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Short-Term Electric Load Forecasting Using IWOA CNN-BiLSTM-TPA Model
1
作者 MEI Tong-da SI Zhan-jun ZHANG Ying-xue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7,共9页
Load forecas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wer system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mart grids,the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devi... Load forecas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wer system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mart grids,the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devices have made power load data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volatile.This places higher demands on 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power load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hort-term power load,a CNN-BiLSTMTPA short-term power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with mixed strategies was proposed.Firstly,the model combined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with the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BiLSTM)to fully extract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ad data itself.Then,the Temporal Pattern Attention(TPA)mechanism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NN-BiLSTM model to automatically assign corresponding weights to the hidden states of the BiLSTM.This allowed the model to differentiate the importance of load sequences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ifficulties of selec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temporal model,and the poor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the whale algorithm,which is easy to fall into the local optimization,the whale algorithm(IWOA)was optimized by using the hybrid strategy of Tent chaos mapping and Levy flight strategy,so as to better search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In this experiment,the real load data of a region in Zhejia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R2)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ached 98.83%.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 models such as BP,WOA-CNN-BiLSTM,SSA-CNN-BiLSTM,CNN-BiGRU-Attention,etc.,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has a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Long short-term Memory Temporal Pattern Attention Power load fore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的中期预报不确定性
2
作者 谭政华 林建 +5 位作者 阎琦 符娇兰 陆忠艳 杨瑞雯 陆井龙 宫宇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1-455,共15页
针对2022年6月27日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在暴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OF分解及集合敏感性分析方法讨论数值模式中期预报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呈双雨带分布,西侧雨带与切变线及锋区低层的水汽辐合作用有关,东侧雨带... 针对2022年6月27日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在暴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OF分解及集合敏感性分析方法讨论数值模式中期预报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呈双雨带分布,西侧雨带与切变线及锋区低层的水汽辐合作用有关,东侧雨带与低空急流左侧的边界层水汽辐合作用有关。降水预报不确定性主要模态为东、西两条雨带的降水强度呈反位相特征,850 hPa低空急流东、西位置预报偏差以及低空急流出口区北侧的南风强度预报偏差对降水预报影响显著;500 hPa东北冷涡、850 hPa低空急流等敏感天气系统的强度、位置预报偏差导致水汽中心位置和水汽通量散度垂直结构出现差异,造成降水预报偏差。暴雨发生前,随着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加强,预报误差在上游降水区快速发展,850 hPa经向风场预报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造成此次暴雨预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强降水 预报误差 集合预报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 Load Forecasting Approach Optimized by Bacterial Colony Chemotaxis Method 被引量:2
3
作者 ZENG Ming LU Chunquan +1 位作者 TIAN Kuo XUE So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I0009-I0009,共1页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 with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requires a timely and accurate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method.Moreover,along with the full-scale smart grid c...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 with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requires a timely and accurate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method.Moreover,along with the full-scale smart grid construction,the power supply mode and consumption mode of the whole system can be optimized through the accurate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and the security,stability and cleanness of the system can be guarant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hyper-parameters selection bacterial colony chemotaxis(BCC)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XGBoost台风暴雨电力气象混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侯慧 吴文杰 +4 位作者 魏瑞增 何浣 王磊 李正天 林湘宁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极端台风暴雨灾害具有非线性、极差大以及多峰值等特点。为使电网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XGBoost台风暴雨电力气象混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辨识关键台风暴雨灾害特征;然... 极端台风暴雨灾害具有非线性、极差大以及多峰值等特点。为使电网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XGBoost台风暴雨电力气象混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辨识关键台风暴雨灾害特征;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训练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挖掘台风暴雨时序特征,使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替换模型输出层以缓解过拟合问题;最后,以2023年台风泰利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预测精度的提升可达40.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暴雨预测 神经网络 混合模型 电网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及典型暴雨内涝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静 李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共16页
【目的】为了提高沿海超大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先知先觉能力,快速预测分析洪涝潮组合影响下的淹没风险时空分布,【方法】以水文-水动力暴雨洪水分析模型为核心模块,通过与外部的气象精细化降雨预报数据库、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实时... 【目的】为了提高沿海超大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先知先觉能力,快速预测分析洪涝潮组合影响下的淹没风险时空分布,【方法】以水文-水动力暴雨洪水分析模型为核心模块,通过与外部的气象精细化降雨预报数据库、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实时水情、闸泵运行数据库相关联,研发了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采用由雨量站点到气象格网和水力网格的降雨二级空间融合技术,实现了模型与气象预报降雨数据的有效耦合。利用数据挖掘提取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包含10项洪水风险要素要点的城市内涝预报专报自动生成方法,实现了对内涝风险的快速一站式概览。利用系统可以对城市暴雨、河道洪水和风暴潮等单一发生或遭遇组合引起的淹没分布进行快速实时预报计算,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涝潮灾害的有关淹没特征数据和淹没动态过程。【结果】利用系统分析了2023年6月23—24日暴雨的内涝风险分布,将模型模拟的积水区域与积水监测站、灾情直报和热线灾报的积水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150处对比积水点中,有129处误差不超过20 cm,占86%。模型模拟的积水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接近。【结论】结果表明:系统满足汛期常态化、业务化运行需求,能够为城市洪涝风险的实时动态分析和防汛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洪水风险图 暴雨洪水分析模型 内涝预报 洪水预报 积水 GIS 数据挖掘 专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城市内涝积水预测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昊 孙爽 +2 位作者 马鑫 李擎 徐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极端暴雨天气多发频发造成的城市内涝,严重威胁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准确高效的内涝点积水面积预测在提高城市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城市内涝点积水预测的准确性和直观性,提出一种基于GAT和LSTM网络的GATLST... 极端暴雨天气多发频发造成的城市内涝,严重威胁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准确高效的内涝点积水面积预测在提高城市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城市内涝点积水预测的准确性和直观性,提出一种基于GAT和LSTM网络的GATLSTM组合预测模型,通过GAT提取积水信息局部空间特征,并通过节点分配权重的方式加强对关键信息序列的记忆,随后采用LSTM提取积水面积序列的时间特征,对内涝点积水面积进行预测。以开封市区某内涝点的积水数据建立模型并评估验证,将GATLSTM模型和LSTM、GAT以及GCNLST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T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另外3种模型,能够准确地对内涝点积水面积进行预测,可以为防汛工作和应急响应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预测 城市暴雨 图注意力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好溪流域致洪暴雨千米尺度预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彦方 吴志勇 +3 位作者 李源 何海 欧剑 汪瑛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4,共5页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千米尺度下,WRF模式模拟的降雨量偏小,对山区的预报效果优于河谷地区;Lin方案的整体预报效果最佳,而WSM3方案最差;选取的10场极端降水事件受到台风和西南低空急流等异常天气的影响,Lin方案和WSM5方案适用性较好;WRF模式对暴雨的预报效果优于大暴雨。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区小流域致洪降雨的模拟和预报精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报 WRF模式 对流解析尺度 异常天气 山区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暴雨移植下的开封市洪水模拟及淹没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万芳 田开迪 +2 位作者 付磊 王威浩 韩文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59,共8页
“7·20”暴雨使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过程,该场降雨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大、雨强高、降水总量大,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暴雨造成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多处水库、堤防工程出现严峻险情,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研究暴雨移... “7·20”暴雨使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过程,该场降雨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大、雨强高、降水总量大,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暴雨造成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多处水库、堤防工程出现严峻险情,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研究暴雨移植有助于提高城市应对超标准洪水的防御能力。开封市的洪涝排泄能力有限,为了探究开封市在极端洪灾下的风险调控能力及应对措施,做好防大汛的准备,将郑州“7·20”暴雨中心移植于开封市中心,降雨量级、时程分布不变,对“7·20”暴雨降雨时段取7月17日8时至21日8时,共4天。应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采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马斯京根法演算汇流,模拟各控制断面断面洪水过程、流量、洪峰到达时间,并确定淹没范围。计算结果表明:在开封市暴雨移植后,累积雨量大于800 mm的笼罩面积为115 km^(2)、大于600 mm的笼罩面积为1154 km^(2)、大于400 mm的笼罩面积为2793 km^(2),小于400 mm的笼罩面积为3651 km^(2);平均淹没水深0.61 m,最大淹没水深为2.78 m,总积水量达0.92亿m³。其中0.229亿m³经惠济河进行下泄,剩余0.691亿m³的水量最快需要3.6天完成排涝。研究结果对开封市防御极端暴雨下的城市内涝、超标准洪水、超标准洪水监测预警、防洪规划、应急预案编制、响应水利部“四预”要求等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移植 洪水模拟 中国洪水预报系统 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江西暴雨灾害风险预评估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素琴 吴静 +2 位作者 唐春燕 熊立 朱星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利用1951—2022年江西降水实况、逐日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暴雨灾情损失,地形DEM、河网密度及GDP、人口等数据,分析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构建了江西暴雨... 利用1951—2022年江西降水实况、逐日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暴雨灾情损失,地形DEM、河网密度及GDP、人口等数据,分析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构建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模型对2010—2020年135次暴雨过程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较为合理;对2019年6月6—11日江西暴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过程中吉安北部至赣州东北部、上饶东部为重度到极重度受灾区;再对2022年6月12—15日江西暴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逐日预评估;两者结果均与灾情实况分布大体一致,总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灾害风险 预评估 江西 智能网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7·20”郑州暴雨极端雨强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
10
作者 吴卓亨 陈静 +7 位作者 张涵斌 江源 刘昕 马雅楠 王秋萍 陈法敬 韩雨盟 吴筱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89-2404,共16页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特大暴雨过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此次暴雨降水量极端性强,数值预报不确定性极大。为提高中国气象局(CMA)数值模式对此类暴雨极端雨强预报不确定性的描述能力,利用CMA自主研发的3 km水平分辨率的...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特大暴雨过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此次暴雨降水量极端性强,数值预报不确定性极大。为提高中国气象局(CMA)数值模式对此类暴雨极端雨强预报不确定性的描述能力,利用CMA自主研发的3 km水平分辨率的对流尺度数值预报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简称CMA-Meso),通过设计集合同化观测扰动方案与云分析雷达反射率滤波阈值调整方案,实现对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反射率的微小扰动,构建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场,开展集合预报试验,评估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极端雨强预报不确定性特征,并与CMA全球集合预报和区域集合预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3 km水平分辨率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对此次极端降水的预报仍存在一定的落区偏差,但不同集合预报成员的极端雨强值具有较好的发散度,且个别成员预报的极端雨强值接近实况的624.1 mm,较好地代表了极端降水的预报不确定性。(2)通过对比CMA不同分辨率集合预报的极端雨强值、离散度及累积降水邻域分数技巧评分,发现极端雨强值及离散度与模式水平分辨率密切相关,分辨率越高,极端雨强概率预报技巧越高,表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够更好描述极端雨强预报的不确定性及其极端性。(3)同时扰动常规观测资料及雷达资料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够在较短的预报时效内对模式水汽场及环流形势产生影响,促使降水集合预报离散度在较短的预报时效内增长起来,有效提升了极端雨强概率预报能力。总体而言,通过扰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有助于提高模式对极端雨强概率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极端暴雨 极端雨强 对流尺度 集合预报 集合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一次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大范围漏报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萍萍 林修栋 张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3-965,共13页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原因进行回顾,结果表明:对大气综合稳定度特征、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垂直相互作用,以及边界层和中层弱冷空气的作用判断不够全面,在环境场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用前期短时间内模式检验结果作为未来模式降水订正的依据等,可能是导致此次暖区暴雨过程预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类似预报中应全面分析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特征,关注边界层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和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考虑急流垂直三维结构以及不同高度弱冷空气的作用,并应依据环境场的变化特征,判断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进行合理的动态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预报偏差 对称不稳定 暖锋锋生 模式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相霖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101-104,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4资料、自动站实时数据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通过诊断分析方法,对2020年6月27日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东移、中低层切变、西南...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4资料、自动站实时数据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通过诊断分析方法,对2020年6月27日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东移、中低层切变、西南低空急流及梅雨锋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副高稳定维持在20°N附近,受副高阻挡,中纬度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低空急流强劲,地面上形成梅雨锋,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使低层低值系统强烈发展,加强了上升运动,同时水汽条件充足,使得研究区出现暴雨天气。为提高研究区天气预报精准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形势 回波特征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力相似方法预报广东省区域暴雨试验 被引量:21
13
作者 万日金 何溪澄 林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应实际业务预报需要,利用最新43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动力相似方法研究了广东省短期区域暴雨预报,发现了预报员预报经验成长曲线模式,找到了影响暴雨预报的决定性因子850hPa风场,证明了双时次相似的优... 应实际业务预报需要,利用最新43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动力相似方法研究了广东省短期区域暴雨预报,发现了预报员预报经验成长曲线模式,找到了影响暴雨预报的决定性因子850hPa风场,证明了双时次相似的优越性,并研制了广东短期区域暴雨预报的动力相似法,预报评分明显高于业务平均水平。该方法的应用软件实现了短期区域暴雨的自动、客观、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目前已经投入业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短期区域暴雨预报 动力相似法 相似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反演湿度场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民 郁凡 +3 位作者 郑维忠 余志豪 陆汉城 刘长盛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0-478,共9页
文中分别用两套相对湿度初始场方案 ,对 5个暴雨个例进行了预报对比试验 ,探讨了利用GMS- 5卫星图象反演的高分辨率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 ,以提高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 1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能较好地反映出实... 文中分别用两套相对湿度初始场方案 ,对 5个暴雨个例进行了预报对比试验 ,探讨了利用GMS- 5卫星图象反演的高分辨率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 ,以提高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 1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湿度场的水平中尺度结构 ,尤其是有效地增强了对降水有重要影响的高湿区的分析 ,且与实际探空资料更为接近 ;( 2 )引入卫星反演湿度场资料改进初始场一般会使 2 4 h的降水预报评分有所提高 ,特别是具有使预报前期 ( 0~ 6h)的降水场向观测场逼近的作用 ,但对预报后期 ( 6~ 2 4 h)降水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 暴雨预报 数值模拟 湿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吕江津 王庆元 杨晓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60,I0002-I0003,共11页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对2005年7月22—24日影响海河流域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低气压云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对2005年7月22—24日影响海河流域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低气压云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冷空气前沿的上升气流在暖区激发出几个较旺盛的中小尺度的强对流云团造成此次的降水过程;数值预报在对流层中部冷平流入侵海河流域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日本模式和T213在此次海河流域强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存在优势,德国模式在强降水量级的预报上最接近实况,但三家数值模式预报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位置不够准确,导致海河流域的降水预报的时空分布有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暴雨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资料在短时暴雨潜势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6
作者 黄治勇 徐桂荣 +1 位作者 王晓芳 唐永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584,共9页
利用湖北咸宁站2008年6月1日2012年8月1日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的相对湿度、大气液态水含量、大气水汽总量、大气层结曲线,对比分析了短时暴雨与一般降水过程发生前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反映的特征,研究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在短时... 利用湖北咸宁站2008年6月1日2012年8月1日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的相对湿度、大气液态水含量、大气水汽总量、大气层结曲线,对比分析了短时暴雨与一般降水过程发生前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反映的特征,研究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在短时暴雨潜势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大气液态水含量从1mm左右急增至约20mm、大气水汽总量从60~70mm急增到90mm以上之后,如果0~6km整层相对湿度均接近饱和或达到饱和状态,且在800950hPa附近存在逆温层,最大K指数超过35℃,最大TT指数(Thei—Tornqvist指数)达到或超过40℃,那么未来3h或6h内发生短时暴雨的几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暴雨 潜势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型配料法”在湖北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萍萍 龙利民 +2 位作者 张宁 邓红 韩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1-776,共6页
通过对"配料法"的学习,认为"配料"不仅仅是诊断因子的组合,还应是预报员主观经验与客观数值产品的有机结合,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思想,称之为"分型配料法"。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 通过对"配料法"的学习,认为"配料"不仅仅是诊断因子的组合,还应是预报员主观经验与客观数值产品的有机结合,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思想,称之为"分型配料法"。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办法,称之为"分型配料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梅雨期和盛夏期的天气型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暴雨预报配料方案,并通过个例进行具体阐述。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研究的"分型配料法"能够较好地做出暴雨落区预报,在汛期气象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落区预报 分型配料法 持续性暴雨 突发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泥石流预报程式 被引量:21
18
作者 谭万沛 罗晓梅 王成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论述了暴雨泥石流预报的4个基本原理,即现象可预报性原理、成因分类组合原理、判别因素简化原理和预报决策依据原理.对泥石流时间预报模型作了分类,提出了通过泥石流活动周期与降水量周期叠加,建立泥石流活动性的长期趋势预测模型... 论述了暴雨泥石流预报的4个基本原理,即现象可预报性原理、成因分类组合原理、判别因素简化原理和预报决策依据原理.对泥石流时间预报模型作了分类,提出了通过泥石流活动周期与降水量周期叠加,建立泥石流活动性的长期趋势预测模型;通过泥石流活动年数频次与降水量丰欠等级频次组合,建立泥石流活动年份频次的态势预测模型;根据月或旬雨量确定泥石流发生的阈值关系,建立年内月或旬泥石流发生频次的中期预报模型;由短期天气预报,建立泥石流发生可能的短期险时判别规则、险区圈定方法和险量(泥石流沟数)评估模型,以及泥石流险情强度(大面积发生,多沟发生,单沟发生或无发生)的概率计算模型.上述泥石流预报模式的应用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预报原理 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系统研发中的初值扰动试验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俊 杜钧 +1 位作者 王明欢 崔春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5-1375,共11页
针对2006年5月24~25日一次暴雨过程,通过一系列初值扰动试验探讨实际业务中建立集合预报系统的方法。运用45 km的WRF模式构建一个11个成员的集合预报系统来比较分析不同的扰动方案、扰动的空间结构和扰动振幅对集合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2006年5月24~25日一次暴雨过程,通过一系列初值扰动试验探讨实际业务中建立集合预报系统的方法。运用45 km的WRF模式构建一个11个成员的集合预报系统来比较分析不同的扰动方案、扰动的空间结构和扰动振幅对集合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值扰动的空间结构对暴雨集合预报的离散度影响很关键,而扰动振幅的影响却居次要地位。具有动力学结构的孵化扰动明显优于随机扰动。(2)集合预报比单一控制预报提供了更有价值的预报信息。例如在该个例控制预报中漏报的湖北监利强降水中心,在集合预报中有20%的概率,并且实况被包含在集合预报的预报范围之中。集合平均预报也明显优于控制预报。例如矫正了在控制预报中明显虚报的鄂东北的大暴雨中心,且集合平均预报的暴雨中心落在实际观测暴雨中心的附近。(3)集合离散度较好地反映了实际降水过程的可预报性。例如应用孵化扰动,其离散度的空间结构同降水预报误差的空间分布大致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暴雨 随机扰动 孵化扰动 概率 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山洪灾害成因及预报方法 被引量:36
20
作者 高煜中 邢俊江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明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70,共6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增大。分析表明,山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该省的暴雨分布特征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 h和24 h的降雨量对山洪暴发的影响很大。另外,还探讨了山洪暴雨发生的天气动力成因及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增大。分析表明,山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该省的暴雨分布特征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 h和24 h的降雨量对山洪暴发的影响很大。另外,还探讨了山洪暴雨发生的天气动力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暴雨 成因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