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来断层气CO_2监测及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报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基华 林元武 高松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观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观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气 临震预报 张北-尚义 地震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及三次成功的临震预报 被引量:56
2
作者 朱令人 苏乃秦 杨马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1997年1~4月,新疆伽师发生包含7次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为板内地震所罕见。伽师强震群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塔里木盆地中,震区未发现地表断裂,深部构造不甚清楚。新疆地震局先后3次对伽师地震的强余震和后续强震作了成功的临... 1997年1~4月,新疆伽师发生包含7次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为板内地震所罕见。伽师强震群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塔里木盆地中,震区未发现地表断裂,深部构造不甚清楚。新疆地震局先后3次对伽师地震的强余震和后续强震作了成功的临震(1周内)预报。当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强震群概况和主要预报过程,总结了临震预报的科学依据,同时指明:伽师强震群的发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伽师地震预报实践又一次启示我们,必须正视地震孕育系统的复杂性,重视地震预报中的方法论和思维及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报 强震群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振球 李均之 曾小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短临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 ,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点。文章综述了中国科学家从多学科交叉和内外因耦合的科学途径 ,已在大地震临震信号方面获得了次声波异常、地应力突跳、虎皮鹦鹉跳跃异常、地电和地磁异常、卫星红外异常... 短临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 ,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点。文章综述了中国科学家从多学科交叉和内外因耦合的科学途径 ,已在大地震临震信号方面获得了次声波异常、地应力突跳、虎皮鹦鹉跳跃异常、地电和地磁异常、卫星红外异常、重力高频脉冲等临震预测的手段。笔者通过典型分析和普查对比各种地球物理因子和各种天文因子可能影响的整体研究 ,找到了大地震临震的主要触发因子———以月亮为主的非经典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在此基础上 ,采取内外因耦合的途径和方法 ,在 6a多来联合进行的临震预测内部试验表明 ,地震三要素均基本正确的成功率已达40 %。最后 ,还对临震预报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预测 临震信号 触发因子 地震预报 次声波异常 地应力 地磁 地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热红外异常——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的短临震兆 被引量:38
4
作者 魏乐军 郭坚峰 +2 位作者 蔡慧 李海兵 强祖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3-591,共9页
利用我国FY-2C红外一波段(10.3~11.3μm)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解译和研究,发现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就出现了明显、孤立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异常现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震兆出现早:即在2008年3月18日(震前55d),就... 利用我国FY-2C红外一波段(10.3~11.3μm)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解译和研究,发现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就出现了明显、孤立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异常现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震兆出现早:即在2008年3月18日(震前55d),就开始出现了热红外异常;②异常阶段多且复杂:汶川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可分5个阶段,而且热红外异常的展演各有不同。这在众多的卫星热红外地震研究案例中,可能是迄今为止异常阶段最多的一次;③单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3d;④如此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热增温异常现象,可能在卫星热红外地震研究案例中是首次发现。这对研究发震特点、余震走向具有重要指示和启示意义。本项研究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作为地震短临震兆,在地震(特别是≥Ms5.0)前必然出现热红外异常现象的实践性和规律性。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研究是最有效和最有可能突破地震预测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地震 预测 地应力 卫星热红外 短临震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地震震源破裂和深层过程与地震短临预测探索 被引量:24
5
作者 滕吉文 张永谦 闫雅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8-443,共16页
强烈地震震源区和其周边地域的介质,在力源作用下开始破裂,即微破裂,而当其在应力不断积累、逐渐发展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破裂链"时,即应力集中达到临界状态时,震源介质所积累的巨大能量以波动的形式瞬间释放,并冲出地表发... 强烈地震震源区和其周边地域的介质,在力源作用下开始破裂,即微破裂,而当其在应力不断积累、逐渐发展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破裂链"时,即应力集中达到临界状态时,震源介质所积累的巨大能量以波动的形式瞬间释放,并冲出地表发生地震,且在地表产生一系列的破坏和大型断裂.在强烈地震发生后依据设定的初始模型和远、近地震台网记录,通过震源机制解计算,可求得震源介质的破裂长度和破裂过程.事实表明,一系列大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由震源深处到地表均呈现出强烈的破裂效应,其破裂长度可由几公里、几十公里、乃至千余公里长.有的地震在发生前确亦存在着破裂响应和迹象.为此,若在地表和深井中能进行破裂效应的观测,以捕捉初始微破裂和其形成"破裂链"的动力过程,这对于短临地震预测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烈地震 震源介质 微破裂 破裂链 短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震宏观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付虹 万登堡 张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6,共8页
经历史震例及近几年地震震前短临跟踪预报实践 ,对宏观异常进行深入剖析 ,认为 :宏观异常内容和数量多少与震级有关 ;宏观异常不只是短临和临震异常信息 ,也有不少是中短期、短期异常信息 ;宏观异常分布在震中及附近地区 ;最早出现的宏... 经历史震例及近几年地震震前短临跟踪预报实践 ,对宏观异常进行深入剖析 ,认为 :宏观异常内容和数量多少与震级有关 ;宏观异常不只是短临和临震异常信息 ,也有不少是中短期、短期异常信息 ;宏观异常分布在震中及附近地区 ;最早出现的宏观异常地点对未来地震震中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震 宏观异常特征 震级 地震预报 地点预报 中短期异常 短期临时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云南会泽、文山5.3级地震短临预报及再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树华 张立 +4 位作者 王世芹 唐采 王永安 刘强 黄云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9,共5页
2005年8月5日、8月13日云南会泽、文山分别发生5.3级地震。震前,前兆各学科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台项达30多项,并呈现非线性上升趋势。据此,震前对这两次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震后对两次地震的震前异常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 2005年8月5日、8月13日云南会泽、文山分别发生5.3级地震。震前,前兆各学科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台项达30多项,并呈现非线性上升趋势。据此,震前对这两次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震后对两次地震的震前异常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异常主要分布在距离震中20~180km范围内,集中出现在震前2个月。水温异常对发震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5.3级地震 文山5.3级地震 地震短临预报 前兆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云南盈江5.8级地震及震前短临跟踪预测 被引量:8
8
作者 钱晓东 苏有锦 +1 位作者 付虹 李琼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系统收集了2011年云南盈江5.8级地震前后的地震学基础资料,对盈江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序列基本特征、地震烈度、发震断裂和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次盈江地震发生前,运用地震力标度、环境剪应力、地震序列h值、破裂时间法... 系统收集了2011年云南盈江5.8级地震前后的地震学基础资料,对盈江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序列基本特征、地震烈度、发震断裂和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次盈江地震发生前,运用地震力标度、环境剪应力、地震序列h值、破裂时间法、能量释放方法,对该地震做了短临跟踪和预测。结果显示,盈江5.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很可能是NE向的大盈江左旋走滑断裂,盈江地震前出现了诸多地学参数异常,这些异常对未来强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均有短临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学参数 短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体应变观测质量和强震响应能力综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郑江蓉 徐桂明 李鸿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8,共6页
跟踪分析了江苏省'九五'期间建设的5套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观测精度等,利用观测资料分钟值,对2001~200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强震记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5套体应变仪的观测精度波动较大,受仪器... 跟踪分析了江苏省'九五'期间建设的5套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观测精度等,利用观测资料分钟值,对2001~200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强震记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5套体应变仪的观测精度波动较大,受仪器故障、降雨雷击、气压等因素的干扰,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欠佳,各台都存在着不明原因的突跳现象;2)大部分体应变分钟值能清晰地记录到台湾地区6级以上地震,其中南通体应变仪的灵敏性最好;震级越大形变波衰减时间越长,波幅也越大,波形更似尖锐脉冲;3)徐州、溧阳、南通3台以应变仪在部分台湾地震震前十几分钟至数小时,能记录到显著的震前应力异常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是震前应力改变的反映,则对于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和临震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体应变 观测质量 地震 响应能力 临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扰动与短临地震预报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贤仁 卢艳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依据丽江、云龙、云县、保山、通海等台水平摆倾斜仪原始记录图资料 ,发现震前均存在倾斜扰动。从震源机制 ,岩石力学角度出发 ,认为倾斜扰动其本质就是微破裂、粘滑现象 ,是大震前有效的前兆 ,这些震兆信息被不同于地震仪固有频率特性... 依据丽江、云龙、云县、保山、通海等台水平摆倾斜仪原始记录图资料 ,发现震前均存在倾斜扰动。从震源机制 ,岩石力学角度出发 ,认为倾斜扰动其本质就是微破裂、粘滑现象 ,是大震前有效的前兆 ,这些震兆信息被不同于地震仪固有频率特性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把这些特征同震源区岩体紧密联系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扰动 微破裂 粘滑现象 短临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预测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2 位作者 赵乘程 任栋 张炜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82-85,共4页
用"静中动判据"和"周期性"方法回顾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的中期预测,并用异年倍九律(异年倍九法)对鲁甸地震的发震日期进行了回顾性反思。
关键词 鲁甸地震 中期预测回顾 临震预测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的环境应力参数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晓东 秦嘉政 叶建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记录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符合M10/2τ0的标度关系,较适合云南地区中小地震的统计规律;用单位破裂长度的环境剪应力即归一化环...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记录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的环境应力τ0值。结果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符合M10/2τ0的标度关系,较适合云南地区中小地震的统计规律;用单位破裂长度的环境剪应力即归一化环境剪应力0τc值来描述一定地区应力场强度比用0τ值更好;通过对1999年以来云南及邻区发生的所有5级以上地震进行检验发现,79%的5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前40天左右出现0τc高值群体异常或单点异常,其中群体异常占异常总数的60%,另外,对未来主震发生的地点具有指示意义的地震占有异常地震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区域台网 中小地震 环境应力 地震短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环境应力参数对云南地区进行地震短临跟综监视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晓东 邬成栋 秦嘉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数字化地震资料 ,直接用峰值速度估算环境应力参数的方法 ,实现了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应力场的短临实时跟综 ;获得了一大批中小地震的环境应力参数值 ;估算了云南不同地区长期环境应力场本底值。根据动态跟踪得出云南地区...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数字化地震资料 ,直接用峰值速度估算环境应力参数的方法 ,实现了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应力场的短临实时跟综 ;获得了一大批中小地震的环境应力参数值 ;估算了云南不同地区长期环境应力场本底值。根据动态跟踪得出云南地区应力场强度在空间分布上是极不均匀的 ,总体表现出西部地区高、东部地区低的基本特征。从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2月 ,逐月对云南及邻区发生的M≥ 3 0级地震进行预测及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应力场 高D值 地震短临预报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短临异常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树华 陈燕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33-139,共7页
以太阳风为加卸载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 ,取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 (ΔZ)数据 ,计算、分析和研究磁暴场暴时扰日变化的响应比值。本文分析研究了云南 6个地磁台在 1995年 1月~2 0 0 1年 12月间垂直分量日变幅响应比... 以太阳风为加卸载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 ,取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 (ΔZ)数据 ,计算、分析和研究磁暴场暴时扰日变化的响应比值。本文分析研究了云南 6个地磁台在 1995年 1月~2 0 0 1年 12月间垂直分量日变幅响应比值P (Z)的变化 ,发现在云南及邻区M≥ 5级地震前 ,响应比值出现P≥P (Z)高值异常 ,对预报未来 1~ 3个月内地震的发生有短临显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磁响应比 太阳风 短临异常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前FSQ仪记录到的粘滑和慢地震及对短临预报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贤仁 卢艳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本文分析了弥渡、永胜、楚雄台FSQ型浮子水管仪原始记录图,发现澜沧一耿马大震前,出现短临形变异常特征,其主要表现为粘滑、慢地震。粘滑、慢地震、小震活动是大震前震源体直接传播出来的孕震过程的主要信息。及时分析定点形变台... 本文分析了弥渡、永胜、楚雄台FSQ型浮子水管仪原始记录图,发现澜沧一耿马大震前,出现短临形变异常特征,其主要表现为粘滑、慢地震。粘滑、慢地震、小震活动是大震前震源体直接传播出来的孕震过程的主要信息。及时分析定点形变台站观测中的这些震兆信息,可能是探索短临地震预报的一种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短临预报 粘滑 慢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特点及其与构造活动的联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雪香 丁鉴海 张淑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2-28,共7页
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异常与1985年以来新疆MS≥5.0地震相对应的震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地震活动和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与其孕震的内、外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活动性 地磁低点位移 临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倾斜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仲全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对姚安 6 5级地震前云南地区的地倾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论述了震前前兆信息的异常特点 ,总结了震前倾斜场的异常变化特征 :1 异常幅度大、异常面积广 ;2 趋势性异常地域相对集中 ;3 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 ;4 震前异常具... 对姚安 6 5级地震前云南地区的地倾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论述了震前前兆信息的异常特点 ,总结了震前倾斜场的异常变化特征 :1 异常幅度大、异常面积广 ;2 趋势性异常地域相对集中 ;3 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 ;4 震前异常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5 异常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最后对地倾斜观测及地震预报作了相关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倾斜 趋势异常 短临异常 云南 姚安地震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前兆群体异常与成组强震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绍先 程万正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 3种方法 ,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 ,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 ,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 3种方法 ,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 ,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 ,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川滇地区 ,单个 6级地震与成组强震的前兆群体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 ,成组强震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更为丰富。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 ,可在川滇成组强震预报实践中应用 ,其中前兆群体非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分布特征是否被突破作为异常标准的 ,能够自动识别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群体异常 综合信息 近源短临特征异常 成组强震预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异常分析与临震预报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风柱 胡琼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就库尔勒台用高精度RZB - 1型宽频带数字应变仪先后在 5 0 0km范围内记录到的几次较典型的MS5 .5左右地震的前兆异常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结果发现 ,震前测值曲线异常形态虽说各有所不同 ,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固体潮畸变 ,应变速率加... 就库尔勒台用高精度RZB - 1型宽频带数字应变仪先后在 5 0 0km范围内记录到的几次较典型的MS5 .5左右地震的前兆异常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结果发现 ,震前测值曲线异常形态虽说各有所不同 ,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固体潮畸变 ,应变速率加快 ,易出现临震突跳 ,应变阶跃等 .根据这些特征 ,我们对 1 993年 2月 3日和静MS5 .7地震、1 993年 1 0月 2日若羌MS6 .6地震和 1 996年 1月 9日沙湾南MS5 .4地震作了不同程度的预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异常分析 临震预报 库尔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4月20日芦山大地震中期预测的初步回顾和评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道一 刘本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前,有多个中期预测,文中介绍和评述其中几个预测意见。它们预测的时间和震级与芦山地震都符合得相当好。它们预测地区在图1中标出,由邓志辉等提出的预测地区的北缘距芦山地震震中大约40km。这样一来...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前,有多个中期预测,文中介绍和评述其中几个预测意见。它们预测的时间和震级与芦山地震都符合得相当好。它们预测地区在图1中标出,由邓志辉等提出的预测地区的北缘距芦山地震震中大约40km。这样一来,从中期预测角度来看,芦山地震可作为被成功预测的一个范例。许多科学工作者认为:由于对地震的宏观和微观形成过程了解很少,从而对许多经验性成功地震预测震例应采取否定的态度。芦山地震中期预测的成功震例表明上述悲观论调的依据不足。这说明,细心和智慧地使用已有的数据组合,可以得出成功的预测意见,正如立足于"大数据"兴起的新思维所主张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中期预测 大数据 地震短-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