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及合理压裂规模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立春 刘佳 +2 位作者 李娜 李新泽 文恒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从单井对比、整体规律上认识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其中含气量和压裂规模对产量影响较大。利用皮尔逊多元相关系数回归技术对各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深层煤层气压后产能的影响因素,按相关性排序依次为:含气量>压裂砂量>施工排量>压裂液量>构造深度>厚度。明确地质条件一定时,合理的压裂规模是深部煤层气井高效开发的关键。并综合不同专业形成了“地质气藏—压裂—经济评价”多专业一体化研究方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层煤层气井井距和压裂规模耦合优化研究,确定神府区块最优井距为300 m、最优簇间距20 m、最优裂缝半长120 m,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距 压裂规模 产量主控因素 产量预测模型 深层煤层气 神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LTRO的果园机器人实时局部轨迹优化算法
2
作者 李天博 郭奕 +2 位作者 刘慧 沈跃 沈亚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共10页
实时局部轨迹优化是果园机器人安全、稳定自主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原始增广拉格朗日轨迹优化器算法存在迭代效率低下、易陷入数值病态及权重难以平衡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LTRO(augmented lagrangiantrajectory optimizer)... 实时局部轨迹优化是果园机器人安全、稳定自主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原始增广拉格朗日轨迹优化器算法存在迭代效率低下、易陷入数值病态及权重难以平衡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LTRO(augmented lagrangiantrajectory optimizer)的果园机器人实时局部轨迹优化算法。在获得机器人全局参考轨迹的前提下,首先采用加速增广拉格朗日算法,改进ALTRO算法中的乘子迭代策略,实现算法的加速收敛;其次,加入乘子可行域投影,保证每次迭代更新得到的乘子都在可行域范围内,避免迭代次数较多导致的算法数值病态现象,提高算法的稳定性。最后,引入基于轨迹时间步长的自适应缩放因子,调整原算法中的终点权重,保证算法具有更好的局部障碍响应能力。基于相同参考路径及配置参数,在多障碍仿真场景中本文算法相较于原始ALTRO算法的运算时间减少32.76%,而在实物试验中,该研究算法运算耗时相较原算法降低67.80%,且该算法优化轨迹的曲率最大值、平均曲率及曲率标准差相较原算法分别下降了10.59%、2.98%及10.17%,航向角、前轮转角、线速度和前轮角速度的最大变化率、平均变化率和变化率标准差上,改进算法相较原算法分别下降了14.19%、3.61%及10.69%,轨迹的曲率表现和控制量变化都更加平滑,能够为机器人提供良好的运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算法 ALTRO 果园 缩放因子 局部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重庆中心城区内涝点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力分析
3
作者 李俊奇 陈东东 刘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4,共10页
针对城市内涝研究中对尺度效应及多因子交互作用关注不足,尤其在空间异质性强的山地城市中存在显著局限的问题,以重庆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15—2021年的内涝点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识别不同尺度下的内涝点空间分布,并结合统计分析... 针对城市内涝研究中对尺度效应及多因子交互作用关注不足,尤其在空间异质性强的山地城市中存在显著局限的问题,以重庆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15—2021年的内涝点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识别不同尺度下的内涝点空间分布,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尺度下各因子与内涝点空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因子对内涝点空间分布独立和交互作用机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庆中心城区内涝点空间分布在各尺度下均保持稳定状态,在5 km尺度下,空间聚集特征最明显;同一因子的作用效果和机制在不同尺度及城市特征中呈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点空间分布 多尺度分析方法 驱动因子 山地城市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优化的DEM空间分辨率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荣康 张静 +4 位作者 高驭洋 梁明月 王晨沣 王小平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205,共9页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获取的皇甫川流域2018—2022年逐年15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以15 m正方形栅格作为DEM基准,设置梯度下降的栅格尺寸探究LS因子的不同尺度效应。[结果](1)随着DEM的空间分辨率从15 m下降至90 m,坡度因子(S因子)的效应量增加,坡长因子(L因子)的效应量则减小;(2)LS因子的归一化结果表明:RUSLE模型的整体平均绝对误差在DEM空间分辨率为50 m时达到计算阈值,此分辨率下LS两因子效应量接近,所计算的地形因子参与的土壤侵蚀模数评估具有优势;(3)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水系周围出现高值,且南部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北部。[结论]DEM数据的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阈值,在阈值处计算LS因子可显著提高其精度,将高精度的LS因子代入RUSLE模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精度,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尺度效应 LS因子 RUSLE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物流企业空间布局多尺度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松芮 林秋平 杨上广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9-752,共14页
发改委《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国务院《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因此,研究新疆物流企业空间布局对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和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具... 发改委《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国务院《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因此,研究新疆物流企业空间布局对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和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1992—2022年新疆物流企业的地理坐标数据,分析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在不同尺度下的演变特征后,深入研究县域和网格尺度下物流企业空间布局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新疆物流企业呈现集聚发展状态,整体上发展成“单轴、单主核、多副核”的空间格局,局部上发展成“一主核、多副核”的空间格局。(2)县域尺度下,新疆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始终分布在北疆地区,没有突破天山北坡的地理约束,但在较小的网格尺度下,次热点区最终突破天山北坡的地理约束。(3)电商园区、综合保税区和人口密度是不同尺度下影响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会与其他影响因素产生非线性增强的交互作用,需给予重视。(4)新疆应重视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口岸功能性建设与经济发展,针对电商、工业园区、口岸、综合保税区等局部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制定物流规划。研究深化了企业区位理论,为新疆欧亚物流枢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多尺度 空间布局 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要素的过江通道适建性多尺度评价
6
作者 杨洋 苏晶文 +1 位作者 孙跃 查甫生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83-385,共3页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提出,至2025年推动实施79座过江通道,其中长江下游安徽、江苏和上海共24条,科学的规划选址对过江通道的建设至关重要(姜月华等,2023),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负面清单”(程光华等,2...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提出,至2025年推动实施79座过江通道,其中长江下游安徽、江苏和上海共24条,科学的规划选址对过江通道的建设至关重要(姜月华等,2023),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负面清单”(程光华等,2018;苟富刚等,2023)。笔者等以皖江经济带规划过江通道为研究对象,在沿江地区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地质环境的区域尺度过江通道建设适宜性评价,分别划定过江大桥适宜建设段和过江隧道适宜建设段。针对工程尺度过江通道适建性,提出基于工程地质“负面清单”和长江水下地形的评价方法,并以规划铜陵开发区过江通道为例开展适建性评价,提出“东桥西隧”过江通道建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通道 适建性 多尺度 地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非齐次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京津冀日降雨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子浩 闫磊 +3 位作者 董旺 孙健 宋立冬 谢笑添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3,100,共7页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在降雨模拟中未能考虑影响降雨动态变化的外部因素。引入贝叶斯非齐次隐马尔科夫模型(Bayesian-NHMM)来考虑影响降雨的外部因素,如降雨季节性特征和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对京津冀地区1979—2018年6—9月内日降雨进...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在降雨模拟中未能考虑影响降雨动态变化的外部因素。引入贝叶斯非齐次隐马尔科夫模型(Bayesian-NHMM)来考虑影响降雨的外部因素,如降雨季节性特征和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对京津冀地区1979—2018年6—9月内日降雨进行模拟与预测,考虑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印度洋偶极子(IOD)、北大西洋涛动(NAO)、厄尔尼诺指数(ElNiño)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等多个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的影响,引入降雨季节性特征来表征京津冀6—9月日降雨的年内变化,以期提升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1)Bayesian-NHMM模型表现优于传统的HMM模型。(2)降雨季节性特征和南方涛动(SOI)是京津冀日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外部影响因子组合。(3)引入降雨季节性特征后,Bayesian-NHMM模型更有效地识别出京津冀地区日降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Bayesian-NHMM模型可以显著提升京津冀地区日降雨的模拟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 Bayesian-NHMM 日降雨预测 季节性特征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edback Scale因子对Burris型相对重力仪观测成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云峰 隗寿春 +3 位作者 徐云马 刘芳 祝意青 崔建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7-750,共4页
对3台Burris型重力仪系统中的feedback scale因子对相对重力测量成果的影响进行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feedback scale因子值与Burris型重力仪读数线性相关,且线性系数与FBK改正值有关。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产生等比例的变化,FBK... 对3台Burris型重力仪系统中的feedback scale因子对相对重力测量成果的影响进行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feedback scale因子值与Burris型重力仪读数线性相关,且线性系数与FBK改正值有关。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产生等比例的变化,FBK改正值越大,仪器读数的变化越大。在feedback scale因子值增加时,FBK改正值的正负符号决定仪器读数变化的方向。在重力值差仅有17 mGal的测段上测量时,3台Burris型重力仪基本相同的feedback scale因子变化量,得到的不同重力值差最大可相差0.140 mGal。当同一台仪器在FBK改正值分别为-14.7 mGal和2.2 mGal的2个测点进行测量时,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变化2%,测量所得重力值差的变化超过0.300 m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ris重力仪 反馈系统 FEEDBACK scale因子 仪器读数 重力值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的生态效应:生态福利还是生态负担
9
作者 李成 洪浩 钟昌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2,共13页
农地流转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究竟为农业生态效率带来了“生态福利”,还是造成了“生态负担”,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研究依据要素资源错配理论框架,构建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 农地流转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究竟为农业生态效率带来了“生态福利”,还是造成了“生态负担”,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研究依据要素资源错配理论框架,构建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技术-资本-劳动”理论模型;其次,基于碳源和碳汇双重角度,使用2005—2022年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引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最后,采用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多维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具体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忽视农业碳汇效应是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被低估的重要因素。虽然含碳汇效应和无碳汇效应的农业生态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前者整体高于后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值被低估约0.202。②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这意味着农地流转前期表现为“生态福利”效应,后期表现为“生态负担”效应,验证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正确性,该研究结论在考虑潜在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农地流转通过改变技术、资本和劳动的资源错配程度,进而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④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会随着农业生产优势、金融排斥水平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应采取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因地制宜引导农地流转生态化发展等方式,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业生态效率 要素资源错配 土地规模经营 倒“U”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模拟研究
10
作者 刘星麟 刘园 +2 位作者 杨凡 刘布春 韩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80,共14页
河南省是冬小麦种植大省,精准评估冬小麦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2000—2019年河南省16个县(市)的旬尺度气象数据与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在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性能。将数据集分为测试集(2000—2015年... 河南省是冬小麦种植大省,精准评估冬小麦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2000—2019年河南省16个县(市)的旬尺度气象数据与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在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性能。将数据集分为测试集(2000—2015年)与训练集(2016—2019年),基于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和随机森林OOB方法,构建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模拟模型,并对比验证不同模型模拟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9年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在2001~7980kg/hm2波动,平均值为5675kg/hm2,变异系数区间为3.75%~26.58%。基于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19个旬尺度气象因子构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验证R2为0.6209,RMSE为907.06 kg/hm2;使用全部特征因子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验证R2为0.7725,RMSE为664.36 kg/hm2。基于随机森林OOB重要性分析,共筛选68个关键旬尺度气象特征因子,其中,11月、3月、4月、6月的旬尺度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尤为显著。随机森林OOB模型模拟县级冬小麦产量的验证R2为0.8605,RMSE为636.58 kg/hm2。随机森林OOB模型表现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R2分别提高38.59%和11.39%,RMSE分别降低29.82%和4.18%。利用有限的气象数据和县尺度产量数据,实现了可靠且较高精度的冬小麦产量模拟,为区域冬小麦产量模拟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模拟 随机森林 气象因子 OOB分析 旬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视域下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异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11
作者 王佩佩 王娇 蔡咏梅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0-1088,共9页
从全国-自然地理分区-省域多尺度视域下,以我国899个滑雪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Vo⁃ronoi变异系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模型等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中国滑雪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呈现“北密南... 从全国-自然地理分区-省域多尺度视域下,以我国899个滑雪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Vo⁃ronoi变异系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模型等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中国滑雪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呈现“北密南疏、东多西少”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2)全国范围内呈现“一核三片多面”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华北地区(北京市、河北省)、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华中、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滑雪场分布较为稀疏。(3)滑雪场空间分异格局驱动因素排序依次为自然环境>交通运输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水平,并且各因子交互作用显著,作用类型主要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空间分异格局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充分发挥空间集聚优势、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性建议,为推动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滑雪场 空间格局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igital quartz resonant accelerometer with low temperature drift
12
作者 CHEN Fubin ZHANG Haoyu +1 位作者 YANG Min ZHU Jialin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8,共6页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ccelerometers,a digital quartz resonant accelerometer with low temperature drift is developed using a quartz resonator cluster as a tran...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ccelerometers,a digital quartz resonant accelerometer with low temperature drift is developed using a quartz resonator cluster as a transducer element.In addition,a dig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IP) is designed in FPGA to achieve signal processing and fusion of integrated resonators.A testing system for digital quartz resonant accelerometers is established to characterize the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scale factor of the accelerometer prototype reaches 3561.63 Hz/g in the range of -1 g to +1 g,and 3542.5 Hz/g in the range of-10 g to+10 g.In different measurement ranges,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of the accelerometer achieves greater than 0.998.The temperature drift of the accelerometer prototype is tested using a constant temperature test chamber,with a temperature change from -20℃ to 80℃.After temperature-drift compensation,the zero bias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alls to 0.08 mg/℃,and the scale fact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is 65.43 pp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gital quartz resonant accelerometer exhibits excellent sensitivity and low temperature dr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rtz resonant accelerometer temperature drift scale factor signal f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区域范围盆地效应模型建立
13
作者 马完君 谢志南 +1 位作者 王舜禹 周田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6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记录丰富区域的地震动模型常包含盆地效应模型,以考虑盆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但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以盆地内外地震动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盆地放大系数的参考会导致低估盆地内长周期地震动放大系数。因此,采用以盆地外地震动参数的平均值作... 记录丰富区域的地震动模型常包含盆地效应模型,以考虑盆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但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以盆地内外地震动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盆地放大系数的参考会导致低估盆地内长周期地震动放大系数。因此,采用以盆地外地震动参数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的改进经验残差分析方法和壳内地震记录,初步建立了日本全国范围主要盆地不同地震动参数在不同盆地深度自变量参数下的一体化盆地效应模型,并与现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建不同地震动参数盆地效应模型自身以及彼此之间是物理协调的;新模型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已有盆地效应模型对长周期地震动参数放大系数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效应模型 残差分析 盆地放大因子 区域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空间匹配关系分析的电力系统异速生长规律初探
14
作者 林子惠 武志刚 刘彦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深入探索电力系统规模增长的规律,揭示电力系统源荷空间匹配关系驱动其发展演化的本质机理,本文进行了电力系统发展演化的异速生长规律研究。首先,引入生物领域中的异速生长概念,基于电能运输网络模型推导出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在理论上... 为深入探索电力系统规模增长的规律,揭示电力系统源荷空间匹配关系驱动其发展演化的本质机理,本文进行了电力系统发展演化的异速生长规律研究。首先,引入生物领域中的异速生长概念,基于电能运输网络模型推导出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在理论上满足异速生长的规律,其尺度因子为3/4,呈亚线性增长模式。然后,从涌现视角出发,构造考虑距离和电网供电余量的优选因子,基于局域世界演化模型设计一种满足全空间尺度电力电量平衡的基本要求的电力系统空间演化零阶模型。最后,通过多主体仿真验证了单源电力系统和多源电力系统规模增长均满足异速生长规律的理论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空间演化 异速生长 复杂网络 亚线性增长 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SP和Swin Transformer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模型
15
作者 李雪 石晋雪 +2 位作者 王会青 闫奥煜 王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3,共12页
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TFBS)可以帮助识别特定细胞和组织的特异性调控机制,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至关重要。现有方法结合DNA的序列和形状信息进行TFBS的预测,生成的形状信息未考虑长侧翼核苷酸... 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TFBS)可以帮助识别特定细胞和组织的特异性调控机制,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至关重要。现有方法结合DNA的序列和形状信息进行TFBS的预测,生成的形状信息未考虑长侧翼核苷酸的影响,在对序列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时忽略了不同通道间特征的互补性,模型的预测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提出了TFBS预测模型MSSW,考虑长侧翼核苷酸来生成形状信息;利用Swin Transformer提取形状信息中长程依赖和局部关联相结合的特性,将分裂注意力融入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 and Split attention,MCSP)来捕获序列中不同通道间特征的互补性,获得跨通道的多尺度序列特征;结合提取的高级序列和形状特征进行TFBS的预测。结果表明,MSSW模型优于现有TFBS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TF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多尺度卷积 分裂注意力 Swin Transformer Deep DNAsh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irp Scaling算法的相位补偿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长振 王贞松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39-241,244,共4页
针对Chirp Scaling算法相位因子表达式复杂、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实时成像的相位补偿因子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逻辑处理的快捷性,能够快速实现相位因子的生成与补偿。理论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 针对Chirp Scaling算法相位因子表达式复杂、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实时成像的相位补偿因子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逻辑处理的快捷性,能够快速实现相位因子的生成与补偿。理论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P scaling算法 软硬件协同设计 相位补偿因子 实时处理 流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22年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及人口暴露度时空变化研究
17
作者 何佳临 李铮 +2 位作者 柏钦冕 贺山峰 戴尔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4,共12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极端天气导致的各类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明晰极端气温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变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气温日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极端天气导致的各类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明晰极端气温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变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气温日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6—2022年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山东省县域单元极端气温人口暴露度格局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在时间序列上,山东省年均高温日数由5.93 d增至12.49 d,上升速率约为2.0 d/10 a(P<0.01),年均冰封日数则以0.1 d/10 a的速率呈略微下降趋势。(2)在空间格局上,山东省年均高温日数整体由东向西逐渐增多,年均冰封日数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与1986—1995年相比,2013—2022年年均高温日数超过8 d的县域数量增加了227%,而年均冰封日数无明显空间变化。(3)1986—2022年期间,山东省极端高温人口暴露度不断增大,年均人口暴露度由四普时期的525百万人·d增加到七普时期的1257百万人·d,高值区位于鲁西南和鲁中地区;极端低温人口暴露度先增加后减少,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鲁东半岛地区。【结论】山东省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叠加上人口数量变化,极端高温人口暴露度快速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先增后减,整体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人口暴露度 时空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县域尺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集比例因子和WOA-Kriging模型的重力坝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18
作者 刘要来 王堡生 +2 位作者 周红波 赵二峰 李章寅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0,共7页
为了实现在统计资料匮乏时也能进行重力坝的可靠性分析,构建了仅需要不确定参数上下限的重力坝非概率可靠度评估方法。通过内切椭球模型描述了不确定参数的相关关系,引入比例因子将非概率可靠度计算模型转化为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利用Krig... 为了实现在统计资料匮乏时也能进行重力坝的可靠性分析,构建了仅需要不确定参数上下限的重力坝非概率可靠度评估方法。通过内切椭球模型描述了不确定参数的相关关系,引入比例因子将非概率可靠度计算模型转化为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利用Kriging模型对于高度非线性函数的适用性拟合重力坝单元功能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鲸鱼优化算法进行可靠度的寻优。经过实例分析计算,非概率可靠度计算方法与规范法得出的坝段的抗滑稳定均处于可靠状态,两种方法的结论相同,这验证了基于凸集比例因子和WOA-Kriging模型的重力坝非概率可靠度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分析重力坝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凸集比例因子 KRIGING模型 有限元模型 非概率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尺度因子算法用于GRACE/GRACE-FO时变重力信号恢复
19
作者 陈威 钟敏 +2 位作者 C.K.Shum 李权国 段淑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3-1646,共14页
准确恢复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GRACE Follow-On)卫星观测的时变重力信号,对于揭示全球陆地海洋水量交换过程、监测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及预测局部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尺度因子法... 准确恢复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GRACE Follow-On)卫星观测的时变重力信号,对于揭示全球陆地海洋水量交换过程、监测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及预测局部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尺度因子法作为恢复GRACE/GRACE-FO卫星观测信号中真实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存在以下缺陷:不同水文模型推导出的尺度因子存在较大差异,缺乏一致性;即便在统一滤波处理条件下,传统方法往往未充分考虑GRACE/GRACE-FO数据中“条带”误差和高频信号的影响;滤波强度的选择具有主观性,难以保证恢复结果的最优性与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的尺度因子算法,主要包括:(1)引入贝叶斯三角帽方法,对多套水文模型加权融合,构建统一的融合后水文数据集,增强尺度因子的鲁棒性;(2)在水文模型滤波过程中考虑“条带”误差和高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滤波后信号的保真度;(3)引入评价性指标体系,从DDK1—DDK7滤波范围中确定了DDK4为最佳滤波方案,并基于迭代思想构建了改进尺度因子.改进尺度因子恢复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CSR Mascon、JPL Mascon的结果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7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3 mm和3.54 mm.在线性趋势、周年振幅及相位值的时空分布上,改进尺度因子恢复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CSR Mascon、JPL Mascon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因子 GRACE/GRACE-FO 陆地水储量 贝叶斯三角帽方法(B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产业协同集聚对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李玉超 张立杰 乔心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5-998,共14页
本文基于构建的棉花产业协同集聚“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空间联动”理论分析框架,以2003—2022年中国棉花产地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棉花产业协同集聚对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棉花产业协同集聚与棉花绿色... 本文基于构建的棉花产业协同集聚“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空间联动”理论分析框架,以2003—2022年中国棉花产地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棉花产业协同集聚对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棉花产业协同集聚与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2)棉花产业协同集聚具有“自我强化”的累积循环效应,其效应可以显著持续4年;3)拐点位于样本的94.12%分位数,说明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棉花产区处于促进阶段;4)棉花产业协同集聚对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自然资源和要素需求弹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5)棉花产业协同集聚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3条机制作用于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竞争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能够缓解“倒U型”关系,而规模效应强化了“倒U型”关系,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能够推动拐点右移,扩大促进阶段的区间,而过度竞争会推动拐点左移,导致抑制阶段提前。最后,提出了优化棉花产业布局、避免过度竞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建议,以实现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产业协同集聚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 规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