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污泥转化为SCFAs及用于增强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冀周英 陈银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发酵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可产生易于生物利用的短链脂肪酸(SCFAs),针对某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所含溶解性有机物不能满足生物法需求的情况,可采用投加污泥发酵液作为外碳源来解决。SCFAs是增强生物除磷(EBPR)中聚磷菌厌氧合成聚... 发酵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可产生易于生物利用的短链脂肪酸(SCFAs),针对某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所含溶解性有机物不能满足生物法需求的情况,可采用投加污泥发酵液作为外碳源来解决。SCFAs是增强生物除磷(EBPR)中聚磷菌厌氧合成聚羟基烷酸(PHAs)的重要基质,其浓度与类型对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剩余污泥发酵产酸、SCFAs对EBPR的影响及剩余污泥发酵液用于EBPR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剩余污泥 发酵 增强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低聚糖对健康皮肤源痤疮丙酸杆菌CCSM0331生长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邵丽 岳佳威 +3 位作者 李燕 李陶 马来记 杨素珍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 acnes)是皮肤上的常驻菌,对维持皮肤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低聚糖是公认的肠道益生菌的益生元,常用于化妆品配方中。本研究以分离自健康皮肤的痤疮丙酸杆菌CCSM0331为研究对象,从菌体增殖、发酵上... 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 acnes)是皮肤上的常驻菌,对维持皮肤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低聚糖是公认的肠道益生菌的益生元,常用于化妆品配方中。本研究以分离自健康皮肤的痤疮丙酸杆菌CCSM0331为研究对象,从菌体增殖、发酵上清pH、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产量、DPPH自由基清除以及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 epidermidis)生物膜形成等方面考察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和菊粉4种低聚糖对CCSM0331菌株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优选出CCSM0331菌株的益生元。结果表明:4种低聚糖均能促进CCSM0331菌体增殖,其中低聚半乳糖效果最好;CCSM0331菌株利用不同低聚糖均能产丙酸、乙酸和异戊酸,其中产丙酸产量显著大于乙酸和异戊酸,不同于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所产SCFAs的种类;CCSM0331菌株利用低聚半乳糖产生更多的SCFAs,具有最强的抑制表皮葡萄球菌ATCC 35984生物膜形成,提高了抗氧化效果。综上,低聚半乳糖是较优的痤疮丙酸杆菌CCSM0331的益生元。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筛选皮肤菌益生元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低聚半乳糖 痤疮丙酸杆菌 短链脂肪酸 生物膜 表皮葡萄球菌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协同合成气强化剩余污泥发酵产酸效能及机理
3
作者 谭慧杰 于德林 +4 位作者 李沈卓 段燕青 魏瑶丽 周爱娟 岳秀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77-2586,共10页
为提升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能,在已证实合成气的参与能提升污泥发酵效能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化学预处理联合合成气介导污泥发酵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亚硝酸盐联合过氧乙酸(FNA/PAA)实验组的短链脂肪酸(SCFAs)产量最高((5520.20±20... 为提升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能,在已证实合成气的参与能提升污泥发酵效能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化学预处理联合合成气介导污泥发酵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亚硝酸盐联合过氧乙酸(FNA/PAA)实验组的短链脂肪酸(SCFAs)产量最高((5520.20±204.99)mg COD/L);然而,FNA/PAA组仅50.4%和35.8%的H_(2)和CO利用率,热碱预处理(TAP)实验组能有效利用合成气(H_(2)利用率99.8%;CO利用率95.8%),且SCFAs产量达到(4663.67±163.86)mgCOD/L.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TAP组具备更优的剥离胞外聚合物及剩余污泥溶胞效能,同时该实验组实现了厌氧发酵进程中产酸功能菌群的高度富集,Firmicutes占比高达59.0%.此外,能够代谢合成乙酸、乙醇和H_(2)的Romboutsia菌属在碱预处理(AP)和TAP组中占比最高,分别为19.2%和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预处理 合成气 厌氧发酵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菌多糖体外模拟消化-酵解特性及其益生作用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煜琛 杜敏如 +3 位作者 赵洪玥 杨舒郁 连玲丹 王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分析理化组成,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模拟酵解,分阶段评价ATEP消化后抗氧化能力,及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TEP总糖占比43.52%,ATEP两组分分子质量分别为27.0 kDa和8.9 kDa,多糖由6种单糖构成;模拟消化过程几乎不会对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造成变化(P>0.05),但可提高总酚及总黄酮含量(P<0.05);模拟酵解过程碳水化合物相对消耗量逐步增加,而还原糖先增再少,pH值则持续下降;酵解产物SCFAs含量增加显著(P<0.05),其中乙酸含量增量最多;ATEP可提高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大肠杆菌4种益生菌增殖速度。本研究评价了ATEP的益生水平,为综合利用亮菌多糖提供思路与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模拟消化 模拟酵解 益生菌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菌丝体多糖体外肠道酵解特性的研究
5
作者 王昵霏 王赛月 +6 位作者 王悦 刘海靖 贾哲斐 裴晓蓉 李卓玉 郭庆彬 王昌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7-176,共10页
为研究红曲霉不同菌丝体胞内多糖(endopolysaccharides,MPS)组分MPS-1、MPS-2、MPS-3和MPS-4的肠道酵解特性,采用体外猪结肠模型,测定不同酵解时间多糖分子量、猪结肠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为研究红曲霉不同菌丝体胞内多糖(endopolysaccharides,MPS)组分MPS-1、MPS-2、MPS-3和MPS-4的肠道酵解特性,采用体外猪结肠模型,测定不同酵解时间多糖分子量、猪结肠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肠道酵解后,各多糖处理组中乙酸、丙酸和丁酸产量较高。在酵解48 h时,MPS-2和MPS-3处理组酵解产生的总SCFAs含量显著(P<0.05)增加,分别从22.80、17.20 mmol/L增至63.08、71.61 mmol/L,各多糖处理组总SCFAs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MPS-3>MPS-2>MPS-1>MPS-4。16S rDNA结果显示,MPS处理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主要的优势菌门,且降低了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例。在属水平上,随着酵解时间的延长,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等有益菌的丰度升高,有害菌属包括链球菌(Strept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等的丰度显著(P<0.05)下降,其中MPS-2和MPS-3处理组酵解过程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较大,有害菌的相对丰度较低。综上,红曲霉菌丝体多糖作为益生元在功能性食品及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红曲霉 菌丝体 胞内多糖 体外酵解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旭 黄志钰 +2 位作者 黄娟 陶纯长 金庭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序平台,对受试者粪便微生物的16S rDNA PCR产物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饮用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症状有极显著的改善作用(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影响显著,但对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改变,其中有益菌Akkermansia、Collinsella和Erysipelotrichacee_UCG_003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害菌Lachnoclostridium属的相对丰富度减少;肠道内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消化功能障碍人群的肠道健康,为Y6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双歧杆菌Y6 活菌型发酵乳 消化功能障碍 短链脂肪酸(scfas)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和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雪莉 虞徳夫 +3 位作者 王超 丁立人 朱伟云 杭苏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4-510,共7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基础日粮+植物乳杆菌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预饲期3 d,仔猪32日龄开始试验,59日龄试验结束时屠宰采样。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及黏膜样品分别用于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分别收集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RT-qPCR分析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PepT1、空肠SGLT-1和PepT1以及回肠SGL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对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Occludin、空肠和回肠Occludin和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其他基因无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增加盲肠丁酸、结肠丁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而对乙酸和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结肠乳酸杆菌和梭菌ⅩⅣa群的数量(P<0.05);相较于抗生素组,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结肠乳酸和丁酸含量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仔猪断奶时饲喂植物乳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梭菌ⅩⅣa群的增殖,减少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制剂 断奶仔猪 营养素转运体 紧密连接蛋白 短链脂肪酸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L9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晓成 张明 +3 位作者 陈善斌 孙亚楠 任发政 仝其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38-243,共6页
目的:评价副干酪乳杆菌L9对健康小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周龄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副干酪乳杆菌L9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商业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 目的:评价副干酪乳杆菌L9对健康小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周龄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副干酪乳杆菌L9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商业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共5组,以0.2 m L/d的剂量连续灌胃小鼠21 d并收集第0、21天小鼠粪便。第21天处死小鼠后搜集收集盲肠内容物,利用气相色谱仪观察内容物中SCFAs的变化,并且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与第0天相比,第21天小鼠粪便中SCFAs中乙酸、丙酸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Bifidobaceterium spp.、Lactobacillus属数量和丁酰辅酶A转移酶(butyryl-Co A:acetate Co A-transferase,CoAT)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盲肠内容物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的Bifidobaceterium spp.数量和CoAT基因表达量分别与第0天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L9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健康小鼠肠道中SCFAs的产生,并且与商业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相比,副干酪乳杆菌L9对肠道内丙酸、丁酸的含量和肠道中Bifidobaceterium spp.的数量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L9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乳清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韩伟 庄绪会 +3 位作者 张云鹏 陈园 王大为 张晓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大豆乳清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时产生的副产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利用这一废弃物资源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大豆乳清的营养功能。利用喷雾干燥方法得到大豆乳清粉,检测其蛋白质、膳食纤维、低聚糖、灰分... 大豆乳清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时产生的副产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利用这一废弃物资源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大豆乳清的营养功能。利用喷雾干燥方法得到大豆乳清粉,检测其蛋白质、膳食纤维、低聚糖、灰分及氨基酸组成等主要成分指标。将大豆乳清分别按0. 5%、1. 0%和2. 0%的添加量加入小鼠饮食,饲喂28 d后分析其对动物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乳清粉主要成分如下:灰分含量20. 9%,蛋白质含量20. 1%,低聚糖含量9. 68%,总膳食纤维含量5. 01%,脂肪含量3. 8%。与对照组相比,大豆乳清粉饲喂小鼠的肠道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菌群比值显著降低,比值为0. 71~1. 20;另枝菌相对丰度增加,毛螺菌、拟普雷沃菌、拟杆菌、普雷沃菌相对丰度降低。不同剂量大豆乳清粉饲喂小鼠的肠道中总SCFAs含量显著提高,且SCFAs结构有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乳清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乳清 小鼠 肠道菌群 厚壁菌门 拟杆菌门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对初沉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国华 王健 +1 位作者 齐鲁 王洪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95-2203,共9页
旨在通过生物酶调节(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提高初沉污泥的厌氧发酵效率,并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SCFAs(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组分分析等揭示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3种生物酶均可增强初沉污泥水解和产酸作用,... 旨在通过生物酶调节(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提高初沉污泥的厌氧发酵效率,并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SCFAs(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组分分析等揭示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3种生物酶均可增强初沉污泥水解和产酸作用,碱性蛋白酶调控系统对初沉污泥厌氧发酵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发酵第4d SCFAs的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1508mg COD/L和0.174g COD/g VSS.对比控制组,SCFAs的产量和产率分别增加了1129mg COD/L和0.13g COD/g VSS.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碱性蛋白酶调控发酵系统中,Lentimicrobium、Proteiniphilum和Bacteroides等发酵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得到了改善,Methanosaeta、Methanospirillum等产甲烷古菌的活性受到了抑制.同时,生物酶调控对促进发酵过程乙酸占比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短链脂肪酸 初沉污泥 厌氧发酵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谭力 鞠熀先 黎介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7,共7页
综述了生物样品(主要为粪便、尿液、血液和培养液)中短链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方法,讨论了各种样品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比较了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引用文献63篇。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生物样品 提取方法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寡糖体外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笑犁 印遇龙 阮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102,共5页
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价大豆寡糖对猪肠道食糜体外发酵特性和发酵产物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功能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制。选用正常的环江香猪,处死后无菌取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食糜作为接种物,分别以5种质量浓度的大豆寡糖(50、100、... 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价大豆寡糖对猪肠道食糜体外发酵特性和发酵产物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功能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制。选用正常的环江香猪,处死后无菌取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食糜作为接种物,分别以5种质量浓度的大豆寡糖(50、100、200、500、800mg/L)和葡萄糖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记录产气量,48h后检测发酵液pH值、NH3-N、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回肠食糜的大豆寡糖组最大理论产气量和产气速率显著高于培养液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葡萄糖组(P<0.05)。接种结肠和盲肠食糜的寡糖组和葡萄糖组的体外发酵延滞产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00mg/L大豆寡糖的发酵动力学参数最优;200mg/L寡糖组发酵液pH值和NH3-N含量显著低于培养液对照组(P<0.05);接种各肠段食糜的寡糖组和葡萄糖组发酵产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mg/L大豆寡糖接种结肠食糜产丁酸含量最高。食品中添加大豆寡糖有利于被肠道微生物利用产生SC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寡糖 发酵特性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抗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荣 张彤心 钱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7-421,共5页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是肠道微生物酵解膳食纤维所得到的重要代谢产物,包括醋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等,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癌效应。...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是肠道微生物酵解膳食纤维所得到的重要代谢产物,包括醋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等,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癌效应。SCFA通过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上调组蛋白乙酰化及巴豆酰化,促进癌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减弱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此外,本文总结了SCFA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癌症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理化性质及对肠道发酵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小青 秦清娟 +1 位作者 吴雨 钟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76,共5页
为深入了解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carboxymethyl konjac glucomannan,CMK)的性能,本实验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对肠道发酵环境的影响,初步判定其是否会对肠道健康产生危害。结果表明:CMK的表观特性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 为深入了解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carboxymethyl konjac glucomannan,CMK)的性能,本实验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对肠道发酵环境的影响,初步判定其是否会对肠道健康产生危害。结果表明:CMK的表观特性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较为相似,仍呈粉状,无臭无味,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但黏度显著降低,灰分含量显著增加。此外,通过体外发酵实验发现,与空白组相比,CMK对发酵产气量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对NH3-N含量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既无促生作用也无抑制作用,而对乳酸菌则显示了一定的促生作用。总之,相较KGM对肠道健康潜在的促进作用,CMK则对肠道健康无损害作用,也可说明它对肠道发酵环境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 理化性质 体外发酵 短链脂肪酸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1、GPR43的信号通路及生理功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永安 张春雷 +2 位作者 王艳红 陈宏 房兴堂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第6期49-53,共5页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动物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它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研究表明,GPR41和GPR43是目前已发现的仅有的2种特异性短链脂肪酸受体。它们可以通过介导...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动物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它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研究表明,GPR41和GPR43是目前已发现的仅有的2种特异性短链脂肪酸受体。它们可以通过介导短链脂肪酸,通过MAPK的信号通路,在调节机体内脂肪形成和白细胞功能等生理过程以及在动物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1和GPR43的结构、分布、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介导SCFA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GPR41 GPR43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发酵液投加率对A^2O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永臻 邢立群 +1 位作者 金宝丹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4-1590,共7页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生物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及剩余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采用不断提高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方式,考察了碱性发酵液对A^2O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不断增加,A^2O系统进水p...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生物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及剩余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采用不断提高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方式,考察了碱性发酵液对A^2O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不断增加,A^2O系统进水pH值不断增大,COD和NH_4^+-N去除率基本不变,而TN和PO_4^(3-)-P的去除率略微下降.外碳源全部由发酵液提供后,系统COD、NH_4^+-N、TN和PO_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7.00%、98.86%、79.73%和80.92%,NH_4^+-N、TN和PO_4^(3-)-P的去除量较单独投加乙酸钠时分别提高24.93%、19.05%和8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WAS) 碱性发酵液 脱氮除磷 短链脂肪酸(sc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及其寡糖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如月 余讯 +3 位作者 徐静静 朱莉 詹晓北 张洪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91,97,共8页
燕麦β-葡聚糖(oatsβ-glucans,OGs)及其水解寡糖(oatsβ-glucan oligosaccharides,OGOs)被认为是具有潜在益生元特性的功能性物质。从燕麦麸皮中提取得到分子质量为1.34×10^5 Da的β-葡聚糖(OGs),并通过OGs酸水解得到聚合度范围为... 燕麦β-葡聚糖(oatsβ-glucans,OGs)及其水解寡糖(oatsβ-glucan oligosaccharides,OGOs)被认为是具有潜在益生元特性的功能性物质。从燕麦麸皮中提取得到分子质量为1.34×10^5 Da的β-葡聚糖(OGs),并通过OGs酸水解得到聚合度范围为3~11的β-葡寡糖(OGOs)。分别以OGs和OGOs为培养基碳源,进行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人来源粪便菌群的体外厌氧发酵,研究OGs和OGOs对不同来源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人粪便菌群均可以较好地利用OGs和OGOs,在经过48 h发酵后利用率均可以达到93%以上。以OGs和OGOs为碳源对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人粪便菌群发酵48 h后,发酵液pH均显著降低,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相比于OGOs,以OGs为碳源发酵粪便菌群48 h后,粪便菌群中产丁酸菌相对总细菌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相应地,发酵液中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OGs相比,以OGOs为碳源则显著增加了粪便菌群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含量(P<0.05),并且明显增加了发酵液中乙酸和丙酸含量。研究结果显示,OGs和OGOs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有不同的改善作用,OGs和OGOs可能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2型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相关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β-葡寡糖 肠道微生物 2型糖尿病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嘉为 张蕾 +3 位作者 祝皎月 王宇波 尹靖东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15-272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24.8±0.7)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5%、10%和15%苜蓿草粉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24.8±0.7)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5%、10%和15%苜蓿草粉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28 d后屠宰取样,测定血清脂肪酸组成、结肠食糜短链脂肪酸浓度及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饲喂苜蓿草粉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料重比(P<0.05),但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肠微生物菌群16S r DNA V3区测序结果表明,苜蓿草粉对猪结肠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结肠食糜中总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浓度(P<0.05);随着饲粮中苜蓿草粉含量的增加,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不影响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但增强了结肠微生物的发酵活动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具有调节猪机体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猪 苜蓿草粉 不可溶性纤维 短链脂肪酸 结肠微生物区系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叶颖 韦保耀 +3 位作者 滕建文 夏宁 黄丽 曾司斌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1-219,共9页
探讨六堡茶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以低剂量50 mg·kg^(-1)·d^(-1)、中剂量100 mg·kg^(-1)·d^(-1)和高剂量200 mg·kg^(-1)·d^(-1)六堡茶水提物对高脂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4周后,收集... 探讨六堡茶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以低剂量50 mg·kg^(-1)·d^(-1)、中剂量100 mg·kg^(-1)·d^(-1)和高剂量200 mg·kg^(-1)·d^(-1)六堡茶水提物对高脂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粪便;将六堡茶醇提物与高脂模型空白组大鼠粪便进行体外发酵培养,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粪便和发酵液短链脂肪酸含量。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六堡茶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肠道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高脂大鼠肠道的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与绿茶水提物相比,六堡茶对高脂大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更强。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六堡茶醇提物对乙酸的抑制率为16.92%,对丙酸和丁酸的促进率分别为24.81%和23.03%;4种茶叶中,六堡茶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最大,普洱熟茶次之,六堡原料毛茶和绿茶的影响最小;六堡茶醇提物不同极性段组分均能抑制乙酸分泌、促进丙酸和丁酸的分泌,其中,六堡茶醇提物通过60%的乙醇洗脱组分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短链脂肪酸(scfas) 高脂大鼠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双歧杆菌对Aβ;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广素 赵建新 +2 位作者 张灏 陈卫 王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7,共8页
为分析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对脑部微注射Aβ;蛋白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给小鼠海马区注射Aβ;蛋白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6周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收集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 为分析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对脑部微注射Aβ;蛋白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给小鼠海马区注射Aβ;蛋白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6周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收集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并采用GC-MS技术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Aβ;蛋白注射改变了小鼠的菌群多样性及物种结构,灌胃短双歧杆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菌群紊乱。进一步在属水平和种水平分析各组菌群差异,发现灌胃短双歧杆菌MY显著提高了大鼠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菌Coprococcus spp.、Lactobacillus reuteri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且有效调控了肠道内3种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短双歧杆菌MY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缓解小鼠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双歧杆菌 脑肠轴 短链脂肪酸 阿尔兹海默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