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与AM真菌对金线莲微量元素吸收及相关药用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陈玮 甘志凯 谌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试验选用金线莲品种“大元宝”为试材,采用棚内模拟种植试验方式,设置3个施硒(Se)水平(0、6、18 mg/L,分别记为Se_(0)、Se_(1)、Se_(2))与3个接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分别记为Am_(0)、Am_(1)、Am_(2))... 本试验选用金线莲品种“大元宝”为试材,采用棚内模拟种植试验方式,设置3个施硒(Se)水平(0、6、18 mg/L,分别记为Se_(0)、Se_(1)、Se_(2))与3个接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分别记为Am_(0)、Am_(1)、Am_(2))的组合处理,研究施硒与丛枝菌根(AM)真菌对金线莲生长发育、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金线莲的高效栽培和富硒提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可提高金线莲叶绿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接种AM真菌可进一步促进金线莲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整体上以Se_(1)水平上述参数存在极值。土壤硒赋存形态中,Se_(1)水平及接种AM真菌处理下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占比较高,铁锰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硒占比较低,且结合植株相对生长率、硒含量及品质参数来看,Se_(1)Am_(1)处理优于Se_(1)Am_(2)。主成分分析表明,金线莲硒含量、生物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金线莲苷、多糖)含量、挥发性物质(醛、醇、酮)含量是判断施硒和AM真菌效果的主要指标,且其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外源硒与AM真菌组合施用可显著促进金线莲根际土壤硒活性,提高有效硒含量,从而提高金线莲的硒吸收、生物活性成分累积及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而提高其药用品质,各处理中以施6 mg/L Se与接种根内根孢囊霉组合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AM真菌 土壤硒形态 生物活性成分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硒配施的油茶苗富硒能力与土壤硒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赵雪妍 唐昱 +1 位作者 陈卓灵 张学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5,共10页
【目的】分析油茶苗各器官中的硒含量以及土壤中总硒含量和硒的赋存形态,探究油茶苗的富硒能力与土壤硒形态之间相关性,为油茶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油茶“赣无2号”嫁接苗为试材,通过磷3个水平,P1(30 mmol/L)、... 【目的】分析油茶苗各器官中的硒含量以及土壤中总硒含量和硒的赋存形态,探究油茶苗的富硒能力与土壤硒形态之间相关性,为油茶的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油茶“赣无2号”嫁接苗为试材,通过磷3个水平,P1(30 mmol/L)、P2(60 mmol/L)、P3(90 mmol/L),硒4个水平Se0(0.00 mmol/L)、Se1(0.04 mmol/L)、Se2(0.08 mmol/L)、Se3(0.12 mmol/L),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CK)4株,共52株试验植株。施肥时间分别为4月初(4月6日)、5月初(5月6日)、取样时间为7月初(7月5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油茶苗根、茎、叶部位的硒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硒及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可氧化态硒、可还原态硒、残渣态硒5种硒形态的含量。【结果】1)植物各器官硒含量及富集系数:油茶苗的根部,在P3Se3处理下达到最高值为36.07 mg/kg,油茶苗茎、叶部在P2Se3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为7.05、5.78 mg/kg;从整体来看,油茶苗各器官硒含量排序为:根部>茎部>叶部。在P3Se0处理下,硒在根部的富集能力较强,在P1Se0处理下,茎部硒的富集能力较好,在P2Se0处理下,叶部硒的富集能力较好;2)根部土壤总硒与硒形态含量:水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在P3Se3处理下达到峰值,两种形态的硒含量都在P质量浓度保持不变情况下,随着Se质量浓度的增加和累积呈逐渐升高趋势;3)植物和土壤总硒、土壤硒形态间相关性:油茶苗根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油茶苗茎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部与水溶态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态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可交换态硒等4种硒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P2Se3(P质量浓度为60 mmol/L,Se质量浓度为0.12 mmol/L)处理下油茶苗各器官的硒含量吸收效果较好,富硒能力较强,说明在磷硒肥配施中,磷肥能够有效地促进硒的吸收,提高植物的硒含量。油茶苗根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油茶苗茎部、叶部与可交换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上,油茶苗的根、茎、叶硒含量和土壤有效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苗 磷硒配施 富硒能力 硒形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lenium的工作流业务系统仿真测试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钢 孙瑞志 向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30-33,共4页
在对工作流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时,由于业务系统跨度和规模大,并且存在大量人机交互工作,增加了仿真测试的难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elenium工具的工作流业务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在对B/S结构的业务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时,采用该方法自... 在对工作流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时,由于业务系统跨度和规模大,并且存在大量人机交互工作,增加了仿真测试的难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elenium工具的工作流业务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在对B/S结构的业务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时,采用该方法自动模拟不同参与者进行人机交互工作,直至业务流程执行完毕。应用结果表明,在大批量流程实例同时分发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并行启动及执行多个流程实例,实现系统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业务系统 WEB表单 仿真测试 selenium工具 流程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刘永林 刘丁慧 +5 位作者 肖慧娴 钟明洋 赵家宇 刘怡 邓晓蓉 袁余洋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2-700,共9页
为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以近20年“退耕还林”历史的重庆江津区为例,分别采集旱地、水田和林地(天然林和次生林)表层土壤各40份、10份和40份,室内测试分析土壤p H、有机质、常量元素、总硒及其5种硒赋存形... 为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以近20年“退耕还林”历史的重庆江津区为例,分别采集旱地、水田和林地(天然林和次生林)表层土壤各40份、10份和40份,室内测试分析土壤p H、有机质、常量元素、总硒及其5种硒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总硒、水溶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均高于旱地和水田;(2)次生林地土壤总硒、水溶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均显著高于旱地;(3)天然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旱地,且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总硒、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结果表明土地覆被类型及其转化显著影响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研究可为更好地管理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硒形态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大豆中硒代氨基酸的含量 被引量:4
5
作者 卢鑫 张琳 +1 位作者 王铁良 周晓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取0.1 g脱脂后富硒大豆样品于离心管中,用5 mL pH 7.5的130 m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超声振荡30 min,用15 mg链霉蛋白酶于37℃振荡酶解5 h,离心后取上清液,过0.22μm尼龙有机滤膜。滤液中的硒代半胱氨酸(SeCys)... 取0.1 g脱脂后富硒大豆样品于离心管中,用5 mL pH 7.5的130 m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超声振荡30 min,用15 mg链霉蛋白酶于37℃振荡酶解5 h,离心后取上清液,过0.22μm尼龙有机滤膜。滤液中的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在Agela MP-C_(18)色谱柱上分离,以含2%(体积分数)甲醇和0.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的40 m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pH 7.0)进行等度洗脱,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3种硒代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硒代氨基酸在7 min内可以实现基线分离,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5~100μg·L^(-1),检出限依次为0.086,0.075,0.047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5.5%~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不大于3.0%。方法用于分析富硒大豆中的硒代氨基酸,大豆中硒赋存形态多为SeMet,含量占总硒量的85.5%~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 大豆 硒代氨基酸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典型母质发育土壤硒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潘丽萍 江泽普 +4 位作者 廖青 陈锦平 黄太庆 刘永贤 邢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02,共8页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硒素特征及理化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硒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利用AMOS路径分析模型及土壤培养试验,量化了不同因子对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硒素特征及理化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硒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利用AMOS路径分析模型及土壤培养试验,量化了不同因子对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总硒含量均高于0.4 mg/kg,其中以花岗岩母质土壤总硒含量最高,以砂页岩母质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且变幅最大。土壤硒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不同形态硒含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残渣态硒>有机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交换态硒>可溶态硒。AMOS路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母质土壤硒形态分配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全磷、有机质和pH,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土壤中的全氮及砂页岩母质土壤中的速效氮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利用贡献较大的理化因子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外源理化因子添加后均在一定的时间及剂量条件下出现土壤有效硒含量最大值,且不同母质土壤获得的最佳因子条件不同。因此,不同土壤母质因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其硒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于土壤后,土壤硒会因土壤环境的变化而重新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 不同母质 土壤硒 有效硒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富硒及其产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吕佳慧 杨趁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57-365,共9页
硒是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多种酶的重要组分。自然界中硒分为有机硒和无机硒两大类,通过硒转化,硒在生物体内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等形式存在,且具有抗氧化、抗炎症、调节免疫、保护脏器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通过... 硒是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多种酶的重要组分。自然界中硒分为有机硒和无机硒两大类,通过硒转化,硒在生物体内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等形式存在,且具有抗氧化、抗炎症、调节免疫、保护脏器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微生物发酵富硒,可使微生物体内硒含量和硒转化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该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富硒过程中发酵方式、微生物种类、硒的形态转化和发酵富硒产物的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旨在为微生物发酵富硒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富硒 硒形态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含硒补充剂饲喂三黄鸡中硒和硒形态分布
8
作者 李乾玉 刘丽萍 +4 位作者 刘玉兰 丛欣 刘洋 陈绍占 张晶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5-1602,共8页
通过分析三种不同剂量含硒补充剂饲喂的三黄鸡体内总硒及硒形态含量,研究硒在其体内的富集和分布情况,为发展富硒禽肉等功能农产品提供数据参考。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经亚硒酸钠、富硒堇叶碎米荠和富硒酵... 通过分析三种不同剂量含硒补充剂饲喂的三黄鸡体内总硒及硒形态含量,研究硒在其体内的富集和分布情况,为发展富硒禽肉等功能农产品提供数据参考。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经亚硒酸钠、富硒堇叶碎米荠和富硒酵母饲喂的三黄鸡组织中总硒含量;经55℃水浴超声辅助酶解提取,ZORBAX SB-Aq C18色谱柱分离,以10 mmol/L柠檬酸钠+5 mmol/L己烷磺酸钠(含1%甲醇,pH=4.0)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与ICP-MS联用技术(HPLC-ICP/MS)测定其肌肉和肝脏中硒酸根[Se(Ⅵ)]、硒代半胱氨酸(SeCys)、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和硒代氨酸(SeMet)4种硒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饲喂富硒酵母组的三黄鸡中肌肉和各组织器官中硒含量最高;鸡胸肉和鸡腿肉中主要硒形态为SeMet,肝脏主要硒形态为SeCys,饲喂富硒酵母组肌肉和肝脏中SeMe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含硒补充剂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含硒补充剂的种类对三黄鸡组织中硒的富集有影响,饲喂富硒酵母能显著增加禽类组织中硒含量,特别是SeMet的含量,可为富硒禽肉的饲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硒补充剂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中硒含量及存在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海远 杨伟 +3 位作者 徐波 祝振洲 朱定祥 丛欣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4期109-113,120,共6页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的无机硒经过各种生物吸收转化为不同有机形态的硒化合物,从而在生物体内有不同的存在形态;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介绍不同植物包括谷物类、蔬菜类、豆类...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的无机硒经过各种生物吸收转化为不同有机形态的硒化合物,从而在生物体内有不同的存在形态;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介绍不同植物包括谷物类、蔬菜类、豆类、水果类、茶叶及其他植物中硒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同时简要介绍了硒元素及不同植物硒形态的营养安全性,以期为今后有机硒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硒含量 硒形态 无机硒 有机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ICP-MS同时测定富硒食品中砷形态和硒形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灏 苏莹 +3 位作者 耿雅雯 胡家勇 张涛 林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2,共10页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亚砷酸根[As(Ⅲ)]、砷酸根[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胱氨酸...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亚砷酸根[As(Ⅲ)]、砷酸根[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胱氨酸(SeCys2)、亚硒酸根[Se(Ⅳ)]、硒酸根[Se(Ⅵ)]共10种砷、硒元素形态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富硒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的提取方式,不同种类酶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同时比较不同色谱柱、不同流动相组成、不同流动相pH、不同流动相流量、不同流动相中甲醇含量、不同柱温下10种砷硒元素形态的分离效果,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和分离条件。[结果]最佳的分离条件为采用Aglient ZORBAX SB-Aq色谱柱,用pH值分别为4.0和6.0的20 mmol/L柠檬酸+5 mmol/L己烷磺酸钠+4%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采用HEHe模式检测。最佳提取条件为Tris-HCl(pH 7.5)缓冲溶液添加15 mg蛋白酶K和15 mg蛋白酶E。该方法可在5 min内完全分离出10种不同的砷硒元素形态,在0~50μg/L范围内,各元素形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其中As(Ⅴ)、MMA、As(Ⅲ)、DMA、AsB、Se(Ⅵ)、Se(Ⅳ)、SeCys2、MeSeCys和SeMet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10,0.12,0.14,0.22,0.15,0.15,0.18,0.12,0.15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0%~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1%~8.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完全满足富硒食品中砷、硒形态的准确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食品 硒形态 砷形态 HPL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胡彩霞 杨东霞 +8 位作者 刘红恩 刘亥扬 刘立杰 张玉鹏 许嘉阳 秦世玉 李畅 睢福庆 聂兆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0)P_(0)、Se_(0)P_(0.2)、Se_(0)P_(0.4)、Se_(0.5)P_(0)、Se_(0.5)P_(0.2)、Se_(0.5)P_(0.4)),分析冬小麦籽粒产量、磷硒浓度、土壤有效磷含量、硒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施磷显著增加Se_(0)和Se_(0.5)水平下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显著降低Se_(0.5)水平下根系、茎叶及籽粒硒浓度,且籽粒、颖壳及茎叶硒累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Se_(0.5)P_(0.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施硒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各部位硒浓度和累积量,降低了P_(0.4)水平下籽粒产量和P_(0.2)和P_(0.4)水平下冬小麦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对P_(0.2)水平下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磷显著增加了Se_(0.5)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可溶态硒含量及所占比例,施硒显著增加了P_(0.4)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在Se_(0.5)水平下,P_(0.2)和P_(0.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但均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施硒显著增加了P_(0.2)水平下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和P_(0.4)水平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Se_(0.5)水平下,与P0相比,P_(0.2)显著提高了Shannon指数;在P_(0.2)水平下,施硒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适宜的磷硒配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中磷硒的释放并提高其有效态含量,进而增强磷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促进作用和籽粒硒的累积,以Se_(0.5)P_(0.2)处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亚硒酸盐 籽粒产量 土壤有效磷 硒形态转化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洛阳农田土壤中硒锌的有效态与形态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刊 周建川 +3 位作者 王喜宽 刘俊芳 黄岚 侯进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9,共15页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对河南洛阳市农田土壤Se高背景区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和不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含量对比、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地质背景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的平均含量为3.63mg/kg,高于(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的平均含量2.74mg/kg,远高于(水溶态+离子态)Zn的平均含量0.42mg/kg。有效态Zn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之和代表。在玄武岩区发育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为0.023mg/kg,与水溶态Zn含量0.027mg/kg相当,具有低活性特征。种植小麦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为0.019mg/kg,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Se含量之和平均值为0.019mg/kg,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之和代替。种植玉米、谷子、芝麻、花生、红薯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分别为0.006mg/kg、0.007mg/kg、0.007mg/kg、0.009mg/kg、0.007mg/kg。水溶态、离子态Se之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9mg/kg、0.010mg/kg、0.013mg/kg、0.007mg/kg、0.010mg/kg,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中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之和代替。农田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及形态主要受全量的影响,同时受种植农作物、p H和有机质的影响。对于农田土壤,利用形态代替有效态进行Se、Zn的有效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洛阳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效态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猴头菇中硒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聪 周高新 +3 位作者 王勇 马俊 杨柱 刘丙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82-184,共3页
研究了富硒猴头菇中硒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猴头菇中总硒含量为205.98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的91.39%,而有机硒中最主要的赋存形态为蛋白硒,含量占有机硒的66.18%,其次是多糖硒和其他有机硒,占比分别为18.90%和14.30%,... 研究了富硒猴头菇中硒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猴头菇中总硒含量为205.98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的91.39%,而有机硒中最主要的赋存形态为蛋白硒,含量占有机硒的66.18%,其次是多糖硒和其他有机硒,占比分别为18.90%和14.30%,另有少量的核酸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含量分布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怀市茅坝镇高粱基地土壤硒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栩彬 潘自平 +1 位作者 邵茂艳 陈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0-54,66,共6页
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有机高粱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基地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4~1.35 mg/kg,平均为0.50 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72倍。研究区富硒土壤分布较广,富硒土壤占... 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有机高粱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基地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4~1.35 mg/kg,平均为0.50 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72倍。研究区富硒土壤分布较广,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土壤硒的化学形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硒为主,占比为57.1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残渣态硒含量相近,占比分别为14.21%、14.19%和12.70%,水溶态硒含量最低,占比为1.76%;水溶态硒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占比之和较高(15.95%),说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较强,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利于富硒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土壤全硒、各形态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硒在土壤中的积累;土壤pH与水溶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全硒和其他形态硒含量呈负相关,证实碱性条件下硒主要以硒酸盐形式存在,而使硒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可知,研究区高粱基地富硒水平较高,分布面积较大,且硒的生物有效性较强,为提高茅台酒酿造原料红缨子高粱的品质和发展地方富硒特色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土地资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基地土壤 地球化学分布 赋存形态 富硒土壤评价 仁怀市茅坝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丰城生态硒谷土壤硒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5
作者 马迅 宗良纲 +2 位作者 诸旭东 方勇 胡秋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8-1593,共6页
为了解丰城市生态硒谷土壤的供硒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对丰城生态硒谷96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中硒含量、形态分布、重金属含量及部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探讨与土壤硒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全硒质量比变... 为了解丰城市生态硒谷土壤的供硒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对丰城生态硒谷96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中硒含量、形态分布、重金属含量及部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探讨与土壤硒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全硒质量比变幅(541~831μ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易被生物利用的水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质量比较少且在不同土壤样品中差异较大,变幅分别为10.30~38.23μg/kg和10.68~38.45μg/kg,且与土壤全硒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全硒、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土壤硒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其中稻田土壤的供硒能力大于旱地,全P和速效P均与水溶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土壤硒有效性一定的条件下,全硒含量较高的土壤能够向作物提供较多的有效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硒形态 重金属 土壤理化性质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和硒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乾坤 周守标 +3 位作者 孔娟娟 奚功芳 李中林 尹雪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对安徽南部8个样点的土壤和紫云英样品总硒含量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紫云英的水培、盆栽及大田施硒实验,探讨硒在紫云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积累特征及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安徽南部8个调查样点的土壤大... 对安徽南部8个样点的土壤和紫云英样品总硒含量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紫云英的水培、盆栽及大田施硒实验,探讨硒在紫云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积累特征及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安徽南部8个调查样点的土壤大部分为富硒土壤,其中,宁国采样点为高硒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紫云英不同部位的硒含量为根>花>叶>茎。适度施硒能够显著提高紫云英植株的硒含量,但施硒过量(≥5mg/L水培、≥250.00g/hm2试验田)会对紫云英生长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紫云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紫云英各部分的硒含量因施硒方式不同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水培施硒有利于根部对硒的积累,土培施硒有利于其地上部分对硒的积累。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紫云英不同器官硒的含量如下:现蕾期,根>叶>茎;盛花期,根>花>叶>茎;成熟期,根>种子>叶>茎。紫云英植株硒积累以SeMet、SeCys2、SeMeCys、Se(IV)和少量其它未知硒的形态存在。其中,根部所积累的硒主要以SeMet、SeCys2、SeMeCys的形态存在;其他器官主要以SeMet的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硒积累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硒量极高极低地区黄豆中硒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组分中的分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景芳 谢申猛 +1 位作者 王子健 彭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7-401,共5页
分别从湖北省的恩施(高硒)、北京(中硒)、吉林省的延边和甘肃省的天水(低硒)采集黄豆样品,用两套独立的连续化学提取法提取低分子量化合物、脂类、核酸、蛋白及多糖等组分并测定其硒含量,研究了黄豆不同结合态硒含量的分布规律... 分别从湖北省的恩施(高硒)、北京(中硒)、吉林省的延边和甘肃省的天水(低硒)采集黄豆样品,用两套独立的连续化学提取法提取低分子量化合物、脂类、核酸、蛋白及多糖等组分并测定其硒含量,研究了黄豆不同结合态硒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高低悬殊地区黄豆的硒含量相应高低不等,但其中硒在不同结合态中的分布没有系统差异。蛋白结合的硒量占黄豆硒总量的50%~66%以上,其中水溶蛋白结合硒量达42.6%~56.7%,为优势硒结合形态。同时发现丙酮溶解的脂肪部分不含硒,但脂蛋白、核酸和多糖组分含有硒。样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还表明恩施高硒地区黄豆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 大豆 化学形态 含量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赋存形式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姚林波 高振敏 +3 位作者 杨竹森 龙洪波 叶先贤 王明再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利用电子探针手段分析了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的赋存形式 ,发现硒的赋存形式为 :①独立硒矿物 :硒铜蓝、蓝硒铜矿、方硒铜矿 ,自然硒等 ;②类质同象方式 :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
关键词 电子探针 渔塘坝 硒矿床 赋存形式 自然硒 类质同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价态外源硒对土壤硒形态及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樊俊 王瑞 +3 位作者 胡红青 叶小江 夏鹏亮 邓建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141,171,共6页
以植烟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价态[Se(Ⅵ)和Se(Ⅳ)]和不同添加浓度(0mg/kg,2mg/kg,5mg/kg,10mg/kg,20mg/kg,30mg/kg)硒对土壤硒形态及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Se(Ⅵ),大部分硒以水溶态存... 以植烟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价态[Se(Ⅵ)和Se(Ⅳ)]和不同添加浓度(0mg/kg,2mg/kg,5mg/kg,10mg/kg,20mg/kg,30mg/kg)硒对土壤硒形态及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Se(Ⅵ),大部分硒以水溶态存在,部分被土壤矿物及腐殖质等吸附成为可交换态;施入的Se(Ⅳ)易被土壤吸附及被有机物和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结合而降低有效性。2种价态硒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对中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适当浓度(5mg/kg和10mg/kg)2种价态硒有促进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的效果。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Se(Ⅵ)和Se(Ⅳ)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有抑制效果(-0.905**和-0.915**;-0.873*和-0.537),可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降低作为Se(Ⅵ)污染的指标(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的降低作为Se(Ⅳ)污染的指标(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施入土壤的2种价态硒主要表现在水溶态硒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综合分析得出,土壤酶活性(主要为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减少是硒污染导致土壤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形态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土壤化学特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勤锋 解启来 +2 位作者 杨彬 舒四平 黎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从含量、形态和有效性等方面综述了硒的土壤化学特性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土壤硒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硒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 含量 形态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