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嗣后充填垮落带浆体扩散规律研究
1
作者 李正龙 刘萍 +4 位作者 高方玲 刘贞智 黄鑫康 文林海 王春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4,共13页
煤矸石的处置与利用是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将煤矸石以浆体的形式注入采空区,可以有效解决地面堆放和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为了研究浆体在垮落带的扩散机理,设计了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充填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并通过对... 煤矸石的处置与利用是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将煤矸石以浆体的形式注入采空区,可以有效解决地面堆放和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为了研究浆体在垮落带的扩散机理,设计了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充填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并通过对不同粒径配比的破碎矸石进行注浆充填实验和数值模拟,得到了充填浆体在不同区域内的流动扩散规律。建立了压实区和欠压实区的垮落带模型,得到了浆体在不同压力和不同孔隙率下充填垮落带的流动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浆体在垂直涌流、水平扩散以及轴向扩散3个阶段中呈现出一种不断叠加、相互增强的动态状态;在相同注浆压力下,矸石堆积体的孔隙率越小,浆体流动速度越慢,充填效率降低;而注浆压力增大则能促进浆体在孔隙间的流动扩散,提升充填效果;当注浆压力达到1.00 MPa时,充填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处置 垮落带 浆体充填 扩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煤矸放落态势特征研究
2
作者 单鹏飞 杨通 +1 位作者 孙浩强 郗博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4,共9页
传统的基于图像检测技术的放顶煤过程中煤流动态特性研究多侧重于某一特定阶段的图像分析,未结合全阶段的动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现有研究较少将放顶煤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松散区变化与放煤过程中的煤矸分离和煤流特性相结合,缺乏对放煤过... 传统的基于图像检测技术的放顶煤过程中煤流动态特性研究多侧重于某一特定阶段的图像分析,未结合全阶段的动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现有研究较少将放顶煤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松散区变化与放煤过程中的煤矸分离和煤流特性相结合,缺乏对放煤过程的全局性系统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对放顶煤过程中的煤流动态特性、煤矸分离效果及上覆岩层松散区凹陷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流网络的放顶煤过程动态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煤方案下,放煤速度不随放煤形式和规律的变化而改变,平均检测准确率随着放煤口数量的增多而提高,尤其在不同放煤步距阶段呈明显线性增长;顶煤放出率与平均检测准确率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该方法在放顶煤过程监测中的有效性。其次,利用OpenCV技术对上覆岩层松散区凹陷面积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放煤阶段松散区凹陷面积急剧增长,随后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通过凹陷面积的动态变化趋势,可有效判断顶煤的放出过程,实现透明化放煤监测。最后,结合称重实验数据,分析了放煤量、放出率与含矸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始放煤阶段纯煤放出量最大,周期放煤阶段纯煤放出量趋于稳定,含矸率则随着放煤口数量的增多而减少。该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放煤方式对煤矸分离和顶煤放出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顶煤放出率 初始放煤阶段 周期放煤阶段 松散区凹陷 煤流动态特性 煤矸分离 双光流网络 Open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拖管”式充填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新国 郭惟嘉 +1 位作者 李杨杨 刘德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3-1269,共7页
针对黄河北薄煤层、薄基岩、厚冲积层、顶板破碎、吨煤利润低、地表建筑物密集、全部跨落采煤地表下沉大等问题,在对综采架后自压式矸石充填、(似)膏体充填和(超)高水充填及高位离层注浆充填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综采架后垮落带"... 针对黄河北薄煤层、薄基岩、厚冲积层、顶板破碎、吨煤利润低、地表建筑物密集、全部跨落采煤地表下沉大等问题,在对综采架后自压式矸石充填、(似)膏体充填和(超)高水充填及高位离层注浆充填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综采架后垮落带"拖管"充填的概念。结合赵官煤矿1703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原生矸石、淋浆矸石压实度仿真试验,提出了"冒落"矸石压实分区和残余碎胀系数概念和"拖管"式充填时间-空间模型及工艺系统,并在该工作面试验成功。结果表明:薄煤层、破碎顶板、缓仰斜工作面,在不改造支架、不需堵漏的情况下进行垮落带"拖管"式充填是可行的;根据采-充量预计地表下沉系数为0.4,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破碎顶板 综采工作面 “拖管”式充填 冒落矸石压实分区 残余碎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落带矸石浆体充填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磊 潘浩 +3 位作者 古文哲 赵萌烨 张新福 徐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29-638,共10页
针对大海则千万吨矿井的绿色化低干扰排矸需求,提出了垮落带矸石浆体充填技术,以期在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煤矸石的安全、高效、绿色化处置。为确保该技术的可行及充填参数的有据可依,遂在大海则煤矿地面矸石山建立垮落带矸... 针对大海则千万吨矿井的绿色化低干扰排矸需求,提出了垮落带矸石浆体充填技术,以期在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煤矸石的安全、高效、绿色化处置。为确保该技术的可行及充填参数的有据可依,遂在大海则煤矿地面矸石山建立垮落带矸石堆积模型,研究2种质量分数矸石浆体在采空区垮落岩块间空隙内的流动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矸石浆体在采空区垮落岩块空隙内的流动共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淌流期、涌流期和渗流期,且3个时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2)随着矸石浆体充填量的增加,动流坡度呈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最终呈阶梯型分布,当浆体充填量达到176 m时,71.8%的矸石浆体第1阶梯动流坡度为7.5%,第2阶梯动流坡度为1.8%,75.3%的矸石浆体第1阶梯动流坡度为7.8%,第2阶梯动流坡度为2.1%。(3)矸石浆体在垮落带内流动具有阶段选择性,涌出点涌出的浆体先以淌流方式沿动流坡度在第1阶梯内流动,而后第1阶梯内的浆体再以渗流方式沿倾向方向向第2阶梯内流动,当浆体质量分数为75.3%时,浆体进入岩块间空隙的最小宽度约为10 mm,当浆体质量分数为71.8%时,浆体进入岩块间空隙的最小宽度约为7 mm,在第2阶梯内浆体如树枝分叉状依次充填岩块间的空腔及空隙,并在倾向边界和走向边界处形成浆体堆积点,其第1阶梯向第2阶梯渗流的浆体可达浆体总量的37.8%以上。(4)模型1和模型2内的浆体垂高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浆体垂高随着远离低位灌浆管出口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浆体最大垂高2.11 m(1.77 m),位于倾向断面6.5 m(6.3 m)的第1阶梯内,与低位灌浆管出口的水平距离为0.5 m(0.3 m);浆体最小垂高0.797 m(0.669 m),位于倾向断面29.2 m(29.0 m)的第2阶梯中部,与低位灌浆管出口的水平距离为25.595 m(25.364 m)。(5)沿着矸石浆体的流动方向,矸石浆体中粗颗粒的占比呈降低的趋势,细颗粒的占比呈上升的趋势,矸石浆体的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模拟试验表明,采用矸石浆体低位灌浆充填,可以实现煤矸石的采空区排放,其充填规模与垮落岩块块度、矸石浆体浓度和矸石粒度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落带 矸石浆体 浆体质量分数 低位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