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桩法在北京地铁12号线苏州桥站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冯利华 张洪军 +1 位作者 陈佳蕊 高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北京地铁12号线苏州桥站为地下暗挖车站,采用洞桩法进行桩柱一体化施工。针对地铁暗挖车站在砂卵石地层中的洞内机械成桩,采用革新改进后的反循环钻机进行洞内机械成孔,施工中通过改变设备外形尺寸、钻头功率、优化动力头配置及钻头形... 北京地铁12号线苏州桥站为地下暗挖车站,采用洞桩法进行桩柱一体化施工。针对地铁暗挖车站在砂卵石地层中的洞内机械成桩,采用革新改进后的反循环钻机进行洞内机械成孔,施工中通过改变设备外形尺寸、钻头功率、优化动力头配置及钻头形式等措施来适应砂卵石地层的需要。通过对成孔后分节下放桩基钢筋笼及钢护筒,成孔后分节下放桩基钢筋笼及钢管柱2种施工工艺的对比,可明显看出第2种工艺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隧道施工 暗挖法 洞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平顶直墙洞桩法暗挖地铁车站零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矩形断面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小燕 易领兵 +4 位作者 陈庆怀 刘胜欢 郑力铭 杨涌跃 吴程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76,共6页
目的:为研究某零距离条件下大断面平顶直墙洞桩法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以零距离下穿区间隧道的洞桩法暗挖站工程为例,对洞桩法暗挖站工程施工进行设计。方法: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零距离下穿区间的洞桩法暗挖站施工过程... 目的:为研究某零距离条件下大断面平顶直墙洞桩法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以零距离下穿区间隧道的洞桩法暗挖站工程为例,对洞桩法暗挖站工程施工进行设计。方法: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零距离下穿区间的洞桩法暗挖站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将施工监测数据与仿真模拟结果拟合对比,总结洞桩法暗挖站零距离下穿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既有隧道的结构沉降及横向(z向)位移规律。结果及结论:施工监测数据与仿真模拟结果的数据及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印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地面沉降随开挖步的进行逐渐增大。但步骤1到步骤2的沉降增量最大,步骤6到步骤7的沉降增量最小,沉降量变化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在各施工步骤中东侧变形缝附近的沉降量均最大。下穿段施工完毕后,监测数据显示既有隧道结构的最大沉降量为6.91 mm,发生在既有隧道b段,而且位于变形缝1附近区域。b段的沉降量相对最大,a段的沉降量次之,c段的沉降量最小。下穿段施工完毕后,监测数据显示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z向位移最大值仅为0.19 mm,出现在c段。a段与b段的z向位移较小且变化不明显。既有隧道结构变形以沉降为主,z向位移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车站 区间隧道 下穿施工 洞桩法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解除法的九岭山隧道洞壁二次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振旺 汪波 +2 位作者 王志伟 谭力豪 全晓娟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为了解九岭山隧道开挖后洞壁二次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岩爆发生状况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应力解除法沿九岭山隧道全线选取岩体完整,受开挖扰动小的部位进行了洞壁二次应力的实测,并结合现场岩爆实际发生情况,对洞壁二次应力场的分布规律进... 为了解九岭山隧道开挖后洞壁二次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岩爆发生状况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应力解除法沿九岭山隧道全线选取岩体完整,受开挖扰动小的部位进行了洞壁二次应力的实测,并结合现场岩爆实际发生情况,对洞壁二次应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结合应力判据对岩爆进行了二次准确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洞壁二次应力值与隧道埋深呈现近似线性关系,二次应力量值呈现σ_1>σ_θ>σ_x>σ_3>τ_(xy)的特征;洞壁切向应力σ_θ最大为63.944 MPa,最大主应力σ_1最大值为77.17 MPa,二者量值相差7.5%,对岩爆的发生均起主导作用;洞室开挖后的洞壁切向应力σ_θ与埋深的相关系数为0.933 23,相比最大主应力σ_1与埋深的相关系数0.897 22,σ_θ与埋深的相关性更好;隧道开挖后,切向应力σ_θ在30~50 MPa范围内时可初步判定将可能发生微岩爆,σ_θ大于50 MPa时可初步判定将可能发生中等岩爆;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应力判据可对岩爆发生等级做出准确预测。研究成果为高地应力硬岩隧道岩爆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岭山隧道 二次应力场 应力解除法 岩爆 隧洞工程建设 地下洞室开挖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洞室群立体交叉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的设计 被引量:14
4
作者 吕剑英 《隧道建设》 2009年第3期284-289,共6页
以广州地铁5号线小北站为例,对线路两端或中间不具备明挖条件的地铁车站的修建,提出了"分离暗挖站厅隧道"的概念。通过将站厅隧道与站台隧道空间十字交叉布置,并竖向和斜向联通,构成了立体交叉洞室群结构,较好地实现了车站功... 以广州地铁5号线小北站为例,对线路两端或中间不具备明挖条件的地铁车站的修建,提出了"分离暗挖站厅隧道"的概念。通过将站厅隧道与站台隧道空间十字交叉布置,并竖向和斜向联通,构成了立体交叉洞室群结构,较好地实现了车站功能;阐述这种明暗挖结合车站的设计概念,介绍该站建筑、结构的施工设计,并对其复杂的结构设计难点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类似环境下的车站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北站 明暗挖结合车站 分离暗挖站厅隧道 立体交叉洞室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施工工法优选 被引量:13
5
作者 宋高锐 王渭明 +3 位作者 王国富 李绍锋 吕显州 王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472-6478,共7页
针对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影响,以济南地铁R3线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段为依托,对暗挖隧道不同施工工法进行模拟优选,分析在帷幕注浆加固条件下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及应力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 针对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影响,以济南地铁R3线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段为依托,对暗挖隧道不同施工工法进行模拟优选,分析在帷幕注浆加固条件下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及应力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优选施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对于地表沉降和隧道管片的变形影响显著,其中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地表沉降、管片变形及应力方面差异较小,且两者均优于核心土法和中隔墙(center diaphragm,CD)法。综合考虑施工速度、影响范围以及地表与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控制等因素,确定暗挖隧道采用CRD法施工。现场监测表明采用优选的施工工法可以保证地表变形和盾构管片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影响 盾构隧道 暗挖隧道 并行施工 施工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明暗挖结合车站设计特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文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4,共4页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海珠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情况、明挖法结构与暗挖法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的断面尺寸、隧道的最大及最小埋深、施工的先后顺序、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阐述两个车站的设计思路...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海珠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情况、明挖法结构与暗挖法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的断面尺寸、隧道的最大及最小埋深、施工的先后顺序、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阐述两个车站的设计思路,采用站台与站厅分离的建筑布置,解决了在复杂条件下的地铁设站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铁 明暗挖结合 车站设计 分离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少辉 高毅 +2 位作者 李洋 程鹏 王全胜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1-458,共8页
基于采用盾构或顶管建造的跨度在10 m以上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建筑结构与机械化建造相互协调配合的角度,将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归纳为矩形隧道全断面建造技术、大断面分部掘进技术、建筑分... 基于采用盾构或顶管建造的跨度在10 m以上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建筑结构与机械化建造相互协调配合的角度,将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归纳为矩形隧道全断面建造技术、大断面分部掘进技术、建筑分部群洞技术、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4种类型,分别介绍这4种类型的基本概念、典型案例、适用范围和技术特点,并重点介绍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的工法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要点和工程实例。最后,基于工程背景,秉承工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提出以适用为根本,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为基础,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的创新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 机械化建造 矩形隧道全断面建造技术 大断面分部掘进技术 建筑分部群洞技术 地下工程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臂暗挖台车在土质地铁隧道施工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洪鹏 赵胜 安三虔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浅埋暗挖法土质地铁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结合暗挖台车在西安地铁5号线15标黄土地层区间隧道的首次应用,介绍暗挖台车的设备构成和施工工艺流程。对传统人工开挖和暗挖台车开挖的施工工效、安全性、能源消耗、围岩变形控制和作业环... 浅埋暗挖法土质地铁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结合暗挖台车在西安地铁5号线15标黄土地层区间隧道的首次应用,介绍暗挖台车的设备构成和施工工艺流程。对传统人工开挖和暗挖台车开挖的施工工效、安全性、能源消耗、围岩变形控制和作业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暗挖台车对水文地质、施工断面、施工工法、吊装下井及巷道直角转弯的适用性,并提出在出渣系统、挖掘臂铲斗、铣刨头、暗挖台车遥控器、自动收缩线盘、台车灵活性等方面的改进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臂暗挖台车 浅埋暗挖法 机械化施工 地铁 土质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