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面波直接反演方法研究滇西北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
1
作者 茶文剑 王伟君 +1 位作者 张圆缘 黑贺堂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我国滇西北地区(25°~27°N,99°~101°E)是川滇菱形地块西边界所在区域,由于构造运动活跃,是我国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孕震结构。文章利用该地区69个短周期流动台站2020年记录的连续波形,通过... 我国滇西北地区(25°~27°N,99°~101°E)是川滇菱形地块西边界所在区域,由于构造运动活跃,是我国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孕震结构。文章利用该地区69个短周期流动台站2020年记录的连续波形,通过背景噪声互相关计算和时频分析方法,提取所有台站对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反演方法,得到研究区地下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大型断裂带的分段特征明显。如维西—乔后断裂带浅层5 km内整体表现为西北部高速,东南部低速;程海断裂带北段高南段低,在宾川盆地存在厚度约5 km的低速异常,说明宾川盆地存在较厚的沉积层。地壳浅层波速和地形起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盆地区域整体表现为低速,高山区域为高速。2021年漾濞M S6.4地震发生在S波高低速过渡区域,研究区中下地壳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速区,可能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孕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地区 背景噪声 面波直接反演方法 地壳s波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microwav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H_(2)S into H_(2) and S at low temperature over Mo_(2)C@CeO_(2) catalysts
2
作者 SUN Hongyang CHEN Jun +2 位作者 TU Cong ZHOU Jicheng XU Wentao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9-1415,I0027,I0028,共19页
The new technology of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H_(2)S into high value-added H_(2) and S,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laus process in industry,is an ideal route that can not only deal with toxic and abundant H_(2)S waste g... The new technology of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H_(2)S into high value-added H_(2) and S,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laus process in industry,is an ideal route that can not only deal with toxic and abundant H_(2)S waste gas but also recover clean energy H_(2),which has significant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dvantages.However,the highly effective decomposition of H_(2)S at low temperatures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because of the stringent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onstraints(only 20% even at high temperature of 1010℃).Conventional microwave catalysts exhibit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at low temperatures(below 600℃).Herein,Mo_(2)C@CeO_(2) catalysts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robust microwav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H_(2)S at low temperatures.Two carbon precursors,para-phenylenediamine(Mo_(2)C-p)and meta-phenylenediamine(Mo_(2)C-m),were employed to tailor Mo_(2)C configurations.Remarkably,the H_(2)S conversion of Mo_(2)C-p@CeO_(2) catalyst at a low temperature of 550℃ is as high as 92.1%,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H_(2)S equilibrium conversion under the conventional thermal conditions(2.6% at 550℃).To our knowledge,this represents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 for microwav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H_(2)S at low temperature of 550℃.Notably,Mo_(2)C-p demonstrated superior intrinsic activity(84%)compared to Mo_(2)C-m(6.4%),with XPS analysis revealing that its enhanced performance stems from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Mo_(2+)active sites.This work presents a substitute approach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H_(2)S waste gas and opens up a novel avenue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microwave catalysts for microwave catalytic reaction at low-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H_(2)s microwave catalysis low temperature microwave selective catalytic effect Mo_(x)C@CeO_(2) H_(2)pro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uster direction controlling of assembled spacecraft based on gimbal suspension
3
作者 Hongliang Xu Hai Hu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442-448,共7页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its control effect are affected considerably by the mass-property parameters of the spacecraft. In the mission of on-orbit servicing, as fuel is expended, or the payloads are add...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its control effect are affected considerably by the mass-property parameters of the spacecraft. In the mission of on-orbit servicing, as fuel is expended, or the payloads are added or removed, the center of mass will be changed in certain axe; consequently, some thrusters' directions are deviated from the center of mass(CM) in certain plane. The CM of assembled spacecraft estimation and thruster direction control are studied. Firstly, the attitude dynamics of the assembled spacecraft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ewton-Euler method. Secondly, the estimation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least recursive squares algorithm. Then, a scheme to control the thrusters' directions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gimbal installed at the end of the boom, the angle of the thruster is controlled by driving the gimbal; therefore, thrusters can be directed to the CM again.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verify this schem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clearly show that this control scheme is rational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rbit servicing thruster's direction control assembled spacecraft center of mass(CM)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火山群及邻区三维地壳S波速度结构:来自背景噪声面波直接成像约束
4
作者 李若豪 雷建设 宋晓燕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0-1112,共23页
大同火山群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因地质构造复杂和地震频发而引起广泛关注。文中基于地震科学国际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收集的2020年1—12月期间中国地震局省级宽频带(60s~50Hz、120s~50Hz、360s~20Hz)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 大同火山群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因地质构造复杂和地震频发而引起广泛关注。文中基于地震科学国际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收集的2020年1—12月期间中国地震局省级宽频带(60s~50Hz、120s~50Hz、360s~20Hz)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资料,拾取5~30s背景噪声面波频散曲线,利用面波直接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深至40km、空间分辨率为0.75°×0.75°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模型。成像结果显示,上地壳S波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特征吻合较好,山西断陷带普遍表现出低速异常,主要反映了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和大同盆地的结构特征,推测与盆地浅部覆盖的新生代沉积层有关,而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因位于基岩区而表现为高速异常。在中下地壳,大同火山群下方的低速异常范围扩展至整个山西断陷带北部及以西地区,可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至地壳后在大同火山及邻区造成大面积热物质作用有关。大同火山区下方在地壳内存在一个不连续的低速异常体,说明火山下方存在岩浆上涌通道,但岩浆补给可能存在着不连续性。结合前人的地幔深部成像结果,文中推测大同火山区下方反映的热物质低速异常,可能与太平洋板块西向深俯冲、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软流圈物质挤出及地幔柱活动共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火山群 背景噪声 面波成像 直接反演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S-CO_(2)发电系统空冷塔优化设计分析
5
作者 刘亚琴 徐进良 +1 位作者 王兆福 谢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51-5162,I0018,共13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燃煤发电效率高、灵活性好,有望支撑我国能源转型。我国西部和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该文建立1000 MW空冷燃煤机组计算模型,包括S-CO_(2)循环及空冷塔2个模块。S-CO_(2)循环模块耦合空冷塔等主要设备,...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燃煤发电效率高、灵活性好,有望支撑我国能源转型。我国西部和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该文建立1000 MW空冷燃煤机组计算模型,包括S-CO_(2)循环及空冷塔2个模块。S-CO_(2)循环模块耦合空冷塔等主要设备,获得S-CO_(2)侧热力参数,空冷塔模块对空气侧流动和换热进行计算,获得空冷塔投资成本。由于塔高限制,该文采用多换热管排单塔及多塔对空冷塔进行布置。结果表明,单塔投资成本小,6排管单塔和多塔(2塔)投资成本分别为8141.5万元和9735.6万元,因为塔身成本占比更大,建议采用单塔。增大换热管排数减少换热器夹点温差,降低循环热效率,影响空冷塔稳定运行,建议优化管排数为6。该文研究环境温度对空冷S-CO_(2)燃煤发电的影响,发现随环境温度升高,循环热效率降低。该文研究结果可为空冷S-CO_(2)燃煤发电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塔 循环热效率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rectShow的网络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6
作者 雷文礼 任新成 +1 位作者 张栋 高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33,38,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日新月异的的发展,宽带VOD视频点播技术因其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流媒体传输技术倍受教育、娱乐等行业的青睐。设计了一种基于Direct Show技术的视频点播系统,该系统采用VC编程语言实现,基于C/S架构搭建通信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日新月异的的发展,宽带VOD视频点播技术因其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流媒体传输技术倍受教育、娱乐等行业的青睐。设计了一种基于Direct Show技术的视频点播系统,该系统采用VC编程语言实现,基于C/S架构搭建通信网络,通过套接字实现多台客户机与服务器间的通信。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视频播放流畅,可以满足网络视频点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点播 direct sHOW C/s架构 套接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am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姚小明 刘耀军 郭银章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013-5015,5024,共4页
在基于JavaEE(J2EE)软件开发方面,目前流行的软件架构方式是Spring+Hibernate+Struts,它的缺点是开发较慢,难于维护。通过引入JBoss Seam作为主体框架,用于开发基于三层B/S模式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利用JBoss Seam所提供的注释和双向注入... 在基于JavaEE(J2EE)软件开发方面,目前流行的软件架构方式是Spring+Hibernate+Struts,它的缺点是开发较慢,难于维护。通过引入JBoss Seam作为主体框架,用于开发基于三层B/S模式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利用JBoss Seam所提供的注释和双向注入,组件的状态管理,以及所集成的大量框架和服务等各类功能,能够加快系统的开发、降低开发及维护难度。系统持久层使用JBoss Seam所集成的Hibernate,表示层使用Seam所推荐的JSF框架、支持JSF的Facelets模板框架以及内置支持Ajax的RichFaces框架,能够快速开发出以构件为中心、模板化的、体现Web2.0风格的页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EE JBOss seam 城市供水管理系统 构件 三层B/s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的CO/CO_(2)/H_(2)S浓度同步在线测量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学军 陈勤根 +3 位作者 杨展 邓琴 贺拴玲 彭志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2-1416,共5页
CO、CO_(2)、H_(2)S是燃煤锅炉炉内气氛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不仅能够反映燃烧工况,还可作为水冷壁高温腐蚀程度判断依据,因此实现CO、CO_(2)、H_(2)S浓度的准确测量意义重大。首先采用波长调制-直接吸收(WM-DAS)方法结合约40 m长光程Her... CO、CO_(2)、H_(2)S是燃煤锅炉炉内气氛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不仅能够反映燃烧工况,还可作为水冷壁高温腐蚀程度判断依据,因此实现CO、CO_(2)、H_(2)S浓度的准确测量意义重大。首先采用波长调制-直接吸收(WM-DAS)方法结合约40 m长光程Herriott池,在室温低压下,开展不同CO/CO_(2)浓度配比下三种气体吸收率同步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气体的吸收率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相近,相对误差在6.82%以内,测量结果可靠性较高;然后对不同浓度CO/CO_(2)(0~2000μL·L^(-1))、H_(2)S(0~20μL·L^(-1))进行动态测量,结果表明,测量系统对三种组分浓度变化的响应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 CO浓度 CO_(2)浓度 H_(2)s浓度 同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S模糊模型的弧焊机器人轨迹实时跟踪
9
作者 姚江云 王宽田 +1 位作者 李旺昆 梁世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2,共6页
针对弧焊机器人在实际作业中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弧焊机器人焊接轨迹偏离预期轨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的弧焊机器人轨迹实时跟踪方法。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并定位焊缝,通过坐标转换,确定焊缝... 针对弧焊机器人在实际作业中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弧焊机器人焊接轨迹偏离预期轨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的弧焊机器人轨迹实时跟踪方法。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并定位焊缝,通过坐标转换,确定焊缝中心线在机器人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利用蚁群算法根据焊缝中心线在机器人坐标系中的坐标,搜索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优焊接路径。设计了一种改进区间二型T-S模糊模型,通过视觉传感器实时获取新的焊缝信息,计算轨迹误差,以此为输入,利用改进T-S模糊模型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调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T-S模糊模型后,机器人轨迹跟踪离散度均降至1 mm以下,弧焊机器人轨迹与预期轨迹高度重合,比传统方法跟踪离散度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T-s模糊模型 弧焊机器人 焊缝识别与定位 轨迹规划 轨迹实时跟踪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研究
10
作者 任建喜 闫伟 +4 位作者 徐宝军 苗彦平 焦金照 孙成伟 王珂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57,共9页
针对浅埋坚硬顶板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顶板难以及时垮落的问题,以陕北地区某矿517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设计了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方案,并基于微震和现场实测数据对卸压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微震事件数显著增多,... 针对浅埋坚硬顶板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顶板难以及时垮落的问题,以陕北地区某矿517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设计了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方案,并基于微震和现场实测数据对卸压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微震事件数显著增多,同时出现大能量微震事件,压裂最大破裂压力约为20.6 MPa,各压裂段注水量约为45 m3/h,压裂曲线出现压降现象,说明水力压裂导致钻孔内部出现裂缝并诱发了大量的顶板破裂现象,且压裂施工结束后顶板破裂仍受水力压裂影响;回采过程中煤柱浅部基点应力明显大于深部,煤柱帮部锚杆受力明显大于顶板及实体煤帮部锚杆,顶板离层量基本保持不变。水力压裂有效弱化了坚硬顶板的完整程度,减小了侧向支承压力对煤柱的影响,切断了应力传递路径,优化了煤柱的受力环境,有效缓解了巷道变形,保证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坚硬顶板 水力压裂 微震 定向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滇西北中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
11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叶泵 茶文剑 黑贺堂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3-1131,共19页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面波直接成像方法反演了0~20km深度范围内的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模型,并据此对滇西北地区的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上地壳S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和垂向非均匀性。在0~8km深度范围内存在厚度不均匀的低速层,隆起和凹陷特征明显。10km深度附近存在厚5~10km的高速异常体,主要分布在程海断裂中部的永胜—宾川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中段的洱源—漾濞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与龙蟠-乔后断裂的交会区,推测这些高速体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有关,其应是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部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洱源—漾濞之间的高速体可能还与元古界苍山群岩的分布有关。2)从孕震环境来看,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速度结构之间表现出了很好的对应关系。横向上,地震主要集中在高速体的薄弱区域或高、低速过渡带偏向高速体的一侧;垂向上,地震大多发生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层且上覆高速体的脆性地壳中。在速度结构高、低速过渡区,地壳介质岩石组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壳内应力易于积累,有利于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背景噪声成像 面波直接反演 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特厚煤层采动覆岩低位动态裂隙区卸压瓦斯抽采关键技术
12
作者 舒龙勇 张元龙 +2 位作者 宋鑫 凡永鹏 李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33,共18页
不同于我国中东部高瓦斯和突出矿区,西部矿区单一厚及特厚煤层回采工作面采动卸压瓦斯涌出量大且主要来源于本煤层,若按传统观点将采动覆岩卸压瓦斯抽采钻孔布置于裂隙带中,抽采浓度虽大但上隅角瓦斯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为研究西部矿区... 不同于我国中东部高瓦斯和突出矿区,西部矿区单一厚及特厚煤层回采工作面采动卸压瓦斯涌出量大且主要来源于本煤层,若按传统观点将采动覆岩卸压瓦斯抽采钻孔布置于裂隙带中,抽采浓度虽大但上隅角瓦斯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为研究西部矿区单一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定向长钻孔最优布置区域,基于永陇矿区某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特厚煤层综放采场顶板覆岩结构,探讨了工作面后方顶板覆岩存在垮落-裂隙动态发育特征,提出了特厚煤层采动覆岩稳定前存在低位动态垮落区和低位动态裂隙区,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低位动态裂隙区为单一特厚煤层顶板走向定向长钻孔最优布置区域,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了合理性验证,探讨了低位动态裂隙区范围与煤层开采厚度、覆岩岩性、直接顶关键层层位、煤岩层倾角及工作面回采速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现场工程实践表明:基于低位动态裂隙区范围对定向长钻孔布置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后,在缩减3个钻孔,整体钻孔工程量减少28.7%的情况下,实现了风排瓦斯平均下降4.4%,平均单孔卸压瓦斯抽采效率提升75.7%,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最高仅为0.48%的抽采效果。单一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将顶板定向长钻孔布置于低位动态裂隙区内,可保证足够的有效抽采长度,同时精准高效抽采采动卸压瓦斯,降低工作面瓦斯超限风险。研究成果丰富了采动覆岩卸压瓦斯抽采理论和技术体系,可为解决西部矿区单一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动态裂隙区 定向长钻孔 卸压瓦斯 上隅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煤层煤巷超前定向长钻孔高压注水卸压研究
13
作者 崔峰 高远江 +4 位作者 李宜霏 谭立 彭宝山 师为战 胡艳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8,共14页
针对巨厚煤层煤巷掘进期间的卸压防冲合理调控问题,以准东二矿1101工作面巨厚煤层巷道掘进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超前定向长钻孔高压注水卸压研究,通过揭示巷道掘进期间冲击地压发生机制,提出定向长钻孔高压注水超前... 针对巨厚煤层煤巷掘进期间的卸压防冲合理调控问题,以准东二矿1101工作面巨厚煤层巷道掘进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超前定向长钻孔高压注水卸压研究,通过揭示巷道掘进期间冲击地压发生机制,提出定向长钻孔高压注水超前卸压调控模式,基于煤体裂缝扩展规律数值分析和湿润半径的计算,确定了巨厚煤层巷道围岩定向长钻孔卸压参数,掌握了不同卸压参数下围岩能量及塑性区演化规律,并优化钻孔合理布置参数。结果表明:围岩随着距巷帮深度增加,受力状态逐渐由一维向三维受力状态转变,局部形成高能量差造成冲击显现;当钻孔距巷帮宽7 m时,巷帮能量峰值为17.31×10^(4) J·m^(-3),相比未卸压状态超前区域,能量峰值下降幅度达10.03%;钻孔距底板6 m时,单位能量峰值梯度为1.17×10^(4) J·m^(-3),比未卸压状态超前区域能量峰值下降幅度达11.95%;不同卸压参数下,能量转移深度和梯度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塑性区延伸深度和面积呈现正相关关系,钻孔距巷帮宽7 m,距底板深6 m时,塑性区深度和面积达到峰值,围岩的卸压效果较优;注水区域视电阻率降低幅度达到42%,注水后应力降低幅度约为12.73%,注水后围岩整体的卸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巨厚煤层巷道掘进期间卸压防冲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煤层 超前卸压 定向长钻孔 注水卸压 参数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视角下中国气候故事传播话语建构的理念与路径
14
作者 冯若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8,共12页
聚焦中国气候议题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规范流通模式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际传播话语与国际规范体系的互构关系,提出中国气候故事传播话语建构的理念与路径。中国气候故事对国际受众的接近性和吸引力,取决于中国倡... 聚焦中国气候议题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规范流通模式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际传播话语与国际规范体系的互构关系,提出中国气候故事传播话语建构的理念与路径。中国气候故事对国际受众的接近性和吸引力,取决于中国倡导的全球气候治理新规范在目标受众国内部的扩散能力。通过结果性逻辑与恰当性逻辑的话语建构,为规范接受者提供有利于新规范扩散的利益认知和文化理解,是中国气候传播话语向下嵌入目标受众国本土情境的策略重心。中国气候故事在国际舆论的价值感召力,源于中国作为新兴规范倡导者对西方主流规范倡导者的话语竞争优势。对西方“气候正义话语”进行去本质化和去中心化的批判与反思,实现自身向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向上嵌入,是中国气候故事在西方话语之外实现价值重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范 中国气候故事 传播话语 气候治理 双向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结构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7
15
作者 汪奇 朱煜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51-252,27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广域网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系统基于B/S网络结构,由视频编码器、中心服务器和视频浏览器等主要模块构成。阐述了系统模型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为多个分散监控场所的集中式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 介绍了一种基于广域网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系统基于B/S网络结构,由视频编码器、中心服务器和视频浏览器等主要模块构成。阐述了系统模型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为多个分散监控场所的集中式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监控 B/s结构 ATL direct DR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C-YOLO v5s的散养蛋鸡日常行为识别与统计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断利 王永胜 +3 位作者 陈辉 孙二东 王连增 宁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6-328,共13页
针对鸡只个体较小、个体间存在遮挡,对蛋鸡日常行为识别造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EEC-YOLO v5s的蛋鸡日常行为识别方法。通过在YOLO v5s模型输出部分添加SEAM注意力模块、在特征融合部分引入显式视觉中心模块(EVCBlock),扩大了模... 针对鸡只个体较小、个体间存在遮挡,对蛋鸡日常行为识别造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EEC-YOLO v5s的蛋鸡日常行为识别方法。通过在YOLO v5s模型输出部分添加SEAM注意力模块、在特征融合部分引入显式视觉中心模块(EVCBlock),扩大了模型的感受野,提高了模型对小个体遮挡情况下的目标识别能力,提升了模型对蛋鸡站立、采食、饮水、探索、啄羽和梳羽6种行为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帧数与视频帧率比值计算蛋鸡日常行为持续时间的统计方法,并对蛋鸡群体一天之中不同时间段及全天各行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改进后的模型进行封装、打包,设计了蛋鸡日常行为智能识别与统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SEEC-YOLO v5s模型对6种行为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为84.65%,比YOLO v5s模型高2.34个百分点,对比Faster R-CNN、YOLO X-s、YOLO v4-tiny和YOLO v7-tiny模型,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4.30、3.06、7.11、2.99个百分点。本文方法对蛋鸡的日常行为监测及健康状况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为智慧养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日常行为识别 seam模块 EVCBlock模块 YOLO v5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 被引量:59
17
作者 张文泉 张广鹏 +1 位作者 李伟 华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31-1836,共6页
为准确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考虑到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评价方法的作用与影响不同,运用逐步判别法剔除了判别效果不显著的指标,选取了含水层富水性、水压、隔水层厚度、断层导水性、构造发育程度5项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判别指标。根据以往突水... 为准确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考虑到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评价方法的作用与影响不同,运用逐步判别法剔除了判别效果不显著的指标,选取了含水层富水性、水压、隔水层厚度、断层导水性、构造发育程度5项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判别指标。根据以往突水数据建立了底板突水危险性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并绘制了判别空间中样本数据散点图。该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分类效果显著。对15组训练样本进行回代判别,误判率为0,通过距离判别法准确预测了测试样本的突水危险性,表明该模型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底板 突水 FIsHER判别 逐步判别 距离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obel算子的遥感图像道路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35
18
作者 谭媛 黄辉先 +1 位作者 徐建闽 陈任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道路边缘可以大量简化道路网的测绘与规划工作。传统边缘检测算子由于方向和模板尺寸的局限性,易造成检测结果中边缘点散乱、不连续或过多边缘点误判。基于道路边缘完整且连续的特点,针对传统检测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道路边缘可以大量简化道路网的测绘与规划工作。传统边缘检测算子由于方向和模板尺寸的局限性,易造成检测结果中边缘点散乱、不连续或过多边缘点误判。基于道路边缘完整且连续的特点,针对传统检测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obel算子,即5×5的8方向模板。从Sobel算子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Pascal三角形理论推导出各方向的最优模板。研究表明,该算子不仅能较好地检测出更多方向上的边缘,而且能有效减少误判点,检测出的边缘线条更加平滑、完整,轮廓清晰且连续性好,尤其在弯曲道路检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优于其他算子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道路边缘 sOBEL算子 8方向 Pascal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变换的新型波阻抗方向继电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兴茂 林圣 +1 位作者 何正友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13-119,0+11,共7页
为提高行波保护的灵敏性与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的新型波阻抗方向继电器。通过对正方向线路故障后初始行波特征的分析,定义方向继电器的背侧母线波阻抗。依据该阻抗及继电器正方线路波阻抗分别设置正、反方向阻抗圆,构成双阻抗圆的... 为提高行波保护的灵敏性与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的新型波阻抗方向继电器。通过对正方向线路故障后初始行波特征的分析,定义方向继电器的背侧母线波阻抗。依据该阻抗及继电器正方线路波阻抗分别设置正、反方向阻抗圆,构成双阻抗圆的方向判据。利用S变换提取单频率的电压、电流初始行波,并计算出波阻抗,根据该阻抗在正、反方向阻抗圆内的位置判别故障方向。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该继电器能可靠、灵敏、超高速识别正反方向故障,其性能受故障初始角、故障距离、故障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小,能适应母线结构的变化。以该继电器构成的超高速方向纵联保护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波阻抗方向继电器 双阻抗圆 行波 s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华卫 刘杰 +1 位作者 陈章立 郑斯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71,共15页
在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级、6.1级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测量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①两个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较明显,除三台乡... 在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级、6.1级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测量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①两个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较明显,除三台乡台以外,大部分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快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三台乡台的偏振方向出现两个峰值,平均偏振方向是N80°E,表现出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②序列延迟时间与震源深度之间没有明显规律性关系,但不同延迟时间范围内偏振方向表现出不同的规律;③两次地震序列S波分裂结果对比发现,6.2级地震序列快波的偏振方向明显较分散,快波平均偏振方向比6.1级地震序列大20°,而延迟时间方面二者相差不大;④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所表现出的空间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在区域背景应力场的基础上叠加了两次6级主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互相关系数法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