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海水条件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快速挂膜启动试验
1
作者 杨吉平 郭黎明 +1 位作者 王志 王朋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海水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时间通常较长。为实现人工海水条件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滤片的快速挂膜,通过搅拌滤片,采用低成本的海水配方、专用营养液以及选择多样化的菌种等方法和措... 海水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时间通常较长。为实现人工海水条件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滤片的快速挂膜,通过搅拌滤片,采用低成本的海水配方、专用营养液以及选择多样化的菌种等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试验,并建立了以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滤片颜色和孔隙生成物为指标的评估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化学营养组的56 d,发酵营养组经过46 d即完成了挂膜。挂膜过程中氨氮质量浓度最高为20.36~25.12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最高为45.28~53.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挂膜 人工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黄志涛 宋协法 +4 位作者 李勋 万荣 董登攀 石蓉蓉 翟介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2-247,共6页
为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其内部微生物的多样性。该文采用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3级浸没式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浸没式生物滤池的... 为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其内部微生物的多样性。该文采用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3级浸没式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浸没式生物滤池的样品分别获得712,635,865个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共同包含的OTU为488个,其中3号滤池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1号和2号生物滤池,且1号生物滤池和2号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在门的水平,3个滤池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在属的水平,发现3个滤池中起硝化作用的细菌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该试验为揭开生物滤池这个"黑匣子"提供数据基础,对研究海水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的构建及其脱氮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微生物 污染 循环水养殖 浸没式生物滤池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工艺设计及净化效能 被引量:70
3
作者 吴振斌 李谷 +2 位作者 付贵萍 贺锋 成水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CODcr和BOD5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80.5%~82.9%、45.2%~64.2%和61.0%~77.0%,对NH4^+-N、NO3^-—N、TN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51.5%~67.8%、-90.6%~40.0%和29.1%~68.6%,对TP和IP的去除率为72.7%~89.1%和o~33.3%,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等生命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出水水质除溶氢外能诀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初步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用水处理和回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水力负荷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培养生物膜法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齐巨龙 赖铭勇 +3 位作者 谭洪新 罗国芝 王茂元 田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为缩短新建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时间,通过预培养生物膜的方法获得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2.5 m3过滤材料,将其置于新建系统的生物过滤器中进行硝化细菌接种,系统放养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L innaeus)。结... 为缩短新建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时间,通过预培养生物膜的方法获得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2.5 m3过滤材料,将其置于新建系统的生物过滤器中进行硝化细菌接种,系统放养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L innaeus)。结果表明:经12 d系统的硝化功能成熟,养殖池氨态氮维持在0.50 mg/L左右,亚硝态氮维持在0.10 mg/L以下,系统运行34 d,硝态氮上升至63.58 mg/L。18~48 d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养殖池出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44 mg/L,进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05 mg/L,一次性平均去除率88.64%。系统的日换水量〈1%。养殖1个月,美国红鱼成活率90.91%,养殖密度达28.65 kg/m3水体。预培养生物膜法有效缩短了海水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的时间,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时间、系统运行稳定的特点,将使内陆地区开展海水鱼养殖变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培养生物膜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 硝化 美国红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养殖循环系统中固体废物的粒径分布与沉降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长发 徐岩 +4 位作者 晏再生 朱学惠 王欣然 张俊新 何洁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沉淀槽是收集系统中固体废物的最简单装置,其设计参数与其沉淀的颗粒物特性有关。通过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循环系统产生固体废物的粒径分布和沉降特征,得到了牙鲆养殖固体废物去除的沉淀槽设计参数——溢流率与颗粒... 沉淀槽是收集系统中固体废物的最简单装置,其设计参数与其沉淀的颗粒物特性有关。通过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循环系统产生固体废物的粒径分布和沉降特征,得到了牙鲆养殖固体废物去除的沉淀槽设计参数——溢流率与颗粒物去除效率间的关系,可作为设计沉淀槽时参考。结果表明:系统产生固体废物量为0.13-0.27 kg TSS/kg饲料,平均为(0.22±0.06)kg TSS/kg饲料。沉淀槽中固体废物主要为粒径〈200μm的颗粒,占51.5%,其粒径分布符合双曲线型分布。在给定溢流率的情况下,沉淀槽的固体废物理论去除效率可采用颗粒物的沉降曲线估算。溢流率为1/16 m3/(m2.s)时计算的颗粒物理论去除效率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循环养殖系统 颗粒物 固体废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海水养鱼系统中pH值调节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齐闯 徐善良 +3 位作者 邵波 刘飞 程亮 熊梦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分别采用NaHCO3、Na2CO3和NaOH 3种碱性试剂,3种添加方式调节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水样的pH值。结果表明:从NaHCO3、Na2CO3和NaOH相应的滴定曲线确定突跃点pH值分别为7.25±0.04,7.22±0.01,7.11±0.01;发现添加714m g/L的NaH... 分别采用NaHCO3、Na2CO3和NaOH 3种碱性试剂,3种添加方式调节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水样的pH值。结果表明:从NaHCO3、Na2CO3和NaOH相应的滴定曲线确定突跃点pH值分别为7.25±0.04,7.22±0.01,7.11±0.01;发现添加714m g/L的NaHCO3可以有效提高并稳定水体的pH值,调节效果优于另两种碱试剂;"一次性"、"分四次"和"连续性"3种添加方式中,以"连续性"添加的水体pH值上升最平缓。要使循环海水的pH值维持在7.20~8.00之间,应在突跃点pH值7.22前夕,用连续添加的方式加入NaHCO3试剂,周期约为15~1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海水 养殖系统 PH值 碱性试剂 NAH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生长特点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韩晓磊 王浩 +4 位作者 高俊杰 孙玉祥 张耀文 顾晓丁 徐建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7-572,共6页
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 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为(303.14±73.17)g、平均体长为(26.76±3.13)cm;体质量(m)与日龄(t)间呈指数关系:m=0.0651t1.6147,r2=0.9974,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46%,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为(1.82±0.57)g;体长(L)与日龄间呈线性关系:L=0.0961t+9.1442,r2=0.9766,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5%,平均体长日增长量为(0.10±0.04)cm;体质量与体长符合幂函数:m=0.0132L3.0455,r2=0.9828。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相对增加量、特定生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0℃以下明显影响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生长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塘处理的不同水交换率对池塘水质及鲫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莉 张世羊 +2 位作者 陶玲 李谷 袁林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89,共5页
构建了1套以生物塘为净化设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各池塘鲫鱼放养密度与规格相同,通过设置不同水交换率(分别为5%、10%、15%)与未循环水的对照试验,探讨了基于此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养殖效果以及净化效率问题。结果表明,生物... 构建了1套以生物塘为净化设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各池塘鲫鱼放养密度与规格相同,通过设置不同水交换率(分别为5%、10%、15%)与未循环水的对照试验,探讨了基于此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养殖效果以及净化效率问题。结果表明,生物塘对养殖尾水中氨氮、TN、TP、PO43--P、BOD5、CODMn、和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8%、10.8%、27.1%、26.7%、31.3%、19.2%和37.7%,水质相对稳定,养殖尾水经生物塘处理后基本满足渔业用水要求,鱼体增重、养殖效益高于对照组。试验期间系统实现了污水0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塘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交换率 异育银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与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平 罗国芝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9,24,共5页
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环境法规的完善,政府将逐步要求养殖单位在养殖系统内部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已报道的处理方法有堆肥、掩埋等。概述了循环水养... 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环境法规的完善,政府将逐步要求养殖单位在养殖系统内部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已报道的处理方法有堆肥、掩埋等。概述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应用人工湿地法、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的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固体废弃物处理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水处理核心单元的处理效率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朱学宝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常用的闭合循环养殖车间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过滤技术、固液分离技术、臭氧(紫外线)消毒技术、蔬菜水载培技术)处理养鱼用水,通过测定几项常见的水质指标,研究了这几种核心技术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器... 采用常用的闭合循环养殖车间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过滤技术、固液分离技术、臭氧(紫外线)消毒技术、蔬菜水载培技术)处理养鱼用水,通过测定几项常见的水质指标,研究了这几种核心技术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器对进水中总氨氮(TNH3-N)、NO2-N、COD的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44.79%、20.31%、20.10%;开启泡沫分离-臭氧装置对TNH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39%和38.1%;仅开启泡沫分离器时,试验装置对TNH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2.45%和24.71%;蔬菜水培渠对TNH3-N的一次性去除率最高可达57.46%,对磷酸盐、COD都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系统运转140d,养殖用水水质保持在TNH3-N〈1.5mg/L、NO2-N〈0.8mg/L的水平。试验期间,暗纹东方纯Fugu obscurus的生长状况良好,平均每尾增重50-90g,饲料系数平均为1.8,成活率平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 生物过滤器 臭氧-泡沫分离 蔬菜水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法SBR(BSBR)在循环养殖水处理中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晃 管崇武 +2 位作者 倪琦 宋红桥 胡伯成 《南方水产》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膜法SBR(sequence batch reactor)是将SBR法与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此研究以总氨氮(TAN)及总氮(TN)的去除反应速度作为考察指标,分析生物膜法SBR(biofilm sequence batch reactor,BSBR)处理水产循环... 膜法SBR(sequence batch reactor)是将SBR法与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此研究以总氨氮(TAN)及总氮(TN)的去除反应速度作为考察指标,分析生物膜法SBR(biofilm sequence batch reactor,BSBR)处理水产循环养殖系统水体中影响TAN及TN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pH和碱度对硝化反应有很大的影响,pH控制在6.3以上时TAN处理效果较好。溶解氧(DO)对反硝化反应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水生生物的生长需求,在此试验系统中进入反应器的水体DO最好能控制在4.5~6.5mg·L^-1。水温保持在20%左右,可以保证有一个较好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法SBR 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的制备及其对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石 陈翔 +2 位作者 李月 王吟 吴凡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2,68,共6页
研制了一种以聚丁酸丁二醇酯(PBS)为骨料的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污染物质进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的挂膜时间为15 d,是普通填料的一半。在水力停... 研制了一种以聚丁酸丁二醇酯(PBS)为骨料的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污染物质进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的挂膜时间为15 d,是普通填料的一半。在水力停留时间2 h下,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和普通填料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5.45%和83.65%;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5.23%和68.34%。水力停留时间对改性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污染物具有较大影响,并且其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而下降。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系统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 同步硝化反硝化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与日投饵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CO_2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香 刘鹰 +2 位作者 王顺奎 于凯松 田会芹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在调查了15套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养殖密度、日投饵量对二氧化碳(CO2)积累的影响;并选择了养殖密度不同的2套系统,通过比较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分析了CO2在系统各单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 在调查了15套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养殖密度、日投饵量对二氧化碳(CO2)积累的影响;并选择了养殖密度不同的2套系统,通过比较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分析了CO2在系统各单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养殖池中CO2浓度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R2=0.747);系统日投饵量与养殖池中CO2浓度呈线性相关(R2=0.574 2),且当日投饵率为1.3%时,由于残饵的存在,较大的日投饲量并没有导致相应的CO2积累;同时,密度较高系统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均比密度较低系统的同等单元高。因此,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重CO2脱除设施的设计,以减少CO2积累所带来的潜在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鱼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养殖密度 日投饵量 CO2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硝化滤器中氨氧化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长发 姚敬元 +1 位作者 袁瑗 刘卫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2,共7页
研究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为提高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为特异性工程菌构建提供依据。采用改良的AFLP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的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和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片段及其... 研究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为提高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为特异性工程菌构建提供依据。采用改良的AFLP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的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和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片段及其系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分析16S rRNA基因得到的序列片段比分析amoA基因片段得到了更多信息,准确度较高,可作为分析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氨氧化菌群组成的有效方法。克隆测序所得序列与网上公布数据比对,可见存在于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的氨氧化细菌与Nitrosomonas cryotolerans、Nitrosomonas oligotropha、Nitrosospira tenuis、Nitrosomonas marina相似度达100%,与Nitrosomonas aestuarii相似度为87%。大部分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仅少数序列属于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采用16S rRNA基因和amoA片段分析方法得到的附着于封闭循环海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的氨氧化细菌主要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的β-亚类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少量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氨氧化细菌,以及一定数量的γ-亚类氨氧化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硝化作用滤器 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16S RRNA AM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清洗生物滤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成林 徐皓 +1 位作者 倪琦 张宇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自清洗生物滤器作为生物处理设备中的最新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节能和高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以流化床生物滤器、移动床生物滤器、微珠生物滤器等为代表的生物过滤装备,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结构特点以及这些设施中... 自清洗生物滤器作为生物处理设备中的最新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节能和高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以流化床生物滤器、移动床生物滤器、微珠生物滤器等为代表的生物过滤装备,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结构特点以及这些设施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根据国外最新发展情况对自清洗生物滤器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洗生物滤器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带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幼鱼在封闭循环水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3 位作者 吴雷明 李炎璐 王鲁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6,共6页
观测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幼鱼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幼鱼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生长特性,用SPSS 17.0软件中的Curve Estimation对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经过122 d的养殖,... 观测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幼鱼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幼鱼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生长特性,用SPSS 17.0软件中的Curve Estimation对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经过122 d的养殖,七带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114.836±25.343)g增加到(213.861±38.604)g,相对增长率为0.707%,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06t3+1.622t+13.954,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436BL2.055;云纹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79.620±13.007)g增加到(238.086±46.307)g,相对增长率为1.631%,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13t2+2.008t+11.540,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018BL3.083。两种幼鱼丰满度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都保持在2.2-3.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云纹石斑鱼 封闭循环水养殖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晃 张宇雷 +2 位作者 吴凡 倪琦 徐皓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年第5期10-13,共4页
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可以划分成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研究技术路线,一是高集成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水处理设备来获得良好的水质,通过各种自动化设施来减少人员劳动强度,通过高精度的水质监控系统来... 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可以划分成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研究技术路线,一是高集成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水处理设备来获得良好的水质,通过各种自动化设施来减少人员劳动强度,通过高精度的水质监控系统来实时反馈系统运行状态。二是经济型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主要是以简化水处理设备,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美国 工厂化养殖 循环水养殖系统(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超 孙建明 +2 位作者 徐哲 吴斌 吴垠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X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X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丈,盐度25~30,溶氧(DO)&8mg/L,氣氮浓度0.20~1.16mg/L,亚硝酸盐氮0.05~0.40mg/L。试验共持续250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d,密度由13.82kg/m3增加到28.89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特定生长率(5^/〇为(0.90±0.06)%;第2阶段106(1,密度由28.891^1113增加到53.361^111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fl为(0.67±0.02)%;第3阶段57d,密度由46.98kg/m3增加到69.50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014±75)g,SGfl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fl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高密度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质指标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建绍 朱志煌 +4 位作者 李雷斌 杨求华 钟建兴 方民杰 陆振 《渔业研究》 2018年第4期249-257,共9页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特征,并比较养殖患病(溃疡症)的双斑东方鲀的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健康的之间的差异,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双斑东方鲀细菌性病害发生...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特征,并比较养殖患病(溃疡症)的双斑东方鲀的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健康的之间的差异,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双斑东方鲀细菌性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细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目为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硫发菌目(Thiotrichales)、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弧菌目(Vibrionales),优势细菌科为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硫发菌科(Thiotrichaceae)、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患病的和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相似度高,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较大差异,在同一分类水平上各细菌群落丰度占比差异显著;二者核心微生物(属)的差异明显,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Polaribacter属为主;患病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弧菌科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为主,而发光杆菌属和弧菌属的多数种类属于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双斑东方鲀患病(溃疡症)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弧菌属丰度占比高有关。该研究结果对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及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东方鲀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养殖水体 细菌群落 核心微生物(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中国北方石斑鱼养殖成本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辛乃宏 张树森 +3 位作者 杨永海 朋礼全 于学权 王祯辉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研究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本及其构成,依据典型的北方循环水养殖工艺和设施配套以及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分别测算了养殖单产为30 kg/m^2、40 kg/m^2和存活率为60%、70%、80%时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成本... 为研究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本及其构成,依据典型的北方循环水养殖工艺和设施配套以及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分别测算了养殖单产为30 kg/m^2、40 kg/m^2和存活率为60%、70%、80%时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成本及其构成。养殖单产和存活率能显著影响养殖成本,养殖单产30 kg/m^2、存活率60%时的养殖成本为55.80元/kg,单产40 kg/m^2、存活率80%时的养殖成本为45.07元/kg。苗种、饲料、人工、水电、折旧费用是构成养殖主要成本,占总费用的88%~90%。提高存活率可以显著减少单位苗种成本,存活率从60%提高到80%,苗种成本由12.5元/kg降低到9.385元/kg。而提高单位产量可以减少人工、水电、折旧、管理、防疫、液氧等分摊成本,单位产量从30 kg/m^2提高到40 kg/m^2,总分摊成本从29.9元/kg降低到22.48元/kg。本研究可为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循环水养殖 养殖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