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P3促进SCFAs生成以抑制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1
作者 蔡燕萍 张美玲 +7 位作者 谢旭婷 梁俊杰 朱颖 邓向亮 陈允亮 罗霞 周联 王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3-1551,共9页
目的:探讨LBP3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多形核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LBP3抑瘤活性及对PMN-MDSC的调节作用;伪无菌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肠道菌群在LBP... 目的:探讨LBP3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多形核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LBP3抑瘤活性及对PMN-MDSC的调节作用;伪无菌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肠道菌群在LBP3抑瘤中的作用;利用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研究LBP3的药效机制;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血清SCFAs水平,并体外考察SCFAs中丁酸对精氨酸酶1(Arg-1)的影响。结果:低剂量(125 mg/kg)和高剂量(250mg/kg)LBP3明显抑制H22荷瘤生长,且显著降低脾脏和肿瘤中PMN-MDSC和淋巴结中Treg占比及Arg-1水平,并增加肿瘤中CD8+T细胞浸润,而LBP3在伪无菌小鼠中未见此作用,但移植LBP3高剂量治疗组粪便上清后可重现上述变化,证明LBP3通过肠道菌群发挥药效。此外,还发现PMN-MDSC标志Ly6G和SCFA受体GPR43在肿瘤组织中有共同表达现象,且LBP3可提高血液和肿瘤中以丁酸为主的SCFAs水平。丁酸抑制MSC-2细胞Arg-1表达,进一步证明SCFAs是LBP3免疫调节的重要介质。结论:LBP3可通过增加肠道菌群产生SCFAs抑制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LBP3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P3 多形核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肿瘤免疫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E6通过其代谢物改善长春瑞滨诱导的斑马鱼免疫抑制
2
作者 许欣筑 郭丽娜 +6 位作者 郑康帝 马燕 林淑娴 何盈犀 盛雯 许素哗 邱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9,共9页
目的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E6改善长春瑞滨诱导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副干酪乳酪杆菌斑马鱼肠道的定植情况。运用长春瑞滨构建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分... 目的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E6改善长春瑞滨诱导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副干酪乳酪杆菌斑马鱼肠道的定植情况。运用长春瑞滨构建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分别通过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CHT)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生成,胸腺T细胞的生成,以及斑马鱼体内免疫基因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来研究副干酪乳酪杆菌E6的免疫调节活性。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副干酪乳酪杆菌E6发酵上清液和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斑马鱼体内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通过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评价SCFAs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斑马鱼肠球、中肠和后肠部位均清晰可见FITC标记副干酪乳酪杆菌E6的绿色荧光。与模型组相比,副干酪乳酪杆菌E6缓解长春瑞滨诱导斑马鱼CHT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增加斑马鱼体内胸腺T细胞的荧光强度(P<0.05)。同时副干酪乳酪杆菌E6可促进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因子IL-12和IFN-γ基因的表达(P<0.01)。与MRS培养基相比,副干酪乳酪杆菌E6发酵上清液中代谢物SCFAs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增加(P<0.001)。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物SCFAs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也增加(P<0.05)。SCFAs乙酸钠、丙酸钠均能够增加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CHT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P<0.001),抑制长春瑞滨诱导斑马鱼胸腺T细胞荧光强度的降低(P<0.01)。结论副干酪乳酪杆菌E6通过其代谢物SCFAs乙酸、丙酸改善长春瑞滨诱导斑马鱼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E6 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长春瑞滨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功能研究
3
作者 马春丽 王海霞 +2 位作者 岳菊 岳莹雪 霍贵成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4,共10页
文章探讨了由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与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小鼠的润肠通便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将上述益生菌冻干粉与低聚果糖混合制备悬浊... 文章探讨了由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与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小鼠的润肠通便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将上述益生菌冻干粉与低聚果糖混合制备悬浊液,灌胃结束后,使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悬浊液显著缩短首次排黑便时间,提高粪便粒数及含水率,增强结肠含水率,尤其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组织学观察及ELISA试剂盒检测表明,益生菌粉能够显著提高兴奋性神经递质、抗炎因子及短链脂肪酸水平,同时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及促炎因子水平。此外,肠道菌群测序分析显示,复合益生菌粉显著增加菌群多样性,调节能量代谢、耐药性及细胞群落相关通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菌群结构、改善肠道蠕动和修复肠道屏障等机制,为便秘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粉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介导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汝都 霍磊 郑永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芳香烃受体是一种依赖于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Per-Arnt-Sim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芳香烃受体能整合来自环境、饮食、微生物和代谢的信号启动配体、细胞及环境依赖的靶基因转录,在调节异生代谢、细胞分化、干细胞维... 芳香烃受体是一种依赖于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Per-Arnt-Sim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芳香烃受体能整合来自环境、饮食、微生物和代谢的信号启动配体、细胞及环境依赖的靶基因转录,在调节异生代谢、细胞分化、干细胞维持和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整饮食调控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健康状况。文章综述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介导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包括芳香烃受体的结构、配体及其信号通路的概述,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色氨酸代谢物 酚类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肠骨轴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萱 杨雪 +3 位作者 李新科 孟璐 王加启 郑楠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能够通过肠-骨轴发挥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调节作用,对骨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能改善炎症性骨丢失。本文综述SCFAs通过内分泌、免疫、改善营养吸收等途径调控骨代谢稳态,以期为老年代谢性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骨轴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甘露糖增强短双歧杆菌抑制具核梭杆菌生长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旭妍 刘瑞洁 +1 位作者 赵博 许晓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探究双歧杆菌与低聚糖协同抑制具核梭杆菌作用及机理,采用6种常见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代谢6种不同结构且应用广泛的低聚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 为探究双歧杆菌与低聚糖协同抑制具核梭杆菌作用及机理,采用6种常见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代谢6种不同结构且应用广泛的低聚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阿拉伯半乳聚糖),通过硫化氢的生成与生物膜的抑制,确定最佳抑制具核梭杆菌组合,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与流式细胞仪分析具核梭杆菌菌体细胞完整性,研究抑菌机理,并探讨其酸性代谢产物对具核梭杆菌的抑制作用影响,测定其短链脂肪酸产量,此外还挖掘了双歧杆菌潜在细菌素基因簇。结果显示,低聚甘露糖促进短双歧杆菌抑制具核梭杆菌效果最佳,其组合可显著减少硫化氢的产生与生物膜的形成,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添加量达到20%时,对具核梭杆菌的抑制率可达到63.16%±4.48%,其表观结构明显损伤,蛋白和核酸流出,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被破坏。这种抑菌效果会随着上清液pH向中性环境的靠近而下降,表明上清液中酸性代谢产物在发挥抑菌效果中起重要作用,上清液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分别含量为26.112、10.829、5.106、5.232 mmol/L。此外基因预测到短双歧杆菌包含2个潜在的细菌素合成基因簇。综上,低聚甘露糖配合短双歧杆菌的合生元组合或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具核梭杆菌生物防控抑制剂,为预防及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等肿瘤疾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低聚糖 抑菌机制 短链脂肪酸 具核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富硒绿茶理化性质及体外益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娄云梦 赵萌 +4 位作者 房翠兰 叶发银 赵国华 喻俊磊 雷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富硒绿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补硒食品备受关注。该文探讨了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富硒绿茶组分、硒形态及粉体性质的影响差异,并研究超微富硒绿茶硒代氨基酸的释放规律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可增加茶粉游离氨基酸、叶绿素... 富硒绿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补硒食品备受关注。该文探讨了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富硒绿茶组分、硒形态及粉体性质的影响差异,并研究超微富硒绿茶硒代氨基酸的释放规律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可增加茶粉游离氨基酸、叶绿素及总浸出物溶出,提升膨胀力及溶解度,但对其硒含量及形态无影响。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结果显示,超微富硒绿茶硒代蛋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随消化时间延长,释放率逐渐上升;而硒代胱氨酸在肠消化阶段被还原为硒代半胱氨酸。经胃肠道消化后的超微富硒绿茶渣用人粪便进行体外发酵,与对照组(不添加茶渣)相比,发酵24 h后超微富硒绿茶(P1)粪浆上清液DPPH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明显提升,肠道菌群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提升至少3倍,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105%。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超微富硒绿茶可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嗜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提示其具有缓解肥胖、肠道炎症等疾病的潜力。该研究为富硒茶产品超微化的研发及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绿茶 超微粉碎 硒代氨基酸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缓解伴侣动物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晋涛 顾鑫淑 +4 位作者 王金全 王秀敏 陶慧 王振龙 韩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2-2448,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威胁伴侣动物健康的胃肠道炎症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黏液性血便和体重下降等。目前并没有完全治愈炎症性肠病的方法,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对炎症因子有抑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威胁伴侣动物健康的胃肠道炎症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黏液性血便和体重下降等。目前并没有完全治愈炎症性肠病的方法,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其可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机制治疗肠道炎症。其可直接或间接调节代谢产物,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利用乙酸、丙酸、丁酸等对肠黏膜屏障进行保护和对肠上皮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从而抑制肠道炎症。乳酸菌可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 1的表达。同时乳酸菌可通过芳烃受体(AhR)上调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影响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乳酸菌在肠道定植后,一般会产生肠道菌群的正向变化,重塑并增加肠道有益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乳酸菌还可通过修改某些microRNA的表达,在转录后对先天免疫反应产生积极影响,保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并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Th1、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炎症性肠病起到治疗和干预作用。笔者通过探讨乳酸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乳酸菌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乳酸菌 短链脂肪酸 作用机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氏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雪莲 刘丹 +2 位作者 杨希 马睿 高强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青海湖特有的高原冷水鱼类,其体表无鳞,在淡水洄游阶段容易被多种病原菌及寄生虫感染。因此,挖掘潜在肠道益生菌对青海湖裸鲤的保护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从青海湖裸鲤肠含物中通过分离筛选得到一...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青海湖特有的高原冷水鱼类,其体表无鳞,在淡水洄游阶段容易被多种病原菌及寄生虫感染。因此,挖掘潜在肠道益生菌对青海湖裸鲤的保护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从青海湖裸鲤肠含物中通过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抑菌能力的菌株YC4,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该菌株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在胆盐质量分数为0.1%的厌氧条件下快速生长,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6种常见致病菌表现抑菌能力并且在培养物上清中可以检测到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等5种短链脂肪酸。人工回归感染实验初步证实海氏肠球菌YC4无致病性,可以作为青海湖裸鲤及其他鱼类肠道预防病原菌感染的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肠道微生物 乳酸菌 抑菌活性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零价铁促进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翔丹 王畅伟 +7 位作者 严思佳 李宇烁 米雪 刘怡宁 梁永宝 宁志芳 钟为章 岳欣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0,共6页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与资源双重属性,将其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脂肪酸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该研究将生物炭和零价铁作为添加剂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体系,探究2种材料对脂肪酸积累过程和pH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与资源双重属性,将其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脂肪酸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该研究将生物炭和零价铁作为添加剂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体系,探究2种材料对脂肪酸积累过程和pH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2种材料对发酵过程的潜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和零价铁能够有效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添加生物炭和零价铁后,短链脂肪酸产量可提高1.07~1.21倍。生物炭和零价铁均可增强发酵体系酸碱缓冲能力,缓解因酸积累导致的pH下降。宏基因分析表明,生物炭和零价铁的添加富集了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细菌,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丰度和乙酸生成路径中酶的丰富得到增强,促进了污泥的水解以及乙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短链脂肪酸 生物炭 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陆松翠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张养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0-3649,共10页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指的是碳链上碳原子数小于6的一类饱和脂肪酸,也称为挥发性脂肪酸。SCFAs不仅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肥胖风险,还与乳及乳制品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全面综述了SCFAs分析的前处理技...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指的是碳链上碳原子数小于6的一类饱和脂肪酸,也称为挥发性脂肪酸。SCFAs不仅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肥胖风险,还与乳及乳制品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全面综述了SCFAs分析的前处理技术、仪器检测技术以及常规定量方法,为建立SCFAs的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前处理 检测方法 定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肠灌注不同SCFA对驴乳生产性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小玲 方雷 +2 位作者 王连群 陈根元 窦全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22-1427,共6页
旨在了解驴盲肠发酵产物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头安装永久盲肠瘘管的泌乳母驴(体重(182±9)kg),在泌乳晚期((155±15)d),经盲肠用连续灌注法,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连续3h灌注3种不同比例和组合的短链脂肪酸(SCFA)... 旨在了解驴盲肠发酵产物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头安装永久盲肠瘘管的泌乳母驴(体重(182±9)kg),在泌乳晚期((155±15)d),经盲肠用连续灌注法,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连续3h灌注3种不同比例和组合的短链脂肪酸(SCFA):乙丙组(乙酸150mmol·h^(-1)+丙酸50mmol·h^(-1))、乙丁组(乙酸170mmol·h^(-1)+丁酸30mmol·h^(-1))、乙丙丁组(乙酸130mmol·h^(-1)+丙酸50mmol·h^(-1)+丁酸20mmol·h^(-1)),对照组灌注相同体积的缓冲液。结果发现,不同处理组间乳产量无显著差异(P>0.10)。乙丁组乳脂、非脂固形物、乳糖和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乙丙丁组(P<0.10);乙丙和乙丁组中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乙丙丁组(P<0.10),其余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10)。乙丙和乙丙丁组的中链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乙丁和乙丙丁组长链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经盲肠灌注乙酸和丁酸有助于提高乳成分含量,灌注乙酸和丙酸有利于增加乳脂的中链脂肪酸比例,盲肠SCFA参与并影响驴乳脂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 连续灌注法 短链脂肪酸 驴乳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香猪肠道微生物高效降解粗纤维能力的探索研究
13
作者 李大江 肖英平 +6 位作者 吴兴凤 潘志洪 王濠 邱祥琪 李莉 何逸懿 徐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6-42,共7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贵州香猪肠道微生物群对粗纤维降解的潜力,以及筛选出具有高效分解粗纤维能力的关键肠道微生物。试验采集新鲜的贵州香猪粪便样本进行粪便微生物群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YCFA培养基,试验组则在YCF... 本试验旨在探究贵州香猪肠道微生物群对粗纤维降解的潜力,以及筛选出具有高效分解粗纤维能力的关键肠道微生物。试验采集新鲜的贵州香猪粪便样本进行粪便微生物群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YCFA培养基,试验组则在YCFA培养基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0.8 g/L),两组样品均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 h。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液样品的菌群结构组成及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结果表明:(1)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2)试验组的ASV数量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0.10%vs 2.06%,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0.36%vs 0.01%,P<0.05)。(3)通过Lefse分析发现,对照组与试验组间存在28个显著差异的菌属。(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丁酸含量与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 uncultured)、WCHB1-41 norank、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呈显著正相关(P<0.05)。贵州香猪肠道菌群可通过消化一定的纤维素产生SCFAs,添加纤维素钠可显著增加贵州香猪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本试验结果有助于深化对贵州香猪消化系统微生物群的理解,为动物饲养管理和健康监测以及微生物饲料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香猪 肠道微生物 粗纤维 微生物筛选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转化为SCFAs及用于增强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冀周英 陈银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发酵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可产生易于生物利用的短链脂肪酸(SCFAs),针对某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所含溶解性有机物不能满足生物法需求的情况,可采用投加污泥发酵液作为外碳源来解决。SCFAs是增强生物除磷(EBPR)中聚磷菌厌氧合成聚... 发酵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可产生易于生物利用的短链脂肪酸(SCFAs),针对某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所含溶解性有机物不能满足生物法需求的情况,可采用投加污泥发酵液作为外碳源来解决。SCFAs是增强生物除磷(EBPR)中聚磷菌厌氧合成聚羟基烷酸(PHAs)的重要基质,其浓度与类型对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剩余污泥发酵产酸、SCFAs对EBPR的影响及剩余污泥发酵液用于EBPR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剩余污泥 发酵 增强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宋琳 赵小伟 +1 位作者 齐英杰 张养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2092,共11页
奶牛瘤胃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与身体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本文阐述了SCFAs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奶牛瘤胃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与身体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本文阐述了SCFAs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关系,重点关注其对奶牛瘤胃健康及稳态的影响,综述了奶牛瘤胃内SCFA调控内环境的作用机制,为SCFAs营养调控奶牛机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瘤胃微生物 互作 内环境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影响乙醇代谢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钰纯 张晓洁 陈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被认为在乙醇代谢及相关疾病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乙醇被摄入后直接作用于肠道,导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如丁酸、丙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影响机体免...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被认为在乙醇代谢及相关疾病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乙醇被摄入后直接作用于肠道,导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如丁酸、丙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影响机体免疫反应、改变肠道屏障系统、影响乙醇代谢酶等多个方面影响乙醇对各器官尤其是肝功能的损伤。肠道微生物与乙醇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有望成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潜在靶点。总结肠道微生物影响乙醇代谢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在乙醇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乙醇相关疾病的微生态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新型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乙醇 代谢 短链脂肪酸 酒精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对屯昌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7
作者 郁希龙 张小雨 +5 位作者 冀凤杰 胡诚军 彭维祺 徐良梅 吕仁龙 武洪志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93-3103,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对屯昌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头体重为10.00 kg±0.86 kg、体况相近的健康屯昌猪,随机分成4个饲粮处理组(分别为JC1、JC2、JC3和JC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 【目的】研究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对屯昌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头体重为10.00 kg±0.86 kg、体况相近的健康屯昌猪,随机分成4个饲粮处理组(分别为JC1、JC2、JC3和JC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4个处理组分别提供净能水平为10.65、10.15、9.65和9.15 MJ/kg的试验饲粮。屯昌猪生长至25.00 kg左右时试验终止,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当天,分别在每个重复里选取1头猪,收集结肠内容物用于肠道微生物区系分析和短链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1)与JC3组相比,JC1、JC2和JC4组屯昌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处理组间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的结肠微生物组成上,与JC2组相比,JC1、JC3和JC4组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与JC4组相比,JC2和JC3组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的结肠微生物组成上,与JC3组相比,JC1、JC2和JC4组罗斯拜瑞氏菌属和粪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JC1和JC2组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也显著低于JC3组(P<0.05);此外,JC2组密螺旋体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结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代谢组分析显示,JC2组己酸含量显著高于JC3组(P<0.05),极显著高于JC4组(P<0.01);相比于JC1、JC2和JC4组,JC3组丁酸含量有升高趋势(0.05<P<0.10)。【结论】与净能水平推荐量10.15 MJ/kg(JC2)相比,降低饲粮净能水平至9.65 MJ/kg,可通过提高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及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短链脂肪酸的组成,从而促进屯昌猪生长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能 屯昌猪 结肠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牙菜苦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18
作者 唐加峰 王丽娟 +4 位作者 游毅青 孙浩力 党婷婷 李小山 张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探究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STM)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轴的影响,阐明STM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机制。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 探究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STM)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轴的影响,阐明STM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机制。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獐牙菜苦苷组(100 mg/kg),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獐牙菜苦苷组给与STM溶液进行灌胃治疗10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和功能的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小鼠肠道菌群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的SCFAs含量利用GC-MS检测。与模型组比较,STM可显著抑制小鼠体重降低(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5)和肠上皮损伤,并促进杯状细胞数和粘液分泌量的增加(P<0.01)。STM还可抑制UC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的浓度(P<0.05)。STM不影响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但能够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在门水平上,STM能够降低厚壁菌门、弯曲菌门、脱铁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STM能够降低链球菌属、拟杆菌属、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GC-MS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TM组中乙酸(P<0.05)和丁酸(P<0.01)含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STM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分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SCFAs的生成,从而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苦苷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16s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生长期大鼠的骨生长促进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颜恒 陈嫣 +4 位作者 梅欣瑶 王旭堂 冯凤琴 蔡海莺 赵敏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7-156,共10页
为了研究兼具优良乳化性能和抗菌性能的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开发成为促进成骨、预防骨质疏松膳食补充剂的潜力,本实验以生长期大鼠为模型,通过分析GML干预后生长指标和骨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评... 为了研究兼具优良乳化性能和抗菌性能的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开发成为促进成骨、预防骨质疏松膳食补充剂的潜力,本实验以生长期大鼠为模型,通过分析GML干预后生长指标和骨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评价膳食补充750 mg/kg GML对大鼠骨生长的影响;结合生化指标分析、肠道微生物组学和菌群相关代谢物分析,探究GML促进大鼠骨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膳食补充750 mg/kg的GML不会显著影响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及脏器系数等基础生长指标,但可以显著增加胫骨长度、胫骨指数等骨生长指标,增强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且不会使松质骨和皮质骨发生结构退变。GML膳食补充可以使大鼠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具有促进骨形成作用的骨代谢指标极显著增加。相较于对照组,GML处理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显著提高Prevotellaceae_UCG-001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乙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综上,GML可以通过增加血清中骨形成有关的激素和细胞因子的水平促进成骨,或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间接改善骨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GML作为膳食补充剂应用于改善骨骼生长的食品开发中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单甘油酯 生长期大鼠 骨生长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消化和发酵模型研究牛膝多糖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20
作者 马文 沈方琳 +5 位作者 刘畅 朱红康 王铖 申健 赵永 钱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23,共10页
牛膝多糖是牛膝的一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功效。然而,牛膝多糖对肺癌患者肠道健康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和肺癌患者粪便酵解模型,研究牛膝多糖的消化特性及其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 牛膝多糖是牛膝的一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功效。然而,牛膝多糖对肺癌患者肠道健康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和肺癌患者粪便酵解模型,研究牛膝多糖的消化特性及其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多糖经体外模拟口腔、胃和小肠液消化后,分子质量无显著变化,可以较为“完整”地进入结肠;经肺癌患者粪便菌群酵解后,可以调节发酵液中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促进普雷沃氏菌属、考拉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瘤胃球菌属和萨特氏菌属的生长,同时,促进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生。此外,功能预测表明,牛膝多糖能够改善微生物代谢功能,促进氨基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代谢,具有抑制肺癌发展的潜力。综上,牛膝多糖能够调节肺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为预防和缓解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消化酵解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