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oughness parameter considering joint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peak shear strength model for rock joints 被引量:3
1
作者 Liren Ban Weisheng Du +2 位作者 Tianwei Jin Chengzhi Qi Xiaozhao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13-420,共8页
This study aims at proposing a reasonable roughness parameter that can reflect the peak shear strength(PSS)of rock joints.Firstl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sperities with different apparent dip angles to shear strength... This study aims at proposing a reasonable roughness parameter that can reflect the peak shear strength(PSS)of rock joints.Firstl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sperities with different apparent dip angles to shear strength is studied.The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entire joint asperities is deriv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S of the entire joint asperities is proportional to a key parameter hs,which is related to the geometric character of the joint surface and the joint material properties.The parameter hsis taken as the new roughness parameter,and it is reasonable to associate the PSS with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surface.Based on the new roughness parameter and shear test results of 20 sets of joint specimens,a new PSS model for rock joints is proposed.The new model is validated with the artificial joints in this paper and real rock joints in published studies.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ock joints except for gneiss joints.The new model has the form of the Mohr-Coulomb model,which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3 D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 peak dilation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GHNESS Joint material properties Rock joints Peak shear strength ASPER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M法的直剪作用下不同随机节理倾角岩体尺寸效应研究
2
作者 牙兰开 刘远明 +4 位作者 陈庆芝 王忠星 张策 王义乾 田茂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30,共14页
【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倾角区间的随机节理对岩体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PFC 2D离散元软件的SRM技术,结合分形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尺寸、内嵌随机节理的类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直剪试验。【... 【目的】旨在揭示不同倾角区间的随机节理对岩体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PFC 2D离散元软件的SRM技术,结合分形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尺寸、内嵌随机节理的类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直剪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岩体抗剪强度随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的增大均呈现“S”型非线性特征,且最小值多出现在15°~30°区间,最大值均在60°~75°区间。(2)不同尺寸的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岩体破坏影响效果相似。低倾角区间出现明显的优势破坏面和次优势破坏面,随着倾角区间增大,其应力集中发生向节理中部转移,两优势破坏面的优势发生转换。(3)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显著影响岩体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的尺寸效应,且对岩体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大于对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结论】研究了相同尺寸条件下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和不同尺寸条件下内嵌随机节理倾角区间变化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尺寸效应的影响,为岩体力学性质的预测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法 PFC 随机节理 直剪试验 尺寸效应 抗剪强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剪荷载下注浆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与强度模型
3
作者 李小二 朱开鹏 +5 位作者 任志祥 徐玮 张文忠 马荷雯 李洁祥 田永超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实际工程中常见岩体沿着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强度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为了研究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力学性质,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水泥注浆和直接剪切等系列试验,研究了不同法向应力、粗糙度、注浆厚度等条件下... 实际工程中常见岩体沿着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强度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为了研究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力学性质,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水泥注浆和直接剪切等系列试验,研究了不同法向应力、粗糙度、注浆厚度等条件下注浆结构面的变形、破坏与强度特征,建立了粗糙剪胀效应和充填黏结效应协同影响下的注浆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研究表明:注浆结构面呈现明显的剪切滑移破坏特征,初始阶段的剪切刚度较高,峰后曲线呈下凹形,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浆液结石体;提出了充填效应、黏结效应和异质结构面岩壁强度的表征方法,根据灌浆厚度与上下结构面围合区域的三维形貌特征表征充填效应,根据浆岩接触界面的水灰比、孔隙度和水化度表征黏结效应,根据浆液结石体与结构面岩壁的强度特征以及注浆结构面破坏特征确定异质结构面的岩壁强度;采用JRC-JCS模型表征结构面的粗糙剪胀效应,在此基础上,考虑结构面岩壁与浆液结石体力学特性差异以及浆液结石体的充填黏结效应,建立了注浆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大型岩体工程变形控制与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剪切力学性质 剪切强度 注浆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黄土状粉质黏土力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范家玮 张玉芳 +1 位作者 李健 袁坤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6,共12页
黄土遇水易湿陷、软化,研究黄土水敏软化的力学特性对于工程设计中参数的合理选取至关重要。通过原位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现场试验与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郑州地区某铁路沿线黄土状粉... 黄土遇水易湿陷、软化,研究黄土水敏软化的力学特性对于工程设计中参数的合理选取至关重要。通过原位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现场试验与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郑州地区某铁路沿线黄土状粉质黏土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提出黄土状粉质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标准贯入击数及剪切模量的计算式。结果表明:郑州黄土状粉质黏土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从10.1%增大至29.3%时,黏聚力损失65.2%,内摩擦角损失22.1%;郑州黄土状粉质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分别与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比贯入阻力之间呈线性相关,提出的计算式可用于快速计算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由9.3%增大至25.5%时,郑州黄土状粉质黏土标准贯入击数、剪切模量与含水率之间呈分段线性相关,该计算式可用于现场勘察,快速计算地基承载力与剪切模量;郑州黄土状粉质黏土因其干密度大、孔隙比小,与西北黄土相比密实程度高,基本不具备湿陷性。研究成果可为郑州地区某铁路沿线土性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郑州黄土状粉质黏土 力学特性 不排水抗剪强度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条件下花岗岩破裂面粗糙度特征及成因分析试验研究
5
作者 胡宝文 南博文 +4 位作者 吕聪瑞 宿辉 宋金科 李江哲 李世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目的】为探究工程岩体在高应力下加卸载过程中的断裂形貌变化及成因,【方法】以粗糙度作为描述形貌几何特征的重要参数,定量表征形貌变化,以拉剪比作为描述断裂特征的重要参数,定量表征断裂模式变化,选取两类花岗岩,开展加卸载力学试... 【目的】为探究工程岩体在高应力下加卸载过程中的断裂形貌变化及成因,【方法】以粗糙度作为描述形貌几何特征的重要参数,定量表征形貌变化,以拉剪比作为描述断裂特征的重要参数,定量表征断裂模式变化,选取两类花岗岩,开展加卸载力学试验,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破裂面粗糙度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高应力卸荷条件下,初始围压、卸围压速率及矿物粒径均对花岗岩破裂面粗糙程度起负相关影响;超景深显微观察发现,粗糙程度越低的花岗岩,其断口出现剪切断裂占比越高;在围压卸荷破坏过程中,30 MPa围压卸荷,岩石破裂面以沿晶拉伸断裂为主,40 MPa围压卸荷,以沿晶和穿晶拉剪复合型断裂为主,50 MPa围压卸荷,以穿晶剪切断裂为主;随着矿物粒径和卸围压速率的增大,破裂面均呈现剪切断裂占比增加的趋势。【结论】结果表明,高围压卸荷下岩石破裂时张拉断裂占比越高,其破裂面越粗糙,相反剪切占比高,其破裂面粗糙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卸荷试验 粗糙程度 断裂形貌 拉剪比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压下率对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变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硕 贾涓 +3 位作者 宋新莉 程朝阳 吴隽 刘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BSD)、快速升温管式炉和交流磁性能测量仪研究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变形组织和磁性能随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高强无取向电工钢中形成含有大量亚结构的粗糙条带和变形量较小的光滑条带。粗糙条...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BSD)、快速升温管式炉和交流磁性能测量仪研究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变形组织和磁性能随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高强无取向电工钢中形成含有大量亚结构的粗糙条带和变形量较小的光滑条带。粗糙条带具有γ取向,主要为{111}〈110〉,光滑条带具有{112}〈110〉和{001}〈110〉取向。粗糙条带中存在大量宽度约为2~3μm的剪切带,与轧向呈20°~35°夹角,且随压下率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剪切带与基体间具有一定取向差,随压下率增大,剪切带逐渐从{111}〈110〉取向转向{223}〈110〉取向,与基体间取向差逐渐增大。退火后Goss和{111}面织构增多,{001}面织构减少;轧向磁感应强度增大,横向磁感应强度减小,各向异性显著,铁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无取向电工钢 冷轧压下率 剪切带 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上浆剂处理PBO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磊 徐任信 +3 位作者 吴书广 刘国权 丁安心 陈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3,共9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上浆剂,然后对酸化后的PBO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处理。采用XPS和EDS分析PBO纤维表... 为了提高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上浆剂,然后对酸化后的PBO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处理。采用XPS和EDS分析PBO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利用SEM研究PBO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撕裂面的形貌,并对PBO纤维的单丝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上浆剂包覆的PBO纤维表面活性基团明显增多,表面O/C(原子比)由0.16提升至0.25,上浆剂能有效修复纤维表面的缺陷;通过调控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和结构,可使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到41.3 MPa,拉伸强度增加到1.70 GPa,相较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44.9%和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水性聚氨酯 上浆剂 界面性能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黏度对碳纤维与环氧树脂浸润性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亚磊 章桥新 +3 位作者 高列义 赵飞 李资聪 郑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是发挥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保障,考察3种国产T700级碳纤维,研究树脂黏度对碳纤维浸润性以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室温升到60℃,树脂体系黏度从1401.9mPa·s降低到102.77mPa·s... 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是发挥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保障,考察3种国产T700级碳纤维,研究树脂黏度对碳纤维浸润性以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室温升到60℃,树脂体系黏度从1401.9mPa·s降低到102.77mPa·s,碳纤维与树脂的接触角减小,浸润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在60℃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7.44%。同时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能够加强物理机械互锁作用,加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黏度 浸润性 界面结合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9
作者 冯亚 孙颖 +5 位作者 崔艳超 刘梁森 张宏亮 胡俊军 居傲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利用红外热像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加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8 V直流电压下,6种复合材料均能升温到37℃以上,最高可达72℃,耗时30 s;最高平衡温度与镍铬合金丝直径成正相关,平针组织复合材料最高平衡温度最高,双罗纹组织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较于不含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4.1%~97.4%。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可同时实现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功能与结构的兼顾,有望满足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纬编织物 镍铬合金丝 电热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卸载条件下红黏土强度变形与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10
作者 刘明星 徐伊健 +1 位作者 卢苇红 刘恩龙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1-29,共9页
【目的】为掌握江西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能量耗散规律。【方法】对江西红黏土进行了剪切加卸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并对其强度变形特性和能量耗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获取了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条件下不同法... 【目的】为掌握江西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及能量耗散规律。【方法】对江西红黏土进行了剪切加卸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并对其强度变形特性和能量耗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获取了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条件下不同法向应力作用时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法向位移和能量耗散等力学行为的变化结果。【结论】红黏土在直剪加卸载作用下,低法向应力时耗散能增加的速率相较于高法向应力的工况要低。总体上来说,耗散能与法向应力呈正相关关系,法向应力越大,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越大。随着剪切加卸载次数的增加,耗散能也在逐渐增加。红黏土在加卸载直剪试验过程中整体呈现为剪缩变形,剪切卸载阶段法向位移增大,再加载阶段法向位移先增加后减少,产生剪胀变形,当剪切位移达到卸载前的值时剪胀结束。剪切加卸载会增加红黏土的法向位移,增大剪缩量,卸载作用对法向位移的影响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剪切加卸载 强度变形特性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卸荷的Mogi-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性研究
11
作者 陈浩南 朱泽奇 +3 位作者 庞鑫 万道春 夏禄清 张少军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3期602-608,共7页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结合岩石卸荷的破坏特征和强度特性,建立了岩桥贯通力计算模型,并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叠加减原理,推导了岩石卸荷条件下的岩桥贯通力计算公式,从而探究Mog...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结合岩石卸荷的破坏特征和强度特性,建立了岩桥贯通力计算模型,并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叠加减原理,推导了岩石卸荷条件下的岩桥贯通力计算公式,从而探究Mogi-Coulomb强度准则对于岩石卸荷强度的适用性。将岩桥贯通力作为表征岩石卸荷破坏的强度参数,并与Mogi-Coulomb强度准则的核心参数——八面体剪应力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量值具有极高相似性,这一发现可以间接证明Mogi-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于岩石卸荷强度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揭示了岩石卸荷破坏时其岩桥贯通与八面体剪应力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可为岩石卸荷破坏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卸荷强度 岩桥贯通 八面体剪应力 Mogi-Coulomb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海底浅层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
12
作者 孙耀 李飒 +2 位作者 李怀亮 甘惠良 赵福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准确评估海底浅层超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对海洋资源开发、灾害评估、海洋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多个海域超软黏土数据分析对比表明,现有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估经验公式存在受地域限制的问题,计算精度较低。因此,以超软黏土的6... 准确评估海底浅层超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对海洋资源开发、灾害评估、海洋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多个海域超软黏土数据分析对比表明,现有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估经验公式存在受地域限制的问题,计算精度较低。因此,以超软黏土的6个物性指标为输入变量,不排水抗剪强度为输出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海底浅层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根据建立的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物性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网络,以权积法求解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对各指标的敏感度系数,定量分析各指标对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考虑多因素影响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方面具有普遍适应性,其预测结果非常接近落锥试验实测结果,均方差0.02139,R2值达到0.9874,预测精度远高于现有经验公式;采用权积法计算得到的对数流动性指标对不排水抗剪强度最为敏感;据此建立了以对数流动性指标为参数的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经验公式,该公式在计算中国海域超软黏土不排水剪切强度方面具有较高精度,但由于数据量有限,依旧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海底浅层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浅层 超软黏土 不排水抗剪强度 BP神经网络 权积法 物性指标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锚杆注浆液选型及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垚 王重卿 +5 位作者 王浩 李流芳 陈灵祺 李熙 江世雄 王林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7-23,52,共8页
为评估不同注浆液对玄武岩纤维(BFRP)锚杆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注浆液类型,选取了4种注浆材料,测试相同单轴抗压强度下注浆体的剪切性质,同时通过拉拔试验测试BFRP锚杆-注浆体的黏结性能,分析不同注浆液与BFRP锚杆的适配性。试验结果... 为评估不同注浆液对玄武岩纤维(BFRP)锚杆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注浆液类型,选取了4种注浆材料,测试相同单轴抗压强度下注浆体的剪切性质,同时通过拉拔试验测试BFRP锚杆-注浆体的黏结性能,分析不同注浆液与BFRP锚杆的适配性。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固型水泥、超细水泥的黏聚力都在2 MPa以上,碱激发剂水泥的黏聚力只有1.27 MPa,但是碱激发剂水泥的内摩擦角可达到34.91°,显著高于其他水泥;在黏结强度上,加固型水泥、碱激发剂水泥、超细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依次递减,加固型水泥在黏结强度和稳定性上均明显优于其他水泥。加固型水泥相较于其他水泥更具有优势,有助于玄武岩纤维锚固体整体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锚杆 注浆液 抗压强度 剪切试验 拉拔试验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土中单桩基础桩基设计参数ε50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振红 蒯志要 +1 位作者 赵梓鑫 葛建刚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黏性土是影响海上风机基础设计和风机安全运营的最常见的土类之一,基于对土的结构性和土的力学特性的分析,针对海上风机桩基础设计中所需的黏性土的ε50值,设计单变量试验,研究了预固结对黏性土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的影响。发现以... 黏性土是影响海上风机基础设计和风机安全运营的最常见的土类之一,基于对土的结构性和土的力学特性的分析,针对海上风机桩基础设计中所需的黏性土的ε50值,设计单变量试验,研究了预固结对黏性土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的影响。发现以一定压力对试样进行预固结后再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得到的数据与试桩反分析得到的数据更加相符。对该试验方法进行一定理论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在原状土样ε50值的一定规律,并对今后的生产研究提出了建议性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50取值 土的结构性 预固结 应力—应变关系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环境下泥岩土石混合体剪切特性研究
15
作者 段国勇 徐广超 +1 位作者 罗文庆 李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我国中西部地层中泥岩土石混合体分布较为常见,其抗剪强度特性决定着泥岩地基工程及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泥岩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特性易受外界酸碱环境的影响,为探究酸碱浓度对泥岩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方法】... 【目的】我国中西部地层中泥岩土石混合体分布较为常见,其抗剪强度特性决定着泥岩地基工程及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泥岩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特性易受外界酸碱环境的影响,为探究酸碱浓度对泥岩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试样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HCl和NaOH溶液浸泡2 h后,分别在100 kPa、200 kPa、300 kPa围压下开展室内三轴剪切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变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泥岩土石混合体三轴应力-应变曲线与单纯泥岩和土体有明显的区别;随着酸碱浓度的增加,泥岩土石混合体峰值抗剪强度和残余强度均减小,黏聚力呈线性降低趋势,内摩擦角无明显变化;酸性环境下试样峰值抗剪强度、残余强度和黏聚力降幅大于碱性环境。【结论】结果表明:泥岩块石构成新的骨架系统;酸性环境较碱性环境对泥岩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劣化效应更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泥岩土石混合体地基及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灾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土石混合体 酸碱浓度 抗剪强度 力学性能 变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全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的浸水时间效应研究
16
作者 黄煜龙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8期93-96,共4页
为了揭示公路边坡工程中全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的演变规律,对原状全风化花岗岩试样开展力学测试和微观分析,通过开展不同浸水时间(0 h~180 h)过程中的三轴抗剪强度测试,获得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分析全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 为了揭示公路边坡工程中全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的演变规律,对原状全风化花岗岩试样开展力学测试和微观分析,通过开展不同浸水时间(0 h~180 h)过程中的三轴抗剪强度测试,获得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分析全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指标特点,结合微观图像揭示全风化花岗岩微结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4种围压条件下,试验测得的全风化花岗岩应力-应变关系均为硬化曲线特征,峰值强度随浸水时间推移而减损;对比不同浸水时程下的抗剪强度指标,发现全风化花岗岩软化程度随浸水时间增长有明显升高趋势,强度软化变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微观图像表明岩土颗粒在浸水过程中逐渐松散化,微孔隙逐渐连通,强度因此发生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抗剪强度 力学特性 浸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土的微结构与强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兴 孙寒星 秦皓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83-86,共4页
人工冻结法因安全性能好、污染程度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冻融作用可以改变土体水分相态,影响土体的结构性能。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冻结法施工前后土体的微结构特征及剪切强度、压缩性能,揭示原状土... 人工冻结法因安全性能好、污染程度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冻融作用可以改变土体水分相态,影响土体的结构性能。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冻结法施工前后土体的微结构特征及剪切强度、压缩性能,揭示原状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冻融后的土颗粒形态从片状转变为厚层集聚体状;不同的土层在冻融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土的抗剪强度的劣化;冰晶的增长促使土的孔隙率增大,造成土体软化使得其压缩性得到增强;静力触探过程中的锥尖阻力和侧摩阻力在冻融后显著降低,波速变慢,论证了冻融作用导致土体强度减小、土体发生软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微结构 抗剪强度 压缩性能 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西部地区海积软土指标及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赵冬 丘建金 +1 位作者 龚旭亚 吴圣超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8期44-48,共5页
以深圳西部地区滨海建设的实地勘察资料为基础,收集了该区20余项重大工程的软土原状土样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得出了a_(1-2)-w曲线和E_(s)-w曲线、c-w曲线和c-I_(L)曲线、φ_(q)-w曲线和φ_(q)-r曲线,确定了深圳西部海积软土... 以深圳西部地区滨海建设的实地勘察资料为基础,收集了该区20余项重大工程的软土原状土样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得出了a_(1-2)-w曲线和E_(s)-w曲线、c-w曲线和c-I_(L)曲线、φ_(q)-w曲线和φ_(q)-r曲线,确定了深圳西部海积软土天然含水率与压缩指标关系方程、天然含水率、液性指数与黏聚力关系方程、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与摩擦角的关系方程。通过回归曲线归一化整理,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不同天然含水率区段的深圳西部海积软土对应的压缩指标和抗剪指标建议值。持续性地研究了深圳西部软土的工程特性,对该区软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积软土 物理力学性质 天然含水率 压缩特性 抗剪强度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絮凝脱水后的土体工程性质研究
19
作者 张达志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29-34,共6页
针对基桩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在其中加入絮凝剂后装入土工袋进行脱水。阐述了针对雄商高铁站前8标基桩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土工袋模型试验的方式研究了脱水龄期、絮凝剂种类、土工布种类对脱水后的絮凝土... 针对基桩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在其中加入絮凝剂后装入土工袋进行脱水。阐述了针对雄商高铁站前8标基桩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土工袋模型试验的方式研究了脱水龄期、絮凝剂种类、土工布种类对脱水后的絮凝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脱水龄期的逐渐增大,絮凝土的含水量迅速减小、密度逐渐增加至逐步稳定,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增大、强度逐渐增加,与含水率成反比关系、与密度成正比关系;不同类型的土工布对絮凝土的性质影响不大。因此,可以选择强度较大的编织土工布以提高土工袋装泥浆土的整体强度。研究发现:单独投加质量比为5%的CPAM或组合投加质量比为3%的PAC和4%的NPAM获得的絮凝土28 d强度相对较高,其工程性质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对其稍作处理即可用于路基填筑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商高铁站前8标 泥浆 脱水 絮凝剂 土工织物 抗剪强度 工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状态下粘性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潘林有 程玉梅 胡中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通过大量的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提出了卸荷比、临界卸荷比、极限卸荷比和强度残留率概念。用卸荷比来衡量应力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粘性土在卸荷状态下强度变化规律以及估算卸荷影响区的范围和影响区内强度的衰减规律,对基坑等卸荷类工程的... 通过大量的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提出了卸荷比、临界卸荷比、极限卸荷比和强度残留率概念。用卸荷比来衡量应力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粘性土在卸荷状态下强度变化规律以及估算卸荷影响区的范围和影响区内强度的衰减规律,对基坑等卸荷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比 抗剪强度 强度残留率 粘性土 基坑 临界卸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