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2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adong Fault in TGP Reservoir Area
1
作者 DENG Qing-luProfessor, Yangtze Geotechnique and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Wuhan 430011, China CHEN BoVice-Professor, Tianjing University, Tianjing 300072,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8-21,共4页
The new county-seat town of Badong in the reservoir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located on a huge arcuate slope with a convex bank toward north. The slope is cut by a fault, Badong fault, trending in east-west... The new county-seat town of Badong in the reservoir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located on a huge arcuate slope with a convex bank toward north. The slope is cut by a fault, Badong fault, trending in east-west in its back part. It is concerned if the huge arcuate slope is related to mass rock creep, and what is the role of the Badong faul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huge arc slope? The Badong fault was put into main consid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ata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reviewed. Three main features of the Badong fault were summarized: a bedding fault between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T\-1j) and Badong formation (T\-2b), breccias with compound component, and multiple stages of activity. It was proposed that most of the breccias were formed by fracture-filling. To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stress and behavior of deformation of the fault during the inci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well as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lop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tensional stress zon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ault, and that activity of the fault is dominated by bedding sliding. Opening was also no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ault in the late periods.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observation of the fault.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slope is small, which makes us conclude that there is no certain relation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arcuate slope and the Badong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SLOPE numerical simulATING Three Gorges Project YANGTZE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ort-circuit fault analysis and isolation strategy for matrix converters
2
作者 王莉娜 L.De Lillo +2 位作者 C.Brunson L.Empringham P.Wheele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458-3470,共13页
The behavior of matrix converter(MC) drive system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C short-circuit faults i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wo isolation strategies using semiconductors and high speed fuses(HSFs) for MC short-... The behavior of matrix converter(MC) drive system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C short-circuit faults i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wo isolation strategies using semiconductors and high speed fuses(HSFs) for MC short-circuit faults are examined and their performances are compared. The behavior of MC drive systems during the fuse action time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fault-tolerant operation during the fuse action time is also studied. The basic selection laws for the HSF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assive components of the MC drive system from the point view of short-circuit faults are also discusse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isol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ix converter short-circuit fault fault analysis fault behavior fault iso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电动闸阀故障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林 汤文斌 +4 位作者 刘杰 闫晓 湛力 李明刚 周吴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电动闸阀的可靠性及轻微故障识别技术的难点,采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非破坏条件下开展电动阀门故障模拟试验,成功获取了2种典型故障模式的响应数据,最后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并结合网格搜索和Actor-C... 为探究电动闸阀的可靠性及轻微故障识别技术的难点,采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非破坏条件下开展电动阀门故障模拟试验,成功获取了2种典型故障模式的响应数据,最后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并结合网格搜索和Actor-Critic强化学习2种优化方案,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能够在不破坏阀门的前提下,低成本、高效地模拟阀门卡滞和卡死故障;电流与振动特征的组合显著提高了故障识别精度,尤其是在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算法中正常数据识别精度达98%,在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算法中故障数据识别精度最高达到82%;多特征融合有助于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性提升模型性能;强化学习在提升随机森林性能方面表现出色,振动特征下准确率提升21%,振动电流组合特征下提升15%,电流特征下提升6%;但在梯度提升树中未能显著改善性能,反而导致其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决策树适合处理多特征组合数据,表现出更高的故障识别精度;而随机森林在单一特征和多特征组合下均表现稳定,训练时间和识别精度均具有较高的鲁棒性;梯度提升树在某些特征类型下的表现波动较大,应针对其特点进行进一步优化;在实际工业故障诊断中,应优先考虑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算法,结合多特征融合和优化方法以提升分类性能。研究可为电动闸阀的故障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阀门 可靠性强化 故障模拟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水规律:以重庆英山隧洞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庆 任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89-5695,共7页
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区域时,在一系列施工扰动下极易产生突水事故。为了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以英山隧洞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测试,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条件下的破碎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 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区域时,在一系列施工扰动下极易产生突水事故。为了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以英山隧洞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测试,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条件下的破碎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随断层破碎带厚度、倾角及水压的增大而增加,影响隧道涌水量因素主次顺序为断层破碎带水压、倾角及宽度;数值模拟结果较好地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富水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隧道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的火灾检测仿真实验系统
6
作者 张佳 辛斌 王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7,共6页
为了提供面向学生的传感器火灾检测实验平台,设计了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火灾检测算法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自编码器(LSTM-AE)的异常检测算法,并搭建了基于LabVIEW和MATLAB软件混合编程的多传感器火灾检测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能... 为了提供面向学生的传感器火灾检测实验平台,设计了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火灾检测算法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自编码器(LSTM-AE)的异常检测算法,并搭建了基于LabVIEW和MATLAB软件混合编程的多传感器火灾检测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算法参数,有效检测火灾及传感器故障,且能够可视化检测结果。这符合新工科教育中“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先进理念,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可能的危险和浪费,为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火灾检测 故障检测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断块型圈闭基于安全性CO_(2)地质封存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孙东升 张顺康 +2 位作者 王智林 葛政俊 林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5,655,共6页
针对苏北盆地断块型圈闭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在综合考虑断层封闭性、盖层封闭性以及井筒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计算、室内实验等方法,明确了相应的安全性界限。在断层封闭性方面,建立了断层连通概率模型;在盖层封闭性方... 针对苏北盆地断块型圈闭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在综合考虑断层封闭性、盖层封闭性以及井筒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计算、室内实验等方法,明确了相应的安全性界限。在断层封闭性方面,建立了断层连通概率模型;在盖层封闭性方面,通过实验测试明确临界压力;在井筒安全性方面,建立了老井CO_(2)注入的标准。在明确断层、盖层及井筒安全边界的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技术,进行CO_(2)地质封存模拟并计算封存能力。在模拟的过程中,当断层、盖层或井筒的压力状况达到安全边界时,模型停止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模拟模型中的CO_(2)封存量,分析封存位置所占孔隙体积等关键参数,建立了一种针对苏北断块型圈闭CO_(2)地质封存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连续注气和排水注气2种方式,对苏北某断块型圈闭CO_(2)地质封存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圈闭主控断层的开启压力分别为42.9、44.8 MPa,盖层的突破压力最高达到40.5 MPa,套管的破裂压力为45 MPa,连续注气和排水注气对应的封存系数分别为0.04、0.03 t/m^(3)。在排水注气过程中,由于采水井采出一部分地层水,使得压力上升速度较连续注气更加缓慢,最终CO_(2)封存量更高。同时,由于排水注气方式下CO_(2)封存位置所占的孔隙体积出现了明显增加,使得CO_(2)封存系数反而比连续注气方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断块型圈闭 安全性 数值模拟 封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蒙特卡洛法的电动静液作动器可靠性仿真分析
8
作者 侯艳艳 李小刚 +1 位作者 南秦博 李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168,共6页
电动静液作动器(EHA)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控制着飞机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动作与位置,对实现飞行姿态和飞行轨迹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EHA发生故障,将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传统基于故障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难以直观显... 电动静液作动器(EHA)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控制着飞机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动作与位置,对实现飞行姿态和飞行轨迹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EHA发生故障,将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传统基于故障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难以直观显示系统故障的变化趋势,针对此,以EHA为研究对象,在故障树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法对其可靠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可靠度变化曲线,从而识别影响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提高液压油清洁度和关键元件的可靠度作为进一步改进EHA可靠性的方法,为新型一体化电动静液作动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我国未来多电/全电飞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军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作动器 故障树 蒙特卡洛法 可靠性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隔水煤柱定向爆破应力转移机理及参数优化设计
9
作者 刘少伟 郭泽政 +1 位作者 冯超 牛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针对内部存在断层的防隔水煤柱在采动影响下应力场持续变化对其稳定性和工作面安全开采造成极大威胁的问题,方法以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3309工作面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正交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定向爆破应力转... 目的针对内部存在断层的防隔水煤柱在采动影响下应力场持续变化对其稳定性和工作面安全开采造成极大威胁的问题,方法以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3309工作面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正交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定向爆破应力转移保护防隔水煤柱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切顶深度和切顶角度下防隔水煤柱内部应力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切顶角度和切顶深度增加,垂直应力集中区逐渐向深部转移,但当切顶深度和切顶角度达到一定数值后,继续增加切顶角度或切顶深度对应力集中区位置及垂直应力峰值影响不再明显,对比不同方案防隔水煤柱内部测线数据可知,当切顶深度为15 m、切顶角度为15°时,应力集中区距回风巷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19.76 m,应力峰值最小,最小值为15.65 MPa。结论采用定向爆破技术可以实现切顶卸压应力转移,能够阻断回风巷上覆岩层与防隔水煤柱周边岩层的联系,将防隔水煤柱靠近回风巷一侧应力向深部转移,以减少采动对防隔水煤柱的影响;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验证了选定方案切顶深度15 m、切顶角度15°的合理性,防隔水煤柱内部实现了应力转移,选定方案的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防隔水煤柱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内部存在断层的防隔水煤柱的应力转移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爆破 应力转移 断层 数值模拟 防隔水煤柱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10
作者 常志旺 李聪 +3 位作者 李万亨 闫桢绪 宋松科 权新蕊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数生成近断层低频分量,与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生成的地震动高频分量叠加得到近断层模拟地震动。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选取原始地震记录和模拟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层低频脉冲分量。使用模拟地震动和原始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均值结果较接近,证明该方法建立的模拟地震动可有效模拟真实的结构响应。所提方法可为脉冲型地震动结构响应分析提供参考和输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循环迭代法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裂陷盆地斜向伸展变形主控因素分析--来自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11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3 位作者 巩磊 王有功 常德双 张万福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 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多期裂陷盆地中,伸展方向与先存断裂之间的夹角变化控制着走向滑动分量和倾向滑动分量的比例,影响洼槽结构,夹角越大,倾向滑动分量越大,洼槽宽度越大;反之,洼槽宽度减小。(2)受先存断裂分布的影响,不同演化阶段,先存断裂再活动方式不同,对于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过程,先存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之间的距离较大时,洼槽呈单断半地堑特征;二者间距较小时,走滑断裂也控陷,洼槽呈现双断地堑结构。(3)多方位展布的先存边界断裂再活动控制形成的洼槽深度和压扭褶皱幅度也受二者距离的影响,随着先存边界断裂与走滑断裂距离的增加,张扭区洼槽深度逐渐增大,压扭区褶皱幅度逐渐增加;反之,洼槽深度越小,褶皱幅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伸展变形 断裂变形 盆地构造 物理模拟 多期裂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断控体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
12
作者 江山 唐永建 +3 位作者 焦霞蓉 李文亮 黄成 王泽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4,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体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并总结了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体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并总结了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油田发育各种各样的小尺度走滑断裂带,走滑断裂形成了断控型储层,埋深较大,有效储集空间以断层空腔、裂缝等为主。断控体储层沿走滑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垂直断裂带方向发育由基岩-裂缝带-洞穴带-裂缝带-基岩带有序排列构成的多组缝洞集合体,即栅簇结构。(2)研究区利用单井开发的储集体剩余气具有零星分布特征:当储集体2个断裂面不连通时,一块断裂面凝析气被动用,另一块断裂面则形成剩余气;当储集体为多个孤立的断控体时,剩余气呈块状分布;当储集体受底水影响强烈时,剩余气被底水封堵,分布于储集体顶部。多井开发的储集体剩余气具有成片分布特征:当储集体存在明显气驱高速通道时,通道侧缘存在大量滞留型剩余气;当注采井之间连通性较好时,注入气呈活塞式推进,剩余气连片分布于生产井周围。单井开发的剩余气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及水动力控制,多井开发的剩余气分布则主要受注采条件及地质因素控制。(3)研究区断控型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具有两大类7种模式,分别为单井类的孤立型、构造控制型、致密封堵型、底水封堵型和多井类的孤立型、气驱通道附近滞留型、注采控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凝析气藏 剩余气 断控体 奥陶系 顺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建模及仿真分析
13
作者 李刚强 杨斌 +3 位作者 刘霞勇 耿皓 南林佳 王华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针对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复杂且难以有效诊断的问题,采用AMESIM软件建立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模型,对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主要故障进行分析。选取液压系统典型故障操舵缸内泄漏、外泄漏,操舵阀卡滞、内泄漏,泵泄漏,管路泄漏... 针对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复杂且难以有效诊断的问题,采用AMESIM软件建立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模型,对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主要故障进行分析。选取液压系统典型故障操舵缸内泄漏、外泄漏,操舵阀卡滞、内泄漏,泵泄漏,管路泄漏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压系统故障注入模型并仿真运行各模型得出故障状态下系统参数。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准确快速构建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各故障特征,明确不同故障对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特征参数,可为喷水推进装置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装置 液压系统 故障 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故障电弧作用下高压电缆外护套引燃方法研究
14
作者 普子恒 徐詹旗 +1 位作者 郭卫 蔡静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34,共8页
为模拟外护套在故障电弧作用下的引燃过程,探究其引燃特性,提出了一种电极拉弧引燃模拟方法。基于燃弧过程能量平衡等式及试验数据,分析了电极速度与回路电流对燃弧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电流工况与电极速度和电弧功率的对应关系。结... 为模拟外护套在故障电弧作用下的引燃过程,探究其引燃特性,提出了一种电极拉弧引燃模拟方法。基于燃弧过程能量平衡等式及试验数据,分析了电极速度与回路电流对燃弧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电流工况与电极速度和电弧功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同等回路电流工况下,电极移动速度过快会导致燃弧时间更短,无法引燃外护套,而电极速度过慢会导致燃烧后的碳化物连通两极,电弧过早熄灭,燃烧持续时间短;不同回路电流工况下所对应电极速度存在一定范围,其速度上限与下限均与回路电流大小呈正相关;利用所确定回路电流与电极移动速度关系,以35 kV高压电缆本体为例,实现了外护套在电弧作用下的引燃模拟,表明了本文模拟方法能成功引燃高压电缆外护套并使其在电弧作用下持续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引燃 故障电弧 火源模拟 电缆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相失败下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俊卿 黄涛 +3 位作者 韩小平 张承志 刘若尧 何玉灵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同步调相机在考虑电网侧影响下故障特征分量的变化情况,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时同步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场路网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该问题完成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搭建,分别对调相机正常运行、换... 为探究同步调相机在考虑电网侧影响下故障特征分量的变化情况,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时同步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场路网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该问题完成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搭建,分别对调相机正常运行、换相失败、定子匝间短路和换相失败下定子匝间短路4种工况下同步调相机的定子电流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换相失败会使同步调相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支路的电流幅值增大,以第3、5次谐波为主的奇次谐波含量提升;使同步调相机故障支路与非故障支路间电流相位差减小。换相失败对故障特征影响的分析对诊断同步调相机轻微定子匝间短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失败 同步调相机 故障诊断 定子匝间短路 场路网联合仿真 支路电流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地应力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
16
作者 黄超 郭宏辉 +3 位作者 张生龙 朱林涛 冯建伟 杜赫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走滑断控模式下目的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带各段地应力模式不同;地质单元结构差异控制地应力分布,裂缝高密度区多呈条带状分布于断裂两侧或断裂之间;在安德森Ⅰa型、Ⅲ型地应力模式下,裂缝高密度区油气井具高产特征。明确了顺北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地应力条件、裂缝发育特征及单井油气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 地应力 裂缝预测 构造分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物联网的改进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勇 孙传恒 +1 位作者 罗娜 邢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为更好提升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度,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和主节点选取的拜占庭容错容错共识算法(trusted and primary node election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TBFT)。对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算法... 为更好提升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度,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和主节点选取的拜占庭容错容错共识算法(trusted and primary node election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TBFT)。对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算法进行改进,优先选择快速节点作为主节点;加入直接信任模型实现拜占庭节点、宕机节点的剔除机制,优化一致性协议和视图切换协议。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网络中的诚实节点数量为34个、宕机和拜占庭节点共16个时,该算法相比PBFT,共识时延下降72%,吞吐量高约37%,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共识算法 信任模型 快速节点 物联网 拜占庭容错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洼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成藏差异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峰 朱小二 +4 位作者 柳广弟 王祥 李泽坤 吴璇 梁禹洋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9,共12页
通过对渤中凹陷西洼的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油源对比、油气充注史和断裂体系的分析,结合其构造演化史和控藏断层活动史,分析了其古近系和新近系油藏的油气来源、成藏时间以及不同类型断层的油气输导作用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 通过对渤中凹陷西洼的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油源对比、油气充注史和断裂体系的分析,结合其构造演化史和控藏断层活动史,分析了其古近系和新近系油藏的油气来源、成藏时间以及不同类型断层的油气输导作用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洼的古近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北部陡坡带的东二段和东三段,而新近系油气藏在北部陡坡带、西部缓坡带和中央构造带的浅层馆陶组与明化镇组均有分布,中央构造带和西部缓坡带的新近系油气储量明显高于北部陡坡带。②渤中西洼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为沙一段、沙三段,而东三段烃源岩对北部陡坡带的油藏也有一定贡献,研究区存在3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第2期(10~5 Ma)和第3期(5 Ma~至今)占主导,沙河街组烃源岩在第1次大量生排烃期(30~20 Ma)生成的油气目前尚未发现。③研究区断层的断穿层位和形成时间对深浅层油气的差异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浅层新近系油藏主要受控于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沟通浅—中—深层的通源断层,沙河街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通过多条长期活动性的断裂等输导体系进行运移;古近系东营组油藏主要受控于仅断至东营组的断裂体系,其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伏沙河街组烃源岩和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深层沙河街组可能发育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暂未获得勘探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源断层 盆地模拟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沙河街组烃源岩 新近系 古近系 渤中西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仿真的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致火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盛德杰 王尧 +2 位作者 邢云琪 于敬涛 包志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26-3338,共13页
低压供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庞大且复杂的结构导致其维护检修欠缺,是电气火灾的重灾区。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具有负阻特性,传统继电保护难以检测,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引发火灾速度极快。因此,该文搭建交流故障电弧致火风险实验... 低压供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庞大且复杂的结构导致其维护检修欠缺,是电气火灾的重灾区。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具有负阻特性,传统继电保护难以检测,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引发火灾速度极快。因此,该文搭建交流故障电弧致火风险实验平台,分析交流故障电弧物理特性;构建磁流体动力学故障电弧仿真模型,研究电弧起始阶段和稳定阶段下的温度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现有标准分析了规定动作时间范围内的故障电弧潜在危害。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在电弧最高温度、周围温度和电极温度上的可靠性,并直观展示了小电流故障电弧的危害性。该文研究表明,交流故障电弧温度随电流瞬时值呈周期性发展,电流等级和弧隙距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电流等级起决定作用。32 A电流等级以下电弧最高温度随电流值近似呈线性增长,32 A以上增速明显放缓。1 A及2 A小电流等级下故障电弧也具备引燃能力,适当的安全距离和严格的切除时间是限制故障电弧致火风险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故障电弧 串联电弧 磁流体动力学仿真 电气火灾 电弧致火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滑-强震叠加作用下跨断层隧道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峻博 王天强 +3 位作者 耿萍 孟庆余 霍飞 王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跨断层隧道在遭受断层蠕滑作用威胁的同时,强地震动对隧道的安全运营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为研究蠕滑-地震作用对跨断层隧道的影响,以汕头湾海底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场地特征及地震动参数,... 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跨断层隧道在遭受断层蠕滑作用威胁的同时,强地震动对隧道的安全运营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为研究蠕滑-地震作用对跨断层隧道的影响,以汕头湾海底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场地特征及地震动参数,确定了隧址区断层百年蠕滑错动量。考虑衬砌结构的非线性塑性损伤特性,建立蠕滑-强震叠加作用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隧道在断层蠕滑导致的初始损伤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仅受断层蠕滑作用时,隧道的显著相对变形发生在断层破碎带附近;隧道拱顶及拱底位置的拉压效应较为显著,且表现出明显的受剪切状态。(2)叠加地震作用后,断层带附近隧道的加速度放大现象较为显著,最大放大系数为3.0。(3)叠加地震动作用后,隧道的横向变形和拱腰应变较断层蠕滑单独作用时的隧道响应显著增大。最大水平相对位移增加至2.90 cm,等效塑性应变放大5倍。(4)断层蠕滑作用下隧道的损伤集中在断层面处,而地震动作用将加剧这种破坏,并导致隧道拱肩和拱脚的累积损伤。(5)蠕滑错动后的地震动作用放大了隧道的损伤响应,更大的初始蠕滑错动量导致更严重的损伤量级,更大的PGA则导致更广范围的损伤。相较于无蠕滑损伤的隧道,蠕滑-地震作用下隧道的拉伸损伤衬砌体积可增加224.8%。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隧道 断层蠕滑 地震动作用 数值模拟 结构响应分析 初始损伤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