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升船机船厢应对水位波动对接方案优化及应用
1
作者 彭享文 金锋 闫晓青 《水运工程》 2025年第1期154-157,163,共5页
针对三峡升船机引航道水位快速波动条件下,船厢对接位置选择不合理影响升船机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本文开展了三峡升船机应对水位波动的船厢对接方案优化,研究提出设置过厢船舶临时靠泊区和船厢对接位置判断方法,实现了船厢与航道快速准... 针对三峡升船机引航道水位快速波动条件下,船厢对接位置选择不合理影响升船机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本文开展了三峡升船机应对水位波动的船厢对接方案优化,研究提出设置过厢船舶临时靠泊区和船厢对接位置判断方法,实现了船厢与航道快速准确对接。总结三峡升船机船厢对接优化方案,现场验证前后受水位波动影响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比原方案,方案优化后能够提升升船机船厢对接位置合理性和准确性,并有效减少航道水位波动对升船机运行的影响,为建设在自然河流上的升船机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船厢对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升船机 水位波动 临时靠泊区 船厢水深 船厢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升船机船舶进出船厢牵引方案
2
作者 陈新 汤伟毕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根据三峡升船机船厢、上下闸首等设备设施的实际布置和结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船型,研究牵引距离、牵引角度、牵引力等技术指标,提出轨道小车和电动推轮牵引两种三峡升船机船舶进出船厢牵引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结合升船机现... 根据三峡升船机船厢、上下闸首等设备设施的实际布置和结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船型,研究牵引距离、牵引角度、牵引力等技术指标,提出轨道小车和电动推轮牵引两种三峡升船机船舶进出船厢牵引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结合升船机现阶段通航运行时间和牵引预期耗时对方案进行比选,得出预期全年日均通航时间由47 min 59 s缩短至43 min 47 s,较现行船舶通航效率有所提升,为后续的船舶牵引工程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升船机 船舶牵引 典型船舶 电动推轮 轨道小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闸输水系统研究及闸室消能工优化的三维数值模拟
3
作者 叶雅思 谢春航 +2 位作者 胡瑞昌 任启江 苏天宇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1期92-99,107,共9页
针对木京34 m宽船闸原方案下闸室泊稳条件较差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船闸输水系统灌水的数学模型试验,研究闸室不同消能工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条件和停泊条件,揭示此类输水系统闸室输水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输水过程内,相较于采... 针对木京34 m宽船闸原方案下闸室泊稳条件较差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船闸输水系统灌水的数学模型试验,研究闸室不同消能工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条件和停泊条件,揭示此类输水系统闸室输水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输水过程内,相较于采用1道消力槛消能工形式布置的原方案,采用“明沟+消力槛”的优化方案能够使闸室内水流流速更缓、水体表面紊动强度更弱、水面最大纵比降也更小,闸室泊稳条件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数值模拟 闸室 消能工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升船机船厢出入水受力特性原型观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新 胡亚安 +1 位作者 李中华 严秀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船厢出入水过程中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是下水式升船机关键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厢下水式升船机——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过程中的力学问题,首次通过系统的原型观测,研究揭示船厢出入水过程中厢体的受力变形特性、船厢... 船厢出入水过程中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是下水式升船机关键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厢下水式升船机——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过程中的力学问题,首次通过系统的原型观测,研究揭示船厢出入水过程中厢体的受力变形特性、船厢的倾斜量及同步轴扭矩的变化规律、船厢的振动响应与噪声及附加水动力荷载特性,并探讨了船厢出入水运行速度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船厢入水过程中由于船厢侧荷载发生显著变化,船厢发生最大弯曲变形约2.7cm,船厢纵倾增大不足20mm,最大扭矩变化162kN·m,船厢振动、噪声、吸附力均不大;不同速度出入水,各项参数变化规律一致,但随速度增大,各参数呈增大趋势;船厢出水后能够完全恢复到入水前状态,出入水过程稳定收敛,船厢出水启动瞬间和船厢底铺板脱离水面时刻是出入水过程的关键节点,各项参数变化迅速。观测结果不仅为景洪升船机安全运行提供依据,也为其他下水式升船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水式升船机 船厢 出入水 受力特性 原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船机承船厢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正华 包纲鉴 +1 位作者 宣国祥 陈锦珍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3,共7页
对卧倒门在不同工作方式下承船厢内的水动力特性及船舶停泊条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 .介绍了卧倒门启闭过程中承船厢内的水力特性和动力特性 .运用回归分析法 。
关键词 升船机 承船厢 水动力 停泊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东淝河船闸施工技术
6
作者 尚龙 俞玮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针对引江济淮东淝河船闸四面临水、建设条件复杂、船闸闸室墙一次成型等问题,进行水文与地质情况分析,并进行降水井的试验井对比试验,确定了深基坑降水方案与监测方法。结合已有船闸闸室墙钢筋安装和人字门安装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针对引江济淮东淝河船闸四面临水、建设条件复杂、船闸闸室墙一次成型等问题,进行水文与地质情况分析,并进行降水井的试验井对比试验,确定了深基坑降水方案与监测方法。结合已有船闸闸室墙钢筋安装和人字门安装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船闸闸室墙钢筋整体预制与安装、人字门精细制作与精确定位等施工技术。研究成果保证东淝河复线船闸得以顺利建成,提升了船闸建设安全与质量,闸室墙钢筋预制安装工艺在船闸闸室墙工程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改扩建船闸施工的方法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深基坑 降水与监测 闸室墙钢筋 人字门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底缘形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敬鹏 胡亚安 +1 位作者 李中华 薛淑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182,共7页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过程概化物理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主体底缘形式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不同底缘形式的船厢对出入水过程船厢池水面波动、吸附力、拍击力及附加水动力荷载的影响。研究表明:船厢底缘角度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过程概化物理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主体底缘形式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不同底缘形式的船厢对出入水过程船厢池水面波动、吸附力、拍击力及附加水动力荷载的影响。研究表明:船厢底缘角度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出水吸附力与入水拍击力,同时考虑到船厢底缘角度的增大会引起船厢质量的增加,提出船厢底缘较优角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水式升船机 船厢出入水 水动力特性 船厢底缘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胡亚安 薛淑 +1 位作者 李中华 王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6,共5页
分析水力式升船机与常规电力驱动式升船机运行速度的差异,总结水力式升船机非匀速运行的特点,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原型观测试验,系统介绍升船机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特性,并分析其对船厢水面波动、船厢倾斜量、同步轴扭矩等特征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 水力式升船机 运行特性 船厢水面波动 船厢倾斜量 同步轴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全平衡升船机承船厢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锦珍 包纲鉴 马光耀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301-308,共8页
简要介绍了垂直升船机提升机构的常用型式,探讨了卷扬全平衡式升船机承船厢的稳定性。从力系平衡原理导出船厢失稳条件的计算式,并与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稳定分析 承船厢 升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升船机承船厢设计水深标准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中华 胡亚安 刘克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3-157,共5页
通过1∶16的物理模型研究了船舶进出升船机承船厢时的最大下沉量与船厢水深、船舶航速及船厢断面系数间的变化规律。提出船舶出厢过程是船厢设计水深的控制条件,建立了船舶下沉量的无量纲计算公式。通过综合比较不同船厢水深船舶下沉量... 通过1∶16的物理模型研究了船舶进出升船机承船厢时的最大下沉量与船厢水深、船舶航速及船厢断面系数间的变化规律。提出船舶出厢过程是船厢设计水深的控制条件,建立了船舶下沉量的无量纲计算公式。通过综合比较不同船厢水深船舶下沉量及船底安全富余水深,提出了向家坝升船机合理的船厢设计水深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 承船厢 船舶下沉量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升船机145m水位上游对接厢内水面波动特性实船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亚安 王新 +1 位作者 陈莹颖 傅陆志丹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与其他升船机相比,三峡升船机具有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的特点,同时还受三峡五级双线船闸充水影响。通过4条不同船型、尺度、排水量的船舶13个航次的实船试验,获取了三峡升船机上游145 m水位下,上游水位变化对船厢对接过程的影响,主要内... 与其他升船机相比,三峡升船机具有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的特点,同时还受三峡五级双线船闸充水影响。通过4条不同船型、尺度、排水量的船舶13个航次的实船试验,获取了三峡升船机上游145 m水位下,上游水位变化对船厢对接过程的影响,主要内容为船厢水面波动及变化特性,为三峡升船机过机船舶技术要求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发现,当上游水位在145~150 m时,受双线船闸充水影响,升船机上游引航道水位变化对船厢上游对接影响明显加剧,且易导致船厢水深不足,影响升船机及船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升船机 承船厢 水面波动 实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进出承船厢水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焱 迟杰 +1 位作者 刘红华 于宝海 《水道港口》 2006年第5期317-321,共5页
采用遥控自航船模和牵引船模相结合的方法,对船队进出船厢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成果表明:船队进出厢的航行阻力和下沉量取决于船厢断面系数和进出厢的速度。断面系数减小,航速增加,阻力和下沉量增大;出厢的阻力和艉沉均大于进厢;结合... 采用遥控自航船模和牵引船模相结合的方法,对船队进出船厢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成果表明:船队进出厢的航行阻力和下沉量取决于船厢断面系数和进出厢的速度。断面系数减小,航速增加,阻力和下沉量增大;出厢的阻力和艉沉均大于进厢;结合国内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初步提出了承船厢尺度的确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 承船厢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丰玮 吴凤平 张玉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基于心理学理论,对待闸船舶提出了极限等待时间的概念.提出将船舶按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设立排队队列,并基于0-1规划建立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以泰州船闸某一天上行过闸为例,应用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调度... 基于心理学理论,对待闸船舶提出了极限等待时间的概念.提出将船舶按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设立排队队列,并基于0-1规划建立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以泰州船闸某一天上行过闸为例,应用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调度.结果表明,优化后总闸次数、平均每闸吨位、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平均闸室利用率等指标比优化前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室 船舶组合 0-1规划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入水过程三维数值模拟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璐 王本龙 +1 位作者 胡亚安 薛淑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175,共7页
船厢出入水过程产生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下水式升船机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采用VOF模型和κ-ε湍流模型,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入水过程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 船厢出入水过程产生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下水式升船机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采用VOF模型和κ-ε湍流模型,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入水过程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模拟船厢入水后船池内部产生的复杂水流运动。应用该模型分析构皮滩第三级垂直升船机船厢不同入水速度下船池内部水流波动特性以及流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水式升船机 船厢 入水 三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进出船厢对三峡升船机对接锁定机构受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超 李中华 胡亚安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枢纽两大通航建筑物之一,主要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船舶进出三峡升船机船厢过程中,船厢侧水体质量变化和水面波动产生的纵向倾斜力矩均由船厢对接锁定机构承担,如果船厢侧的荷载变化超过对接锁定装置...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枢纽两大通航建筑物之一,主要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船舶进出三峡升船机船厢过程中,船厢侧水体质量变化和水面波动产生的纵向倾斜力矩均由船厢对接锁定机构承担,如果船厢侧的荷载变化超过对接锁定装置的允许值,将影响船厢对接安全。建立了比尺为1∶12的三峡升船机船厢及下游引航道局部物理模型,针对3 500 t散货船开展船舶进出船厢的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船舶吃水、船舶进出船厢的速度、水面波动与锁定机构受力间的关系。从保障三峡升船机船厢对接锁定机构安全角度,建议通过三峡升船机的3 500 t散货船进出船厢航速0.5 m/s时,船舶吃水不大于2.7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升船机 对接锁定机构 船厢 航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船机厢内船舶最大纵向系缆力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正华 唐洪武 李云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3,共4页
尝试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建立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船舶所受最大纵向系缆力的计算模型 (NNCM-MLHF -SLC -TGO) ;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可... 尝试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建立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船舶所受最大纵向系缆力的计算模型 (NNCM-MLHF -SLC -TGO) ;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可用于船舶所受最大纵向系缆力的初步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纵向系缆力 计算模型 升船机 承船厢 卧倒门 船舶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倒门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神经网络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正华 唐洪武 李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2,共4页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在通过大量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NNCM—MFWS-SLC-TGO)。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在通过大量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NNCM—MFWS-SLC-TGO)。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卧倒门启闭时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初步预测。通过实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 承船厢 卧倒门 水面最大升降值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水式钢丝绳卷扬垂直提升升船机水力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敬鹏 胡亚安 李中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91,共9页
下水式升船机可适应较大的水位变幅及较快的水位变率.我国中西部地区河流具有水量及水位随季节变化大、河势狭窄等特点,因此下水式升船机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针对岩滩、构皮滩升船机的研究成果,首先总结了下水式钢丝绳卷扬垂直提升... 下水式升船机可适应较大的水位变幅及较快的水位变率.我国中西部地区河流具有水量及水位随季节变化大、河势狭窄等特点,因此下水式升船机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针对岩滩、构皮滩升船机的研究成果,首先总结了下水式钢丝绳卷扬垂直提升升船机的特点、运行方式、船厢出入水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水动力特性;其次,概述了船厢出入水过程中船厢内以及船池内水体的波动特性,以及前人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最后,综述了船厢出入水时,前人关于船厢附加水动力荷载产生机理的探讨以及为降低附加水动力荷载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公式.此外,提出了下一阶段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如船厢出入水过程升船机水动力特性规律性的研究;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合物理模型,深入探讨船厢受力、船厢运行平稳性以及提升系统荷载的变化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卷扬提升 下水式升船机 水力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入水过程船池形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敬鹏 胡亚安 +1 位作者 李中华 薛淑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6,30,共6页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船池面积和船厢入水速度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池与船厢面积之差与船厢面积比β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入水过程船池内水面壅高、船池、引航道内水面最大坡...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船池面积和船厢入水速度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池与船厢面积之差与船厢面积比β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入水过程船池内水面壅高、船池、引航道内水面最大坡降,改善船池内船厢停泊条件,同时考虑β的增大将引起工程投资的增加,建议船池与船厢间隙面积与船厢面积的最佳比值β为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水式升船机 水动力特性 船池形式 船厢入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船机实船试验的船舶吃水标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 孙志峰 《水道港口》 2020年第5期578-584,共7页
针对我国升船机船舶进出船厢水动力学安全问题,基于近期多座大型升船机实船试验成果,从升船机实际运行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通过升船机船舶吃水控制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特性;总结梳理了船舶进出船厢下沉量预测公式,就船舶下沉量研究的... 针对我国升船机船舶进出船厢水动力学安全问题,基于近期多座大型升船机实船试验成果,从升船机实际运行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通过升船机船舶吃水控制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特性;总结梳理了船舶进出船厢下沉量预测公式,就船舶下沉量研究的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差异、水深吃水比的规范建议、船舶吃水标准提升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对拟建升船机的船厢设计和已建升船机的通过能力挖潜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 承船厢 船舶吃水 下沉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