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运动形式转化利用转动惯量虚拟平动惯性质量的TMD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巍 石一峰 +2 位作者 湛鑫 刘志虎 孙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7-1385,共9页
针对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通常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安装空间受限以及质量块运动时需要较大的行程等问题,基于平动‐转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和能量守恒原理,本文提出了利用转动惯量虚拟平动惯性质量的TMD控制系统(Rotary ... 针对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通常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安装空间受限以及质量块运动时需要较大的行程等问题,基于平动‐转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和能量守恒原理,本文提出了利用转动惯量虚拟平动惯性质量的TMD控制系统(Rotary inertia virtualizing translational mass based Tuned Mass Damper,简称RTMD),进行RTMD控制系统的设计概念,以单自由度结构对象为例建立了附加RTMD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分析了RTMD控制系统参数对结构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效果与系统的质量比、惯质比、阻尼比等参数密切相关,相关规律也可以推广到一般多自由度结构体系一阶振动的调谐吸振减振控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结果均表明,试验结果与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一致性良好,验证了RTMD控制系统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以及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TMD控制系统 平动‐转动转化 转动惯量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卫星旋转载荷动平衡的振动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秋晓 汪飞 孔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08,共5页
卫星旋转天线的动不平衡对卫星在轨姿态稳定性有重大影响,必须加以控制。由于其工作转速低、质偏和高度较大、离心力产生的平动量远小于倾覆力矩产生的摆动量,平衡机测量精度低。提出了一种振动结构,能够将弱的离心力信号从较强的力矩... 卫星旋转天线的动不平衡对卫星在轨姿态稳定性有重大影响,必须加以控制。由于其工作转速低、质偏和高度较大、离心力产生的平动量远小于倾覆力矩产生的摆动量,平衡机测量精度低。提出了一种振动结构,能够将弱的离心力信号从较强的力矩信号中分离开来,并且采用固定摆动中心的方式,确定了振动中心位置。理论和实验表明,平动振动与摆动振动有效实现了机械分离,避免了振动中心不稳定引起的误差等问题,为最终卫星旋转载荷动平衡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 振动结构 卫星旋转载荷 平动与摆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转双桨船舶的等效舵效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辉 褚建新 +1 位作者 魏宏磊 高迪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常规船舶通过操舵获得舵效来控制船舶航向,而对于可回转双桨船舶,由于桨-舵合一,船舶的回转运动依靠双桨的回转或双桨的推力差所产生的舵效完成。针对这种取消了常规舵的可回转双桨的船舶运动,根据船舶分离型运动建模方法,建立了可回转... 常规船舶通过操舵获得舵效来控制船舶航向,而对于可回转双桨船舶,由于桨-舵合一,船舶的回转运动依靠双桨的回转或双桨的推力差所产生的舵效完成。针对这种取消了常规舵的可回转双桨的船舶运动,根据船舶分离型运动建模方法,建立了可回转双桨船舶的运动方程及其在船舶纵荡、横荡和艏摇3个自由度上的作用力;通过分析船舶常规舵受力情况,并与可回转双桨船舶回转力进行比较,提出可回转双桨船舶等效舵效的概念,导出了可回转双桨作用下的船舶等效舵效模型。对可回转双桨船舶在此等效舵模型下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对比了不同舵效下船舶运动的差异,验证了可回转双桨船舶等效舵效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转双桨 桨-舵合一 分离型运动建模 船舶运动模型 等效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型分离器流场中粒子运动的数值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彤 野崎勉 +1 位作者 徐成海 张世伟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7-41,共5页
作为固液分离器的基础研究,应用龙格-库塔法对进入旋转态液体中的固体粒子由运动开始到被分离完成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动力学模型中除考虑了重力、浮力、流体粘性力外,还考虑了假想质量力、Basst力、Sffm an扬力以及压力梯度力等... 作为固液分离器的基础研究,应用龙格-库塔法对进入旋转态液体中的固体粒子由运动开始到被分离完成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动力学模型中除考虑了重力、浮力、流体粘性力外,还考虑了假想质量力、Basst力、Sffm an扬力以及压力梯度力等多种力的作用。在实验装置中与数值计算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在运动开始阶段,粒子的粒径越小,加速度越大,很快进入运动平衡状态,相反粒子粒径越大,加速度越小。运动的第2阶段,直径大的粒子仍在加速运动,因此不同直径的粒子运动之间存在一个运动加速度、速度及位移逆转现象。数值解析结果与可视化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数学模型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机 旋转流场 粒子运动 数值模拟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轴回转误差的运动本质及其测试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训生 薛秉源 贝季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9-57,共9页
本文提出定回转中心与动回转中心等概念,对主轴回转误差运动依据其本身的运动本质作出了新的定义,并用模拟检验与应用实例验证了该定义的正确性.
关键词 主轴 回转误差 运动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式抹光机的运动机理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志辉 廖湘华 +1 位作者 姜俊超 李云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156,共6页
为了揭示驾驶式抹光机抹平混凝土过程的运动机理,基于混凝土弹性变形的假设,根据库伦摩擦定律,考虑摩擦力与运动速度的耦合作用,建立驾驶式抹光机平移运动与旋转运动的运动方程,获得运动方程的解析解,并通过机械驱动型驾驶式抹光机实验... 为了揭示驾驶式抹光机抹平混凝土过程的运动机理,基于混凝土弹性变形的假设,根据库伦摩擦定律,考虑摩擦力与运动速度的耦合作用,建立驾驶式抹光机平移运动与旋转运动的运动方程,获得运动方程的解析解,并通过机械驱动型驾驶式抹光机实验验证了运动机理研究的合理性。该研究为驾驶式抹光机的系统优化设计以及指导现场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式抹光机 运动机理 库伦摩擦定律 平移运动 旋转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动目标主体信息的平动补偿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启烈 鲁卫红 +2 位作者 冯存前 牛超 章捷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172,共5页
目标的平动和微动均会对雷达信号产生调制,其中,微动信息的提取对目标识别具有重大意义。选择对点散射模型进行分析,构建回波信号模型。根据信号在时频分布中的特点,通过霍夫变换(TFD-Hough)获得平动参数,重构出参考主体信号,进而补偿... 目标的平动和微动均会对雷达信号产生调制,其中,微动信息的提取对目标识别具有重大意义。选择对点散射模型进行分析,构建回波信号模型。根据信号在时频分布中的特点,通过霍夫变换(TFD-Hough)获得平动参数,重构出参考主体信号,进而补偿主体回波信号,再经高通滤波器处理,最终实现平动调制的补偿以及微动信号的分离。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TFD-Hough变换 信号分离 平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流参数方程的复杂全域运动估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鲜海滢 李晓峰 李在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10,共6页
视频图像序列在时域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对图像序列进行运动估计,在图像压缩、目标检测等方面极具应用潜力。目前的全域运动估计,一般只讨论平移运动,对包含缩放、旋转等分量的复杂运动极少涉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参... 视频图像序列在时域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对图像序列进行运动估计,在图像压缩、目标检测等方面极具应用潜力。目前的全域运动估计,一般只讨论平移运动,对包含缩放、旋转等分量的复杂运动极少涉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参数方程的复杂全域运动估计及补偿算法,将运动估计的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相结合,改进了基于光流方程的块运动模型。理论分析及大量实验证明,此算法能有效的处理包含缩放、旋转等分量的复杂运动,而且本算法将复杂的全域运动分解为各基本运动,使系统可以根据运算量的限制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运动估计及补偿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运动估计 缩放 旋转 平移 光流参数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振筛的动力学分析及物料输送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邵忍平 李宗斌 尚久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对旋振筛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出旋振筛筛面空间运动轨迹是一条椭圆曲线.并对筛面上物料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物料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条螺线.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关键词 旋振筛 动力学 空间运动轨迹 物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精选机分选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0,43,共3页
影响滚筒精选机分选质量的因素很多。首先,介绍了滚筒精选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一些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物料颗粒的受力与运动进行分析,计算出滚筒的极限转速值,总结了该机的转速选择范围。
关键词 滚筒精选机 分选质量 运动分析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图像差分关联域的复杂全域运动估计
11
作者 鲜海滢 李晓峰 李在铭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差分关联域的复杂全域运动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选取图像中梯度大的区域,避免了块匹配算法的误匹配问题,使算法的准确性得到保障。而且该算法结合运动估计技术中的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技术,扩展了块匹配算法的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差分关联域的复杂全域运动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选取图像中梯度大的区域,避免了块匹配算法的误匹配问题,使算法的准确性得到保障。而且该算法结合运动估计技术中的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技术,扩展了块匹配算法的适用范围,使得对复杂的全域运动进行有效估计成为可能。理论分析及大量实验证明,此算法能有效地处理包含缩放、旋转等分量的复杂运动。而且本算法将复杂的全域运动分解为各基本运动,使系统可以根据运算量的限制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运动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运动估计 数字视频处理 缩放 旋转 平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整流罩地面展开试验仿真分析与飞行状态分离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程修妍 范博超 +2 位作者 荣吉利 张涛 项大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8-617,共10页
大型整流罩的地面分离试验难以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为实现对飞行状态中分离情况的准确预测,需根据地面试验数据修正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对大型柔性整流罩的地面展开试验进行流体与固体耦合仿真分析,获得了整流... 大型整流罩的地面分离试验难以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为实现对飞行状态中分离情况的准确预测,需根据地面试验数据修正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对大型柔性整流罩的地面展开试验进行流体与固体耦合仿真分析,获得了整流罩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展开的运动特性及呼吸变形,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验证了该模型及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相同模型对飞行状态下的整流罩分离进行仿真预示,并分析了空气阻力、轴向过载对分离特性和呼吸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空气阻力会降低整流罩的运动速度和呼吸运动频率,增大呼吸运动幅值;随着轴向过载的增大,呼吸运动幅度增大;整流罩的呼吸运动与其1阶振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整流罩 旋转分离 呼吸运动 流体与固体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电磁波雷达平动旋转目标三维微动参数提取方法
13
作者 袁航 何其芳 +2 位作者 罗迎 王志浩 张群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4-816,共13页
与传统平面电磁波雷达相比,涡旋电磁波雷达能同时观测到目标投影到雷达径向和垂直于径向平面的微动分量,可为目标识别提供更多信息。当前关于涡旋电磁波雷达微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实现了对旋转目标的三维微动参数的提取... 与传统平面电磁波雷达相比,涡旋电磁波雷达能同时观测到目标投影到雷达径向和垂直于径向平面的微动分量,可为目标识别提供更多信息。当前关于涡旋电磁波雷达微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实现了对旋转目标的三维微动参数的提取,但均未考虑目标平动的影响。因此,该文研究了涡旋电磁波雷达中平动旋转目标的微多普勒效应,推导了平动旋转目标的角多普勒性质,提出了基于1/4微动周期多普勒频移曲线的三维微动参数提取方法,获得了目标旋转频率、旋转半径、旋转矢量和平动速度矢量等参数。仿真验证了角多普勒性质的正确性和参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波雷达 微多普勒 旋转目标 三维微动 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设计与试验
14
作者 蒋鹏飞 张彬 +3 位作者 周建波 傅万四 孙晓东 胡喜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140,共13页
【目的】针对竹片粗铣前分选定向作业效率低、分选效果差、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设计一种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以实现竹片分选定向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方法】以破竹去竹节后的竹片为研究对象,提出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 【目的】针对竹片粗铣前分选定向作业效率低、分选效果差、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设计一种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以实现竹片分选定向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方法】以破竹去竹节后的竹片为研究对象,提出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倾斜式振动升运链、阶梯式分离系统、竹青黄面识别和翻转系统及自动送料系统等机械结构。分析竹片振动分选过程、抛送过程的运动特征,建立振动分选过程竹片运动轨迹数学模型、描绘竹片抛物运动轨迹,确定竹片分选定向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升运链转速、倾斜角和竹片长度为考察因素,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以竹片分离率和竹青黄面识别率为评价指标,在福建建瓯中试基地对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升运链转速从1.5 m·s^(-1)升至2.7 m·s^(-1),竹片分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升运链倾斜角由25°增至45°,竹片分离率显著提升;随着竹片长度增加,竹片分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相比升运链转速和倾斜角对竹片黏连分离的影响较小。竹青黄面识别率主要受升运链转速影响,升运链转速较慢,识别系统能够获得更清晰的竹青黄面图像,竹青黄面识别率较高。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竹片分选效果的影响顺序为升运链倾斜角>升运链转速>竹片长度。升运链转速1.6~2.0 m·s^(-1)、升运链倾斜角35°~42°、竹片长度1750~1850 mm,竹片分离输送效果最好,分离率达96.5%~96.8%。【结论】1)基于振动和阶梯分离方式设计的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可实现对破竹后成堆竹片的黏连分离、有序定向进料、竹青黄面智能识别定向和粗铣自动进料,为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研发提供一种思路;2)在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应用试验中,升运链转速1.6~2.0 m·s^(-1)、升运链倾斜角35°~42°、竹片长度1750~1850 mm,竹片分离输送效果最好,分离率达96.5%~96.8%;实际生产中,可选定升运链转速2.0 m·s^(-1),升运链倾斜角40°,在上述参数水平下,对长度1800 mm竹片的分离效果最佳,分离率达96.7%,竹青黄面识别率达97.6%,竹片分选及竹青黄面识别效果较好,满足现场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片分选 运动特征分析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 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限条件下密实砂土蠕变的颗粒运动特征
15
作者 高燕 余骏远 +1 位作者 陈庆 史天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5-1394,共10页
任何构筑物长久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使得土的时间效应成为该领域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3D打印杆件的等效砂土颗粒,通过侧限条件下的蠕变试验,采用近景摄影测量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从单颗粒运... 任何构筑物长久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使得土的时间效应成为该领域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3D打印杆件的等效砂土颗粒,通过侧限条件下的蠕变试验,采用近景摄影测量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从单颗粒运动与颗粒间接触运动的角度出发,探究密实砂土蠕变的内部颗粒运动特征及其与宏观蠕变变形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3D打印杆件能够很好地反映密实砂土蠕变的宏观变形特性,侧限条件下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蠕变应力的增加而减小,蠕变变形呈现出蠕变速率减小并趋于稳定的初始蠕变阶段与稳态蠕变阶段。其原因为蠕变最初阶段颗粒整体向下平动,并发生较大转动,颗粒间孔隙明显减小,蠕变变形主要由颗粒间孔隙的压密提供;而后颗粒间孔隙减小不明显,趋于稳定,颗粒发生不规则方向平动,蠕变变形主要由局部的颗粒位置调整与重排列控制,揭示了宏观的蠕变变形与微观的颗粒平动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颗粒间的接触运动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蠕变过程中,接触滚动和接触滑动同时发生,并逐渐集中在某些易发生移动的接触点上。强运动接触点的平均滑动距离与平均滚动距离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时间的增加,平均滑动距离逐渐大于平均滚动距离,表明颗粒间滑动产生体积收缩,控制宏观蠕变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实砂土 蠕变 颗粒运动 平动 转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