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Maize Yield 被引量:7
1
作者 ZHAO Jinwei ZHOU Lianr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24-29,共6页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organinc matter, alkalin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reduce the soil bulk density and improve the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and organic matter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igh quantities of organic manure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AtB5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fhstest,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by 3.33 g. kg and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increased by 11.25% than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Under the same fertilizat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creasing production range was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hemical fertilizers' which was from 0.8% to 9.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nutrient contents of soil and also was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to black soil fertility. It was the best fertilization structure of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soil fertility maize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oybean Yiel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HAO Li ZU Wei +2 位作者 SUN Cong-shu LEI Shu-xia LIU Li-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and vice versa;pods per plant,seeds per pod.and 100-seed weigh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ybean yield,but the degrees of correlatio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various;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watered and applied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levels,but hig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reatment didn't obtain the highest yield;watering could increase the absolute absorption amount of N,P,K in seeds,but the accumulation rates were va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ing effect WATER fertilIZER soybean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physiological property and yield of wheat at the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景略 康玲玲 +1 位作者 魏义长 郑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92-97,共6页
The results of pot and pond trials are as follows.On equal amount of nitrogen(N)applied,the wheat nitrate reduction activity(NRA)and photosynthesis strength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er and yields ... The results of pot and pond trials are as follows.On equal amount of nitrogen(N)applied,the wheat nitrate reduction activity(NRA)and photosynthesis strength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er and yields are higher at normal soil moisture than those atdrought.At the same soil moisture,in a certain range of N applied,these properties of whea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 applied,but they descend when the amount of N applied exceedsa certain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ertilIZER soil moisture WHEAT yield PHYSIOLOG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ubstitution of Organic Manure for Chemical Fertilizer on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Maize 被引量:2
4
作者 Jiang Bai-wen Li Xin-ru +3 位作者 Shao Hui Wang Chun-hong Yang Hao-nan Xi He-y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3期11-20,共10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maize phosphorus absorption to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for reduced chemical fertilizer,a field experiment with eight treatments was conducted i...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maize phosphorus absorption to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for reduced chemical fertilizer,a field experiment with eight treatments was conducted in 2018.The eight treatments in the trial were:(1)CK;(2)M0+F;(3)M1+F1;(4)M1+F2;(5)M2+F1;(6)M2+F2;(7)M3+F1 and(8)M3+F2.In these treatments,M0,M1,M2 and M3 were organic fertilization of 0,15(low),30(medium)and 45(high)m3•hm-2,respectively.F1 and F2 indicated 20%and 40%reduction of conventional chemical fertilization.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phosphorus accumulation,dry weight,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maiz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of maize stalks and leaves were 3.30%-43.17%and 10.98%-84.95%higher in M3+F1 treatment(20%reduc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of 45 m3•hm-2)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M0+F)during the maize reproductive period.At R2 stage,stalk and shoot P accumulation of M3+F1 treatment were 24.67%-43.18%and 20.34%-25.19%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respectively.At V12 stage,leaf P accumulation of M3+F1 increased by 84.95%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The maize yield of M3+F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even though the partial productivity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fertilizer of M3+F2 was the highest in the treatments.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for chemical fertilizer improved crop yield,phosphorus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accumulation.M3+F1 treatment had the most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ing maize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n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nure reducing fertilizer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yield MAI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素丽 王敬霞 +8 位作者 杨军芳 黄少辉 聂浩亮 张静 杨慧敏 杨文方 杨云马 王磊 贾良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 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小麦产量、碳氮足迹及农田净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灌溉方式是小麦产量的关键制约因素,与Q-FP处理相比,同时优化施肥及灌溉方式(D-NPK),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分别显著提高12.3%和13.2%,D-NPKM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16.8%和13.1%。相比于畦灌农户常规施肥,滴灌条件下优化施肥量(D-NPK)及有机无机配施(D-NPKM)是小麦生产系统碳氮排放及环境足迹降低的有效措施,氮足迹分别降低61.7%和59.8%,碳足迹分别降低44.5%和25.3%。滴灌模式下,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氮足迹和碳足迹均高于单施化肥(D-NPK)处理,分别高4.9%和34.6%,而净生态经济效益降低于D-NPK处理24.3%。因此,从小麦生产力角度来看,滴灌结合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优化措施,但结合生态环境角度,建议D-NPK处理为最优化措施。整体来看,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推荐滴灌结合肥料减量措施作为小麦生产的最优化措施,但相比于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滴灌下有机无机配施仍是提高小麦生产力,降低小麦生产碳氮足迹的有效措施,未来可结合不同地区有机肥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可进一步降低碳足迹的有机肥类型及施用方式,以最大化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滴灌 有机肥 产量 碳氮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和旱地无人机飞播油菜适宜缓释肥用量 被引量:2
6
作者 陶玥玥 黄萌 +4 位作者 朱赟德 田婷 余意雯 王海候 孙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明确无人机撒播油菜缓释肥适宜施用量,为飞播油菜增产节本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设置了水田和旱地大田试验,各设不施肥(CRF0)、常规施肥(CF)和专用缓释肥300、600、900和1 200 kg/hm~2(CRF300、CRF600、CRF900和CRF1200)6个施肥处理,分... 为明确无人机撒播油菜缓释肥适宜施用量,为飞播油菜增产节本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设置了水田和旱地大田试验,各设不施肥(CRF0)、常规施肥(CF)和专用缓释肥300、600、900和1 200 kg/hm~2(CRF300、CRF600、CRF900和CRF1200)6个施肥处理,分析飞播油菜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和土壤养分对缓释肥用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水田飞播油菜产量整体低于旱地,尤其低施肥水平下;水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旱地降低84.4%,硝铵比降低93.4%。缓释肥用量增加可大幅提高水田飞播油菜产量,与CF相比:CRF1200显著增产32.4%(P<0.05),单株角果数和收获密度分别显著增加33.7%和65.4%(P<0.05),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5.0%~98.2%(P<0.05),播种-蕾薹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78.6%~106.7%(P<0.05)。缓释肥900 kg/hm~2及以下时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27.6%~63.2%(P<0.05),其中CRF300和CRF600各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量及作物生长速率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CRF900角果至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降低54.7%(P<0.05);旱地飞播油菜产量随缓释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后降,CRF900较常规增产24.7%(P<0.05),主要是油菜播种-苗期、角果期-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5.0%和3.75倍。与CRF900相比,CRF300和CRF600苗期-蕾薹期作物生长速率平均显著降低74.6%,CRF1200角果期-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下降了39.5%(P<0.05)。综上,旱地基施900 kg/hm~2缓释肥可有效协调飞播油菜生长前、后期的土壤氮素供应与植株氮素吸收,保证成熟期充足有效的角果数和植株密度。水田缓释肥用量1 200 kg/hm~2促进飞播油菜冬前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群体有效角果数而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干物质积累 缓释肥 飞播油菜 氮素吸收 土壤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艳领 马凯 +9 位作者 米国全 荆艳彩 蔡毓新 宋策 王腾起 李晓辉 王坐京 张英 牛莉莉 黄怡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性,探究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等量替代化肥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博杰61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化肥(F1:替代10%N、25%P、18%K,F2:替代20%N、50%P、3...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性,探究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等量替代化肥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博杰61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化肥(F1:替代10%N、25%P、18%K,F2:替代20%N、50%P、36%K,F3:替代30%N、75%P、54%K)5个试验处理,重点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2处理显著增产19.6%,667 m^(2)产量最高,为9576.49 kg。与CF相比,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了1.10%~3.8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64%~11.56%。各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F2、F3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CF相比,F1、F2和F3处理更能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为F2>F3>F1>CF>CK。综上所述,F2处理相比于其他处理组表现最优,能提高黄瓜品质及产量,增加了土壤养分并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研究结果为黄瓜减肥增效、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葡萄秸秆复合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红梅 赵亚兵 +3 位作者 李中鑫 蒙焌仕 张胤培 张国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87,共12页
针对水田作业环境下施肥机械的排肥口末端易被泥土堵塞导致施肥机的排肥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对水稻施肥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施肥装置的参数范围... 针对水田作业环境下施肥机械的排肥口末端易被泥土堵塞导致施肥机的排肥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对水稻施肥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施肥装置的参数范围,依据物料特性参数试验结果,借助EDEM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以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选取螺旋轴直径、螺距和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确定其最佳参数;基于两级排肥器传动比对施肥装置排肥质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两级排肥器最佳传动比。结果显示:螺旋轴最佳组合参数为螺旋轴直径21 mm、转速140 r/min、螺距17 mm,此时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2.5%;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传动比为1∶4时排肥连续且均匀。样机试验表明,两级排肥器的排肥一致性、稳定性、均匀性变异系数相比螺旋排肥器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机 侧深施肥 两级排肥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产量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常英 安静 +2 位作者 窦京海 丁美丽 杜娇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75F25、M50F50、M25F75、M0F100),共7个处理,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掺混尿素一次性施用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以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处理(CU)提高了冬小麦生育前期表层(0~30 cm)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使得该阶段小麦长势较佳,但硝态氮与铵态氮淋溶量也较高,导致此后土壤有效氮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冬小麦氮肥利用率(NUE)、产量均较低。与CU相比,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延长土壤氮素的供应周期,降低氮素淋溶及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腐植酸组分转化,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及产量。2年NUE平均以M50 F50处理最高,2022、2023年较其他施肥处理NUE分别增加1.51%~21.48%、8.90%~22.6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掺混尿素可提高土壤供氮性能,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为最佳有机肥替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尿素 有机肥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少波 张金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6个/丛,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高0.4和0.3个/丛;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805.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47.5和54.0 kg/hm^(2),这一增产效果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来实现;侧深变量施肥处理的效益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高298.5和192.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变量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缓释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文炎 姚惠明 +3 位作者 张兰 毛翼虎 王研锋 李鑫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研究了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的新梢密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0.0%和5.7%,百芽质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3%和1.7%,茶叶产量分别平... 研究了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的新梢密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0.0%和5.7%,百芽质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3%和1.7%,茶叶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16.3%和5.0%。海生万生态缓释肥能显著提高茶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提升茶叶品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茶叶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8.3、44.5、41.7 mg/g,茶多酚分别为256.6、247.4、243.5 mg/g,酚氨比分别为5.5、6.0和6.4。使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能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光合作用水平,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18.1%和10.4%。使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新梢P、K、Mg、S和Ni含量比不施肥处理有明显提高,该缓释肥对提高茶园土壤p H和主要养分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茶树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菲 王晶晶 +3 位作者 高俊兰 史丹 施六林 张国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6-127,132,共3页
为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树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薄壳山核桃“波尼”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栽植环境中,考察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薄壳山核桃的树木生长与产量。结果表明:225.00~236.25 kg/hm^(2)的施肥量适宜薄壳山核桃的田间生长和果实... 为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树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薄壳山核桃“波尼”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栽植环境中,考察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薄壳山核桃的树木生长与产量。结果表明:225.00~236.25 kg/hm^(2)的施肥量适宜薄壳山核桃的田间生长和果实产量的提高,可为薄壳山核桃的栽植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施肥量 生长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肥促进作物提质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亚萍 袁明璐 +10 位作者 任亮 赵宝勰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赵玮 党照 周阳晨 王兴珍 齐燕妮 安明远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施用硒肥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不同价态Se被广泛应用于减缓作物遭受各种胁迫损伤,增强作物抗性及光合能力等领域。在资源、环境、人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重要背景...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施用硒肥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不同价态Se被广泛应用于减缓作物遭受各种胁迫损伤,增强作物抗性及光合能力等领域。在资源、环境、人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重要背景下,对Se肥改变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品质的研究将会不断增加。本文从外源Se在作物抵御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营养物质摄取、提升产量品质方面发挥的作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进行了综述,旨在为Se肥在农业研究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肥 提质 增产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14
作者 刘茂 张林 +7 位作者 蒋鹏 郭晓艺 郑雪彬 周兴兵 朱永川 郭长春 田绍平 徐富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施肥技术相比,在保持相近产量水平下,新研发的施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70~8.70 kg/667 m^(2),减少施肥次数3次,节省施肥人工费68.0~75.0元/667 m^(2)。此技术为四川冬水田区域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施肥效率 复混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评价
15
作者 李玮 乔玉强 +6 位作者 曹承富 丁永刚 陈欢 赵竹 杜世州 张向前 尚云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为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土壤肥力特征及影响小麦高产的土壤肥力限制因子,于2023年小麦收获期开展田间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比较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差异以及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同时运用经验权重、综合权重以... 为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土壤肥力特征及影响小麦高产的土壤肥力限制因子,于2023年小麦收获期开展田间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比较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差异以及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同时运用经验权重、综合权重以及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表现为淮北>沿淮>江淮>沿江。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速效钾(A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B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影响小麦产量的土壤肥力因子重要性排序为SOM>AP>TN>TP>AN>TK>pH>BD>AK,除TK、AK和AN以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和BD与SOM和AN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权重法得出的土壤肥力指数(SFI)范围为0.58~0.89,小麦产量与其SFI极显著相关。沿淮和淮北生态区旱茬小麦产量分别达到9.00 t·hm^(-2)和11.25 t·hm^(-2)的土壤肥力等级为Ⅰ级,江淮和沿江生态区稻茬小麦产量达到7.5、6.00 t·hm^(-2)的土壤肥力等级分别为Ⅱ级和Ⅲ级。沿江生态区小麦高产的土壤肥力限制因子为AP和SOM,江淮生态区主要限制因子为BD和AP,沿淮生态区主要限制因子为TP和pH,淮北生态区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pH、AP和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土壤肥力 生态区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肥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
16
作者 马红红 吴湘琳 +8 位作者 蒲胜海 杨志莹 涂永峰 赵冬梅 吉丽丽 岳继生 魏建华 马兴旺 李磐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阜康市三工河乡,阜康市六运河)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液体肥和减水10%+液体肥。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为减水10%+液体肥>液体肥>常规施肥;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滴头正下方明显高于距离滴头38 cm、-38 cm;单位面积液体肥较常规肥料养分投入量减少19.4 kg/667m^(2),但液体肥提供硝态氮、铵态氮高于常规肥料。可见,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在无机氮素转化方面起到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肥 硝态氮 铵态氮 产量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肖翠红 马丁 +5 位作者 林志伟 刘振华 王桂华 李雯 孙冬梅 曹福来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探究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炭基肥为对照,以垦保1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进行3年的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炭基肥(CK)、减1/5炭基肥(1/5R)、减1/3炭基肥(1/3R)、减1/5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1/5... 为探究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炭基肥为对照,以垦保1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进行3年的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炭基肥(CK)、减1/5炭基肥(1/5R)、减1/3炭基肥(1/3R)、减1/5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1/5RB)、减1/3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1/3RB),测定大豆苗期、初花期及收获期相关指标,考察减施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RB处理可以提高大豆苗期出苗率,1/5RB处理和1/3RB处理显著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增加根瘤数,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大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1/5R、1/5RB和1/3RB处理显著提高,而大豆脂肪含量在1/5RB和1/3RB处理显著降低。1/5RB和1/3RB处理的大豆理论产量同CK比较,2021年分别增加12.5%和7.26%;2022年分别增加14.72%和7.91%;2023年分别增加8.86%和6.21%,3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1.76%和7.04%。综上所述:在供试炭基肥使用量下,减施20%~30%炭基肥配施复合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减肥增效提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减施炭基肥 复合生物菌剂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赵亚丽 马海彬 +6 位作者 鲁明玄 谢眯眯 隗骏坤 刘迎雪 夏来坤 穆心愿 王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3-1617,共15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中因土施肥和灌溉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位移法,基于多年的土壤和肥料池栽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土壤类型、水...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中因土施肥和灌溉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位移法,基于多年的土壤和肥料池栽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土壤类型、水分和施肥3个主处理,土壤设3种类型(砂姜黑土、砂壤潮土、中壤潮土),水分设2个梯度(干旱、灌溉),施肥设3个梯度(不施肥、中肥和高肥)。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吐丝期测定玉米的光合和生理指标,成熟期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指标,并对玉米叶片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筛选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下的最优处理组合。【结果】不同土壤类型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生理特性、植株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灌溉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不施肥条件下,砂姜黑土、砂壤潮土和中壤潮土灌溉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干旱处理平均增加30.1%、11.8%和15.8%,植株总干重平均增加19.7%,籽粒产量平均增加21.0%;中肥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干旱处理平均增加22.3%、22.7%和33.5%,植株总干重平均增加41.8%,籽粒产量平均增加36.6%;高肥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干旱处理平均增加16.0%、29.2%和40.7%,植株总干重平均增加53.9%,籽粒产量平均增加47.1%。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施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干旱条件下,中肥和高肥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加24.4%和39.8%,SPAD值分别平均增加23.6%和31.0%,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平均增加21.0%和26.3%,植株总干重分别平均增加33.7%和41.5%,籽粒产量分别平均增加46.2%和57.0%;灌溉条件下,中肥和高肥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增加16.9%和24.6%,SPAD值分别平均增加35.4%和51.7%,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平均增加39.2%和53.3%,植株总干重分别平均增加58.4%和82.4%,籽粒产量分别平均增加65.1%和91.3%。不同处理中,砂壤潮土高肥灌溉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同种土壤类型不施肥干旱处理增产18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光合参数与干物质重、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3种土壤类型规律基本一致。3个主处理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土壤×水分×肥料互作效应中,以砂壤潮土×灌溉×高肥组合最优。【结论】不同土壤类型水肥互作均提高了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增强了叶片生理特性,增加了植株物质积累,进而提高籽粒产量。基础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应增量施肥,培肥地力,遇旱及时灌溉,保持充足水分供应,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基础肥力较高的砂姜黑土和中壤潮土应适量施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同时保持适宜水分供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 水肥互作 光合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王飞飞 陈春 +3 位作者 李凡 郭新亚 史玉良 陈卫军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5,共7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苏北地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常规氮肥、硫包衣控释尿素、树脂包衣尿素、聚氨酯包衣尿素和脲甲醛缓释氮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各处... 为探究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苏北地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常规氮肥、硫包衣控释尿素、树脂包衣尿素、聚氨酯包衣尿素和脲甲醛缓释氮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各处理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总体相似,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均显著减少(P<0.05),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效果最好,其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17.8%、49.5%和49.4%。控释氮肥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常规氮肥处理显著降低(P<0.05),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最低。稻米产量和品质方面,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均提高了每穗总粒数、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聚氨酯包衣尿素与常规氮肥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CO_(2)、CH_(4)和N_(2)O的排放,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的GWP、GHGI最低,水稻产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控释氮肥在协调水稻产量和减排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