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四光20世纪初期中国南北地质对比观及其史学意义
1
作者 关成尧 吴芳 +3 位作者 赵国春 袁四化 白相东 刘晓燕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3,共14页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造古地理方面的研究大致包含以下思想:中国地质对比的“南北差异论”、中国地层旋回对比的“北简南繁论”、中国“南北大陆的跷跷板运动观”、“西北复杂性”论断及北方地质的“东西差异论”、华北及陕西地区“大域切割(改造)论”与“大域(建造)相联一贯论”、“四川古陆说”、“川—湖—下扬子构造沉积区”等思想要素,同时还提出南北方存在“南北两大气候区”论断,潜在的“中国北方古气候一体论”等观点。文章进一步阐述李四光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观在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方面的意义。研究发现,李四光的成果早于Grabau的著作,是早期中国学者在中国地质研究及构造古地理方面的重要成就,在中国主要构造单位划分方面的“单元五分”思想为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产生做出了先导性储备;李四光所提的“南方大陆”概念早于Grabau“华夏古陆”概念。中国地质的构造单元划分经过Willis and Blackwelder、李四光、Grabau、黄汲清的研究而逐渐清晰起来。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南北对比中还提出了“多岛海”概念,“多岛海”的提出早于许靖华和潘桂棠的著作。李四光将前述差异性放在统一的欧亚非大陆群体系之下,深化了Suess的“古地中海”概念,并将“古地中海”划分为“北部(带)”和“南部(带)”,被后世发展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李四光是中国最早进行气候分区和古生物分区的第一人,也是系统论述中国构造古地理的第一位华人学者,并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构造古地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中国地质 学科史 南北对比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常规—非常规双领域勘探意义
2
作者 宋晓波 陈安清 +7 位作者 苏成鹏 刘勇 孙娜 王泽宇 李雯 王宪峰 黄光辉 孙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早的层系之一,但长期处于小气藏多点开花的勘探局面。近期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发育海相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双重前景,已有的古地理格局认识难以满足新的勘探需求。以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早的层系之一,但长期处于小气藏多点开花的勘探局面。近期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发育海相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双重前景,已有的古地理格局认识难以满足新的勘探需求。以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古地理重建和沉积—储层发育模式研究。四川盆地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沉积环境类型包括台地潮坪、潮缘滩、陆棚海湾、咸化潟湖。海侵期(雷口坡组一段和三段)陆表海相对能量较高,有利于高能滩相和富有机质泥岩或泥灰岩发育;海退期(雷口坡组二段和四段)能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白云岩—蒸发岩系发育。川南雷口坡组常规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古地貌格局控制,波浪—潮汐复合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薄滩相白云岩储层。雷三段沉积期的海侵作用是富有机质泥岩或泥灰岩非常规储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既改变了原有的古地貌格局,又携带巴东组富有机质碎屑物源进入上扬子克拉通内部,并在后期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形成具有“盐岩—泥灰岩”旋回的盐间油气藏。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常规—非常规双领域的古地理重建,不仅揭示了雷口坡组海相非常规盐间油气藏的勘探新领域,同时也证实了雷口坡组本身具备发育优质烃源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泥灰岩储层 潮缘滩白云岩储层 岩相古地理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湖盆孤立台地层序分析与岩相古地理重建——对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盐下油气勘探的启示
3
作者 黄继新 王红军 +7 位作者 徐芳 杨梦颖 赵俊峰 李沛珈 李辰卿 刘泽强 熊鹰 谭秀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0-884,共15页
以巴西桑托斯盆地M区块白垩系巨厚碳酸盐岩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裂谷湖盆断控孤立台地层序充填模式并揭示其控滩控储机制,重建岩相古地理演化。结果表明:(1)M区块下白垩统Itapema(ITP)组—Barra Velha(BVE)组发育3个三级... 以巴西桑托斯盆地M区块白垩系巨厚碳酸盐岩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裂谷湖盆断控孤立台地层序充填模式并揭示其控滩控储机制,重建岩相古地理演化。结果表明:(1)M区块下白垩统Itapema(ITP)组—Barra Velha(BVE)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SQ1—SQ3),SQ1层序沉积期裂谷基底断裂控制了两侧厚、中间薄的地层展布特征,早期地层具有向凸起超覆充填特征;SQ2—SQ3层序沉积期同沉积断层控制了“西北沉降、东北抬升”的古地貌调整,伴随相对湖平面下降。(2)M区块下白垩统主要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格局由SQ1层序“内介屑滩、外介壳滩”向SQ2—SQ3层序丘滩相间展布转变。(3)受相对湖平面升降、同沉积断层及火山活动的共同控制,SQ1层序介壳滩趋于在凸起区垂向加积建隆,SQ2—SQ3层序丘滩复合体因可容纳空间减小趋于向坡折带侧向迁移。(4)高能丘滩体早期垂向加积、后期侧向迁移的演化模式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由“中心式”向“环带式”转变。上述研究揭示了湖相断控孤立台地丘滩体发育模式及有利储集相带展布,可为桑托斯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断控孤立台地 沉积模式 层序岩相古地理 白垩系Itapema(ITP)组—Barra Velha(BVE)组 巴西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侯乾 占王忠 +5 位作者 牟传龙 万友利 曾胜强 孙伟 谢尚克 曾俊杰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648,共12页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羌塘地区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探讨侏罗系布曲组地层特征以及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羌塘地区周缘野...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羌塘地区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探讨侏罗系布曲组地层特征以及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羌塘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各项沉积标志的识别,在地层格架内,对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侏罗世,羌塘盆地继承了早侏罗世以来裂解拉张的演化历史,受洋盆拉张的影响,羌塘盆地主要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上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相古地理单元,相带沿北—南向展布,水体自北向南逐渐变深,形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的沉积格局。在布曲组一段中,北羌塘坳陷发育局限台地内蒸发环境下的白云岩,属于优质储层,是未来主要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侏罗纪 布曲组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 张本健 +7 位作者 李勇 周刚 陈迪 梁金同 李成龙 蒋华川 龙虹宇 文华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6,共16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精细刻画其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进一步拓展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的关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盆内钻井以及地...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精细刻画其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进一步拓展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的关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盆内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系统总结了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格局,建立了沉积模式,并最终明确了颗粒滩发育规律及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一段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浅水内缓坡、深水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类型;②龙王庙组二段为碳酸盐岩弱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自西向东主要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和盆地等沉积相类型;③龙王庙组颗粒滩体受控于古隆起、潟湖边缘和同沉积断裂3种控滩机制,其中膏质潟湖受华蓥山和齐岳山同沉积断裂控制;④龙王庙组沉积是一个由早期碳酸盐岩缓坡台地向晚期弱镶边台地演化的过程,晚期由同沉积断裂导致的生物礁丘快速建隆作用是控制该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类型演化的关键。结论认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演化新模式和3种控滩机制可为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拓展和天然气规模增储上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控滩机制 沉积模式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占王忠 范志伟 谭富文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9-662,共14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等岩性组合,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膏盐岩与白云岩共生的沉积环境及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形成的有机酸结晶水能有效改善盐下碳酸盐岩的储集物性;硬石膏的塑性和致密性可以有效保护盐下油气资源免受羌塘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破坏。羌塘盆地雀莫错组的咸水湖岩性组合区域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其中白滩湖—雀莫错裂陷槽是发育该类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中侏罗世 咸水湖 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煤系地层特征及其对冈瓦纳大陆裂解的启示
7
作者 张浩 崔迎春 +6 位作者 宗师 陈绍聪 马立杰 王伟轩 王雪娇 李升贵 刘晨光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50,共13页
南极的煤系地层资源潜力巨大但研究十分有限。目前已发现的煤系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地层,少量中、新生代地层,基本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及东南极查尔斯王子山脉地区,部分见于西南极。横贯南极山脉富煤地层主要为贝肯超群的二叠纪-三叠纪维多... 南极的煤系地层资源潜力巨大但研究十分有限。目前已发现的煤系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地层,少量中、新生代地层,基本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及东南极查尔斯王子山脉地区,部分见于西南极。横贯南极山脉富煤地层主要为贝肯超群的二叠纪-三叠纪维多利亚群,查尔斯王子山脉富煤地层主要为埃默里群的二叠纪贝恩梅达特煤系。南极的煤具有高热阶特征,多为热变质煤。横贯南极山脉区域的煤多为无烟煤、超无烟煤或天然焦炭,具有高蚀变特征;查尔斯王子山脉区域的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硫特征,贝恩梅达特煤系地层内随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代表煤系地层成熟度的镜质体反射率呈逐步降低至相对稳定趋势。南极主要煤系地层的发育揭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南极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沉积环境与如今存在巨大差异,现存煤系地层多发育于河、湖相沉积交错处。煤系地层发育热演化史揭示,南极热变质煤系地层的形成与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弗拉尔大火山岩省沿横贯南极山脉的线性分布特征与典型二叠纪煤系地层分布特征耦合,侏罗纪短期集中热事件形成的岩脉侵入可以作为煤系地层热蚀变开始的信号,白垩纪末的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裂解形成的热升温,可能是导致南极煤系地层呈现高煤阶、高成熟度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二叠纪 煤系地层 岩相古地理 热演化史 冈瓦纳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婆罗洲古地理重建:巴利奥宗(Baliojong)大洋板块地层碎屑物源和年代学
8
作者 许迪 Suzanna H A van de LAGEMAAT +3 位作者 Junaidi ASIS 曹立成 Eldert L ADVOKAAT 姚会强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8,共17页
受古大洋持续俯冲活动的影响,东南亚现存微陆块众多,其成因和构造演化复杂,使得该地区古地理重建难度极大,特别是东北婆罗洲地块的构造属性和前新生代古地理尚有较大争议。东北婆罗洲出露的巴利奥宗(Baliojong)大洋板块地层,是记录古大... 受古大洋持续俯冲活动的影响,东南亚现存微陆块众多,其成因和构造演化复杂,使得该地区古地理重建难度极大,特别是东北婆罗洲地块的构造属性和前新生代古地理尚有较大争议。东北婆罗洲出露的巴利奥宗(Baliojong)大洋板块地层,是记录古大洋由洋壳扩张至俯冲消亡的珍贵素材。本文对该地层西段两个浊积岩剖面开展了详细的物源和年代学调查,综合运用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形态学来限定其沉积时代和组成成分,进而揭示古大洋俯冲历史和上覆板块古地理。结果显示两剖面样品的各物源和年代学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东侧浊积岩(剖面BF2)较西侧浊积岩(剖面BF5)具有更年轻的沉积年龄、更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碎屑组分含量、偏基性的母岩成分、更丰富和更大粒径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锆石颗粒。这些信息明确指示两套浊积岩为不同期次的俯冲增生产物。综合新获得碎屑年代学最大沉积年龄指标以及前人测定的硅质岩和玄武岩年龄,推测两套浊积岩形成于晚白垩世(~87 Ma和~93 Ma)。通过对比巴利奥宗浊积岩与婆罗洲及周缘板块物源区的锆石U-Pb年龄信号,发现其与印支地块南缘—东马地块—西北婆罗洲一带存在潜在的源汇联系,推测巴利奥宗大洋板块地层形成的俯冲带位置更靠近巽他大陆,而不是华南大陆。本研究揭示的东北婆罗洲晚白垩世古地理对重建南海—东南亚地区中生代古大洋俯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太平洋 东北婆罗洲 古地理 晚白垩世 锆石U-PB年代学 沉积年龄 大洋板块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对油气成藏的指示
9
作者 宋腾 林拓 +3 位作者 李飞 李浩涵 吴海 段轲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30,共18页
【研究目的】中上扬子地区在新元古代南华纪中期发育大塘坡组海相黑色含锰碳质页岩,长期以来作为锰矿层被广泛关注,但对其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较少。本文从油气地质角度详细阐述了大塘坡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作用,以期为中国... 【研究目的】中上扬子地区在新元古代南华纪中期发育大塘坡组海相黑色含锰碳质页岩,长期以来作为锰矿层被广泛关注,但对其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较少。本文从油气地质角度详细阐述了大塘坡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作用,以期为中国南方地区油气调查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单井分析、连井对比、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等方法,结合烃源岩特征分析、储层分析等实验测试手段,详细梳理了大塘坡组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了烃源岩特征和潜在油气组合。【研究结果】大塘坡组形成于间冰期,沉积过程受拉张裂陷活动控制,可划分出2大类沉积相、7类沉积亚相及若干沉积微相,整个沉积期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高位—海退沉积旋回;大塘坡组最具油气资源潜力的相带为局限陆棚亚相和潟湖亚相,主要分布在大塘坡组一段,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好,为优质烃源岩。【结论】大塘坡组一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页岩气发育潜力,松桃、花垣、秀山、湘潭、鹤峰等地区具有页岩气发育有利条件,为潜在页岩气发育区。以大塘坡组为烃源岩发育多类油气成藏组合,渝黔湘交界的秀山、松桃、花垣地区源储配置条件较好,为潜在常规油气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新元古界 大塘坡组 岩相古地理 烃源岩 成藏组合 油气勘查工程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for the Central Regions of the Western Siberian Basin in the Middle Jurassic Epoch
10
作者 Aleksey Yu.Popov Lyudmila G.Vakulenko Valeriy A.Kazanenko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3-193,共1页
The complex investigation of the Bathonian sedimentary deposits in central regions of the WestSiberian basin was done.On the basis both of lithofacial analysis of core clefts and the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data and... The complex investigation of the Bathonian sedimentary deposits in central regions of the WestSiberian basin was done.On the basis both of lithofacial analysis of core clefts and the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data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Jurassic structural storey the sedimenttological model of deposits was built and the main regularities of its building were identified.At the initial stage the framework of alluvial lower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geography LITHOLOGY sediment-tary environments Middle JURASSIC Western Sib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牛小兵 吴东旭 +6 位作者 刘新社 任军峰 李程善 周进高 于洲 李维岭 王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6,共12页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天然气勘探工作需求。因此,笔者基于最新的地质基础资料,综合运用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通过编制马家沟组中-下组合重点层段的沉积相图和储层分布图,明确了中-下组合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3大相类型,以及8种亚相和16种微相;其中台内颗粒滩、微生物丘、台缘颗粒滩、含膏云坪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2)中-下组合白云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主要受控于丘滩和膏云坪沉积、准同生溶蚀作用和后期充填作用3种因素。3)马二段、马四段、马五9亚段、马五7亚段以丘滩相的粒间孔和晶间孔储层为主,马三段、马五6亚段以膏云坪的溶蚀孔储层为主。结论认为,中-下组合储层类型多样、层系多、厚度大,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分布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 中-下组合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ratigraphy-Lithofacies-Paleogeography and Geothermal Storage Recharge Analysis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in Tanggu of Tianjin
12
作者 Jiulong Liu,Baozhen Jin,Jun Li Tianj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Designing Institute,Tianjin 30025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38,共1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tratigraphy introducing stratum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Tanggu of Tianjin,Stratigraphy-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re analyzed.The Do... On the basis of the stratigraphy introducing stratum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Tanggu of Tianjin,Stratigraphy-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re analyzed.The Dongying Formation appears in proper order deposition array of delta plain and delta leading edge from dry land to lake basin in this area.According to a synthetic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ying Formation stratigraphy-lithofacies-paleogeography geothermal storage RECHARGE Tanggu of TIANJ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早侏罗世湖泊古水深恢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昌勇 常玖 +4 位作者 李楠 洪海涛 李雅楠 王小娟 李胡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目的]川东地区下侏罗统湖泊—三角洲沉积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基础地质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勘探进程,古水深恢复对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岩相古地理恢复及页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结... [目的]川东地区下侏罗统湖泊—三角洲沉积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基础地质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勘探进程,古水深恢复对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岩相古地理恢复及页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结合Fe/Mn比值、(Al+Fe)(/Ca+Mg)比值及干酪根类型对川东地区自流井组和凉高山组古水深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La-Co法、TOC法及Th/U比值法对早侏罗世古水深进行定量恢复。[结果与结论]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分布特征表明早侏罗世川东地区中部长期处于湖盆低洼位置,Fe/Mn比值和(Al+Fe)(/Ca+Mg)比值的变化趋势反映研究区东北部和南部为近岸浅水区。La-Co法、TOC法及Th/U比值法古水深恢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La-Co法恢复的古水深与沉积相存在较大矛盾,Th/U比值法对浅湖沉积区古水深恢复较为可靠、但在滨湖及半深湖沉积区可靠度较低,而基于TOC法的古水深恢复结果最为可靠、与沉积相吻合度最高。早侏罗世川东地区湖泊浪基面约15 m,TOC法古水深恢复结果表明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半深湖广泛发育,早侏罗世湖泊最大水深约60 m,广安—万州一带广泛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流井组 凉高山组 古地理重建 页岩油气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8 位作者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对特提斯域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125 Ma±),新特提洋处于快速张开阶段,在特提斯域近劳亚大陆一侧的欧洲—北非段、中东—中亚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弧后盆地,在中国西部—印度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和弧后盆地,中国东部—东南亚段主要发育克拉通内盆地。在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广泛发育被动陆缘盆地。②晚白垩世(90 Ma±),新特提洋处于萎缩早期阶段,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被动陆缘盆地及近劳亚大陆一侧裂谷盆地与弧后盆地继承发展。③特提斯域北缘与南缘在早、晚白垩世均广泛发育厚层以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组合,纵向上形成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北非、中东及澳大利亚板块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④中东波斯湾地区白垩纪在相对稳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发育了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及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加之阿拉伯板块持续位于低纬度环境,由此形成和保存了白垩系富有机质烃源岩和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大规模油气富集提供了优越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格局 白垩纪 原型盆地 特提斯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奥陶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源控储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东旭 范立勇 +6 位作者 李维岭 钟建伟 张雷 师平平 朱文博 鲁慧丽 吴兴宁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60,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海相油气勘探对象从早期的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逐渐转变为不整合面以下的内幕碳酸盐岩储层。然而,盆地深层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源储盖整体特征及配置关系不清。基于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野外剖... 鄂尔多斯盆地的海相油气勘探对象从早期的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逐渐转变为不整合面以下的内幕碳酸盐岩储层。然而,盆地深层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源储盖整体特征及配置关系不清。基于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野外剖面踏勘、化验分析、岩心和薄片观察等基础地质工作,编制寒武纪—奥陶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和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图,明确了寒武系—奥陶系的源储盖发育特征和配置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具有台内发育继承性隆起、台缘发育继承性裂陷的构造格局。受盆地西南部、东北部裂陷控制,中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海槽和海湾内;受乌审旗古隆起和庆阳古隆起控制,颗粒滩和风化壳储层主要发育在古隆起周缘和台缘带。奥陶纪具有台内多隆多坳的沉积格局,沉积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沉积相的纵横向差异分布。2个台内洼地控制了海相烃源岩的展布,3个台内隆起带控制了颗粒滩和膏云坪等有利微相的展布。寒武纪台缘裂陷型和奥陶纪台内坳陷型构造-沉积模式控制了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并形成了3套优良的源储盖组合。寒武系—奥陶系具有较大的天然气成藏潜力,是鄂尔多斯盆地未来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烃源岩 颗粒滩 储层 奥陶纪 寒武纪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奥陶纪沉积体系演化与古地理格局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宇豪 陈安清 +6 位作者 张本健 杨欧文 张玺华 周刚 杨帅 孙诗 陈洪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2,共13页
我国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但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发现方面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前的勘探着重于岩溶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只有少量井获得天然气流发现,四川盆地奥陶系是否发育更具规模勘探... 我国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但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发现方面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前的勘探着重于岩溶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只有少量井获得天然气流发现,四川盆地奥陶系是否发育更具规模勘探潜力的滩相储层是当前亟需回答的问题。由于奥陶系岩性变化快,关于其沉积体系,仍存在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潜在储集相带的认识。本文根据测井、地震及露头剖面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奥陶系沉积相特征,重建了各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桐梓组—红花园组沉积期,四川盆地所在的扬子板块受泛非运动影响,上扬子构造较为稳定,发育以碳酸盐岩台地为主的沉积相,沉积模式为陆表海浅水台地,滩相白云岩围绕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周缘分布;湄潭组沉积期,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构造环境转变为加里东运动主控的强挤压背景,隆-坳格局加剧,沉积环境主要为混积陆棚;十字铺—宝塔—临湘组沉积期,重新发育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为陆表海碳酸盐岩缓坡环境;五峰组沉积期,加里东运动导致在川东南形成局限的深水海湾环境,沉积了一套富有机质页岩。总体上,四川盆地奥陶纪沉积演化经历了由陆表海浅水台地到混积陆棚、再演变为陆表海缓坡、最后演变为滞留深水陆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古隆起 奥陶系 沉积演化 陆表海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学虎 王琳霖 +3 位作者 吕奇奇 刘玲利 李琳静 张建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沙依里克组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层位,沉积相的精细刻画依然是目前制约该层位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在大量岩心观察、230块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内10种典型的岩相组合类型,并识别4种典... 沙依里克组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层位,沉积相的精细刻画依然是目前制约该层位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在大量岩心观察、230块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内10种典型的岩相组合类型,并识别4种典型地震相带特征,进而分析了沙依里克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相及盆地相6种沉积相,进一步可划分为7种亚相及15种微相;(2)结合地层厚度展布、地震资料,编制了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岩相古地理图,建立了碳酸盐岩台地到斜坡–盆地的沉积相模式。对沙依里克组岩相古地理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明确蒸发岩类盖层与盐间白云岩储层之间的良好配置关系,为盐间勘探领域新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岩相组合 沙依里克组 中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以大庆古龙页岩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龙德 朱如凯 +5 位作者 张天舒 蔡毅 冯子辉 白斌 江航 王浡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3-1198,共16页
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古龙页岩为解剖实例,通过古湖平面恢复重建、纹层类型与岩相垂向组合、沉积演化阶段及控制因素等方面的探讨,对青山口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深度旋回变化、古气候、陆源碎屑供应强度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古龙页岩为解剖实例,通过古湖平面恢复重建、纹层类型与岩相垂向组合、沉积演化阶段及控制因素等方面的探讨,对青山口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深度旋回变化、古气候、陆源碎屑供应强度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相组构对含油性的影响、储集性能与岩相组构的关系、不同岩相类型力学性质的差异、不同岩相类型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及可动性,为页岩油富集层和富集区的评价提供依据。未来陆相页岩沉积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沉积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基础上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搬运、沉积、水生、成岩、演化等过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方式,以及这些过程中矿物、有机质、孔隙、流体、相态等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需重点关注以下8个研究方向:陆相页岩层系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和有机质分布预测、沉积过程正演模拟与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陆相页岩纹层的成因及纹层组合的测井响应识别、页岩中有机质来源与富集过程、基于刚性颗粒+塑性组分+孔缝三端元的陆相页岩新划分方案的建立、多场作用下页岩成岩过程中的有机-无机作用机制、页岩储层多尺度表征新方法与智能岩心技术、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与智能分析系统等理论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沉积学 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 有机-无机作用机制 智能岩心技术 白垩系青山口组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沉积储层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超 张本健 +6 位作者 褚春波 郝毅 谷明峰 潘立银 李梦莹 姚倩颖 朱可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5,共13页
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为了寻找栖霞组—茅口组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在大量钻井、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的沉积储层关键地质问题进行... 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为了寻找栖霞组—茅口组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在大量钻井、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的沉积储层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勘探领域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主要为台地沉积体系,可以划分为3个层序。除川西台缘带之外,盆内川中—川东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在三级层序高位域发育多期高能浅滩,总面积超过4×10~4km~2。(2)栖霞组—茅口组主要储层为孔隙-孔洞型白云岩、岩溶缝洞型灰岩以及微孔-微缝型泥灰岩。其中,孔隙-孔洞型白云岩是近期勘探的主要储集岩类型,栖霞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广元—北川—雅安—峨眉一带,茅口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宣汉—万州、广元—剑阁地区以及剑阁—广安—丰都一带。(3)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可划分为4个现实领域及2个潜在领域。其中,川北—川中—川东茅二段白云石化滩带是目前中二叠统天然气增储上产最重要的现实勘探领域,而川东茅二下亚段孤立白云石化浅滩有望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储层类型 储层特征 勘探领域 栖霞组 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汉骁 邢凤存 +1 位作者 谢武仁 钱红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探讨了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加里东运动早期拉张—伸展作用导致四川盆地周缘坳陷加深,其后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碰撞挤...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探讨了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加里东运动早期拉张—伸展作用导致四川盆地周缘坳陷加深,其后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碰撞挤压,形成了晚奥陶世以上扬子地区为中心,西北、西部、南部三面环隆的古地理格局。②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可划分出(混积)滨岸、碳酸盐缓坡、(混积)陆棚相等沉积相类型。宝塔组—临湘组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相;五峰组沉积期海侵达到高峰,碳酸盐缓坡被淹没,发育(混积)陆棚相深水黑色页岩;观音桥组沉积期发生的海退导致大部分地区由深水陆棚转为浅海陆棚亚相;各时期古隆起周缘均有(混积)滨岸相发育,受物源影响部分地区具有混合沉积特征。③研究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格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等因素综合控制,在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上均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滨岸 碳酸盐缓坡 (混积)陆棚 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宝塔组—临湘组 五峰组 观音桥组 晚奥陶世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