车辆及交叉口信号灯实时状态信息,基于共享DQN... 针对在信号交叉口前由于车辆转向和换道操作频繁容易引发冲突、降低通行效率的问题,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的车辆群体控制模型,优化车辆车道选择.首先,利用传感器和网联设备等获取周围车辆及交叉口信号灯实时状态信息,基于共享DQN模型进行车道选择,并根据该结果计算下一时刻位置、速度和转向角;进一步以效率及安全性指标建立奖励函数对车道选择决策实施评价,将状态信息、决策信息及奖励评价信息整合形成经验,存入同一经验池用于共享DQN模型参数迭代更新;最后,使用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与Python联合仿真搭建不同交通流量环境对训练后的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相较于SUMO中的车道选择模型,基于共享DQN模型的信号交叉口前车辆群体车道选择模型,在低、中、高流量测试场景的平均速度均有提高,交叉口前排队长度分别减少了9.6%、22.5%和24.8%.本文模型可以有效减少信号交叉口的排队长度、提高信号交叉口前的路段平均速度、增强车辆从上游到达交叉口的效率,为未来车路协同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车道选择模型 强化学习 信号交叉口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作表示强化学习下的城市交叉口智慧信控方法
14
作者 王庞伟 王思淼 +3 位作者 雷方舒 徐京辉 王子鹏 王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3,共11页
针对城市交叉口环境下单一离散或连续信号控制动作难以充分应对交通流量时空变化,以及现有强化学习方法无法同时解决混合动作空间中的可扩展性和动作依赖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动作表示强化学习的城市交叉口智慧信控方法。首先,... 针对城市交叉口环境下单一离散或连续信号控制动作难以充分应对交通流量时空变化,以及现有强化学习方法无法同时解决混合动作空间中的可扩展性和动作依赖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动作表示强化学习的城市交叉口智慧信控方法。首先,将交叉口智能体的动作空间设置为离散化信号相位选择及其相对应的连续性绿灯持续时间,并进行状态空间与奖励函数的一致性设计;其次,应用离散动作嵌入表和条件变分自编码器构建连续可解码的表示空间,将原始混合动作策略学习问题转化为隐式动作表示空间中的连续策略学习问题;再次,使用近端策略优化方法进行隐式动作表示空间策略训练,并通过解码器将输出动作解码为原始混合动作,与环境进行实时交互;最后,基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实际数据开展测试验证。通过不同时段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相比于最优基准模型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平均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2.57%~14.84%,4.00%~9.15%和7.25%~20.69%,达到了良好的城市交叉口信控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表示学习 混合动作空间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交通流下交叉口信号及车辆轨迹融合控制模型
15
作者 王海涌 张丹 +1 位作者 王孟琳 田爱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在异质交通流背景下,针对交通信号调度与车辆轨迹规划协同问题,本文提出集信号和轨迹于一体的融合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竞争双深度Q网络算法(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 D3QN),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对交通信号和车辆轨迹进行同步优... 在异质交通流背景下,针对交通信号调度与车辆轨迹规划协同问题,本文提出集信号和轨迹于一体的融合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竞争双深度Q网络算法(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 D3QN),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对交通信号和车辆轨迹进行同步优化,旨在实现交通效率与生态驾驶的双重目标,并基于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仿真平台对模型进行全面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基准模型相比,单一优化策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叉口性能,但存在整体效率提升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的融合控制模型结合了宏观交通流与微观车辆行为的优化,使车均延误降低66.99%,燃油消耗减少11.26%,同时CO_(2)等污染物排放量也显著减少。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系统性能随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CAV)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修正:当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性能提升幅度逐渐减小,且模型在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均展现出稳定的优化效果,这一结果证实了该控制方法在城市交叉口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信号控制 轨迹规划 交叉口 异质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维混沌系统的切换幅值控制
16
作者 郑莉 魏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2-608,共7页
【目的】受有限稳压直流电源影响,进行混沌电路设计与实现时,需要对混沌系统的各个变量进行幅值控制,即变量压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目前,对混沌系统吸引子的几何控制,如幅值控制、偏置控制等是混沌系统研究的热点方向。在已有... 【目的】受有限稳压直流电源影响,进行混沌电路设计与实现时,需要对混沌系统的各个变量进行幅值控制,即变量压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目前,对混沌系统吸引子的几何控制,如幅值控制、偏置控制等是混沌系统研究的热点方向。在已有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幅值控制方法,期望挖掘混沌系统中更多的潜在应用。【方法】本文提出了一个五维混沌系统,利用三维相图和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验证了该系统的混沌性;分别对这个系统两个方程中的状态变量-u取绝对值,得到两个新的切换混沌系统,比较新系统和混沌系统相图,其幅值发生了变化且形状高度相似,实现了全局调幅;第2个方程中的状态变量-u取绝对值后为忆阻混沌系统,由3个不同频率下的紧磁滞回线验证了忆阻器的真实性,对忆阻混沌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系统的3个非线性项中加入参数k,吸引子在5个维度上的振幅均值会随之发生变化,说明忆阻混沌系统含有全局调幅参数;由随忆阻参数a变化的Lyapunov指数谱验证了忆阻混沌系统存在多稳态,随忆阻参数a变化的信号绝对均值和相图证明了忆阻参数a选择合适值时,能实现全局调幅。【结果】忆阻混沌系统的模拟电路方程、等效电路图及混沌系统在示波器上的模拟相图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高度相似,表明混沌电路设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所提出的五维混沌系统混沌化程度较高,且提出基于忆阻变量的切换变幅理论,为忆阻混沌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可以尝试以曲面为切换面,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进一步研究切换变幅现象是否广泛存在于忆阻混沌系统中,并对其存在原理进行探索。系统在5个维度上的示波器相图与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高度吻合,说明该系统维度高、混沌性强,具有切换幅值控制等特性,使其在工程应用上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忆阻器 切换混沌系统 相图 李雅普诺夫指数 信号均值 全局调幅 电路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海岸带成像仪设计与验证
17
作者 张孝弘 褚备 +12 位作者 郑君 李妥妥 高扬 刘晓林 李可 范建凯 曹伟 王牧卿 刘辉 王磊 齐文雯 徐彭梅 张可立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
为满足对海岸带区域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低杂光、大动态范围与高重访特性的观测需求,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创新性设计了兼具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和宽幅成像能力的海岸带成像仪,成像仪基于离轴三反主光学系统,采用成像镜头加高精度指... 为满足对海岸带区域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低杂光、大动态范围与高重访特性的观测需求,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创新性设计了兼具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和宽幅成像能力的海岸带成像仪,成像仪基于离轴三反主光学系统,采用成像镜头加高精度指向镜侧摆、多谱段集成TDICCD线阵探测器推扫的成像体制,实现了9个谱段在水体低辐亮度条件下的高信噪比和大动态范围成像。文章围绕成像仪的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突破及性能验证展开研究,在关键技术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口径高精度指向镜机构设计、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设计以及杂散光抑制设计等。通过实验室性能测试、外场性能测试和在轨性能测试验证了成像仪的成像品质和功能性能,结果表明:成像仪运行稳定,各工作模式功能正常,全色谱段和多光谱谱段的分辨率、图像信噪比、动态传函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研究成果为提升海岸带遥感观测能力、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成像仪 多光谱 遥感相机 信噪比 闭环控制 大口径指向摆镜 海洋水色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并网系统控制/运行参数小干扰稳定域快速构建方法
18
作者 李晨 林涛 +3 位作者 叶畅 林政阳 李君 徐遐龄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3,共8页
由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频繁、不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差异较大,面向当前运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在线评估和预警,有必要研究高效的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快速构建方法。基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及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 由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频繁、不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差异较大,面向当前运行工况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在线评估和预警,有必要研究高效的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快速构建方法。基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及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结合盖尔圆盘定理对含控制/运行参数的回率矩阵的特征根轨迹分布范围进行估计并将其作为约束,提出通过反演快速构建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的方法,从而提高稳定域构建效率,以适应在线应用需求。在求得基本稳定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最优相似变换对盖尔圆盘的尺寸进行优化,扩展稳定域范围,降低其保守性。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快速确定控制/运行参数的稳定域并降低其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 阻抗分析法 控制/运行参数稳定域 盖尔圆盘定理 最优相似变换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道剩余容量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19
作者 代亮 黄自彬 +1 位作者 张中昊 李臣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的瓶颈,是城市路网交通组织、交通渠化和交通治理的重点。深度强化学习通过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寻找目标策略,契合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领域。本文提出考虑车道容...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的瓶颈,是城市路网交通组织、交通渠化和交通治理的重点。深度强化学习通过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寻找目标策略,契合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领域。本文提出考虑车道容量的区域交通信号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建模上下游交叉口协作关系,在最大压力方法中引入交叉口下游车道容量信息设计奖励函数,同时,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提出分布式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通过使用济南与杭州真实路网和交通流数据集进行性能验证,与现有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相比,平均行程时间降低6.05%,平均延误降低18.39%,平均排队长度降低21.86%,吞吐量提升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技术研究
20
作者 洪东 罗蒙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75-179,共5页
为了减少船舶低频震荡对传输信号的干扰、保证通信和导航信号稳定传输,提出一种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技术。采集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幅度谱以分离低频分量;依据该低频分量,再利用多通道窄带FX-Newton算法... 为了减少船舶低频震荡对传输信号的干扰、保证通信和导航信号稳定传输,提出一种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技术。采集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幅度谱以分离低频分量;依据该低频分量,再利用多通道窄带FX-Newton算法生成低频分量的反相控制量,实现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主动振动抵消;结合船舶六自由度运动参数,分步骤进行时延、相位及幅度补偿,实现船舶低频震荡传输信号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低频分量有效约束在10.5 Hz以下,主动振动抵消后信号振幅大幅下降且差异缩小,相位畸变系数均低于允许上限(0.05),控制后信号幅值显著收敛并趋于平稳,有效抑制了低频震荡干扰,提升信号传输稳定性,满足船舶导航、勘探等场景对信号的严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低频震荡 信号控制 振动抵消 时域补偿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