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半干旱与半干旱偏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晶晶 李军 +1 位作者 王学春 方新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38-3649,共12页
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深层土壤水分与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和比较了2种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差异及其土层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个类型... 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深层土壤水分与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和比较了2种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差异及其土层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个类型旱区苜蓿草地0—1000 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但草地衰败后对水分的消耗减少。(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个类型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湿度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不断减少。(3)随生长年限的延长,2个类型旱区苜蓿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不断加深,6 a苜蓿草地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和速效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亏缺;10 a苜蓿草地均已进入衰败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自上而下逐渐恢复,且半干旱偏旱区恢复的较快;速效磷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不断减少,苜蓿草地衰败后消耗速率减小。(4)半干旱偏旱区相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4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半干旱区。(5)土壤水分亏缺与养分不均衡导致苜蓿草地衰败。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旱地苜蓿草地应进行合理灌溉与施肥,平衡土壤养分并延缓草地衰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区 半干旱区 半干旱偏旱区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草地衰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苜蓿-粮食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37
2
作者 孙剑 李军 +3 位作者 王美艳 王学春 方新宇 任晶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9,共7页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0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均超过1000cm,6年生苜蓿地1000~1500cm土层仍为干燥层,土壤平均湿度为9.68%;采用草粮轮作能明显减小苜蓿草地干层的厚度和范围,0~1000cm土壤水分较10年生苜蓿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轮作2、6、8、12和18a粮田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25.2mm/a,年均累积恢复土层厚度123.1cm,0~300cm土层水分恢复程度较高,且轮作年限愈长,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18a粮食作物后0~660c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量达到了531.1mm;苜蓿草地适宜翻耕年限为5~6a,且6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壤水分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23.8a,该地区适宜的苜蓿-粮食轮作模式为"5~6年生苜蓿→24年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半干旱偏旱区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土壤干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彩绒 田霄鸿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采用垄上覆膜集雨保墒、沟内种植的栽培方法,在半湿润易旱的关中红油土上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养分携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集雨的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 采用垄上覆膜集雨保墒、沟内种植的栽培方法,在半湿润易旱的关中红油土上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养分携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集雨的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低氮处理分别增加15.9%、22.6%;高氮高密度条件下,覆膜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不覆膜分别提高39.5%、28.9%,其中,高氮低密度(即高氮宽垄覆膜集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产量可达7898kg/hm2;覆膜集雨种植可协调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关系,促进了地上部的养分携出量,有利于植株的协调生长,最终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集雨栽培 冬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糜子田水分利用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王立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2-127,共6页
1997~ 1 999年在国家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抗旱制剂拌种、抑蒸集水措施对宁南旱地糜子生长、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在十分有限降水条件下 ,施肥能促进糜子植株生长 ,提高糜子产量与 ... 1997~ 1 999年在国家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抗旱制剂拌种、抑蒸集水措施对宁南旱地糜子生长、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在十分有限降水条件下 ,施肥能促进糜子植株生长 ,提高糜子产量与 WUE;2采用黄腐酸钠和吸水树脂拌种 ,在糜子生育中后期能显著促进糜子植株生长 ,分别使糜子增产 7.35 %和 7.4 1 % ,使 WUE增加 0 .0 4 4kg/m3和 0 .0 99kg/m3 ,施肥和抗旱制剂拌种结合有利于提高旱地糜子产量与 WUE;3在 9种抑蒸集水措施中 ,以“吸水树脂拌种 +黄腐酸钠拌种 +地膜覆盖”处理抑蒸集水效果最好 ,促进旱地糜子生长的作用较大 ,比对照增产 5 2 .6 % ,WUE增加 0 .5 2 6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 旱作农田 糜子 水分利用效率 调控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灌溉需水及农业干旱易发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喆 杨志勇 +2 位作者 吴深 尹军 袁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0,共7页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发区。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灌溉需水 干旱易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半湿润偏旱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邵晓梅 严昌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5,109,共6页
以黄河流域半湿润偏旱区14个国家级土壤湿度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 fer7.0为技术手段,分析代表站点多年平均和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区域节水高效农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水分 Sufer7.0 半湿润偏旱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雨栽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矿质氮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彩绒 田霄鸿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9,共5页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栽培措施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田土壤水分和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一定的蓄水保墒效果,冬小麦返青期,0~40cm土壤贮水量覆膜处理比不覆膜处理平均多7.7mm;覆膜能使冬小...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栽培措施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田土壤水分和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一定的蓄水保墒效果,冬小麦返青期,0~40cm土壤贮水量覆膜处理比不覆膜处理平均多7.7mm;覆膜能使冬小麦在生长后期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深层贮水,在小麦成熟期,100~200cm土壤贮水量覆膜处理比未覆膜处理少23.8mm。覆膜有利于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氮肥用量相同的处理,覆膜条件下的硝态氮浓度和矿质氮累积量低于不覆膜处理;施氮也可以明显增加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垄上覆膜集雨栽培 土壤水分 矿质氮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施肥对旱作春小麦田水分动态与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王立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5-59,共5页
1997~ 1999年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了旱作春小麦田水分时空动态与平衡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春小麦生长期内 ,从播种到成熟 2 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不同肥力处理水分变化动态差异不显著 ,但抽穗至... 1997~ 1999年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了旱作春小麦田水分时空动态与平衡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春小麦生长期内 ,从播种到成熟 2 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不同肥力处理水分变化动态差异不显著 ,但抽穗至成熟期施肥处理土壤含水率较低 ,说明施肥能促进水分的利用 ;不同年份 2 m土层水分含量差异明显 ,但生长期内水分变化动态趋势相似 ;生长期间 0~ 2 0 cm和 2 0~ 80 cm土层含水率变化剧烈 ,不同肥力处理之间差异不大 ,8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相对稳定 ;春小麦生长期降水量 163.7mm,需水量 42 9.1cm,实际耗水量平均 30 1.1mm,水分亏缺 12 8.8mm,水分满足率为 70 .2 % ,不同肥力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因为 1998~ 1999年试验中有冬灌 ,真正旱地水分亏缺量达 2 0 0 m m以上 ,水分满足率约为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偏旱区 旱作 春小麦 水分动态 水分平衡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旱区玉米避旱栽培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永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5,34,共4页
通过对绵阳旱区近10a的降雨发生规律分析和玉米9个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中熟玉米在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可以在雨水较多的7月中旬抽雄开花,避开夏旱和伏旱的不利影响,提高双穗率、降低空秆率,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获得最高的产量。
关键词 绵阳旱区 玉米 伏旱 避旱栽培 降雨规律 播种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半湿润易旱区棉花适应性栽培技术的研究
10
作者 林永增 李妙 赵占军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冀南半湿润易旱区试验实施了闲季扩浇造墒、全基施肥、地膜覆盖、适度整枝等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棉花中高产农艺栽培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全基施肥与浇水配合,比对照N肥利用率提高5.56%~9.32%,避免了因缺水或遇大雨进行的非适期追肥。
关键词 棉花 栽培 半湿润易旱区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业干旱频发区首场透雨气候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婉昭 胡春丽 +8 位作者 梁丰 李晶 焦敏 刘东明 王阳 周斌 王赫然 黄岩 王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201-203,208,共4页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农业干旱易发区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的日期及首场透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检验法,分析了近53年该区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的日期及首场透雨量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业干旱频发区透雨发...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农业干旱易发区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的日期及首场透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检验法,分析了近53年该区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的日期及首场透雨量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业干旱频发区透雨发生日期较晚,透雨量较少。透雨发生日期和透雨量空间分布均呈东南至北部方向逐渐递减的特征,沿海各站春播期首场透雨量普遍高于内陆地区。区域平均透雨发生日期和透雨量均有年际变化特征,但趋势不明显。各站春播期首场透雨发生日期多呈随时间逐渐提前、透雨量多呈增多趋势,但变化趋势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时段内无透雨过程出现的个例占总数的8.4%,内陆及西部各站较沿海及其他地区更易出现春播期无透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期 首场透雨 气候特征 辽宁干旱频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阴凉易旱区春小麦氮、磷肥效及以肥调水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天成 张建明 马银春 《宁夏农林科技》 1999年第2期4-7,共4页
1994~1995年在隆德试区对春小麦进行了氮、磷肥效及以肥调水作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的以肥调水作用明显高于磷肥;在生产上推荐经济施肥量为:施N106~146kg/hm2、P2O539~55k... 1994~1995年在隆德试区对春小麦进行了氮、磷肥效及以肥调水作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的以肥调水作用明显高于磷肥;在生产上推荐经济施肥量为:施N106~146kg/hm2、P2O539~5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凉易旱区 春小麦 以肥调水 肥效 氮肥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