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5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water phase concentration on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polyaniline
1
作者 PAN Chun yue 1,CHEN Zhen hua 2,HUANG Yong li 1,HUANG Ke long 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2期140-142,共5页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 three phase system of xylene functionalized protonic acid water was carried out using (NH 4) 2S 2O 4 as oxidant. The influences of water phase concentration on the viscosity, ...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 three phase system of xylene functionalized protonic acid water was carried out using (NH 4) 2S 2O 4 as oxidant. The influences of water phase concentration on the viscosity, conductivity, transmittance of polyaniline(PAN) latex and its powde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PAN prepared through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of water used in the polymerization. The morphology of PAN varies with the water phase concentration used in the polymerization,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change of properties of PAN latex and its powders.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water (φ) is about 20% 30%, the prepared PAN powder has higher conductivity, and the PAN latex has appropriate viscosity and particle size. The consumption of xylene was reduced at high φ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ter concentration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双疏相互作用的自修复速溶抗盐酸液稠化剂
2
作者 方裕燕 史文静 +5 位作者 方俊伟 潘丽娟 焦克波 李亮 王彦玲 梁诗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酸化酸压储层改造技术是增产上产的重要手段。传统干粉状酸液稠化剂在配制酸液时,溶解时间大于2h,无法现场连续混配,而溶解性较佳的乳液稠化剂,耐酸性、耐盐性及特殊环境下的耐剪切性均有待提升。文章使用APS/TEMPO复合催化剂,以丙烯酰... 酸化酸压储层改造技术是增产上产的重要手段。传统干粉状酸液稠化剂在配制酸液时,溶解时间大于2h,无法现场连续混配,而溶解性较佳的乳液稠化剂,耐酸性、耐盐性及特殊环境下的耐剪切性均有待提升。文章使用APS/TEMPO复合催化剂,以丙烯酰胺(AM)、含氟类、磺酸盐类、氯化铵类单体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了基于强双疏相互作用剪切后可自修复的速溶抗盐酸液稠化剂PASD,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PASD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稳定性、耐酸性、酸溶时间、耐温性、耐盐性、抗剪切性、双疏反转性和驱替性能。该稠化剂化学稳定性优异,无机盐离子浓度低于50 mg/L时,黏度可维持在24 mPa·s以上;可在20%盐酸中实现3 min内快速酸溶,增黏酸黏度可达38 mPa·s;当遭到强剪切破坏后,30 min内黏度自修复率达65%。PASD增黏酸破胶后还可对岩石表面进行强双疏性(超疏水、强疏油)润湿反转,降低毛细作用及驱替压力,更大程度沟通地层孔隙裂缝。该研究为实现酸液在线混配及稠化酸压裂驱替一体化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 酸液稠化剂 强双疏 自修复 反相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有机氟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对亚麻织物的多功能整理
3
作者 高晓辉 李玉峰 +2 位作者 付鑫鑫 冯峰 赵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5-291,共7页
为使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具有拒水、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硅改性二氧化钛单体(Si-TiO_(2)),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有机氟单体... 为使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具有拒水、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硅改性二氧化钛单体(Si-TiO_(2)),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有机氟单体,使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SiTiO_(2)/有机氟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TiFAc)。利用FTIR、TEM、XPS等表征了TiFAc乳胶粒的结构;通过SEM和EDS表征了采用轧-烘-焙工艺整理的亚麻织物的表面元素和形貌;分析了Si-TiO_(2)的质量浓度等对整理亚麻织物的拒水性、紫外线防护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等应用及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TiO_(2)的含量达到5%(质量分数)时,TiFAc乳液整理亚麻织物表现出优异的拒水性和防紫外线性能,其水接触角为155.79°,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为106.89。整理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相比原始亚麻织物有所提升,同时,整理亚麻织物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整理亚麻织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经过30次皂洗后水接触角仍保持在150.25°,UPF为91.13。TiFAc乳液多功能整理剂有效地提升了亚麻织物在日常及工业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TiO_(2)) 有机氟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亚麻织物 拒水 紫外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制备及凝胶含量控制
4
作者 姜云峰 侯世杰 +4 位作者 夏宇正 陈晓农 曹巍 陈轩 石淑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文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以衣康酸单丁酯为硫化点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低凝胶含量且数均分子量约为3.00×10^(5)的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为了降低因自由基对共聚物主... 文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以衣康酸单丁酯为硫化点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低凝胶含量且数均分子量约为3.00×10^(5)的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为了降低因自由基对共聚物主链上α-H的攻击及亲水性单体在水相中成核而生成凝胶,探索了聚合工艺条件、配方中各组分用量及后处理工艺对生胶凝胶含量及其数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聚合温度55℃和垫底单体比例25%时,可将生胶中凝胶含量从13.20%降低至3.57%;通过优化配方中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质量分数0.025%、缓冲剂碳酸钾质量分数0.40%和溶剂正庚烷质量分数5.0%,可将生胶凝胶含量降低至0.10%;通过添加少量聚合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消除残余引发剂,采用氯化钠溶液絮凝乳液防止多价金属盐与羧基的螯合,以及生胶在低于80℃干燥,可控制生胶在后处理过程中生成凝胶。所得生胶凝胶含量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有望制得综合性能更优的橡胶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型丙烯酸酯橡胶 乳液聚合 凝胶含量 数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海上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的超分子复合微球体系制备及性能评价
5
作者 李翔 郑玉飞 +5 位作者 刘丰钢 徐国瑞 鞠野 宫汝祥 朱彤宇 柏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针对常规聚合物微球体系因耐温耐盐性能较差而无法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含有耐温基团硅氧烷和抗盐基团AMPS的超分子复合微球体系。考察了各组分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球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仪... 针对常规聚合物微球体系因耐温耐盐性能较差而无法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含有耐温基团硅氧烷和抗盐基团AMPS的超分子复合微球体系。考察了各组分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球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检测分析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及评价,并利用物模驱替实验测试了体系的封堵性能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微球体系的平均初始粒径约为480 nm,有效物质量分数为25.7%;在170℃、矿化度34691 mg/L条件下可稳定存在14 d,老化60 d后仍可发挥封堵作用;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质量浓度为1000~4000 mg/L的体系在30×10^(-3)~300×10^(-3)μm^(2)渗透率下的初始阻力系数均小于等于5,对渗透率为223.8×10^(-3)~261.0×10^(-3)μm^(2)的岩心封堵率最高可达88.3%;质量浓度为2000 mg/L的微球体系在渗透率级差为10的岩心驱替实验中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高可达20.69百分点;在高温高盐油藏开展矿场试验,净增油量为4603.1 m^(3),措施有效期超过7个月,增油效果显著。该技术对于海上高温高盐油藏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微球 耐温耐盐 乳液聚合 性能评价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低伤害乳液型稠化剂PAS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6
作者 高荣升 侯睿 +5 位作者 袁铭 柯从玉 王瑞飞 张群正 王嗣昌 张洵立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2-1235,1241,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抗盐低伤害的聚合物PAS稠化剂。采用IR、TGA以及SEM分别对PAS的分子结构和凝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耐温抗剪切性、耐盐性、破胶性...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抗盐低伤害的聚合物PAS稠化剂。采用IR、TGA以及SEM分别对PAS的分子结构和凝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耐温抗剪切性、耐盐性、破胶性以及岩心伤害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PA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在90℃、170 s^(-1)的剪切条件持续剪切2 h后,其黏度依然稳定在85 mPa·s左右。该聚合物溶液具有优异的耐盐性能,当NaCl和CaCl_(2)溶液浓度分别为20×10^(4)mg/L条件下,其黏度依然保持在40 mPa·s以上。此外,采用PAS作为稠化剂的压裂液体系不仅展现出卓越的破胶性能,还具备低伤害性的显著特点。这种新型的PAS稠化剂在高矿化度地层中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充分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增稠剂 反相乳液聚合 抗盐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压敏性研究
7
作者 李宁 谷利敏 +3 位作者 高士帅 刘婧伊 张代晖 许玉芝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以磺化木质素黄原酸酯(lignin-CTA)为链转移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并将得到的木质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lignin-g-PMMA)接枝共聚物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进行扩链... 以磺化木质素黄原酸酯(lignin-CTA)为链转移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并将得到的木质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lignin-g-PMMA)接枝共聚物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进行扩链反应,合成一种具有压敏性能的木质素基嵌段共聚物(lignin-g-PMMA-b-PLMA),并探究了其对豆粕胶黏剂初黏性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均证实了LMA与lignin-g-PMMA反应形成了嵌段共聚物,所得lignin-g-PMMA-b-PLMA的红外光谱图在1729 cm^(-1)处有MMA中酯基的振动吸收峰,2922、2853 cm^(-1)处有—CH_(2)—吸收峰,1H NMR谱图中δ3.57处有PMMA中—OCH3的氢质子峰,δ4.04处有PLMA中—O—CH_(2)—的氢质子峰;相比lignin-g-PMMA,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平均粒径有所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PDI为2.68),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4℃,低于lignin-g-PMMA的114℃。“环形法”测试发现嵌段共聚物的最大拉力值为0.79 N,显示出一定压敏性,将其用于改性豆粕胶黏剂的饰面板贴面实验,lignin-g-PMMA-b-PLMA乳液的添加量为10%时,饰面板不会产生翘曲,说明改性后豆粕胶的初黏性有了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RAFT乳液聚合 嵌段共聚物 压敏性 豆粕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耐温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流变性能
8
作者 陈姗姗 赖小娟 +4 位作者 邸一梁 吴泽昆 李海斌 王磊 文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压裂液在高温高盐度环境下降解、失效、盐结晶、盐沉积等导致压裂液性能下降的问题,文中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疏水单体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分子骨架,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 为了解决传统的压裂液在高温高盐度环境下降解、失效、盐结晶、盐沉积等导致压裂液性能下降的问题,文中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疏水单体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分子骨架,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缔合型黏弹聚合物P(AM/AA/AMPS/APE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聚合物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流变性能、触变性能和黏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为黏弹性流体,在160℃,质量分数0.8%的聚合物P(AM/AA/AMPS/APEG)溶液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性能。在140℃,170 s^(-1)条件下聚合物P(AM/AA/AMPS/APEG)在20 g/L的NaCl溶液及CaCl_(2)溶液中剪切1 h后黏度分别为64.88 mPa·s和56.77 mPa·s;随聚合物浓度增加,疏水性基团的分子间缔合效率和溶液的表观黏度均增加;聚合物P(AM/AA/AMPS/APEG)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耐盐性及耐温耐剪切性能。该疏水缔合聚合物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疏水缔合 黏弹性 流变性能 耐盐 耐温耐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9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邹文奇 王佳敏 +4 位作者 王建凤 张裕祥 冯月超 刘艳 高峡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7-1098,共12页
近年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其广泛分布及潜在生态与健康风险引发了大量研究。微纳米塑料颗粒的合成技术不仅在环境污染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材料科学、药物递送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微纳... 近年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其广泛分布及潜在生态与健康风险引发了大量研究。微纳米塑料颗粒的合成技术不仅在环境污染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材料科学、药物递送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微纳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乳液聚合、溶液/沉淀聚合、机械粉碎及微流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系统解析其原理、调控策略与适用场景。乳液聚合通过界面稳定机制实现高单分散颗粒的可控制备,其衍生技术(如Pickering乳液聚合、光诱导聚合)可赋予颗粒表面功能化特性;机械粉碎技术通过多尺度力学作用模拟环境微塑料的碎片形貌,但需结合湿法研磨或表面改性提升分散稳定性;微流控技术依托微尺度流体操控实现多级结构颗粒的精准调控,在复杂功能材料构建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当前相关研究仍面临制备-环境形貌匹配度低、规模化稳定性不足及毒性评估标准缺失等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塑料 制备技术 微流控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胶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3 位作者 邵华锋 温明达 王晓庆 宋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43,共8页
羧基聚苯乙烯胶乳微球是体外诊断试剂的一种,微球粒径以及与抗体的偶联能力是羧基胶乳微球的核心性能指标,建立一种简单有效、响应明显的粒径控制方法是羧基胶乳微球生产制备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乳化剂、羧基单体用量、电解质的种类与... 羧基聚苯乙烯胶乳微球是体外诊断试剂的一种,微球粒径以及与抗体的偶联能力是羧基胶乳微球的核心性能指标,建立一种简单有效、响应明显的粒径控制方法是羧基胶乳微球生产制备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乳化剂、羧基单体用量、电解质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羧基胶乳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优化了胶乳微球制备工艺,建立了一种乳液聚合制备羧基胶乳微球粒径控制的方法。并对制得的胶乳微球进行抗体适配性表征与评价。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为单体、丙烯酸(AA)为羧基单体(V_(St)∶V_(AA)=10∶1),K_(2)CO_(3)为电解质,可制得单分散羧基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电解质K_(2)CO_(3)的用量与微球粒径大小存在显著的关联性,通过在一定浓度内改变电解质K_(2)CO_(3)的用量,能够实现羧基微球在100~200 nm之间的粒径可控制备。微球偶联抗体后表现出极佳的CRP抗原响应性,吸光度达到0.469,批次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羧基胶乳微球 单分散 抗体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暗影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黏剂的制备
12
作者 罗丹 王志政 +1 位作者 张耘瑞 李昌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3,共9页
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将其进行后处理制备成乳液压敏胶黏剂。采用FTIR、TEM、TG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其粒径、黏度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引发剂(... 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将其进行后处理制备成乳液压敏胶黏剂。采用FTIR、TEM、TG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其粒径、黏度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以反应单体总质量计,下同)、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聚丙烯酸酯乳液和乳液压敏胶黏剂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外加交联剂种类和用量(以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计,下同)、真空处理时间对乳液压敏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4%、搅拌转速700~800 r/min、反应温度85℃、保温时间2 h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PSA-1乳液)及乳液压敏胶黏剂PSA-1的各项性能较好;以氮丙啶为外加交联剂,其用量为1.0%和1.5%时,乳液压敏胶黏剂的耐暗影性能较优异;真空处理PSA-1乳液60 min时制备的乳液压敏胶黏剂PSA-1-60同时具有较优异的黏结性能及耐暗影性能,其初黏力为25#,180°剥离强度为1.85 N/cm,测试镜面板表面无可见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乳液 压敏胶黏剂 表面保护膜 耐暗影 黏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合成及应用
13
作者 孙晓辉 赵众从 +4 位作者 胡名家 徐德培 陈秋宇 侯艳鑫 肖银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7-933,940,共8页
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 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确定了最优聚合条件,SYTY特性黏数和固含量达到989 mL/g和47.4%。结构表征显示,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室内试验发现0.05%~0.3%浓度SYTY溶液溶解率>90%,黏度可调范围4.87~42.58 mPa·s;0.3%SYTY溶液经120℃/170 s^(-1)剪切2 h后黏度保持44.58 mPa·s;0.1%SYTY含砂溶液动态下可实现砂粒无沉降堆积,0.3%SYTY含砂溶液静态沉降速率仅0.013 cm/min;破胶性能优异,破胶液黏度3.243 mPa·s、表面张力26.94 mN/m、残渣含量53.45 mg/L,优于行业标准。现场应用证实SYTY用量较常规体系减少30%情况下,无需添加其他助剂,可以实现低浓度减阻(>70%)和携砂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固含 一体化 反相乳液聚合 稠化剂 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复合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调温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周建华 李思彤 牛转丽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1,共5页
具有自调温功能的纺织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相变材料与纺织材料结合是赋予纺织品自调温功能的重要方法。选取正十八烷相变材料作为芯材,采用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方式,通过聚丙烯酸接枝改性具有辐射冷却性能的纳米粒子ZnO@ZIF-8@SiO... 具有自调温功能的纺织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相变材料与纺织材料结合是赋予纺织品自调温功能的重要方法。选取正十八烷相变材料作为芯材,采用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方式,通过聚丙烯酸接枝改性具有辐射冷却性能的纳米粒子ZnO@ZIF-8@SiO_(2)(MZZS)来充当稳定剂,制备了MZZS-PMMA相变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4:4时,制备的相变微胶囊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粒径分布窄,在200~400nm的范围内,其熔融焓和结晶焓分别为118.78J/g和114.54J/g,包覆率达50.34%,涂层织物具有优良的辐射冷却、调温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Pickering乳液聚合 调温性能 辐射冷却 涂层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的制备
16
作者 李雪坤 巫丹 柴延军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3,共6页
【目的】制备稳定的高固含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软单体,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通过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羟基含量... 【目的】制备稳定的高固含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软单体,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通过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着重研究了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羟基单体在核壳层中占比对凝胶率的影响。【结果】乳化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1.5%,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2∶1,油水比为2∶1时,预乳液稳定性优异,静置24 h不分层。核壳质量比为1∶1,核壳中羟基单体质量比1∶1,核壳中羟基单体质量占比均为32.1%时,聚合凝胶率可降至0.048%。【结论】成功制备了羟基含量为4.2%,固含量为45%的羟基丙烯酸乳胶,所制备的漆膜硬度为2H,20°光泽为85.7,60°光泽为92.9,干燥时间短,耐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丙烯酸乳胶 高羟基含量 聚氨酯漆膜 乳液稳定性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覆卡松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抗菌性能研究
17
作者 何志伟 李婷 +3 位作者 李艳 王维 王艺杰 东为富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为了延长卡松(Casson)的抗菌时效,同时减少卡松的使用用量,本研究以丙三醇(GL)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在反相乳液(W/O)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包覆Casson的Casson@PU微胶囊。进一步探究不同比例的GL和IPDI对微胶... 为了延长卡松(Casson)的抗菌时效,同时减少卡松的使用用量,本研究以丙三醇(GL)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在反相乳液(W/O)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包覆Casson的Casson@PU微胶囊。进一步探究不同比例的GL和IPDI对微胶囊的载药量、粒径和缓释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微胶囊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当GL和IPDI反应物质的量比为2∶3时,微胶囊具备最佳性能,载药量高达8.8%,微胶囊表面光滑平整,微胶囊平均粒径为3.15μm。微胶囊体外释放测试表明,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缓释效果,30 d微胶囊内Casson累积释放量仅为72.6%;与直接将Casson混入树脂薄膜相比,微胶囊负载树脂薄膜内Casson的释放速率明显降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负载了Casson@PU微胶囊的聚氨酯薄膜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杀菌率高达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卡松 乳液界面聚合 缓释抗菌 抗菌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乙烯基磷酸的核壳乳液功能防腐涂层制备
18
作者 孙建刚 何昊晨 曹红亮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为共聚单体、乙烯基磷酸(VPA)为功能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含磷酸基团的功能乳胶颗粒。以poly(St-co-BA)为种子、poly(St-co-BA-co-VPA)为壳层,制备了固含量(固体颗粒在产物乳液...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为共聚单体、乙烯基磷酸(VPA)为功能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含磷酸基团的功能乳胶颗粒。以poly(St-co-BA)为种子、poly(St-co-BA-co-VPA)为壳层,制备了固含量(固体颗粒在产物乳液中的质量分数)约30%、颗粒分布较均匀的核壳乳液。所制得的核壳乳液涂层的热分解温度大于380℃,腐蚀电位可达到1.74 V,腐蚀电流密度有所下降,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这种功能涂层具有着很高的阻抗,证明了其可以大幅减缓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乙烯基磷酸 核壳结构 铝材防腐涂层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tirring on preparation of hollow copolymer particles by alkali/cooling method
19
作者 李海普 OKUBO M SUZUKI 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563-568,共6页
Hollow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treatment of styrene-metbacrylic acid copolymer particles with alkali/cooling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stirring position (in aqueous phase or at the interface of O/W) and stirr... Hollow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treatment of styrene-metbacrylic acid copolymer particles with alkali/cooling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stirring position (in aqueous phase or at the interface of O/W) and stirring speed (90, 110 and 240 r/min) on the formation of hollow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oft stirring in aqueous phase at 90 r/mi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monohollow particles, while the violent stirring at the interface of O/W and 240 r/min gives non-hollow products. In contrast, the weak stirring in aqueous phase at 110 r/min results in sterically heterogeneous dispersion of methacrylic acid-rich regions within the original particles, and hence the formation of multihollow particl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e of stirring efficiency provides a way to tune the diffusion behavior of monomer styrene, and therefore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methacrylic acid units in the original particles as well as the morphology of the treated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polymer particle stirring effect morphology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界面张力纳米微球调驱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世军 潘智杰 +2 位作者 杨继刚 吕伟 李谦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白油为油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混合单体为水相,油酸/双子聚醚/OP-10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根据三元相图确定油相/乳化剂/水相三相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33.93%/24.87%/41.2%,以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在35℃利用氧化-还原剂聚合获得了既具有封堵功能,又具有超低表界面张力、高洗油效率的新型纳米微球调驱剂。工艺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为8∶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1%,氧化-还原剂质量分数为0.3%,搅拌速度为450 r/min。对聚合物纳米微球进行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固含量为20.1%,粒径为54 nm,纳米微球封堵率可达95.1%,用其0.2%的水溶液测得界面张力为0.332 mN/m,洗油效率高达89.13%,为实施油田调驱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调驱 封堵率 洗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