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燕文 王莹 +3 位作者 李璧如 赵醴 钱娟 任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和治疗措施方面共24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及其95%CI。结果69例患儿中死亡31例,病死率44.93%。基础疾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多。69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例,并发脓毒性休克34例。脓毒症伴1、2、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分别为11.76%、36.00%、64.29%和84.62%。单因素分析显示,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最初PICU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7d内最高PRISM、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7个变量与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有关。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MODS受累脏器数。结论儿童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血小板计数下降、血清乳酸增高、脓毒性休克和MODS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清蛋白比值与脓毒症患者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标 王泽宇 +5 位作者 徐蓉 玉章锋 彭誉 苏维雪 陈刚 李殿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_2/FiO_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蛋白比值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复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指标探究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梁阳冰 李建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24-3027,共4页
目的:研究DD、ALB、CHE、TN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生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D... 目的:研究DD、ALB、CHE、TN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生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DD、ALB、CHE、TNT及IL-17、IL-10、Foxp3、RORγt。结果:观察组CHE、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D、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MODS患者的CHE、ALB低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DD、TNT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且MODS累及脏器数目越多,CHE、ALB越低,DD、TNT越高;观察组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MODS患者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且MODS累及脏器数目越多,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越高;CHE、ALB与IL-17、IL-10、Foxp3、RORγt呈负相关,DD、TNT与IL-17、IL-10、Foxp3、RORγt呈正相关。结论:DD、ALB、CHE、TNT是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及MODS的早期预警指标,与MODS的严重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