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核壳结构的自交联硅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天瑛 陈熙 +2 位作者 郝广杰 宋谋道 张邦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84,共4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 t)共聚物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苯乙烯(S t)-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壳的水性自交联乳液。用旋转黏度仪研究了乳液的流变性能。对所得乳胶膜进行了交联度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 t)共聚物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苯乙烯(S t)-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壳的水性自交联乳液。用旋转黏度仪研究了乳液的流变性能。对所得乳胶膜进行了交联度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VTES含量的增大,其交联度明显提高;pH值越小,膜的交联越充分,力学强度越高;核-壳组分质量比越小,乳胶膜的拉伸强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自交联 核-壳结构 硅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MMA-AA)多孔胶粒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3
2
作者 阚成友 袁青 +1 位作者 刘青 孔祥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t-MMA-AA)乳胶粒。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碱、酸处理后胶粒体积增大了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多孔结构 乳胶粒 高聚物乳液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勇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高硅含量 (m(有机硅 )∶m(丙烯酸酯 ) =7∶6)的核 /壳结构聚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复合粒子。研究了乳化剂类型与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方法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动力学、复合粒子的粒径分布及形...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高硅含量 (m(有机硅 )∶m(丙烯酸酯 ) =7∶6)的核 /壳结构聚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复合粒子。研究了乳化剂类型与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方法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动力学、复合粒子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m(SDS)∶m(OP 1 0 ) =1∶1的复合乳化剂可以获得粒径小 ( 1 0 0nm)、分布窄的稳定复合乳液 ;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 ,乳液粒子粒径变小、单体转化率增加 ;提高催化剂、引发剂浓度将会提高单体转化率 ;相对一次投料法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滴加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的复合粒子粒径均一、形态规整、具有明显的核 /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硅氧烷 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会轩 戴英 +1 位作者 杨海东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95,共3页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张会轩戴英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制备,种子乳液聚合1996-08-28收...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张会轩戴英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制备,种子乳液聚合1996-08-28收稿,1997-01-06修回国家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增韧剂 核壳结构 塑料增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潘明旺 万林战 +2 位作者 张健 李佐邦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对应ACR的核层、接枝过渡层、壳层的Tg,且ACR乳胶粒呈现规整的核壳结构。当壳层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所合成的乳胶粒结构表现明显的异常核壳形态(夹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种子乳液聚合方法 核-壳聚丙烯酸酯 乳胶粒 热塑性树脂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3水性核壳结构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和玲 梁军艳 +2 位作者 高敏 朱江安 徐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利用FT-IR、SEM-EDX、TEM、DSC等手段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粒子的结构和形态,分析了氟单体含量和复合乳化剂含量对聚合物乳液性能及成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成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由英才 祁东风 +3 位作者 张保龙 丁培元 杜宗杰 黄吉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3-17,共5页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直径大于2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合成的种子先用小分子化合物溶胀,再用单体溶胀后聚合,得到了直径为4~8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研究了甲醇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种子直径的影响以及小分子化...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直径大于2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合成的种子先用小分子化合物溶胀,再用单体溶胀后聚合,得到了直径为4~8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研究了甲醇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种子直径的影响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和用量、溶胀温度和时间、溶胀剂用量等对生成的微球的直径和分散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种子聚合 微球 单分散 聚苯乙烯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及其胶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梦雅 李瑞海 +1 位作者 刘川 徐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自生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主链,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共聚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预乳化时的相比、种子乳液的含量、反应保温时间、硬单体St与MMA的比例、功能单...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自生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主链,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共聚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预乳化时的相比、种子乳液的含量、反应保温时间、硬单体St与MMA的比例、功能单体用量以及软硬单体比例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乳化油水比为1.8∶1、种子乳液质量为预乳化液的1/3、m(St)/m(MMA)=1∶5.5、AA占单体总量为3%时能得到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胶膜吸水率低的乳液。通过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本实验发现随着软硬单体配比增加,乳胶膜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逐渐提高。最终得到了粒径分布在114 nm^290 nm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679的目标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预乳化 自生种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TiO_2复合纳米微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彦保 周静芳 张治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0-82,86,共4页
采用原位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 PS/ MA- Ti O2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微球 ,并通过透射电镜 (TEM)、红外 (IR)、差热 (DSC)、失重 (TGA)和 XPS等测试对其结构、性能和摩擦表面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 ,结果表明 ... 采用原位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 PS/ MA- Ti O2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微球 ,并通过透射电镜 (TEM)、红外 (IR)、差热 (DSC)、失重 (TGA)和 XPS等测试对其结构、性能和摩擦表面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 ,结果表明 ,PS/ MA- Ti O2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微球用作润滑油添加剂有良好的抗磨性 ,并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失效负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原位种子聚合 纳米微球 摩擦学性能 PS/MA-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工艺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平 曾幸荣 +1 位作者 黄杰 张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1,共4页
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等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 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等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核、壳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分别为3∶7和7∶3,核壳总单体质量比为1∶1,核层和壳层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80℃时,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可以合成黏度适中、乳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和漆膜力学性能优良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种子乳液聚合 聚合工艺 粒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硅丙烯酸酯核壳型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和玲 徐岩 +1 位作者 朱江安 梁军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壳的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利用FTIR,TEM,SEM—EDX和DSC等手段对乳液组成、乳胶粒子结构、膜表面及断面形态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氟/硅含量对聚合物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粒子尺寸为20~30nm,乳液膜的性能与膜表面氟和硅的含量及相容性有较大的相关性,当m(氟):m(硅单体)=3:1时,形成的膜均匀透明,吸水率较低,尺寸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 核壳结构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乳胶粒子的制备——碱处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冬梅 刘成岑 +1 位作者 施凯 唐小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6-149,共4页
通过间歇无皂种子乳液聚合 ,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 (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 -甲基丙烯酸 (MA) )复合乳液。将稀释后的乳液进行碱 -酸阶段处理 ,得到了粒度均一的、中空结构的乳胶微粒。主要研究了在碱处理过程中 p H值、温度... 通过间歇无皂种子乳液聚合 ,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 (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 -甲基丙烯酸 (MA) )复合乳液。将稀释后的乳液进行碱 -酸阶段处理 ,得到了粒度均一的、中空结构的乳胶微粒。主要研究了在碱处理过程中 p H值、温度、时间对粒子的空径 (粒子中空的大小 )、粒径及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碱处理条件为 p H=12 .5,t=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中空结构 乳胶粒 碱处理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油性纳米TiO_2/PMMA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阳思 许艳 +3 位作者 张玉波 颜家振 李长志 黄婉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50,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在纳米TiO2表面,形成TiO2/PMMA复合粒子。采用FT-IR、UV-Vis、XPS、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得产物的表观形貌、所携带官能团、表面元素变化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等进行了表...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在纳米TiO2表面,形成TiO2/PMMA复合粒子。采用FT-IR、UV-Vis、XPS、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得产物的表观形貌、所携带官能团、表面元素变化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呈现核壳结构,粒子的团聚现象和分散性都得到改善,亲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甲基丙烯酸甲酯 种子乳液聚合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丙乳液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裴世红 秦栋 +2 位作者 庄超 王丽丽 陶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S)为改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O)为复合乳化体系,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作用下合成稳定的硅丙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涂膜进行了...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S)为改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O)为复合乳化体系,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作用下合成稳定的硅丙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有机硅用量、聚合温度和硬软单体配比的增加均为先增大后减小;当乳化剂质量分数占单体总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ω=0.6%(占单体总量),软硬单体配比为m(BA)∶m(MMA)=45∶52,有机硅用量ω=8%(占单体总量),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硅丙乳液单体转化率最高,稳定性最好,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有机硅 丙烯酸酯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无皂复合乳液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香梅 王久芬 +1 位作者 高保娇 陈中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57,共4页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一系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丙烯酸正丁酯 (Pn-BA)复合乳液 ,系统地研究了复合乳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乳液所表现出的流变性能与复合乳液中两相界面组分的性质、两相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一系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丙烯酸正丁酯 (Pn-BA)复合乳液 ,系统地研究了复合乳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乳液所表现出的流变性能与复合乳液中两相界面组分的性质、两相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两相相对含量及分散相颗粒的流动形态等有关 ,另外 ,加交联剂的复合乳液的表观粘度不同于未加交联剂的表观粘度 ,且具有触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种子乳液 复合乳液 丙烯酸酯 流变性能 核壳结构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0
16
作者 梁军艳 和玲 郑元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73-1478,共6页
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分别选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甲基丙烯酸六氟正丁酯(HFBM)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为含氟单体,合成以丙烯酸正丁酯(... 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分别选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甲基丙烯酸六氟正丁酯(HFBM)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为含氟单体,合成以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含氟单体为原料的核壳型结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FTIR,1HNMR,TEM和DSC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BA/MMA/含氟单体的共聚物乳液,且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DSC,TGA和SEM-EDX的分析显示,核壳型结构的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能和成膜性能;长侧链或短侧链含氟单体对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但侧链较长的含氟单体所获得的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更易向表面迁移,更能体现含氟聚合物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共聚物 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含氟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富堂 张晓镭 +1 位作者 冯见艳 王兆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0-793,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复合乳化剂,合成了以羟基硅油改性的丙烯酸酯成膜材料。考察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以及聚硅氧烷对共聚乳液...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复合乳化剂,合成了以羟基硅油改性的丙烯酸酯成膜材料。考察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以及聚硅氧烷对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最佳配比为m(BA):m(MA)=13:12,聚合反应温度为75—80℃,总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聚硅氧烷质量分数为10%时,获得的聚合乳液稳定性较好,改性树脂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吸水率明显降低,抗张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羟基硅油 丙烯酸酯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氨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兰KN-R吸附行为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宏波 陈渊 +4 位作者 郑鹏鹏 张佳华 谢明明 隋松 王耀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用无皂乳液聚合及种子聚合方法制备了Fe3O4@P(MMA-DVB-GMA)复合微球,用乙二胺对微球开环后制备得到了表面带氨基的磁性微球,用透射电镜(TEM)、热失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染料KN-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微球... 用无皂乳液聚合及种子聚合方法制备了Fe3O4@P(MMA-DVB-GMA)复合微球,用乙二胺对微球开环后制备得到了表面带氨基的磁性微球,用透射电镜(TEM)、热失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染料KN-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微球粒径在150nm左右,大小均一,具备明显的核壳结构,磁含量为8wt%,在磁场作用下能够快速分离出来。该吸附剂在15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能够有效去除染料KNR,在4~9范围内pH对吸附剂吸附容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种子聚合 磁性 核壳结构 K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立军 张心亚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制备出高弹性、高稳定性、高防水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克服常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乳液弹性低和防水性差的弊端.方法采用分子设计、粒子形态的概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 目的制备出高弹性、高稳定性、高防水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克服常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乳液弹性低和防水性差的弊端.方法采用分子设计、粒子形态的概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混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引入甲基丙烯酸(MAA)功能性单体和N-羟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活性交联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结果设计低玻璃化温度(Tg)、引入功能性单体及活性交联单体可以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的弹性、稳定性和防水性.结论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1)预乳化阶段:单体滴加时间t=45 min、预乳化温度θ1=45℃、搅拌器转速为500~550r/min;(2)种子乳液聚合阶段:反应温度θ2=80℃、反应时间t=4 h、搅拌器转速为280~3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水泥 防水涂料 丙烯酸酯乳液 预乳化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S核壳结构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改性SAN树脂的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海燕 王江涛 +3 位作者 赵惠珠 解金鹏 张立群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16,共4页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A/AS,简称AAS),单体总转化率达99.35%,乳胶粒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A/AS,简称AAS),单体总转化率达99.35%,乳胶粒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该体系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当乳胶粒粒径在326 nm、橡胶质量分数为15%时,AAS改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共混体系发生明显的脆-韧转变,而拉伸强度保持较高的值。DMA谱图表明,随橡胶相含量的增大,两相转变峰越来越接近,相容性提高;SEM观察证实了这种力学性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共聚物 改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