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土壤改良剂在防治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中的研究进展,为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RStudio和ArcGIS可视化分析工具,构建以“土壤改良剂”“土壤侵蚀”和“南方红壤区”为主题的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目的]分析土壤改良剂在防治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中的研究进展,为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RStudio和ArcGIS可视化分析工具,构建以“土壤改良剂”“土壤侵蚀”和“南方红壤区”为主题的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202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期刊、改良剂应用频率、试验方法与施用年限、研究地点以及关键词聚类演变为研究对象,开展定量分析。[结果]①1999—2024年,利用土壤改良剂防治侵蚀相关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出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不断增强。②秸秆、有机肥和生物炭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团聚体稳定性及水分保持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成为最为频繁使用的材料。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等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④土壤改良剂分为天然改良剂、合成改良剂、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4大类,在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抗侵蚀性能、水分保持能力和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结论]在南方红壤区,建议未来研究重点关注改良剂与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类型等)的交互作用,开发新型复合改良剂,全面评估其长期生态效应,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土壤改良剂在防治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中的研究进展,为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RStudio和ArcGIS可视化分析工具,构建以“土壤改良剂”“土壤侵蚀”和“南方红壤区”为主题的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202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期刊、改良剂应用频率、试验方法与施用年限、研究地点以及关键词聚类演变为研究对象,开展定量分析。[结果]①1999—2024年,利用土壤改良剂防治侵蚀相关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出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不断增强。②秸秆、有机肥和生物炭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团聚体稳定性及水分保持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成为最为频繁使用的材料。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等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④土壤改良剂分为天然改良剂、合成改良剂、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4大类,在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抗侵蚀性能、水分保持能力和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结论]在南方红壤区,建议未来研究重点关注改良剂与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类型等)的交互作用,开发新型复合改良剂,全面评估其长期生态效应,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