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处理地下水模型单元疏干-湿润的两种算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文 陆垂裕 +3 位作者 何鑫 孙青言 张博 贾仰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4,共13页
在使用网格单元中心差分格式的地下水模型中,对地下水网格单元“疏干(干)-湿润(湿)转化”的模拟极易引发模型迭代不收敛等异常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型的应用。本研究使用理想案例和丹麦应用实例,综合比较了MODFLOW模型的试算法与COMUS... 在使用网格单元中心差分格式的地下水模型中,对地下水网格单元“疏干(干)-湿润(湿)转化”的模拟极易引发模型迭代不收敛等异常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型的应用。本研究使用理想案例和丹麦应用实例,综合比较了MODFLOW模型的试算法与COMUS模型的全有效单元法对网格单元“干-湿转化”问题的模拟能力及算法特性。结果表明:(1)试算法的参数组合选取对模拟的收敛性和模拟结果都有明显影响,使用试算法时需要不断优化参数组合以避免模型迭代不收敛或模拟失真等异常情况,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用户使用模型的难度和时间成本;(2)全有效单元法的模拟结果比试算法的模拟结果更具可靠性,全有效单元法的作用等同于理论上最优的试算法参数组合,使用全有效单元法时用户无需进行复杂的参数组合工作,因此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模型的使用难度与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3)全有效单元法中单元间水平向水力传导度算法实现了可以与经典调和平均法相比较的数值计算精度,说明全有效单元法在不涉及网格单元“干-湿转化”问题的地下水模拟中同样具有应用潜力。综上所述,全有效单元法更适用于处理地下水模型单元的疏干-湿润转化问题,并且有望在地下水数值模拟领域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模型 网格单元疏干-湿润 全有效单元法 试算法 饱和-非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验正交函数构造武汉地区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经验模式 被引量:24
2
作者 毛田 万卫星 刘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1-758,共8页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简称EOF)分析了武汉电离层台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年4月~1990年12月)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武汉地区的TEC月中值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1)以...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简称EOF)分析了武汉电离层台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年4月~1990年12月)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武汉地区的TEC月中值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1)以EOF分析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其基函数表征TEC的日变化,系数表征TEC的长期变化;(2)EOF技术展开收敛速度快,很少数低阶项即能反映TEC的主要变化,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建模可以用较少的参数表征较复杂的物理过程.此外,本文还就TEC模式的外部驱动量的改进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发现用F107A(10.7cm太阳辐射通量F107的81天滑动平均值)作TEC建模的外部驱动量能够更好地提高EOF模式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浓度总含量 经验正交函数 电离层经验模式 电离层变化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子君 李秀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9-813,共5页
近45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 近45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1—1990、1991—2000、2001~2005、1981—2005年,受人类活动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1.32、0.67、1.46、1.09×10^8m^3,占相应时段总减水量的95.1%,98.9%,60.7%和83.2%;受降水变化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0.07、0.01、0.95、0.22×10^8m^3,占相应时段总减水量的4.9%,1.1%,39.3%和16.8%。人类活动因素的贡献率远大于降水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人类活动 年径流量 降水一径流经验统计模型 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竹林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建辉 DUHL TIFFANY +2 位作者 余树全 王彬 郝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3-1937,共15页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松弛涡度积累(Relaxed Eddy Accumulation)技术在我国浙江省亚热带竹林测量了挥发性有机物(BVOC)冠层尺度的排放通量,同步测量了气象参数、太阳辐射(总辐射、直接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PAR能量平衡原理...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松弛涡度积累(Relaxed Eddy Accumulation)技术在我国浙江省亚热带竹林测量了挥发性有机物(BVOC)冠层尺度的排放通量,同步测量了气象参数、太阳辐射(总辐射、直接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PAR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冠层尺度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的经验模式,经验模式对于日变化、季节变化有较好的模拟。采用不同方法对经验模式进行检验,一般而言,BVOC的模拟值高于测量值。经验模式与MEGANv2.1全球生物排放模式对BVOC排放有比较一致的模拟结果,标准状况下(温度t=30℃、PAR=1 500μmol·m^(-2)·s^(-1)排放因子较接近(异戊二烯分别为4.00和3.60 mg·m^(-2)·h^(-1),单萜烯分别为0.12和0.16 mg·m^(-2)·h^(-1))。经验模式的计算结果表明:竹林BVOC排放主要集中于夏季(7-9月)且以异戊二烯为主(占BVOC排放的87.3%~95.8%)。利用经验模式计算了BVOC排放对各个因子(PAR、水汽、S/Q-散射因子,散射辐射/总辐射)变化的敏感性:当各个因子增加率大于40%时,异戊二烯对PAR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水汽因子,再次是S/Q;单萜烯对S/Q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水汽因子,再次是PAR;单萜烯比异戊二烯对S/Q的变化更敏感;异戊二烯和单萜烯对各因子变化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冠层尺度上BVOC的排放量与卫星测量的HCHO柱浓度(molec·cm^(-1))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异戊二烯排放量(mg·m^(-2)·h^(-1))=3.93×10^(-16)HCHO-2.81,单萜烯排放量(mg·m^(-2)·h^(-1))=1.24×10^(-17)HCHO-0.05。对比我国不同生态系统实测的排放通量、排放因子,异戊二烯排放以亚热带竹林最高,其次为温带森林,草地最低;单萜烯排放以温带森林最高,亚热带竹林次之,草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通量 光合有效辐射 经验模式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7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袁喆 杨志勇 董国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9,80,共5页
近47年来,随着流域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林草地的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滦河流域年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现基于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的构建,定量评估了滦河流域降水变... 近47年来,随着流域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林草地的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滦河流域年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现基于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的构建,定量评估了滦河流域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地区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1983年以前,滦河流域年径流量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1983年以后,年径流量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显著;②1984年-2006年期间,受人类活动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为11.97亿m3,占该时段减水量的84.42%,受降水变化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为2.21亿m3,占该时段减水量的15.58%,人类活动的贡献率远大于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人类活动 年径流量 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550级桥梁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孔进丽 董汉雄 +1 位作者 邹德辉 王青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屈服强度550 MPa级桥梁钢轧板单道次热压缩变形过程,得到了试验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试验钢的再结晶图。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屈服强度550 MPa级桥梁钢轧板单道次热压缩变形过程,得到了试验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试验钢的再结晶图。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动态再结晶易进行。实验在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460.14 kJ/mol时,建立了试验钢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再结晶图 激活能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通量与大气甲醛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白建辉 郝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1-999,共9页
陆地植物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准确获得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特别是亚热带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对碳循环、空气质量、大气化学和光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2013年5月—2016年1月,采用松弛涡度... 陆地植物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准确获得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特别是亚热带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对碳循环、空气质量、大气化学和光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2013年5月—2016年1月,采用松弛涡度积累(Relaxed Eddy Accumulation)和梯度技术在江西省亚热带人工林冠层上测量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包括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排放通量,同步测量了气象参数、太阳辐射(总辐射、直接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基于冠层尺度BVOCs排放经验模式和测量数据,计算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亚热带人工林BVOCs的排放通量。2013—2016年,通量塔100 km内异戊二烯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2×10~5、2.4×10~5、2.1×10~5、1.6×10~5 kg,单萜烯的年排放量分别为2.1×10~5、2.1×10~5、1.9×10~5、2.0×10~5 kg。4年间,亚热带森林甲醛柱浓度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与BVOCs的排放特征基本一致。结合分析卫星测量的甲醛HCHO(molec·cm-2)柱浓度月平均数据,发现亚热带人工林BVOCs排放通量(mg·m^(-2)·h^(-1))与HCHO柱浓度(c_(HCHO))月均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异戊二烯排放通量F_1=1.29×10^(-16)c_(HCHO)-0.77、单萜烯排放通量F_2=1.02×10^(-16)c_(HCHO)-0.21、BVOCs排放通量F=2.31×10^(-16)c_(HCHO)-0.98。因此,基于卫星测量的HCHO数据,可以估算BVOCs排放通量,异戊二烯、单萜烯和BVOCs的计算偏差低于30%。该研究可为获取大范围BVOCs排放通量提供一种新方法,也为卫星数据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通量 光合有效辐射 经验模式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与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庆文 韩瑞峰 栾晓慧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3-780,共8页
真实活动操控是企业管理层操控盈余信息、粉饰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度量、识别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对于合理地认识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运用文献研究、统计检验和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了全新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估计... 真实活动操控是企业管理层操控盈余信息、粉饰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度量、识别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对于合理地认识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运用文献研究、统计检验和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了全新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估计出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运用四分位法识别出存在操控行为的嫌疑样本。统计检验和案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度量模型和识别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并能较为准确地估计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活动操控 度量模型 识别方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域统计模型的话音激活检测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其前 张雄伟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EEMD域统计模型的话音激活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对带噪语音进行分解,得到信号的本征模式函数(Intrinsicmode function,IMF)分量,选择与原信号的相关... 提出了一种基于EEMD域统计模型的话音激活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对带噪语音进行分解,得到信号的本征模式函数(Intrinsicmode function,IMF)分量,选择与原信号的相关性最高的两个分量相加组成主分量;然后对主分量进行频域分解,引入统计模型,求出EEMD域特征参数;最后利用噪声与语音的EEMD域特征参数的不同来进行语音激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本文算法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VAD算法,特别在噪声强度大时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音激活检测 经验模式分解 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 EEMD域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地聚合物固化淤泥强度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孝林 蒲隆进 +1 位作者 王子帅 王彦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174,204,共7页
为提高地聚合物固化淤泥的工作性能,以多种工业废渣和激发剂制备单组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测试的手段,探讨了固化剂掺量、激发剂种类和养护龄期对单组分地聚合物固化淤泥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 为提高地聚合物固化淤泥的工作性能,以多种工业废渣和激发剂制备单组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测试的手段,探讨了固化剂掺量、激发剂种类和养护龄期对单组分地聚合物固化淤泥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地聚合物固化淤泥强度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固化淤泥土强度随养护龄期和固化剂掺量增加而增加,固化剂掺量拐点和强度增长系数与激发剂种类有关;硫酸盐激发效果优于碱激发剂,性能优劣依次为硫酸铝>硫酸钠>硅酸钠>氢氧化钠;C-A-S-H凝胶的生成能促进固化土微观结构发展,抗压强度得到提升;硫酸盐激发体系生成的钙矾石填充粒间孔隙,进一步改善了固化体微观结构,抗压强度大幅提高;经验模型参数与激发剂种类密切相关,预测效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地聚合物 固化淤泥 工业废渣 激发剂 微观结构 强度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演变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敏 毛德华 +1 位作者 刘培亮 刘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期38-43,69,共7页
运用线性趋势法、M-K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对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降水-径流经验模型,定量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影响率。结果表明:(1)洞庭湖入出湖水沙... 运用线性趋势法、M-K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对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降水-径流经验模型,定量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影响率。结果表明:(1)洞庭湖入出湖水沙时间序列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以入湖输沙量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以404.46万t/a的速度减少,在研究时段内入出湖水沙均发生了突变并表现出不同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洞庭湖入湖水沙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00,出湖水沙为0.696,表明洞庭湖水沙序列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整个变异期,降水对入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率为-1.03%、人类活动为101.03%,降水对出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率为-7.67%、人类活动为107.67%,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减少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演变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降水-径流经验模型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BVOCs排放和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897,共9页
利用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经验模式以及太阳辐射、气象参数测量数据,计算了2013年5月-2016年12月年江西省亚热带人工林BVOCs的排放通量。为了深入研究BVOCs排放与其控制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大气中物质含量(以S/Q表示,S、Q分别... 利用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经验模式以及太阳辐射、气象参数测量数据,计算了2013年5月-2016年12月年江西省亚热带人工林BVOCs的排放通量。为了深入研究BVOCs排放与其控制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大气中物质含量(以S/Q表示,S、Q分别为水平面散射辐射和总辐射)在0.0-1.0区间以0.05间隔分区,同时将BVOCs排放通量、其他参数一同分区,计算了所有参数在每个分区的平均值。进一步研究了对应于所有S/Q分区的BVOCs排放通量与其影响因子(PAR、气温、水汽含量、S/Q)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异戊二烯、单萜烯、BVOCs排放通量,(1)在PAR<1180μmol·m^(−2)·s^(−1)的条件下,均随PAR增加线性增加,单萜烯排放比异戊二烯排放对于PAR的响应更加敏感。(2)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气温达到26℃时达到峰值;然后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3)随水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水汽含量为24 hPa时达到峰值,之后随水汽含量的增加而下降。(4)当S/Q≤0.55之时,随S/Q的增加而增加;当S/Q≥0.55后,随S/Q的增加而下降。PAR、气温、水汽含量、S/Q共同影响着BVOCs的排放,其中大气中的物质含量S/Q是一个关键参数,它控制着BVOCs随其主要影响因子(PAR、气温、水汽含量、S/Q)变化的正负作用及其转折点。将大气中物质含量分区,研究各个分区内BVOCs排放通量和其他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与BVOCs排放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化学和光化学机制。建议将这一方法用于未来研究。BVOCs排放模型揭示出异戊二烯和单萜烯在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方面存在竞争或相互抑制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通量 光合有效辐射 经验模式 影响因子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水汽含量 散射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类型理论视角下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验证 被引量:8
13
作者 衷克定 杨莉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81-89,共9页
在线学习目前担扰的问题并不是技术实现能力,而是学与教活动设计中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从人格类型理论视角研究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是探讨更具有针对性和长效性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实现路径。在心理学人格类型理论中,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 在线学习目前担扰的问题并不是技术实现能力,而是学与教活动设计中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从人格类型理论视角研究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是探讨更具有针对性和长效性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实现路径。在心理学人格类型理论中,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Eysenck)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结构简单明了,依据他提出的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8种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一套学习活动体系并经过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人格类型是在线学习者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的特质,其决定学习者情感和行为的取向;(2)在线学习活动的效果与学习者的人格类型有关,不同的人格类型的学习者对在线学习活动的适应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3)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在考虑学习者人格类型状况的同时,可以通过人格类型互补的异质分组策略弥补学习者对活动设计的不适应。可以说,结合学习者稳定、持久和完整的本质特征,设计出的与人格类型相匹配的学习活动,其在线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人格类型 艾森克模型 学习活动设计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方法的径流变化贡献率对比分析--以彭冲涧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2 位作者 刘政 叶晶萍 杨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69,75,共5页
小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定量评价两者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彭冲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文模型模拟法、经验统计分析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的径流变化贡献率计算结果,并... 小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定量评价两者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彭冲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文模型模拟法、经验统计分析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的径流变化贡献率计算结果,并归纳分析3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春、夏季及年尺度上,水文模型模拟法计算的降水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61.00%,81.60%,70.00%,大于另外2种方法;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考虑了蒸散发的贡献率,其降水变化和植被恢复的贡献率在春、夏季及年尺度上分别为50.88%,42.60%,31.26%和16.23%,16.69%,26.10%,均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文模型模拟法 经验统计分析法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彭冲涧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麦芽酚在正丙醇水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模型
15
作者 张利云 杨立斌 沙作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5,131,共4页
本实验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在283.15~313.15K范围内,乙基麦芽酚在纯水及正丙醇-水不同比例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分别用多项式模型和半经验活度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半经验活度方程模拟结果优于具... 本实验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在283.15~313.15K范围内,乙基麦芽酚在纯水及正丙醇-水不同比例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分别用多项式模型和半经验活度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半经验活度方程模拟结果优于具有相同参数的多项式方程,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1,且精度满足工程预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麦芽酚 正丙醇-水混合溶剂 溶解度 半经验活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离子上行与太阳风及地磁活动水平的统计关系
16
作者 熊雅婷 王婧怡 +5 位作者 冯玲 赵凯 王如坤 冯丹丹 王子珲 汤慕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46-3859,共14页
利用FAST卫星ESA仪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相(1997—1998年)的观测数据,选取20个磁暴期间能量为4~300 eV的离子上行事件,研究不同磁暴相位电离层上行离子的能通量与太阳风、地磁活动以及电子沉降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在磁暴初相、主相... 利用FAST卫星ESA仪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相(1997—1998年)的观测数据,选取20个磁暴期间能量为4~300 eV的离子上行事件,研究不同磁暴相位电离层上行离子的能通量与太阳风、地磁活动以及电子沉降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在磁暴初相、主相和恢复相离子上行平均能通量为6.08×10^(7)eV/(cm^(2)·s·sr·eV)、5.75×10^(7)eV/(cm^(2)·s·sr·eV)和3.91×10^(7)eV/(cm^(2)·s·sr·eV),初相期间上行离子能通量最大;(2)上行离子能通量与太阳风动压、行星际磁场B Z分量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7和-0.38;(3)在磁暴初相、主相和恢复相上行离子能通量与Sym-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77和-0.54,与K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75和0.65,整体上离子上行与Sym-H指数的相关性好于Kp指数;(4)在磁暴初相、主相和恢复相上行离子能通量和电子数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52和0.32,表明磁暴期间软电子(<1 keV)沉降可以显著提高电离层离子温度;F区的等离子体摩擦加热和双极电场是离子上行的重要获能机制.本文构建的上行离子能通量与Sym-H和电子数通量的经验关系显著,可用于磁流体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上行 太阳风参数 地磁活动水平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