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徐贵军 宋晓东 +4 位作者 刘桂荣 陈江燕 吴锈钢 李淑华 吴景云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 Sphaeropsis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 50 %多菌灵 wp 50 0倍液浸苗 ;在人工林中 ,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 ;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 (辽西北为 6月初和 6月中旬 ) ,7...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 Sphaeropsis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 50 %多菌灵 wp 50 0倍液浸苗 ;在人工林中 ,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 ;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 (辽西北为 6月初和 6月中旬 ) ,70 %甲基托布津 wp 1 0 0 0倍液或 50 %多菌灵 wp50 0倍液防治 2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效果不佳。适时的卫生伐对该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松枯梢病 防治 杀菌剂 营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晓东 刘桂荣 +2 位作者 陈江燕 徐贵军 李淑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2-25,共4页
为了有效控制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发生、进行了连续2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枯梢病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在甲基托布津、菌核净、三唑铜、朴海因、代森锌、多菌灵、可杀得、退菌特、百菌清和苯来特等10种药剂中,多菌... 为了有效控制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发生、进行了连续2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枯梢病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在甲基托布津、菌核净、三唑铜、朴海因、代森锌、多菌灵、可杀得、退菌特、百菌清和苯来特等10种药剂中,多菌灵(500×)、苯来特(800×)和甲基托布津(1000×)3种内吸性杀菌剂效果良好、稳定.应被视为首选药剂。对1年生播种苗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施药.隔14d施一次药与隔7d施一次药效果没有明显区别.宜采用14d施一次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 防治 樟子松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木霉菌株对樟子松枯梢病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26
3
作者 邓勋 宋瑞清 +1 位作者 宋小双 尹大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7,共7页
采用菌株对峙培养法和木霉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株的生长抑制法,从28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对樟子松枯梢病菌抑制效果显著的菌株;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木霉非挥发性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萃取效果,获得对病原菌抑制显著的提取物,研究了... 采用菌株对峙培养法和木霉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株的生长抑制法,从28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对樟子松枯梢病菌抑制效果显著的菌株;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木霉非挥发性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萃取效果,获得对病原菌抑制显著的提取物,研究了高效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制备孢子菌剂和液体菌剂对樟子松枯梢病进行了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中,引进菌株T-43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抑制效果63.28%,相对抑制效果为6.05,木霉完全覆盖病原菌;木霉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株的生长抑制试验中,T-43菌株发酵液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2.94%和90.58%,病原菌菌丝生长稀疏或被完全抑制生长;菌株T-4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的主要保护酶SOD、POD、CAT和PPO影响作用显著,提取物通过破坏病原菌的防护系统,抑制病原菌生长;在T-43对樟子松枯梢病的野外防治试验中,引进菌株T-43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国内高效菌株T-C14和商品化的木霉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其中用发酵液制备的液体菌剂10倍液防治效果好于分生孢子菌剂,2011年得病害控制效果达到76.67%。连续的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樟子松枯梢病 抑菌机理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敬林 李耀民 +6 位作者 杨传波 庞丽杰 李宝年 徐树辉 项存悌 董爱荣 郑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伏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侵染规律 健组织病菌 孢子萌发 接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损失估测与防治指标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耀民 杨传波 +6 位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黄敬林 庞丽杰 郑国强 董爱荣 项存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 ,分别病情等级和立地条件 ,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的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 ,明确了各病情等级对高生长、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量、损失率...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 ,分别病情等级和立地条件 ,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的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 ,明确了各病情等级对高生长、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量、损失率的相关数律 ,建立了樟子松枯梢病对材积损失的估测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损失估测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拮抗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7 位作者 杨传波 黄敬林 庞丽杰 石铁嵩 刘兴刚 李耀民 项存悌 谢运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7-99,共3页
试验筛选出 10种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Diplodiapinea有拮抗作用的真菌 ,最终确定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 6种。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绿木霉 (Trichodermaviride)、单格孢 (Ulocladiumchartarum )、枣褐霉(Spadicoidesoboratum)、镰刀菌 (F... 试验筛选出 10种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Diplodiapinea有拮抗作用的真菌 ,最终确定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 6种。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绿木霉 (Trichodermaviride)、单格孢 (Ulocladiumchartarum )、枣褐霉(Spadicoidesoboratum)、镰刀菌 (Fusariumsp .)、球毛壳孢 (Chaetomiumglobosum)、附球菌 (Epicoccumsp .)。其中绿木霉效果最好 ,为首选菌种。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 ,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桔抗真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流行因素及季节流行动态 被引量:7
7
作者 庞丽杰 杨传波 +5 位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李耀民 黄敬林 项存悌 郑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29,共3页
通过樟子松枯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明确了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 :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坡位及林位。结果表明 :樟子松易感病 ,林龄大发病重 ,阳坡... 通过樟子松枯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明确了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 :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坡位及林位。结果表明 :樟子松易感病 ,林龄大发病重 ,阳坡比阴坡发病重 ,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发病重 ,上坡、中坡、下坡发病程度由重到轻 ,林缘比林内重。随着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 ,孢子飞散量增加。种子不带菌 ,该病的传播与种子无关。将2 0 0 0年和 2 0 0 2年生长季节樟子松枯梢病病情逐月调查的数据 ,分别进行指数、韦布尔和理查德 3种曲线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病情随时间的进展曲线以韦布尔曲线为最优。同时 ,也说明了樟子松枯梢病属于多循环的复利病害 ,因此 ,在病害预测和防治上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流行因素 季节流行动态 环境条件 寄主 影响因子 湿度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潜伏侵染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耀民 杨传波 +5 位作者 黄敬林 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谢运海 项存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4,共2页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 ,测定樟子松枯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株上的潜伏侵染带菌率 ,并对照病区和非病区不同部位、不同...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 ,测定樟子松枯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株上的潜伏侵染带菌率 ,并对照病区和非病区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健康组织的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以得出樟子松枯梢病的潜伏侵染规律 ,为此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潜伏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传波 李耀民 +5 位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黄敬林 庞丽杰 董爱荣 项存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3,共3页
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 ;最适温度 2 5℃ ;最佳pH =5 ;最佳C源为蔗糖 ;最佳N源为蛋白胨 ;全光最适其生长 ,并能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原菌分生孢子在 2 5~ 32℃下、2 %葡萄糖中... 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 ;最适温度 2 5℃ ;最佳pH =5 ;最佳C源为蔗糖 ;最佳N源为蛋白胨 ;全光最适其生长 ,并能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原菌分生孢子在 2 5~ 32℃下、2 %葡萄糖中、10 0 %相对湿度下 ,孢子萌发率最高。但随湿度降低 ,萌发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孢子发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树栖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病害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传波 黄敬林 +7 位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张树森 陈金贵 李耀民 项存悌 谢运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6,共3页
通过对樟子松叶、枝、芽、果等部位进行组织切片和真菌分离培养 ,鉴定出真菌 2 4种 ,其中子囊菌 3种、担子菌 1种、半知菌 2 0种。这些真菌种群在樟子松树体上可分为芽栖真菌、叶栖真菌、枝栖和果栖真菌 4大类 ,其种类组成和数量与樟子... 通过对樟子松叶、枝、芽、果等部位进行组织切片和真菌分离培养 ,鉴定出真菌 2 4种 ,其中子囊菌 3种、担子菌 1种、半知菌 2 0种。这些真菌种群在樟子松树体上可分为芽栖真菌、叶栖真菌、枝栖和果栖真菌 4大类 ,其种类组成和数量与樟子松树龄、叶龄、枝龄、树冠层次等有密切关系。芽栖真菌种类和数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多 ,叶栖真菌 (特别是兼性寄生真菌 )的种类和数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多 ,枝栖真菌种类和数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增多。樟子松树栖真菌种群组成也随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 ,在发病的樟子松林分内樟子松枯梢病菌数量激增占主导地位 ,环境条件的恶化是促成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健康的樟子松林分内也广泛地分离到樟子松枯梢病菌 ,表明该病害是潜伏性的侵染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于松 枯梢病 树栖真菌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敬林 庞丽杰 +7 位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杨传波 刘兴刚 张树森 李耀民 项存悌 董爱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 ,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 :营造混交林 ,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 ,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应用 0 14 7抗生细菌 ,含菌量 10 8个 /mL抑菌效果达82 .1% ,林间防治效果达 ...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 ,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 :营造混交林 ,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 ,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应用 0 14 7抗生细菌 ,含菌量 10 8个 /mL抑菌效果达82 .1% ,林间防治效果达 5 4 .1% ,该抗生细菌可以定居在樟子松针叶上 ,成为针叶叶围微生物群落 ,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 ;在 6月病菌孢子飞散前 ,对苗圃和重病林分喷 75 %百菌清 10 0 0×液、6 5 %敌克松 10 0 0×液、70 %甲基托布津 10 0 0×液、6 5 %代森锌 5 0 0×液 ,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90 %以上和 7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测报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传波 李宝年 +7 位作者 庞丽杰 黄敬林 徐树辉 陈金贵 何志强 李耀民 项存悌 郑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5月初孢子开始飞散 ,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 ,孢子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 6月中旬和 6月下旬为初始发病期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为发病...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5月初孢子开始飞散 ,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 ,孢子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 6月中旬和 6月下旬为初始发病期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 ,9月中旬为病害的终止期。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 3个因子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很大 ,气温对病害流行始发期和终止期起决定作用。在适宜的气温范围内 (2 0~ 2 3℃ ) ,病情随时间及相应的气温、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 :y =- 10 .6 +1.2 4 1y0 +0 .2 88t,入选的自变量有初始病情y0 和前月平均气温t两个因子 ,此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病情指数 (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于松 枯梢病 测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宝年 徐树辉 +8 位作者 庞丽杰 杨传波 黄敬林 何志强 石铁嵩 李耀民 项存悌 董爱荣 郑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6-107,共2页
1999年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 2 0 0 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 ,经计算得知 :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同时也说明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综合防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的划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丽杰 徐树辉 +4 位作者 黄敬林 杨传波 李宝年 李耀民 项存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7,88,共3页
根据黑龙江省 2 2个市县病害调查的结果 ,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 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将黑龙江省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 4级。经证实 ,等级的划分与病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危险等级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樟子松林枯梢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琦 魏霞 +1 位作者 马晓乾 邓勋 《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主要在东京城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中,针对樟子松枯梢病建立35块固定标准地,并对标准地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林分因子、林木营养状况等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枯梢病危害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病情指数与林分及立地因子相关性... 主要在东京城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中,针对樟子松枯梢病建立35块固定标准地,并对标准地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林分因子、林木营养状况等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枯梢病危害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病情指数与林分及立地因子相关性分析,得到与病害发生相关性显著的林分立地因子,其中坡向、林龄、土质、混交树种与病情指数相关性显著。另外,修枝、清林、除针、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都对病害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枯梢病 生态控制 林分立地因子 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