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及GFAP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田辉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6,I0015,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 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SFI)、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的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GFAP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PWL值、SPI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干预后大鼠PWL值、SPI值显著改善(P<0.01)。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 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田德虎 张英泽 +3 位作者 赵峰 韩久卉 张继春 张经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3,i00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机制 实验研究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再生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分米波辐射 超微结构观 电生理检测 对照组 受损神经 空白对照 潜伏期短 功能恢复 实验组 术后 分析及 恢复率 显著性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珺 王均炉 +2 位作者 胡祥鹏 厉彩霞 彭玲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评价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TK)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取30只体重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HTK组(17.5×10-3PNAU/kg)、对照组,每组各10只。术前第0天和术后第1、第3、第5、第7、第9、第11... 目的:评价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TK)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取30只体重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HTK组(17.5×10-3PNAU/kg)、对照组,每组各10只。术前第0天和术后第1、第3、第5、第7、第9、第11、第13天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以及静止坐骨神经指数(SSI),术后第14天测定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NCV)。结果:SFI、SSI值在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未见明显改变。HTK组和对照组中,术后第1天SFI、SSI均为-100左右。以后发现HTK组的SFI、SSI恢复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从第5天开始两组SFI、SS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4天HTK组的NCV值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K具有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静止坐骨神经指数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素娟 吴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观察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微波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各32只,每组又分为3d... 目的:观察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微波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各32只,每组又分为3d、7d、14d、28d四个时间段各8只。治疗组于造模24h后取俯卧位,双腿伸直固定于实验台上,采用2450MHz微波辐射治疗,输出功率为6W,6min/次,5次/周,休息2d,直到取材的前一天。对照组于治疗组治疗同时予6min空白对照。于相应时间行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AP-43的表达。结果:微波治疗组术后大鼠一般状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SFI指数在术后第14天即出现明显升高,对照组则在术后第21天才开始明显升高,并且术后第14、21、28天治疗组SF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内GAP-43表达增强,在术后第3、7、14天治疗组GAP-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微波辐射治疗能增加GAP-43的表达,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坐骨神经损伤 生长相关蛋白-43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组织学观察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培建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83-238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9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AxCA-BDNF转染组(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组(硅胶管内置BDNF溶液)和对照组(硅胶...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9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AxCA-BDNF转染组(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组(硅胶管内置BDNF溶液)和对照组(硅胶管内置空白病毒稀释液),每组30只,另取5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应用组织学图像分析技术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新生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对新生神经髓鞘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应用足印分析和电生理检查技术,从功能角度判定BDNF基因转移的生物效应。结果在3、7、14d及1个月4个时相点,光镜、电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证实,AxCA-BDNF转染组和BDNF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新生神经纤维数目及其髓鞘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RP逆行示踪也证实神经联接的再形成优于对照组(P<0.01);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等神经功能恢复指标上,AxCA-BDNF转染组和BDNF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不仅能促进损伤神经纤维再生,也能保护损伤的脊髓神经元,大鼠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重组腺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及S-100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艳 赵玖玫 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4-910,共7页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及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跑台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每组18只,每组分为7 d、14d、21 d三个亚...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及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跑台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每组18只,每组分为7 d、14d、21 d三个亚组。钳夹法造模,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但不钳夹。造模3 d后进行干预,跑台组进行跑台训练,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行头穴丛刺治疗结合跑台训练,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除定时抓取外不做任何干预。各组相应时间点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取材后坐骨神经HE染色观察轴突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跑台组及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SFI高于模型组(P<0.05),但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SFI高于跑台组(P<0.05)。各时间点跑台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轴突生长情况均优于模型组,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优于跑台组。各时间点空白组和假手术组S-100蛋白均呈少量表达,跑台组、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S-100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S-100蛋白表达高于跑台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能够促进S-100蛋白的表达,促进损伤神经轴突再生,提高坐骨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头穴丛刺 跑台训练 S-100蛋白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立军 路来金 +2 位作者 陈雷 丰波 王雪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用药组。建立切断大鼠坐骨神经保留一侧神经外膜模型 ,术后隔日于失神经支配的靶器官注射给药。于术后 2、4、6周...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用药组。建立切断大鼠坐骨神经保留一侧神经外膜模型 ,术后隔日于失神经支配的靶器官注射给药。于术后 2、4、6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及诱发电位恢复率在各时间点上用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 1。组织学检查有髓神经纤维数、纤维直径、截面积在各时间点上用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 1。超微结构观察用药组各时间点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鹿茸多肽能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电生理 组织学检测 促神经再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启文 宋春莉 +3 位作者 沈梅 叶冬梅 李莎 丛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建立钳夹压力可量化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根据不同钳夹压力将大鼠分为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手术暴露坐骨神经,采用止血钳钳夹大鼠的坐骨神经,同时用薄膜型压力传感器测量钳夹压... 目的:建立钳夹压力可量化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根据不同钳夹压力将大鼠分为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手术暴露坐骨神经,采用止血钳钳夹大鼠的坐骨神经,同时用薄膜型压力传感器测量钳夹压力。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分别测量钳夹前及钳夹30min后大鼠的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测定钳夹后第2天各压力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观察神经纤维组织HE染色变化。结果:压力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钳夹后与钳夹前的坐骨神经CMAP比较,其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MNCV均显著下降(P<0.01),MNCV下降值分别占各自正常对照组的25%、51%、69%、67%、94%;各压力组近端波幅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16%、34%、68%、74%、89%。各压力组SFI均显著增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神经纤维组织随压力增高出现形态改变。结论: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1N钳夹压力造成坐骨神经中度损伤模型,压力2-16N造成重度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薄膜型压力传感器 钳夹压力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溶液在清创过程中冲洗时间的长短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蕾 刘俊 辛林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过氧化氢溶液(H_2O_2)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研究还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H_2O_2在外科清创过程中冲洗不同的时间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等渗盐水组(等渗盐水冲洗)、H_...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过氧化氢溶液(H_2O_2)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研究还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H_2O_2在外科清创过程中冲洗不同的时间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等渗盐水组(等渗盐水冲洗)、H_2O_21 min组(H_2O_2冲洗1min+等渗盐水冲洗)、H_2O_23 min组(H_2O_2冲洗3min+等渗盐水冲洗),每组6只。建立兔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12周处死实验动物,于缝合神经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病理切片HE染色情况,第8、12周分别测定兔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进行比较。结果 H_2O_21 min组、等渗盐水组神经传导速度[(25.89±1.42)、(26.46±1.67)m/s]较H_2O_23 min组[(23.80±2.91)m/s]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可见等渗盐水组鞘膜结构较好;H_2O_21 min组神经纤维结构破坏不明显,髓鞘变性轻;H_2O_23 min组鞘膜结构模糊不清,髓鞘轴突变形明显。术后8周、12周,等渗盐水组SFI[(-43.00±0.82)、(-39.17±0.91)m/s]明显高于H_2O_21 min组[(-49.79±1.47)、(-46.60±0.79)m/s]、H_2O_23 min组[(-51.66±1.27)、(-46.39±0.9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H_2O_21 min组SFI明显高于H_2O_23 min组[(-49.79±1.47)m/s vs(-51.66±1.27)m/s,P<0.05]。结论 H_2O_2溶液对受损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影响且随着H_2O_2溶液冲洗时间的延长可加重周围神经的损伤。临床外科清创过程中在保证杀菌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H_2O_2的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溶液 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传导速度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