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催化剂Ag/γ-Al_2O_3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立军 谢颖 +3 位作者 郑慧玲 刘宝生 陈小平 王乐夫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4-87,共4页
采用低负载量的 ( 0~ 3% ) Ag/γ- Al2 O3 体系作为 C3 H6选择性催化还原 ( C3 H6- SCR)NO的催化剂 ,考察了银负载量、反应温度、空速对 NO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对于原料气中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银负载量为 1 .5 %时 ,催化剂... 采用低负载量的 ( 0~ 3% ) Ag/γ- Al2 O3 体系作为 C3 H6选择性催化还原 ( C3 H6- SCR)NO的催化剂 ,考察了银负载量、反应温度、空速对 NO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对于原料气中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银负载量为 1 .5 %时 ,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 ;在考察的条件范围内 ,原料气中含氧对 NO的还原有促进作用 ,适宜的氧浓度为 0 .2 7% ;反应温度的过高会导致还原气中 C3 H6大幅度转化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 选择性 催化还原 一氧化氮 催化剂 Ag/γ-A12O3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Cu-SSZ-13分子筛选择性催化C_(3)H_(6)还原NO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聪颖 周皞 +4 位作者 杨迪 张恒 赵辉爽 叶必朝 苏亚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3-866,共14页
采用铜胺配合物(Cu^(2+)-四乙烯五胺,Cu-TEPA)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不同铜铝比(n_(Cu)/n_(Al))和硅铝比(n_(Si)/n_(Al))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的性能。当n_(Cu)... 采用铜胺配合物(Cu^(2+)-四乙烯五胺,Cu-TEPA)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不同铜铝比(n_(Cu)/n_(Al))和硅铝比(n_(Si)/n_(Al))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的性能。当n_(Cu)/n_(Al)=2、n_(Si)/n_(Al)=6时2.0Cu-SSZ-13(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低温脱硝活性,200℃时NO转化率超过80%,在250~300℃可实现100%脱硝效率和~100%N_(2)选择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水、抗硫性能。为研究不同n_(Cu)/n_(Al)和n_(Si)/n_(Al)对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测试、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0Cu-SSZ-13(6)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这是因为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最强的表面酸性和分布最多的孤立态Cu^(2+)离子。Cu-SSZ-13上丰富的酸性位可以有效促进C_(3)H_(6)和NO的吸附和活化,SSZ-13分子筛八元环中孤立的Cu^(2+)离子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是C_(3)H_(6)-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位。随着n_(Cu)/n_(Al)的增加,孤立的Cu^(2+)离子会在分子筛表面迁移、集聚形成CuO物种,从而导致C_(3)H_(6)-SCR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SZ-13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丙烯 no Cu^(2+) 硅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Ce-LDH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
3
作者 陈佳音 宁淑英 +3 位作者 付维 蔡晨 周皞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的协同作用,Cu((0.21))Co((0.48))Ce((0.31))O在225℃时达到95%的NO转化率和90%的N_(2)选择性。此外,运用ICP、XRD、TEM、XPS、H_(2)-TPR等表征来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还原能力之间的关系。XRD结果表明,Cu、Co、Ce之间形成了固溶体,促进了活性金属的分散。XPS和H_(2)-TPR进一步证明Cu和Co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氧空位的形成,从而提升其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C_(3)H_(6) CuCoCe-LDH催化剂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