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8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的耦合及流域水文模拟
1
作者 王倩 丹利 邓慧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耦合(SSiB4/GTOP)。通过耦合模型在f空间非均匀条件下进行实际流域的水文模拟,分析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土壤湿度、蒸散发、地表径流、基流和总径流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k0和R的空间变化并不改变经典TOPMODEL原有关系式,只要定义新的地形指数,k0和R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空间均匀的TOPMODEL并无区别;(2) f空间变化条件下由于局地的地下水埋深还与局地的f值有关,地形指数相同的区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这一结论不再成立;(3)与f空间均匀的模拟结果相比较,f随海拔高度h i增加而线性减小使模拟的流域土壤湿度、地表径流和流域蒸散减小但使基流和总径流增加;(4) 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水文模拟结果有影响,但其影响明显小于流域地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性 扩展的TOPmodel推导 耦合模型SSiB4/GTOP 流域水文模拟 f空间非均匀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logical Modeling Too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a Tunisian Catchment
2
作者 Aziz Abouabdillah Antonio Lo Porto Anna Maria De Girolamo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6-236,共1页
The Merguellil catchment is a typical Mediterranean semi-arid basin which undergoes regular water shortage aggravated by current drought.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large dams with... The Merguellil catchment is a typical Mediterranean semi-arid basin which undergoes regular water shortage aggravated by current drought.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large dams within the watershed has altered its natural hydrologic regime.The work presented here attempts to simulate the actual water and nutrient balance using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model. Two alternatives scenarios were further gener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The first one regards the removal of ponds and reservoirs from the upstream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terranean WATERSHED CATCHMENT modeling SEMI-ARID hydrologY alternative SCENAR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l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Created Freshwater Wetlands:an Integrated System Approach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Li William J. Mitsch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淡水湿地 水文过程模拟 综合系统法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继清 刘佳利 +1 位作者 邓世浪 吴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相关生态指标捕捉关键水文变量,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残差分析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江干流4座水文站32个水文指标以中、低度改变为主,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变异程度分别为64.70%、61.34%、51.70%、51.89%,基于DHRAM得到各站水文情势改变等级分别为3、3、2、3,综合判定4站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均为中度;中上游天峨、迁江站改变度比中下游武宣、梧州站高,应重点关注中上游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均是西江干流水文情势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情势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5.65%、60.07%、50.29%、55.22%,气候变化对于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文情势的影响大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变化 IHA-RVA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湿地水文多功能性定量评估——以若尔盖湿地白河流域为例
5
作者 吴燕锋 倪炳波 +4 位作者 董李勤 张昆 章清松 孙嘉豪 章光新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6-1058,共13页
黄河源区湿地在维系区域及黄河下游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究黄河源区湿地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流域水文过程,对区域湿地恢复与保护和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若尔盖湿地白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耦... 黄河源区湿地在维系区域及黄河下游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究黄河源区湿地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流域水文过程,对区域湿地恢复与保护和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若尔盖湿地白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耦合湿地模块的HYDROTEL模型,基于有、无湿地情景的水文过程模拟,定量评估了2000—2022年流域湿地对径流、洪水、干旱和水源涵养的影响,揭示了流域湿地的水文多功能性。结果表明:白河流域湿地降低了径流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对径流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程度和月变幅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1.7%、-9.18%、-8.39%和-20.84%;在研究时段内,流域湿地发挥着削减洪水和缓解干旱的作用,对3月流量、7月流量、年最大洪峰流量和Q_(5)流量的影响强度分别为-741.6×10^(4)、-2427.8×10^(4)、-1398.9×10^(4)和-324.5×10^(4) m^(3),对Q_(95)和基流的影响强度分别为19.9×10^(4)和5.8×10^(4) m^(3)。此外,湿地对流域蓄水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效应分别为30.6%和19.8%。因此,白河流域湿地发挥着重要的径流调节、洪水削减、干旱延缓和水源涵养提升的功能。本研究定量评估了白河流域湿地的水文多功能性,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从水文功能提升视角为若尔盖湿地恢复与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文模拟 水文功能 定量评估 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物理意义分析及应用
6
作者 李巧玲 李旻喆 +2 位作者 李致家 黄鹏年 郑爱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明确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提高其模拟精度,以海河黄壁庄水库以上区间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基于流域下垫面特征及地下水开采情况、水利设施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晰... 为明确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提高其模拟精度,以海河黄壁庄水库以上区间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基于流域下垫面特征及地下水开采情况、水利设施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晰了参数在产汇流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下渗公式和水量平衡法的流域渗漏量计算公式,并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地表拦蓄水库库容可认为是水利设施等人类活动对于地面径流的储存量;地下拦蓄水库库容受地下水超采等因素影响,可认为是场次洪水降雨结束后的流域平均缺水量;渗漏系数是洪水过程在坡地汇流阶段,渗漏量与流域产流量的比值。基于确定的参数进行洪水模拟,并与原新安江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微水流域的洪水径流深合格率提高了42.9%,洪峰流量合格率提高了28.6%;平山流域的洪水径流深合格率提高了33.4%,洪峰流量合格率提高了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海河模型 地表拦蓄水库 地下拦蓄水库 渗漏系数 水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区地表空间异质性的产流计算研究
7
作者 胡彩虹 许营营 +3 位作者 郑钊 刘成帅 余其鹰 李文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分单一径流成分主导的水文响应单元,并构建分布式产流计算模型;选择淮河下孤山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0~2021年20场洪水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流域易发生饱和地面径流、超渗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空间占比分别为33.00%,0.80%,34.27%,31.93%;产流计算模型的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1.12%,确定系数为0.98,计算结果相对可靠。这一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产流辨析方法、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及产流计算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可为山区暴雨洪水产流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洪水预报 产流计算 地表空间异质性 水文响应单元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孤山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综合评价及其水文效应评估
8
作者 雍斌 周振杨 +1 位作者 陶新 吕毅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76,共12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格局;GSMaP_G在降水量估算方面较其他产品表现更优秀,在以气象站插值数据率定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方案中,GSMaP_G对黄河源区门玛区间的水文效应评估结果更好;在采用降水产品对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的方案中,基于DML-TPP和ERA5-L的径流模拟在平水年表现最佳,基于GSMaP_G的模拟结果则更好地复现了丰水年的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水文模拟 栅格新安江模型 误差传播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联围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精度提升研究
9
作者 刘曾美 曹钰帆 +2 位作者 黎智良 阎苗渊 赵平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的产汇流特性及其适宜的模拟方法,并提出了复杂联围的雨洪模型构建方法和建模步骤。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珠(海)联围为例,开展复杂联围雨洪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构与实际雨洪过程相吻合,模型精度较高,并在率定测试中表现稳定,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比其他未遵循联围排涝过程的模型结构高出0.05~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联围 雨洪模拟 排涝模式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中珠联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C2D水文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李晓英 张金辉 赵洪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7,共7页
目前CASC2D水文模型的调整参数工作主要为人工试错法,缺乏模型参数的全局敏感性分析。为解决此问题,研究采用Sobol指数法,以贺兰山东麓流域苏峪口水文站以上区域为研究区,基于洪峰峰现时间、洪峰流量以及确定性系数3个指标,对CASC2D水... 目前CASC2D水文模型的调整参数工作主要为人工试错法,缺乏模型参数的全局敏感性分析。为解决此问题,研究采用Sobol指数法,以贺兰山东麓流域苏峪口水文站以上区域为研究区,基于洪峰峰现时间、洪峰流量以及确定性系数3个指标,对CASC2D水文模型的8个主要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峰现时间指标全局影响最大的3个参数分别为饱和水力传导度K_(s)、河道糙率系数n_(c)以及土壤缺水量M_(d),且3个参数与峰现时间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对洪峰流量指标和确定性系数指标全局影响最大的3个参数为饱和水力传导度K_(s)、毛细管压力水头H_(c)以及河道糙率系数n_(c),且参数与洪峰流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而饱和水力传导度K_(s)与确定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毛细管压力水头H_(c)以及河道糙率系数n_(c)与确定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存在参数间的互相影响,在参数率定过程中需要根据一阶影响指数、总效应指数结果得到的各参数独立敏感度和互相影响程度,对参数变化方向和变化范围进行合理选择。研究成果可为模型参数率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bol指数法 全局敏感性分析 CASC2D水文模型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赣江流域月尺度实际蒸发模拟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姬广兴 刘智培 +5 位作者 高红凯 陈伟强 黄珺嫦 张亚丽 郭宇龙 陈轶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目的]探究赣江流域月时间尺度实际蒸发的变化规律和分配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实际蒸发量的贡献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赣江流域外洲水文站1961-2020年径流量数据,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Pettit... [目的]探究赣江流域月时间尺度实际蒸发的变化规律和分配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实际蒸发量的贡献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赣江流域外洲水文站1961-2020年径流量数据,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确定径流突变年份。其次利用ABCD水文模拟赣江流域基准期和突变期径流变化过程,计算得出月尺度实际蒸发量。然后利用去趋势预置白趋势检验法(TFPW-MK)分析实际蒸发的变化趋势和年内分布特征。最后采用月尺度Budyko模型对实际蒸发量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1)径流突变年份为1991年。(2)赣江流域2月、3月、4月、6月、9月的实际蒸发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余月份实际蒸发为下降趋势。其中2月、3月的实际蒸发量显著上升(p<0.05)。(3)赣江流域月尺度实际蒸发量呈现“单峰型”分布,在7月附近达到最大值。(4)气候变化会导致各月实际蒸发量的增加,人类活动会导致各月实际蒸发量减少。[结论]赣江流域实际蒸发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对实际蒸发量的贡献表现为正作用。人类活动对实际蒸发量变化表现为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ABCD模型 月尺度Budyk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模型在生态系统水文服务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子萱 郑华 马金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阐述了生态系统水文服务的内涵和表征要求,并通过分析水文模型的输出指标,梳理其与生态系统水文服务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水文模型可以支撑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系统总结多种水文模型在评估生态系统水文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 阐述了生态系统水文服务的内涵和表征要求,并通过分析水文模型的输出指标,梳理其与生态系统水文服务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水文模型可以支撑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系统总结多种水文模型在评估生态系统水文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不同水文模型在原理、输出指标、时空尺度及可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上的差异;强调了水文模型在预测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变化、探究服务形成机理及流域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最后从变革模型的计算模式、变革参数率定模式、整合受益者模块以及加强模型间耦合4个角度指出了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促进水文模型深入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水文服务 生态系统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多时间尺度归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振江 姬广兴 +5 位作者 杨瑞婷 王雨欣 李凡 张亚丽 陈伟强 黄珺嫦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7,共9页
[目的]全面分析黄河源区变化环境下水文要素(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67-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在年、季和月时间... [目的]全面分析黄河源区变化环境下水文要素(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67-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在年、季和月时间尺度上分析黄河源区实际蒸发和径流的变化特征,采用ABCD水文模型和月尺度Budyko模型在多时间尺度上定量分离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1)1967-2020年黄河源区实际蒸发量在年、季和月时间尺度上都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径流在年尺度、旱季、8月、9月表现为不显著减少趋势,在雨季和7月表现为不显著增加趋势。(2)在年尺度、旱季、8月和9月,气候变化对流域实际蒸发的影响较大,其对实际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9.61%,108.43%,50.71%,58.17%;在雨季和7月,人类活动对流域实际蒸发的影响较大,其贡献率为62.38%和53.34%。(3)无论是在年尺度、季尺度还是7月、8月、9月,都表现为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55.58%,56.23%,59.92%,68.70%,51.51%和87.03%。[结论]黄河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但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它们的贡献率相差较小,未来仍应注重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实际蒸发 径流 多时间尺度 趋势分析 ABCD水文模型 月尺度Budyk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措施空间布局优化下的晋城市洪涝水深-流速联合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舒心怡 徐宗学 +2 位作者 叶陈雷 廖如婷 贾书惠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为探究海绵措施对洪涝的治理效果,解析暴雨洪涝下海绵城市地表淹没要素的关联性,以山西省晋城市西河排水片区为例,综合考虑海绵措施的径流削减效益与建设成本效益,基于多目标方法优化海绵措施布设方案,采用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地表... 为探究海绵措施对洪涝的治理效果,解析暴雨洪涝下海绵城市地表淹没要素的关联性,以山西省晋城市西河排水片区为例,综合考虑海绵措施的径流削减效益与建设成本效益,基于多目标方法优化海绵措施布设方案,采用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地表淹没特征,构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洪涝多特征多元联合概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海绵措施对径流的削减效果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当海绵措施建设成本为4.11亿元,降雨重现期为10、20、50、100 a时,径流削减率分别为0.34、0.33、0.31、0.30;同一降雨重现期下水深-流速的联合风险率随着水深和流速的增大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下降趋势,水深为0.4 m,降雨重现期为10、20、50、100 a,对应流速分别小于0.36、0.39、0.46、0.49 m/s时的联合风险率大于0.8;水深-流速协同风险率与联合风险率相比整体较低,且高风险区域更加集中于低水深和低流速区域,水深为0.4 m时,水深-流速的协同风险率随流速变化的取值范围为0~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海绵措施 NSGA-Ⅱ COPULA 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秦淮河流域洪水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雨洁 李致家 +1 位作者 姚成 牛颢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114,共9页
为更准确地模拟秦淮河流域洪水演进情况,采用松散耦合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过程,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该模型在上游采用网格新安江模型,下游则结合一维与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复杂水流动态,在河道采用一维模... 为更准确地模拟秦淮河流域洪水演进情况,采用松散耦合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过程,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该模型在上游采用网格新安江模型,下游则结合一维与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复杂水流动态,在河道采用一维模型,在主要城区采用二维模型进行模拟,形成全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2015-2020年间的5场洪水,模拟结果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达0.932,验证了模型的高精度与可靠性。以20200713号洪水为例模拟了下游南京市城区的淹没情况,发现秦淮河下游城区多处区域(如郑淮路、凤凰东街、武定门闸区域等)存在显著淹没风险,最大淹没水深均超过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洪水淹没模拟 网格新安江模型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误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云鹏 郑爱民 +3 位作者 王文川 赵延伟 徐冬梅 杜昀宸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中小河流产汇流情况复杂,洪水预报难度很大。为了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度,以河北省邢台市坡底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模式构建分布式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分别采用LSTM、Transformer、Transformer+LSTM叠加模... 中小河流产汇流情况复杂,洪水预报难度很大。为了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度,以河北省邢台市坡底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模式构建分布式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分别采用LSTM、Transformer、Transformer+LSTM叠加模型(TFLS)构建校正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以实测降雨和分布式模型模拟结果为输入,对各时段的残差进行拟合,进而对径流模拟结果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在17场洪水模拟结果中,混合产流模型表现优于蓄满产流。与混合产流模型相比,经TFLS校正后的模型洪峰误差不超过20%的场次从9场增加至12场,占全部场次的70.6%,确定性系数不低于0.8的场次从5场增加到9场,占比为52.9%。TFLS模型在流量不超过500 m^(3)/s时的校正效果优于LSTM和Transformer模型,LSTM模型对流量在500 m^(3)/s及以上的校正效果略优于其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模型 洪水预报 误差校正 LSTM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城市防洪包围圈下垫面变化对洪水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雪玲 向小华 吴晓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分析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对平原地区城市洪水风险的影响,以嘉兴市城市防洪包围圈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 11构建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1990—2020年下垫面变化情况,并以不同下垫面条件作为模型的输入,模拟相应的城市洪水过程及其变化... 为分析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对平原地区城市洪水风险的影响,以嘉兴市城市防洪包围圈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 11构建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1990—2020年下垫面变化情况,并以不同下垫面条件作为模型的输入,模拟相应的城市洪水过程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城市化进程迅速,约46%的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扩张对洪水的放大程度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变得更加显著,其中50年一遇暴雨下的最高洪水位上涨程度较5年一遇暴雨下高0.206 m;在2020年的下垫面条件下,已有12.3%的河道无法满足30年一遇排涝标准,预计未来洪水威胁将随着城市发展进一步放大,亟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城市排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变化 平原河网 洪水风险 水文水动力模型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本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翼飞 崔彦萍 +2 位作者 周昂 王强 杨龙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降雨时空特征对洪水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城市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在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通过随机暴雨移置生成多场次降雨过程,模拟不同下垫面情景下洪水响应过程;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致洪暴雨... 降雨时空特征对洪水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城市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在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通过随机暴雨移置生成多场次降雨过程,模拟不同下垫面情景下洪水响应过程;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致洪暴雨关键特征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流域尺度暴雨洪水响应本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GSSHA模型能准确模拟九乡河流域的产汇流过程;暴雨时空特征是控制流域洪水响应的关键因素,城市扩张减弱了洪水响应对暴雨时空结构特征的敏感程度;本构关系模型为城市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提供了数学表达,对洪峰量级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0.154,预测精度高,可为城市洪涝高效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SHA水文模型 随机暴雨移置 降雨时空特征 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未来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的气候变化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灵枫 杨肖丽 +2 位作者 吴凡 叶周兵 罗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24,共9页
为研究未来时期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中干旱特征的变化,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模拟了黄河流域历史时期(1961—2014年)与未来时期(2015—2100年)的水文过程,给出了基于干旱事件匹配的干旱强度传播指数与干旱历时传播指数,预估... 为研究未来时期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中干旱特征的变化,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模拟了黄河流域历史时期(1961—2014年)与未来时期(2015—2100年)的水文过程,给出了基于干旱事件匹配的干旱强度传播指数与干旱历时传播指数,预估了未来时期黄河流域干旱特征传播较历史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黄河流域干旱传播时间多有缩短;未来情景下气象干旱传播率与水文干旱敏感性较历史时期更高,气象干旱更容易向水文干旱传播;未来时期干旱强度传播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干旱历时传播的强度将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干旱传播 VIC模型 干旱特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排涝模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昌梅 王敬 +2 位作者 张翔 刘路广 吴凤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3,共7页
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水流速度慢且流向不定;闸站众多,导致水情、工情极为复杂,一旦发生洪水,将形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准确模拟平原地区洪涝水的产汇流过程,结合SCS模型和MIKEFLOOD模... 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水流速度慢且流向不定;闸站众多,导致水情、工情极为复杂,一旦发生洪水,将形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准确模拟平原地区洪涝水的产汇流过程,结合SCS模型和MIKEFLOOD模型的优势,充分考虑了各类下垫面产流特征和闸站调度规程,构建了水文水动力模型,选取了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的通顺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对该区域的排涝影响。结果表明①利用2003年、2010年、2016年的实测水位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误差低于2%;表明该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用于通顺河流域的产汇流模拟。②将通顺河流域分为11个子排区,各个排区产流量最大为排湖排区;幸福、通北等7个排区的现状排涝能力均不足10年一遇3日暴雨3日排出。③当发生5~20年一遇的洪水时,流域的排涝时间达到10~12 d时,河道水位逐渐下降。当发生30年一遇的洪水时,流域内的水位先增长后趋于稳定,表明流域内的外排泵站排涝能力不足以应对30年一遇洪水。该项研究可为复杂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文水动力模型 SCS模型 MIKEFLOOD模型 排涝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