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M=Al,Co)复合掺杂LiMn_2O_4的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世玺 闵新民 +2 位作者 刘韩星 李强 欧阳世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3-236,F003,共5页
应用量子化学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研究了S-Al、S-Co复合掺杂增强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计算结果表明,S-Al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和S-Co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中的共价键强度均比未掺杂尖晶石LiMn2O4中的强,... 应用量子化学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研究了S-Al、S-Co复合掺杂增强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计算结果表明,S-Al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和S-Co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中的共价键强度均比未掺杂尖晶石LiMn2O4中的强,且与MnO2中的共价键强度相近;S-Al,S-Co复合掺杂尖晶石中Mn的电荷也与MnO2模型Mn6O2628-中十分接近.Mn原子的电荷密度次序是MnO2≈掺硫铝后锰锂尖晶石≈掺硫钴后的锂锰尖晶石<锰锂尖晶石.即LixMn3Co3O20S6n-和LixMn3Al3O20S6n-中Mn的状态与MnO2中的Mn相似.上述结果揭示了S和非Jahn-Teller效应阳离子(Al3+,Co3+)复合掺杂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在电化学过程中不会发生Jahn-Teller畸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尖晶石结构 硫-铝复合掺杂 硫-钴复合掺杂 结构稳定性 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合金化对VH_2电子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余祖孝 李荣 +2 位作者 梁国明 黄坤林 罗小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9-784,共6页
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方法计算Al、Mg合金化对VH2电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VH中加入金属Al以后,H原子的净电荷都减少,V原子的部分净电荷增加部分净电荷减少。V—H键间既有离子性相互作用,又有共价性相互作用;V—H键之间的相互作... 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方法计算Al、Mg合金化对VH2电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VH中加入金属Al以后,H原子的净电荷都减少,V原子的部分净电荷增加部分净电荷减少。V—H键间既有离子性相互作用,又有共价性相互作用;V—H键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氢容易被释放出来,从而改善了吸放氢性能;Al和Mg合金化以后,V和H原子的净电荷都减少,V—H键间的共价性相互作用增强;V—H键间的相互作用增加,有利于增加贮氢量,不利于改善吸放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VH2 合金化 离散变分X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过程中Ti薄膜的电子结构分析
3
作者 王建军 粕壁善隆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建立不同类型的原子团簇模型,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法计算了Ti薄膜中不同晶体结构的原子间化学键键能,分析了薄膜中晶体的局域态密度和全态密度,探讨了其电子结构和Ti-N原子间的交互作用变化.结果表明,N原子占据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后,强... 建立不同类型的原子团簇模型,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法计算了Ti薄膜中不同晶体结构的原子间化学键键能,分析了薄膜中晶体的局域态密度和全态密度,探讨了其电子结构和Ti-N原子间的交互作用变化.结果表明,N原子占据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后,强Ti-N键的形成和原有Ti-Ti键的弱化,促使hcp-Ti中(00.1)面上的Ti原子沿着<01.0>方向发生迁移,成为hcp-fcc相变中fcc-Ti亚晶格形成的根源.随着进入hcp-Ti晶格中N原子数的增多,Ti-N结合键数目增加,N 2p/Ti 3d-4p杂化价电带的电子密度也随之增大,Ti的外层电子平均能量降低,保证了fcc-TiNy的稳定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Ti薄膜 原子团簇 电荷自洽离散变分法 电子结构 杂化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晶体CsCaF_3:V^(2+)的振动结构
4
作者 邱元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首次用自旋极化的DV-Xα方法,在位形坐标模型和线性模近似下,计算了激光晶体C_sC_aF_3:V^(2+)的振动结构。获得了振动频率,合因子,Franck-Condon支距和Huang-Rhys因子等位形坐标参量。计算值与实验值很一致。
关键词 晶体 振动结构 Xα-离散变分自洽场法 CsCaF3 激光 发光离子 晶格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结构理论的能量转移速率计算
5
作者 韩娟 申林 方维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75-2281,共7页
以高精度的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CASPT2//CASSCF)电子结构计算为基础,利用Frster和Dexter 2种模型,建立了能量转移速率的数值模拟方案,并将其用于2种典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分子——Pt-4和FPt的光物理过程的计算,... 以高精度的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CASPT2//CASSCF)电子结构计算为基础,利用Frster和Dexter 2种模型,建立了能量转移速率的数值模拟方案,并将其用于2种典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分子——Pt-4和FPt的光物理过程的计算,结果发现,蓝光态到红光态的能量转移和蓝光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之间的竞争决定了发光颜色的浓度依赖性,阐明了2个配合物溶液体系发射白光的微观机制.通过比较2个配合物单体和双体不同电子态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对发光颜色与溶液浓度依赖性的微观本质给出了新的理论.此外,本文建立的能量转移速率模拟方案,同时适用于其它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因此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掺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 金属-配体电荷迁移 Frster和Dexter能量转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V-X_α法与用单原子理论计算单质铁电子结构及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浩 谢佑卿 +2 位作者 王崇愚 王山鹰 彭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7-480,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 方法 (Self consistent chargediscretevariationalmethod ,简称DVM或DV Xα 方法 )计算出单质Fe的电子结构为 (3dc) 4.0 77(3dm) 2 .190 (4sc+4sf) 0 .790 (4p) 0 .94 3 ,结合能为5 2 9.30 7k...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 方法 (Self consistent chargediscretevariationalmethod ,简称DVM或DV Xα 方法 )计算出单质Fe的电子结构为 (3dc) 4.0 77(3dm) 2 .190 (4sc+4sf) 0 .790 (4p) 0 .94 3 ,结合能为5 2 9.30 7kJ/mol,磁矩为 18.82× 10 2 4 A·m2 。将该法计算结果与纯金属单原子理论 (即OA理论 )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电荷自治离散变分Xα法 材料设计 OA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