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lVerifier:基于双流模型的印章自动核验系统
1
作者 雷萌 宁琪玥 +1 位作者 鞠进军 邹亮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08-2319,共12页
印章在文书认证、合同签署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是确保文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印章伪造手段日益精进,对现有的印章核验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图像质量不佳或存在模糊的情况下,核验难... 印章在文书认证、合同签署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是确保文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印章伪造手段日益精进,对现有的印章核验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图像质量不佳或存在模糊的情况下,核验难度显著增加。为应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流模型的印章自动核验系统SealVerifier。该系统结合了EfficientNet与高效视觉Transformer(SViT),SViT在Transformer编码器中引入高维多层感知器和去归一化机制,以增强特征表示能力和泛化能力。此外,该文引入数据分布适配器以应对实际场景中多样化的印章,并采用双重损失函数提升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在包含30699对图像的自建中文印章数据集上,SealVerifier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了91.34%,96.83%和93.57%,显著优于现有的印章核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章自动核验 双流模型 TRANSFORMER 数据分布适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采油树Spring-Seal密封圈接触模型构建与实验测试
2
作者 张红 龙圣均 +1 位作者 冯定 黄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9,共8页
为提高深水采油树在高压、高温、低温等工况下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对采油树密封圈进行重新设计,提出Spring-Seal密封圈(以下简称S密封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填料密封接触理论,重新构建S密封圈接触力学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 为提高深水采油树在高压、高温、低温等工况下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对采油树密封圈进行重新设计,提出Spring-Seal密封圈(以下简称S密封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填料密封接触理论,重新构建S密封圈接触力学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S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同时验证新建接触模型的合理性;利用实验测试S密封圈的实际密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密封圈在高压、高温、低温等工况下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且密封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S密封圈的接触研究及工程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密封圈 接触模型 密封性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体密封原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群锋 邓作炜 +1 位作者 张俊锋 贾谦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磁流体密封技术已在气体和真空条件下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对液体密封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磁流体密封具有众多优点,如“零”泄漏、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和可靠稳定等。综述磁流体在真空、气体、液体和防尘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密封特性、... 磁流体密封技术已在气体和真空条件下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对液体密封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磁流体密封具有众多优点,如“零”泄漏、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和可靠稳定等。综述磁流体在真空、气体、液体和防尘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密封特性、液-液界面稳定性、仿真分析和结构设计等。分析磁流体密封技术研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展望磁流体密封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磁流体密封技术有望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例如高性能磁流体材料研究、智能磁控系统设计、集成模块化设计等,为密封领域带来更多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密封 密封结构设计 磁性颗粒 真空密封 防尘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口简易防喷器密封胶芯形变及其密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刚 刘新福 +3 位作者 刘广胜 魏韦 邓泽鲲 刘春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分析油液压力小于15 MPa的井口简易防喷器密封胶芯形变规律及其密封特性,对降低防喷器压力等级、防止井口失控以及尽可能减少井口非可控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依据Lindly模型,提出密封胶芯发生大、小变形时的形变改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油... 分析油液压力小于15 MPa的井口简易防喷器密封胶芯形变规律及其密封特性,对降低防喷器压力等级、防止井口失控以及尽可能减少井口非可控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依据Lindly模型,提出密封胶芯发生大、小变形时的形变改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油液压力变化、受压力与变形关系、不同阶段橡胶压缩量等因素以及壳体和闸板等结构参数,建立密封胶芯形变以及橡胶体主要面应力和抱紧力的数学模型。根据修正的Arruda-Boyce模型,揭示密封胶芯橡胶体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井口简易防喷器中部密封胶芯橡胶体环状部分的最大应力位于圆弧区域,且该区域内应力分布极不均匀;井口无压力时,中部密封胶芯橡胶体环状部分的Mises应力集中于中间位置,压力为3、10 MPa时,Mises应力集中在上下两个边缘区域,且橡胶体平面部分的中部区域应力随压力增大呈下降趋势;上部密封胶芯上部橡胶体的应力分布呈边缘大中间小的特征,上部密封胶芯较大应力分布区域的面积在闸板总成关闭时明显减小,且集中区域由开启时靠近壳体边缘和2个边角处转变为关闭时的4个边角处,且最大应力由开启状态下的2.95 MPa增加至关闭状态下的3.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防喷器 密封胶芯 形变 密封特性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钻头金属密封结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洋 黎文奇 佘扬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3,116,共10页
目前关于钻头密封保护垫对密封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密封垫的结构优化和试验研究成果。为此,结合测试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压装力、端面比压等参数对金属密封系统力学行为和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现有密封垫结构密封性能的缺陷,并... 目前关于钻头密封保护垫对密封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密封垫的结构优化和试验研究成果。为此,结合测试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压装力、端面比压等参数对金属密封系统力学行为和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现有密封垫结构密封性能的缺陷,并设计新型密封垫以及对原结构进行改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密封垫结构相比,新型密封垫与供能圈、金属密封环端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变形更平稳,在最大窜动量时接触压力满足密封功能要求,还能够有效减轻磨损;力学性能测试和单元密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密封垫结构满足高速牙轮钻头密封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增强高速钻头的密封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钻头 单金属密封结构 供能圈 密封保持垫 材料试验 有限元分析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气井油管悬挂器金属密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春宇 李敖 +2 位作者 陈晓琳 杜文波 罗晓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131,共8页
针对140 MPa超高压芯轴式油管悬挂器密封问题,优选半X形金属密封作为油管悬挂器的金属密封形式,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顶丝位移、凸台半径、底部夹角、过盈量和温度等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密封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针对140 MPa超高压芯轴式油管悬挂器密封问题,优选半X形金属密封作为油管悬挂器的金属密封形式,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顶丝位移、凸台半径、底部夹角、过盈量和温度等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密封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密封接触宽度和最大von Mises应力与半X形金属密封顶丝位移呈正相关,最大接触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密封接触宽度与最大接触应力随凸台半径、底部夹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过盈量与von Mises应力、最大接触应力、密封宽度呈正相关;半X形金属密封可在高低温的极端工况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优选出顶丝位移为1.6~2.0 mm,凸台半径为3.11 mm,夹角为103.1°,过盈量为0.6 mm。将优化后的油管悬挂器密封组件安装并进行140 MPa气压试验及现场试验,密封性能满足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高压环境下油管悬挂器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轴式油管悬挂器 超高压 金属密封 接触力学 密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流体特征、聚气主控因素及富气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世达 汤达祯 +7 位作者 侯伟 黄道军 李永洲 虎建玲 许浩 陶树 李松 唐淑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探井上古生界岩心的测试化验资料,结合构造、埋深及流体地球化学分析,揭示煤储层流体特征、聚气主控因素及富气模式。研究表明:①1500~1800 m深度段为中浅层开放型流体系统和深层封闭型流体系统的转换深度带,150...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探井上古生界岩心的测试化验资料,结合构造、埋深及流体地球化学分析,揭示煤储层流体特征、聚气主控因素及富气模式。研究表明:①1500~1800 m深度段为中浅层开放型流体系统和深层封闭型流体系统的转换深度带,1500 m以浅水侵改造强度大,储层压力梯度分布离散,甲烷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生物成因气混入,整体呈富含水、吸附气欠饱和特征;1800 m以深呈现出极低渗储层自封闭特征,水动力侧向封堵和致密盖层围限共同作用形成封闭型流体系统,系统内地表径流入渗微弱,流体次生改造程度低,压力梯度相对统一,大部分层段吸附气含气饱和度超过100%,游离气含量主要为1~8 m^(3)/t,个别层段可超过10 m^(3)/t;②在深部地层温压环境约束下,煤储层聚气能力受控于煤岩煤质、储盖组合和构造位置主导的储集性、润湿性和封闭性,高变质程度、低灰分产率煤和灰岩、泥岩盖层等多因素叠合区聚气优势明显,正向构造高点和宽缓负向构造低点是有利的富气场所,两翼陡坡含气量相对较低。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煤储层聚气机理认识,可为深部资源精准选区评价和适应性增产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流体系统 封闭性 吸附气 游离气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耐压罐典型密封结构比较与优化
8
作者 姜旭胤 胡震 +1 位作者 沈允生 韩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5,共5页
深海耐压罐的作用是隔绝外界海水高压,保障内部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其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密封性能。本文针对深海耐压罐筒体和端盖的3种典型密封结构,分别从密封可靠性、操作便捷性和结构强度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各自优缺点,再借鉴... 深海耐压罐的作用是隔绝外界海水高压,保障内部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其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密封性能。本文针对深海耐压罐筒体和端盖的3种典型密封结构,分别从密封可靠性、操作便捷性和结构强度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各自优缺点,再借鉴压力容器规范中相关密封结构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适用的新型密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密封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结构密封可靠、拆装便捷、尺寸紧凑,其筒体根部应力经优化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压罐 密封结构 锥面密封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空间封闭性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红梅 李继岩 +4 位作者 谢传金 白冰 成赛男 王文彬 王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4,共16页
利用含水层孔隙空间压缩空气储能具有潜力大、分布广以及布置灵活等优势,特别是油区含水层常常具备更好的实施条件。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核心是储能空间封闭体系的可靠性。针对油气成藏、天然气储气库以及CO_(2)地质封存等同类工... 利用含水层孔隙空间压缩空气储能具有潜力大、分布广以及布置灵活等优势,特别是油区含水层常常具备更好的实施条件。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核心是储能空间封闭体系的可靠性。针对油气成藏、天然气储气库以及CO_(2)地质封存等同类工程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可作为有益借鉴,但针对压缩空气储能开展封闭性的研究和实践仍十分有限。首先剖析了该储能系统主要特征,对储库系统关键构件进行了规范命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了储能空间及其封闭性的关键问题,将圈闭概念明确引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并首次基于此将储库分成了5类。采用工程类比的方法,从14个方面对天然油气成藏、含水层天然气储存、CO_(2)咸水层封存以及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对封闭性的要求进行详细比较研究,识别出压缩空气储库对封闭性要求的差异性,明晰了压缩空气储库封闭性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了对储库封闭性的研究提供借鉴,系统综述分析了关联领域关于盖层、断层封闭机理、封闭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指出压缩空气储库对封闭性需要更精细的认识才能支撑储库的经济性目标,认为物理意义简明、考虑各种主要封闭机制、考虑厚度等结构封闭效应、便于量化的、基于物理的评价指标或方法将是重点攻关方向。基于这些认识,建议用封闭潜力度量库壁的封闭性,并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封闭压力的封闭潜力评价方法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含水层 盖层 断层 封闭性 最大封闭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尺寸波动的超大液压缸用V形组合密封可靠性评价
10
作者 程茂林 李涛 +2 位作者 王跃明 张波 郭飞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6,共6页
密封系统可靠性决定了液压系统整机的可靠性受密封系统可靠性的影响。针对超大液压缸V形组合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性评价,基于往复密封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和响应面分析方法,考虑密封件加工制造过程中尺寸公差波动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建立V形组... 密封系统可靠性决定了液压系统整机的可靠性受密封系统可靠性的影响。针对超大液压缸V形组合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性评价,基于往复密封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和响应面分析方法,考虑密封件加工制造过程中尺寸公差波动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建立V形组合密封可靠性分析模型。设计结构尺寸关键因素的Box-Behnken实验表,利用仿真模型计算表中每个尺寸组合下的泄漏率,进而建立泄漏率与V形圈关键结构尺寸的极限状态函数,最终通过抽样对随机变量的10000组样本进行分析获取系统可靠度。结果表明:V形组合密封系统可靠度达到99%以上,密封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形组合密封 可靠性 响应面法 往复密封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顶板深孔爆破封孔长度的确定方法
11
作者 李东印 敖良凯 +2 位作者 王伸 黄传波 李红斌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7-2383,共17页
煤矿巷道顶板深孔爆破是切顶沿空留巷、坚硬顶板预裂工程中的重要岩体致裂方法,既要达到爆破切顶效果,又要确保发生不冲孔且爆破后巷道围岩稳定,因此合理确定钻孔封孔长度至关重要。针对当前煤矿切顶爆破钻孔封孔长度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 煤矿巷道顶板深孔爆破是切顶沿空留巷、坚硬顶板预裂工程中的重要岩体致裂方法,既要达到爆破切顶效果,又要确保发生不冲孔且爆破后巷道围岩稳定,因此合理确定钻孔封孔长度至关重要。针对当前煤矿切顶爆破钻孔封孔长度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首先统计分析了国内部分矿井切顶爆破工程的封孔参数,以爆破钻孔封堵机理和堵塞体在爆破过程中受力特征为基础,建立了深孔爆破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爆破“不冲孔”为约束条件的最短封孔长度计算方法;其次,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并结合装药结构,建立了顶板深孔装药爆破漏斗模型,得到了基于“最大内部爆破作用”的深孔爆破最短封孔长度计算方法。采用LS–DYNA分析了爆破后钻孔周围岩石中有效应力分布和裂纹发育情况,确定了基于炸药“最大能量利用率”的末端炸药与堵塞体合理间隔。从防止冲孔、保证爆破效果及减小对巷道顶板破坏影响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爆破“不冲孔”“最大内部爆破作用”“最大能量利用率”的煤矿顶板爆破钻孔合理封孔长度确定三元准则。以朝川矿22010工作面回风巷爆破切顶为工程背景,依据封孔长度三元准则计算了合理的封孔长度,以巷道顶板表面岩石单元的有效应力为指标,分析了爆破后巷道顶板稳定程度及封孔长度的合理性,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三元准则所计算的封孔长度不仅避免了冲孔,同时从孔深7 m处向孔底生成了贯穿爆破孔的切缝面,切断了目标岩层。研究成果可为煤矿巷道切顶卸压爆破钻孔确定合理封孔长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爆破 封孔长度 切顶卸压 爆破理论 封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下静压氦隔离密封的密封性能分析
12
作者 郑娆 胡鼎国 +3 位作者 刘志远 宋子锋 张江腾 李双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87,共11页
涡轮泵隔离密封系统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密封系统的设计必须确保其具备耐高速、长寿命以及强抗外部激振能力。针对双波纹管氦隔离密封在运转工况下,因转速、压力出现变化导致密封泄漏而引起的密封... 涡轮泵隔离密封系统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密封系统的设计必须确保其具备耐高速、长寿命以及强抗外部激振能力。针对双波纹管氦隔离密封在运转工况下,因转速、压力出现变化导致密封泄漏而引起的密封失效问题,建立了密封面间气膜仿真分析模型及动静环变形模型,分析了转速及隔离介质压力变化对动态开启特性的影响以及运转工况下密封端面的变形程度,并通过实验测量了密封在不同转速和隔离介质压力下的泄漏量。研究结果表明:双波纹管静压氦隔离密封的开启不依赖转速,泄漏量几乎不随转速发生变化,转速发生变化时仍具有稳定的密封性能;随着隔离介质压力的提高,气膜刚度整体上呈增大的趋势,但在0.5~0.6MPa时存在趋于平稳的趋势,表明隔离密封气膜刚度不会无限制地增大,存在刚度极限;密封能够通过膜压、膜厚与波纹管间的相互协调作用自适应调节静环轴向位置来建立新的平衡;在隔离介质压力变化时,稳压槽内压力与隔离介质压力变化趋势一致,密封能够迅速响应压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 静压隔离密封 泄漏量 压力变化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的陶瓷纤维编织密封泄漏特性仿真研究
13
作者 王荣桥 乔格 +4 位作者 左平 毛建兴 陈高翔 张晓杰 胡殿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7,共7页
针对陶瓷纤维编织密封泄漏性能研究多基于一维理论模型,无法描述密封件内部的气体渗流状态,难以支撑密封件的详细设计。开展新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泄漏和变形行为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建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多孔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求解模... 针对陶瓷纤维编织密封泄漏性能研究多基于一维理论模型,无法描述密封件内部的气体渗流状态,难以支撑密封件的详细设计。开展新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泄漏和变形行为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建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多孔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求解模型,在渗透压差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了压缩量和填充密度等因素对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不同截面形状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结果表明:泄漏量随填充密度和压缩量的增大呈线性减小,在10 kPa渗透压差下,填充密度从0.15 g/cm^(3)提高到0.20 g/cm^(3),泄漏量降低18.39%,压缩量从1 mm变为2 mm,泄漏量降低29%。接近方形截面的密封结构比圆形截面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更好,在0.25 MPa渗透压差下,R=1 mm的近似方形编织截面密封件的泄漏量比R=5 mm的圆形编织截面密封件的泄漏量低44%。研究结果可为陶瓷纤维编织密封在变几何涡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密封 泄漏特性 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密封性能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井口法兰设计及复合载荷下密封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传军 赵易 +4 位作者 李中华 严金林 尹涛 甯尤军 杜明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3,共9页
针对目前175 MPa特高压井口设备的设计指导空缺问题,参考API 6A标准中的法兰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175 MPa额定工作内压下通径分别为78和180 mm的法兰结构尺寸,针对所设计的非标法兰分析其在额定工作内压和1.5倍额定工作内压下的密封... 针对目前175 MPa特高压井口设备的设计指导空缺问题,参考API 6A标准中的法兰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175 MPa额定工作内压下通径分别为78和180 mm的法兰结构尺寸,针对所设计的非标法兰分析其在额定工作内压和1.5倍额定工作内压下的密封性能,对比分析78-175型法兰不同凸台直径对法兰性能的影响;参考API TR AF2标准中复合载荷的泄漏曲线,计算得出78-175型和180-175型非标法兰以泄漏为准则的承载能力线组,并对线组上多个工况进行验证分析,补充并完善国内外特高压井口175 MPa法兰密封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75 MPa特高压法兰具有较好的密封可靠性,通过密封试验和垫环变形测量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得到基于泄漏准则下复合载荷对法兰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井口 法兰 密封 复合载荷 泄漏曲线 垫环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完井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分析
15
作者 郑严 蔡午阳 +4 位作者 张辞 钟俊宇 顿志强 王龙 钱韦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O形橡胶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密封性能,多用于单侧受压的密封工况。然而在深水智能完井液控滑套的轴向静密封应用中,O形圈则同时承受内部控制压力与外部环境压力。为探究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性能,针对井下3 000 m的实际压力环... O形橡胶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密封性能,多用于单侧受压的密封工况。然而在深水智能完井液控滑套的轴向静密封应用中,O形圈则同时承受内部控制压力与外部环境压力。为探究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性能,针对井下3 000 m的实际压力环境(环境压力30 MPa),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O形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压缩率下内外介质压力相等和内外介质压力存在压差时的O形圈静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当内外压相同时,不同压缩率下O形圈主密封面上的接触应力均大于介质压力,但当压缩率大于23.81%后,Mises应力与剪切应力显著增长;当内压大于外压时,O形圈主密封面上的接触应力仍然大于介质压力,但其有效接触长度显著减小,当压缩率低于23.81%且内外压差为5 MPa时,O形圈主接触面上的有效接触长度占比不足50%,因此应选用使密封圈压缩率为23.81%的沟槽尺寸。设计一款专用实验设备,对压缩率为23.81%的O形圈进行密封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压缩率下的O形圈在承受35 MPa内压与30 MPa的外压时满足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密封性能 O形圈 轴向密封 智能完井 双侧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范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云宝 张宇航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9,F0003,共10页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既是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轻罪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仅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对成年人轻罪犯罪占比不断攀升的现状,亟须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成年人... 轻罪时代,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既是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轻罪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仅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对成年人轻罪犯罪占比不断攀升的现状,亟须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以法定最高刑期3年为基准,结合社会危害性、责任要素和政策需求确立轻罪认定标准;二是将刑事司法程序记录、涉罪记录和信息衍生记录纳入封存范围;三是采取依申请启动、双重审查的封存程序,以“先封存,后考察”的模式进行管理;四是完善配套措施,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规范查询权限、建立反就业歧视救济机制、健全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惩戒与宽容,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犯罪记录封存 犯罪治理 规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多边形织构化密封端面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磊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樊智超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1,共5页
针对机械密封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以摩擦副密封环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在表面加工正多边形织构,研究了其在干磨条件下的磨损性能,探讨了正五边形织构的耐磨性原因。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得到了织构化密封端面的摩擦系数、磨损系数... 针对机械密封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以摩擦副密封环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在表面加工正多边形织构,研究了其在干磨条件下的磨损性能,探讨了正五边形织构的耐磨性原因。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得到了织构化密封端面的摩擦系数、磨损系数、磨损量以及磨损形貌图,验证了基于Archard磨损公式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织构形状以及旋转角度对磨损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五边形织构试件与无织构试件相比,磨损量减少了44.322%,摩擦系数减少了18.803%;当正五边形织构旋转角度在48°左右时,正五边形织构的磨损量和磨损深度最小;在干磨条件下,不同织构的形状、结构参数对机械密封使用寿命的影响不同,选取合适的织构形状、结构参数有利于提高机械密封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干磨条件 织构化端面 磨损形貌 摩擦磨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涡轮泵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扰动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双喜 刘安 +2 位作者 刘志远 张江腾 李世聪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23,共13页
隔离密封对高速涡轮泵燃料密封极为重要,但其在工作时存在供气压力波动、外界振动强烈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对动静压隔离密封气膜扰动工况,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变化扰动分析模型,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和MATLAB求解... 隔离密封对高速涡轮泵燃料密封极为重要,但其在工作时存在供气压力波动、外界振动强烈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对动静压隔离密封气膜扰动工况,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变化扰动分析模型,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和MATLAB求解端面气膜扰动刚度及扰动阻尼,对比静压式与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的扰动性能,讨论气膜厚度、工作压力及扰动幅值等参数对扰动性能的影响,得到其变化规律,并试验验证了动静压密封的抗扰动性能。结果表明:扰动频率的增加使得扰动刚度整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扰动阻尼随扰动频率的增加迅速降低,在10~100 Hz时逐渐趋于平稳。供气压力与扰动刚度、扰动阻尼呈正相关。工作转速增大,扰动刚度在低频段增大、在中高频段减小,扰动阻尼全频减小。扰动幅值增大,扰动刚度在中低频段几乎不变、在高频段减小,扰动阻尼略有增大。工作膜厚与扰动刚度、扰动阻尼呈负相关。动静压式混合密封有效提升了密封装置中低频下的稳定性能,避免了密封处于低压、低转速时抗扰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密封 气体 动静压 扰动刚度 扰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动压密封焊接金属波纹管性能分析
19
作者 郑娆 吴哲坤 +1 位作者 李双喜 章国庆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性能与高温动压密封性能密切相关。为优化波纹管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条件对某航空发动机动压密封的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性能的影响。以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固-热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介...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性能与高温动压密封性能密切相关。为优化波纹管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条件对某航空发动机动压密封的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性能的影响。以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固-热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介质温度和介质压力对波纹管刚度和介质作用有效直径的影响,揭示工况参数对波纹管动压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针对温压联合作用对波纹管性能的影响拟合了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和升压过程中,刚度随介质温度呈线性减小,随介质压力呈线性增大;密封载荷系数随介质温度升高呈线性减小,其变化率随介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低压工况的变化率是高压工况的5倍。拟合温压联合作用下刚度和有效直径的计算公式,拟合公式的决定系数高达97%以上。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降低高温对波纹管动压密封性能的影响,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提高工作压力,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拟合的公式可用于指导波纹管的选型计算,从而优化波纹管动压密封的结构设计和工况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焊接金属波纹管 动压密封 密封性能 航空发动机 载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效应的液氧涡轮泵液封轮内流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凯 徐敬畏 +4 位作者 赵四维 庄宿国 许开富 陈晖 刘厚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6,共15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涡轮泵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发生空化现象,复杂的空化流动对液封轮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空化模型的基础上,从内部流动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液氧涡轮泵首级液封轮密封性能和低温空化特性。研究表明:...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涡轮泵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发生空化现象,复杂的空化流动对液封轮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空化模型的基础上,从内部流动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液氧涡轮泵首级液封轮密封性能和低温空化特性。研究表明:与工作介质为液氮的试验结果相比,监测点的温度及压力的最大计算偏差分别为2.17%和6.13%;空化过程中伴随的离心效应促使液封轮后腔内形成汽相,有效抑制了泄漏;在入口压力为2.0 MPa,2.5 MPa,3.0 MPa时,相对于液相条件下的泄漏工况,泄漏流量分别减少了37.12%,46.31%和44.32%;尽管空化有助于减少泄漏,但相较于理想的液相环境,整体的封压能力仍有所下降;泄漏不明显时,汽相会在压力侧形成强烈的诱导涡(IV),而液相则主导产生前向台阶涡(FFSV);泄漏严重时,空化主要集中在槽形结构内部,形成后相台阶涡(BFSV),同时在结构外侧间隙可见片状空化;液封轮内空化主要有槽内空化和外侧间隙的附着空化两种类型;当入口压力较低时,槽内外形成环形的汽液界面,有效阻止了泄漏的发生,然而当入口压力增大后,外侧间隙的环形界面消失,槽内空化被限制在吸力面侧,外侧间隙则形成了以液相为主的泄漏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封轮 液氧涡轮泵 密封性能 低温空化 Omega涡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