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0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ssion-shear micro-and macro-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andstone
1
作者 LI Xue-feng DU Kun +2 位作者 WANG Li-chang ZHOU Jian YANG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437-448,共12页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under compressive-shear stress states provide crucial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varied...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under compressive-shear stress states provide crucial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varied angle shear tests(VASTs)were designed using acoustic emission(AE)detection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ologies to evaluat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ypical red sandstone.AE signal parameter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and intensity of microcracks within the sandstone,with a test angle(α)of 50°identified as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for its failure properties.Whenα³50°,microcrack activity intensified,and the proportion of tensile cracks increased.Asαincreased,the number of fragments generated after failure decreased,fragment sizes became smaller,and the crack network simplified.Cracks extended from the two cut slits at the ends of the rock,gradually penetrating along the centerline towards the central location,as observed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ain concentration field.Both cohesion(c)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ϕ)measured in VAST were lower than those measured under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ve-shear stress acoustic emission failure properties shear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manent deformation response parameters of asphalt mixtures for a new mix-confined repeated load test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公云 杨毅文 +1 位作者 黄晓明 向晋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434-1442,共9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propose new mixture response parameters and to compare correlations with rut depths and sensitivity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response parameters based on field extracted cores a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propose new mixture response parameters and to compare correlations with rut depths and sensitivity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response parameters based on field extracted cores and lab-mixed duplicates. A new "mix-confined" test is developed and four new parameters for this test are propos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rut depths and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sensitivity) are compared between the four new and two existing parameters. Some parameters are recommended to be used for the newly developed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wly developed test can capture the changes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asphalt mixtures. Only one new parameter (D1 of Stephen Price model) and one existing parameter (flow number, Fn ) have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rut depths of asphalt pavements (R2 greater than 0.7) and have relative small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V, less than 30%). For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s, the parameter D1 rather than Fn should be used. Thes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check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asphalt mixture during the mix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ture response parameters permanent deformation asphalt mixture mix-confined t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ensi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ar creep parameters of simulative soil for deep-sea sedi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雯波 饶秋华 +2 位作者 李鹏 郭帅成 冯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82-4689,共8页
Based on mineral component and in-situ vane shear strength of deep-sea sediment, four kinds of simulative soil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different bentonites with water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simulative soil for the... Based on mineral component and in-situ vane shear strength of deep-sea sediment, four kinds of simulative soil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different bentonites with water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simulative soil for the deep-sea sediment collected from the Pacific C-C area. Shear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mulative soil were studied by shear creep test and shear creep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y Burgers creep mode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creep curves of the simulative soil can be divided into transient creep, unstable creep and stable creep, where the unstable creep stage is very short due to its high water content. The shear creep parameters increase with compressive stress and change slightly or fluctuate to approach a constant value with shear stress, and thus average creep parameters under the same compressive stress are used as the creep parameters of the simulative soil. Traction of the deep-sea mining machine walking at a constant velocity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shear creep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the deep-sea simulative soil,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afe operation and optimal design of the deep-sea mining mach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creep parameter simulative soil deep-sea sediment shear creep test Burgers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criterion for rock joint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s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志成 刘泉声 黄继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53-4659,共7页
The shear behavior of rock joints is important i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rock mechanics. Three group rock joint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made by cement mortar material and a series of CNL(constant norma... The shear behavior of rock joints is important i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rock mechanics. Three group rock joint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made by cement mortar material and a series of CNL(constant normal loading) shear tests are perform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applied normal stress and joint morphology to its shear strength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eak dilatancy angle of rock joi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ormal stress, bu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oughness. The shear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normal stress and the roughness of rock joint.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modes of failure of asperities are tensile, pure shear,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are the appropriate parameter for describing the shear strength criterion. A new peak shear criterion is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eak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s. All the used parameter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performing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joint shear behavior peak shear strength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形控制的盾构穿越高铁隧道掘进参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费瑞振 邹洋 +3 位作者 彭立敏 施成华 雷明锋 张继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03-2716,共14页
为解决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隧道引发的变形控制难题,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沉降预测及盾构掘进参数优化模型。通过整合盾构穿越既有隧道工程实测数据、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结果,构建了包含17类参数的综合数据库。依托天津地铁B1线下穿京津城际... 为解决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隧道引发的变形控制难题,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沉降预测及盾构掘进参数优化模型。通过整合盾构穿越既有隧道工程实测数据、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结果,构建了包含17类参数的综合数据库。依托天津地铁B1线下穿京津城际铁路解放路隧道工程案例,采用贝叶斯优化的极端梯度提升算法(BO-XGBoost)建立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实现盾构掘进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BO-XGBoost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显著优于传统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误差可以控制在±0.6 mm范围内,5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泛化能力稳定。地层损失率是既有隧道沉降主控因素,其次为盾构刀盘直径与盾构埋深,土体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影响较弱。通过采用PSO算法优化后的盾构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同步注浆压力等参数,可以将盾构穿越高铁隧道的沉降值控制在5 mm以内。研究成果可为盾构穿越高铁隧道安全施工及运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控制 高铁隧道 盾构穿越 盾构掘进参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BA模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预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苏 吴志强 +1 位作者 杨宏刚 邵海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目的】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深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变形数据的时空特征为切入点【方法】构建了融合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 【目的】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深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变形数据的时空特征为切入点【方法】构建了融合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和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新型变形预测模型(SSBA)。【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坑变形与开挖深度、开挖阶段呈正相关,与支撑轴力呈负相关,且开挖深度对变形的影响程度最大;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支护结构的变形小于规范值,表明内支撑系统有效地限制了墙体的侧向位移,支护结构设计合理。与4种基准模型相比,SSBA模型取得最小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值,最大的确定系数值,表明该模型能更准确的预测支护结构变形;SSBA模型也能够较准确的预测不同测点的变形值,表明该模型据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选取苏州6号线某基坑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试验发现SSBA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连墙变形,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结论】SSBA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连墙变形 参数相关性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460高强钢焊接波形钢腹板梁的剪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勇 冀伟 +1 位作者 赵彦华 杨文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2,共9页
Q460高强钢焊接波形钢腹板抗剪强度的计算是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初始几何缺陷和几何参数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3种常用波型的Q460高强钢波形钢腹板梁进行了非线性剪切屈曲研究。通过对... Q460高强钢焊接波形钢腹板抗剪强度的计算是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初始几何缺陷和几何参数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3种常用波型的Q460高强钢波形钢腹板梁进行了非线性剪切屈曲研究。通过对比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和初始几何缺陷对高强钢焊接波形钢腹板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将有限元结果与既有的波形钢腹板梁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进行比较,并提出了抗剪强度下限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用于计算波形钢腹板梁的初始刚度、极限抗剪强度、荷载-位移曲线和残余抗剪强度;焊接残余应力对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初始几何缺陷则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在剪切长细比λ_(s)>0.6后愈发明显;随着腹板厚度的增加,波形钢腹板的初始刚度和抗剪强度显著提升;波形钢腹板高度越小,钢材的利用率和残余抗剪强度越高;波形钢腹板的残余抗剪强度与波纹深度无关,而与破坏模式有关。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焊接波形钢腹板梁抗剪强度计算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高强钢 剪切强度 非线性 焊接残余应力 初始几何缺陷 参数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孔内原位各向异性变形探测系统研制与测试
8
作者 晏长根 王逸凡 +5 位作者 兰恒星 杨明宇 董忠红 雷文斌 张宏兵 李森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1730,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原位土体变形测试忽略土体各向异性,加载测试方向单一等问题,提出黄土孔内各向异性变形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构想,整个测试系统由支撑系统、切削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类似于孔内各向异性原位水平载荷试验,成功研制出样机。本... 为了解决传统原位土体变形测试忽略土体各向异性,加载测试方向单一等问题,提出黄土孔内各向异性变形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构想,整个测试系统由支撑系统、切削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类似于孔内各向异性原位水平载荷试验,成功研制出样机。本样机可实现在钻孔内任意深度处固定,由切削系统切削出平面,再由阵列式挤压板进行孔内挤压,并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压力和位移数据,得到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基于现场试验测试,检验了本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深度的变化,变形模量与含水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土的黏聚力和峰值锥尖阻力呈正相关关系,黄土的各向异性与土体含水率和峰值锥尖阻力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含水率的增加会降低同一深度不同方向黄土的变形模量差;而随着峰值锥尖阻力的增大,不同方向黄土的变形模量差也随之增大。验证了本测试系统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技术 各向异性变形测试 变形参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河槽堆积体原位力学参数反演及其利用研究
9
作者 邓成进 祝玉珊 +2 位作者 苗喆 凌华 袁秋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85,共5页
在我国水电开发过程中,常会遇到利用深厚堆积体或覆盖层筑坝的情况,堆积体成因及组成复杂,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对坝体基础开挖利用方案产生影响。针对大石峡右岸古河槽堆积体基础的可利用性开展研究,采用现场旁压试验对堆积体砂卵砾石和... 在我国水电开发过程中,常会遇到利用深厚堆积体或覆盖层筑坝的情况,堆积体成因及组成复杂,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对坝体基础开挖利用方案产生影响。针对大石峡右岸古河槽堆积体基础的可利用性开展研究,采用现场旁压试验对堆积体砂卵砾石和块碎石土天然状态下的原位结构性及湿化后的力学特性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旁压试验结果来反演堆积体的力学参数,并与载荷试验成果一起综合确定力学参数计算值,进而研究右岸古河槽堆积体的开挖利用方案。研究表明,砂卵砾石层和块碎石土层湿化后的旁压模量等参数较干燥情况下有降低趋势,湿化后非饱和堆积体的胶结状态未能完全破坏,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反演得到湿化后堆积体的模量系数,远高于大坝填筑砂砾石料;古河槽堆积体保留作为特高坝的基础,有利于特高坝坝体变形控制和结构安全,节省了投资和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槽堆积体 原位试验 参数反演 坝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
10
作者 郭浩天 林昱利 +1 位作者 王哲 孙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9-736,共8页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全风化泥岩强度受饱和度与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降低两种土样的黏聚力均增加,内摩擦角均先增加再减小。温度与试验系统条件一致时,非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黏聚力始终大于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饱和度对试样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小,两种土样的内摩擦角分别在-5℃与0℃时达到峰值。研究成果可为季冻区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地层中,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方案优化过程中力学参数的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泥岩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剪式柠条平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王昱潭 张加欣 +3 位作者 高垚垚 曲爱丽 温学飞 侯艺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1-81,共11页
为了提高柠条茎杆的切割截面质量及次年萌发率,并降低柠条平茬过程中的切割功耗,该研究结合柠条的生长环境及簇状丛生的生长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柠条群体茎杆液压剪式平茬机,系统分析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对切割器进行了... 为了提高柠条茎杆的切割截面质量及次年萌发率,并降低柠条平茬过程中的切割功耗,该研究结合柠条的生长环境及簇状丛生的生长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柠条群体茎杆液压剪式平茬机,系统分析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对切割器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参数分析,明确了其关键技术参数。为进一步优化切割性能,通过自制液压剪式柠条切割试验台模拟现场切割试验情况,在单因素预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压缸伸缩速度、刀具楔角与切割间隙为试验因素,以峰值切割力、切割功耗和破茬率为目标值进行多因素试验,并建立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优化分析,得到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液压缸伸缩速度为0.09m/s、刀具楔角为28°、切割间隙为3.0mm。在此工况下,破茬率为7.1%、峰值切割力为10467.4N、切割功耗为1640.9J,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值小于5%,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最后,通过田间平茬试验测得液压剪式平茬机的破茬率、漏割率和茬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8%、1.5%和3.3%,各项作业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研究对促进沙生灌木机械化收获装备的研制与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柠条平茬机 液压系统 参数优化 液压剪式切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悬伸工况下刀具铣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韩毅 熊计 +2 位作者 杨露 郭仕华 代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9,共6页
针对大悬伸工况下铣刀加工稳定性差的问题,对铣削过程中的刀具刚性进行仿真分析。结合大悬伸工况下的实际加工情况,对刀具进行简化并建模,建立用于大悬伸加工的铣刀模型。选择铣刀片前角、加工主轴转速和加工进给速率三个主要因素进行... 针对大悬伸工况下铣刀加工稳定性差的问题,对铣削过程中的刀具刚性进行仿真分析。结合大悬伸工况下的实际加工情况,对刀具进行简化并建模,建立用于大悬伸加工的铣刀模型。选择铣刀片前角、加工主轴转速和加工进给速率三个主要因素进行有限元仿真实验。基于DEFORM软件分析加工过程中的平均扭矩和径向载荷等,以提升刀具刚性为优化目标,得到最适合的加工参数。分析单个刀片铣削过程的受力变化趋势,确定加工过程中最大载荷出现的大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悬伸铣削 刀具刚性 DEFORM有限元仿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水稻秸秆的离散元参数标定
13
作者 朱惠斌 李镕东 +3 位作者 白丽珍 王明鹏 雷丰朗 刘礼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0-1191,共12页
[目的]针对水稻秸秆不同含水率下离散元参数标定方法通用性不足导致水稻秸秆还田装备数值模拟误差较大的问题,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对不同含水率的水稻秸秆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通过物理剪切试验建立含水率-剪切力模型;基于水稻秸秆... [目的]针对水稻秸秆不同含水率下离散元参数标定方法通用性不足导致水稻秸秆还田装备数值模拟误差较大的问题,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对不同含水率的水稻秸秆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通过物理剪切试验建立含水率-剪切力模型;基于水稻秸秆物理特征在EDEM中建立以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为接触模型的水稻秸秆离散元模型,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筛选出水稻秸秆离散元显著性参数:黏结键半径、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单位面积剪切刚度。[结果]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6和0.984,模型均显著(P<0.01);基于水稻秸秆的含水率-剪切力模型和剪切力-离散元模型构建含水率-离散元模型,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比的方法得到相对误差小于等于5.4%,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论]所标定的含水率-离散元模型可用于不同含水率水稻秸秆的数值模拟,为水稻秸秆的收获、还田、免耕等环节的装置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EM 含水率 水稻秸秆 剪切试验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剪切的基覆面形态效应
14
作者 侯克鹏 江帆 +1 位作者 张超 龚晶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1-284,共14页
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是下伏基岩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控制面,基覆面形态特征是重要的设计内容。为此,开展了不同基覆面形态参数条件下接触面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基覆面形态参数对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接触面土石颗... 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是下伏基岩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控制面,基覆面形态特征是重要的设计内容。为此,开展了不同基覆面形态参数条件下接触面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基覆面形态参数对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接触面土石颗粒运动概化模式,建立了接触面剪切简化的复合幂-指数模型(composite power exponential model,CPE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粗糙度的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不断增大,表观内摩擦角和表观黏聚力分别呈非线性上凸增长和似线性增长趋势,随着锯齿高度的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增加锯齿高度对表观黏聚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接触面剪应力-剪切相对位移关系曲线基本呈弱硬化型,土石颗粒骨架密实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锯齿高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接触面土石颗粒运动主要表现为咬合、翻转和滑移,较高法向应力时会发生颗粒破碎和基岩尖端剪切破坏;模型参数k、b和n与无量纲化法向应力σ_(n)/Pa存在线性关系(σ_(n)为法向应力,P_(a)为标准大气压),拟合系数α_(i)(i=1,2)不受基覆面形态参数的影响,拟合系数βi和i分别与粗糙度R和锯齿高度D存在线性关系;简化CPE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不同基覆面形态参数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剪切变形全过程,模型适用性良好,参数的确定方法合理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基岩界面 形态参数 剪切特性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江铁路虎跳门特大桥混凝土板-钢桁组合梁斜拉桥总体设计
15
作者 刘振标 胡方杰 +1 位作者 夏正春 印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虎跳门特大桥为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桥采用主跨300 m斜拉桥。为研究适用于300 m级铁路斜拉桥主梁最优结构形式,对组合箱梁、混合箱梁、混凝土板-钢桁组合梁等3种主梁进行比选,混凝土板-钢桁组合梁在景观效果、抗风性能... 虎跳门特大桥为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桥采用主跨300 m斜拉桥。为研究适用于300 m级铁路斜拉桥主梁最优结构形式,对组合箱梁、混合箱梁、混凝土板-钢桁组合梁等3种主梁进行比选,混凝土板-钢桁组合梁在景观效果、抗风性能、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推荐方案。针对混凝土板-钢桁组合梁开展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以最小用钢量为目标确定了结构关键设计参数;揭示了结构的受力行为,得出了构件内力分配比例;分析“Π”形宽板的剪力滞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下弦钢结构与混凝土板截面积比约为1.2%时,主梁用钢量达到最小;此时混凝土板承担约90%轴向力,在有索节点承担约70%剪力,无索节点承担约40%剪力。混凝土板剪力滞系数从跨中至桥塔支点总体呈增大趋势,恒载1.02~1.16,活载1.09~1.22;主梁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和行车性能,不会成为全线列车运行速度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斜拉桥 总体设计 设计参数 内力分配 剪力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w)/Ti网状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
16
作者 贾建波 穆利双 +2 位作者 赵留洋 刘宝宝 徐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2-2787,共16页
通过热压缩等温实验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原位自生TiB_(w)/Ti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650~80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复合材料的本构方程,获得了Zener-Hollomon参数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热压缩等温实验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原位自生TiB_(w)/Ti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650~80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复合材料的本构方程,获得了Zener-Hollomon参数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B_(w)/Ti复合材料的峰值应力随温度降低和应变速率升高而升高。不同ln Z值对应不同的组织形貌特征,当ln Z为高值(≥42.50)时,局部塑性流动区是主要的微观组织特征,动态再结晶程度低,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小于1.40μm。当ln Z为中值(34.29~38.50)时,动态再结晶显著,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为1.53~2.91μm,且随ln Z值减小,增强颗粒长径比增大,偏聚现象改善,位错密度降低,再结晶程度提高。当ln Z为低值(≤32.48)时,再结晶晶粒明显粗化,平均晶粒尺寸大于3.1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w)/Ti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 热变形行为 ZENER-HOLLOMON参数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干冻融下渠基膨胀土裂隙发育与强度衰减规律研究
17
作者 姜海波 张军 +1 位作者 喻天龙 韩克武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200,共11页
【目的】寒旱区湿干冻融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输水渠道易发生浅层失稳,是膨胀土输水渠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方法】以北疆伊犁河北岸干渠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试样进行湿干冻融循环效应的模拟和低应力直剪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膨胀土的裂... 【目的】寒旱区湿干冻融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输水渠道易发生浅层失稳,是膨胀土输水渠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方法】以北疆伊犁河北岸干渠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试样进行湿干冻融循环效应的模拟和低应力直剪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膨胀土的裂隙参量,探讨裂隙参量与膨胀土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裂隙参量对膨胀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显示:膨胀土试样的裂隙参量与黏聚力衰减率会随湿干冻融交替效应和密实程度的降低而增大,其力学性能会进一步劣化。湿干冻融循环效应下,膨胀土裂隙结构经历了快速开裂、稳步拓展、稳定发育过程,与黏聚力的快速衰减、缓慢衰减、稳定衰减阶段相对应。【结论】结果表明:抗剪强度与各裂隙参量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连通系数的变化趋势与黏聚力衰减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关联度为0.730~0.878,权重达到0.260~0.300,可定量表征湿干冻融循环效应下膨胀土的裂隙发育特征及强度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湿干冻融循环 裂隙参量 强度衰减 关联度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芦茎秆离散元模型建立与参数标定
18
作者 叶大鹏 青家兴 +3 位作者 林志强 吴逸腾 赖鸿康 翁海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9,共11页
针对类芦缺少切割粉碎仿真模型,以类芦为研究对象,建立茎秆的离散元模型并完成具体参数测定与标定。首先,搭建测试平台,测定了类芦茎秆与钢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与滚动摩擦因数等接触参数,建立了类芦茎秆模型并开展仿真堆积角试验... 针对类芦缺少切割粉碎仿真模型,以类芦为研究对象,建立茎秆的离散元模型并完成具体参数测定与标定。首先,搭建测试平台,测定了类芦茎秆与钢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与滚动摩擦因数等接触参数,建立了类芦茎秆模型并开展仿真堆积角试验,根据Box-Behnken试验方案以及物理堆积角(23.47°),标定了茎秆间接触参数。其次,开展物理剪切与压缩试验,得到茎秆最大剪切力F_(d)=155.18 N,最大压缩破坏力F_(c)=844.36 N;为进一步建立柔性类芦茎秆模型,选取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为颗粒间粘结模型,通过Central Composite试验方案开展该模型的仿真剪切、压缩试验,以Fd与Fc为优化目标,完成粘结模型参数标定。得到类芦茎秆离散元模型参数:茎秆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5、0.60和0.0049;粘结模型中单位面积法向和切向刚度分别为6.13×10^(10)N/m^(3)和3.96×10^(10)N/m^(3),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分别为3.5×10^(7) Pa和4.0×10^(7) Pa。开展仿真验证试验,物理与仿真试验结果最大偏差为4.81%,表明所建立的类芦茎秆离散元模型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类芦剪切粉碎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芦茎秆 堆积角试验 剪切试验 压缩试验 离散元模型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黏性土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的反演取值及工程验证
19
作者 顾晓强 周赫宸 +3 位作者 何平 张中杰 徐中华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9,共11页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算参数。对于基坑工程,m应当与土性参数、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等相关。基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及合理的参数取值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取了大量基坑算例的变形数据,再通过反分析建立了一套考虑土体参数(初始孔隙比)、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的上海黏性土m值的实用取值方法。基于该取值方法,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上海地区25个实际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为2.6%。该方法解决了上海地区实际基坑工程中黏性土m值如何准确且快速取值的难题,也为其他地区建立类似取值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弹性地基梁法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 取值方法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波导系统土体剪切试验过程声发射特征演化规律
20
作者 吴鑫 刘永红 +1 位作者 王雪梅 张满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5,共10页
近年来,土质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滑坡体内部剪切过程监测和潜在风险感知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本文利用有源波导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技术研究土体在不同剪切条件下的AE信号特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振铃计数随... 近年来,土质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滑坡体内部剪切过程监测和潜在风险感知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本文利用有源波导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技术研究土体在不同剪切条件下的AE信号特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振铃计数随剪切位移增加而迅速增大,并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能量随着剪切位移加大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且含水率低、加载速率快的土样释放声发射能量更大;b值(岩土体破坏过程中AE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随剪切位移先降低后平缓,宏观破坏发生后b值逐步稳定,而含水率与其成负相关。此外,试验揭示了AE信号的多因素演化规律,在振铃计数-b值空间中,随含水率的降低特征向量逐次向右下方移动,即低含水率试样总是具有更低的b值和更大的振铃计数;在振铃计数-能量空间中,随含水率增加,结果分布逐次向右上角移动,即能量和振铃计数同时增大;加载速率对结果分布形态亦有一定影响,且剪切速率越大,类间分离度越高。研究成果可为声发射技术在土质边坡滑动预测预警中特征指标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剪切 加载速率 含水率 声发射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