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sosomal dysfunction in Schwann cells is involved in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1
作者 WU Zhan-xun YAN Wen-ping +2 位作者 CHEN Zhong WU Jia-ying ZHANG Xiang-na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3-684,共2页
OBJECTIVE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bortezomib(BTZ)is a first-line anti-multi⁃ple myeloma drug.BTZ-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is a main adverse effect that char⁃acterized by neuropathic pain.There is still no ... OBJECTIVE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bortezomib(BTZ)is a first-line anti-multi⁃ple myeloma drug.BTZ-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is a main adverse effect that char⁃acterized by neuropathic pain.There is still no strategy to prevent or treat BIPN,attributed to the unidentified mechanisms underlying BIPN.Prev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BTZ impairs Schwann cells and thus leads to axonal demye⁃lination,whereas it remained not fully understood how BTZ cause Schwann cell death.It was observed that BTZ upregulates the autophagy marker LC3-Ⅱprotein in Schwann cells.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BTZ causes autopha⁃gy-lysosome dysfunction in Schwann cells.METHODS The male C57BL/6 mice wer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BTZ(1 mg·kg-1 per day,twice weekly for a total of 4 weeks).The paw withdraw⁃al latency was tested by the Von Frey test and Hargreaves test to reflect the neuropathic pain.Th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the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of the tail nerve were tested by neuro⁃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to reflect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The histomorphology of the sciat⁃ic nerves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o reflect the demyelination and axonal degeneration.The RSC96 cells,the Schwann cell-like immortal cells,were cultured and exposed to BTZ.The lysosomal function was determined by Lyso⁃Tracker and DQ-BSA staining.Autophagy-relat⁃ed proteins,including p62 and LC3,and lysosom⁃al hydrolase cathepsin B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①BTZ induced mechano-allodynia,neurological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of the tail nerve,demyelination and axonal degener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s.②BTZ caused lysosomal dysfunction,resulting in the blockade of autophagy flux in Schwann cells and sciatic nerves.③The lysosomal activator Torin1 reversed lysosom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BTZ in Schwann cells.④Torin1 improved BTZ-induced mechano-allodynia and demyelination of sciatic nerves.CONCLUSION BTZ led to lyso⁃somal dysfunction in Schwann cells and contrib⁃uted to BIPN.Lysosomal activation could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BIPN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TEZOMIB peripheral neuropathy sciatic nerves DEMYELINATION schwann cells LYSOS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i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myelin sheath in Schwann cells induced by high glucose
2
作者 Tian-tianLYU JingHAN +4 位作者 Hong-liangWANG YanWU Gai-meiHAO JieHE WeiW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43,共1页
OBJECTIV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is the cause of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diabetic patients.The loss of nerve fibersis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PN and the pathway of Oct6... OBJECTIV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is the cause of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diabetic patients.The loss of nerve fibersis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PN and the pathway of Oct6-Krox20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myelin sheath.In our previous study,we found that Fuzi(Radix aconite lateral ispreparata)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rve conduction deficits and thermal hypoalgesia deficits in the diabetic rats,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Oct6,Krox20,myelin basic protein(Mbp)and myelin protein zero(Mpz)in Schwann cells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Fuzi in the formation of myelin sheath.METHODS There were six groups in the study.In the control group,thecells weresupplemented with normal cell culture medium.In the mannitol group,the cells were fed with normal glucose plus mannitol.In the model group,the cell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high glucose medium(75 mmol·L-1).In the other group,the cells weretreated with high glucose medium(75mmol·L-1)plu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uzi(0.1,1.0 and 10.0μg·mL-1).After three days,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gene express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odel group showed lowerexpression of Oct6,Krox20,Mbp and Mpz.In comparison to the model group,Fuzi(0.1,1.0and 10.0μg·mL-1)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Oct6,Krox20,Mbp and Mpz.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uzi enhances the protein of myelin sheath through impacting the pathway of Oct6-Krox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I schwann cellS Oct6 Krox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对Schwann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邢三丽 李振华 +2 位作者 孙晋浩 刘岳鹏 暴丽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实验建立了Schwann细胞的体外氧化损伤模型,从对Schwann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探讨补阳还五汤的疗效机制。用原代培养的Schwann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培养细胞分为氧化损伤组,补阳还五汤处理组及正常组:(1)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活性... 本实验建立了Schwann细胞的体外氧化损伤模型,从对Schwann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探讨补阳还五汤的疗效机制。用原代培养的Schwann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培养细胞分为氧化损伤组,补阳还五汤处理组及正常组:(1)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活性;(2)应用生化技术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3)采用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_2O_2对Schwann细胞内游离钙([Ca2+])抗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处理组细胞活性降低(P<0.01),SOD含量明显减少(P<0.01),而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后细胞内[Ca2+]i升高明显被减弱(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能通过抗过氧化损伤保护Schwann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氧化损伤 抗氧化作用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wann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爱国 姚登兵 +2 位作者 丁斐 王汉洲 顾建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I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I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胞,最后将转染的Schwann细胞与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根据共培养神经元轴突延伸的数目和面积,分析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转染正义β-1,4-GalT-I的Schwann细胞能促进共培养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长出和延伸。在一定的转染浓度内,这种促神经生长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而转染反义β-1,4-GalT-I却有相反的作用。提示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表达β-1,4-GalT-I可能在维持正常神经的功能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表达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I 背根神经节 大鼠 神经元轴突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在LPS诱导大鼠雪旺氏(Schwann)细胞TNF-α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秦永伟 程纯 +3 位作者 王海波 高永静 邵晓轶 沈爱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2-387,共6页
研究P3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表达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P38激酶的活性;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预处理细胞后,用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T... 研究P3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表达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P38激酶的活性;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预处理细胞后,用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TNF-α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磷酸化P38的表达定位.LPS可显著激活雪旺氏细胞中的P38信号通路,其激活高峰在LPS刺激后15~30min,60min后,P38磷酸化水平开始逐渐下降,120min时又升高;用SB202190预处理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TNF-αmRNA以及TNF-α的表达;LPS刺激细胞后通过与细胞膜表面Toll-like receptor 4(TLR4)结合后引起P38磷酸化,SB202190可抑制该过程.P38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LPS诱导TNF-α表达的前提.通过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来减少TNF-α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抑制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炎症以及免疫反应发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脂多糖 雪旺氏细胞(schwanncell) 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髓鞘蛋白P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万丽丹 夏蓉 +2 位作者 丁文龙 熊俊平 刘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Schwann细胞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和纯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制成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于L-ascorbic acid诱导的同时,施... 目的:建立体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Schwann细胞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和纯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制成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于L-ascorbic acid诱导的同时,施予低频电刺激(20Hz,100μs,3V),持续作用1h,分别于L-ascorbicacid诱导后第0,2,4,8和10d取各组培养基上清以ELISA测定其中脑衍生物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水平。另外,于诱导后第7d和14d检测培养体系中髓鞘蛋白P0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各时间点BDNF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电刺激作用后,联合培养体系中P0表达上调(P<0.05)。然而,电刺激结束后在培养液中加入TrkB-Fc,P0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神经元存在的条件下,短时低频电刺激可促进离体Schwann细胞合成P0,初步认为该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元分泌BDNF增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神经元 schwann细胞 电刺激 BDNF 髓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神经”网络再生探讨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黄思彭 姚小玲 +5 位作者 王继先 张帅攀 朱博文 房敏 姚重界 朱清广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5-790,共6页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组织损害,以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肌肉细胞破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病机,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骨骼肌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易造成肌肉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组织损害,以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肌肉细胞破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病机,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骨骼肌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易造成肌肉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推拿在骨骼肌损伤的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其治疗不良反应小,更易为患者接受。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不仅依赖于肌肉自身的恢复能力,还与周围血管网络的再生密切相关,而神经再支配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同样重要,“血管-神经”网络再生共同参与骨骼肌的修复过程,二者的协调恢复是骨骼肌修复的关键。故基于“血管-神经”的网络再生,多角度探讨推拿疗法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以期为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防治骨骼肌损伤、促进结构和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推拿 血管 神经 卫星细胞 内皮细胞 施万细胞 网络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酶消化法在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Schwann细胞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梅玉峰 汪静 +1 位作者 闫玉华 李世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Schwann细胞(SCs)是公认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快速分离和培养大量的SCs,本研究采用冷酶消化法对Wister乳鼠坐骨神经的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结果得到的细胞数量超过106,经S-100... Schwann细胞(SCs)是公认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快速分离和培养大量的SCs,本研究采用冷酶消化法对Wister乳鼠坐骨神经的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结果得到的细胞数量超过106,经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SCs的纯度超多了90%。从培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曲线可见,冷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快捷地分离SCs的方法,使用该法得到的SCs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并在细胞的分离时间、数量、纯度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细胞分离和培养 冷酶消化法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通过AKT-WEE1通路促进SCs增殖增强神经再生
9
作者 吴礼毛 贺靖澜 +1 位作者 申娜 陈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0,共14页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巨噬细胞极化为M1与M2表型后提取外泌体干预雪旺细胞,随后进行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RNA测序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等。体内建立坐骨神经挤压模...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巨噬细胞极化为M1与M2表型后提取外泌体干预雪旺细胞,随后进行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RNA测序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等。体内建立坐骨神经挤压模型并分为磷酸缓冲盐水治疗组、M1-exo治疗组及M2-exo治疗组,分别注射磷酸缓冲盐水、M1型外泌体及M2型外泌体,同时另设正常组。术后每周对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湿重率以及肌肉神经组织染色等进行评估。结果M1型外泌体促进雪旺细胞迁徙并上调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2型外泌体促进雪旺细胞增殖迁徙并上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髓鞘蛋白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及S100钙结合蛋白B等。体内第4周M2型外泌体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湿重率、肌肉神经组织Masson染色及神经轴突与雪旺细胞荧光面积均优于PBS治疗组,均具有显著差异,而M1-exo治疗组与PBS治疗组则无显著差异。同时,体内外实验均表明M2-exo可通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WEE1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结论M2型外泌体促进雪旺细胞上调神经再生相关基因;并可通过AKT-WEE1通路促进雪旺细胞增殖、迁徙以提高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外泌体 雪旺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WE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的复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树森 胡蕴玉 +5 位作者 罗卓荆 杨浩 刘慧玲 梁伟 阎明 叶正旭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测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对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采用: (1)冷冻干燥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培养、纯化并鉴定Schwann细胞后,将Hoechst荧光标记的Schwann细胞复合于硫酸肝素-胶原支架材料中,荧光显微镜、扫... 本研究目的是观测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对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采用: (1)冷冻干燥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培养、纯化并鉴定Schwann细胞后,将Hoechst荧光标记的Schwann细胞复合于硫酸肝素-胶原支架材料中,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其在材料内部的空间排列形式; (2)以台盼蓝染色、MTT法检测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共培养时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作者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Schwann细胞在支架材料微管内成线性平行排列,类似于神经基底膜与Schwann细胞形成的Büngner带;台盼蓝染色Schwann细胞死亡率仅6. 47%,MTT法证明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材料共培养时保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制备在组分和内部空间结构上高度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Schwann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 细胞相容性 冷冻干燥技术 神经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Schwann细胞的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煜 顾立强 +1 位作者 裴国献 吴岚晓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2,T004,共5页
为了建立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 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采用联合酶消化法对 SD乳鼠后根神经和股神经运动支的 Schwann细胞进行了培养 ,并经抗 S10 0荧光染色鉴定和双抗体夹心间接 Elisa法测量两种 Schwann细... 为了建立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 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采用联合酶消化法对 SD乳鼠后根神经和股神经运动支的 Schwann细胞进行了培养 ,并经抗 S10 0荧光染色鉴定和双抗体夹心间接 Elisa法测量两种 Schwann细胞培养基中 NGF的表达。结果表明 ,两种培养细胞经荧光染色证明均为 Schwann细胞 ,细胞纯度均超过 95 % ,光镜观察未见形态学差异 ,但 NGF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均有显著性差别 (P<0 .0 5 )。提示 ,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 Schwann细胞 ,两者的生物学功能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schwann细胞 组织工程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通过调节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损伤修复
12
作者 魏财鸿 刘玉梅 +2 位作者 王贺颖 李军平 贾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5,共9页
目的:探讨转染miR-21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iR-21激动剂(agomir-21)或阻断剂(antagomir-21)及各自的空载体分别转染大鼠BMSCs,将其分为Control组、agomir-21组、agomir-NC组、antagomir-2... 目的:探讨转染miR-21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iR-21激动剂(agomir-21)或阻断剂(antagomir-21)及各自的空载体分别转染大鼠BMSCs,将其分为Control组、agomir-21组、agomir-NC组、antagomir-21组和antagomir-NC组。制备12 mm含脱细胞神经区域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各组细胞用Hoechst33342标记后植入脱细胞神经区域。术后14 d,采用足迹实验、腓肠肌湿重比率测定评价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再生神经内神经丝蛋白200(NF200)、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gomir-21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腓肠肌湿重比显著增加(P<0.05);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增高、髓鞘标志蛋白表达增加,且BMSCs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的比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21通过提高BMSCs体内向SCLCs分化,显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骨髓基质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施万细胞样细胞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wann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雷 万虹 王忠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553-555,共3页
Schwann细胞具有很强的神经保护和髓鞘化的能力,是脊髓损伤治疗研究中运用最早和最多的细胞之一。目前Schwann细胞常常作为联合治疗的平台,将各种干预手段整合起来。本文主要讨论Schwann细胞在联合治疗脊髓损伤中所遇到的问题,各种有关S... Schwann细胞具有很强的神经保护和髓鞘化的能力,是脊髓损伤治疗研究中运用最早和最多的细胞之一。目前Schwann细胞常常作为联合治疗的平台,将各种干预手段整合起来。本文主要讨论Schwann细胞在联合治疗脊髓损伤中所遇到的问题,各种有关Schwann细胞的联合治疗的效果,Schwann细胞共移植对神经干细胞的积极影响,Schwann细胞移植后的存活、迁移情况以及内源性Schwann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schwann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促进Schwann细胞增殖及分泌NGF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巧莲 秦建强 +4 位作者 余磊 邱小忠 廖华 王齐 朴英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为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Schwann细胞增殖及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本研究取3d龄的大鼠坐骨神经纯化培养Schwann细胞,然后分4组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A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B组仅在纯化后第1d向培养基中加入2.... 为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Schwann细胞增殖及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本研究取3d龄的大鼠坐骨神经纯化培养Schwann细胞,然后分4组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A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B组仅在纯化后第1d向培养基中加入2.0ng/mlIL-1β,C组每天向培养基中加入2.0ng/mlIL-1β,D组隔天向培养基中加入2.0ng/mlIL-1β,分别培养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chwann细胞的形态,用抗S-100蛋白免疫组化鉴定Schwann细胞,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NGFmRNA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NGF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D组Schwann细胞增殖率、NGFmRNA合成量和NGF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此结果说明IL-1β能够促进Schwann细胞的分裂增殖,并且促进胞内NGFmRNA的合成及胞外NGF的分泌,其作用持续时间大约为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schwann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在含Schwann细胞冻融周围神经移植物内的存活及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文文 焦西英 +2 位作者 罗娜 杨浩 游思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8,共5页
为了研究嗅鞘细胞(OECs)在含Schwann细胞(SCs)及预先溃变的冻融周围神经内的存活及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我们将30只动物左视神经眶内断端分别移植冻融周围神经、预溃冻融周围神经、含OECs预溃冻融周围神经、含SCs冻融周围神经或... 为了研究嗅鞘细胞(OECs)在含Schwann细胞(SCs)及预先溃变的冻融周围神经内的存活及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我们将30只动物左视神经眶内断端分别移植冻融周围神经、预溃冻融周围神经、含OECs预溃冻融周围神经、含SCs冻融周围神经或含OECs和SCs冻融周围神经,4周后观察OECs在神经移植物中的存活和分布,计数各组以5%荧光金逆行标记的再生RGCs数量。结果显示,OECs仅存活于含SCs冻融周围神经移植物内,含OECs-SCs冻融周围神经组及含SCs冻融周围神经组视网膜内可见荧光金标记的RGCs,前组再生RGCs均数(346±42)较后组(205±59)显著增高(P<0.05)。这些结果提示预溃冻融周围神经不适宜OECs生存。OECs在含有SCs的冻融周围神经移植物中能够存活,并发挥较单用SCs更强的促进视神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再生 冻融周围神经 嗅鞘细胞 schwann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神经基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红云 邓仪昊 +3 位作者 佟晓杰 贾桦 张旭 李振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4-608,共5页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中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的GFAP及S-100的变化;MTT测定不同诱导剂浓度诱导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显示: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阳性细胞比例在诱导后分别为(64±5)%、(42±4)%;流式细胞仪检测和RT-PCR反应均显示GFAP、S-100的表达诱导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MTT检测表明诱导剂浓度为1.0mg/ml时诱导后有活性细胞的数目最多。上述结果提示ANA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Schwann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 骨髓间充质细胞 schwann细胞 诱导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旺氏细胞迁移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文瑄 宗敏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7-1144,共8页
外周神经损伤(PNI)是常见的神经损伤疾病。作为神经髓鞘最主要的组成细胞,雪旺氏细胞(SCs)在PNI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PNI后,SCs被激活,并快速迁移至损伤部位,与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连接远近残端的神经桥,为... 外周神经损伤(PNI)是常见的神经损伤疾病。作为神经髓鞘最主要的组成细胞,雪旺氏细胞(SCs)在PNI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PNI后,SCs被激活,并快速迁移至损伤部位,与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连接远近残端的神经桥,为轴突的形成提供通道,引导轴突再生。SCs向受损神经部位快速迁移能力大小是影响神经桥形成的关键因素。ECM、神经营养因子(NT)、非编码RNA[特别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及多种转录因子等,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参与SCs迁移能力的调控,进而影响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但目前为止,尚无关于影响PNI中SCs迁移能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现从ECM、NT、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等方面系统综述PNI后影响SCs迁移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为系统理解SCs在PNI修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为全面分析PNI后的修复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氏细胞 细胞迁移 外周神经损伤 修复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8
作者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1 位作者 库提鲁克·守克尔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PNI)和再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PNI)和再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随后,我们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和VOS viewer,从文献的发表数量、作者、所属国家、机构、关键词以及热门研究主题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广泛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计获取了386篇相关文献。我们分析了文献的年度发表量、国家分布、发表量前十的作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篇文章以及发表量前十的机构,更全面地了解最近10年周围神经损伤(PNI)治疗再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法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周围神经再生治疗领域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推动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再生 施万细胞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学说的提出与修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家豪 林心月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6,共5页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提出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了该学说的形成条件,包括寻求动植物结构统一概念的需求、器官和组织概念的发展、细胞概念的提出以及实验透镜放大倍数的提高。种种条件均为细胞学说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总结了细胞学说...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提出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了该学说的形成条件,包括寻求动植物结构统一概念的需求、器官和组织概念的发展、细胞概念的提出以及实验透镜放大倍数的提高。种种条件均为细胞学说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总结了细胞学说的提出过程,对比了施莱登和施旺关于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论断,梳理细胞学说中自由细胞概念和细胞来源论断的修正过程,分析舒尔茨、赫特维希、微耳和等对这一科学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正确认识细胞学说对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说 原生质 施莱登 施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wann细胞移植对电针损伤大鼠中脑新生髓鞘的影响
20
作者 万虹 翟晶 +2 位作者 历俊华 张亚卓 王忠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387-388,共2页
目的观察Schwann细胞移植于电针损伤的中脑后是否有新生的髓鞘。方法新生大鼠坐骨神经Schwann细胞体外培养 ,5溴 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后行半薄切片 ,天青 美蓝髓鞘染色 ,... 目的观察Schwann细胞移植于电针损伤的中脑后是否有新生的髓鞘。方法新生大鼠坐骨神经Schwann细胞体外培养 ,5溴 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后行半薄切片 ,天青 美蓝髓鞘染色 ,油镜下观察新生的髓鞘。结果Schwann细胞移植后 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 ,并主要向大脑皮层迁移 ;在损伤的脑干区域内 ,移植后 1个月就可见新生的髓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中脑 髓鞘再生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