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激素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清IGF-1含量及肝脏IGF-1和IGFBP-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钱焜 温海深 +3 位作者 迟美丽 倪蒙 张冬茜 丁玉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共6页
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成鱼腹腔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放射性免疫激素测定方法(RIA)检测了花鲈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注射后6、12、2... 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成鱼腹腔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放射性免疫激素测定方法(RIA)检测了花鲈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注射后6、12、24、48 h内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花鲈肝脏中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LHRH-A3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花鲈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6 h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注射HCG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注射后12 h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24 h后血清中IGF-1含量持续降低。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的24 h内均保持稳定,而在处理后的48 h出现了显著上升(P<0.05)。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12h检测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LHRH-A3和HCG均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来触发花鲈IGF系统的应答反应,但是其中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酚棉籽蛋白在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饲料中替代鱼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琳 高鹏 +3 位作者 李昕 薛敏 吴秀峰 秦兰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脱酚棉籽蛋白 替代鱼粉 鲈鱼 应用 饲料蛋白源 氨基酸平衡 鱼体成分 能量代谢 水产饲料 实验对象 鱼粉蛋白 消化率 可能性 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被引量:32
3
作者 常青 梁萌青 +1 位作者 王家林 翟毓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试验以Cr2 O3 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测定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 试验以Cr2 O3 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测定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鲈对鱼粉、豆粕、花生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在 6 0 %以上 ;对鱼粉、豆粕、花生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质、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在 80 %以上 ;花鲈对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在 16 99%— 83 96 %。测得每种原料的 16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花鲈对原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化与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变化相一致 ,除了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之外 ,花鲈对肉骨粉中氨基酸的利用率最低。花鲈对饼粕类原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 )的表观消化率低于其他氨基酸 ,对鱼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组氨酸 ,对肉骨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苏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消化率 花鲈 鱼粉 肉骨粉 干物质 菜籽粕 饲料原料 氨基酸 组氨酸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植酸酶在豆粕型饲料中替代磷酸二氢钙对花鲈生长及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罗琳 吴秀峰 +3 位作者 薛敏 曹海宁 柏文东 姚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豆粕型饲料中用中性植酸酶替代不同水平的磷酸二氢钙,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和磷代谢及利用的影响。以(2.52±0.01)g的花鲈为试验对象,用中性植酸酶分别替代试验用的豆粕型饲料中60%(PE6)、80%(PE8)和100%(... 本文旨在研究豆粕型饲料中用中性植酸酶替代不同水平的磷酸二氢钙,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和磷代谢及利用的影响。以(2.52±0.01)g的花鲈为试验对象,用中性植酸酶分别替代试验用的豆粕型饲料中60%(PE6)、80%(PE8)和100%(PET)的磷酸二氢钙,每个替代水平饲料中分别设置1000FTU/kg(PE610,PE810,PET10)和1500FTU/kg(PE615,PE815,PET15)2个梯度。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在豆粕型饲料中用中性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后,对各试验组花鲈的生长、鱼体成分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PE615和PE815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815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PE610、PET10和PET15组(P<0.05),而PE615和PE815的总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E610组和PET15组的(P<0.05)。各试验组的总磷摄入量、表观磷的摄入量、粪磷和非粪磷的排出量均随试验料中磷酸二氢钙添加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P<0.05),而除PE610和PE815以外的各试验组的总磷储积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在含有30.5%豆粕的花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中性植酸酶同时减少磷酸二氢钙的添加量后,仍能显著提高饲料中磷的消化和利用(P<0.05)。中性植酸酶的添加量以1000FTU/kg饲料为宜,其作用相当于12g/kg的磷酸二氢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lateolabrax japronicus) 中性植酸酶 磷酸二氢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花鲈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常青 梁萌青 +1 位作者 王家林 孙静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2,共6页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和2%的壳聚糖,连续投喂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60d,探讨壳聚糖对花鲈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促进花鲈的生长,但是不同添加浓度对成活率均无影响。在30d时添...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和2%的壳聚糖,连续投喂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60d,探讨壳聚糖对花鲈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促进花鲈的生长,但是不同添加浓度对成活率均无影响。在30d时添加0.5%或1%壳聚糖能有效提高花鲈的补体活性、溶菌酶活性和吞噬活性;在60d时仅明显提高补体活性。添加壳聚糖对白细胞的数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花鲈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水霉病及其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爱华 聂品 卢全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8-390,共3页
关键词 水霉病 花鲈 霉菌 生长特性 结构 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ELISA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王宝坤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7期23-27,共5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uguil larum)W 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HRP IgG)为酶标二抗 ,建立了检测鳗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 ,应用间接ELIS... 以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uguil larum)W 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HRP IgG)为酶标二抗 ,建立了检测鳗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 ,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鳗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 ,最低的检测量为 10 5个 /ml,即 10 4 个 /孔。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 4 6份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样品 ,包括肌肉、鳃、肠、肝、肾等组织的检测表明 ,阳性检测率为 7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技术 鳗弧菌 检测 花鲈 病原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海水鱼 弧菌病 兔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和淡水养殖花鲈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建和 徐加涛 +2 位作者 林永健 罗刚 毕祥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09-211,共3页
采用Folch液回流提取投喂相同配合饲料的海水养殖花鲈和淡水养殖花鲈背部肌肉脂质,脂质经氢氧化钾-三氟化硼法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养殖花鲈和淡水养殖花鲈肌肉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海水花鲈肌肉脂肪酸中单不饱... 采用Folch液回流提取投喂相同配合饲料的海水养殖花鲈和淡水养殖花鲈背部肌肉脂质,脂质经氢氧化钾-三氟化硼法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养殖花鲈和淡水养殖花鲈肌肉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海水花鲈肌肉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EPA(C20:5n-3)和DHA(C22:6n-3)含量明显高于淡水花鲈,而饱和脂肪酸(SFA)、n-6系列PUFA和AA(C20:4n-6)含量则低于淡水养殖花鲈。海水养殖花鲈和淡水养殖花鲈肌肉中n-6和n-3系列PUFA比值分别为0.27和0.42,均远低于HMSO(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最高安全限值(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脂肪酸 海水 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鳗弧菌病疫苗的制备及免疫防治效果 被引量:31
9
作者 肖慧 李军 +3 位作者 王祥红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6-232,共7页
以从患出血、烂尾病的鲈鱼 ( L ateolabrax japonicus)中分离的 1株致病性鳗弧菌 W- 1( Vibrio anguillarum)为材料 ,进行了鳗弧菌全细胞灭活疫苗研制 ,比较了福尔马林、苯酚、氯仿等不同灭活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灭活效果。最终确定以 0 .5... 以从患出血、烂尾病的鲈鱼 ( L ateolabrax japonicus)中分离的 1株致病性鳗弧菌 W- 1( Vibrio anguillarum)为材料 ,进行了鳗弧菌全细胞灭活疫苗研制 ,比较了福尔马林、苯酚、氯仿等不同灭活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灭活效果。最终确定以 0 .5 % ( v/ v)的福尔马林溶液在 2 8℃下处理 4 8h为最佳灭活条件 ,所用的菌悬液浓度为 2 .5× 10 9cfu/ m L。用福尔马林灭活的 W- 1( Vibrio anguil-larum)疫苗 ,分别浸泡免疫鲈鱼苗和注射成鱼 ,并检测了疫苗对鱼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 ,经疫苗浸泡免疫 4周后的鲈鱼苗免疫保护力达 64.7% ,90 d后同批次的鲈鱼再注射免疫 ,其免疫保护力为 78.9% ,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为 1∶ 192。仅进行注射免疫组 ,其免疫保护力为 5 7.9% ,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为 1∶ 2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鳗弧菌 疫苗 浸泡免疫 注射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6个花鲈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吉伦 赵雅贤 +5 位作者 任建功 王桂兴 陈睿毅 骆明飞 王玉芬 刘海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9-467,共9页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海、渤海海域的东港、秦皇岛、绥中和青岛群体为一支(北方群体);东海海域的舟山群体和南海海域的珠海群体为另一支(南方群体)。南北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和舟山群体相比,珠海群体和北方群体的亲缘关系更近。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1.726%、27.744%和14.075%,累计贡献率为73.545%。利用8个变量构建的6个地理种群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63.6%~84.4%之间,综合判别准确率72.7%。本研究结果为花鲈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评价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多元分析 形态差异 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可诱导鲈鱼胞浆型PEPCK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云霞 杨孙孝 +2 位作者 童丽娟 宋娟娟 钱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1-658,共8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糖异生途径的第1个限速酶.本研究用SMART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分离克隆了PEP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215bp,包含1个123bp的5′非翻译区和217bp的3′非翻译区...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糖异生途径的第1个限速酶.本研究用SMART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分离克隆了PEP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215bp,包含1个123bp的5′非翻译区和217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为1875bp,编码1个由62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分子量为69.1kD,等电点为5.8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其它动物的胞浆型PEPCK相似性很高,与黑鲷为94.2%,与大西洋鲑为86.4%,与人为75.9%,而与该鱼线粒体型PEPCK氨基酸同源性只有70.6%.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蛋白首先与其它动物的cPEPCK聚成一支,然后再与鱼类的mPEPCK成簇,认为该PEPCK属于胞浆型.同时用RT-PCR分析了PEPCK基因在10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只有在肝脏、消化道和肾脏有较高的表达.将鲈鱼从盐度为25的海水转入盐度为12的海水48h后,肝脏和肾脏的PEPCK基因表达有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克隆的为鲈鱼胞浆型PEPCK,低盐度可诱导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鲈鱼 克隆 表达分析 低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饲率对鲈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秋华 钱国英 许梓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84-388,共5页
在平均水温20℃下,进行不同干物质投饲率(0.5,1.0,1.5,2.0,2.5,3.0,3.5,4.0%体重/d)对鲈鱼生长和体成分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5%投饲率的鲈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0.5%投饲率处理组,但两组间的饲料效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投饲率从0.5%增至... 在平均水温20℃下,进行不同干物质投饲率(0.5,1.0,1.5,2.0,2.5,3.0,3.5,4.0%体重/d)对鲈鱼生长和体成分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5%投饲率的鲈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0.5%投饲率处理组,但两组间的饲料效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投饲率从0.5%增至1.0%,鲈鱼的肝脏指数、内脏指数、体脂肪量和内脏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都显著提高,但屠宰率、体水分和内脏水分含量却显著降低。鲈鱼每天适宜的饲料干物质投饲率为体重的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饲率 鲈鱼 增重率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良候 叶金聪 +2 位作者 林向阳 温凭 郑镇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60,共4页
报道了 1 989~ 1 993年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捕自天然海区、围垦内湾和网箱培育的亲鱼注射 LRH- A与 HCG诱导能顺利排卵 ,产卵率 70 %~ 1 0 0 % ,受精卵卵径 1 .2 5~ 1 .40 mm,浮性卵 ,受精率 2 1 .0 %~ 89.0 % ,在水温 1 ... 报道了 1 989~ 1 993年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捕自天然海区、围垦内湾和网箱培育的亲鱼注射 LRH- A与 HCG诱导能顺利排卵 ,产卵率 70 %~ 1 0 0 % ,受精卵卵径 1 .2 5~ 1 .40 mm,浮性卵 ,受精率 2 1 .0 %~ 89.0 % ,在水温 1 8.0~ 2 1 .2℃、盐度 31 .0~ 34.0的条件下 ,一般经 5 0 .6 7h孵出仔鱼 ,孵化率46 .0 %~ 90 .0 %。人工育苗在室外土池进行 ,最高成活率 1 1 .7%。初孵仔鱼全长 3.5 3~ 4.2 8mm,经培育 6 0 d左右变态为幼鱼。 1 989年 ,1 990年 ,1 991年 ,1 992年和 1 993年分别育出幼鱼 2 790 ,2 4770 ,30 741 ,1 1 6 41及 1 0 5 0 0 0尾 ,全长为 2 .33~ 5 .1 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土池 育苗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桂玲 梁萌青 +3 位作者 周丽 常青 王家林 柳旭东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7,共6页
将复合微生态制剂以0(control)、500mg/kg(PR-500)和3000mg/kg(PR-3000)的添加量加入到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基础饲料中,在饲喂42d和84d后分别取样,以血清溶菌酶活力、替代补体活力(ACH50)、头肾巨噬细胞杀菌力及呼吸... 将复合微生态制剂以0(control)、500mg/kg(PR-500)和3000mg/kg(PR-3000)的添加量加入到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基础饲料中,在饲喂42d和84d后分别取样,以血清溶菌酶活力、替代补体活力(ACH50)、头肾巨噬细胞杀菌力及呼吸爆发活力为判据,确定微生态制剂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饲喂84d后的花鲈进行攻毒实验,测定累积死亡率,以确定微生态制剂对花鲈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84d时,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42d时,实验组花鲈的血清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84d时,实验组的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42d与84d时实验组花鲈的替代补体活力(ACH5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84d时,实验组花鲈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R-3000组花鲈的巨噬细胞杀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花鲈的头肾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花鲈最早出现死亡;攻毒后第27~32h期间,对照组花鲈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复合微生态制剂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和海水养殖花鲈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湛慧 黄和 +1 位作者 操玉涛 杜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对使用同种饲料分别用淡水和海水养殖的花鲈进行感官评价、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总评价、鲜味和甜味方面,海水养殖花鲈高于淡水养殖花鲈,且淡水养殖花鲈带有明显的鱼腥味。海水养殖花鲈粗蛋白含量比淡... 对使用同种饲料分别用淡水和海水养殖的花鲈进行感官评价、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总评价、鲜味和甜味方面,海水养殖花鲈高于淡水养殖花鲈,且淡水养殖花鲈带有明显的鱼腥味。海水养殖花鲈粗蛋白含量比淡水养殖花鲈高2.17%,粗脂肪含量比淡水养殖花鲈低34%,显示出明显差异性,但二者肌肉脂肪酸组成种类上比较相似,部分脂肪酸含量有较大差异。海水和淡水养殖花鲈鱼肉矿物质含量差异不大。海水养殖花鲈中的甜菜碱含量1.81mg/g,高出淡水养殖花鲈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品质 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成分 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口服生物胶囊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余俊红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分别为2 75× 10 7cfu/ml ,4 .68× 10 6cfu/ml和 3.72× 10 5cfu/尾。在此基础上 ,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全细胞疫苗和微胶囊疫苗。将全细胞疫苗及微胶囊疫苗以直接拌入饵料法和卤虫携带法等两种方法口服免疫接种鲈鱼鱼苗 ,一周后以W 1活菌攻毒( 2 50× 10 6cfu/尾 )。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一周的累积死亡率远低于两组对照组 ( 95% )。其中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微胶囊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最低 ,为 2 5.0 %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全细胞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较高 ,为 60 .0 %。因而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胶囊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最高 ,为 73.7% ,其次为微胶囊疫苗直接投喂组 ,保护力为 56.8%。直接投喂和卤虫携带法的全细胞疫苗也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其免疫保护力分别为 52 .6%和 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鳗弧菌 口服疫苗 生物胶囊 卤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建清 王新红 洪华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5,共5页
本文采取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16种典型的多环芳烃在海水养殖鱼类鲈鱼肝脏的蓄积作用,以及在清洁海水暂养下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1)鲈鱼肝脏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大于500,并随着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大而... 本文采取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16种典型的多环芳烃在海水养殖鱼类鲈鱼肝脏的蓄积作用,以及在清洁海水暂养下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1)鲈鱼肝脏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大于500,并随着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海洋食品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2)在鲈鱼肝脏中,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比低分子量多环芳烃易于清除。(3)采用一级指数衰减方程描述了多环芳烃在鲈鱼肝脏的代谢过程,对于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的半减期为1.7~2.5d,而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半减期为3.4~24d。通过清洁海水暂养,能有效地减少多环芳烃污染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富集系数 代谢 厦门西海域 鲈鱼 海洋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俞勇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 (肌肉、鳃、肠、肾 )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 ,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 ,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鳗弧菌 花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和海水养殖花鲈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湛慧 杜涛 +1 位作者 操玉涛 黄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89-292,29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检测了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花鲈鱼背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鉴定,共检出6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占主要成分。以己醛、壬醛为主的醛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检测了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花鲈鱼背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鉴定,共检出6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占主要成分。以己醛、壬醛为主的醛类物质是花鲈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含量较低的二甲苯为主的芳香族化合物和以1-辛烯-3-醇为主的醇类物质,这三类挥发性物质构成了花鲈鱼肉的特征性气味成分。淡水养殖的花鲈鱼肉加热后己醛和对二甲苯含量显著高于海水养殖的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生长催乳素的分离纯化与N-末端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斌 张培军 +3 位作者 苗宏志 李德尚 森山俊介 川内浩司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3-89,共7页
生长催乳素(SL)是生长激素/催乳素家族的一种新的脑垂体蛋白质激素,本研究首次从鲈鱼脑垂体中分离得到.鲈鱼脑垂体在碱性条件下,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过滤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出纯化... 生长催乳素(SL)是生长激素/催乳素家族的一种新的脑垂体蛋白质激素,本研究首次从鲈鱼脑垂体中分离得到.鲈鱼脑垂体在碱性条件下,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过滤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出纯化的鲈鱼生长催乳素,(sbSL),并与大麻哈鱼生长催乳素(sSL)抗体发生特异性的Western免疫印迹交叉反应证实。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发现鲈鱼生长催乳素分别是由分子量为23.2×103和28.4×103u两种形式组成(后者可能是一种糖基化形式).根据Edman降解原理,测得鲈鱼生长催乳素的N-末端16个氨基酸的序列,它与已知鱼类生长催乳素的N-末端序列比较,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由此进一步证实,分离纯化得到的鲈鱼生长催乳素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生长催乳素 分离 纯化 序列分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