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wards Breaking through Bottlenecks of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1
作者 Chen Hui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5-289,共5页
With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urriculum matur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ultimately providing an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n subs... With the effective measure of curriculum matur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ultimately providing an ex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n substance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quality evaluation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which encourages the quality-oriente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thus forming a substantive breakthrough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课程 课程开发 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成熟度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思帆 朱晏平 梅仪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当前,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出现了新动向: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需求的公民素养,内容架构聚焦基础素养、开发应用、伦理道德三大板块,实施过程坚持“软硬并重”,学时安... 当前,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出现了新动向: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育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需求的公民素养,内容架构聚焦基础素养、开发应用、伦理道德三大板块,实施过程坚持“软硬并重”,学时安排则注重以人工智能基础素养为重的分配方式,保障体系力求构建多样性资源条件。国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启示有:以基础素养为重点,做好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顶层设计;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优化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过程;以专项培训为路径,提升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工智能能力;以资源供给为依托,完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使命、困境与发展路向
3
作者 宋乃庆 郑文虎 吴乐乐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0,共7页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以促进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的耦合构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应做好五个方面: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加快理念转变;立足内外视野,完善体系转化;深化知识联结,推进数字赋能;关注文化内核,激发课程活力;指向多元适切,精准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 课程建设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
4
作者 王本陆 石书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知识培养人的问题,育人是课程的基本功能。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理想不断转化为教育内容并不断细化的过程。从学校视角看,推进课程育人,需要紧抓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改进课程资源供给两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学... 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知识培养人的问题,育人是课程的基本功能。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理想不断转化为教育内容并不断细化的过程。从学校视角看,推进课程育人,需要紧抓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改进课程资源供给两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调整与完善,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改进资源供给就是对育人蓝图的创意物化,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优化加工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学校课程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优化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绘制好育人蓝图;同时,应积极改进学校课程资源供给,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学校课程 课程计划 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
5
作者 刘美凤 刘耔杉 +1 位作者 张智妍 吕秋燕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6,共8页
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合成为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与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相结合,发现隐性课程开发... 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合成为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与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相结合,发现隐性课程开发在实现人才素养目标、契合数字时代学习模式和与显性课程协同增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课程开发的一般性范式和对当代隐性课程开发范式的特殊性分析,构建了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隐性课程开发范式,包括隐性课程目标确定、表现形式匹配、实施策略设计和评价方案的制定,补充了现有研究对当代新教育情境下如何充分利用新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发隐性课程的关注缺失,提出了形成整体性课程规划、隐性课程新形式开发、提供教师脚手架工具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课程 新课程方案 技术赋能 课程开发 课程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内容构建和教学模式
6
作者 安鑫龙 王小瑞 +1 位作者 申淑琦 李雪梅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4期539-542,共4页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是海洋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拓展课。为培养海洋环境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包括绪论、海洋微型生物有害藻华和海洋大型藻类有害藻华三部分课程体系,“海洋有害藻华”课程采用线...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是海洋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拓展课。为培养海洋环境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包括绪论、海洋微型生物有害藻华和海洋大型藻类有害藻华三部分课程体系,“海洋有害藻华”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精心打造思政素养和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主力军”、精雕细琢课程建设“主战场”和精准占位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三精”途径,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思政元素的“五个一精神”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有害藻华 课程内容构建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课程建设的18条建议
7
作者 任长松 章全武 林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7,共10页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建成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支撑。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基础教育高质量课程建设的18条建议,从而给学生更多运动的时间、劳动的时间、动手的时间、实践的时间、自主阅读...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建成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支撑。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基础教育高质量课程建设的18条建议,从而给学生更多运动的时间、劳动的时间、动手的时间、实践的时间、自主阅读的时间、深度求索的时间、批判创新的时间、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减少学生重复训练的时间、过度学习的时间、机械刷题的时间、死记硬背的时间、被迫齐步走的时间,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体力、动力与能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高质量课程 教育强国 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培育体系及教学实现——基于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8
作者 卢丹丹 任天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共同体的共存相依性、多元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出发,以情系家国、仁爱关怀为精神内核,树立共同家国观;以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能力品质,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共同体的共存相依性、多元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出发,以情系家国、仁爱关怀为精神内核,树立共同家国观;以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能力品质,树立共同利益观;以绿色低碳、和谐发展为生活态度,树立生态发展观。研究认为,培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进路为:教学目标分层融入共同体理念,教学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教学实施重在构建思辨与实践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 共同体意识培育 共同家国观 共同利益观 生态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高”背景下“金课”课程标准开发的本然、实然与应然 被引量:7
9
作者 阳慕伶 张一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新双高”背景下“金课”课程目标要适配产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要符合工作过程导向、系统优化原则和学生成长规律;教学实施要坚持数智技术赋能、教师主导和学生中心理念;课程评价对标课程多维目标、多元... “新双高”背景下“金课”课程目标要适配产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要符合工作过程导向、系统优化原则和学生成长规律;教学实施要坚持数智技术赋能、教师主导和学生中心理念;课程评价对标课程多维目标、多元主体参与和多种方式并行。然而,“金课”课标开发在及时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满足全员学生发展需求、保持课程稳定前沿实用、创新应用教学方法手段、确保评价科学合理可操作等方面均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明确课标开发理念、主张、原则、宗旨、愿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力图谱定位课程目标、依托知识图谱开发课程内容、汇聚各方要素整合教学资源、数智深度融合赋能教学实施、多维多元全面构建评价体系等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双高 金课 课程标准 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进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凌云 王健 史航昊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1,46,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时代主题,亦是促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在理论层面对“何为高质量”进行剖析和阐释,又要在实践层面对“何以高质量”展开探索和思考。通过逻辑分析、文献...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时代主题,亦是促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在理论层面对“何为高质量”进行剖析和阐释,又要在实践层面对“何以高质量”展开探索和思考。通过逻辑分析、文献计量等方法,探索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问题和路径。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聚焦更高质量、更好地满足教育主体获得优质体育教育需求的学校体育发展取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体质健康”“体育教师”等学校体育领域的核心热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秉持育人为本价值立场,系统构建重德重人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构筑素养本位型体育与健康课程模体;实施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探索强师路径,推进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善治,凝聚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核心素养 高质量课程 深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赋能新质人才技能开发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路径
11
作者 肖海文 何爱霞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3,共10页
培养新质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之举。为适应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型,高职院校需主动求变,通过课程改革将技术技能与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相结合,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新质人才,实现“以技载道”的向善... 培养新质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之举。为适应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型,高职院校需主动求变,通过课程改革将技术技能与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相结合,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新质人才,实现“以技载道”的向善育人目标。首先,更新人才观念,制定“道技相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分层次课程目标。其次,建立技能预测机制,动态开发课程内容,适应产业变化;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纵横相接”能力;灵活实施课程,增强跨领域技能的综合应用和衔接,确保教育与行业需求对接。最后,推动课程评价专业化,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持续提升课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以技载道 课程改革 新质人才 技能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视觉跟踪抓取实验装置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孙波 杨航 +3 位作者 林卫泽 李安虎 孔庆钊 高心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3,共7页
为适应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在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点云数据的机器人抓取实验。建立了“相机1-相机2-机械臂”系统数学模型和点云数据位姿估计方法,并搭建了“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模型... 为适应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在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点云数据的机器人抓取实验。建立了“相机1-相机2-机械臂”系统数学模型和点云数据位姿估计方法,并搭建了“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模型和机器人抓取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位姿估计方法相对误差小于1.65%,可有效估计目标位姿并实现精确抓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定位精度。该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升对土木工程专业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课程建设 机器人 点云数据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丹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6,共7页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等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实现以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等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实现以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理念重塑是关键起点,其核心在于构建协同育人的价值共同体。课程再造是核心环节,旨在打造思政融合的专业课程集群,为学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探索多元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关键路径,要借助数字教育、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重要支撑,这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构建科学、精准的思政教学考评体系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体系可以为精准衡量思政教学成效提供关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赋能 继续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行动逻辑——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扎根研究
14
作者 李思蒙 吴洪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4,共12页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采用扎根理论对18位高校教师进行深度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行动包括行动触发、行动考量及行动选择等环节,不同环节之间主要通过个体与环境互动建立联系。内外动因的耦合,使教师准...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采用扎根理论对18位高校教师进行深度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行动包括行动触发、行动考量及行动选择等环节,不同环节之间主要通过个体与环境互动建立联系。内外动因的耦合,使教师准备着手课程建设。在教师建设意愿与高校支持力度矩阵作用下,形成课程建设的差异化处境——顺境、困境、逆境和窘境。身处不同处境的高校教师,受到自身、学生、团队及管理因素的影响,其行动策略分别呈现出“双向奔赴”“互不参与”“主动选择”“被迫建设”等类型,进而产生不同的课程建设满意度与后续行动选择——不同满意程度的教师,倾向于选择“锦上添花”“力争上游”和“改弦易辙”等不同后续建设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建设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15
作者 屈曼祺 李宝敏 宫玲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7,共12页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是助力高质量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迫切需求,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是助力高质量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迫切需求,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影响路径假设,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教师个人特质和学校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九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验证构建的影响路径模型和假设,并据此提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中,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都对课程领导实践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个人特质方面,数字素养和技术接受均对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组织环境方面,课程领导认同作为技术环境影响课程领导实践的完全中介,组织文化分别对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基于研究发现,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教师个人特质和学校的组织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中小学教师 课程领导力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架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开放的平台、共享的理念,打造优质课程及其资源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彰显课程教学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高质量发展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域
17
作者 崔舒怡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设定为一项长效、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方面汇聚起不同学段“铸牢”教育的工作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设 教材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发展视角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及路径优化——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熊玲 卢开聪 +1 位作者 许勇 罗静慈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108,共11页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即将毕业离校研究生反馈的调查数据,从分类发展视角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课程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学术学位研究生表现出更高的认可度;在课程结构方面,学术学位和专...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即将毕业离校研究生反馈的调查数据,从分类发展视角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课程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学术学位研究生表现出更高的认可度;在课程结构方面,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修读的课程仍存在趋同性;在课程实施方面,配套教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因素对课程认可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课程评价方面,两类研究生普遍关注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在课程建设全链条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课程的分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发展 课程建设 研究生教育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认知到生命体验:基于整全发展的幼儿园生命课程
19
作者 罗桂蓉 杨雪 +1 位作者 熊仕蓉 梁艺乔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4,共5页
整全发展是个体朝向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整合,身体与心灵统一,以及认知、情感健全发展的过程。它是儿童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生成性与过程性。由于儿童是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实现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因而单纯的... 整全发展是个体朝向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整合,身体与心灵统一,以及认知、情感健全发展的过程。它是儿童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生成性与过程性。由于儿童是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实现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因而单纯的生命认知积累不足以让幼儿深刻理解和珍视生命,幼儿园课程实践需从生命认知转向生命体验。基于整全发展观的幼儿园生命课程实践可以通过创设“小院儿生活圈”拓展幼儿体验场域,开发生命课程内容体系满足幼儿整全发展需要,运用多元课程实施策略激活幼儿深度体验,从而激发幼儿生命潜能,为其整全性发展和正向成长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全发展 生命体验 生命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系职教 行在跨界——专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朱德全
20
作者 曹渡帆 朱德全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共12页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层次”到“类型”的历史性跨越。这期间离不开一批职业教育学者做出的学术贡献。朱德全教授躬耕于职业教育领域二十余年,致力于开展课程与教学领域和职业教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围绕着...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层次”到“类型”的历史性跨越。这期间离不开一批职业教育学者做出的学术贡献。朱德全教授躬耕于职业教育领域二十余年,致力于开展课程与教学领域和职业教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围绕着农村综合中学、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与行动研究,形成了“职业教育融通与课程教学统整”的独特研究域。他将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职业教育研究的动力源泉,将“职普融通”与“区域融通”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逻辑理路,矢志不移地践行“问题导向、实证取向与社会服务”的学术精神,取得了卓著成就。在长期的学术探索与田野考察中,朱德全教授将课程教学统整于职业教育研究中,鲜明地提出中国职业教育要坚持“跨界共生”的发展理念,要自觉围绕产业人才需要而“转”、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朱德全教授的理论成果与田野实践体现了他“顶天立地”的学术追求。他寄语职业教育领域的广大青年学者:要有一种大思路、大眼界、大胸襟,以超越学科局限的宏观视野,高屋建瓴地做职业教育研究;要有扎根精神,深入田野,面向事实本身和现实问题,做活生生的职业教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农村综合中学 职普融通 区域融通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跨界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