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Ω phases in Al-Cu-Mg-Ag alloy
1
作者 刘冰滨 谷艳霞 +1 位作者 刘志义 田小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696-1704,共9页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second ph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urrent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are manual recognition and extracting by using software such as Image Tool and Nano Measurer. The weaknesses such as hi...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second ph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urrent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are manual recognition and extracting by using software such as Image Tool and Nano Measurer. The weaknesses such as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ow accuracy statistic results exist in these method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e Ω phase in A1-Cu-Mg-Ag allo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o do the A1 alloy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igital images process and recognize and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in the result image automatically. The top-ha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s well as several imaging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has been used i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reinto, top-hat transformation is used for elimination of asymmetric illumination and doing Multi-layer filtering to segment Ω phase in the TEM image. The testing results are satisfi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Ω phase with unclear boundary or small size can be recogniz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omiss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Ω phase can be avoided or significantly reduced. More Ω phases would be recognized (growing rate minimum to 2% and maximum to 400% in samples), accuracy of recognition and statistics results w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this method. And the manual error can be eliminated. The procedure recognizing and mak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in this method is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by the software. It can process one image, including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30 min, but the manual method such as using Image Tool or Nano Measurer need 2 h or more. The labor intensity is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 pattern recognition top-hat transformation second phases in A1 alloy quantitati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倒二叶叶鞘的转录组分析
3
作者 黄福灯 吴春艳 +4 位作者 郝媛媛 韩一飞 张小斌 孙会锋 潘刚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4,共12页
【目的】探明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粳稻品种秀水134种植在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的渗漏池中,选取抽穗后第10天的倒二叶叶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鉴定叶鞘对氮素响应... 【目的】探明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粳稻品种秀水134种植在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的渗漏池中,选取抽穗后第10天的倒二叶叶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鉴定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结果】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显示,三种氮素水平间存在17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HN与MN、MN与LN、以及HN与LN组间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数分别为312个和155个,263个和160个,1059个和542个。三种施氮水平间的共有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5个和53个,涉及营养元素吸收和转运、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植物激素响应以及光调控等生理生化过程。基于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途经分析,最终鉴定出参与氮素利用及光合作用的已知功能基因分别为6个和4个,以及50个功能未知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在倒二叶叶鞘的氮素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叶鞘对不同氮素水平响应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在氮素利用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二叶叶鞘 氮肥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
4
作者 何苗 田红娟 +4 位作者 毛东锋 赵霄晨 张姝婷 赵芳卿 吴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1-697,共7页
目的: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分析,探讨AML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初诊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二代测序进行AML相关基因检测,分析AML患... 目的: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分析,探讨AML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初诊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二代测序进行AML相关基因检测,分析AML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生存时间。结果:92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51例。共检测到38种基因突变。62例患者至少携带1个基因突变,30例患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14例预后良好组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为NRAS、KIT(21.43%,n=3),KRAS(14.29%,n=2);64例预后中等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为DNMT3A(18.75%,n=12)、NPM1(17.19%,n=11)、IDH2、FLT3-ITD、CEBPA(12.50%,n=8)、TET2(10.94%,n=7);14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为ASXL1、TP53、EZH2、NRAS(14.29%,n=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KIT在中危组中变异相对热点,DNMT3A在高危组的变异相对热点(P<0.05)。将在不同预后组中突变率较高的基因NRAS、KIT、IDH2、DNMT3A、NPM1、FLT3-ITD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KIT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其余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L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本研究中67.4%的患者至少携带1个基因突变,不同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核型患者中突变频率不一致,存在明显的优势突变,并且KIT、DNMT3A可以作为评估预后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变基因 二代测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不平衡补偿的加速度计二次项系数的精确标定方法
5
作者 李巍 李大庆 +1 位作者 汤莉 刘逸康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针对精密离心机标定加速度计时其动不平衡误差将引入虚假二次项,导致加速度计二次项系数标定精度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不平衡补偿的加速度计二次项系数精确标定方法。通过对称安装两只参考加速度计作为桥梁,提出轮询调度法和动不平衡误... 针对精密离心机标定加速度计时其动不平衡误差将引入虚假二次项,导致加速度计二次项系数标定精度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不平衡补偿的加速度计二次项系数精确标定方法。通过对称安装两只参考加速度计作为桥梁,提出轮询调度法和动不平衡误差实时补偿技术,分离并抑制了离心机动不平衡误差对测试加速度计标定精度的影响,显著提升了二次项系数的标定准确性。参考加速度计表现出较稳定的不确定度,验证了其作为动不平衡实验基准器件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将加速度计二次项系数标定不确定度由2.59×10^(-6) g/g^(2)降低至5.83×10^(-8) g/g^(2),为高精度加速度计标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离心机 动不平衡 加速度计 二次项系数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具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元分析的证据
6
作者 李莹 翟一惠 +4 位作者 郝守彬 戴雅杏 马晓博 李甜甜 王悦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1233,I0015,I0016,共15页
二语具身效应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探讨,但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为进一步明确二语具身效应的加工和影响机制,本研究整合二语具身学习的相关研究,并从学习者特征和语言特征两个维度探究二... 二语具身效应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探讨,但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为进一步明确二语具身效应的加工和影响机制,本研究整合二语具身学习的相关研究,并从学习者特征和语言特征两个维度探究二语具身效应的影响因素,最终对60篇文献(186个效应量, 2520个被试)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二语学习和加工中存在具身效应,总效应量显著(Hedges’g=0.34,p<0.001);二语熟练度和语言距离对二语具身效应具有调节作用,且二语熟练度和语义内容对二语具身效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基于当前研究发现,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二语具身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及学习者因素和语言因素对二语具身效应的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学习 具身认知 元分析 学习者因素 语言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的大跨悬索桥挠度可靠度评估方法
7
作者 程进 孙克荻 袁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共9页
大跨度悬索桥造价高,通行量大,扮演着交通网络的关键角色。作为控制性工程,目前主要采用有限元方法等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安全可靠性进行计算和分析。但是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空间上还存在变异性和相关性,故引入... 大跨度悬索桥造价高,通行量大,扮演着交通网络的关键角色。作为控制性工程,目前主要采用有限元方法等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安全可靠性进行计算和分析。但是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空间上还存在变异性和相关性,故引入随机场因素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随机场理论与可靠度理论,提出了基于随机场的大跨度悬索桥可靠度评估方法。方法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采用中心点法和相关函数处理随机场;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数值分析;采用一次二阶矩法中的验算点法进行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介绍了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编写了与之对应的分析程序,通过若干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和程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最后以三塔四跨悬索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为工程实例,考虑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异性和相关性,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对其挠度可靠度进行评价,分析了考虑随机场对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挠度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大跨度悬索桥的可靠度评估。考虑随机场相比不考虑随机场计算得到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靠度指标偏小。这说明,忽略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参数在空间上的变异性和相关性,会导致过高估计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随机场 一次二阶矩法 有限元分析 可靠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低碳经济优化及降碳效果分析
8
作者 耿光飞 宋方烁 +1 位作者 汪泽州 解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140,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实现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问题,提出了一种“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配电网低碳经济优化方法。首先,以考虑弃风弃光成本、柔性负荷与储能装置调度成本、碳排放成本等的配电网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建模。...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实现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问题,提出了一种“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配电网低碳经济优化方法。首先,以考虑弃风弃光成本、柔性负荷与储能装置调度成本、碳排放成本等的配电网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建模。其次,通过二阶锥松弛技术,将其转变为混合整数凸规划模型,进一步提高计算速率。然后通过修改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证明了该方法在降低配电网经济成本和碳排放方面的优越性。最后,对“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中不同降碳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协调低碳经济运行与传统经济运行之间矛盾与统一的博弈关系,得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两种运行方式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 “源-网-荷-储”协同优化 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 降碳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测距误差建模及其长期改正精度研究
9
作者 崔晓航 李得海 +5 位作者 赵春梅 秘金钟 吴文坛 陈永立 王洪杰 王维帅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8,60,共10页
针对超宽带(UWB)技术室内高精度定位测距易受信号往返时延测量误差影响的问题,研究UWB测距误差建模及其长期改正精度:构建UWB测距误差模型,并利用建模系数研究跨天、周、季UWB测距误差改正效果;然后提供不同模型的建模精度和不同跨天间... 针对超宽带(UWB)技术室内高精度定位测距易受信号往返时延测量误差影响的问题,研究UWB测距误差建模及其长期改正精度:构建UWB测距误差模型,并利用建模系数研究跨天、周、季UWB测距误差改正效果;然后提供不同模型的建模精度和不同跨天间隔下的改正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原始UWB测距值经过系统误差建模后精度可提升约3倍,二次多项式建模精度略优于一次多项式;利用模型系数跨天、周、季改正UWB测距误差,模型改正后测距精度可提升2~3倍,且一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改正精度无显著差异;随着跨天间隔增加,利用模型系数跨天改正UWB测距的残差中误差未出现一致增大趋势;利用模型系数对长期定位实验测距误差进行补偿改正,改正前后定位精度变化与测距误差改正前后一致,验证了误差改正模型对定位精度提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UWB)技术测距 误差分析 误差建模 二次多项式 多期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二阶弹性分析的海上风电支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10
作者 邱旭 王志成 +3 位作者 万兆聪 冯又全 陈俊岭 李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6-682,共7页
对现有规范中的不同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不同形式海上风力发电支撑结构的基于整体二阶弹性分析的结构设计方法。对基于一阶弹性分析的压弯整体稳定验算公式进行修正,使其能适用于二阶弹性分析下等截面和变截面构... 对现有规范中的不同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不同形式海上风力发电支撑结构的基于整体二阶弹性分析的结构设计方法。对基于一阶弹性分析的压弯整体稳定验算公式进行修正,使其能适用于二阶弹性分析下等截面和变截面构件验算;根据支撑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介绍通过在支撑点处施加假想力来考虑导管架结构整体几何缺陷的方法。所提设计方法可与基于一阶弹性分析的传统设计方法保持协调过渡,能更好地考虑结构二阶效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机组 支撑结构 稳定分析 一阶弹性分析 二阶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材料和嵌体洞型修复下颌第二磨牙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于丁一 司红羚 +1 位作者 赵雯静 刘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伴牙槽骨吸收时,不同材料及洞型修复后,是否会增加远中根根折风险。方法:使用Micro-CT、Mimics 21.0、geomagic、ANSYS 17.0建立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构建3...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伴牙槽骨吸收时,不同材料及洞型修复后,是否会增加远中根根折风险。方法:使用Micro-CT、Mimics 21.0、geomagic、ANSYS 17.0建立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构建3种嵌体和高嵌体洞型,分别使用3种不同修复材料(优韧瓷Lava Ultimate、二硅酸锂玻璃瓷e.max CAD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3Y-TZP陶瓷e.max Zir CAD),并90°和45°加载,组合分析应力分布。结果:3种洞型中,[牙合]面覆盖的高嵌体远中根面最大等效应力最小;3种材料中,使用优韧瓷,远中根面最大等效应力最大,应力均集中于牙根上半段。结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位于CEJ以下并伴牙槽骨吸收时,牙尖覆盖的高嵌体洞型和纳米复合树脂陶瓷可减轻远中根尖区的根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嵌体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水电站地面厂房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措施研究
12
作者 刘彪 李志远 +3 位作者 郭胜山 赵建军 赵宗国 董丹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地面厂房上部采用排架柱结构具有节省材料、空间利用高等优点。但由于上下部结构存在显著的质量和刚度突变,地震时将导致上部结构产生强烈的鞭梢效应。因此,厂房排架柱的抗震安全评价及抗震措施研究是排架柱设计的关键问题。其中,排架... 地面厂房上部采用排架柱结构具有节省材料、空间利用高等优点。但由于上下部结构存在显著的质量和刚度突变,地震时将导致上部结构产生强烈的鞭梢效应。因此,厂房排架柱的抗震安全评价及抗震措施研究是排架柱设计的关键问题。其中,排架柱二阶效应的合理模拟是抗震安全评价里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于国际水电工程设计,如何基于国际规范正确地考虑二阶效应以及降低结构鞭梢效应是目前厂房抗震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上述问题,以印度尼西亚某水电站地面厂房为例开展了厂房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对比分析了上部结构为排架柱和墙体两种不同设计方案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表明:从基础传来的地震波经厂房下部结构放大后,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显著。上部为墙体结构的动力响应小于排架柱结构,增加剪力墙能有效提高厂房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地面厂房 排架柱结构 鞭梢效应 二阶效应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来自二阶元分析的证据
13
作者 刘革平 孙帆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共11页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工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却存在较大差异。以往的元分析类研究主要依赖于一阶元分析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抽样误差和发表偏倚等问题,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该研...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工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却存在较大差异。以往的元分析类研究主要依赖于一阶元分析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抽样误差和发表偏倚等问题,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该研究采用二阶元分析方法,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何以有效”这一问题,对一阶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在情感体验、社交互动等非认知能力方面的综合影响大于其对单一学习绩效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的丰富度对教学应用效果无显著影响;教学应用的年份与样本研究质量等因素会影响其应用效果。基于上述发现,研究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具体建议:一是突破单一绩效评估局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提升教师的技术敏锐度,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应性应用;三是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教学设备,避免技术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元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 学习效果 调节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双子样二次迭代圆锥误差补偿算法
14
作者 刘明 王枭 邓冲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5,共6页
用等效旋转矢量表示姿态变化的捷联惯导系统中,多子样圆锥误差补偿方法是通过提高子样数来补偿精度,子样数的增加会导致姿态结算计算量增大,降低导航的实时性,且硬件条件也不支持无限增大子样数,因此,在不增加计算负担和同等子样数条件... 用等效旋转矢量表示姿态变化的捷联惯导系统中,多子样圆锥误差补偿方法是通过提高子样数来补偿精度,子样数的增加会导致姿态结算计算量增大,降低导航的实时性,且硬件条件也不支持无限增大子样数,因此,在不增加计算负担和同等子样数条件下,基于二次迭代圆锥误差补偿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以双子样为例,推导了双子样二次迭代优化算法及改进后算法的优化补偿系数,通过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在同等子样数下能够显著提高圆锥误差的补偿精度,提高了捷联惯导的姿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旋转矢量 圆锥算法 误差分析 二次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15
作者 时伟 郭举 +3 位作者 夏堡 曾兰 陶春霖 唐正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以茅台镇某酒厂不同年份(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生产的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解析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挥发... 以茅台镇某酒厂不同年份(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生产的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解析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的香气特征相似,均为酸香、粮香较突出;从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共检出16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酸类9种、酯类47种、醛类19种、醇类27种、酮类16种及其他类47种,以酸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为主,且各类物质的含量均随贮存年份增加而升高。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样品能明显被区分,模型预测能力较高,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且P<0.05为筛选条件,筛选出71种重要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异戊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二丙基二硫等。该研究结果为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风味物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二轮次基酒 贮存 年份 多元统计分析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扇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表征——以辽河油田HH19断块沙二段油藏为例
16
作者 张朝辉 闵忠顺 +5 位作者 刘洁 李滨 郭泽萍 谢俊 王金凯 张文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了储层砂体的精细刻画及其展布规律的高精度预测。首先,结合岩心观察、单井相表征及测井相结果,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并划分4种沉积微相类型;然后,基于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对比等技术,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借助属性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多种能够反映扇三角洲沉积规律的地震相属性,并进行融合分析,精确刻画沙二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最后,综合沉积相及地震相研究成果,预测沙二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沙二段 多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SSHR) basin in China,obtained during two years(2012-2013) of monitoring of 10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t 15 differen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ampling sites.Three significant groups,highly polluted(HP),moderately polluted(MP) and less polluted(LP),of sampl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A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A identified p H,F,DO,NH3-N,COD and VPh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However,DA did not give a considerable data reduction(40% reduction).PCA/FA resulted in three,three and four latent factors explaining 70%,62% and 7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HP,MP and LP regions,respectively.FA revealed that the SSH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oint sources: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non-point sources:domestic sewage,livestock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seasonal effect,and natural inputs).PCA/FA in the whole basin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for data reduction because it used only two parameters(about 80% re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xplain 72% of the data variation.Thus,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utility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sets and,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for effective stream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ond-order consensus in networks of dynamic agents with communication time-delays 被引量:5
18
作者 Bo Yang1,2, Huajing Fang3, and Hua Wang4 1. School of Navig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P. R. China 2. Wuhan Second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64, P. R. China +1 位作者 3. Department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4.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02215, US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second-order consensus protocols with time-delays and gives the measure of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tocols to the time-delay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of agents with second-order dynamics. By employi... This paper proposes second-order consensus protocols with time-delays and gives the measure of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tocols to the time-delay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of agents with second-order dynamics. By employing a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it is proven that the information states and their time derivatives of all the agents in the network achieve consensus asymptotically, respectively, for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timedelay if the topology of weighted network is connected. Particularly, a tight upper bound on the communication time-delay that can be tolerated in the dynamic network is found. The consensus protocol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sense that each agent only needs information from its neighboring agents, which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connec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agents significantl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sharp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for second-order consensus in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communication time-del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order consensus protocols dynamic networks algebraic graph theory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性共谋:基层公务员借调的类型与生成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华兴 赵思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6,共9页
公务员借调是地方政府应对编制约束的弹性用人制度,体现了上下级为达成治理目标、完成治理任务而形成的默契与共识。在治理性共谋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借调类型及其生成逻辑,将其视为以治理达成为黏合剂的上级-下级与组织-个人的积极导向... 公务员借调是地方政府应对编制约束的弹性用人制度,体现了上下级为达成治理目标、完成治理任务而形成的默契与共识。在治理性共谋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借调类型及其生成逻辑,将其视为以治理达成为黏合剂的上级-下级与组织-个人的积极导向共谋策略。基层公务员借调呈现压力传导-权威服从式、资源供给-机会竞争式、任务导向-责任履行式、强势动员-理性遵从式等四种类型。借调是治理目标动员下制度弹性-资源嵌入-个人选择等多层面策略叠加的结果。制度弹性在制度层面解释了借调的可能性,借调是地方政府为应对治理不确定性而设的人事制度留白;资源嵌入从组织层面剖析了借调的推动机制,借调是上级部门基于权威压力与机会资源所促成的官僚体制内部人力资源非正式分配过程;个人选择聚焦被借调基层公务员的微观行动逻辑,是否同意借调是基于制度遵从与资源获取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 借调 生成逻辑 类型学分析 治理性共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鉴别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标准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参考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红外峰位及部分纸样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确认纸样中的所有红外谱峰归属;并采用分波段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似度极高的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4000~1800、1800~1500、1500~1200和1200~600cm^(-1)四个波段的谱图特征;同时对4cm^(-1)精度的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1500~1200和1200~900cm^(-1)两个波段的二阶导数谱图特征;最后通过红外结晶指数及其他峰高和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实现对纸类更细致的区分。应用上述方法对16个盲测样品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红外分析结果与显微纤维鉴别结果一致,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传统手工纸无损纤维鉴别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TR-FTIR无损分析法可对麻、桑构皮、檀皮、瑞香皮和竹几大类原料的传统手工纸纤维类型作出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对于混料的宣纸也同样适用;但对于显微分析也难以鉴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原料如桑、构皮之间的精细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中国传统手工纸 纤维鉴别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