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感潮河段径流对潮波变形和传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亮 解超 +1 位作者 蒋陈娟 严叔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受径、潮流相互作用,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从河口向上游传播过程中沿程变形过程复杂。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实测高、低潮位,潮时资料以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Hermit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感潮河段潮汐特征值和潮波传播特... 受径、潮流相互作用,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从河口向上游传播过程中沿程变形过程复杂。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实测高、低潮位,潮时资料以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Hermit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感潮河段潮汐特征值和潮波传播特征值随流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高、低潮位及平均水位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并且越往下游对流量的敏感度越低;江阴以上河段潮差随流量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径流对分潮振幅的影响在江阴以上河段较明显,半日潮和全日潮振幅随流量增大先减小后增大,1/4日分潮振幅随流量增大而减小,其中半日潮振幅变化幅度最大;平均水位坡度在芜湖-马鞍山段随流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马鞍山以下河段与流量呈正相关;潮波振幅衰减率随流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越靠近入海口,流量阈值越大。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河口径潮相互作用机制,亦可为河口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潮波传播 径流 分潮振幅 平均水位坡度 潮波衰减率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Ⅱ潮及潮致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文心 刘桂梅 +2 位作者 雷坤 江文胜 张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304,共8页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性底摩擦力公式更符合物理意义 ,且避免一般二维模式中底摩擦力的经验假定。结果表明 ,三维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准二维方法求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分潮波 流速分解法 底摩擦力 准二维计算 潮致Lagrange环流 黄海 东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导致渤、黄、东海潮波变化的数值研究 Ⅰ——现有的渤、黄、东海潮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宜法 郭明克 刘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867,共9页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渤、黄、东海现有的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其中半日潮波10个,全日潮波9个,对如此多数目的分潮波进行模拟是第一次尝试。模拟结果与...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渤、黄、东海现有的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其中半日潮波10个,全日潮波9个,对如此多数目的分潮波进行模拟是第一次尝试。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作了比较。根据模拟获得的调和常数绘制了同潮图,并对潮波运动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数值模拟 现有潮波 19个分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M_2分潮潮波和潮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学生 陈永平 张长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7-44,共8页
将黄渤海海域概化为矩形海湾,山东半岛概化为垂直于海岸的巨型丁坝,形成一个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利用DELFT3D-FLOW计算模块在上述海湾中进行了M2分潮数值模拟,对其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科氏力影响... 将黄渤海海域概化为矩形海湾,山东半岛概化为垂直于海岸的巨型丁坝,形成一个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利用DELFT3D-FLOW计算模块在上述海湾中进行了M2分潮数值模拟,对其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科氏力影响和巨型丁坝反射作用,坝前形成了明显的无潮点,但在等水深条件下并未形成辐射状潮流场,而叠加上倾斜海底地形后其得以形成;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位置受水深影响明显,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大,无潮点将向湾口和湾中轴线方向偏移,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则向湾口方向偏移。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驻潮波系统形成机制和动力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丁坝型矩形海湾 M2分潮 驻潮波 无潮点 辐射状潮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内外潮波变形及不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童朝锋 安福伟 +2 位作者 章家保 曲开成 孟艳秋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海湾内外的潮波变形及其不对称性影响海湾内外动力输送和水体交换。利用乐清湾内外共9个测站连续潮位进行调和分析,得到该海湾内外各分潮变化规律,利用潮不对称性偏度计算方法确定湾内外潮汐不对称性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了主要分潮组合对... 海湾内外的潮波变形及其不对称性影响海湾内外动力输送和水体交换。利用乐清湾内外共9个测站连续潮位进行调和分析,得到该海湾内外各分潮变化规律,利用潮不对称性偏度计算方法确定湾内外潮汐不对称性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了主要分潮组合对潮汐不对称性的贡献度,通过数值研究探讨了湾内偏度比湾外偏度值更小的主要成因,分析了湾内外围垦工程对潮不对称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乐清湾内潮汐不对称偏度值为负,表现为落潮占优,同期湾外洞头站偏度值为正,与邻近瓯江、飞云江河口的潮不对称偏度变大、表现涨潮占优的变化规律相反;湾外沿岸各站偏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由落潮占优向涨潮占优变化;潮汐不对称性偏度呈周期性变化,分析确定M2-M4、M2-S2-MS4分潮组合对潮不对称贡献大,该海域潮汐不对称的强度主要由浅水分潮振幅控制,而相对相位则决定潮汐不对称的方向;数值研究探讨表明,湾内大范围的浅滩地形是其潮汐不对称落潮占优的主要原因,围垦将削弱湾内的落潮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不对称性 调和分析 偏度 分潮组合 乐清湾 潮波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岸半日分潮波传播特征研究
6
作者 章渭林 林传兰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313-321,共9页
本文导出了潮波以入射角θ接近海岸,受到岸壁反射后的潮波波面和质点速度的表示式,利用这些表示式较好地讨论了浙江近岸半日分潮波的传播特征.其次,根据有关公式结合实际资料讨论了近岸地区M_2分潮波的传播类型.
关键词 半日分潮波 潮波传播 入射角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