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图像采集的退役零件SfM三维重建精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岳星宇 张秀芬 何宇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9-1275,共7页
运动恢复结构(SfM)是一种单目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针对SfM多视图三维重建的速度及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图像采集的退役零件SfM三维重建精度优化方法。首先,构建了图像采集试验平台,以导靴和凸轮轴瓦盖为试验对象,选取图像质量、图... 运动恢复结构(SfM)是一种单目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针对SfM多视图三维重建的速度及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图像采集的退役零件SfM三维重建精度优化方法。首先,构建了图像采集试验平台,以导靴和凸轮轴瓦盖为试验对象,选取图像质量、图像数量、拍摄距离及视角数量4个对重建质量有影响的参数为影响因素,每种因素取3个水平,设计了正交试验;然后,根据试验设计方案,对两个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了9组图像采集,并用Reality Capture软件对其进行了三维建模;最后,根据重建点云和模型的准确性、重建的完整性与重建效率3个指标,对重建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图像数量与视角数量对三维重建质量影响显著,拍摄距离与图像质量对三维重建质量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图像三维重建速度及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多视图 三维重建质量 三维重建速度 运动恢复结构 正交试验 图像数量 视角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力传递指标的冗余串联机器人笛卡尔刚度优化控制
2
作者 李秦川 朱立文 +1 位作者 史东豪 杨辰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冗余串联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动态特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人机协作。由于人机协作具有场景非结构化、工作任务多样化等特点,为保障交互安全性,需要对机器人末端刚度进行控制。针对常用的刚度规划算法存在功率传递效率低且计算效率低... 冗余串联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动态特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人机协作。由于人机协作具有场景非结构化、工作任务多样化等特点,为保障交互安全性,需要对机器人末端刚度进行控制。针对常用的刚度规划算法存在功率传递效率低且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力传递性能笛卡尔刚度规划器。其采用顺序最小二乘优化算法计算机器人工作轨迹,引入局部传递指标以提升轨迹中的功率传递效率,同时通过基于刚度椭球的几何成型法降低优化目标复杂度,通过拓展臂角描述法降低优化空间维度,提升优化算法计算效率,减少计算资源占用。基于Matlab的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基于几何成型法的高效轨迹规划器对于机器人笛卡尔轨迹的不变性,并基于Franka Panda冗余串联机器人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该规划器实现机器人末端期望刚度方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串联机器人 笛卡尔刚度优化 运动/力传递指标 几何成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M方法的高密度点云数据生成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79
3
作者 魏占玉 Arrowsmith Ramon +1 位作者 何宏林 高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648,共13页
地形数据的质量(精度和分辨率)影响着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Li DAR测量是目前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但是其高昂的测量成本和相对复杂的后期数据处理限制了Li DAR技术的大众化应用。近年来,一种被称为Sf M(Structure fr... 地形数据的质量(精度和分辨率)影响着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Li DAR测量是目前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但是其高昂的测量成本和相对复杂的后期数据处理限制了Li DAR技术的大众化应用。近年来,一种被称为Sf M(Structure from Motion)的适合大众化使用的新的高精度3维地形数据获取技术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新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高效的图像特征匹配算法从多视角照片中提取重叠区域的3维地形数据。由于Sf M技术仅需要目标物体的照片,而且对相机拍摄位置、图像尺度及拍摄焦距没有要求,因此利用简单测量平台采集地面照片就可以获取高质量的3维地形数据。与Li DAR技术相比,大大降低了获取高精度数据的成本,使得高精度3维地形数据的使用大众化。文中介绍了Sf 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展示了Sf M技术获取高精度3维地形数据的简单而有效的特性,特别适合于植被稀少的区域。文中利用近千米高空拍摄的、具有约70%重叠度的一套随Li DAR飞行采集的数字航空照片生成具有真彩色的高密度Sf M点云数据,点密度高达25.5个/m2,可生成分辨率0.2m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对比相同区域的LiDAR点云数据,统计分析表明58.3%的Li DAR数据与Sf M数据的垂直偏差<0.1m,88.3%的Li DAR数据的垂直偏差<0.2m;而且发现不同地貌的Sf M数据精度存在差异,平缓地形的Sf M数据精度高于陡峭地形的Sf M数据精度。文中还介绍了以氦气球作为拍摄平台的Sf M测量系统,可以快捷地获取高精度的3D地形数据和正射影像,比目前常用的差分GPS测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数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 LIDAR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运动平台阵列点位在线测量时间最优运动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航 陈新度 +1 位作者 吴磊 李泽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超精龙门式运动测量平台在执行IC阵列点位在线测量任务时,安装于龙门横梁滑座上的相机镜头会产生残余振动,影响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阵列测量时间最优运动规划方法,采用基于三阶多项式的非对称S型曲线对运动平台x、y轴进行运动规划... 超精龙门式运动测量平台在执行IC阵列点位在线测量任务时,安装于龙门横梁滑座上的相机镜头会产生残余振动,影响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阵列测量时间最优运动规划方法,采用基于三阶多项式的非对称S型曲线对运动平台x、y轴进行运动规划,定义了一种包含4个独立变量、2个相关变量的非对称S型曲线运动规划模型,采用Laplace方法获取相机镜头在不同方向运动时的残余振动响应,根据物理约束条件和残余振动衰减情况建立单轴的时间最优运动规划模型,求解要求3μm定位精度下的单轴时间最优运动规划参数,根据所需定位时间确定主运动方向,从而实现高精快速阵列点位测量的目标。在目标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所述运动规划方法能显著减小x、y轴单个点位运动的定位时间,且y轴所需时间更少,在进行阵列点位在线测量时选择y轴为主运动方向,可以显著提高阵列点位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运动平台 测量运动规划 非对称S曲线 残余振动 时间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FM和动态纹理映射的视频流三维表情重建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958,共10页
为从未标定的单目视频序列中重建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人脸表情序列,提出一种仅需较少约束的自动化方法.首先用ASM算法从视频首帧自动标定人脸特征,并采用仿射矫正光流方法跟踪运动中的人脸特征;然后结合一般人脸模型,采用从运动恢复形状... 为从未标定的单目视频序列中重建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人脸表情序列,提出一种仅需较少约束的自动化方法.首先用ASM算法从视频首帧自动标定人脸特征,并采用仿射矫正光流方法跟踪运动中的人脸特征;然后结合一般人脸模型,采用从运动恢复形状的方法重建出三维个性化人脸模型以及表情运动;最后采用动态纹理映射来代替传统的静态纹理映射,以产生真实感视觉外观.另外,使用基于特征脸的图像压缩方法,在尽量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小原始视频占用的存储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产生具有相当真实感的三维人脸表情序列,且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都保持了较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 从运动恢复形状 奇异值分解 径向基函数 特征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和SFM的非同步点云三维重构方法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辉 马世伟 Andreas Nuechter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室外场景具有测量数据量大、扫描数据易重叠及建筑物表面信息复杂等特点,单靠激光扫描方法能够获得场景精确的深度信息,但缺乏颜色和纹理信息,利用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FM)方法可获得丰富的彩色信息,但重构精度不高,若将两种设备固定进行... 室外场景具有测量数据量大、扫描数据易重叠及建筑物表面信息复杂等特点,单靠激光扫描方法能够获得场景精确的深度信息,但缺乏颜色和纹理信息,利用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FM)方法可获得丰富的彩色信息,但重构精度不高,若将两种设备固定进行在线实时同步测量,易受到测量环境和系统制约不易实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和SFM结合的非同步点云数据融合的三维重构方法。首先,提出利用手动选择控制点进行7自由度初始配准,再利用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对初始配准结果进行精确配准,最后利用最近点搜索算法将分布在经基于面片的多视图立体视觉(PMVS)算法优化后的SFM数据中的颜色信息与激光扫描的点云坐标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显示,本文的方法能有效地将激光扫描与SFM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室外大场景的三维彩色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激光扫描 sfm 点云配准 数据融合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Gabor特征的SFM算法三维人脸建模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从中 张凌华 詹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采用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进行三维人脸建模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对错误的匹配点比较敏感,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Gabor特征的SFM算法三维人脸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纹理特征,判别轮廓... 采用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算法进行三维人脸建模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对错误的匹配点比较敏感,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Gabor特征的SFM算法三维人脸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纹理特征,判别轮廓特征点匹配的准确性;针对图像数增多,传统因子分解法不易修正旋转矩阵的问题,利用旋转矩阵的性质求得修正矩阵,避开方程组的求解;提出引入迭代最近点算法将稀疏三维特征点与三维模型进行配准,缩小空间距离,并结合薄板样条函数插值生成特定的三维人脸模型,为增强真实感,进行纹理映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匹配点的准确性,能够重建出具有较强真实感的三维人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恢复结构(sfm) GABOR滤波器 因子分解 修正矩阵 迭代最近点(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流作用下的载人潜水器Z形操纵运动仿真研究
8
作者 钟后阳 李德军 +3 位作者 陈嘉伟 刘辰辰 黄欢 陈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研究海流下的载人潜水器机动Z形操纵性能,为海流环境下的安全航行进行评估。本文以某小型载人潜水器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其完整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采用CFD计算得到的水动力参数。然后对其水平面Z形操纵运动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考虑小型... 研究海流下的载人潜水器机动Z形操纵性能,为海流环境下的安全航行进行评估。本文以某小型载人潜水器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其完整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采用CFD计算得到的水动力参数。然后对其水平面Z形操纵运动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考虑小型载人潜水器复杂环境下易受干扰,对不同海流方向(横向、迎向和45°)下的Z形操纵运动、不同海流大小下的Z形操纵运动、迎流下的时变海流下的Z形操纵运动开展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载人潜水器运动具有强耦合、非线性特点,在无海流下的情况下,载人潜水器具备灵活机动性,航行稳定;在有海流干扰下,航行轨迹出现偏移,但整体航行稳定,表明该载人潜水器操纵性能良好;通过3种海流干扰下的运动仿真对比发现,迎向海流对Z形操纵运动影响最小;在遭遇影响大小周期性变时变海流时,潜水器Z形运动稳定,但航向角的峰值不断变化,该影响会造成潜水器航行的不对称性,引起航迹的周期性横移。该研究可为载人潜水器操纵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潜水器 Z形运动 操纵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凸起对水中射弹运动及空泡形态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熙同 黄振贵 +5 位作者 王思源 程博 那晓冬 侯宇 刘想炎 陈志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54,共9页
为给超空泡射弹的头锥和外形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基于k-εRealizable湍流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耦合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模拟了水中高速射弹的运动过程,对比了不同头锥参数下射弹的空泡形态和运动特性,发现适当的局部凸起可以增大超空泡... 为给超空泡射弹的头锥和外形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基于k-εRealizable湍流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耦合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模拟了水中高速射弹的运动过程,对比了不同头锥参数下射弹的空泡形态和运动特性,发现适当的局部凸起可以增大超空泡包裹范围和稳定性,减小射弹沾湿面积和阻力,从而增大射弹的航行距离。射弹航行距离随着凸起高度的减少而显著增加,当H=0 mm时,航行距离最远,具有最好的增程效果。在H=0 mm的条件下,当凸起位置与头部距离l_(R)=22.5 mm时,射弹具有最大航行距离和较好的超空泡稳定形态,相较无凸起射弹,在相同时刻对比航行距离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射弹 头部形态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空泡形态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波浪下考虑浮体变形的大型船型网箱响应分析
10
作者 王益厚 付世晓 +2 位作者 许玉旺 程天琥 傅强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0-570,共11页
近年出现的大型船型网箱的长度接近四百米,在波浪中会出现明显的弹性变形,而作用在网衣和钢架上的水动力也会增加结构分析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时域分析方法,用于计算大型船型网箱的运动和结构响应。首先将网箱的大型浮体离散为多模... 近年出现的大型船型网箱的长度接近四百米,在波浪中会出现明显的弹性变形,而作用在网衣和钢架上的水动力也会增加结构分析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时域分析方法,用于计算大型船型网箱的运动和结构响应。首先将网箱的大型浮体离散为多模块刚体,模块间利用等效弹性梁连接,并考虑网衣和钢架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在时域内建立考虑浮体变形的浮式网箱动力分析模型,其中浮体的辐射载荷通过直接施加附加质量和势流阻尼计算或者采用状态空间法求解,网衣和钢架载荷则考虑了大型浮体扰动产生的绕射波和辐射波影响,采用莫里森方程计算。结果发现:网衣和钢架水动力对网箱的截面动力响应有明显的影响,而网箱的截面弹性对网衣张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可为大型船型网箱的结构分析和截面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船型网箱 弹性变形 运动响应 截面载荷 网衣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MA-变摩擦复摆隔震连续梁桥近断层下地震反应研究
11
作者 尚继英 娄东旭 +2 位作者 韩建平 郁银泉 宋炳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针对传统摩擦复摆支座(double concav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CFPB)隔震桥梁在近断层地震中支座位移过大、自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滑移面变摩擦方式和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研发了一种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 针对传统摩擦复摆支座(double concav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CFPB)隔震桥梁在近断层地震中支座位移过大、自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滑移面变摩擦方式和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研发了一种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iron-based shape memory alloy-double varia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Fe-SMA-DVFPB)。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新型支座本构模型,确定了其等效分析模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设计了应用不同类型支座的隔震桥梁,并研究了其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3种隔震结构在脉冲型地震作用下支座最大位移分别为非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2.1、1.63、1.47倍;相比DCFPB隔震桥梁,Fe-SMA-DVFPB隔震桥梁支座位移最大减小量为38.9%(脉冲型)和13%(非脉冲型),残余位移最大减小量为93.5%(脉冲型)和83.1%(非脉冲型);应用Fe-SMA-DVFPB能更有效地控制支座位移与残余位移;Fe-SMA-DVFPB隔震桥梁支座位移与残余位移减小量明显大于墩底弯矩与墩底剪力增加量。Fe-SMA-DVFPB能够进一步提升桥梁的震后可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 本构模型 分析模型 近断层地震作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毕海芸 郑文俊 +2 位作者 曾江源 俞晶星 任治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674,共19页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摄影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获取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可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不受地面通视条件的限制,...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摄影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获取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可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不受地面通视条件的限制,且测量成本相对较低。尤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理论及高效的自动特征匹配算法的发展,一种名为"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的三维重建技术被引入摄影测量方法中,极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的自动化程度。文中介绍了摄影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并综述了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最后通过SfM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1个具体应用实例,展示了摄影测量方法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STRUCTURE from motion(sfm) 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 活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切沟形态特征对放水流量的响应
13
作者 杨扬 陈薪伊 +2 位作者 黄烨 王健衡 刘瑛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共9页
切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泥沙来源。系统研究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的切沟形态特征,对于理解切沟侵蚀机理、构建和完善切沟侵蚀预报模型,以及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典型坡面开展野外原位冲刷试... 切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泥沙来源。系统研究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的切沟形态特征,对于理解切沟侵蚀机理、构建和完善切沟侵蚀预报模型,以及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典型坡面开展野外原位冲刷试验,设计5个放水流量水平(0.25、0.50、0.75、1.00和1.50 L/s),利用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摄影测量法测量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的切沟形态,分析各形态参数与流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切沟形态趋于稳定所需冲刷时长为69~168 min,且该时长随放水流量总体缩短;2)切沟整体形状因放水流量而异,当流量≤0.50 L/s时,小区上坡发育的多条支沟在下坡合并形成1或2条切沟;当流量≥0.75 L/s时,切沟呈简单、连贯的长条状;3)不同流量处理发育的切沟平均表面宽度为0.16~0.29 m,面积为1.30~2.49 m^(2),均随流量呈幂函数增大,幂指数分别为0.406和0.416;切沟周长-面积比为8.42~26.22,随流量呈对数函数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切沟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侵蚀 切沟形态特征 野外原位冲刷试验 sfm摄影测量法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型相关性的竖向条件谱理论与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晓磊 金永浩 +2 位作者 赵紫旭 何维 阎卫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176,共15页
我国场地条件均值谱理论与应用研究得到一定发展,但考虑我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型相关性的竖向条件谱研究还较为匮乏。基于上述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竖向条件谱理论;然后基于我国地震动数据,生成了我国场地相关地震动预测模型,基于Copul... 我国场地条件均值谱理论与应用研究得到一定发展,但考虑我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型相关性的竖向条件谱研究还较为匮乏。基于上述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竖向条件谱理论;然后基于我国地震动数据,生成了我国场地相关地震动预测模型,基于Copula函数,构建了我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型参数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模型,提出了考虑中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加速度相关性的条件均值谱模型;最后开展了应用算例研究,生成了我国华南地区某核电厂厂址水平和竖向条件谱,基于水平和竖向条件谱,联合选取了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记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型参数服从二元正态分布;提出的考虑我国地震动水平和竖向谱型相关性的竖向条件谱理论能够生成我国场地相关竖向条件谱,为我国场地水平和竖向地震动联合选取提供匹配目标基础,为高烈度区高层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和隔震结构等抗竖向地震提供设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型 相关性 条件谱 中国地震动 多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SfM的天津港堆场散料体积测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阮琼瑶 李文达 +1 位作者 张尚弘 王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205,共8页
随着智慧港口的快速发展,露天堆场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越来越重要,其中准确快速测量露天堆场散装物料体积、堆场占用率等物理量是堆场智能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天津港典型堆场为例,应用大疆悟二飞行器、禅思X5S云台相机、Agisoft M... 随着智慧港口的快速发展,露天堆场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越来越重要,其中准确快速测量露天堆场散装物料体积、堆场占用率等物理量是堆场智能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天津港典型堆场为例,应用大疆悟二飞行器、禅思X5S云台相机、Agisoft Metashape软件,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与SfM技术,建立了堆场散装物料的数字高程模型,得到了堆场料堆分布图,计算了料堆总体积和堆场占用率,研究了模型参数设置对测量精度和效率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得堆场料堆总体积和堆场占用率,每平方千米堆场的测量内外业耗时1h左右,料堆体积测量相对误差小于3%,堆场占用率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5%,满足堆场测量的实际需求。模型参数对最终的计算结果精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模型参数设置越高,生成模型耗费的时间就越长,因此模型参数设置为最低时,时间成本最低,在大范围堆场测量中具有实用意义。基于无人机和SfM快速测量堆场散料体积的方法可改变传统的大型堆场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堆场散料体积快速测量与堆场智能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sfm(Structure from motion) 大型散料堆场 体积测量 快速测量 大疆悟二飞行器 应用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M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精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琦 张秀芬 蔚刚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5-1310,共6页
针对失效特征与失效程度影响退役零件可再制造性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表征失效零件的失效程度,提出了基于从运动中恢复形状和泊松表面重建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方法。构建了由智能手机、Visual SFM、MeshLab和SolidWorks软件构成的... 针对失效特征与失效程度影响退役零件可再制造性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表征失效零件的失效程度,提出了基于从运动中恢复形状和泊松表面重建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方法。构建了由智能手机、Visual SFM、MeshLab和SolidWorks软件构成的实验平台,应用控制变量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照片数量、拍摄高度、失效程度、零件形状对表征精度的影响;应用所提方法和实验平台对退役破碎锤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其失效特征进行了表征和量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拍拍摄、箱体类、失效程度大的零件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和表征精度;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重构退役零件,可为快速评估退役零件可再制造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运动中恢复形状 泊松表面重建 三维重建 失效特征表征 重建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劣海况下闭环增益成形算法在渔船航迹保持控制的应用
17
作者 隋江华 郭特尔 宋纯羽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77,共6页
[目的]为解决渔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迹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分离式航迹保持控制器。[方法]采用非线性反馈法对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进行改进,并引入反正切函数以有效解决系统控制能量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积分分离式设计,以解决常规PID控制器... [目的]为解决渔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迹保持问题,提出一种分离式航迹保持控制器。[方法]采用非线性反馈法对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进行改进,并引入反正切函数以有效解决系统控制能量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积分分离式设计,以解决常规PID控制器中积分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结果]SDB8102型32.98m玻璃钢拖网渔船在蒲氏7级风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航迹保持算法的稳态误差小于3m,验证了其实用性与稳定性。[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渔船航迹保持控制以及渔船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运动控制 航迹保持 反馈控制 非线性反馈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恶劣海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SfM摄影测量的潮间带牡蛎礁地貌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佳铨 罗科 +4 位作者 彭雲 樊一阳 林杭杰 王韫玮 于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4,共10页
牡蛎礁是一种重要的海岸地貌系统,礁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刻影响着周围的水动力和沉积动力过程,进而反作用于牡蛎礁自身演化。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为中国海岸重要且稀有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沉积物覆盖和人为捕捞导致牡蛎礁退化严重。本... 牡蛎礁是一种重要的海岸地貌系统,礁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刻影响着周围的水动力和沉积动力过程,进而反作用于牡蛎礁自身演化。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为中国海岸重要且稀有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沉积物覆盖和人为捕捞导致牡蛎礁退化严重。本文利用无人机对蛎蚜山牡蛎礁进行地貌观测,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Structure from Motion)摄影测量技术重建出航拍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包括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重建的模型进行目视解译和剖面分析。结果表明,位于航拍区域的牡蛎礁主要有三种形态:条带状、斑块状和环状。条带状牡蛎礁脊线整体上呈南北走向,可能由环状牡蛎礁退化或牡蛎的生物自组织过程形成。航拍区域的地貌面高差可达5 m以上,地势最高处高程为0.5 m(85高程,下同),最低处高程为−4.7 m。礁区内的礁体仍处于退化状态,其演化过程主要为:礁体表面出现坑洼→坑洼进一步扩张、延伸→形成溶槽→礁体分隔、分解,同时伴有沉积物对礁体的掩埋。本研究表明,无人机SfM技术可以高效获取牡蛎礁的地貌信息,为研究牡蛎礁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恢复结构 牡蛎礁 地貌观测 空间分布 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learning-based flexible autonomous motion control method for UAV in dynamic unknown environments 被引量:3
19
作者 WAN Kaifang LI Bo +2 位作者 GAO Xiaoguang HU Zijian YANG Zhip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490-1508,共1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based motion control method to provid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with additional flexibility while flying across dynamic unknown environments autonomously.Thi...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based motion control method to provid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with additional flexibility while flying across dynamic unknown environments autonomously.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in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fields such as penetration and rescue.The autonomous motion control problem is addressed through motion planning,action interpretation,trajectory tracking,and vehicle movement within the DRL framework.Novel DRL algorithms are presented by combining two difference-amplifying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DRL methods and are used for solving the motion planning problem.An improved Lyapunov guidance vector field(LGVF)method is used to handle the trajectory-tracking problem and provide guidance control commands for the UAV.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motion-control approaches,the proposed methods directly map the sensorbased detections and measurements into control signals for the inner loop of the UAV,i.e.,an end-to-end control.The training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DRL algorithms provide more than a 20%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ver the state-ofthe-art DRL algorithms.The testing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novel DRL and LGVF,which is only trained once in a static environment,enables the UAV to fly autonomously in various dynamic unknown environments.Thus,the proposed technique provides strong flexibility for the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motion control(AMC)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 difference amplify reward sha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法测定切沟的精度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扬子 黄婷婷 +2 位作者 罗建勇 杨扬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fM测量法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方法运用于切沟测量,与RTK GPS相比,断面测量法的体积测量误差高达37.28%;而SfM方法的误差仅为2.40%,且相对RTK GPS所测切沟DEM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2~0.2 m。此外,轻便、小巧的激光测距仪可有效替代RTK GPS用于GCP坐标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切沟体积误差仅为0.23%。将切沟沟缘与沟底共18个GCP抽稀至4~16个,并利用SfM方法重建该切沟的三维形态。各方案所得切沟DEM相比未抽稀结果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05~0.05 m,且体积差值百分比均低于5%。研究结果证实,SfM摄影测量法在切沟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应用于野外切沟的快速、精确测量,对于切沟定量监测与切沟侵蚀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m摄影测量法 切沟测量 实时动态差分GPS 地面控制点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