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栅极和漏极电压检测的SiC MOSFET短路保护电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宛新春 陈其工 +1 位作者 杨锦涛 武逸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5-1155,1168,共12页
SiC MOSFET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设备中,快速、准确且可靠的短路保护电路已成为推广其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SiCMOSFET的各类短路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器件短路时漏源极电压迅速增加的特点,设计短路保护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检测Si... SiC MOSFET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设备中,快速、准确且可靠的短路保护电路已成为推广其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SiCMOSFET的各类短路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器件短路时漏源极电压迅速增加的特点,设计短路保护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检测SiCMOSFET栅极和漏极电压,并将该信号进行分析、锁存、隔离、滤波处理,若器件发生短路,则输出短路信号给栅极驱动芯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基本逻辑器件和高速器件设计保护电路,理论上分析计算该电路在不同短路类型下的响应时间。计入所有影响保护速度的因素,该电路能在600 ns内实现SiC MOSFET短路保护,尤其是在发生负载短路故障时能将短路保护时间缩短至200 ns以内,其响应速度受不同母线电压影响较小。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了该电路在不同母线电压、短路类型、驱动能力等情况下的短路保护性能,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设计要求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短路保护 栅极电压检测 漏极电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和广义S–变换的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的故障检测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林海 许俊杰 +1 位作者 刘伟宁 蔡伯根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2-1617,1622,共7页
本文利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对轨道电路短路电流幅度包络的影响,提出了短路电流幅度包络的回归模型,并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根据机车信号的工作原理,将对短路电流幅... 本文利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对轨道电路短路电流幅度包络的影响,提出了短路电流幅度包络的回归模型,并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根据机车信号的工作原理,将对短路电流幅度包络的检测转换为对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度包络的检测.在利用L-M算法进行分段指数拟合以去除信号的衰减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广义S变换(GST)得到信号的瞬时频率变化,最终根据短路电流幅度包络的回归模型,对瞬时频率变化结果进行判决,得到发生故障电容的具体位置.实验表明,GST具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可以此对故障电容进行准确定位.由于该方法的检测数据全部来自于机车信号的日常运用,使得利用本文方法可大大缩短补偿电容的检测间隔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目前检测方法在检测的及时性、成本和影响铁路运输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广义S变换 莱文伯格–马夸特算法 短路电流 补偿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路阻抗及ΔU-I_(1)轨迹特征联合分析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在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振华 蒋伟辉 +3 位作者 喻彩云 陈兴新 李振兴 徐艳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209,217,共8页
为解决短路阻抗法不能进行故障类型识别及其与ΔU-I_(1)轨迹法均易受设备测量误差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短路电抗及ΔU-I_(1)轨迹特征联合分析的绕组变形在线检测方法。介绍了在线短路阻抗法的原理,并根据互感器测量误差的短时不变性提... 为解决短路阻抗法不能进行故障类型识别及其与ΔU-I_(1)轨迹法均易受设备测量误差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短路电抗及ΔU-I_(1)轨迹特征联合分析的绕组变形在线检测方法。介绍了在线短路阻抗法的原理,并根据互感器测量误差的短时不变性提出了减小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介绍了ΔU-I_(1)轨迹法的原理,然后给出基于短路阻抗及ΔU-I_(1)轨迹特征联合分析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检测步骤和判据。通过建立变压器的仿真模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考虑测量误差时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考虑测量误差时准确识别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故障,具有工频带电监测和故障类型识别的优点,提高了绕组变形故障识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绕组变形 短路阻抗 ΔU-I1轨迹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检测
4
作者 贺泽斌 陈昌 +4 位作者 杨君聖 杨秉林 王爽 李克武 吴倩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4,共7页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高速、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短波红外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源透射穿过样品,样品偏振光经过显微镜收集,入射到由波片和检偏器构成的偏...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高速、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短波红外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源透射穿过样品,样品偏振光经过显微镜收集,入射到由波片和检偏器构成的偏振分析装置,从而完成样品偏振图像测量。利用偏振图像融合技术将测量得到的图像进行融合,完成样品偏振图像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的缺陷检测。采用Op-Amp集成芯片对芯片的边缘和中心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所测试的缺陷特征清晰、数量完整,能够提供重要依据,确保了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偏振成像 集成电路芯片 偏振图像融合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485总线短路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崔三俊 李成海 徐欣中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151,160,共4页
短路故障是RS-485总线的常见故障,其危害较大,容易造成总线控制芯片的损坏。RS-485总线一般通过发送检测报文来判定总线工作是否正常,该类方法的反应较慢,且不能避免接口电路的损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检测的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它... 短路故障是RS-485总线的常见故障,其危害较大,容易造成总线控制芯片的损坏。RS-485总线一般通过发送检测报文来判定总线工作是否正常,该类方法的反应较慢,且不能避免接口电路的损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检测的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它可以实时在线检测分支电路的短路故障,从而可立即屏蔽掉故障分支点,避免短路故障进一步损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485总线 短路故障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电压特性的无刷直流电机匝间短路在线检测
6
作者 吴振宇 王慧 +2 位作者 胡存刚 席浩天 曹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85-3696,I0034,I0035,共14页
匝间短路是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的常见故障之一,因此开展短路下电机在线检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BLDCM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的研究鲜见报道,同时BLDCM的机械结构、驱动方式与其他类型电机差异明显,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直... 匝间短路是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的常见故障之一,因此开展短路下电机在线检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BLDCM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的研究鲜见报道,同时BLDCM的机械结构、驱动方式与其他类型电机差异明显,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适用。为此,该文提出基于零序电压特性的无刷直流电机匝间短路在线检测法,构建新的特征参数指标。首先,建立匝间短路下绕组解析模型,理论推导故障下零序电压基频分量的演变特性;其次,联合三相电流与零序电压基频分量,提出全新的故障相定位参数与故障程度评估参数;最后,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联合Simulink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匝间短路的故障检测、故障相定位及故障程度评估。另外,该方法对电机瞬时状态具有鲁棒性,能够实现BLDCM匝间短路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序电压特性 无刷直流电机 匝间短路 故障检测 故障相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稳工况下感应电机匝间短路与高阻连接诊断
7
作者 董勋 牛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7-776,共10页
匝间短路(ITSC)和高阻连接(HRC)是常见的定子故障,及时检测出故障可防止更严重的电机损伤,提高工业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这两种故障特征相似容易造成误判,在非平稳工况下检测指标波动较大,且故障相位识别需同步采集多类型信号增... 匝间短路(ITSC)和高阻连接(HRC)是常见的定子故障,及时检测出故障可防止更严重的电机损伤,提高工业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这两种故障特征相似容易造成误判,在非平稳工况下检测指标波动较大,且故障相位识别需同步采集多类型信号增加了检测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仅采用电压信号实现非平稳工况下ITSC、HRC检测与相位识别的方法。首先,建立故障模型并开展机理分析,提取能够有效区分ITSC和HRC的故障特征。其次,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估计信号瞬时频率脊线,构建零序电压因子、负序电压因子,减小工况波动对检测指标的影响。最后,利用电压信号相位构建相位识别指标。通过感应电机故障模拟实验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非平稳工况下可有效检测ITSC、HRC故障并识别相位,且不需借助转速计和电流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匝间短路 高阻连接 故障检测 相位识别 非平稳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三参数测试设备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宏磊 吴宇豪 +1 位作者 赵锋良 沈昱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碱性锌-二氧化锰(碱锰)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要进行相关参数的检验,以保证品质。传统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在稳定性、误差、速度和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对碱锰电池三参数测试设备和测量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稳定性、减少误差。根据... 碱性锌-二氧化锰(碱锰)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要进行相关参数的检验,以保证品质。传统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在稳定性、误差、速度和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对碱锰电池三参数测试设备和测量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稳定性、减少误差。根据具体测量项目进行补偿的取舍:9 V电池负载电压测试时,需加补偿;短路电流测量时,需全面考虑补偿问题。选择电气检测元件时,要考虑元件精度和环境温度等的影响。三参数检测电路的计算误差控制在4‰以内。通过设备设计、安装和调试,检测速度达到0.1 s/组,三参数检测总体精度控制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锌-二氧化锰(碱锰)电池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负载电压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和事件段识别与改进谱聚类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先勇 陈智凡 +2 位作者 汪颖 何涛 张逢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8-667,共10页
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内短路故障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其检测受到在线检测实时性以及故障特征获得性制约,是当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运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事件段检测与改进谱聚类的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内短路故障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其检测受到在线检测实时性以及故障特征获得性制约,是当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运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事件段检测与改进谱聚类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首先,考虑内短路故障时的电压/温度变化特性,基于累积和事件突变点识别方法,识别疑似内短路故障事件段。其次,构建三维故障特征,刻画检测对象内短路故障特征属性。然后,构建基于Wasserstein测度的内短路故障特征距离矩阵,检测三维空间各点稀疏特性,客观划定故障聚类,实现内短路故障检测。搭建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实验平台、建立锂离子电池电–热耦合仿真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准确识别疑似内短路故障事件段,在不同串并联形式及故障类型下实现故障检测,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短路故障检测 事件段检测 故障特征 Wasserstein距离 改进谱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磁场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兴明 韩冬阳 张鑫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72,共10页
为了解决目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检测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根据故障发展期探测线圈感应电压的异常变化,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分析的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磁场探测方法。首先,对电抗器故障发展期探测线圈电压信号进行仿真分析... 为了解决目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检测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根据故障发展期探测线圈感应电压的异常变化,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分析的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磁场探测方法。首先,对电抗器故障发展期探测线圈电压信号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电抗器不同位置匝间短路时探测线圈信号变化特征。再基于信号分解小波系数中有用信号与噪声相对比值最大的原则,逐层自适应选取最优小波基函数,利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阈值去噪,提取故障特征量从而实现对电抗器匝间短路发展期及时准确地判断,避免故障进一步发展。通过搭建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检测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基于小波分析磁场探测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为电抗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电抗器 匝间短路 探测线圈 小波分析 最优小波基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方波激励检测锂离子电池早期内短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春 王瑛琦 +1 位作者 姜久春 吴铁洲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ISC)的早期检测对于避免潜在安全风险至关重要。现有的故障检测方法在检测早期短路时准确性较差,且需要大量的数据。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施加微小的电流激励信号,借助极化压升与激... 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ISC)的早期检测对于避免潜在安全风险至关重要。现有的故障检测方法在检测早期短路时准确性较差,且需要大量的数据。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施加微小的电流激励信号,借助极化压升与激励压升,发现锂离子电池在短路时压升异常规律。该方法在荷电状态(SOC)较低时效果更明显,对120Ω以内的短路检测有效,且适用范围可根据采样精度调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常规短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内短路 故障检测方法 方波激励 低荷电状态(SOC)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量下并网模式交流微电网短路故障早期检测与区域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昕 甘鸿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3-4366,I0014,共15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容量变化,微电网原有的供电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潮流大小、方向和功率结构发生变化,对快速检测和定位微电网中的短路故障区域提出了挑战。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低压交流微电网模型;通过高...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容量变化,微电网原有的供电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潮流大小、方向和功率结构发生变化,对快速检测和定位微电网中的短路故障区域提出了挑战。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低压交流微电网模型;通过高尺度小波能量谱算法对微电网与大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处检测到的电流进行分解,提取适应不同容量情况的短路故障特征值,实现了不同容量下微电网短路故障的早期检测;利用小波能量谱特征结合基于正交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least square,OLS)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容量微电网的短路故障区域定位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网模式微电网短路故障保护硬件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保护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实现并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短路故障的早期检测与区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模式微电网 短路故障 小波能量谱 正交最小二乘法(OLS) 径向基函数(RBF) 早期检测 区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节距等值线圈的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在线检测
13
作者 武玉才 范轩杰 +5 位作者 白雨卉 赵海森 马明晗 朱新凯 胡磊 陈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844-9855,I0028,共13页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对汽轮发电机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实施在线精准检测有助于安排维修。该文基于穿心螺杆在汽轮发电机内的高密度分布特点,提出将一定间距的2个螺杆通过物理连接构成等值线圈,分析等值线圈感应电压的特征谐波与转子...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对汽轮发电机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实施在线精准检测有助于安排维修。该文基于穿心螺杆在汽轮发电机内的高密度分布特点,提出将一定间距的2个螺杆通过物理连接构成等值线圈,分析等值线圈感应电压的特征谐波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关联规律,进一步研究等值线圈节距对故障检测效果的影响。随后,分别在2极、4极汽轮发电机上开展有限元仿真验证,证明等值线圈可以有效判断汽轮发电机的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不受汽轮发电机转子磁极数、磁极形状的影响。最后,在一台4极同步发电机组上模拟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实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相吻合。该方法有效规避侵入式检测方法的传感器安装困难弊端,在实现难度和检测精度间达成良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 等值线圈 谐波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光伏低压交流系统短路快速保护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胜斌 缪希仁 郭谋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38-5148,共11页
低压交流系统过电流原理短路保护方法受限于短路检测特征单一,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系统运行保护,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柔性装置接入给低压保护技术带来新挑战。因此,提出节点自治的含分布式光伏低压交流系统短路快速保护方法。首先,以短... 低压交流系统过电流原理短路保护方法受限于短路检测特征单一,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系统运行保护,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柔性装置接入给低压保护技术带来新挑战。因此,提出节点自治的含分布式光伏低压交流系统短路快速保护方法。首先,以短路电流、电压瞬时幅值构建支路状态特征,研究短路状态早期辨识方法。其次,引入同节点各支路短路电流极性信息,设计基于短路电流方向相关性辨识的短路支路保护决策机制。最后,进行低压真型系统及其仿真模型的保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支路和光伏并网支路的短路均可在0.5 ms内检出;不同节点间的保护响应范围合理搭配,且对于同一节点的近端短路,各支路可在短路1 ms内独立决断是否触发保护,保障了保护方法的选择性;保护方法在各类源荷运行工况扰动下不误动,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交流系统 分布式光伏 短路故障 短路状态早期检测 保护决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内部电弧故障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对比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贾云飞 贾双瑞 +2 位作者 罗迅 汲胜昌 李斯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8-2165,共8页
变压器内部短路电弧故障是变压器最危险、最严重的故障,极有可能造成变压器油箱的形变和破裂,乃至变压器油的燃烧与爆炸,对人员生命安全、变电站财产安全、电网运行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实现变压器内部短路电弧故障的快速检测有利于... 变压器内部短路电弧故障是变压器最危险、最严重的故障,极有可能造成变压器油箱的形变和破裂,乃至变压器油的燃烧与爆炸,对人员生命安全、变电站财产安全、电网运行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实现变压器内部短路电弧故障的快速检测有利于及时发出断路器分闸信号,从而缩短电弧燃弧时间,减小电弧能量,降低燃爆可能性。为寻找适用于电弧故障快速检测的信号及特征,首先搭建了基于电容电感串联谐振的油中工频大电流电弧实验平台,并实现了油中工频电弧的电压、电流、压力波、光、电磁脉冲、气泡形态等关键电弧特性的测量;发现压力波存在前期快速振荡-后期持续上升两阶段,光信号存在间隔约10 ms的脉冲,电弧电流过零点时必定会产生电磁脉冲,上述压力波、光和电磁脉冲3种信号及其特性有望应用于变压器内部短路电弧故障的快速检测;最后对比了这3种故障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这些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前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内部短路故障 工频电弧 油中电弧 故障检测 压力波 光信号 电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电流电压信号的矿用照明供电系统短路保护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红磊 卢其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针对矿用照明供电系统发生远距离短路故障时无法精准有效地检测难题,提出了一种检测不同位置多点电流信号保护方法。该方法将煤矿照明保护线路划分为多个区块,在不同区块发生不同故障时线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大小会随之发生不同变化,以此... 针对矿用照明供电系统发生远距离短路故障时无法精准有效地检测难题,提出了一种检测不同位置多点电流信号保护方法。该方法将煤矿照明保护线路划分为多个区块,在不同区块发生不同故障时线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大小会随之发生不同变化,以此为依据可以判断出故障类型和短路点具体在那一区块,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此种保护方法相比传统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的短路检测方法其精确度得到很大提高,并且不受供电距离的影响,可以对短路故障定位故障发生的区块和故障分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出照明供电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照明综保 短路故障 多点检测 MATLAB仿真 故障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功率比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短路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博 汤晓君 +1 位作者 张泽宇 王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03-4712,I0014-I0018,共15页
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潮流灵活、输送能力强的优点,快速、灵敏的故障检测技术对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极其重要。由于过渡电阻和限流电抗器的存在以及测量噪声的影响,使得故障后的暂态特征微弱,进而使得多数故障检测方法的应用受限。为此,... 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潮流灵活、输送能力强的优点,快速、灵敏的故障检测技术对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极其重要。由于过渡电阻和限流电抗器的存在以及测量噪声的影响,使得故障后的暂态特征微弱,进而使得多数故障检测方法的应用受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功率比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短路故障识别方案。首先,分析了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特性,利用虚拟接地点简化故障后的等效电路,明确了发生区内外故障的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功率比以增强故障发生后的特征差异,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虚拟功率比的特点,提出基于双端非同步虚拟功率比的故障保护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四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对各种工况下的故障检测性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保护策略能够实现对直流故障的准确识别,只需20 kHz的采样频率,即可在1 ms内完成故障检测,且对过渡电阻、噪声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相比于其他故障保护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输电 虚拟接地点 故障识别 虚拟功率比 短路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无传感器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鹏 李永刚 马明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431-6443,共13页
定位筋作为抽水蓄能电机的固有部件,其感应电动势可有效反映转子绕组匝间绝缘健康水平。首先,通过引入衰减系数法推导了杂散磁通与气隙主磁通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了定位筋感应电动势在匝间短路状态下的特征谐波,据此提出了谐波幅值比阈... 定位筋作为抽水蓄能电机的固有部件,其感应电动势可有效反映转子绕组匝间绝缘健康水平。首先,通过引入衰减系数法推导了杂散磁通与气隙主磁通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了定位筋感应电动势在匝间短路状态下的特征谐波,据此提出了谐波幅值比阈值检测法;其次,根据抽水蓄能电站服役机组运行参数搭建了二维电磁仿真模型,分析了匝间短路故障前后定位筋感应电动势时/频域特征的演变规律,并验证了谐波幅值比阈值检测法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信号调理装置对动模实验机组不同匝间短路程度下的定位筋感应电动势信息进行采集。监测结果表明,故障磁极所对应的定位筋感应电动势时域特征幅值及基频幅值均呈衰减趋势,其频谱分数次谐波幅值呈递增趋势,进一步计算多个周期信号的谐波幅值比,据此构建统计箱线图并设定故障检测阈值,可有效为转子绕组匝间绝缘故障防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机 转子绕组 匝间短路 定位筋感应电动势 谐波幅值比阈值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输送带缺陷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宏飞 冯永利 黄金凤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1-168,共8页
针对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缺陷检测因没有公开的数据集、缺陷形状多样化、撕裂长短不一而导致检测的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将使用线阵相机,并在拍摄过程中采用线激光作为辅助工具,减轻恶劣环境对图像的影响,并提出改进YOLOv5的输送带缺陷检测... 针对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缺陷检测因没有公开的数据集、缺陷形状多样化、撕裂长短不一而导致检测的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将使用线阵相机,并在拍摄过程中采用线激光作为辅助工具,减轻恶劣环境对图像的影响,并提出改进YOLOv5的输送带缺陷检测算法,以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首先,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增强方式进行组合的方法进行扩充。然后在特征提取阶段,用类似注意力机制的C3_A替换Backbone中的C3模块,以提高整体性能。接着在特征融合阶段,采用短接的方法将Backbone与Neck的PAN结构结合,以减少特征信息丢失。最后,在损失函数上融入微调后的交并比并设置两个参数,对原始交并比进行缩放和裁剪,有效约束模型预测框与真实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模型对边界框回归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输送带缺陷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88.1%,精确率达到88%,召回率达到86.5%,满足输送带缺陷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5 数据增强 结构短接 交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方法
20
作者 张浚坤 雷二涛 +3 位作者 罗崴 金莉 马凯 李盈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7,共8页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热失控问题,限制了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更准确地检测电池异常情况中的内短路与开路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equenti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热失控问题,限制了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更准确地检测电池异常情况中的内短路与开路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equenti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SVMD)计算每个电池单体的最大电压波动,并通过箱线图和离群点检测来识别异常单体。其次,根据SVMD得到的电压均值差的绝对值,结合斜率计算和统计分析,检测潜在的内短路或开路故障。最后,利用实际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热失控发生前55 min进行预警,并能精确识别内短路或开路故障单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内短路故障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离群点检测 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