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P超前预报法在秦安高风险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延寿 谢婉丽 +3 位作者 葛瑞华 吴光辉 王晓峰 王华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97-103,共7页
为确保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如塌方、突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超前预报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保障隧道中不良地质段的安全施工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宝兰客运专线秦安隧道工程,综合掌子面地质编录资料和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探测资料,解译探测... 为确保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如塌方、突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超前预报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保障隧道中不良地质段的安全施工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宝兰客运专线秦安隧道工程,综合掌子面地质编录资料和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探测资料,解译探测资料时以地质编录资料为基础,以P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和岩性参数图等P波数据资料为主,结合S波在液体中传播的特性综合判断,成功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的断层(碎裂带)、软岩和地下水。通过预测结论和实际开挖情况相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特点,为隧道施工期超前预报中类似工程预报方法的选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 地震反射波 断层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波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走时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若格 孙辉 +5 位作者 陈瑞 任洪涌 张健 李猛 高福柳 赵晓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31,共9页
隧道施工安全常常由于复杂的地质情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具有探测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反射地震波走时计算与地震数据处理中的纵横波分离、速度建模、偏移成像等多个... 隧道施工安全常常由于复杂的地质情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具有探测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反射地震波走时计算与地震数据处理中的纵横波分离、速度建模、偏移成像等多个步骤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隧道地质预报的结果。本文将仿照反射波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实际施工区域进行速度建模,以求解程函方程为基础,结合快速推进法(FMM)中的迎风有限差分方法以及窄带扩展技术实现针对隧道模型的初至地震波走时模拟。并通过对隧道模型中反射界面位置信息的提取,构建反射波初始窄带以及结合窄带扩展技术实现针对隧道模型反射波走时的计算。通过数值分析以及复杂隧道模型计算表明,文中给出的反射波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走时模拟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波 地震波走时计算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初至走时计算 快速推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技术在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陈楠 陈世锋 +4 位作者 吴强 荣鑫 叶荣华 许光 赵永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24-236,共13页
为系统分析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期等各阶段采用的物探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介绍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物探方法,并对物探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法隧道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市域(郊)铁路矿山法隧道施工... 为系统分析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期等各阶段采用的物探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介绍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物探方法,并对物探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法隧道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市域(郊)铁路矿山法隧道施工阶段、引水隧洞竣工验收和运营阶段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1)过江隧道可行性研究阶段,以浅地层剖面和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主的综合物探方法取得一定的勘察成效,为拟建隧道提供工程地质依据;2)隧道设计阶段,微动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技术,辅以少量地质钻孔,适用于查明隧道埋深30 m以内沿线基岩面埋深及起伏形态、断层破碎带位置及发育方向;3)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中,地质雷达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富水软弱夹层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4)隧道竣工验收和运营阶段,地质雷达法对混凝土衬砌段衬砌检测、冲击回波法对钢管衬砌段衬砌检测、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强度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技术 隧道工程 全生命周期 地震反射波法 多次波 微动探测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遥感影像监测裸露土壤含水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穗 谭德宝 +1 位作者 王宝忠 申邵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5,64,共3页
土壤含水率是灌区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选择经济易得的遥感数据对灌区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监测,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采用地面光谱采样与土壤采样同步进行的方法,对漳河干渠最重要渠道——三干渠灌溉范围内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 土壤含水率是灌区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选择经济易得的遥感数据对灌区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监测,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采用地面光谱采样与土壤采样同步进行的方法,对漳河干渠最重要渠道——三干渠灌溉范围内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遥感定量分析,最终根据准同步遥感影像获得灌区表层土壤含水率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TM 线性回归分析 漳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含水体对地震波特殊反射规律的现场正演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霄 李术才 +5 位作者 张庆松 薛翊国 刘人太 孙克国 张波 赵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7-1374,共8页
在成功预报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大型含水溶腔的工程实践中,发现了地下大型含水体对地震波的特殊反射现象,用地震波在双相介质中的传播理论解释了这种特殊的反射现象,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石与水体界面的反射、透射规律.提出了地震波法预报中... 在成功预报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大型含水溶腔的工程实践中,发现了地下大型含水体对地震波的特殊反射现象,用地震波在双相介质中的传播理论解释了这种特殊的反射现象,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石与水体界面的反射、透射规律.提出了地震波法预报中对大型地下含水体的判识准则,并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进行了两次现场正演试验,由海底基岩对海底界面进行了探测,试验结论很好地验证了该判识准则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对于有效预报地下含水体,特别是在预防矿井、隧道等地下工程大型突水事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法 反射规律 超前预报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庆怀来地区高分辨率浅地震反射剖面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保金 孙振国 +4 位作者 赵成斌 顾梦林 李长法 冷欣荣 李德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在延庆怀来地区穿过深断裂位置开展的浅地震反射测量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壳浅部结构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断裂发育,覆盖层分层清晰,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质。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500 ~1 000m 不等,由一系列无规律的弱反射构成。... 在延庆怀来地区穿过深断裂位置开展的浅地震反射测量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壳浅部结构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断裂发育,覆盖层分层清晰,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质。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500 ~1 000m 不等,由一系列无规律的弱反射构成。狼山断裂是延矾盆地北缘的控制性断裂,在剖面上呈铲形,反映了年轻发育阶段的伸展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反射法 延庆-怀来盆地 高分辨率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景华 徐明才 +3 位作者 荣立新 刘建勋 柴铭涛 王广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2,共6页
地震方法在能源勘探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由于地震方法自身的特点,该方法的多解性和分辨地下目标物的精度优于其他地面物探方法,但因金属矿区... 地震方法在能源勘探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由于地震方法自身的特点,该方法的多解性和分辨地下目标物的精度优于其他地面物探方法,但因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所研究的地层难以满足油气地震勘探所要求的层状介质,因此常规的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地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金属矿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拟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一种适合金属矿区开展地震勘查的方法技术是十分需要的。文章结合在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方法 金属矿勘查 铜矿区 方法技术 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 勘查方法 矿区地质 地质构造 试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岛礁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初探 被引量:18
8
作者 崔永圣 马林 +1 位作者 刘宏岳 黄佳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683-689,共7页
梳理了国内珊瑚岛礁岩土工程物探调查的现状,结合钻孔原位测试,采用成熟的物探方法对珊瑚岛礁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说明了各种物探方法的场地适应性和效果。主动源面波探测效果好,面波视速度剖面很好地反映了珊瑚碎屑层与礁灰岩的地层... 梳理了国内珊瑚岛礁岩土工程物探调查的现状,结合钻孔原位测试,采用成熟的物探方法对珊瑚岛礁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说明了各种物探方法的场地适应性和效果。主动源面波探测效果好,面波视速度剖面很好地反映了珊瑚碎屑层与礁灰岩的地层层序;水域地震反射波对外礁坪、向海坡、外海的沉积层界面反映清晰,发现某岛礁的西南、东北端的水底形态不对称,沉积层差异大,可能与珊瑚礁成长的海洋水动力环境有关。孔内电阻率原位测试数据表明,松散珊瑚碎屑层与礁灰岩的电阻率差异很小,在同一数量级,总体上无法采用电法类勘探方法进行地质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礁 工程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主动源面波 水域地震反射波法 钻孔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波反射法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焦阳 卫金善 +1 位作者 李梓毓 窦文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191,共5页
断层构造是影响矿井采掘衔接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前查明断层的赋存特征,避免回采和掘进过程中无计划揭露断层构造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选择赵庄二矿2301工作面为试验现场,展开槽波地震反射法勘探,通过探采结果对比,研... 断层构造是影响矿井采掘衔接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前查明断层的赋存特征,避免回采和掘进过程中无计划揭露断层构造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选择赵庄二矿2301工作面为试验现场,展开槽波地震反射法勘探,通过探采结果对比,研究了该方法对断层构造精确探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以探测区域870 m/s的槽波速度进行分析和计算,槽波反射法探测出采面内存在一走向为南西向,延伸长度约207 m的反射界面,震相十分清晰,推断为断层构造,经过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揭露,有效验证了该断层的存在,且走向近乎一致,位置偏差不大于10 m,因此,槽波地震反射法勘探对断层构造的探测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槽波反射法 断层 回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国权 王永刚 +2 位作者 朱兆林 刘磊 曹丹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把井旁道记录转换到时间域.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而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经傅里叶反变换、时深转换和重采样后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深度域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深度域合成记录 不对称子波算子 有效地震地质模型 反射系数 地震子波 深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盐井—五龙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方法探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大虎 廖华 +4 位作者 梁明剑 王明明 王世元 杨歧焱 顾勤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中,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的盐井—五龙断裂均未发现地表破裂现象,加之该断裂浅层地球物理资料极度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危险性的评价和发震能力的评...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中,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的盐井—五龙断裂均未发现地表破裂现象,加之该断裂浅层地球物理资料极度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危险性的评价和发震能力的评估。针对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的盐井-五龙断裂经过区段的主要乡(镇)所在地多为宽度不大于300m的山间峡谷地区,且探测场区存在交通条件不便、场地工作面狭窄等问题,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工作中采用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和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地震数据采集方式,并经数据处理后获得地震反射剖面图像。浅层地震探测定位结果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断面、探槽开挖和钻孔联合剖面资料,共同揭示了NE向的盐井—五龙断裂在宝兴县五龙乡东风村一带精确的空间展布位置、产状规模和近地表构造形态。探测结果表明盐井—五龙断裂于五龙乡北东风村西河两岸的T1阶地处隐伏通过,性质为倾向NW的逆冲断裂,近地表倾角50°-60°,上断点埋深19m。该断裂断错宝兴西河T2、T3阶地,西河右岸T1阶地断裂通过处两侧基岩的断距6-8 m,其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30m。本文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可对判定盐井—五龙断裂的近地表构造活动提供可靠的地震学证据,也为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城)的灾后工程选址重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 盐井—五龙断裂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塌方的综合物探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建民 金丰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41-444,共4页
当地下工程发生塌方失去对坍塌体进行直接探测的条件时,可采用物探方法查清塌方原因及其形态与规模。物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现场的实际工作环境及介质条件,并结合塌方距离地表的深浅,进行综合考虑。由于物性的多样化、物性层与地质层存... 当地下工程发生塌方失去对坍塌体进行直接探测的条件时,可采用物探方法查清塌方原因及其形态与规模。物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现场的实际工作环境及介质条件,并结合塌方距离地表的深浅,进行综合考虑。由于物性的多样化、物性层与地质层存在差异,单一的物探方法难免有误。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用多种参数从不同的物性角度进行观测分析、相互验证,才能获得最佳的探测效果。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地下工程塌方综合物探的工作方法及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塌方 综合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地震波反射法 地震波折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井筒掘进地质条件综合探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立全 张平松 +1 位作者 李圣林 胡富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了探明淮南潘一煤矿主井井筒掘进前方F32断层准确位置及富水情况,针对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认识多样性与结果多解性的问题,提出采用反射地震法和瞬变电磁法相综合的多参数综合物探方法对F32断层进行超前探测;并辅以数值模拟与物理模... 为了探明淮南潘一煤矿主井井筒掘进前方F32断层准确位置及富水情况,针对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认识多样性与结果多解性的问题,提出采用反射地震法和瞬变电磁法相综合的多参数综合物探方法对F32断层进行超前探测;并辅以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对井筒掘进前方地质条件超前探查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超前探测可以提升对掘进前方地质条件解释的准确率,其中反射地震波法可以定位地质界面位置,瞬变电磁法基于电性特征分析可以判断构造的富水特征,并可以辅助判定地质界面位置。现场应用得出F32断层的位置在-786.8~-792.8m段,岩层整体含水性不强;探测结果为井筒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掘进地质条件 综合探查 反射地震波法 瞬变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的面波与初至波研究剖面浅部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小娟 酆少英 +2 位作者 左莹 何银娟 季通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1,共7页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浅部反射资料的缺失,对确定浅部断层的位置及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面波分析方法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浅层反射地震 浅部纵横波速度比 浅部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地质体超前探测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齐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9,共5页
总结了地下灾害地质体超前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针对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对不同灾害地质体采用不同的地震反射波法与直流电法组合,通过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井下实验的观测和分析,找出有效、快速的综合观测方法,... 总结了地下灾害地质体超前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针对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对不同灾害地质体采用不同的地震反射波法与直流电法组合,通过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井下实验的观测和分析,找出有效、快速的综合观测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和最佳观测系统,提高超前探测的距离、精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体 超前探测 直流电法 地震反射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分块倾斜界面的反演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晓玲 郑需要 张先康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63-68,共6页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mP反射波资料,获得了该区域莫霍界面的三维分块形态.唐山附近莫霍界面错断与该区域1976年唐山地震及一系列余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间断面 地震波反射法 分块倾斜界面 地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追索地下人防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正根 龚育龄 邓茗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0-52,共3页
对于许多规模小、深度浅的地下人防工程.用地震反射波法查明它们在地下的分布和大小。在江西临川市某区,我们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等,合理布置测线,选择恰当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进行适当的... 对于许多规模小、深度浅的地下人防工程.用地震反射波法查明它们在地下的分布和大小。在江西临川市某区,我们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等,合理布置测线,选择恰当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进行适当的资料处理,得到了清晰的地震时间剖面。根据时间剖面上反映出来的反射空白区,较好地推断出了该区地下人防工程的分布位置和防空洞的深度、宽度等。为该区一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波法 反射空白区 人防工程 防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地震法探测煤矿采区断层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晓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1-1045,共5页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采区断层给开采带来的不利影响问题.采用二维地震法,对矿区煤层断层构造及断层位置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应用二维地震法对探测的矿区获得的反射波变化特征明显,波形比较稳定,在测区内可连续追踪,能较好地反映...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采区断层给开采带来的不利影响问题.采用二维地震法,对矿区煤层断层构造及断层位置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应用二维地震法对探测的矿区获得的反射波变化特征明显,波形比较稳定,在测区内可连续追踪,能较好地反映出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始终以高信噪比、高保真度、高分辨率为中心,以静校正、反褶积为重点,按照试处理、批处理、改善处理三步进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有效结合地震时间剖面图和瞬时相位剖面图的反映,更加清晰直观地观测出探测结果,探测成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法 断层 地质构造 反射波 时间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法观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云波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DTC-150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解释成果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法观测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煤岩有效地震波频率特性,提出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法观测系统的有效布设方式为震... 针对DTC-150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解释成果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法观测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煤岩有效地震波频率特性,提出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法观测系统的有效布设方式为震源置于掘进面远端,采用一炮多收制;介绍了该系统中高速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的电路设计;给出了该系统为消除掘进面绕射回波干扰和放炮形成的巷道声波干扰的处理方法。该系统已研制成功,实验结果表明,其本底噪声小,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物探 超前探测 地震反射法 多波多分量 一炮多收制 绕射回收干扰 声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英宾 李毅 +3 位作者 魏滨 刘波 张占彬 杨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2-1451,共10页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在铀矿勘查中各有优缺点。为了提高矿勘查提的效率,本文介绍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CSAMT)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通过CSAMT和浅...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在铀矿勘查中各有优缺点。为了提高矿勘查提的效率,本文介绍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CSAMT)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通过CSAMT和浅层地震联合测量解释两条控盆断裂,查明四方台组和明水组顶底界面埋深约200~400m,呈椭圆形北东向分布,由盆地边部向凹陷中心地层由薄变厚;工作区基底埋深约700~1000m,呈宽缓波浪状展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勘探深度大于700m时,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地层划分、查明基底埋深和基底断裂效果更好。经钻孔验证表明,合理利用CSAMT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找矿工作中具有可靠、经济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CSAMT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铀矿勘查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