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0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ulti-Grid Method to the Comput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1
作者 Wang, Chaofu Fang, Da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The multi-grid method has been known as an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and nonlinear systems that arise from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th... The multi-grid method has been known as an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and nonlinear systems that arise from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multigrid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olving integral equations which appear i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The diakoptic theory is used for this purpose.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grid method is powerful to solv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and can be used to comput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with electrically large bodies and complex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grid method Diakoptic theory Integral equatio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流动问题笛卡尔网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宁 刘剑明 +1 位作者 田琳琳 王镇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314,共30页
计算网格是复杂流动问题精细化模拟的先决条件,会对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需要费时费力的人机交互过程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使得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CFD)自动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笛卡... 计算网格是复杂流动问题精细化模拟的先决条件,会对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需要费时费力的人机交互过程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使得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CFD)自动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笛卡尔网格具备生成简单、内存要求低、计算效率高及自动性强等特点,使其能够极大减少网格生成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因而成为CFD社区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此,以笛卡尔网格可压缩流模拟为主线,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展开综述.首先简要概述了笛卡尔网格自适应方法及其数据结构,随后系统阐述了切割单元、浸入边界、重叠笛卡尔网格和混合笛卡尔网格等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自适应加密策略、动态并行技术、高保真计算方法、先进物理模型及实际工程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笛卡尔网格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笛卡尔网格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及全面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网格 可压缩流动 壁面处理方法 自适应技术 高保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陆两栖飞机顶浪中滑行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开业 周辉 +2 位作者 曹嘉荣 江婷 唐彬彬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为了掌握水陆两栖飞机在顶浪中滑行运动的运动特性,采用数值水池-直角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波长和波高对飞机垂荡、纵摇响应及舯部、艏部垂向过载的影响规律。该方法基于分步法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空间离散,采用浸没边界法捕捉复杂... 为了掌握水陆两栖飞机在顶浪中滑行运动的运动特性,采用数值水池-直角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波长和波高对飞机垂荡、纵摇响应及舯部、艏部垂向过载的影响规律。该方法基于分步法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空间离散,采用浸没边界法捕捉复杂物体边界,并准确模拟其大幅运动,同时利用THINC/SW算法有效模拟自由液面的剧烈运动。计算结果表明:波长和波高对水陆两栖飞机的滑行运动响应影响较大,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大,纵摇谐振波长不断增大,垂荡谐振波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同时飞机的纵摇和垂荡运动响应、艏部和舯部的垂向过载与波高之间的线性关系也会随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飞机 滑行运动响应 直角网格 浸没边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超声速流动计算架构及实现
5
作者 刘君 陈洁 +2 位作者 卢俊宇 汪骥 徐春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实现CFD计算流程中网格生成及计算流程的自动化,能显著提高CFD仿真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扎染算法为基础的全自动CFD模拟技术架构,实现输入实体模型后无须几何清理,即可自动生成网格、快速开始无黏超声速流场计算的功能。通过二维... 实现CFD计算流程中网格生成及计算流程的自动化,能显著提高CFD仿真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扎染算法为基础的全自动CFD模拟技术架构,实现输入实体模型后无须几何清理,即可自动生成网格、快速开始无黏超声速流场计算的功能。通过二维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技术的计算精度和非结构有限体积法相当,但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开发出基于手绘模型实时开始计算的Auto-CFD软件,理论上能对二维任意外形进行全自动模拟计算;将该技术从二维空间推广到三维,以激光扫描汽车得到的不规则点云作为外形演示了本技术对复杂外形问题的适应能力。基于扎染算法发展的Auto-CFD技术架构,兼容主流差分格式,具有良好的网格适应性,有望解决现有Auto-CFD软件存在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法 笛卡儿网格 网格生成 软件自动化 扎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接入弱电网控制耦合振荡分析及解耦抑制策略
6
作者 孙素娟 侯凯 +3 位作者 孙立鑫 过亮 孔祥梅 曲慧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4,共11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网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各控制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振荡分量的传播通路,揭示了控制环节带宽重叠引起系统滞后相角叠加效应导致控制耦合振荡的机理;然后,依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源近端电压虚拟采样的控制解耦策略,该方法在锁相环和并网电压前馈环节阻断了振荡分量的传播,大幅减轻了滞后相角叠加效应,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耦合振荡问题,且避免了常规电流环陷波器阻断法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抑制效果的问题。验证结果表明:在风机接入点极低短路比下,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振荡,并能适应不同的振荡频率,且不依赖于系统电感参数的准确性;控制器在环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电场 跟网型控制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短路比 传递函数 阻断法 电源近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配电网控保协同技术综述
7
作者 秦文萍 魏琦 +3 位作者 蔡逸天 韩肖清 燕铮 赵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网换流器的发展及应用;其次,介绍了控保协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最后,综述了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配电网中的控保协同方案,并对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控保协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为相关科研人员及相关企业提供详尽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控保协同 构网型控制 稳定运行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范形方法的并网变换器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8
作者 刘其辉 李开心 +2 位作者 蔡希鹏 朱益华 罗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锁相环(PLL)在电压源型变换器(VSC)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强非线性系统中。为此,针对具有较强非线性PLL的VSC并网系统,建立其暂态响应的2阶微分方程,并基于规范形方法推... 锁相环(PLL)在电压源型变换器(VSC)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强非线性系统中。为此,针对具有较强非线性PLL的VSC并网系统,建立其暂态响应的2阶微分方程,并基于规范形方法推导PLL输出相位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的同步稳定机理,提出新的暂态稳定判据,揭示影响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SC有功出力、电网电感、PLL的比例积分参数是影响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与实验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换器 非线性分析 规范形方法 锁相环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S粒子与网格耦合的自由表面张力建模方法
9
作者 李勇 姚沛滔 +1 位作者 高金辰 李根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在液体自由表面张力建模时粒子数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与网格耦合的自由表面张力建模方法,该方法仅对液相进行粒子离散,并对自由表面附近区域设置背景网格,根据网格与自由表面粒子的距离勾画出level-... 针对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在液体自由表面张力建模时粒子数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与网格耦合的自由表面张力建模方法,该方法仅对液相进行粒子离散,并对自由表面附近区域设置背景网格,根据网格与自由表面粒子的距离勾画出level-set函数的等高线,进行自由表面的曲率计算。对比了面积插值法和距离插值法对曲率由网格插值到粒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距离插值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通过静水池压力、液滴振荡和液滴融合3个基准算例验证了粒子与网格耦合的表面张力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粒子法 网格 等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分析
10
作者 周一辰 徐宏伟 +3 位作者 李永刚 张艺菲 王子杰 李金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26-5240,I0025,共16页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网型逆变电源各控制环节代数微分方程模型,同时,提出锁相环状态空间模型变换方法,形成适用于转矩分析法的2阶微分方程结构;其次,建立保留回路结构的嵌合转矩拓扑图,推导跟网型逆变电源各回路所提供阻尼转矩的计算公式;然后,提出跟网型逆变电源回路间互激、竞争理论,设计参数影响回路溯源方法;最后,溯源关键参数影响下的回路间互激、竞争路径,揭示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的失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逆变电源 多回路耦合 嵌合转矩法 溯源路径 互激竞争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微震监测与评价
11
作者 李全贵 彭淑悦 +5 位作者 梁运培 李文禧 钱亚楠 程春晖 余长君 湛金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7,共12页
【背景】微震监测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但由于建立层状波速模型时缺乏对同层介质中垂向波速梯度的考虑,导致走时计算和震源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影响了煤层水力压裂评价的准确性。【目的和方法】以安徽某... 【背景】微震监测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但由于建立层状波速模型时缺乏对同层介质中垂向波速梯度的考虑,导致走时计算和震源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影响了煤层水力压裂评价的准确性。【目的和方法】以安徽某矿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克里金插值法改进的波速模型。结合各向异性因子约束,在声波测井波速模型的基础上,对同层介质中网格波速数值进行插值计算,表征其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此修正弹性波传播路径。通过已知位置射孔事件的震源定位精度对比,验证了改进波速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进一步计算了储层渗透率和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实现了对煤层水力压裂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泛克里金波速插值相比于线性插值能够有效提升震源定位精度,对于同一射孔点,插值后模型定位误差较初始层状模型最高降低了7.22 m。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中,波速插值后的震源定位结果得到改善,微震事件在垂向方向离散性得到有效约束,各压裂段有效影响半径约90 m。煤层区域内微震事件分布密度与渗透率存在差异,各段井筒附近压后渗透率较高。储层改造体积总计为1.977×10~7 m^(3),改造体积及水力裂缝长度与注入总液量正相关,基于微震评价的压裂改造效果与预期设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各向异性 泛克里金插值法 波速模型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与网格搜索优化的水稻延迟型冷害指标构建
12
作者 武晋雯 纪瑞鹏 +5 位作者 孙龙彧 冯锐 姜丽霞 于成龙 于文颖 陈妮娜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1-101,共11页
鉴于传统指标难以有效捕捉短期低温的累积效应及准确刻画冷害的动态演变过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驱动方法与超参数调优的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评价指标。基于热量指数和30a滚动平均值动态计算逐日距平值,以累积负距平值和负距平最... 鉴于传统指标难以有效捕捉短期低温的累积效应及准确刻画冷害的动态演变过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驱动方法与超参数调优的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评价指标。基于热量指数和30a滚动平均值动态计算逐日距平值,以累积负距平值和负距平最长连续日数为核心变量,采用熵权法构建低温综合强度指数,并通过粗细粒网格搜索优化冷害等级的划分阈值,进一步分析冷害发生频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该指标在冷害等级划分中与历史灾情记录完全一致的准确率为80.77%;重度冷害集中于黑龙江北部和吉林东部,1960S~2010S水稻冷害发生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1970S为冷害高发期,尽管重度冷害发生明显减少,但部分年份和区域仍存在集中爆发的可能,极端冷害潜在风险不可忽视。该指标对低温冷害发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识别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低温冷害的精准评估及东北三省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延迟型冷害 熵权法 网格搜索 冷害等级 冷害频率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频共模电压的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双分解-求和控制算法研究
13
作者 王彩勤 刘江 宋卫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占空比的数学模型。此外,采用一种简化估计方法实现低频共模电压的无传感器检测,有效抑制了由零序注入分量引起的三倍基频共模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谐振抑制,并对低频共模电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网逆变器 D-D-Σ并网电流控制算法 低频共模电压 零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丝杆单元加工成形方法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门全胜 刘达列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8,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改进现有人造板等木质重组类材料组成单元共同缺陷,为木材加工、人造板单元制备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以及新型木质重组材料研发提供基础原料。【方法】基于木材显微构造主要特征,按照原木立体网格设... 【目的】提出一种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改进现有人造板等木质重组类材料组成单元共同缺陷,为木材加工、人造板单元制备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以及新型木质重组材料研发提供基础原料。【方法】基于木材显微构造主要特征,按照原木立体网格设立以及原木纵向先划切后刨切的技术方案,结合组合刀具结构设计与刀具各零件及其结构的功能作用,阐述木丝杆单元加工成形过程。以小径木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径木立体网格三维直角坐标系,进行刀具切削主运动和木段进料进给运动设计;结合小径木加工区域划分与组合刀具在传输链上的布局以及与小径木加工区域的对应分配,提出一种新型人造板单元制备方法——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分析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刀具与木料在速度、时间、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运动速度关系式。依据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应用研制的木丝杆单元加工试验机进行加工试验验证。【结果】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运动速度关系式为v=[(N×H)/S]×V(N为每个加工区域组合刀具数量,S为传输链周长);主运动速度V=2.49 m·s^(−1)、进给运动速度v=0.0053或0.0057 m·s^(−1),可成功实现木丝杆单元连续自动加工成形,单元互相不黏连、无损伤、形态相同,尺寸为长(L)×宽(B)×高(H)=90.0 mm×1.5 mm×(1.1~1.5)mm。【结论】1)首创性提出一种新型人造板单元制备方法——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具有技术可行性;2)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运动速度关系式为v=[(N×H)/S]×V,为单元加工试验和选择单元制备机的相关运动参数提供理论计算依据;3)验证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运动速度关系式的合理性;木丝杆单元高度(或厚度)(H)取决于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系统及其运动速度配比,木丝杆长度(L)等于原木截取长度,宽度(B)由组合刀具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丝杆单元 加工成形 立体网格式循序解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PR调节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行为
15
作者 陶慧 艾朋伟 +1 位作者 贺国帅 王坤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准比例谐振(QPR)控制能有效抑制网侧电压波动带来的干扰,研究该控制下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动力学行为,并对系统出现的混沌现象进行控制。首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频闪映射法建立系统离散迭代模型。然后结合分岔图、折叠图、时域波形... 准比例谐振(QPR)控制能有效抑制网侧电压波动带来的干扰,研究该控制下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动力学行为,并对系统出现的混沌现象进行控制。首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频闪映射法建立系统离散迭代模型。然后结合分岔图、折叠图、时域波形以及频谱图等分析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发现系统存在着Hopf分岔、倍周期分岔以及边界碰撞分岔等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并给出了各参数的稳定工作范围。之后引入二阶带阻滤波器对进入混沌状态的系统进行控制,结果表明二阶带阻滤波器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提高了输入电压E、滤波电感L的稳定工作域。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准PR调节下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实际工程设计及调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非线性行为 混沌控制 准比例谐振 频闪映射法 分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外衍响应双层优化
16
作者 李金 刘科孟 +4 位作者 许丹莉 高为举 黄磊 吴浩星 华昊辰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6,共14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统带来的强不确定性使系统内部优化运行变得困难,同时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外溢,从而影响到上级电网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系统外衍响应双层协调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微能...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统带来的强不确定性使系统内部优化运行变得困难,同时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外溢,从而影响到上级电网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储能站的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系统外衍响应双层协调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微能源网系统能源设备运行模型,并提出了共享储能站运行方式和盈利机制。其次,以微能源网系统运营商为上层,共享储能站运营商为下层,建立考虑2个不同利益体的双层协调优化模型。然后,通过Hong的(2m+1)点估计法量化风光不确定性,并利用基于KKT条件和Big-M将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单层混合整数优化模型。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防止风光不确定性风险外溢,减少了微能源网运营商6.3%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系统 风险外溢 共享储能站 Hong的(2m+1)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农业人口格网分布特征分析
17
作者 米瑞华 倪世龙 刘书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6-1019,共14页
高精度农业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决策价值。基于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与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分辨率1 km),探索了农业人口格网化方法,实现了1 km格网尺度的... 高精度农业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决策价值。基于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与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分辨率1 km),探索了农业人口格网化方法,实现了1 km格网尺度的中国农业人口密度可视化表达,验证指标显示数据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人口沿胡焕庸线具有显著分异特征,东南半壁农业人口格网密度均值(30.57人·km^(-2))是西北半壁(1.92人·km^(-2))的15.9倍。(2)农业人口分布沿地势三级阶梯下降而梯度递增,密度分别为0.98人·km^(-2)、11.27人·km^(-2)和30.76人·km^(-2)。(3)各个农业区的地形与气候对农业人口分布影响较大,温暖湿润的低海拔农业区农业人口密集,高寒干旱的高原丘陵农业区农业人口相对稀疏。研究建议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农业推进策略,重点加强黄淮平原区等农业人口密集地区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生态脆弱区的特色农旅融合,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人口 土地利用类型 格网化方法 胡焕庸线 地势三级阶梯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逆变器交流分布式并联系统谐波交互分析方法
18
作者 王颖杰 刘涵 +1 位作者 张箫 张顺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5,共12页
多逆变器并网运行时,逆变器之间、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谐波交互作用会给逆变器自身和电网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多机系统中交互产生的影响难以识别和评估的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给定电流扰动的单台逆变器电流小信号模型,以此... 多逆变器并网运行时,逆变器之间、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谐波交互作用会给逆变器自身和电网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多机系统中交互产生的影响难以识别和评估的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给定电流扰动的单台逆变器电流小信号模型,以此拓展到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同时,提出谐波导纳互交互因子和自交互因子的概念,将系统所受扰动分为互扰和自扰,在此基础上对交互因子的峰值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推导出的峰值准则得到系统发生谐波交互而导致谐波放大的量化条件,并提出谐波交互放大禁区。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电流控制参数、锁相环参数、逆变器阻尼策略、电网阻抗参数以及逆变器并联台数影响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波交互规律,同时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多机系统 谐波交互作用 谐波放大 阻抗分析法 交互因子 峰值准则 稳定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19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构网变换器并网系统的同步视角交互稳定机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宗皓翔 张琛 +2 位作者 鲍颜红 吴峰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源处划分同步前向和反馈通路,形成计及各变换器和传输网络动态的同步视角稳定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典型两机异构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解决由反馈通路聚合引起的判稳失效问题,直观揭示跟网、构网异构同步动态的交互失稳机理和多参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稳定 并网变换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频域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