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IR光谱滇中地区碳酸盐黏土型锂矿黏土矿物与锂含量定量分析
1
作者 刘磊 梅佳成 +3 位作者 温汉捷 张贵山 张群佳 尹春涛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72-3083,共12页
锂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战略资源,近年在滇中地区发现的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已成为锂资源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此类矿产中锂主要以吸附形式赋存于黏土矿物层间,蒙脱石吸附能力最强,伊利石次之。为探究黏土岩... 锂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战略资源,近年在滇中地区发现的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已成为锂资源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此类矿产中锂主要以吸附形式赋存于黏土矿物层间,蒙脱石吸附能力最强,伊利石次之。为探究黏土岩中蒙脱石-伊利石与锂元素含量间的耦合关系,本研究采用定量X射线衍射(QXRD)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技术,通过伊利石-蒙脱石梯度样品的特征分析证实SWIR可实现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区分和定量分析,并优选出18个敏感波段;运用偏最小二乘算法,以SWIR数据为自变量对滇中地区32个富锂黏土岩样品进行伊利石和蒙脱石定量分析,验证集中蒙脱石和伊利石含量R^(2)分别为0.89和0.87,定量分析精度较高;以伊利石和蒙脱石定量分析结果作为自变量对锂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验证集R^(2)为0.86,表明本方法可实现黏土矿物和锂含量准确分析。SWIR光谱测试方法具有仪器便携、易操作、样品无损等优势,非常适合野外快速测定碳酸盐黏土型锂矿样品黏土矿物成分并估算锂含量,对该类型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黏土矿物 短波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芯高光谱成像及勘查指示意义研究--以西藏邦铺大型多金属矿床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畅宇 代晶晶 +4 位作者 宋扬 陈伟 刘治博 刘洪成 白龙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西藏邦铺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区东段矽卡岩矿体研究程度较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岩芯样品“图谱合一”的高光谱数据,选取邦铺矿床东段矽卡岩典型岩芯为样品,应用国产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自主研发... 西藏邦铺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区东段矽卡岩矿体研究程度较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岩芯样品“图谱合一”的高光谱数据,选取邦铺矿床东段矽卡岩典型岩芯为样品,应用国产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自主研发岩芯扫描仪与国外SPECIM岩芯成像仪,开展短波红外(SWIR)高光谱成像测试及对比分析,揭示典型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并探讨先进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矽卡岩勘探的潜力与优势。对同一批岩芯样品分别进行了国内外仪器的高光谱成像测试,利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以及纯净像元指数进行端元提取,而后结合光谱信息散度法选取不同矿物的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采用光谱角填图法进行蚀变矿物填图。共识别出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角闪石、石英、白云母六种矿物,两种仪器矿物填图的结果大体一致,并反映了不同蚀变矿物之间的组合与分布。SPECIM成像仪对两个钻孔样品的平均填图精度为91.5%,Kappa系数为0.87;核工业高光谱成像仪对两个钻孔的填图精度为75%左右,Kappa系数为0.66。两种仪器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信噪比均较高,但是由于核工业仪器的数据空间分辨率相对更低,导致图像中存在更多的混合像元,进而影响了填图精度,其空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是下一步研发的重点。高光谱成像数据表明ZK0010钻孔绿泥石Fe-OH吸收峰波长变化范围为2252.3~2260 nm,ZK0011钻孔绿泥石Fe-OH吸收峰变化范围为2251.7~2258.5 nm,由上至下均向短波方向移动,表明了绿泥石远离矿化中心而相对富Mg,其高值指示了矿体中心位置。高光谱成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点测法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为指针矿物的光谱特征参数提取与变化规律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高光谱成像提供的大量光谱数据进行绿泥石Fe-OH峰位统计分析,进而可以通过其波长高值位置指示矽卡岩矿床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高光谱成像 短波红外 矽卡岩 邦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珠勒矿化点的发现与勘查——来自短波红外蚀变矿物填图的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白龙洋 代晶晶 +3 位作者 刘治博 宋扬 王楠 陈伟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9,共9页
西藏珠勒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段陆相火山岩地区新发现的矿化点,地表发育蚀变岩帽与找矿线索,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技术对珠勒地区蚀变岩帽开展精细解剖研究,在查明区域围岩蚀变类型的基础上厘定蚀变矿物组合,... 西藏珠勒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段陆相火山岩地区新发现的矿化点,地表发育蚀变岩帽与找矿线索,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技术对珠勒地区蚀变岩帽开展精细解剖研究,在查明区域围岩蚀变类型的基础上厘定蚀变矿物组合,分析典型蚀变矿物波谱特征,建立指针矿物光谱勘查标识并预测热液中心位置。研究发现:珠勒地区地表以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为主,蚀变矿物组合主要表现为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绢云母±蒙脱石±黄钾铁矾、绢云母±伊利石±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明矾石、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水铝石等6个类别。结合蚀变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机理性认识,揭示了绢云母高SWIR-IC(>2.4)、明矾石高Pos1480(>1483nm)及高Pos1430(>1433nm)能够作为推测热液中心的光谱依据缩小找矿靶区。本次基于珠勒地区地表蚀变矿物短波红外研究圈定出1处热源寻找潜力区,可为后续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找矿勘查 珠勒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矿集区典型矽卡岩-斑岩矿床蚀变矿物短波红外(SWIR)光谱研究与勘查应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陈华勇 张世涛 +4 位作者 初高彬 张宇 程佳敏 田京 韩金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29-3643,共15页
鄂东南矿集区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铁金矿床产区,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矿产勘查进入了深部找矿的新阶段,需要较新的勘查方法与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短红外光谱(SWIR)技术,对鄂东南典型的铜绿山矽卡岩型Fe-Cu-Au矿床、鸡冠嘴矽卡岩... 鄂东南矿集区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铁金矿床产区,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矿产勘查进入了深部找矿的新阶段,需要较新的勘查方法与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短红外光谱(SWIR)技术,对鄂东南典型的铜绿山矽卡岩型Fe-Cu-Au矿床、鸡冠嘴矽卡岩型Cu-Au矿床、铜山口矽卡岩-斑岩型Cu-Mo-W矿床进行的蚀变矿物综合研究最新成果。在确定蚀变矿物组合类型、形成期次、蚀变分带的基础上,揭示了主要蚀变矿物SWIR特征值的指示规律,并进一步提取各个矿床的蚀变矿物SWIR勘查标志,如铜绿山矿床富Fe绿泥石(Pos2250>2253nm)、高结晶度高岭石族(Pos2170>2170nm,Dep2170>0.18)、白云母族-蒙脱石异常Pos2200值(>2212nm或<2202nm)、高岭石、迪开石及皂石的大量出现,可以作为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标志;鸡冠嘴矿床白云母族-蒙脱石Pos2200特征值的高值(>2209nm)区域对矿体位置具有较好的指示性;铜山口矿床绿泥石的高Fe-OH吸收峰位值(Pos2250>2249nm)和高Mg-OH吸收峰位值(Pos2335>2333nm)的高频出现,可以作为铜山口铜钼钨矿床的有效勘查标志。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蚀变矿物可以为鄂东南矿集区提供有效的勘查标志体系,同时,这些最新的勘查标志也在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矿物 swir 蚀变分带 矽卡岩-斑岩型矿床 勘查标志 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检测
5
作者 贺泽斌 陈昌 +4 位作者 杨君聖 杨秉林 王爽 李克武 吴倩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4,共7页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高速、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短波红外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源透射穿过样品,样品偏振光经过显微镜收集,入射到由波片和检偏器构成的偏...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高速、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短波红外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源透射穿过样品,样品偏振光经过显微镜收集,入射到由波片和检偏器构成的偏振分析装置,从而完成样品偏振图像测量。利用偏振图像融合技术将测量得到的图像进行融合,完成样品偏振图像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的缺陷检测。采用Op-Amp集成芯片对芯片的边缘和中心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所测试的缺陷特征清晰、数量完整,能够提供重要依据,确保了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偏振成像 集成电路芯片 偏振图像融合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弱光探测的短波红外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器件仿真设计
6
作者 廖科才 黄敏 +3 位作者 王楠 梁钊铭 周易 陈建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探测器灵敏度是红外探测器的核心技术指标。短波红外探测器暗电流低,其探测灵敏度受到探测系统固有的读出电路噪声限制,而在探测器中引入内增益是进一步提升探测灵敏度的有效途径。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具有高增益、低工作偏压和低过剩噪声... 探测器灵敏度是红外探测器的核心技术指标。短波红外探测器暗电流低,其探测灵敏度受到探测系统固有的读出电路噪声限制,而在探测器中引入内增益是进一步提升探测灵敏度的有效途径。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具有高增益、低工作偏压和低过剩噪声等优点,为高灵敏探测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针对InGaAs/GaAsSb Ⅱ类超晶格短波红外光电晶体管展开了仿真设计,研究了不同器件尺寸结构与器件光电特性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更小的基区尺寸能实现更高的电流增益、更低的暗电流和更短的响应时间。基于器件尺寸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获得噪声等效光子数优于10的探测灵敏度,为实现高灵敏度异质结光电晶体管探测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光电晶体管 高增益 噪声等效光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Vis-SWIR漫反射光谱的土壤多属性同时快速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涛 屠人凤 +1 位作者 朱江 梁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7-993,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UV-Vis-SWIRDR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缓效钾(SAK)、有效磷(AP)及pH共7种属性建立了快速同时低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土壤样本共81个,其中50个分... 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UV-Vis-SWIRDR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缓效钾(SAK)、有效磷(AP)及pH共7种属性建立了快速同时低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土壤样本共81个,其中50个分为校正集,另16个为验证集,剩余15个为测试集。对每种土壤属性,考察了多种光谱预处理,变量选择以及它们的组合方法处理土壤光谱后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效果,选择出了最佳的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最佳PLSR预测模型,并以独立的测试集样本对最佳模型预测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有机质和总氮,测试集决定系数(R2t)分别为0.94和0.97,模型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对碱解氮和pH,R^2t分别为0.76和0.66,模型定量预测结果良好;对于有效磷,速效钾及缓效钾,R^2t小于0.6,但模型的预测效果和以往报道中的预测效果相差不大。研究表明,利用UV-Vis-SWIR DRS对土壤多属性进行快速同时低成本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有望用于土壤信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光谱预处理 变量选择 偏最小二乘法 土壤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乌拉钨锡矿床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铍矿化的发现
8
作者 任美桥 李真真 +7 位作者 许健 徐文坦 孙珍军 任鹏 赵永春 张世昕 赵俊兴 张昕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3-1047,共15页
【研究目的】内蒙古白音乌拉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但在找矿勘查过程中,一直存在热液矿化中心不明、矿床成因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找矿效果。【研究方法】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该矿... 【研究目的】内蒙古白音乌拉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但在找矿勘查过程中,一直存在热液矿化中心不明、矿床成因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找矿效果。【研究方法】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该矿区内13个钻孔的蚀变矿物类型和相对含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矿区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白云母族矿物(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伊利石)、绿泥石族矿物(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镁绿泥石)、黑云母、黄玉和电气石,同时含有少量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和方解石。根据蚀变矿物填图,矿区的围岩蚀变总体可分为2个带:中深部的强云英岩化带(石英-多硅白云母-黄玉-绿泥石-萤石±黑云母±电气石)和浅部及外围的白云母-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电气石),强云英岩带与深部黑云母花岗岩的空间关系表明,成矿流体来自于黑云母花岗岩,该带也代表了本矿区的热液矿化中心。白云母族矿物的特征光谱参数显示,强云英岩化带内Pos2200和IC值均较高,远离该带则变低,Pos2200的增大受成矿流体成分、pH值、围岩性质及温度共同影响,而IC值主要与热液活动的温度相关。【结论】白云母高IC值(>2)可作为白音乌拉矿区的找矿标志。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富F且发育云英岩化的花岗质岩浆-热液系统中是非常有效的勘查方法,富F矿物黄玉的快速识别,也可能暗示良好的锂、铍找矿潜力。该矿床以绿柱石为主的岩浆热液型铍矿化的发现,证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铍成矿类型的多样性,暗示区域上良好的铍找矿潜力,对区内稀有金属未来勘查目标和方向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乌拉 短波红外光谱 白云母族矿物 云英岩化 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可尔因锂辉石伟晶岩白云母光谱特征及找矿标志
9
作者 代涌坤 冉凤琴 +5 位作者 陈浩 彭勃 韩警锐 奉大博 赵媛 张捷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3-1739,共17页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中段, 已探明的Li2O资源量超4Mt, 是新近发现的一处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资源基地。然而, 目前对可尔因矿田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和指针矿物勘查方法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其成因机...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中段, 已探明的Li2O资源量超4Mt, 是新近发现的一处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资源基地。然而, 目前对可尔因矿田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和指针矿物勘查方法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其成因机制与有效勘查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以便更好地指导区域内同类型矿田的勘查评价。白云母是伟晶岩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 其光谱特征与矿物化学成分可有效指示岩浆-热液的演化过程, 为矿田勘探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可尔因矿田党坝、李家沟、龙古和业隆沟等矿床的伟晶岩中的白云母为研究对象, 开展了显微结构观察、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和电子探针分析。基于白云母的岩相学以及短波热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该地区伟晶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 ①原生白云母(MS), 形成于岩浆阶段, 表现出相对贫硅(6.07apfu)、铁(0.11apfu)而富铝(5.80apfu)特征, 锂含量介于0.03~0.10apfu, Pos2200集中于2200.2~2207.6nm(平均波长2202.5nm), 伊利石光谱成熟度(IC值)集中于0.15~0.72;②富锂白云母(LM), 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具有相对富硅(6.16apfu)、铁(0.36apfu)而贫铝(5.48apfu)特征, 锂含量最高介于1.63~4.31apfu, Pos2200集中于2197.6~2199.2nm(平均波长为2198.8nm), IC值>4.3;③热液白云母(HM), 热液交代作用阶段, 表现出相对富硅(6.21apfu)而贫铝(5.38apfu)、铁(0.18apfu)特征, Pos2200集中于2195.6~2197.0nm(平均波长为2196.1nm), IC值在2.99~3.82之间, 锂含量介于0.01~0.26apfu。综合分析发现, 从MS→LM→HM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地质演化序列, 其Si、Al、Fe元素含量与Pos2200峰值变化关系紧密。随着岩浆演化程度的升高, Si含量逐渐增加, Fe、Al含量和Pos2200峰值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同时, Li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原生白云母(MS)形成温度309.44~448.78℃、压力大于6.0GPa;富锂白云母(LM)形成温度为248.16~288.44℃, 压力在5.61~5.97GPa之间;而热液白云母(HM)形成温度低, 约为209.84~219.14℃, 压力略减, 大约在5.56~5.78GPa间。当白云母Pos2200位于2198.2~2199.2nm且IC值>4.3时, 可作为可尔因矿田锂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尔因矿田 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 电子探针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短波红外勘查指示意义
10
作者 朱海军 苏力 +7 位作者 邱佳炜 谷守江 孙雪平 刘新星 张汐 周敖日格勒 王彦朋 张奋发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宁夏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区是宁夏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之一,区内目前发现有金场子金矿、二人山铅银矿等多个矿床(点),其中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床。伴随着找矿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在找矿模... 宁夏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区是宁夏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之一,区内目前发现有金场子金矿、二人山铅银矿等多个矿床(点),其中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床。伴随着找矿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在找矿模型与找矿预测方面对矿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本文以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短波红外技术(SWIR)对钻孔岩心进行扫描,厘定岩心中蚀变矿物种类、相对含量、分布特征,揭示蚀变矿物光谱参数变化规律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短波红外测量得到的矿物包括绢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族矿物、碳酸盐类矿物、蒙脱石族矿物等,其中绢云母族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为钻孔的贯通矿物。在矿化段,蚀变矿物族组合为绢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族矿物+少量碳酸盐类矿物。通过计算绢云母Al—OH光谱特征参数发现,绢云母Pos 2200 nm特征吸收峰、绢云母结晶度IC值与矿化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矿化高品位区域内,Pos 2200(<2204 nm)和绢云母结晶度(IC值)>2.5的二者叠加区可作为卫宁北山地区勘查此类矿床的重要指示条件或者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热液蚀变 蚀变矿物 绢云母 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点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二氧化碳成像系统研究
11
作者 姜杨 刘辉 +2 位作者 王默涵 薛旭 刘向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18,共9页
短波红外气体成像技术受探测器工艺,读出噪声等因素影响,红外图像存在非均匀性与大块盲元,成像质量低,导致气体轮廓提取错误。针对以上局限,开展了基于量子点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二氧化碳成像系统研究,配合超连续谱激光器以及单色仪... 短波红外气体成像技术受探测器工艺,读出噪声等因素影响,红外图像存在非均匀性与大块盲元,成像质量低,导致气体轮廓提取错误。针对以上局限,开展了基于量子点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二氧化碳成像系统研究,配合超连续谱激光器以及单色仪输出1200 nm和1578 nm短波激光,实现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吸收光谱成像。利用相关双采样技术去除探测器复位与低频噪声,采用差分两点校正算法降低图像非均匀性至4.91%,采用基于空间补偿的相关像元补偿算法有效去除图像的成块盲元与单点盲元,盲元率0.006%,后采用背景减除法提取气团轮廓。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在1 s内实现不同流速下2%二氧化碳气团的成像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焦平面探测器 短波红外气体成像 非均匀性校正 盲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信息与数据融合的木质化鸡胸肉的判别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娜 李震 +5 位作者 兰维杰 屠康 武杰 王兆山 赵干 潘磊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293,共8页
木质化鸡胸肉(wooden breast,WB)制约肉鸡行业发展,传统触诊检测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为提升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检测鸡胸肉木质化程度的效果,本论文以白羽鸡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4个木质化等级,采集其在400~1... 木质化鸡胸肉(wooden breast,WB)制约肉鸡行业发展,传统触诊检测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为提升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检测鸡胸肉木质化程度的效果,本论文以白羽鸡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4个木质化等级,采集其在400~1000和1000~2000 nm内的HSI信息,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算法和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基于全波段、特征波段和HSI数据融合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结果显示,SVM模型比PLSDA模型更适于判别鸡胸肉木质化程度,基于1000~2000 nm内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最佳模型预测集总体正确率均高于400~1000 nm内的模型,基于两波段HSI数据融合的木质化判别模型优于基于单一波段(包括全波段和特征波段)的模型,最佳模型预测集总体正确率为96.7%,能较好地区分出4个木质化等级,且对4个等级的判别准确率均可达90%以上。研究结果为HSI实现木质化鸡胸肉的准确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化鸡胸肉 可见-近红外高光谱 短波红外高光谱 光谱数据融合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成像系统设计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艺 胡健钏 +2 位作者 朱尤攀 孙爱平 陈洁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短波红外光学成像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接收短波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成像,可得到更多目标物体的信息,弥补了可见光成像的不足,从而实现全波段成像。本文从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的光学特性、成像原理和光学系统结构设计出发,比较了... 短波红外光学成像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接收短波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成像,可得到更多目标物体的信息,弥补了可见光成像的不足,从而实现全波段成像。本文从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的光学特性、成像原理和光学系统结构设计出发,比较了短波红外与可见光和中长波红外成像的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短波红外成像系统中铟镓砷探测器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介绍了短波红外成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短波红外成像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成像 光学设计 铟镓砷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南矿段地质特征及短波红外光谱的勘查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立伟 王艺云 +5 位作者 陈文庆 陈斌 吴志山 缪恒毅 吴波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43,共12页
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 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Short wave infrared),对努日铜多金属矿床南矿段中典型蚀变矿物进行研究,根据其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以及光谱分析结果,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值分布规律,进而确定其勘查标志。研究认为白云母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8 nm、伊利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3 nm、绿泥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50>2249 nm的大量或连续出现,可以作为努日矿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努日南矿段地质特征分析、蚀变矿物分布规律分析,对矿区深部斑岩型铜矿进行成矿预测,认为南矿段45线东侧深部的石英闪长(玢)岩具有斑岩型铜矿找矿的潜力,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铜多金属 努日南矿段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不同海拔白昼星光探测的星敏感器光学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源蔓 戴东凯 +1 位作者 王省书 周召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3,共11页
极限探测星等、视场内导航星数量及光学系统的尺寸和质量等是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探测系统的重要指标,而各项性能指标的提升往往是存在矛盾制约的,进而导致光学系统的参数设计缺乏明确的优化目标。为提高白昼星光探测系统的综合性能,文... 极限探测星等、视场内导航星数量及光学系统的尺寸和质量等是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探测系统的重要指标,而各项性能指标的提升往往是存在矛盾制约的,进而导致光学系统的参数设计缺乏明确的优化目标。为提高白昼星光探测系统的综合性能,文中对光学系统参数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根据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信噪比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星体跟踪和星图匹配两种不同的导航模式,提出了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优化方案。仿真采用Sofradir的InGaAs传感器参数作为典型值,分别对海平面星体跟踪模式和高海拔星图匹配模式进行光学系统参数设计,得到白昼星光探测的最优口径、焦距和截止波长,同时确定了相应的全天时星敏感器星体跟踪/星图匹配导航模式转换的临界海拔。研制的原理样机口径60 mm、焦距515 mm、截止波长1.48μm,利用样机在地面开展了白昼观星实验,对提出的光学系统参数优化理论进行了验证,同时说明了该系统在近地面具备白昼星光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白昼星光探测 参数优化 短波红外探测器 噪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星图的噪声抑制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其海 柳博晗 +1 位作者 李勇 崔维鑫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3-1439,共7页
为了满足星敏感器在近地空间全天时观测的需求,基于短波红外探测器的星敏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短波红外星图中存在着条纹非均匀性噪声和缺陷像素等噪点,这些噪声的存在会降低星图的质量。为了抑制上述噪声的影响,本文针对短波红... 为了满足星敏感器在近地空间全天时观测的需求,基于短波红外探测器的星敏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短波红外星图中存在着条纹非均匀性噪声和缺陷像素等噪点,这些噪声的存在会降低星图的质量。为了抑制上述噪声的影响,本文针对短波红外星图提出了一种噪声抑制算法。首先,通过两点法对每列像素做初步的非均匀性校正,降低同列像素间的非均匀度。然后,通过改进的列向Top-hat算法去除条纹非均匀性噪声的影响。最后,通过中心点扩散连通域算法提取星点。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等星内,本文算法能够很好地去除噪声影响,星点的提取误差能够保持在0.3像素即2"内,并且算法针对单帧图像,便于实现,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探测器 噪声抑制算法 全天时观星 缺陷像素 条纹非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特征的短波红外星图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屹 张磊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在短波红外波段进行昼夜测星有望实现近地空间全天时自动导航,其中,星图识别算法是实现全天时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三角形算法在导航星数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其匹配特征维度低,在识别时容易出现冗余匹配、误匹配的情况。针对这一问... 在短波红外波段进行昼夜测星有望实现近地空间全天时自动导航,其中,星图识别算法是实现全天时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三角形算法在导航星数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其匹配特征维度低,在识别时容易出现冗余匹配、误匹配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特征的短波红外星图识别算法,该算法选取三角形的面积与外切圆半径双高维特征作为匹配特征,通过构建面积特征的K矢量索引,应用K矢量查找法降低匹配识别的计算复杂度。此外,还提出一种优化的观测三角形的选择策略,减少了匹配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算法的识别速度。实验表明,星点位置噪声低于2像素时,算法的平均识别率优于95%;伪星数未超过50%时,平均识别率可达87.6%;并通过实际观星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与改进的三角形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识别速度、识别率以及抗噪声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星敏感器 星图识别 三角形算法 K矢量查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山矿床蚀变矿物光谱EVS三维可视化建模及指示意义
18
作者 姚亦菲 王金林 +2 位作者 陈华勇 张世涛 初高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33,I0001-I0009,共24页
随着浅表金属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隐伏矿体找矿勘查成为未来趋势,相应找矿勘查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在全球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主... 随着浅表金属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隐伏矿体找矿勘查成为未来趋势,相应找矿勘查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在全球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主要是基于二维剖面的工作。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建模系统是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的3D建模软件,此软件基于数据驱动,具有数据可视化及模型动态更新的特点,可以满足地质建模的需求。本文利用EVS软件,对鄂东南矿集区铜绿山矽卡岩型Cu-Fe-Au矿床ⅩⅢ和ⅩⅣ号隐伏矿体不同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绿泥石和高岭石族矿物SWIR光谱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化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探讨不同蚀变矿物和SWIR光谱参数与隐伏矿体之间的三维空间耦合关系;通过MATLAB原创程序计算含绿泥石SWIR光谱参数的样品点与深部矿化中心的三维最短距离,评价了SWIR光谱参数对深部热液矿化中心的精准指示潜力。结果表明,EVS软件三维建模在未来隐伏矿体勘查和预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S三维建模 短波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铜绿山Cu-Fe-Au矿床 鄂东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有机光探测材料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柳 张玮奇 +4 位作者 王家棋 张瀚文 王延良 蒋亚东 太惠玲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71,共17页
短波红外光探测技术在军事国防、工业制造、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然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发展基于新型光敏材料的短波红外光探测被认为是该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有机光探测器在低成本和柔... 短波红外光探测技术在军事国防、工业制造、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然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发展基于新型光敏材料的短波红外光探测被认为是该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有机光探测器在低成本和柔性化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短波红外光探测领域发展十分迅速,有望与In Ga As和量子点等技术实现互补,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经济领域的低成本需求端实现大规模应用。该文对有机光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做了基本介绍,系统总结评述了聚合物和小分子两类短波红外有机光探测材料的发展,以及短波红外有机光探测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探测 短波红外 有机光二极管 有机光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探测器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的设计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20
作者 陈永 陈昕 +4 位作者 张一凡 胡海波 谈婷 吕玮东 周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2-598,共7页
短中波红外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相机上的关键器件之一。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由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决定,其中短中波红外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方式制备的短中波红外滤光片与理论值存在差距,使得短中波红外滤光片发生光谱角漂或温漂等现象... 短中波红外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相机上的关键器件之一。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由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决定,其中短中波红外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方式制备的短中波红外滤光片与理论值存在差距,使得短中波红外滤光片发生光谱角漂或温漂等现象,在高分辨率探测器中形成高频和低频光谱混合叠加导致复原光谱失真。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透过率低漂移高分辨率探测器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的设计及研制方法。为了达到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特定波长滤光特性的要求(在3.5~4.1μm波段范围内实现98%以上透过率,在2.4~3.35μm、4.25~6.4μm两个波段范围内实现截止),以Si材料为滤光片的基底材料,采用模拟染色体遗传交叉算法以带通滤光高低反射率膜堆结构进行了结构迭代设计,薄膜的高折射率材料采用TiO_(2),低折射率材料采用SiO_(2),该结构设计使得膜层数量大为减少,通过温漂测试、角漂测试、光谱特性分析及面形测试,短中波红外滤光片达到了前后双波段截止、高通带透过率的目标。环境测试试验表明,短中波红外滤光片膜层与基底材料匹配性适宜、膜层稳定性较高,适用于空间严酷的温度变化、高能粒子辐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高分辨率探测器 短中波红外光 滤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